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品社课堂中呈现出活动性
如何在品社课堂中呈现出活动性
内容提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正文:《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品社教学,我认为品社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规范我们的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新课伊始,教师若能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讲故事” “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影视文件”等,创造良好的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知识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我棒你也棒>>这一主题活动时,我是这样激趣导入的: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动画歌曲,它就是<<西游记>>的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喜欢的同学可以一起来唱,(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生答)师:是啊,取经的路上困难重重,可是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真经,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棒,老师还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个个都是最棒的.对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棒你也棒>>.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引入了新课.例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一课时,我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上课之初循环播放歌曲,请学生欣赏,并交流听了这首歌后的感想,然后出示课题——《春天的故事》。由歌曲中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引入介绍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身边生活的变化,经济特区等等,整堂课都以这一首歌作为主线,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我和动物交朋友》,我是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上面短短草,下面短短草,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到,学生能不积极吗?“此物生得怪,肚下长脑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面孔相猫,岂非像鸟,天天上夜班,部署本领高”等等,都是与动物有关的,适合要讲的课《我和动物交朋友》紧密相关的,很自然、有趣,小学生当然是在快乐的思维中进入新课,学习热情是在不经意中调动起来了。
二、贴近生活——让思品课亲切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进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 所以我们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身边的生活、结合社会使儿童用感知的方式认识事物,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都很优越,加之独生子女较多,可以说过着“衣食无忧,想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如何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量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呢?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们回到生活中去,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与邻里和睦相处》一课时,上课后可以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就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列举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如爸妈不在家时邻居是怎样帮你的、你的家人又是怎样帮助邻居的、你是怎样帮助邻居的等等,通过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让他们自己明白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像《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和动物交朋友》等课,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通过对身边的事的回忆、讲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通过积极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学生们对理解保护好眼睛、爱护小动物,还有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让一个小学生讲述了她姐姐的故事(聋哑人),使在坐的人都留下了眼泪,在坐的学生对残疾人的痛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他们的认识会达到更高的层面。
三、联系时政——给思品课注入鲜活的血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喜欢是学习最主要的,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作为教师应投其所好。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钓鱼岛问题,提起禽流感,提起新一届的国家主席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品社课上的其它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简略课本上的一些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新闭幕的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让他们认识了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钓鱼岛问题”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在教学《人类的家园—地球》的学习,联系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的设立的理由,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它、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回家告诉家人告诉我们周围的人,告诉社会上的人怎样保护好地球。在教学《我们的爷爷奶奶》中,通过对“老人行为”的分析,来感受老人的希望和家的温暖,结合当前的孝德工程来教育学生要尊敬和孝敬老人。
四、诙谐幽默——还给思品课欢乐的笑声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而且是这部戏的主角。师生合力上演的是一部轻喜剧,而不应该是沉重的历史剧、主流剧、形象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一个优秀的品德教师的语言就应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奔放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绮丽洒脱、错落有致、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斓,让学生兴趣盎然。大家都知道赵本山每年的春晚都拿大奖,那正是他的语言技巧。
当然,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像精彩的台词,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激越高昂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斓,让学生兴趣盎然。
五、形式多样——让思品课丰富多彩
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上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之不断更新呢?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 “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们分角色表演了日常生活中不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有趣导入的品德课是最成功的,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结合时政的品德课是最鲜活的,诙谐幽默的品德课是最快乐的。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老师们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会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和谐高效。
第二篇:如何在课堂中呈现出活动性
