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54《学校管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54《学校管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学校管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及社会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目的是实现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相结合的学科。
2、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有:选择题(2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40分)案例分析(20分)
填空题(20分)、简答题(18分)、论述题(40分)案例分析(22分)
二、复习重点内容
绪 言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主要以教育和管理科学为基础。2、20世纪前半叶学校管理学的发展主要受到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影响。
3、研究和学习学校管理学的指导思想
(1)坚持“管理二重性原理”,辨证对待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普遍真理性与特殊的社会性。以开放的态度对国内和国外、历史与当前的各种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积极吸取其精华,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为目标,有分析地对待各种管理思潮和管理经验。
(2)认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管理遗产,将其精华融会于代管理思想体系中去。(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4、学校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概括说包括观念、结构、活动和 人 四种基本要素。
5、学校目标管理的活动阶段可分为执行、检查、总结三个部分。
6、从一般文化概念的外延入手,把学校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7、学校计划的执行过程包括了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第一章 学校效能和学校管理
一、分析学校效能的几个视角
从实践结果和理论阐释来看,人们对学校效能有如下角度的理解:
1、目标模式
2、关键人群需求满足模式
3、投入—产出模式
4、环境适应模式
5、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2、学校发展战略是学校对其长远发展目标及行动路线所作的宏观的有预见的构想和安排。
第二章
学校管理过程
1、科学决策的环节
科学的决策要经过明确问题、设定目标、制定备选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在实施中追踪决策5个步骤,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1、明确问题
这一阶段是决策的前提,问题不清,原因不明,决策的方向就难以判定。首先要把主要的问题把握住,这样的决策才是科学的。这一阶段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查明问题的范围、程度和特点。
范围是指问题发生及影响的广度,特点是指所发生问题与其它类似情况有何不同,存在什么新颖之处。
(2)分析问题的原因。
解决问题要追根寻源才能治本,查找原因要深入,必须作纵向和横向分析。所谓横向分析是对所有原因进行假设验证,去伪存真。所谓纵向分析是指对问题层层剥皮,穷根究底地分析原因。这两种分析要交叉进行,并最终找出真正的和关键的原因。
(3)预测事态发展趋向。
预测就是对某一不确定的或未知的事情做出分析,对其发展前景和过程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判断。科学的预测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相关因素而做出整体性的判断,要经过确定问题、收集和整理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得出预测结论、拟合验证等几个步骤。
2、设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的核心内容,它体现决策者的价值选择、对校内外情势的分析认识,以及他付出代价取得成绩的意愿和勇气。目标是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依据。
3、拟订备选方案
拟订备选方案宜先粗后细。“先粗”是指高屋建瓴地从多种角度设想方案各种可能的方案,保证方案把各种重要前景都照顾到。“后细”是指对已经提出来的方案轮廓细节化,将每一决策的活动内容、日程安排、人员配备、经费落实、实施代价逐一讨论、编排。特别是对每个方案执行的后果要仔细考虑,它们的积极后果与消极后果、有形后果与无形后果、当前后果与长远后果、直接后果与间接后果都应仔细权衡。
4、方案选择
方案选择即所谓拍板,它经过对方案的评价决定哪个方案可以选用。这一阶段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选择方案的标准,另一个是选择方案的方法。
(1)决策方案的选择方法大致有经验判断法、数学计算法和实验法三种。
(2)方案选择标准除注意与上述“设想目标”的要求保持一致外,还要注意这一阶段特殊的价值选择:极优,满意,还是渐进?
5、追踪决策
一个决策并不因为拍板定案、付诸实施而完结,还必须经过执行过程的考验。因为在做决策时,可能会遇到信息不充分、经验不足或情况发生变化等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已经执行的决策必须进一步收集反馈信息,对不合乎实际或被证明存在错误的内容进行修正。
2、西蒙认为管理过程的环节
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决策的过程,整个管理活动由“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这样一些连续不断的活动所组成。
3、戴明认为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 戴明在质量管理学中提出管理过程的PDCA循环说,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了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等四个环节组成,构成整体、连续循环的过程。
4、制定学校计划的作用是:
(1)为学校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方向与政策,以便作为指导和协调工作的方针。(2)通过说明学校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成果及其标准、工作步骤和日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白对全校、所在部门及个人的期望是什么;同时使每个部门和每个人明白自己与其他人的工作联系,以加强彼此的协调。
(3)可以预先估计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的问题,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决策的划分
决策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问题范围不同,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具体问题决策;
6、控制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确定控制目标,一般说,工作计划是基本的控制标准,但为了实施更为有效的控制,应当对各项工作和活动设置详尽的、可操作的标准;(2)衡量执行效果;(3)采取措施纠偏。
第三章
办学质量管理
1、什么是学校质量管理中的标准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标准质量又叫设计质量,它是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质量标准进行构想和设计的质量。对质量标准的设计不佳容易使管理活动一开始就陷入先天不良的困境。
过程质量是将标准转化为成果的行为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各项工作的各个活动环节符合要求的程度,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下,高质量的活动是高质量成果的保障,同时它也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条件。
成果质量是各项工作最终结果的质量,是学校各项工作追求的实质目标。是学校管理的目的所在,离开它质量管理就失去根本意义。
2、学校质量信息分析
学校质量信息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前后相联系的两种类型:状态分析和原因分析。前者是对质量现有状态的初步分析和判断,带有描述的性质;后者是对影响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带有推断的性质。
(1)状态分析
状态分析又包括特征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三类。
特征分析是对学生质量或工作质量的某些项目特征指标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使人对质量在哪些方面或哪些具体指标上还存在什么不足可一目了然,因而它是指导教职工改进工作和指导学生改进学习的必要手段。
比较分析是以现在的质量状况相对于某一质量水平所进行的比较,其目的是要判断被比较者质量状况的相对水平,或判断出被比较者的质量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或根据某些综合性指标,如学习成绩的合格率或体育的达标率,对质量进行的总体性分析;或凭经验或印象,对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和概括。这种分析有时较为粗糙,但对整体情况的了解却是不可缺少的。
(2)因果分析
在对质量的一般状况心中有数之后,就需要对质量的提高或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分析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教师、学生、设备与教材、管理以及环境等五个方面着手。这五个方面还可以分解为许多子因素。通常用鱼刺图来表示质量形成中的因果关系。
3.谈谈对你学校办学质量管理的理解,分析归纳学校办学质量管理的特点。
(1)学校办学质量管理的概念:顾名思义,学校办学质量管理就是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的管理,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2)特点:
学校质量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学校质量管理以人的质量为中心 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具有一点多面的特点 学生素质特性决定学校质量管理具有创造性 管理活动对象的多样化
管理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第四章
教育组织管理
1、什么是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理性地分工合作,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联系和从事活动的社会单位。
2、什么是虚拟组织?它与常规组织有什么不同?
