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05: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卫辉市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杨趁欣

电话:***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据了解,当前不少学校在社会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知道怎样讲课、照本宣科、无从讲起”的现象,一味的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其实,小学品德课教学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塑造过程教学,学生应在品德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怎样让学生在思品课中思维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是思品课本质所在。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品德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辩论”是一条很好的实现优效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使学生通过参与辩论活动,从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关键词】

课堂辩论、辩论主题筛选、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掌控评价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认识主体必须运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发展知识,从而认识世界,而不是被动地将客观世界的影响直接投射到头脑中”。但事实上,教材中要求的教学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落实,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感悟,而是我们教师没抓住好的时机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当然不会有所收获。

一次偶然的学生争吵,让我有了新发现,事情是这样的:小强和慧敏因为该不该劝阻违纪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来到办公室找我评理,我默不作声,只听他们一句一句为自己的辩解,突然激发了自己将这种辩论规范化运用到课堂中的想法。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试验,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不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明理的全过程,更有助于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中学会与学生正确相处的方式。

从这堂课的教学经历中我也体会到了辩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

一、课堂辩论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堂辩论的应用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也是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涵。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听取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后做出一定的有效的反应。

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做到难易适度。

所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设问必须新颖而恰到好处,问题太难,则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辩论就无法深入下去;问题太易,三言两语了事,就会缺乏思考的余地。“智慧的设问”犹如挂在适当高度的糖果,虽不能唾手可得,但跳一跳又可以够得着。同时,辩论问题的设计还要有梯度,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入手,逐步加大难度,使学生的辩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又可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辩论的乐趣。例如:在“对生命负责”一课中,对烟酒的危害要求学生列举身边事例,并进行辩论其危害,而对于毒品,则有老师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从而了解其危害。

2、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生活,我们的课堂也一样,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力,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不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课堂辩论问题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或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教学“我自信,我能行”一课时,安排了一个找优点的活动话题:要学生找一找身边同学的优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所举例子是熟悉的同学,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就在学生找优点的过程中,使不少同学看到了自己原来有那么多不为自己所发现的优点,自信指数骤然上升。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作为辩论的内容,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辩论,这样的辩论才能真正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使课堂辩论有效实用。高质量的课堂辩论取决于辩论问题的有效设置,作为老师,在组织课堂辩论时,不妨多花一点心思在辩论问题的设计上,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辩论准备,是课堂辩论顺利进行的基础。

辩论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否则就会失去判断的标准, 陷入没意义的争论当中。因此, 在辩论前老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需要辩论的有关教材及材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例如, 在讲解“做正直的人”这一框时, 可要求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班上学生思想, 并搜集发生在身边的的事例。这样, 在学生发言后可以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 而且这些身边的事例学生信服体会深刻,能激发起学生辩论、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辩论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民主的辩论氛围,是课堂辩论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辩论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找碴儿”,只有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要营造这样的一种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积极探讨、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才能真正凸显思品课课堂辩论的魅力。比如在教学“地球在呻吟”一课中,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身边发生的由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5、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课堂辩论可行性的必备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行辩论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 以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在辩论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发言,尤其要重视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不爱主动发言的学生, 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并不断予以鼓励, 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心,促进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撞击、辩论, 使学生逐渐分清是非, 了解真相, 掌握真理。即使出现错误观点也不要压制指责, 而应在辩论过程中加以积极的引导。

二、组织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不同于辩论赛,只是目的上的不同,但是形式和内容上还是相似的。作为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课堂辩论有自己的组织特点。

(1)课堂辩论要强调以“学”为本。启发学生自己学习、相互学习,是课堂辩论的出发点,运用课堂辩论要保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一片浮华。

(2)课堂辩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辩论应突出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在辩论中,要能够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学生多演绎、少归纳,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组织课堂辩论时要做到“大处放手,小处着手”,保证课堂辩论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注重辩论后评价

在课堂辩论组织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学生进行合作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设法在组织的过程中建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以便为展开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结束辩论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因为学生看到的有时只是表面,并不一定把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教师在总结时应该做出公正的评价,但不要明确点名哪一方是胜利者。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自己心里也明白各方的优劣。力争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的思想。

总之,课堂辩论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形式,它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认真组织好课堂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质。

太公镇中心校

2014年5月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

杨趁欣

联系电话:***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激活思品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