如何在课堂中呈现出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打响第一枪,使“课伊始趣亦生”,把学生带入一种“心向往之”的教学境界,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要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把课堂激活。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讲故事” “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影视文件”等。例如在五年级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问学生,你知道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很多,有的学生说我国有56个民族。师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生回答之后,师问你们想不想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生说想,师说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从而进入主题。
二、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具体的而非抽象的道德认知。因此,品德课教学要“生活化”,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教四下《钱该怎样花》,我创设了一次模拟买卖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成售货员与顾客,货柜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实物,手中拿着十元钱,比一比,“看谁买的巧又省,比一比,“谁的态度好”,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检验有没有买东西的简单知识,有没有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有没有“生活俭朴,不乱花钱”的好思想。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买黄瓜买新鲜的,进而知道所有的蔬菜、水果、鱼虾肉类都应买新鲜的,不要买变质的;买饼干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那么也要看罐头、饮料、药品等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买文具应注重实用、价廉物美,买其它东西也要注意,不买华而不实的,要养成节俭朴素的好习惯;优秀的售货员招引的顾客多,不讲礼貌的售货员生意冷淡等等,从这场买卖消费活动中,学生如情入境投入到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扮演着不同社会角色,再现了某一社会事物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联系时政的品德课是最鲜活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我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与教学有关的“时事新闻”,使课堂演绎出了意外的精彩。如通过六下《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联系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的设立的理由,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它、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回家告诉家人告诉我们周围的人,告诉社会上的人怎样保护好地球。再如上四下《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时,我们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发布3.15专题节目内容:浙江康诺邦鱼肝油不是补品而是药、杭州广琪贸易公司销售过期进口食品原料、澳妙可婴幼儿奶粉篡改保质期、激光笔会灼伤儿童眼睛、涂改液甲苯超标34倍……在课堂上学生围绕真实生活中的侵权案例展开了热烈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诙谐幽默的品德课是最快乐的。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美国,有幽默感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品德教师,幽默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品德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授课能使课堂生花,能使教学增色,能使课堂教学变得风趣诙谐,睿智高雅,别具艺术魅力,进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主动、生动地去学习。如在上四上《小窗口 大世界》一课时,我在揭示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就使用了诙谐幽默的语言形式。教师问学生怎么样让坐在井底的青蛙能不出井口就知晓天下事,这个问题的设计就充满着情趣,初看好像不太可能,但是现代传媒的用处就是来解决这些不可能的问题的。学生的回答更是让听课者忍俊不禁,他们说可以给青蛙在井里接上有线电视,让它看新闻,看故事片,他就知道外面的世界了;也可以给青蛙看报纸,可以通过让它上网,可以给青蛙听广播,从而让青蛙不出井口就能知晓天下事。看上去似乎天方夜谭的想像却在充分说明现代传媒的功用,给学生带来一个初步的感知,以次来揭示课题,可谓别出心裁。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教师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与教师和同学开展交流,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受到了教育,接受了新知。
五、形式多样的课堂是最开心的。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 “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六、学科整合的课是最喜欢的。
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一大优势。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我爱家乡山和水》,而该册的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和“写一写”的内容就是“夸家乡”。由于在品生课中,孩子们已经收集了很多有关于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料,并且还欣赏、品尝了家乡的一些特产,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迷人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有了之前品生课的铺垫,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跃跃欲试,谈到了合肥十景、合肥“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名片自然人文景观,还津津有味地回忆了合肥四大名点、合肥龙虾、巢湖银鱼、长丰草莓、肥西老乡鸡等特色小吃的美味,为随后的“写一写”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素材。这样,学生可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有些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推动作用。总之,自然巧妙地整合美术、数学、语文、音乐等学科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喜欢我们的课。
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是最愉快的。现在的品德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然而,教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无法产生声音和画面,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与文本的整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得教学过程愉快。一是再现真实情景。如教学《祖国妈妈的生日》(人教版下同 一上)一年级学生对国庆节比较陌生,教材上图片第一张是开国大典,其余都是讲祖国儿女如何庆祝祖国妈妈生日的。教学时如果单从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感知,是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所以此时如果利用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的盛况,再现当时的真实情景,不但会让学生知道祖国生日的由来,而且会让学生感受到国庆活动的隆重、热烈和喜悦,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二是缩短时空距离。如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六上)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但这些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材中的照片、画面难以使学生体验到中国被受辱的那种情感,所以此时播放一些圆明圆被焚烧、中国国宝被掳夺、南京大屠杀等课件,可缩短时空距离,增强学生的真实感,易激起学生的愤慨,体验那时民众心中的悲愤心情。三是化抽象为形象。抽象的事物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无法形成印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抽象为形象。如教学《规则在哪里》(三上)一课,而“规则”这个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画面制作成课件,如马路上的规则、学校里的规则、商店里的规则等,变静止为动态,帮助学生认识规则一词的含义,这样使学生对规则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规则的理解和体验。