所谓虚拟组织,是一种以创新或项目完成为目标的,由跨机构的人们所构成的非编制性组织。它不是明文规定的,没有固定的大小。这种组织常常是为了完成某项创新或某个任务大家组织起来,一旦完成之后就解散了。
该组织与常规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两者的目标不同。常规的组织是为了完成日常的工作而组合在一起,虚拟组织则是为了创新和完成某些临时性的项目而组织起来的;其次,从结构角度看,常规组织在结构上的编制非常固定,有一定的人数,内部有一定的等级结构,非常严谨而且特别稳定。虚拟组织则没有明确的编制,可大可小,其内部结构不稳定,有时常常出现一些变化,人员的进出比较自由;第三,从组织等级的划分角度来看,常规性组织等级明显,而在虚拟组织中等级是不明确的甚至不讲等级;第四,就人际关系而言,常规组织相对比较拘谨,因为它有等级划分,有职务的规定,而在虚拟组织中人际关系是非常和谐、平等的;第五,就信息的流通而言,常规性组织常常是自上而下的,它也有横向的沟通,但相对来说是次要的,而虚拟组织主要是横向的沟通,沟通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非常主动;第六,就范围而言,虚拟组织是没有边界的,而常规组织是有边界的。
3、办学特色
所谓学校特色,指一所学校办学的整体思路,或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4.你所在学校采用那种组织结构形式,组织赋予的管理跨度是否合适?
5、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人是组织的主导因素;
工作安排要考虑人的需要和特点;
新的权威观念是平等的指导而不是等级,领导能力是沟通和说服而不是专断的强制; 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6、学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在构建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精兵简政,与学校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原则 统一领导的原则 分工协作的原则 职、责、权相一致的原则
建立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的原则 因校制宜的原则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学校的人事制度
学校的人事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人员的录用、教师激励、工资福利、退休、劳保等等。其核心内容就是人员的录用。
2、学校录用制度(1)、委任制,委任制或派任制是由上级机关依照有关规定,根据学校的需要及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职工的资源,向学校派出教师去任职的一种方式。
(2)、聘任制:这是学校校长根据工作需要和职务要求,用签订合同或发放聘书的形式聘用一些人员,在一定时期(一般为1学年至3学年)内担任教学或其他职务的任用制度。
聘任制的一般做法是:①发布公告,把代聘职务、数额、职务特点、责任、工作内容、待遇、报考资格和条件、考试地点公布于众。②办理报名手续。③考试或考查。④评定考试或考查结果。⑤确定和公布录用者名单。⑥签订录用合同或聘书。
第六章
学校领导
1、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 影响学校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四类:一是领导者自身的特点;二是教职工的特点;三是工作的特点;四是组织结构。
2、领导方式的类型
(1)专断型领导方式。这是一种领导者惟我独尊,强调高度集中同意的领导方式。(2)民主型领导方式。这一领导方式的特点是承认教职工与领导者一样,都是学校的主人,认为在他们中间存在着巨大的热情和工作潜力,因此在工作中能依靠广大教职工。
(3)权变型领导方式。它认为领导方式的有效性不是由某一种因素或少数几种因素来决定的,它是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与领导者所处环境的关系不大。不存在唯一的有效领导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各种不同类型的领导方式都可以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
(4)放任型领导方式。这是一种领导者完全或大部放弃职责而任下级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一种领导方式。
三、重点习题
(一)填空题
1、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领域的,研究学习教育活动的,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2、影响学校领导者领导方式的因素包括:学校组织结构的特点、的性质、____的特点和 的特点。
3、学校中总的来说有两大类工作: 和。
4、学校目标管理的活动阶段可分为:、和。
(二)选择题
1、以下内容中,不属于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描述是()
A、制订科学工作方法,用科学的方法代替老的经验方法,强调工作标准化; B、实行差别工资制,刺激工人的积极性
C、人是经济人,金钱是刺激人的唯一的动力,人的积极性受社会的影响 D、实行职能工长制,加强现场管理
2、根据戴明的理论,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是()A、计划、组织、监督、总结 C、计划、预测、执行、总结
B、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D、计划、检查、执行、总结
3、北京宏志中学根据社会对贫困阶层的关注,突出自身特点,办成了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的专门招收品学兼优贫困生的公益型学校。根据这一描述,在发展中,宏志中学采用的发展战略是()
A、连横战略 B、特色战略 C、转制战略 D、合纵战略
4、提出管理过程是“决策的连续链条”的观点的人是()A、戴明 B、西蒙 C、法约尔 D、泰罗
5、自1954年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目标管理进入以绩效评估为中心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
A、以“工作具体成果”评价代替传统的以“个人气质”为评估标准的做法,力图建立普遍的量化标准
B、设置个人目标发展,并使之与总目标、部门目标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 C、以战略规划为中心,进一步关注组织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D、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开始注意引导所有成员参与组织管理
6、教育行政权力完全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行使,地方政府或下级机关没有自主权,这种管理体制被称为()
A、完整制 B、首长负责制 C、合议制 D、集权制
7、评价者超越既定评价标准,按照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行为模式 B、决策模式 C、目标游离模式 D、对手模式
(三)简答题
1、学校的各项工作虽然都经过计划安排,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人员的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在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及不和谐在所难免,因此就会导致效率下降乃至破坏目标实现。为了完成学校制定的计划和实现目标,必须对对各项工作及各位人员的活动进行调节,使之同步,并尽量减少矛盾,把内耗降到最低的程度。假设你是学校校长,应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协调?