激活思品课堂

湖北省大悟县城关中学 徐德胜

内容摘要:教育思想现代化与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两翼。实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支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进一步表明,恰当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质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体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类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此时此刻,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例外。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思想品德课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一堂课的导入形式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例如,我在讲“民族精神”时,谈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是如何实现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时,播放了一段杨利伟出征进的电视短片非常感人,兴奋、激动、紧张的人们挥动着彩旗、气球,欢送航天勇士出征……随着一声“点火——”“起飞——”大漠震颤、烈焰升腾,长二F火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号飞船和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整堂课达到了以情入文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新课的传授。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当堂课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次,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老师可以有选择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集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于一体的特殊功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在课堂上老师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事物和现象。而把政治事件、经济事件、军事事件以及事物内部的发展过程,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象等较为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 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就会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把政治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原始社会”的时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课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原始人的生活和原始人如何制作石器、如何捕猎、如何种植庄稼等,使学生对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解。

二、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接触生活实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协调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的机会;网络教学更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声形并茂,色彩逼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学习“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一课时,我把岳飞、戚继光、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制成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由浏览、阅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的爱国精神,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我还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进行广泛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自己的感知更深刻、更准确,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以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供各种辅助资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所讲的一些概念、原理和具体观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肯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更谈不上理解和接受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大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引用各种媒体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从中认真细致地挑选出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材背景相适应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图形图像、幻灯片、FLASH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再经过电脑或电视屏幕展现出来。这既增加了教学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法律的特征”时,我给学生搜集许多案件的材料,还播放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受贿案等的录像,让学生去了解、体会,把握法律的特征。学生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了解和体会各种情景材料,质疑旧观点,提出新难点,使已有知识和新生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

四、利用影音资源,再现真实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我们初中品德老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而不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课上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播放一些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影音资料。真实的画面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牢牢抓住了其思维的触角。这样,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以多媒体为纽带,把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初中学生又有认知社会、实践社会的强烈心理需要。在教育学活动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规律,关键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大胆实践的能力。如在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北部地区的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1998年特大水灾等事例,然后布置学生思考: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家园?我们孝感地区环境怎样?你准备怎样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一部分学生向 地理老师、家长或朋友做了请教、调查,而更多的学生上网查询,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们还主动担当义务环保宣传员,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捡拾周围的垃圾。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还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与同学、老师共同研究、探讨。这样,不仅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到,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质。采用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如讲完“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应迷途知返,否则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流出悔恨的泪,然后播放音乐《铁窗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受到熏陶。又如讲“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的科技文化成就”时讲到:指南针、火药、炼铁、炼钢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发明创造。但在1840年,英国人却依靠指南针来到中国,用钢铁制成的战舰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 门。给学生播放这些知识的录像片,使学生既了解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又能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时,用多媒体再现港、澳回归、“神六”成功发射等场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感染、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广泛引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写出更加绚丽的乐章。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突破,网络信息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取使用教学资料灵活方便,为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先后次序、重现次数等方面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可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诸多好处,我们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我个人的粗浅认识谈一谈,请大家指教。

一、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思品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我国的对外开放国策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视频,激起学生探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为授课打下铺垫。再如讲我国的人口问题时,用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中的片段做导入材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求知的欲望瞬间被激发出来,达到了激趣、导学的双赢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恰当的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便可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感染,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人生自强少年始时可选用第一届“达人秀”冠军得主刘伟成功前、成功时、成功后的一系列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三、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新的思品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思品课中有许多重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时,可根据内容选择播放视频:“全国人大会议表决立法”、“法庭审判罪犯的画面”、“依法查处非法出版物”等,让学生观看,并讨论思考说明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的一些好处,但是,本人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不能全部代替教师的授课活动,我们不必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只玩花样,不求实效;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那么轻易地展示出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一未追求材料的数量,让媒体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这很难突出教学重难点,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思考,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构建和运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构建和运用

常州市戚墅堰区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如何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和特点,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构建一个务实有效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和课后拓展六个环节进行了有益探讨,并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和运用;思考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要素

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指出:所谓高效课堂,它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4]。高效课堂的“高效”即“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结合[3]。高效课堂的六个要素 1.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惟师”为“惟生”。

2.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辨证、有机的统一体。知识与技能是前提与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核心与灵魂。过程与方法则贯穿于这二则目标形成的全过程。3.模 式

课堂教学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技术就有标准,有标准就要讲模式。模式即方法、结构和流程。高效课堂模式讲究流程操作,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4.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包含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预习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等内容,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路线图、指南针和学 步车。5.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在小组分配上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小组之间各自为战,又充满竞争。努力构建小组合作的运行机制,打造课堂教学的“动车组”。6.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流形式,它贯穿高效课堂的始终,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归依。三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构建和运用 1.课前预习

本环节教师要依据课标、考纲、学情要求,依据学生能自主学懂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部分内容编制成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1]。教师提前发放包含预习作业的导学案,让学生课前完成,特殊情况也可在上课开始时完成。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认真设计预习作业; ② 引导、指导学生预习;

③ 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可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利用上课前二三分钟抽查了解。本环节要求学生:

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如养成独立思考、完成预习作业的习惯;注意先看书后解决学习问题。

