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辩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班级管理中,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对班里的工作、教师的要求、奖惩等做法进行褒贬,提出自己的看法。许多班主任认为这类学生是饶舌,是对老师的不敬而加以批评,甚至动怒,或是置之不理,听之任之。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失之偏颇。正确的做法应是与它辩论。
所谓辩论,即彼此勇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指出对方的问题,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本人认为,与学生展开辩论又以下几方面好处:
一、能使学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俗话说:“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学生的“多舌”乍看起来是自由主义,是不守纪律的表现,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领会纪律的内涵,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老师不许我们做什么,而不是我们不能这样做。例如,班上有学生打电子游戏,屡禁不止。后来,我改变策略,与他们展开激烈的辩论,让他们说出为什么喜欢打?打电子游戏机有什么作用?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了,打电子游戏机害大于利,纷纷表示:以后真的不玩了。
辩论能使学生正确的理解纪律,明了任务,统一行动。只有学生从心里说,这样做不行,才会不令而行,所谓“攻心为上”,自由的辩论是攻心的捷径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了解的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
在辩论中,学生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会不自觉的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思想动态暴露出来,这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大好机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积极的认识给予肯定,对消极的思想进行疏导,堵漏于未溃堤之时,自会事半功倍。如,某生近来行为有些反常,据观察,有早恋现象。为此,我以“中学生该不该恋爱”为题组织了一次辩论会,有意安排这个学生当反方。在辩论中,他发言积极,道理堂皇,正方当然毫不示弱,旁征博引,据理力争,进行了有利的反驳。会后,我趁热打铁,做好善后工作。过了几天,他主动找我,不好意思的告诉我,他以前认为早恋是个人私事,没有什么害处,但现在以明白过来了。
三、有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辩论,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体会一种生活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他们觉得老师同学们对自己是真诚的,觉得生活这个集体里是快乐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展示了自己的学识、才干,在赢得学生好感的同时,赢得了信赖与尊重。
现在,我们班的学生遇到难题时,总使说:“走,赵老师辩论去!”“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你看,这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么?
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才,提高作文水平。辩论使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的交流,可使学生的认识丛感性上升道理性。辩论的过程,就是说服他人的过程,辩论者为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需要整理思路、遣词造句,这时的思维最活跃,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辩论重在论,一次辩论,就使一次口头作文,就是一篇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全在那了,比起作文课上单纯的讲解论点、论据、论证来效果要好的多。有一次作文课前,学生向老师报告,学校禁止课间打乒乓球。该教师当机立断,放下拟好的作文题,让学生就此事展开辩论。于是,有的学生说打乒乓球影响休息,而另外一些学生说王楠、孔令辉就是这样打出来的,不准打就是扼杀了未来的王、孔了。。。辩论结束,老师宣布,今日作文题目就是“课间打乒乓球有何过错?”结果作文取得一想不到的成功。要达到议论的预期效果,一般应该做到:
一、关系平等平等的师生关系师辩论的基础,教师不要死抱着陈腐的师道尊严不放,不要认为与学生辩论不成体统,有失体面,更不要开口就是你如何不对,你应如何如何。教师如果居高临下,缺乏诚意,显然不会有真正的辩论。辩论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只有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学生才会畅所欲言,言无不尽,辩明真理,心服口服。
二、语气亲和 与学生辩论,不是演讲,而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请记住,在学生心目中,你始终是师长,故学生会认为你对他无所谓、厌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向你敞开心扉,不愿与你辩论;你若过于亢奋,变成演讲,学生觉得压抑,会产生卑怯心理,不敢与你辩论,这样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疏远了师生关系。
三、态度端正 与学生辩论不是诡辩,你的每个观点都应是对个人品质的检验,是一项承诺,只有诚恳,方可动人。而诡辩是投机取巧、油嘴滑舌,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总之,辩论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通过辩论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学生;学生能够学会思索、发展个性、明辨是非。通过辩论,师生双方不断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一句话,辩论为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和学生得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与途径。
第二篇: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康厝中心小学
吴学椿
品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当前有些体育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对德育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把它当成硬任务来抓,而只是片面的注重了身体素质的发展。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及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就大量引入了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自身素质。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因势利导、把握规律,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根据课堂规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规则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规则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长跑运动表象上看枯燥乏味,但坚持锻炼却能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篮球运动属集体运动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三、根据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把握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1)教师的敬业精神,在教学中一丝不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以及示范动作的完美性,都对学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2)德育具有计划性、整体性和递进性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每学年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德育教育进行全盘计划。(3)寻找教育素材,创设最佳教育时机。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真情的表露,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寻找突破口,对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因此,积极建立一个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篇:浅析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德育内涵非常广泛,涵盖学生劳动、爱心、自立自强、理想、人格、集体观、人生观、世界观、社会公德等多项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区各个领域,不能不说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德育教育已然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将德育与体育相结合,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得到心灵的启迪,即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德育中学体育教学运用