2、说明韦伯“传统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3、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说明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 1、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提出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的高低是被激励者的期望值和奖酬对他的效价共同作用的结果。假设你是一位刚刚上任的校长,你招聘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教师。问题在于,这些新教师和老教师之间竞争激烈,学校需要制定一个全新的教师管理方法。请你结合弗隆的期望理论,制订一个计划来引导和提高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2、假如你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的校长,你将怎样确定学校的管理目标?(20分)
(四)案例分析 你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你的学校刚刚获得州足球锦标赛的冠军。虽然篮球教练也承诺本赛季能够获得佳绩,但不敢断言能够夺冠。社区和学生都很看重这次比赛的成功,教师也为运动员的成就感到自豪。不过,不要搞错,学生和教师像重视体育成就一样甚至更重视学业成就。学校有相当多的学生考入好的大学和学院。课内外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平衡,但学校和社区重视学业成绩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几位学科教师向你抱怨他们很厌烦运动员过早离开课堂。显然,在比赛日,教练偶尔要求教师允许运动员在每天最后一节课提前五分钟离开课堂,这引起了学校员工之间的冲突。大多数教师对偶尔的学生早退没有意见,但一些科学教师和数学教师不同意这一要求,教师与教练间的紧张和冲突不断升级。科学和数学教师已经要求你取消比赛日运动员早退规定。
虽然你有权力制定一项规定以禁止运动员学生过早离开教室。但你已经因让教师参与重要决策而获得尊重,教师们也做得很好。现在,你该怎么做?(选自《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
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用自己学过的关于决策的知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重点习题参考答案(要点)
(一)填空题 1管理活动及其规律、领导和组织问题
2、工作性质 教职工特点 组织结构
3、教育工作、管理工作。
4、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实施、成果的测评。
(二)选择题
1、C
2、D
3、B
4、B
5、A
6、D
7、C
(三)简答题
1、协调应遵循以下原则:全员参与的原则、有效沟通的原则、及时协调的原则、连续性原则、直接接触的原则。
2、分工、等级制、理性的人事制度、工作关系的非人格化、严格的纪律和工作程序、有序的升迁制度和薪酬制度、文牍制度(6分)
3、要点:(1)简单论述我国教育改革趋势和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作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培训学校管理人员。
(四)论述题 第一题答案
一、列举公式并简要解释:激励水平(M)=期望值(E)×效价(V)。激励水平是调动对象积极性的高低。期望值是指激励对象对可能达到的目标或能获得的奖酬可能性的估计,如果主观上认为可能性大,积极性就会高,否则就会低。效价是指被激励对象对奖酬的重视程度。由于人们的个性和条件不同,对奖酬赞赏程度也不一样。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度不足以引起人们的个性和条件不同,对奖酬赞赏程度也不一样。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度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或由于教职工个人对它们不感兴趣时,奖酬不会起到激发积极性的作用。
二、结合题目要求论述,只要涉及以下内容或一部分即可。
第一,要将奖酬与工作绩效挂起钩来,明确什么样的工作绩效会得到什么奖励。奖酬要有一定强度。有奖还要有罚,使人们明确是非。
第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第三,在运用奖励方式时,要注意个人特点。有些教职工更重物质奖励,有些人则注重领导的肯定、鼓励和支持。第二题要点:
(1)学校的管理目标的概念
(2)根据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说明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3)达成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4)建立高效率的学校管理机构;(5)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工作队伍;(6)实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管理方式;(7)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措施;
(8)在回答过程中要有适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
(五)案例分析
要点:
1、决策的概念;
2、决策的程序;
3、决策模型;
4、影响决策的因素,尤其是组织因素;
5、以上各内容,必须结合实践和案例内容进行分析。
四、答题技巧指导
1、选择填空题:
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审题,尤其是选择题需要对比几个答案,斟酌之后选出标准答案,这部分是最基础知识把握的考察,所以同学们需要把前面列到的重点知识和重点习题研究透彻、研究明白。
2、简答题 该题目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集中考察,当然离不开平常的积累和对于重点知识点的深刻记忆。需要大家把重点习题和重点知识点涉及到有关简答的内容,记忆并真正的理解
如果遇到稍微开放性的题目,还需要结合实际来进行发挥
注意虽然是简答,但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提倡大家能够多写,而且写的要认真,书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3、论述题
该题目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集中考察,需要大家把重点习题和重点知识点涉及到有关简答的内容,记忆并真正的理解
书写认真,有逻辑性,标好1,2,3,4.多写,首先是阐明理论,接着要展开论述,且不可草草了事。
4、案例分析题
一是要有相关理论的阐述 二是要结合案例来谈,要有针对性
三是要有逻辑性,能够回答案例所提的问题,并能逻辑清晰,论证充分的表达出来 四是篇幅要长,提倡多写,且书写要认真,要工整。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二篇: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管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1=25分)
1.某服装公司对于儿童服装.男装和女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生产和销售,请问该公司是按什么方式划分组织部门的?()
A.不同产品B.企业职能C.顾客特点D.不同地区
2.某一车间主任抱怨自己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总是受到各方面的牵制,据此可以推测该企业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制B.职能制C.矩阵式D.事业部
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实践性B.复杂性C.有效性D.精确性
4.教育学中有一原则叫“跳一跳,摘桃子”,说的是目标的设定应具有()
A.多样性B.可考核性C.可接受性D.挑战性
5.对于科研院所等研究项目较多、创新功能较强的组织或企业,以下哪一种组织形式最合适?()
A.直线制B.事业部制C.矩阵制D.职能制
6.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将要达到的目标并决定如何实现的管理活动是()
A.计划B.组织C.指挥D.控制
7.首次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的管理学家是()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孔茨
8.对中层管理者来说,相对重要的技能是()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C.计划技能D.技术技能
9.企业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以下什么学派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B.经验和案例学派C.权变管理学派D.管理科学学派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为12000元,试计算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
A.14台B.12.5台C.7.3台D.80台
11.越是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12.预算()
A.只能用于资金计划 B.和计划没有关系 C.包括计划D.是数字化的计划
13.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下面哪一种组织形式:()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职能制D.事业部制
14.矩阵制结构的组织违背了以下哪个原则:()
A.劳动分工B.责权一致C.统一指挥D.部门化原则
1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相等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A.双因素理论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
A.职权职责不清B.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C.高层管理者难以控制D.多头指挥
17.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奖金,自此规定出台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1 16.风华实业公司采用的是职能型结构,它可能带来的最大缺陷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18.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什么为中心展开的?()
A.人的因素B.组织结构C.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D.分配制度
19.按照双因素理论,以下哪一个因素是激励因素?()
A.责任B.同事关系C.福利与保障D.企业政策
20.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
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采取矫正措施D.明确问题性质
21.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王教授对新来系里工作的刘博士说:“下周一上午我们谈谈,我想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硕士论文的选题及博士论文的研究情况,还有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这样我们可为你安排合适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王主任的话来谈判,他所表现出来的管理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种?()
A.5.5中间型B.9.9战斗集体型
C.1.9俱乐部型D.9.1任务型
