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第32章心肺脑复苏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 5 页、第 页)课程名称:
危重病医学
课程内容:第32章 心肺脑复苏
教师姓名:
付志强
职称:主治医师 教学日期:2014年 5月 26 日 14 时— 17 时 授课对象: 医疗系2010年级 麻醉班(硕
本
专科)教材版本:危重病医学 第三版
授课方式:
讲课
学时数:听课人数:30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2.掌握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3.了解心肺复苏的高级生命支持。4.掌握脑复苏的主要治疗措施。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32章 心肺脑复苏(3学时)
1、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15min)
2、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20min)
3、心肺复苏的高级生命支持
(30min)
4、心肺复苏的长期生命支持
(30min)
5、脑复苏
(30min)
7、.总结(10min)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重点:
1、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2、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脑复苏
难点:
1、后期复苏处理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2、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脑复苏 外语词汇:
心跳骤停(cardial arrest)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辅助教学情况:
媒体: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具:模拟人
板书
复习思考题:
1、心脏骤停概念及临床表现?
2、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页、第 2 页)
参考资料:
教材:
危重病医学(第三版)
参考书:
1、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2、Miller麻醉学(第五版)
3、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
4、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学分册
主任签字:
****年**月**日
教务处制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页、第 3 页)第三十章 心肺脑复苏
心跳骤停(cardial arrest)指因急性原因导致心脏突然丧失有效排血能力的病理生理状态,也意味着临床死亡的开始。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由于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病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因此心肺复苏又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一、心跳骤停的原因
(一)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病变、机体内环境的异常变化,过度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二)冠脉血流减少
(一)血流动力学剧烈改变
(二)心律失常
二、心跳骤停的类型
1.室颤;2.心搏完全停止;3.心电机械分离。
三、心跳骤停的诊断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第二节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一、呼吸道通畅 1.仰头抬颏法;2.下颌前推法;3.清洁呼吸道。
二、人工呼吸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潮气量的1.5-2倍,吹气时间1-1.5秒,每分钟吹气14-16次。(小孩每分钟20次)。2)机制:急救者呼出的无效腔气部分。产生肺泡氧分压 75-85mmHg,PaCO2为30-40mmHg。3)a胃扩张b.两人复苏术,人工通气与心脏按压比为1:5。C.单人复苏术,每压胸15次后迅速 吹两口。
(二)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用于牙关紧闭或口唇有创伤的病人,婴幼儿。
三、人工循环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ECC)
(二)1.操作步骤 1)平卧于硬板或平地上,下肢抬高15º。2)按压位置胸骨中下1/3处。3)下压深度成人3-5cm,儿童1-2cm。4)按压频率成人60-80次/分 钟,儿童100-120次/分钟。两人复苏术,人工通气与心脏按压比为1:5。单人复苏术,每压胸15次后迅速吹两口。5)每2-3分钟做一次判断有无颈 总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按压有效的标志:1)扪及大动脉搏动;2)紫绀消失,皮肤转为红润。3)测得血压;4)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2.机制 1)心泵机制;2)胸泵机制。
3.改善胸外心脏按压效果的方法 1)增快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100次/分钟。2)插入压腹心肺复苏术。
4.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症 1)重度二尖瓣狭窄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心包压塞;3)严重张力性气胸;4)胸廓或脊柱严重畸形;5)晚期妊娠或大量腹水。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页、第 4 页)
(二)机械人工循环
(三)开胸心脏按压法 1.适应症 1)开胸手术病人发生心跳骤停;2)有胸外心脏按压禁忌症的病人;3)胸外心脏按压无效;4)多次体外除颤失败。2.操作步骤 1)单手按压法;2)双手按压法;3)向胸骨推压法。3.注意事项 1)正确的按压方法;2)不要压迫心房、瓣膜口和冠状动脉主干。3)与人工呼吸密切配合比例4-5:1。4)心跳复跳后继续观察20分钟。5)心包不宜完全缝合。
第三节
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一、控制气道 1.口咽和鼻咽通气道;2)喉罩;3)气管插管。
二、人工通气和氧疗 1)简易呼吸器;2)麻醉机和呼吸机的应用。
三、药物治疗 目的:1)提高心脏按压效果,激发心脏复跳和增强心肌收缩力;2)提高心脑灌注压和灌注量;3)降低除颤阈值,有利与电除颤和防治室颤复发;4)减轻酸血症和纠正电解质失衡,有助于发挥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效应。
(一)心肺复苏时的用药途径
1.静脉内给药 安全、可靠的首选途径。