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全国中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是中学生拥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适当的体育锻炼让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充满活力。作为背负着民族期望的“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团结互助的意识、乐于助人的品格。而这些,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中学教育教学中德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他们需要适当强度和时间的体育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当然良好的发育既能促进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体育教师既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德”。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这会阻碍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体育教学的中断,如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时,不听老师的教导,屡次影响课堂纪律,甚至顶撞老师;或是学生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等,这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这些情况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很有必要了。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优越性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个性张扬,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间段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能有丝毫松懈。由于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对于学生的思想熏陶作用有限。相较于前者,体育课的氛围较为轻松,学习的内容多样,更能满足孩子们的猎奇心理。体育教学注重实际,不是生硬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将各种技巧、各种鲜活的理念和思想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是通过老师的训诫来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而是利用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然能够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并且印象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氛围自然不同于内容过于枯燥的传统思想品德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更为理想。
将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极具创新意义的一项举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品德教育融合到体育教学中是具有极大优越性的。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1.因材施教,赏罚分明
良好教学的实现,都离不开适当且有效地教学方法。基于这个时期青少年年轻气盛、富有好奇心的特点,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假如他犯了什么错误,就应该小惩大诫,既不失了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又不至于太打击该生的自尊。假若一味的训诫,往往会起反作用,使得该生对这门课或者老师产生畏惧心理,甚至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环。而对于性格较为活泼的孩子,倘若他在课堂上油嘴滑舌,扰乱课堂纪律,则需要震慑。若是一味的放纵,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并且老师在学生面前应该赏罚分明,不能有失公允,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白公平的原则。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大打出手的现象,老师应该及时制止,不能任其自由解决。
2.利用团体项目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在拔河、篮球、足球等团体项目中,学生们很容易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当有人无视集体利益时,老师也能很容易的通过几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如: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却很难折断;或者离群的大雁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往比一顿喝斥更能让他们印象深刻。
3.意外事故中引导学生助人为乐
当有人在体育课中因为准备活动没有做到位而不慎在运动中受伤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学们在发现这一情况时,老师也会教导孩子们要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除了从一些现象中学到的做人处事的方法,老师的行为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对人谦和的态度、对学生的和蔼可亲、对学生的细心关怀以及对教学的一丝不苟,这些小小的现象都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美好的种子,让他们不断成长。或者可以说,为人师者,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不仅教授知识,还教会学生们如何做人。
四、结语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教育事业的首要目标,也就凸现出智育、体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德育和体育在各个方面优势互补,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成长为对父母、老师、同学都懂得感恩,对有难者勇于出手相助的上进青年。
【参考文献】
[1] 彭开琼.湖北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研究[D].长江大学,2012.[2] 张静.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W的有效性探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5):90-93.(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南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卫辉市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杨趁欣
电话:***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据了解,当前不少学校在社会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知道怎样讲课、照本宣科、无从讲起”的现象,一味的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其实,小学品德课教学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塑造过程教学,学生应在品德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怎样让学生在思品课中思维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是思品课本质所在。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品德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辩论”是一条很好的实现优效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使学生通过参与辩论活动,从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关键词】