2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B.(5)(4)(1)(3)(2)
C.(5)(4)(1)(2)(3)D.(5)(1)(3)(4)(2)
23.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启示是:()
A.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比融资更重要
B.不同的人虽然需求结构不同,但精神需求都比物质需求更为重要
C.当前流行的请客送礼之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
D.促进企业内部的人际沟通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最可能是安全需要?()
A.总经理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C.刑满释放人员D.私营企业的雇员
25.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由原来的七八个人增加到七八十个人。原来的七八个人均由公司经理直接指挥,大事小事均由经理说了算。现在人数增多,经理发现自己经常忙得不可开交,顾了这头,忘了那头;而且公司员工工作有点松散,对经理的一些作法也不满。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
A.公司增员过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公司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大,以至于无法对员工实行有效的管理
C.经理管理能力有限,致使员工对其不服
D.公司的管理层次太多,致使经理无法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判断说明理由(10×1=10分)
26.法约尔首次提出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
27.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一旦确定,不管企业内外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都不应该调整或修改。
()
28.电视剧制作公司不适用矩阵型组织结构。()
29.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它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30.有效管理就是做好对的事情。()
31.从发展趋势看,伴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幅度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32.对于“瘦狗”型的经营业务单元,企业应该采取发展战略。()
33.在管理方格理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任务型。()
34.决策树法适合于确定型决策的方案抉择。()
35.事业部结构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三、简答题(5×5=25分)
36.波特的五力分析法。
37.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38.控制的基本过程。
39.泰勒提出了哪些管理制度?
40.5M因素法。
四、分析说明题(2×5=10分)
41.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的营销人员数也从 3 人增加到100 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人员似乎有点散漫,对公司的做法有些异议,销售业绩下降。
请你从管理的角度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
42.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说明,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五、案例分析选择题(2×10=20分)
43.高明是一位空调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他刚接到有关公司销售状况的最新报告: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利润下降了10%,而且客户的投诉上升。更为糟糕的是,公司内部员工纷纷跳槽,甚至还有几名销售分店的经理提出辞职。他立即召集各主管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解决该问题。会上,高总说:“我认为,公司的销售额之所以下滑都是因为你们领导不力。公司现在简直成了俱乐部,每次我从卖场走过时,我看到员工们都在各处站着,聊天的、煲电话粥的,无处不有,而对顾客却视而不见。他们关心的是多拿钱少干活。要知道,我们经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不到钱,想多拿钱,门都没有。你们必须记住,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对员工的严密监督和控制。我认为现在有必要 安装监听装置,监听他们在电话里谈些什么,并将对话记录下来,交给我处理。当员工没有履行职责时,你们要警告他们一次,如果不听的话,马上请他们走人。”
部门主管们对高总的指示表示赞同。唯有销售部经理李燕提出反对意见。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不够,而在于公司没有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员工真正发挥潜力。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干,为公司努力工作并作出贡献的愿望。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从和员工沟通入手,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使工作安排富有挑战性,促使员工们以从事这一工作而引以自豪。同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花大力气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
然而,高总并没有采纳李燕的意见,而是责令所有部门的部门主管在下星期的例会上汇报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李燕对员工的看法属于以下什么人性假设()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2)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判断高总的领导类型基本属于()
A高关系,低工作B低关系,高工作C高关系,高工作D低关系,低工作
(3)当员工没有履行职责时,高总要他的部门主管们警告他们一次,如果他们不听的话,马上请他们走人。这种强化手段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4)根据管理者技能论,你认为高总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是()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领导技能D技术技能
(5)你认为对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作怎样的评价最合适?()
A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都不会产生效果
B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都会奏效
C高总的方案更可行,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人的工作效率不会有保证
D李燕的方案更可行,再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工人不接受和服从也是无效的44.佳丽公司是一家以25-35岁职业女性为目标的1000多人的服装企业,近年来,销售额增长很快。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位精明能干的青年服装设计师的突出表现,但是不久前两位设计师辞职并到薪资更高的同程竞争企业任职了。在此之前他们曾多次提出加薪要求。对此,设计部门主管认为两位设计师创造性强,对公司贡献大,因而同意加薪并要求人事部门予以认真考虑。人事部门主管认为,两位设计师大学毕业后,公司为他们的国内外培训支付了大笔费用,而且他们目前的薪资已远远超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加薪要求与公司现行的建立在职位、年龄和资历基础上的薪酬制度不符合并有敲竹杠之嫌疑,因此,予以拒绝。
两位设计师辞职后,公司议论纷纷。一些人认为,虽然设计师所得报酬的绝对数额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他们表现出色,特殊人才应该有特殊政策。一些人质疑,公司人事部门主管有权拒绝提薪要求,但是否由了解员工表现的具体用人单位主管对本部门员工薪酬行使决定权呢?公司制定了明确的薪资制度,但是否与公司经营的需要相适应呢?公司是否应该让那些不遵守现行制度的人离开-----这些争议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他责成人事部门牵头与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了一个专题小组,就公司酬劳计付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几套方案,供下次公司常委会讨论和决策。
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这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可能是()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事业部制D矩阵制
(2)两位设计师的薪资已远远超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仍不满意,可用何种激励理论解
释()
A公平理论B期望理论C强化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
(3)人事部门拒绝给设计师加薪,行使了()权力
A直线B参谋C职能D个人
(4)人事部门认为,公司按职位、年龄和资历建立和颁布的薪酬制度应该遵照执行,即使优秀人才流失也要坚持。这种行为如何评论?()
A目标与手段扭曲B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薪酬制度,优秀人才也不例外
C人事部门应该坚持“有法必依”的原则和制度的严肃性
D人事部门不能因人而异,违反制度
(5)公司总经理准备进行的薪酬制度决策问题属于()决策
A程序化B非程序化C战略D业务
六、论述题(1×10=10分)
4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利用管理职能理论全面地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益和效率。
第三篇:管理学期末考试总结
1、概念解析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是组织中那些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是组织中有上下级的人。
纵向分类: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横向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是系统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事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
它是研究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
2、为什么说管理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保健因素:——消除不满; 直线主管必须参与计划的制定工作,并且负责计划中安全保障地位与下属的关系个人生活同事关的大部分工作 系 薪金工作条件与主管的关系监督公司政策计划制定部门必须能提供与现场相符的计划,而不是和行政管理制度 闭门造车或凭空构想 激励因素:——产生激励。计划的过程必须环环相扣,紧密结合 成长晋升责任工作本身认可成就 战略计划的特点就是弹性,它是用来平衡较缺乏弹性
