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胡海岩院士在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胡海岩院士在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到基层去开拓事业、历练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北理工校园里一年一度的喜庆日子。我们举行隆重典礼,庆祝2014届本科生圆满完成学业。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代表正在国防大学进修的党委书记郭大成教授,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默默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今天是我来校工作后第七次送别本科毕业生。想到面对清一色的90后青年学子,我在准备讲稿时反复斟酌,应如何走进你们的精神世界,送上母校最真切的嘱托?
一位校友的故事给了我启发。他叫张宁,是我校1994届本科毕业生,现任解放军某基地卫星地面测控站主任,全军优秀指挥军官。二十年前,本科生毕业留京工作的机会非常之多,但他却选择去了祖国西北边陲;二十年间,他多次谢绝返城工作的机会,选择扎根基层;二十年中,发射卫星、测控神舟、保障北斗,他精心完成每一次航天任务。就在前不久,他还与战友们忙碌着为搜寻马航370提供导航定位。他虽身处边疆,却始终将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发展紧紧相连。这二十年的基层经历,使他失去了常人眼中多彩的青春、安逸的生活、傲人的财富;得到的,除了闪亮的军功章、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满足和踏实。
在座的同学们,一部分即将奔赴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一部分将在学习深造后开始为事业而奋斗。在你们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基层的锤炼必不可少。所以,我今天想谈谈到基层去开拓事业、历练人生。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要去基层?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上的重任不言而喻。虽然你们具备了优于同龄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还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历练。我上大学之前,曾在工厂当过几年工人,深刻感受到最丰富的人情世事、最真实的苦乐忧欢、最生动的实践教材,都在基层。唯有根植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社会;唯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读懂国情。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揭示了政治家、军事家的成长规律。同样,倘若作家莫言没有融入乡村的生活体验,哪会有让人身临其境的精彩作品;倘若科学家袁隆平没有在田间地头的日晒雨淋,哪会有杂交水稻的伟大成功。一个人纵然是有凌云之志、盖世之才,倘若没有基层土壤的滋养,不接地气,则必定难成大业。
处在改革浪潮中的中国,区域发展尚不均衡,不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都十分迫切,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等领域尚有诸多瓶颈亟待突破。只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到基层扎下根去,将先进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埋进基层的土壤,“中国梦”才会真正生根、发芽。刚才曲敬东校友谈到的创业体会,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对渴望成功的同学们来说,现在是告别埋在书斋里、活在网络上的日子了!
有同学会问,去什么样的基层?
基层并不是组织层级的“下游”,而是整个社会最为重要的“地基”,是青年人最为广阔的创业舞台。在北理工校友中,戈壁滩上的“牧星人”张宁在基层;自主创业,研制出世界一流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的田刚印、满意也在基层;远赴西部山区支教助学的毕业生们在基层;坚守三尺讲台,为你们传道授业的北理工教师们也在基层;军工行业中诸多关键技术岗位上活跃着的北理工人,同样是在基层。对于有志青年,社会的主体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时代的主流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
客观地看,基层的条件有好有差,不少基层尚处于“起点低”、“条件差”、“杂事多”的阶段。因此,有些青年人畏惧基层,有些青年人蔑视基层,甚至认为基层会浪费自己的青春。然而,这样的基层,恰恰是青年人锻炼自我、发挥作用、创造业绩的舞台。我曾聆听过李克强总理回顾自己成长经历的体会。早年在农村插队的艰苦岁月塑造了他的意志和品格,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增长了他的组织和管理才能。正是这些艰苦的基层磨练,使他具备了超越当代其他大国总理的丰富阅历和综合素质。因此,希望同学们勇于接受挑战,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去。
可喜的是,如今日益便捷的交通和通信正在消除“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之间的物理隔阂,改革开放的硕果则正在不断向基层释放红利。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行各业,从基层选人用人的导向越来越明显,配套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完备。作为有志青年,选择基层时可更多考虑如何锻炼自我、发挥作用。
有同学会问,去基层做什么?