2.气管内滴入法 可经气管滴入的药物有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溴苄胺、阿托品、纳络酮及地西泮。禁止从气管内滴入的药物碳酸氢钠注射液、钙剂及去甲肾上腺素。
3.心腔内给药 胸骨左缘第4肋间垂直穿刺。碳酸氢钠禁用。
(二)心肺复苏时的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胺。肾上腺素为首选药物。常用量0.01-0.02mg/kg。大剂量肾上腺素为0.1-0.2mg/kg。
2.纠正酸中毒 常 用药物碳酸氢钠,初量1mmol/kg(5%碳酸氢钠1.66ml/kg)。以后每10分钟追加量不超过初量的1/2。碳酸氢钠应避免滥用,因为:1)碱 血症并不能提高除颤成功率和最终存活率。2)造成高钠血症和高渗血症,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而抑制血红蛋白释氧。3)NaHCO3解离出HCO3与H+ 结合产生大量的CO2,CO2可自由进入血脑屏障和细胞膜,进入脑和心肌细胞形成反常性细胞内酸中毒;4)碱血症使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造成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5)可使同时摄入的儿茶酚胺失活。
3.钙剂 适用于血浆高钾或低钙引起的心跳骤停,或心跳已恢复但心肌收缩无力、血压不升。复苏时选用易游离的氯化钙5-10ml。
4.抗心律失常药 1)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成人剂量1mg/kg。2)溴卞胺:治疗室颤,顽固性室颤反复电击无效时,用溴苄胺可能有效。降低低温下室颤发生 的温度阈值,对抗高血钾诱发的室颤,5mg/kg。3)阿托品:治疗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水平的传导阻滞或心室不收缩。0.1-1mg。
四、电除颤
(一)胸外直流电除颤 首次电击能量200J,无效可用200-300J再除颤。儿童2J/kg。
(二)胸内直流电除颤 成人2.5j开始逐渐增加至20J,小儿自1.0开始增加至10J。
第四节
心肺复苏-长期生命支持
一、稳定循环功能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
5页、第 5 页)
二、维持呼吸功能
三、维持其它器官功能,防治MODS发生
第五节
脑复苏
一、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一)脑缺血时组织病理学改变 凡是越进化、越高级的脑组织越易受损,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二)全脑缺血期间的病理生理 1.能量代谢障碍;2.脑生化代谢方面的紊乱;3.细胞内乳酸酸中毒;
(三)再灌注期间的病理生理 1.脑血流变异;2.脑水肿;3.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4.细胞内钙超载;5.自由基产生增加。
二、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一)实行有效的CPR,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
(二)采取有效的支持治疗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颅外环境
(三)维持良好的颅内内稳态 1.增加脑血流和改善脑氧供;1)增加脑血流a预防低血压b.提高平均动脉压c.降低颅内压 2)改善脑微循环;3)提高血液氧含量2.控制高血糖;3.防止脑缺血后体温升高。
(四)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1.低温1)及早降温2)足够降温3)降温到底4)及早足量脱水5)降温必须平顺,避免寒颤反应 2.高压氧治疗;3.皮质激素;4.其他疗法 1)巴比妥酸盐负荷疗法;2)Ca2+通道阻滞药;3)自由基清除剂;4)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五)防治并发症
三、脑复苏的结局
1.1级 脑及总体情况优良。2.2级 轻度脑和总体残疾。3.3级 中度脑和总体残疾。4.4级 植物状态。5.5级 脑死亡。
教务处制
第二篇:_心肺脑复苏(讲稿)
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suddenly cardiac arrest,SCA)是指心脏机械活动停止,收缩功能衰竭导致心脏突然丧失有效的射血功能而致血液循环停止的病理生理状态。
“猝死”是指突然、意外的临床死亡。
心搏骤停的病因、类型和诊断
一、心搏骤停的病因
引起心搏骤停的病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
(一)心源性
约80%的心搏骤停患者是由于冠心病所致,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二)非心源性
包括①溺水和窒息②电击和雷击③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④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⑤药物过敏或中毒等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根据心电图(ECG)监测结果,心搏骤停可表现为三种形式: 1.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蠕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以连续而快慢不规则、振幅不一的蠕动波,频率为200~500/min,此时心脏不能搏血。凡张力弱,蠕动幅度小者为“细纤颤”;张力强,幅度大者为“粗纤颤”。
2.心搏停止(asystole,AS)或称心室停顿(ventricular standstill)心脏大多数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力低,无任何动作,ECG房室均无激动波,描记呈一直线。
3.心电机械分离(electric 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心脏仍有生物电活动,断续出现慢、极微弱且常不完整的收缩,ECG仍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低幅的QRS波群,频率在20~40/min以下,而此时心脏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及心音均测不到。
三、心搏骤停的诊断
①清醒的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②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③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④自主呼吸在挣扎一两次后随即停止;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其中①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和②摸不到大动脉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搏骤停的发生。
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患者反应 当目击者发现患者无呼吸、不咳嗽、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并立即开始CPR。