5、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选择难度较大的目标,对其积的预算佳话及作业计划的 极的反馈会增强这种效能感,进而产生新一轮出色表不从事无法产生任何决定或行动的计划工作现的循环。
2、目标管理MBO第3讲 决策 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将组织的整体目
1、知觉(选择性知觉)标转换为组织单元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方式知觉是个体为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目标管理中有4个共同的要素: 印象的过程; 明确目标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以现实本身参与决策 为基础的,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而这对行为是规定期限 至关重要的。反馈绩效影响知觉的因素: MBO计划的典型步骤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 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知觉对象—新奇性、声音、运动、大小、背景、临在经营单位和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 访谈法
个人访谈和群体访谈
基本原则: 任职者的主管/直接上级最好在场 被访者需要十分清楚访谈的目的 访谈法的优缺点
简单、迅速、应用广泛
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了解到的工作活动行为
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向大家解释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及功能
释放不满等
信息可能会出现扭曲 访谈的准则
与主管人员的密切合作
尽快与被访谈者建立融洽的关系 按照指导性的提纲或问卷提问
访谈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及发生频率排序 资料检查和核对 问卷法
(没有标答,可根据上述的两个概念结合自己观点回答)
3、管理职能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实施、资源分配方案
组织:决定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员工、协调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确保按计划完成4、管理效果的两个衡量指标:效果和效率效率是指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效果是指正确地做事(do the things right)。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他把米德维尔工厂产量提高不了的原因分为“无意的磨洋工”和“有意的磨洋工”。前者是“人的天性和懒散”引起的,后者却是“由于工人同别人的关系所引起的更为复杂的再次思维和推理而引起的”。如果管理者能鼓励或迫使工人达到生产指标,无意磨洋工现象就能消除;而有意磨洋工的问题却不同,管理人员多年来一直在设法消除这种现象,以便实现工厂的产量指标。
工人为什么会磨洋工?
1)加速工作会使大批工人失去工作;
2)当时袭用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迫使工人磨洋工,以便保护自身的利益;3)因为沿袭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单凭经验的工作方法。
泰勒认为,这应责怪管理部门对工作设计不科学,而不应由工人负责。
衡量管理质量的标准是是否解决了雇主和工人之间的矛盾。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益,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
科学管理要实现由低效率管理向高效率管理的转变,实现由重视盈余的分配向重视增加更多更多盈余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劳资双方的共同利益。新的科学管理有以下四个要素: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旧的单凭经验的劳动操作;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以代替容许工人凭自己爱好选择工作的做法;3)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去办;
4)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要有分工,各自承担最适合的工作,以代替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卸给工人的做法。评价:
在美国工业从企业家、管理者拥有的企业向大规模、综合性公司的转型过程中,泰勒起了推动作用并增加了管理思想的可信度;
开辟了有效利用资源途径的工程师们转向研究技术问题,并为泰勒和其他人推进科学管理中最得人心的系统管理方法铺平了道路;
提倡了一种精神,吸引了社会公众、企业领导及学术界对促进劳资双方和谐关系进行研究的注意力;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们误解了人性的问题,他忽略了工人的社会需求,把人看成了“经济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性假设的“X”理论。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先天性缺陷。
2、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1)权力与责任统一
• 2)统一指挥 • 3)统一领导
4)公平
5)工作分工 6)纪律
7)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8)报酬
9)中央集权 10)等级链 11)秩序
12)人员的稳定 13)主动与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
3、霍桑实验
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地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959)近情境—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2、基本的归因错误: 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还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3、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选择性知觉以自身的兴趣、背景、经验及态度选择解释他人或事项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意味着一个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就会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它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反之则差。对比效应 投射投射效应是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情感、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刻板印象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ppt只有标题底下解释出自百度)满意解决模型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60)的管理人(administrative-man)假设 : *只能看出有限的可行性方案。*只能知晓每项方案中的部分可能后果。*对于实际情况来说,只有一个有限、简单、大概的模型可循。决策者对于可行性方案及其后果的认识,受到个体认知加工能力和不可避免的认知偏差的限制,也受到时间和资金等资源的限制。直觉模型 在以下八种情况下人们最可能使用直觉决策: 1.不确定性水平很高时; 2.几乎没有先例存在时; 3.难以科学地预测影响变量时; 4.拥有的信息及资料相当有限时; 5.拥有资料难以明确指出前进方向时; 6.分析性资料用途不大时; 7.当需要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而每个方案的评价都不错时; 8.时间有限,情况危急时。
5、承诺的升级 承诺的升级(escalation of commitment)指的是人们一直固守着某项决策,尽管有明显证据表明该决策是错的,也坚持错误的决策不放。很多证据表明,当个体感到自己要对失败负责时,就会对这一失败活动增加投入。
6、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 群体互动 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所谓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与社会促进相反,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ppt只有标题解释出自百度)
7、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就某一问题向一组互相独立的专家征求意见,然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综合和平均。德尔菲的群体决策应用
1、团队成员发出第一份初始调查表,收集参与者对于某一话题的观点;
2、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二份调查表(列有其他人意见),要求其根据几个具体标准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估;
3、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三份调查表(列有第二份调查表提供的评价结果、平均评价、所有共识),要求其修改自己原先的观点或评价;
4、总结出第四份调查表(包括所有评价、共识和遗留问题),由组织者对其综合处理。(ppt只有标题解释出自百度)第5讲 计划
1、米切尔(Ernest Mitchell)的计划定律 有效计划的条件 计划工作必须获得最高主管的无条件及完全的支持 各单位的管理者和他们的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 部门的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实施行动计划 定期检查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馈 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 第6讲 组织结构
1、影响组织创新的因素 组织内部因素(1)组织结构因素(2)组织文化因素(3)人才资源因素 组织外部影响因素(1)产品与服务市场变化(2)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因素