有趣导入的品德课是最成功的,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结合时政的品德课是最鲜活的,诙谐幽默的品德课是最快乐的,形式多样的品德课是最开心的,学科整合的品德课是最喜欢的,现代手段的品德课是最愉快的。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老师们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会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和谐高效。
第三篇:在品生品社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随笔
在小学品生品社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随笔
在品生品社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当前市场经济下个别社会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实我们每个教师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包括兴趣爱好,知识阅历等。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丰富的资源作为动力,去感染和激发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我对于中国风的歌曲情有独钟,课堂上会积极利用,来配合教学,在讲《千年瓷都》一课时,先播放了歌曲《青花瓷》,接下来我跟他们一起揣摩这首歌:歌曲用“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让我们感觉青花瓷就像一位细腻典雅的古代美女,用她的长袖舒展出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向我们款款走来。今天我们就要隔着千山万水,隔着重重历史一同走进被誉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静静观赏那里传世瓷器不变的魅丽。
导入后的课堂,行云流水,诗情画意起来。另外,一些老师书法功底深厚,不妨变化板书字体,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潜移默化汉字的魅力。学生也乐于模仿,这都是信手拈来的传统文化养成教育资源。
第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品生品社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于教材各个具体的章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做教学的有心人。这样才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的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品生课中有《我们的节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等课程,都可以及时进行节日习俗,和民族平等团结,风俗习惯等的教育;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利用一些 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等,这些故事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这些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又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如:六年品德与社会《勇于担当》一课,在提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之后,面对社会出现的抗震救灾,抢救儿童等各类舍己救人的现象,有同学说:这么高尚的人救了别人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究竟谁的生命更重要?这时,我讲了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天一位禅师在森林里打坐。,遇见一只老鹰在追一只鸽子,禅师让老鹰放过鸽子。但老鹰说,如果我放了它,我就会饿死的,谁能救我呢?禅师于是对老鹰说愿用自己的肉来代替这只鸽子。于是,老鹰拿来一个天平,禅师将鸽子放在平的一边,便用刀去割自己身上的肉去放在平的另一边,直到他把整个自己都放在上面,天平才终于平衡了。之后,引导学生探究故事的内涵,学生自然会领悟到生命是不能取代的,不管它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出来,生命的天平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到思维的挑战,思考的深度和探究的收获,同时更能萃取到传统民间故事中蕴藏的一些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
第三,有效利用生活经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品生、品社这种内涵广泛,信息量大的综合学科,要求学科教师对社会生活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极强的观察力。如果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和现象带到课堂上来,就会使传统文化的触角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讲品社《宋代五大名窑》时,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手工瓷碗拿到课堂上来,通过观察,学生自然会发现每种瓷器生就的时代气息。相比之下会感悟到:那些沧海桑田之后才出土的宋代瓷器,连每一块开裂的纹片都细致得耐人寻味„„这样,通过传统文化在具体的历史时代的表现和在今天的表现,用对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并端正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但是我们应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只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让孩子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却不注意让孩子把握这些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当学习到京剧,茶艺等一些民间艺术时,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囿于生活环境的限制,想从中体会祖先的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并不容易,所以,传统文化的渗透并非朝夕之间可一蹴而就的,它还需要结合学校、社区等部门组织的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结合祖国的传统节日等, 指导学生作材料搜集、归类、分析、提炼工作。通过辩论会、演讲赛、讨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感想,从而把传统文化的养分默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
总之,教师只有热爱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积极从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中寻找切入点,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构筑出富有传统民族风的特色课堂,从而培养出具有民族气节和道德修养的中国式新少年。
第四篇:在品社学科中让学生探究
在品社学科中让学生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有了过程性的目标,对改变课程功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存疑、探究、创造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应该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给他们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在问题情境中能动地探索与发现。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自主创新的人格。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得以充分发挥。
探究学习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进行探究学习时,要注重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调查研究,丰富感知:
探究教学是较高层面的素质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调查、归纳、整 理、观察、实践、体验等,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使他们的 搜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获取直接经验并加工提炼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际 操作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及合作能力得以全面提高。探究教学强调以 学生自主性探究为基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确定选题、自主选择调查 内容、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探究。通过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选 择,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形成都具 有积极的意义。