2.启动EMS 拔打急救电话后立即开始CPR。3.体位 让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4.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法(2)托颌法 5 循环支持(1)脉搏检查 10s内完成脉搏检查。(2)检查循环体征(3)胸外按压
406(4)单人或双人CPR 6.电除颤
早期电除颤的理由:①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命心律失常是VF,占心跳骤停患者的80%;②VF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③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或消失,除颤每延迟1min,成功率将下降7% ~ 10%;相反,如果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则患者生存率比前者更高(平均下降3%到4%);④VF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止。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高级生命支持(ALS)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通常在医院内或转运途中进行,是指利用药物和机械手段提高重要器官的灌注压和血供,处理心律失常,进而促进自主循环恢复。
一、通气与氧供
通气:面罩、球囊、气管插管
二、循环支持
有许多改良的循环支持方法,包括插入性腹部加压CPR、高频CPR、主动加压一减压CPR、充气背心CPR、机械(活塞)CPR、同步通气CPR,交替胸腹加压一减压CPR和一些有创CPR,这些方法的使用限于医院内。
三、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时用药的主要目的在于:①提高心脏按压效果,激发心脏复跳和增强心肌收缩力;②提高心脑灌注压,增加心肌和脑的血液灌注量;③降低除颤阈值,有利于电除颤和防止室颤复发;④减轻酸血症和纠正电解质失衡,有助于发挥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效应。
(一)心肺复苏时的用药途径
1.静脉内给药 静脉给药安全、可靠,为首选给药途径。2.气管内滴入法:碳酸氢钠注射液、钙剂及去甲肾上腺素禁止从气管滴入
(二)常用复苏与心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氨力农和米力农、碳酸氢钠、利尿剂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
1.利多卡因 2.胺碘酮 3.阿托品
脑复苏
在心搏和自主呼吸恢复后,CPR初步成功,脑复苏就成为后续处理的重点目标。继20世纪50年代对肺(呼吸)复苏成功后,60年代又取得心脏复苏的突破,但目前脑复苏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故心跳骤停后病人脑功能是否恢复已成为复苏成败的关键。
脑的重量虽仅占体重的2%,但它却接受15%的心排血量,其静息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且脑组织无后备毛细血管供血,故一旦脑血流停止,脑组织将较其他脏器更易遭受缺血缺氧性损害。
一、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407
(一)脑缺血时组织病理学改变
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害存在区域性和时相性差异,其受损程度并非一致。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凡是越进化、越高级的脑组织越易受损;越原始、越低级的脑组织对脑缺血的耐受性越好。按脑内细胞对缺血敏感性的差异可排序如下: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二)全脑缺血期间的病理生理
1.能量代谢障碍 脑内糖原和能量贮备均很少,一旦发生心跳骤停,脑血流中断,氧和葡萄糖的供应即断绝,氧贮备在10s内耗竭,PaO2降至30mmHg以下,低于电衰竭阈(threshold of electric failure),即导致意识丧失,脑电图由慢波转为平线。
2.脑生化代谢方面的紊乱 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ATP缺乏,细胞膜的钠钾泵和钙泵功能受损,造成细胞内K+外流,Na+、C1—、Ca2+内流而致神经元和间质水肿。
3.乳酸酸中毒 酸中毒在脑缺血和再灌注阶段均可产生。脑缺血时葡萄糖无氧代谢导致的乳酸产生过多及CPR期间肝肾缺血致对乳酸的清除能力降低,是引起乳酸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三)再灌注期的病理生理
在恢复循环后,脑组织虽又重新获得血流灌注和氧供应,但各种功能和生化代谢过程并不能同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已经启动的脑缺血性损伤可能进一步加重而造成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在系统灌注恢复后还可持续2h~12h。
一、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由于心搏骤停后,脑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治疗手段很难起到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而是需要多种措施。脑复苏的成败关键在于三方面:①尽量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②采取切实有效的支持治疗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颅外环境;③在降低颅内压、减低脑代谢和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采取特异性脑复苏措施阻止或打断病理生理进程,促进脑功能恢复。
(一)施行有效的CPR,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
(二)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全身生理环境
(三)维持良好的颅内内环境
1)低血压 脑复苏后积极防治低血压有助于脑血流的改善,因此应针对低血压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2)MAP 提高MAP确实可提高CPP,但血压过度增高可明显增加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若应用过度扩容的方法提高MAP,有加剧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危险。目前仍主张维持血压于缺血前水平或稍高于缺血前水平。
3)颅内压 脱水减轻脑细胞内水肿是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方法之一。近来最常用的脱水药为20%甘露醇,有毒性小、对组织刺激少、不易产生“反搏”现象及一过性血容量扩充等优点
(2)改善脑微循环 山莨菪碱等有助于改善脑血流。
(3)提高血液氧浓度 充分给氧,保证最佳氧气供应,使PaO2大于100mmHg,408 以保证充分的组织氧合作用。
2.控制高血糖 血糖浓度增高可增加脑缺血期间乳酸产生而加剧脑损伤。因此目前主张在脑复苏期间,无论何种原因(糖尿病、输糖过多、应激反应、应用皮质类固醇等)引起的高血糖,均应予以控制。
3.防止脑缺血后体温升高 脑缺血后体温升高有增加脑代谢率、加重脑缺氧。