2、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1)个人因素 主管个人偏好:比如他有较强烈的“权力需要”,可能希望管理跨度较大;反之,如果其“社会需要”较为强烈,则可能希望下属人数不要太多,这样才能和其下属有较多的了解和接触。主管的能力:能力较强的主管管理跨度较大。下属的能力:如果下属能力较强,则主管这管理跨度也可增加。(2)工作因素主管本身工作性质:如果一位主管常须花相当时间于规划、与其他单位沟通、以及非管理性工作上,那么监督与协调的时间将会减少,管理幅度将相对减少。下属工作性质:是否必须经常和主管商量,如果是,则主管之管理跨度自将减少。下属工作的相似程度及标准化程度:越高则主管的管理跨度可相对扩大。下属彼此工作之关联性的大小:如果关联性较大,则主管需要用来监督和协调的时间较多,因此管理跨度将缩小。(3)环境因素 技术因素: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之下,管理跨度可以增加很多;反之,如属手工生产方式,则管理跨度将缩小。地理因素:下属所在地点是否分散,如果是,则管理跨度自然减少;反之亦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复杂,则管理跨度较窄;反之亦然。第7讲 HRM 及 工作分析为什么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和基础? 工作分析的定义 工作分析结果提供与工作本身要求有关的信息 确定工作的任务和性质 确定哪种类型的人适合被雇佣来从事这一工作 2.工作分析的对象——职位组织最基本的活动单元; 相对独立的责--权统一体; 同类岗位的总称; 部门、业务组和组织划分的基础; 人进入组织的中介; 工作与组织相互支持3.工作分析的步骤 步骤一: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用途 步骤二: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 步骤三: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 步骤四:搜集工作分析的信息 步骤五:同承担工作的人共同审查所搜集到的工作信息 步骤六: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4.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应用 招募与甄选 确定报酬的依据 工作绩效评价 培训 确保所有工作职责落实到人头 5.搜集工作信息的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 观察法 现场工作日记/日志法量化的工作分析技术:职位分析问卷、功能性工作分
析法 问卷的结构和问题的类型和内容 题目设计:开放式,封闭式 优点:快速、高效、节约成本 缺点:问卷设计难度 观察法
适用于由身体活动构成的工作 不适用范围:律师、设计工程师 观察法与访谈法结合使用 现场工作日记/日志法
工作承担者按时间顺序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每天所进行的活动
可能出现夸大和低调导致信息失真 以上的方法宜经常综合使用 职位分析问卷
职位分析问卷(position analysis questionnaire, PAQ)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工作分析问卷。
职位分析问卷包括194个因素,工作分析人员需要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
把工作按照五个基本领域进行排序并提供量化的分数排序。
这五个领域是:是否负有决策/沟通/社会方面的责任;是否执行熟练的技能性活动;是否伴随有相应的身体活动;是否操纵汽车/设备;是否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
特点:划分工作等级,便于量化对不同工作进行排序。
第8讲 领导
1、领导的行为理论
(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结构维度(Initiating structure)指的是领导者更愿意界定和建构自己与下属的角色,以达成组织目标。关怀维度(Consideration)指的是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与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结构和关怀方面均高的领导者(“高-高”领导者)常常比其它三种类型的领导者(低结构,低关怀,或二者均低)更能使下属取得高工作绩效和高满意度。高-高风格并不总能产生积极效果。有足够的特例表明这一理论还需加入情境因素。
(2)密执安大学的研究
员工导向(employee oriented)
员工导向的领导者重视人际关系,他们总会考虑到下属的需要,并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生产导向(production oriented)
生产导向的领导者更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事项,主要关心的是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
员工导向的领导者与高群体生产率和高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而生产导向的领导者则与低群体生产率和低工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3)管理方格论
布莱克和莫顿(Black & Mouton)二人发展了领导风格的二维度观点,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论(managerial grid)。
分别用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关心人和关心生产,它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划分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了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不同层次的领导,应具有不同的风格,对应不同的层次。
2、领导的权变理论(1)费德勒模型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以下二个因素的合理匹配:
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 情境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 费德勒模型的应用
第一步:确定领导风格
领导成功的关健因素之一是个体的基础领导风格用LPC问卷来测量。问卷由16组对照形容词构成(如快乐-不快乐)。答者回想一下自己共事过的所有同事,并找出一个最难共事者
以相对积极的词汇描述最难共事者(LPC得分高),称为关系取向型。得分低的被称为任务取向型。
费德勒认为一个人的领导风格是固定不变的,这意味着如果情境要求任务取向的领导者,而在此领导岗位上的却是关系取向型领导者时,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则要么改变情境,要么替换领导者。第二步:确定情境
用LPC问卷对个体的基础领导风格进行评估之后,需要再对情境进行评估,并将领导者与情境进行匹配。
费德勒列出了三项维度:
领导者-成员关系:领导者对下属信任、信赖和尊重的程度。
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程序化程度(即结构化或非结
构化)
职位权力:领导者拥有的权力变量(如聘用,解雇,训导,晋升,加薪)的影响程度。
第三步: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
个体的LPC分数并评估了三项权变因素之后,费德勒
模型指出,二者相互匹配时,会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三种需要: 成就需要 :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 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 归属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高成就需要者表现出对个人责任、反馈与中等程度的风险的偏好; 高权力动机者喜欢“承担责任”,喜欢竞争性和地位取向的工作环境; 归属需要与权力需要及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最优秀情境类型则通过对三项情境变量(领导者-成员关
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的评估来确定。
个体的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有
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
第一,可以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
第二,可以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
(2)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
情境理论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赫塞和布兰查
德认为下属的成熟度水平是一权变变量。
下属们接纳或拒绝领导者?无论领导者做什么,其效
果都取决于下属的活动。
成熟度,赫塞和布兰查德将其定义为:个体完成某一
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程度。
• 领导风格
情境领导模式使用的两个领导维度与费德勒的划分相
同: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但是他们认为每一维度有
低有高,从而组合成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推
销,参与和授权:
指示(高任务-低关系):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
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强调指导性行
为。
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行为
与支持性行为。
参与(低任务-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
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
授权(低任务-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支
持。
下属的成熟度
M1: 这些人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他们
既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
M2:这些人缺乏能力,但却愿意从事必要的工作任
务。他们有积极性,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技能。
M3: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
作。
M4: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领导风
格必须与下属成熟度适配,才能有效
(3)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LMX)乔治·格里奥
由于时间压力,领导者与下属中的少部分人先建立起
关系。这些个体被视为圈内人士,他们受到信任、得
到领导更多的关照,也更有可能享有特权;
而其他成员则为圈外人士,他们占用领导的时间较
少,获得满意的奖励机会也较少,他们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正式的权力系统之上。
该理论指出:
当领导者与下属相互作用的初期,领导者就暗自将某
些人划入圈内或圈外,并且这种关系是相对稳固不变的;
领导者到底如何将某些人划入圈内尚不清楚,但有证
据表明领导者倾向于将具有以下这些特点的人员划入
圈内:
个人特点与领导者相似
有能力
具有外向的个性特点
LMX理论预测:圈内地位的下属得到的绩效评估等级
更高,离职率更低,对主管更加满意。
对LMX理论进行的考察总体上支持了以上结论:领导
者对待下属的方式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绝不是随
机的。
圈内和圈外的不同地位和下属的绩效和满意度有关。
(4)路径-目标理论
它是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开发的一种领导权
变模型,这一模型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研究和激
励的期望理论中吸收了重要元素。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即有效的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实
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路程中的各种路障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这一旅行更为顺利
按照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 theory),领导者行为
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下属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满
足的即时源泉还是做为未来获得满足的手段。
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
