06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071103(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0:4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6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07110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6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071103》。

第一篇:06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071103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

2007-11-0

3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新时期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是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倡导和领导紧密相关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4月致当时党中央负责同志信中就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此后,邓小平同志又一再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并亲自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1978年底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邓小平同志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宣言书。

第二,改革开放这一打开我国新时期新局面的历史性决策,是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在果断实行全面改革方面,邓小平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另一句是:“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还有一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还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表明,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和关键抉择,既是要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又是要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赶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没有这样的觉醒,新时期就根本无法开创,新局面也根本无从打开。

第三,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吹响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所作的开幕词,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这个口号,既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既是开创新时期的逻辑起点,也是整个新时期的历史起点。这个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对于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目标这种历史要求,作出了最鲜明的概括,标志着这种政治和理论的自觉开始达到新的历史高

度。

第四,作为开创新时期的强大思想武器的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和确立的。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的创新实践,呼唤和孕育创新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围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并首次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道路。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九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新时期14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并进一步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第二篇: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这一精辟论断,是符合我国历史实际,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的科学论断。

2011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完成之年,我们中国共产党也九十岁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前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引领中国工业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收获这些成就的同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当今,在“十一五”规划的完成之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八句话,但它精辟的概括了如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中国青年成长的标志性事件。

在08年初的冰雪灾害中,无数年轻的子弟兵在千里交通线上辛苦破冰,打通一条条封冻的公路;许多青年突击队员奋战在除冰、抢修第一线;许多大学生放弃回家过年,身披“春运志愿者”绶带,在火车站开展志愿服务;许多开着私家车的年轻人在南方许多城市,加入“绿丝带”志愿行动,为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08年4月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无数国内青年学子和海外留学生,把他们的爱国热情连接成一条跨越国界的长城。在伦敦街头为圣火和国旗洒泪的周岫,在巴黎街头勇护圣火的金晶,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上发表激情演讲的李洹……圣

火所到之处,留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祖国加油、为圣火护航,和企图搞乱中国的反华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互联网上,他们用事实和证据批驳和揭露西方媒体的谎言,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正义力量……

“5•12”汶川大地震,注定会给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留下一个无法抹去的悲伤烙印。但就在这巨大的悲伤中,我们却看到了无数青年勇敢的身影和强大的力量,这身影和力量,让我们倍感鼓舞。

太多太多的动容、感动与震撼,让我们无法一一列数。几千年来,历经灾难与外辱,这个伟大的民族却从来没有倒下,正是因为我们从来都有这样敢于担当、无所畏惧、越战越勇的青年!

多难兴邦,每一次国家和民族的灾难都会成为青年一代成长的力量。刚从抗震救灾前线赶来的海军陆战队战士文敏自豪地说:“连续作战、不怕牺牲,我们是勇于面对困难、甘于主动奉献的青年一代!”不期而至的灾难,让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长大的“80后、90后”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让他们展示了自己潜藏的力量。这力量既给予我们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也成为新一代青年人登上历史舞台的醒目标志。在党的关怀下,这一代青年一直在悄然成长。时至今日,党给了国家真正的解放,给了人民尊严和幸福,这些,不缘于党的成熟,源于党的事实求是。

奉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也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这为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生命在于运动,然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让我们将自己的热心、爱心、真心、诚心献给母校和他人,伸出自己有力的双臂,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当你发现地面上有纸屑的时候,请你弯腰把它捡起来;就餐完后,请你把桌面清理干净;请你倍加呵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尽我们的所能为学校作点贡献,哪怕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只蜜蜂是渺小的,可成千上万群蜜蜂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美好的内容。如果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的校园将更加文明,充满朝气和活力。关爱他人,学会奉献,对我们大学生来讲,也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支点。如果你赋予他人爱,你也定会获得他人回报。人际关系会朝着互爱方向前行,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会跳出原有的层次,向精神层面升华。相反,如果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抱着冷漠的态度,那么你的人生无疑是苍白的,你的处境无疑是狭小的。“墙角之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也就小了。”关爱他人,学会奉献,是我们应该弘扬的精神。

我们的党就是这样一直无私的奉献着他的光和热。

党九十岁了,为愿党更好、更强!