(四)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1.低温(与脱水)综合疗法 低温综合疗法的实施要点
1)及早降温 优先和重点降低脑温。2)以头部为主的降温
3)足够降温 降温持续时间长短视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而定。4)脱水疗法 及早足量脱水,这是降温的重要辅助措施。5)控制抽搐和寒战
409
第三篇: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2013心肺脑复苏培训试题(答案)
天心肺脑复苏试题(答案)
一、2010版指南的年龄划分(12分)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到1岁
儿童:1~8 岁
成人:≥ 8岁
二、2010版生存链包括哪些:(30分)
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
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
进行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施行人工呼吸和CPR的首要条件,其常用的方法有:(10分)
1.仰头提(举)颏法
2.下颌前推法(托举下颌法)
四、除颤电极的贴放位置(8分)
前方(右胸前方,锁骨下)-侧壁(左乳房的外侧胸壁)
五、ALS时(6分)
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 如果 PETCO2,尝试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有创动脉压力– 如果舒张阶段(舒张)压力 <20 mm Hg,尝试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 六电击能量(8分)
• 双相波:制造商建议值;剂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提高剂量。
• 单相波:
七、药物治疗(8分)
• 肾上腺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每 3-5 分钟 1 mg
• 血管升压素静脉骨/内剂量: 4 0个单位即可替代首剂量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腺素 • 胺碘酮静脉/骨内剂量:首剂量:300 mg 推注。第二次剂量:150 mg。
使
八、用各种气道装置控制气道是ALS的基础。
常用的有:(16分,其中包括填空1分)
1.气管插管
2.喉罩
3.气管切开适用于当外源异物造成气道完全梗阻的情况。
4.5.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九、口对口呼吸操作步骤及要点:(12分)患者仰卧并使头部后仰 迅速解开衣扣和裤带以免妨碍呼吸动作 用拇指和示指捏住鼻孔 另一手抬起下颏,并使口部微张,以便于吹气。急救者吸一口气后,以嘴唇包紧患者的口部,然后将呼出气吹入
第四篇:天津医科大学授课教案4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页、第页)
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教师姓名:教学日期:月日时 健常识崔学君职称:主管护师年时—授课对象:系年级班(硕本高职)教材版本:授课方式:学时数:听课人数: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护生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症。
要求:要求护生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切实为SS患者提供帮助。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SS患者的定义。
2、SS患者临床表现。
3、SS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4、SS患者的保健常识。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1、了解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
2、掌握SS患者的临床表现。
3、熟悉SS患者的生活及保健常识。
外语词汇: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
辅助教学情况:
护理查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所学内容。
复习思考题:1、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你了解SS患者的常见的临床表现吗?
3、你觉得SS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4、干燥综合征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你是如何护理的?
参考资料:
《临床风湿病学》,主编张乃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风湿免疫病患者手册》,本科内部资料
主任签字:年月日
教务处制
第五篇:天津医科大学授课教案2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页、第页)
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教师姓名:月日崔学君职称:护师教学日期:年时—时 康教育 授课对象:系年级班(硕本高职)教材版本:
授课方式:学时数:听课人数: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护生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知识。
要求: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内容,灵活的应用于临床;为临床SLE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内容,以得到尽快地恢复和改善急性活动期症状。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SLE的发病原因。
2、SLE的临床表现。
3、SLE的实验室检查。
4、SLE的诊断标准。
5、SLE的健康教育内容。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要求:
1、了解SLE的发病原因及实验室检查。
2、熟悉SLE的临床表现。
3、重点掌握SLE的健康教育内容:尤其是药物及特殊指导方面。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外语词汇:
辅助教学情况:
护理查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教学内容。
复习思考题:1、SLE的概念(定义)?
2、介绍SLE的临床表现?
3、你向SLE患者宣教了哪些内容?
4、为了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你做了哪些出院指导?
参考资料:
《临床风湿病学》,主编张乃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中级护理专业》,主编王环增,知识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主任签字:年月日
教务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