品德的形成需要自我感悟基础上的内化。要懂得一个概念,明白一个道理,仅靠课堂教学35分钟是很实现的,需要课外个体活动来增强感知,开拓视野,强化认识。案例1中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收集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探究。通过收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为课堂上同学们相互交流、展示信息、提高道德认识奠定基础。这样既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活动体验,内化行为 :
探究教学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它通过启发、诱导学生的教育需求,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认知、陶冶情操、实践体验、内化行为的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最终成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活动的主体。
道德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教师可根据思品课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激情。案例2中,我注重激发学生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被别人帮助时的幸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验到快乐。通过创造道德实践机会,不断激发他们爱护人、关心人,富有同情心、友谊感,深化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品社课探究式教学不仅能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还能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品社课堂的应用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品社课堂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更加关注在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品社教学中,随时播放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白板独特新颖的人性化的设计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教师学习电子白板、广泛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蔚然成风。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技术手段,它结合了传统的教学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根据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性
交互式白板教学能科学地创设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品社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创设情境。比如:在我教授《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音乐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习活动不再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动“起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验亲自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简单,易学好用。在品社课的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实际作用特别明显。例如:在教授《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时,问到学生:“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活动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出示中国政区图。此时,学生说傣族聚居地位于我国的云南西双版纳。那么,西双版纳到底在哪?如果像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抽象地说在哪,学生可能不会很明确。但应用电子白板教学后,我使用“硬笔”功能,采用不同的颜色,随即在中国政区图中标出正确的位置,学生立刻明白了傣族人聚居的具体地方在哪里,在头脑有清晰的投影,学习效果特别明显。另外,通过教学,我也在反思: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拿着笔,自己到白板上进行标画,学生必将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争相去白板前标画,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是电子白板上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适当点拨,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电子白板大量的资源里得到启示、寻找答案,充分参与自己的认知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将是充分自主、主动的学习方式,课堂必将充满活力,这也符合新课改下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要求。
三、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交互式白板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图片等,轻松的点击、拖拽、圈画、进行批注,可以使教学更加轻松,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突出重点、难点,轻松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时,我重点讲授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和火把节三个民族节日。那么,民族节日举行的具体时间是什么?举行的主要活动又有哪些?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电子白板。在各个节日具体举行时间、举行的活动等方面运用智能笔进行标画、批注。这样,三个节日对比明显,同时,重点突出,特别有利于学生学习。就这样,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变难为易,调动学生感官,逐一分解难点,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对于提高学习效益,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四、注重评价反馈,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环节中,利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对学生的演示及时评价反馈,进行面对面的批注。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达到自我反馈的目的。如:在讲授《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时,当问到:那达慕大会的主要活动有哪些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机在白板上进行批注:赛马、摔跤和射箭。然后,再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看是否正确。这样的评价反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获得知识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五、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在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品社课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丰富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脚步,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可信度。
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会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发动起来了。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品社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优化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交互平台,已经成为我们的常态教学,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熟练掌握电子白板技术,努力寻找与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从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