课堂辩论、辩论主题筛选、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掌控评价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认识主体必须运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发展知识,从而认识世界,而不是被动地将客观世界的影响直接投射到头脑中”。但事实上,教材中要求的教学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落实,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感悟,而是我们教师没抓住好的时机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当然不会有所收获。
一次偶然的学生争吵,让我有了新发现,事情是这样的:小强和慧敏因为该不该劝阻违纪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来到办公室找我评理,我默不作声,只听他们一句一句为自己的辩解,突然激发了自己将这种辩论规范化运用到课堂中的想法。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试验,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不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明理的全过程,更有助于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中学会与学生正确相处的方式。
从这堂课的教学经历中我也体会到了辩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
一、课堂辩论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堂辩论的应用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也是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涵。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听取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后做出一定的有效的反应。
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做到难易适度。
所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设问必须新颖而恰到好处,问题太难,则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辩论就无法深入下去;问题太易,三言两语了事,就会缺乏思考的余地。“智慧的设问”犹如挂在适当高度的糖果,虽不能唾手可得,但跳一跳又可以够得着。同时,辩论问题的设计还要有梯度,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入手,逐步加大难度,使学生的辩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又可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辩论的乐趣。例如:在“对生命负责”一课中,对烟酒的危害要求学生列举身边事例,并进行辩论其危害,而对于毒品,则有老师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从而了解其危害。
2、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生活,我们的课堂也一样,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力,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不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课堂辩论问题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或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教学“我自信,我能行”一课时,安排了一个找优点的活动话题:要学生找一找身边同学的优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所举例子是熟悉的同学,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就在学生找优点的过程中,使不少同学看到了自己原来有那么多不为自己所发现的优点,自信指数骤然上升。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作为辩论的内容,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辩论,这样的辩论才能真正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使课堂辩论有效实用。高质量的课堂辩论取决于辩论问题的有效设置,作为老师,在组织课堂辩论时,不妨多花一点心思在辩论问题的设计上,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辩论准备,是课堂辩论顺利进行的基础。
辩论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否则就会失去判断的标准, 陷入没意义的争论当中。因此, 在辩论前老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需要辩论的有关教材及材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例如, 在讲解“做正直的人”这一框时, 可要求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班上学生思想, 并搜集发生在身边的的事例。这样, 在学生发言后可以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 而且这些身边的事例学生信服体会深刻,能激发起学生辩论、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辩论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民主的辩论氛围,是课堂辩论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辩论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找碴儿”,只有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要营造这样的一种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积极探讨、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才能真正凸显思品课课堂辩论的魅力。比如在教学“地球在呻吟”一课中,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身边发生的由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5、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课堂辩论可行性的必备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行辩论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 以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在辩论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发言,尤其要重视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不爱主动发言的学生, 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并不断予以鼓励, 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心,促进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撞击、辩论, 使学生逐渐分清是非, 了解真相, 掌握真理。即使出现错误观点也不要压制指责, 而应在辩论过程中加以积极的引导。
二、组织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不同于辩论赛,只是目的上的不同,但是形式和内容上还是相似的。作为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课堂辩论有自己的组织特点。
(1)课堂辩论要强调以“学”为本。启发学生自己学习、相互学习,是课堂辩论的出发点,运用课堂辩论要保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一片浮华。
(2)课堂辩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辩论应突出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在辩论中,要能够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学生多演绎、少归纳,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组织课堂辩论时要做到“大处放手,小处着手”,保证课堂辩论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注重辩论后评价
在课堂辩论组织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学生进行合作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设法在组织的过程中建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以便为展开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结束辩论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因为学生看到的有时只是表面,并不一定把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教师在总结时应该做出公正的评价,但不要明确点名哪一方是胜利者。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自己心里也明白各方的优劣。力争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的思想。