2.课内教学,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展示、精讲点拨和当堂训练四环节。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发现未知,在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进步。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根据教学目标和所掌握的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告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也可以习题的方式出现;

② 创设情感情境、学习情境或提供引导性资料,便于学生进入探究状态。本环节要求学生:

在教师教导下,认真阅读资料和教材,利用名言、图片等初步理解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内在联系,完成任务。

所谓合作展示,包括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指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同时在组内和组间合作学习,交流存在问题,并由教师组织在全班讨论解决。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合理分组,建立并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运行机制;

② 对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发展; ③ 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精讲点拨的要点。本环节要求学生:

① 积极参加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等,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② 认真倾听、做笔记,记下要点和疑问。

所谓精讲点拨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展示情形,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等,进行精讲点拨,注重培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本环节要求教师:

重点讲解学生经过前阶段学习仍未能掌握的关键之处,注意学生学习层次,因势利导。本环节要求学生:

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及时提问。

所谓当堂训练,指在课堂里通过检测等手段,了解、巩固学生所学内容。习题宜少宜精,关键是选取能体现重点内容、具有代表性、渗透一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题目。此环节主要在课堂,也可适当向课后延伸。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精心编制并随机适当调整习题内容、要求;

②巡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及时面批,或组织学生互批,并有针对 3 性的讲评小结。本环节要求学生:

独立思考作答,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课堂教学四个环节在一堂课内可多次运用,但一般以二至三次为宜,而且次序也可适合当变化。总之,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益和效果为前提。3.课后拓展

此环节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亲身实践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和升华。本环节要求教师:

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需要,精心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作业,加强指导。本环节要求学生:

积极参加社会生活活动,提高能力,完成作业,如撰写小论文等。

三、几点思考

1.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教师理念决定着教育的一切和一切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教学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学生身上蕴藏着一种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在教学中发挥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教师要有勇气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构建高效课堂必须重视建模工作

麦当娜、沃尔玛等名企用程序和模式成就了世界品牌。同理,课堂教学也需要模式,需要用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唯有经历一个“临帖”和“描红”的过程,才能熟悉一定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熟能生巧,“破帖”而出。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就失去了“高效”的保障。当然,推进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坚持持续创新、多元发展的原则。

3.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促进教师成长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推进高课堂效改革,必须学习人家的精神,修炼自 己的精神。崔其升说:“别人干的是工作,而我干的是拿命换事业。”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业务论坛,就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专题沙龙。通过读书学习、聆听专家讲座、参加教学比武等活动,有效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4.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进行配套改革

构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功夫在课外”。如果只就课改课,满足表面热闹,不深刻把握其管理的博大精深和背后的强力支撑,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必然行不通的[2]。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推进与之相配套的改革,具体包括教学理念、课堂规则、评价方式、质量监控和学生德育等内容。5.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走务实有效之路

思想品德课虽然旨在促进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它的养成必须以落实“双基”为基础,否则就是本末倒置,缘本求鱼。传统的教学方法亦不能忽视,如阅读和背诵。美国阅读专家G·R·施道弗在《阅读——一个思维过程》一书中指出:“阅读即思维”,初中思品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我们应该充分阅读的作用来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日本教育家七田真说: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对于一些关键知识点,适当要求记忆也是必要的。另外,更要清楚高效课堂不能不要质量。在当前形势下,任何教学改革包括构建高效课堂,如果不能经受住考试的检验,其将必然走向失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司志龙.思想品德课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顶层设计”.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2,(3).

[2]慧 江 .教育白蒲品牌之路.2009,(3).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4]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4).

(本文发表于《江苏教育》2013年3月)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思品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思品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课堂正在从“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向收录机、幻灯机、录像片、实物投影和电脑多媒体发展,伴着这些电教器材、电教手段的出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多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线索,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挂图、黑板、学具等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将电影、投影、录音、录像带、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学生缺乏兴趣时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要。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二、在学生困惑不解时使用信息技术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观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倾听老师的旁白,兴趣顿生,求知欲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获得新知。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没人教就不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尤其是当有一些新的软件可能会使用的人暂时还很少的时候,就更需要学生有根据规律自学的能力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下载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 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运用的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 ,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法过于追求理性化, 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训练......

    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探索

    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探索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初级中学 李名月课程整合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两大热点和重点,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现代教育技术在思品课中的运用(精选5篇)

    现代教育技术在思品课中的运用 用现代教学论文技术,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

    浅谈五步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思品课堂的运用[最终版]

    浅谈“五步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思品课堂的运用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由于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

    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

    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 实践表明,要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激励办法。一、信任激励 在学生产生心理......

    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五年级组 小学思品课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道德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指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

    如何“激活”思品课堂

    如何激“活”思品课堂 宜阳县盐镇二中 王小敏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新课堂理念,指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