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运用
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运用
孟宪秀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是儿童可能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由于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之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它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而潜能正是发展的可能性,代表着发展的蓓蕾,正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来自儿童发展内部的积极力量。如果教学能够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也就必然能促使儿童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既不仅仅跟随儿童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是对儿童的简单机械灌输,而是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所以维果斯基曾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育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为此,我们必须首先确立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 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尽量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努力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与学生们现有的智力水平相当,而略微加深一些层次,细化一些语言语法技巧。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也就是说作为老师的我们随时要给孩子们创造跳一跳能够得着苹果的机会。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比如一个班,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这就得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2 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如遇到较难的章节时,教师可以添加一些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例子,以便各有所获。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们不满足按部就班的学习,迫切希望教师传授给他们未知的知识,要求更有深度的广延。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所以教学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相应的教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较好:很多学生小学学过英语,基础比较好,他们好像觉得英语比较简单,感觉平时普通课堂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感觉不到新鲜知识,但是做起习题来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因为小学英语学过了,但是没有强调单词拼写细节上,会认读就觉得会了,真的落到纸上,就出现了拼写麻烦。所以,应该讲解一些语法技巧,因为语法教学既可以把他们已有的口语水平展示出来,又加深句型结构的理解,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既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又巩固了基础的词汇和短语。对于部分零起点的同学也是一件好事,争取时间记忆单词的同时,又能够学到语言组合诀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努力,这两类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会越来越接近,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他们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几乎分辨不出小学基础的差异。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现有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向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请谨记“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第二篇:浅谈最近发展区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最近发展区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在最近发展区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跳一跳、摘桃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把教学目标这一“桃子”挂在合适的高度。让“桃子”对幼儿产生相当的诱惑力,“跳一跳”就是挖掘幼儿的努力程度;要避免桃子挂的太高让幼儿丧失摘桃子的信心,又要防止因桃子太低而降低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和进步的空间。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基于儿童的学习来说的,我认为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子。幼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都可以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如:洗手、叠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不断向幼儿提出要求,使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不断提高;进入幼儿园主动问老师好,有的幼儿声音小,我们表扬他的有礼貌,提出“如果能再大点声就更好了”,指导幼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灵活合理的运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通过观察、分析、记录来充分的了解幼儿。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据此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了解幼儿潜在的发展水平。我们教学应该让幼儿的知识发展到什么程度,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能学会那些,是幼儿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能够学会的水平。例如中班《认识红绿灯》“让幼儿知道红绿灯的用处,帮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就是幼儿知道有红绿灯的基础上,了解用途后才会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这就是幼儿知道有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做的知识的飞跃。
三、在活动过程中,给幼儿适时指导,及时调整,达到最近发展区。如大班有一个经典体育游戏《小熊过桥》,目标是:“大胆的走过平衡木,锻炼胆量和发展平衡能力”。据此目标及我班幼儿喜欢走梯子的特点,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地面上的梯子——轮胎上的梯子——桌子上的梯子逐次展开。在活动中,难度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挑战越来越大。但一味单纯的走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我调整为将两个梯子斜放,请幼儿分为两队手拉手过斜梯。一下子幼儿的积极性又调动起来、气氛也活跃起来,同时也进行了互爱互助的情感锻炼。
四.进行教学活动后进行反思,重新发现新的最近发展区。活动结束后,原来的最近发展区就成为幼儿新的现有水平,而新的现有水平又有了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递进,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小熊过桥》的活动结束后,通过反思认识到:大班孩子精力非常旺盛,喜欢做有难度、有挑战的事情,体育游戏在紧扣目标的同时应更加富有变化。所以我在第二次的体育游戏时,重点进行了“持物过桥”和从高处往下跳两个环节,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体验参与挑战性游戏的快乐。
儿童今天的某种需要帮助的行为,在明天可能就是独立行为,只需要很少的帮助或者无须帮助就能完成。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一位教师都要洞察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适当指导,还要进行教育反思,这样才能让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己!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最近发展区”的一点体会
◎吴明江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即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或者说是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氏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实际上这种距离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比如,一个儿童要摘下树上的苹果,其身高不够,又攀树不能,如何才能摘下果子呢?此时儿童就会模仿成人,一般用两种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借助梯子采摘,或者干脆用竹竿打下。这个例子就生动地说明了儿童通过模仿获得了发展。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当解题时,那答案要出未出,最终还是出来了的过程。教学中有意出题,让学生初始眉头紧锁思考,继而喜笑颜开地答出结果,这一幕幕就是得益于最近发展区的巧设。当笔者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课程之后,常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效果都不错。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时对这一理论的实践体会:
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4.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为达此目标,第一步:笔者进行了精心的导入,多媒体播放一段雨声雨景,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接着通过大家一起回忆学过的诗文名句来调动情绪,营造氛围。此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第二步:是听读、朗读和评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如:_____的雨。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踊跃回答:绵绵不绝的雨、充满爱心的雨、滋润万物的雨、让树木花草欢笑的雨等等符合文意的答案,从上述可看出,这个最近发展区的设立,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值得欣喜的是,在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了之后,好几个后进生争相发言,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都露出羞涩而惊喜的笑容。第三步:探究和拓展。首先笔者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用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等事物来描绘雨;作者笔下塑造的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然后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作答:1.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关键答意:表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奉献者的歌颂。2.品味赏析,请说说下列句子精彩的理由:“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提示: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归纳学生回答:本句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水的循环过程。显然学生的回答已接近标准答案的核心。但笔者并未就此满意,而是出示标准答案:“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语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情感丰富,亲切感人。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出题:仔细品读课文,你认为还有哪些精彩语句?请把它勾画出来并说说理由。经过前番训练,学生此次的表述已很全面,达到要求。本次最近发展区的设立意在培养学生赏析优美语句的能力,经现场检验,达到目标。最后是拓展延伸: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以“花”、“草”为对象仿写句子(注意要有中心)。例句(以雨水为对象):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如一学生这样写花:我是大地的华衣,是蜜蜂的乐园,是母树的微笑。又一学生这样写草:我是大地的新衣,是泥土的毛发,是牛羊的欢笑。评价:学生答出的这些句子都很有想象力,很精彩。很明显,这主要是通过模仿再加以想象而获得的结果。上述第三个最近发展区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语文的工具性目标,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学以致用,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笔者始终采用递进式教学,上一环节为下一环节服务,中心明确,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从教学的效果来看,由于设疑较为科学,目标明确,学生反馈及时、准确且参与率高,气氛活跃,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笔者觉得这得归功于最近发展区的巧妙建立。我们知道,要做成事,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同理,学生要解决难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从上述可见,学生智力的成长总是随着教学的节奏进行着,换言之,就是教学在主导着学生智力的发展。我们也知道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很重要,却未必知道更重要的是那些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潜力的开发过程。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是呈动态的,或呈螺旋般上升,或如波浪状前进,前者好则后者佳。多次实践,均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如下体会:如能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以下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培育学生高水平的成就动机;3.培养学生较强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占莉莉
(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 241000)摘要:基于充分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蕴涵的教学思想,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创造性地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这将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之,教学改革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学领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深入课堂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当下的教学并没发生实质性地变化,仍就是一切活动教师主宰,学生主体缺失、智能脱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目标上,传授知识、升学考试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惟一目标
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把数学知识的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对数学知识“量”的积累,过分强调了数学学科独立的知识系统,忽视了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忽视了数学教学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设计上,只注重钻研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大纲
设计的起点只单单从知识传授的需要入手,然后才是教学对象即学生;在针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原有的知识储备,完全按自己头脑中构建的对学生发展水平的设想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从问题的提出到假设再到论证,使学生毫无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3.在教学模式上,惯常采用“灌输”方式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随着教师的精心设问去思考,由已知到未知。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4.在教学评价上,已有的教学评价不能很好地测量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显然,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亟待改进。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及其关于教学、学习与发展的辩证思想能给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生命力。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设计上——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引入“最近发展区”
一时期小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特点,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当小学生思维混乱或出现故障时,有必要借助形象、生动、直观的演示或动手实践来帮助小学生消除学习新知识的思维障碍,顺利解决问题,自觉进入最近发展区。例如教学生掌握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准备一些砂子,两套等底等高(一定要特别注明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教具,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先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把圆锥体盛满沙子,再将沙子倒入圆柱体内,看倒几次能倒满,最后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完成这些问题后,教师再拿出一个比圆柱体教具小的圆柱体笔筒提问:“用原来那个圆锥体盛满沙子倒入笔筒,还是3次倒满吗?”学生通过实验明确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1/3。这种借助直观操作、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手脑并用,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建立更广泛的记忆联系,从而为防止学生思维混乱或出现故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柱,便于使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