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
提供了有效工作绩效所必须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为了考查这些方面,豪斯确定了四种领导行为:
指导型领导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的是什么,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指导
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并表现出对下属需求的关怀
参与型领导则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
虑下属的建议;
成就取向型的领导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
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豪斯认为领导者是弹性灵活的,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
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
第9讲 激励
当代激励理论
(一)大卫·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二)目标设定理论
(三)强化理论
四)公平理论
(五)期望理论
(一)大卫·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的管理者是权力需要很高但归属需要很低的人。第11讲 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具体地说,组织文化包括组织内独特的信念、假设、期望、追求、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处事方式以及物质环境等。
2、文化的功能 它起着分界线的作用 它表达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一种认同感 它是协调个人和组织关系的“粘合剂” 它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组织文化有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
3、组织文化的维系 甄选过程 高层管理者 社会化与组织化 人从出生到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完成了“社会化”过程。个体将组织价值观内在化并由社会人成长为组织人的过程称为个体的组织化。
第四篇: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
3.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A)。
A.建设性冲突B.破坏性冲突C.日常冲突D.利益性冲突
4.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
A.更长B.更短C.适中D.不确定
6.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7.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C)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B.9-1型C.1-9型D.5-5型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B)。
A.产品预测B.市场预测C.财务预测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
A.长期预测B.中期预测C.短期预测D.预测
10.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11.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C)。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
1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B)。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原理》
13.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A)。
A.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D.两重性
1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15.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1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17.“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
A.马克斯·韦伯B.亨利·法约尔C.乔治·梅奥D.弗雷德里克·泰罗
18.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
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
1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20.(A)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公平理论
21.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成就因素D.效价因素
22.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C)。
A.自然消退B.惩罚C.消极强化D.正强化
23.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
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24.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C)。
A.专断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自由型领导D.人际关系型领导
25.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C)。
A.行为科学学说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D.行为心理学说
26.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B)。
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自我实现人
27.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所有管理者
28.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性质。
A.超前性B.普遍性C.创新性D.灵活性
29.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D)。
A.预测B.短期预测C.中期预测D.长期预测
30.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
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
31.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
A.职能制结构B.事业部制结构C.直线职能制结构D.矩阵制结构
32.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原则。
A.因事择人B.因人择事C.量才使用D.经济效益
33.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
A.有计划的提升B.职务轮换C.委以助手职务D.临时提升
34.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
A.法定权利B.奖惩权力C.组织权力D.自身影响力
35.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A)开始,到()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A.需要需要B.需要动机C.动机需要
D.动机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2.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ABCD)等。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技术资源
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4.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BD)。
A.传统的权力B.理性合法的权力C.纯粹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BCD)。
A.产品设计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D.员工服饰
7.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BCD)。
A.管理效率提高了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8.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其分为(BC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略性决策D.战术性决策
9.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D.日常管理决策
10.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D)。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C.群体决策效率高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11.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D)
A.预测B.决策C.函询D.反馈
1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等。
A.战略B.技术C.环境D.组织规模
1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BC)。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14.在双因素理论中,(ABC)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15.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BCD)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B.职位权力C.任务结构D.上下级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何谓企业文化?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它们都是哪些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刺激员工的积极性?
3.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4.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5、群体决策时为何容易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6、试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7、简述双因素理论
8、简述强化理论
9、简述科学管理理论
10、对目标管理进行简要评价。
四、计算题(p115-119)(15分)
1、盈亏平衡点法
1、盈利平衡点例题
一企业生产一智能机,售价为每台1000元,固定费用为1000万元,每台手机的零件费用为300元,人工费用为100元,其他费用为100元。试求盈利平衡点的产量。若企业生产10000台、30000台时,盈利额分别为多少?