到基层去就要下功夫、干实事。有句话这样讲:“心在哪里安放,脚步就在哪里踏响。”对于基层的事业,同学们只要主观思想认识到位,客观行动自然会取得成果;只要能在基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一定能找到用武之地,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希望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对工作满心抱怨,对所谓平台更高的工作痴心相望;不要把基层工作当作过渡,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要功利地将基层经历看作提拔的筹码、晋升的捷径。相信你们早就听过这句名言,“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基层岗位将是你们事业的起点,在这样的岗位上摸爬滚打、全情投入,实实在在地谋事、干事,才能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打牢事业的根基。
基层是创新的发源地,是财富的聚宝盆。到基层去,就要善挖掘、敢创造。“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在基层工作,就必须深入钻研,将身心融入基层。军工企业中一项项看似枯燥的研究进展,实现了神州揽月、蛟龙入海的科技壮举;无数鲜为人知的秘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才共同构成了一部脍炙人口的《舌尖上的中国》。希望同学们到基层去,开展最大胆的探索,倾听最真切的呼声,感受最深沉的情感,创造属于你们的历史!
同学们,不经意间,你们走过了大学四年的旅途。这其间,你们怀揣着梦想埋头苦读、徜徉书海,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们交融思想、共同成长;当然,也少不了青春年少的迷茫、抱怨、嬉笑、怒骂。这些,都即将成为你们和北理工共同的回忆。
明天,你们就要各奔前程。希望你们到基层的广阔天地去开拓事业,历练人生。愿大家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母校将永远祝福你们,关爱你们,支持你们!
第二篇: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家长代表们:
大家下午好!
当我们十天前决定在今天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的时候,没有想到今天是一个如此灿烂美好的日子,因为昨天还是阴雨连绵,而今晴空万里,我想,这预示着同学们的未来必将如同这雨后阳光般灿烂美好。同学们就要毕业了,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因在中央党校学习、不能亲临今天会场的光强书记,向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听到,很多同学们是举着红旗,在炎热的午后从北校区步行赶到会场的,我向你们表示敬意!为你们的精神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在此,我还要向刚才受到大会表彰的同学们,特别是志愿到西藏、新疆工作以及承担校友联络工作的同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学们四年苦读,是每一位老师培养了你们,是每一位员工服务了你们,请把掌声献给他们!其实,大家最应该感谢的是你们的父母,感谢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和倾尽全力的默默支持,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你们的父母,致以最衷心、最深情的谢意!
寒来暑往,岁月悠悠。四年前,你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走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开启梦想之旅。回首来路,清晨生态园的琅琅书声,夜晚教学楼的不熄灯火,四月田径场上的奋勇争先,隆冬大雪后的童趣欢闹,秦岭大山深处的学习实践,体育馆名家报告会的座无虚席,汶川地震后的大爱捐助,08奥运圣火进校园的忘情欢呼……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泪水,都已成为你们终身难忘的“西农记忆”!四年大学生活,“诚朴勇毅”的精神已陶铸了你们的品格,升华了你们的气质,并将深远影响你们未来的人生历程。你们是农林科大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走向新的辉煌的建设者,无论今后身在何方,渭水周塬上的这方学术殿堂都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同学们,你们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成长在国强民富的新时代,又即将踏进民族复兴的大征程。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你们事业的黄金期,天降大任于斯,时代造就英雄,你们中间必将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将来你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母校。在临行之际,我代表母校还有几句话要送给同学们:
一、仰望星空,志存高远,践行“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
胸怀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立大志者,事竞成。理想是方向,志向是动力,有理想,就能不抛弃,不放弃,做最好的自己。最近中国人们都被一个女孩所感动,她就是刚刚获得法网冠军的中国“网球一姐”李娜。她曾对着巴黎艾菲尔铁塔说过:“总有一天,我会登上塔顶”。如今,她做到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坚信,你们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你们也一定能做到,一定能取得梦想的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在给唐高宗李治的《帝范》中写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希望同学们坚信,只要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远大理想,努力用理性、热情和汗水去浇灌,你们的梦想将绽放得如花绚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先忧后乐、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默默奉献的人。爱因斯坦说,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学会理解人类的目的、梦想和苦难,以便与其他个体和整个团体建立正确的关系”。无论同学们将来身居何职,身就何业,都要心系祖国,情系人民,因为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辉煌、更有价值。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代科学家,当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抱着赤子之心回国,成功研制了震惊世界、捍卫民族尊严的“两弹一星”。我们的李振声院士在杨凌潜心研究31年,培育出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希望大家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保持对卓越人生的不懈追求,努力创造一流的事业。
二、自强不息,立己达人,践行“勇毅”校训
唐太宗在《帝范》里有一句话:“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在生活中,在事业上,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来说,大家要提高自己的“逆商”,也就是应对挫折、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能力。如果我们被艰难困苦压倒,生存压力下一败涂地,又怎么能成为二十年后引领社会发展、担当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才呢?