3.教学观念上——善于打破“最近发展区”,向更高层次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所以,对教师来说,该教的是思考方法, 并非思考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变教师单向释疑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让学生在释疑过程中, 领会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如在解答“两根同样长的钢材,第一根用去3/7米,第二根用去它的3/7,剩下的哪一段长?为什么?”这道题时,按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常规的解法是:要求剩下的哪一段长,必须先知道这两根钢材分别原来有多长与用去多少米,但钢材原来的长不知道,这就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探究在怎样的条件下,用去的钢材会一样长?又在什么条件下用去的钢材不一样长?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打破“最近发展区”,使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教学评价上——坚持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和手段, 不再以考试、测
第五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应用(仅供借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应用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蕴含的教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必须注意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te Development)。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 可以说,正是有待发展的正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心智功能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影响,因此也是最有效的施加影响的发展区。而教学正是把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该过程是螺旋式发展的结构。在新的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思维潜在水平并形成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于是教学又从新的潜在水平开始„„这种循环往复、不断转化和思维发展区层次逐步递进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和推进自己思考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地突破“最近发展区”。[2]故此,课程也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选择课程内容,实现新的发展,从而创造出又一个新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再着眼于这个新的发展区去选择课程内容。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设置的问题或者情境)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教师提供的支架不会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用维果茨基的话说,就是“将外部知识内化并转变为意识控制的工具。”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最近发展区,创造可教学时刻
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保守的、落后的,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如若超越了“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
就会因不理解而陷入被动,即所谓的过犹不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新知识,这种新知识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所不具备的,但它又与原有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既感到一定的学习压力,又有一种对新知识的期望,使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在新知识与已经掌握知识的交互作用中,学生或同化新知识,充实原有的知识结构,或顺应新的知识,调整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自身发展。
故此,维果茨基特别指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思想,做到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呢?针对这个问题,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概念。指出传统的教学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最近发展区决定的。
那么,该如何来明确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最佳期”呢?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每个年龄段,或者说每个年级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比如说,今年刚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至今为止,才学习了一个月,认识了声母、单韵母、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和几十个汉字的读音,在此基础上,利用单韵母来学习复韵母,通过二拼音节来学习三拼音节,通过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来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的拼读等,都是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也就是在“最近发展区”。这可以从作业、试卷分析来确定。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的知识特征,但同时该年龄段内的每个人又会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同样的教学,同样的教师,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最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好有坏,从课后作业的情况,还有考试情况,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还可以根据课堂观察即时确定。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反映,掌握较好的人会积极举手,一知半解的的人努力思索,而那些完全不知所以的人则很可能放弃思考,在开小差。对于一堂课来说,既要根据前两条来确定,主要还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访谈、提问等方式了解其现状。
了解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如何来创造可教学时刻呢?
1、引发适当的概念冲突,创造“可教学时刻”。所谓概念冲突,是指新旧知识间出现的某种差距或矛盾。正如上面所说,当人处于某种环境中,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环境对学习者就没有新的挑战,显得枯燥,就激发不了学习者的兴趣。但是如果环境变化太大,学习者完全置于一个崭新的环境中,和旧知识没
有一点联系,学习者就会感到无能为力,激发不了学习动机。而最有利的激发动机的方法就是寻找“最近发展区”。如在教学三拼音节时,问学生:在duo、shuo、zhu中,哪些是三拼音节。很多学生受三拼音节“三”字影响,认为三拼音节一定是有三个字母组成的,觉得duo和zhu是;也有学生明白sh、zh各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觉得duo和shuo是,争论不休。然后我明确duo、shuo是三拼音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我就可以教学三拼音节的概念,它由声母、介母、韵母三部分组成,zh、sh都是声母。
2、课堂教学上形成有价值的认知冲突,创造“可教学时刻”。有价值的认知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生认知心理与教材内容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在教学yu、yue、ju、qu、xue等音节的时候,隐去其他的字母,展示“u”,问:这个音节里的“u”读什么?大多数都会受之前知识的影响,回答“u”,而其实它是“v”,因为v见到y、j、q、x,擦掉眼泪笑嘻嘻(省去两点)。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不例外。因此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对学生的阅读期待、解读方式以及接受水准进行动态的评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阅读期待、解读方式及接受水准的不同。而所谓的动态评估就是指不仅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进行评估,更要对其在成人或比之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估。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总是带着一定的期待心理,当文本水平远远低于学生的期待心理,即文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要求时,学生就会失去对文本的兴趣;而当文本远远高于学生的期待心理,即文本难度过高时,学生就会取法接受,最终也失去对文本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与文本构成一种平衡的张力,既要让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他们在努力思考后,在别人帮助下,能够理解作品内容,并且有一定的收获,即所谓“跳一跳,摘好桃。”而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阅读期待、解读方式以及接受水准能够进行准确的动态评估。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静夜思》,是一首相对较容易的古诗,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掌握这首绝句并充分地理解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是经过逐字逐句地分析讨论,特别是最后“思故乡”三个字,再加上反复朗读感受,最后