销售收入=产量*单价
生产成本=固定费用+产量*单位产品变动费用(耗材费、人工费等等)达到盈利平衡点时,即为销售收入=生产成本
在此题中,产量设为X单价为1000元固定费用为1000万元变动费用为300+100+100=500元
列出公式1000X=10000000+500X
解的X=20000
因此盈利平衡点的产量为20000台
10000<20000,小于盈利平衡点的产量,固不盈利
30000>20000,大于盈利平衡点的产量,(10000000+500*30000)=5000000 也即500万
这个题大家一定要会做
2、决策树法
3、冒险法、保守法、折中法、后悔值法
还有一个20分的案例分析题老师没得共享 盈利额为1000*30000-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简答题
简答题:(中央电大网上责任老师给的简答复习范围)
1.德尔菲法的内容。
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决策方法,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包括两个基本点,即函询和反馈。这种方法是就某一问题发函给某些专家,请他们提出意见或看法。经过多轮反复,直到意见趋于集中为止。
2.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各学派的主要内容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亨利·约法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威克。该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有效,也不是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3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4计划工作及其性质。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每一个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2.主导性。计划工作处于其他管理职能的首位,并且它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工作都是围绕着计划工作展开的。3.普遍性。计划是组织内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都需要做计划工作。4.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以高效率为出发点,即以较低的代价来实现计划目标。5.灵活性。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也就是说,当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时,有能力改变原来确定的方向且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6.创造性。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
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
5滚动式计划法。
这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方法在每次编制和修订计划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延伸,所以称为滚动计划法。
6.目标的含义和性质。
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目标的性质: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组织寻求生存和发展,既要为资产所有者谋求利润,又要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单一指标是无法胜任的,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目标群才能构成组织的总目标。2.目标具有层次性。组织目标要通过各部门和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去实现。因此,组织内各部门应围绕总目标制定出本部门目标,并作为子目标支持总目标的实现。3.目标具有变动性。组织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组织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7.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按照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影响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竞争者的数量和相对实力大小。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这种威胁主要在于,新加入该行业的企业,不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增加,而且它们还会带来对经营资源、市场份额的要求,势必会加剧市场竞争,降低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往往会挤掉供方的一部分利润。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也可以挤掉购买者的一些利益。5.替代品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出现会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产生冲击。
8.总体战略的类型。
一个组织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1.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也称为公司总体战略,它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二是确定每一种业务在组织中的地位。2.业务层战略,处于组织战略体系的第二层次,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选定的每一个业务领域里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因此也称为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是在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指导下,针对企业各职能部门或专项工作所制定的谋划与方略,是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
9.稳定型战略的利弊.10.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1)组织结构设计要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
(2)力求以较少的人员、较少的层次、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3)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过程要有效率。2.分工与协作原则分工与协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分工没有协作,分工就失去意义,而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协作。3.权责利对等原则。责任、权力和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在委以责任的同时,必须委以必需的权力,还必须有利益来激励。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或者权责不对等、不匹配等,都会使组织结构不能有效
运行,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4.分级管理原则。每个职务都要有人负责,每个人都知道他的直接领导是谁,下级是谁。正常情况下,等级链上的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每一个上级领导不得越权指挥但可以越级检查,下级也不要越级请示但可以越级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5.协调原则。一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二是组织任务分配的协调。6.弹性结构原则。具有弹性,是指一个组织的部门机构、人员的职责和职位都应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动。它要求部门机构和职位都具有弹性。
11.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1.战略。战略是关于组织长远目标、发展方向、资源配置的设想与筹划。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的战略的需要。2.环境。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结构必须响应环境变化,才能和环境的动态匹配,在环境中生存下来。如果环境是稳定的,组织就可以采用机械组织结构。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组织就需要设计有机的组织结构。3.技术。技术是指组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知识、工具、技能和活动。技术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影响组织结构的设定。通常,组织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与水平不同,组织结构的形式也会不同,或集权式,或分权式等。4.规模。组织的规模不同,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式亦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组织,管理层次越多、工作和部门的数量越多、职能和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越高、组织正规化程度越高、组织分权程度越高、高层领导的比例越小、专业技术支持人员的比例越高、书面沟通的文件越多。当然,规模不是决定组织结构设计的唯一因素,它与战略、环境、技术等因素一同决定着组织结构的设计。
12.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的影响因素、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要考虑自然的和非自然的管理人员减员情况。3.组织发展的需要。考虑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13.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1.业务培训。让管理人员熟悉所在部门的业务性质和基本流程,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2.管理理论培训。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3.管理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活动能力等。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的培训而得到提高。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管理者与人打交道必须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同时,管理者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4.领导者用人的艺术。
1.唯才是举。对于领导者来说,用人要不受名望、年龄、资历、关系亲疏的局限,而是依据人的才能来选拔人才。2.用人所长。领导者在用人时要用人所长,不能因为细小缺点而忽视人的大才大德。3.知人善任。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其工作,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4.要有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15.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
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年龄结构。在考虑领导班子构成时要考虑成员的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老中青三代配置在一起,能够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能。2.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指的是一个领导群体中各种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不同领导者的知识结构不同,应根据工作要求对不同的领导人员进行配置。3.能力结构。组建领导班子时,要按照能力互补的原则,把具有各种能力特长的干部配合在一起,组织成领导能力齐备而又高强的领导班子。大体来说,领导干部有以下几种类型:“思想”型干部、“实干”型干部、“智囊”型干部和“组织”型干部。将四种类型的人才合理搭配
起来,就会使得领导班子具有良好的能力结构。
16.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
1.组织障碍:由于地位差异、目标差异、缺乏正式沟通渠道、协调不够等原因造成的沟通障碍。
2.个体障碍:阻碍有效沟通的个体方面的原因有选择性知觉、信息操控、情绪、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提示、发送者的信誉、沟通渠道选择不当等。
17.采购控制工作。
包括评价和挑选供应商,确定并执行经济订货批量。
18.全面绩效控制系统的构成。
1.控制客体:全面绩效是相对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而言的,它以部门绩效为基础,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2.控制主体:组建以组织战略决策者为核心、部门管理者参与的战略绩效考评小组,由该小组组织实施考评工作。3.控制标准:首先分析组织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组织文化的要求,选择关键的考评指标,设计控制标准。不仅要有财务评价指标,还应包含用于对组织流程合理性、管理制度有效性、组织文化健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的非财务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