孔子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的校训有“勇”、“毅”二字。勇,即不畏困难,不惧艰险,善于开拓,敢开天下风气之先;毅,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无论面临什么艰难险阻,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希望同学们牢记勇毅,力行力为,不随波逐流,不轻言放弃,顺境中不忘忧患,逆境中奋力崛起,你们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三、内外兼修,德才兼备,践行“诚朴”校训
做人与做事,修身与立业始终是人生的两大命题。古人讲,“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立业百行,修身为先。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事业才能成功,生活才能幸福。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准则。《周易》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在流行一个词:“德商”,即诚信,正直,宽容,感恩,责任,奉献,品德高尚,举止高雅。同学们历尽大浪淘沙,考进重点大学,毫无疑问,都已具备了很高的智商和情商。但是只有智商和情商,并不能保证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德才兼备,才能成就大器。我相信,只要你们踏实践行“勇毅”校训,就会培养很好的逆商;如果你们切实践行“诚朴”校训,就会具备的很高的德商。学识比财富更重要,德性比才干更可贵。德行,决定了你们是否能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创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功业。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的四年,肯定不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日子,但必定是人生中最难忘、最值得留恋的时刻。听了刚才毕业生代表的发言,我十分感动。大家把学校比作母亲,贴切而真挚,道出了对母校深沉的爱。儿女远行,母挂念。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希望你们践行“诚朴勇毅”校训,成就灿烂幸福人生!今天,你们以农林科大为荣,明天农林科大必将因拥有你们而骄傲!希望同学们,坦坦荡荡,走向社会,平平安安,走向未来!一路走好,常回家看看!
第三篇: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xx届本科毕业生同学们:
今天,学校为你们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不仅是对你们在过去四年中勤奋学习、砥砺品行、积极实践、增进才干的成就表示祝贺,更是要为同学们以南开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来壮行。站在新的起点,与其“致贺”不如“加勉”。所以,我想以自己学习南开先贤“公能”言行的体会致一“勉辞”,与毕业生同学们交流、共勉。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我们的校训。我们这一代南开人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从事什么,都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各自的环境中,结合自身工作的任务践行“公能”之校训。
张伯苓先生说,“‘公’字最最要紧……‘公’字是最高的道德,‘公’字的涵义很多,诸位对于这个‘公’字务须特别注意”。的确,“公”的涵义很多。我理解:
——要有“公”之志向。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在今日之世界,“公”之志向就是维护世界和平、实现持续发展之志向;在今日之中国,“公”之志向,就是振兴中华之志向。不可否认,人都有私心私欲,然而秉“公能”之精神的南开人,就是要寻找个人价值与人民利益的统一。不久前我收到一个“段子”,讲“找”字加一撇就是“我”字,实现自“我”就是在寻“找”那一撇。我想,对南开人来说,这一“撇”就是“治国”、“强国”、“富国”,就是“服务中国”,振兴中华。
——要有“公”之操守,即要有公德心、公益心、正义感,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维护大局、维护集体、服从公意、维护正义、做事公道、坚守原则、诚实守信。
——要有“公”之襟怀,这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襟怀。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勇于担当,“负责任,肯牺牲,没有名利之思,不作意气之争,什么事都以国家为前提”。这方面最好的榜样,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学长。
同学们,“公”之志向、操守、襟怀,不是夸夸其谈,是要实行的,要“在实处下功夫,要硬干、苦干、穷干”。为此,秉公之心,一定要辅以为公之能。“能”的涵义也很多,我理解:
——要“能”学习。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书,但还是不够,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要有好的学风和态度。周恩来说,“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这就要靠善于学习,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特别是要继续学习如何做人,学会识人之长,知己之短,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到“知不足而后学”,“知明而行无过”,不断匡正自我、充实自我、升华自我。
——要“能”吃苦。同学们可能觉得大学生活很“苦”,其实真正的“苦”还在后头。大家都希望“顺利”、“幸福”,我以为“顺利”、“幸福”并非客观状态,而是主观感受。做好吃苦耐劳经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就容易得到“顺利”、“幸福”的感受。行大志必经大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种种的失误和失意,甚或失恋和不幸,受人误解遭人猜忌,甚或领导不赏识、同事不支持,加之三灾八难五痨七伤,更不要说票子少房子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们南开人统统不怕,能勇敢乐观地面对一切、忍受一切,“刚毅坚卓”,“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要“能”合作。面对困难,固应率己当先,但也要善于协作、依靠群体。张伯苓先生早就将“通力合作、互相扶持”举为南开教育宗旨。他并不希望南开学生“洁身自好”、“鹤立鸡群”,而是将“乐群”作为南开人的重要品格。