第三篇: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程,所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鲜明的中国特色。进入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个“发展点”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是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解决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平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江泽民同志根据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同时又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倾向,强调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的,不计代价、竭泽而渔、不能持续的发展,强调发展必须是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的要求。可见,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百废待兴、百业重建的历史条件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毛泽东用“向自然界开战”的语言表达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需要转移的思想;提出要以苏为鉴,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提出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安排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开始初步探索和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后来在发展方向上走了弯路,但它毕竟是特定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并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基本规律,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指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指出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等;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平与发展”国际条件加快发展现代化等重要思想。这一系列重要思想不仅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而且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展了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全面探索,主要包括: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明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思想,从而把我们党的发展观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对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既坚持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发展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历史联系和逻辑关系是:它们都必须以中国工人阶级立场作为根本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前提,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作为现实根据,并且是以其前者的思想范式和原理原则,来指导和规范后者的探索、产生与形成,而后者则只能以前者为起点、以实践为基础,而实现对前者的继承、深化、发展和超越。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像“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变形走样。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高度凝炼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发展认识的思想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入了体现时代特点、符合中国需要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走向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我们要永远铭记”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宝贵经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世界风云变幻和国内发生困难的考验面前,继续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辉煌成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4]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1.[5]吴元梁.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现实根据[J].哲学研究.2007,(2).

第四篇: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 许家瑶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特性鲜明,内在联系又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

关 键 词:科学发展观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发展思想 继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①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观念和发展指导思想的简单概述,而是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关于国家发展思想的科学方法,是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与时俱进

在中国革命史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推翻三座大山,争取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自身的使命,积极顺应历史潮流,把中国引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对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又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在积累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同时,毛泽东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如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如果不发展,不改变落后的状况,就要挨打的论断,初步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国家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建国后,阶级矛盾复杂、经济百废待兴,以及后期的文化大革命等种种原因,使我国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科学评价毛泽东功过的基础上,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论调,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国家建设的新局面。主要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纪元。其发展思想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是继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解决 “走社会主义道路”、“依法治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等发展根本性问题后,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发展方式的解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政治**、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其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突出了发展在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决定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稳定和发展成为全球主基调的阶段,党中央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与时俱进和符合发展潮流和中国实际的,在提出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内“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强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等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研究和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②

从党对发展指导思想的变化中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立足于新的发展实际,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特性鲜明,具有实践性、科学性,是科学的方法论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的问题上,都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决定性因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依靠和基础,体现了党的阶级性、人民性;都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切抓,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

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建设要求;都将发展的目的确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针;都将有序、法制、平等、和谐、民主的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保障,体现了党对发展工作的组织原则。所有这些,完整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

实践性、科学性是科学发展观的特点。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强调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这些都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完善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历史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可以说对发展的认识将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就像我国建国之初,虽然提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方式,但在如何发展上没有完整的指导思想,由此出现了违背发展规律的“大炼钢铁”、“虚报浮夸风”,以及“阶级斗争为纲”等导致制约发展的诸多问题;1978年后,中央拨乱反正,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虽然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不顾后果、不计成本、违背自然规律,尤其是只重视GDP忽视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这些实践中的问题,需要党中央研究和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以说是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观继承基础上,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内涵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观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既内在联系又有机统一,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指导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体系之一

理论是旗帜、理论是方向。科学发展观作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成果,的确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无疑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党关于发展的方法论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扎实的现实依据,就像人们需要粮食,同样也需要安全的饮用水,还需要清洁的空气和居住条件一样,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指出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方法。同样也反映了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那么从直接来源上看,科学发展观更主要的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历史

过程,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凝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三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发展规律、不断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的实际,这同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③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 网址:http//baike.baidu.com/wiev/15952.htm;②广西艺术学院网刊发的人民日报出版社杨英健文章《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部分观点。网址:http//;

③学习出版社 2009年5月第一版,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P92-94页部分观点。

杨英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疑释惑100问》,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03);P17

第五篇: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

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历史过程,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凝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通过发展思想这一主线贯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发展 继承 科学理论 与时俱进 创新

正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在发展中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不懈追求。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为之奋斗的根本任务,是贯穿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我们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随着实践的前进而.不断深化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做出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更主要的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历史过程,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凝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通过发展思想这一主线贯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观。

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全面回答发展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历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下提出来的。

1、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统筹兼顾的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深刻阐明了统筹兼顾的思想内涵,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统筹兼顾同科学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指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

2、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和江泽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过不同侧重、不同程度的论述。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整合在一起,强调三者的内在统一,并且把它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来。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才能有效破解制约我国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二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内涵进行了科学概括。全面发展,就是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的以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的理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进一步深化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动力的认识。第一,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把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

科学发展观对三代领导集体社会发展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它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是对人类发展规律新的认识。为我国今后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南。

2、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依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认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两者是不可分的。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两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内容。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3、科学发展观更新了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社会主义发展的统一整体,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组成的统一整体,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成果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必将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论科学发展观[N].(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重要讲话).2. 凌湄、刘晓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丰富和发展[J].经济论坛 2004(13)。3.胡锦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2005年3月12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818页 4.胡锦涛《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2005年11月2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67-68页

5.胡锦涛《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2006年12月5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06页

6.胡锦涛《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2005年10月1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87页

下载06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071103(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6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071103(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