总之,课堂辩论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形式,它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认真组织好课堂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质。
太公镇中心校
2014年5月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
杨趁欣
联系电话:***
第五篇: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游戏体验式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在兴奋和刺激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对该知识内容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运用于教学的做法自古就有。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杜威认为教学必须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教学中需特别注意“抓住儿童的自然冲动和本能,利用它们使儿童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提到更高的水平,使之养成更有效率的习惯;使他的自觉性得以扩大和加深,对行动能力的控制得以增长。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游戏就会成为单纯的娱乐,而不能导致教育意义的增长”。在杜威看来,教学中应该渗透着游戏,并且借助游戏达到“教育意义的生长”。我国教育家胡叔异曾指出“儿童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游戏”。
一、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作用
(一)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目的,提升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学生厌学德育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德育课就是说教课,讲大道理,空洞无趣。如果能改变他们这种定势看法,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将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在导言课上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如在高一第一学期上《职业生涯规划》导言课时,我设计了游戏“快速报数”,由每小组选出队长一名,组织本组组员进行报数比赛,报数者站立并大声报数,出现任何错乱均得重报。最后报数成功,速度最快的一组获胜。输者,由队长率领全组同学向胜方表示诚服,竖起大拇指对获胜队说:“嘿嘿,你真棒!”获胜队要谦虚地拱手说:“承让,承让!” 游戏很简单,但在游戏过程中,有些队因为赛前没有规划,结果会出现两人同时站立报数的现象,或者上一个报完数后下一个无人接报的现象。这时,我设置了记者采访环节:“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觉得最让你为难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在学生思考回答后,引导学生思维提升:“简单的报数游戏都要认真规划、清醒应对,那么,当面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有所想有所悟,明确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游戏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第二框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我在备课就想,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上过班会课、团队课等各种各样的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如何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呢?我设置了游戏“交通堵塞”,具体如下:准备好9个塑胶地垫,将塑胶地垫呈一字型在地上铺开,选8位选手分成两边相对站立在地垫上,留中间一个地垫不站人;选手通过中间的空格进行移动,移动的方式是只能前进一格或跳一格,不能后退,只要有人后退就要重来;完成两边人的互换,并且大家维持同一个方向。这个游戏有一定的难度,第一次玩时选手都不能成功,我提示大家,要让所有选手都顺利通过,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只顾个人,要懂得互相迁让,协调配合。帮助学生破解游戏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办?如果你像游戏中一样,是最后一位通过的选手,你怎么想?怎么做?这一游戏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游戏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
如在讲“职场礼仪”时,我模仿网络游戏的冲关模式,设计了游戏“文明礼仪关关过”,在课前按职场礼仪要求由易到难设计了五关,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过关题做出对应的文明礼仪表演,由学生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决定其是否过关,过关者可以进入下一关。最后根据过关数评出最佳“礼仪先生”或“礼仪小姐”。课堂上参赛选手积极表演,观看的学生在台下积极提建议,帮助参赛选手冲关。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体验了许多职场礼仪,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加深了他们的对职场礼仪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也让学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且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德育过程。
二、在中职德育课堂中运用游戏体验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的游戏应有一定的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
趣味性是指选用的游戏应符合中职心理特点,与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兴趣趋向相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参与欲望。比如工科类班级和文科类班级的兴趣趋向是有所不同的,选用的游戏也应有所不同。男生多的班级和女生多的班级所选用的游戏类型也应有区别。目的性是指游戏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所设计的游戏应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不能淡化教学任务,甚至毫无目的地进行,为了游戏而游戏。启发性是指教师设计选用的游戏应适合中职生的智力水平,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提升。可操作性是指所设计选用的游戏应有利于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游戏时间、角色表演、竞赛过程等等都应该是可操控的,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防止把课堂变成闹哄哄的游戏场。
(二)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要做好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课前,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素材?O计游戏,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游戏。古今中外的很多游戏活动都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可以对这些游戏活动做改动,以便游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游戏设计好后,有时教师还要提前做好游戏材料、道具和场地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道具应以简单为宜,道具材料不宜繁杂多样,同时要注意安全。游戏中,教师要先讲清楚游戏规则,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游戏,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全局,及时调控,防止学生不按规则进行游戏,产生混乱。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蕴涵的道理,反观自身,体察觉悟,努力提高。老师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也要进行小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以便学生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