基本上都能够比较恰当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并正确朗诵。
2、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任务适应并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先结构的发展。
阅读先结构是指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之前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其合理的组织状态。语文阅读总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关联,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主观感受融入到阅读中去。比如《自选商场》一课,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自己去商场里买东西时的情景,并将这种体会带入到课文阅读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阅读先结构,还要帮助学生促进阅读先结构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发挥阅读创造性,但必须适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主观体验不同,对阅读文本所产生的感受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教师不可能以自己的阅读感受去要求学生,也不可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而越是优秀的作品,它的含义通常是越多方面的,能够进行开放式解读,它会随着时代的更替,角度的不同,产生新的意义。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寻求前人、他人不曾有过的答案。
但接受美学家伊塞尔认为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本文的意向和本文的结构。虽然文本可以被多角度地理解,但无论如何,读者的建构始终要围绕着文本进行,而不能对作品进行任意创造性发挥。所以,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给与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要及时纠正错误。
在第三册语文书《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中,最后有一句“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我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有的学生理解是因为“我”给邓爷爷做了计算机表演,很兴奋;有的同学认为是邓爷爷的和蔼可亲让“我”觉得开心;再有的觉得邓爷爷对计算机的重视让“我”高兴,等等,答案丰富多彩,只要言之有理,我即认为是对的。但也有极个别学生认为是天和阳光真的发生了变化,这是就需要特别之处纠正。
4、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
每个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而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等级,让不同的学生根据他的最
近发展区来进行选择。正如我们的语文书上的要求,有不少文章课后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正体现了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而它也是几千年来教育界一直奉行的准则。
(三)提高语文作业含金量
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减负”。要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就要减少他们课外作业的数量,这是毋庸置疑的。那如何能做到减少作业,而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或者反而令其成绩上升呢?这就要求提高作业的质量,提高教师布置作业的水平。
那么怎样的作业才算是高质量的呢?尽量接近所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充分训练并产生适当成就感的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课外作业。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
1、变单一型作业为多样性作业。
过去,语文作业通常是抄写生字、词语,给生字组词,给词语造句等,内容比较单一。而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相对的,作业也应是针对各方面的,可以有不一样的类型。比如将抄写词语换成摘录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将背诵课文变成朗诵比赛等等。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常布置的一个作业是:利用自己的肢体或身边的物体,摆出字母的造型,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如字母“c”,有人用大拇指和食指摆出了“c”,有人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根手指做出“c”的造型,更有的用整个身体演绎出“c”。
2、变机械完成为主动选择。
和文本阅读一样,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所有完成同样的作业,造成有些人“吃不饱”,而另一些人“撑死”的现象,这种做法无疑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如朗读课文,若硬性要求读五遍,可能有些人已经滚瓜烂熟,而另一些人却还疙疙瘩瘩。这是不如改成熟读课文,会的可以少读几遍,而不会的则需要多读。教师也可以和阅读材料一样,把作业也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选择。
3、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学生惰性。
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何况是自制力本来就弱的小学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在将作业分成不同等级之后,不少学生为了能快速完成作业,可以玩耍,就会选择最低等级的作业。但是爱听表扬,争强好胜也是孩子的天性,故此可将竞争机
制引入作业中,及时地给与表现好,认真完成作业,并且尽量完成高水平作业的学生以书面的或口头的称赞。比较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不仅要将学生与周围的同学做比较,还要与其自己之前的表现做比较,教师应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与肯定赞扬,这样就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完成作业的人会越来越多,完成高层次作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现在我在班里的一面墙上贴了一张“一周表现表”。每天,我让表现最好的同学、做作业最认真的同学自己去上面打五角星,一周以后统计表扬,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
(四)对帮助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启示
1、为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合作的社会,在语文学习中也不例外。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有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相对困难的学生,使之互相帮助,这样,优秀生会成为困难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们在组员的帮助下,成绩也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2、为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确定自学的具体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逐步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在给学生制定具体目标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尤其是对困难生,要通过与之多交流多接触,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使之增强自信心。制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要让其在努力后可以实现,然后再确定一个具体目标,以此循环往复。在实现了目标后,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与表扬和鼓励。
3、让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很多学生学不好语文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从未得到过成功的欢乐,而只有失败的痛苦,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语文本身没有兴趣。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而对于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的成果,教师要及时的挖掘出其中值得肯定的部分,加以表扬。对于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放宽要求,放低标准,努力抓住其中的闪光点进行称赞,这样就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三、小结
综上所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作业、阅读、帮助困难生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给语文教师以深刻启示。
其实“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与我国古代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教学思想有共通之处。而随着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该理论也必将在新的背景下不断充实,为将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加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