他说,“经多方观察,始觉中国至深之病,实不在个人之没有能力,而在个人缺乏合作精神”。而要“通力合作、互相扶持”必先互相尊重。周恩来说,“要得到人家尊重,首先要尊重人家”。尊重他人不是强装的,必须能识人之长、容人之短,必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必须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学们,一千五百个日子匆匆而过。这四年,你们在南开园中,取得了许多新收获——新知识、新才干、新经验、新朋友;你们在南开园中经历了许多大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新中国成立60年和建校90年;你们在南开园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故事”。毋庸讳言,你们在南开园的生活中一定还有许多不如意、不满意,希望你们把批评意见留下来,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毕业时节是感恩时节。现在,让我们感恩。感恩父母亲朋,感恩曾经的老师同学,感恩帮助我们的各界人士,感恩南开园中数以千计曾为你们服务的人们,他们之中不仅有教师、有辅导员、有机关干部、有实验技术人员,还有保安员、炊事员、宿管员、保洁员、售货员、财会员,有动力维修、校园绿化、体育设施等方方面面的工人师傅。我建议,让我们一起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他们今后做得更好!
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今后你们的路更长、困难更多、责任更重。四载南开学业,一生公能品格。我和全校教职员工衷心希望并坚决地相信,同学们定能秉公尽能,守正创新,以“实干”向世人昭示巍巍我南开之精神!
第四篇: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范例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家长代表们:
大家下午好!
当我们十天前决定在今天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的时候,没有想到今天是一个如此灿烂美好的日子,因为昨天还是阴雨连绵,而今晴空万里,我想,这预示着同学们的未来必将如同这雨后阳光般灿烂美好。同学们就要毕业了,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因在中央党校学习、不能亲临今天会场的光强书记,向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听到,很多同学们是举着红旗,在炎热的午后从北校区步行赶到会场的,我向你们表示敬意!为你们的精神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在此,我还要向刚才受到大会表彰的同学们,特别是志愿到西藏、新疆工作以及承担校友联络工作的同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学们四年苦读,是每一位老师培养了你们,是每一位员工服务了你们,请把掌声献给他们!其实,大家最应该感谢的是你们的父母,感谢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和倾尽全力的默默支持,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你们的父母,致以最衷心、最深情的谢意!
寒来暑往,岁月悠悠。四年前,你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走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开启梦想之旅。回首来路,清晨生态园的琅琅书声,夜晚教学楼的不熄灯火,四月田径场上的奋勇争先,隆冬大雪后的童趣欢闹,秦岭大山深处的学习实践,体育馆名家报告会的座无虚席,汶川地震后的大爱捐助,08奥运圣火进校园的忘情欢呼……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泪水,都已成为你们终身难忘的“西农记忆”!四年大学生活,“诚朴勇毅”的精神已陶铸了你们的品格,升华了你们的气质,并将深远影响你们未来的人生历程。你们是农林科大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走向新的辉煌的建设者,无论今后身在何方,渭水周塬上的这方学术殿堂都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同学们,你们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成长在国强民富的新时代,又即将踏进民族复兴的大征程。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你们事业的黄金期,天降大任于斯,时代造就英雄,你们中间必将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将来你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母校。在临行之际,我代表母校还有几句话要送给同学们:
一、仰望星空,志存高远,践行“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
胸怀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立大志者,事竞成。理想是方向,志向是动力,有理想,就能不抛弃,不放弃,做最好的自己。最近中国人们都被一个女孩所感动,她就是刚刚获得法网冠军的中国“网球一姐”李娜。她曾对着巴黎艾菲尔铁塔说过:“总有一天,我会登上塔顶”。如今,她做到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坚信,你们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你们也一定能做到,一定能取得梦想的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在给唐高宗李治的《帝范》中写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希望同学们坚信,只要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远大理想,努力用理性、热情和汗水去浇灌,你们的梦想将绽放得如花绚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先忧后乐、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默默奉献的人。爱因斯坦说,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学会理解人类的目的、梦想和苦难,以便与其他个体和整个团体建立正确的关系”。无论同学们将来身居何职,身就何业,都要心系祖国,情系人民,因为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辉煌、更有价值。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代科学家,当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抱着赤子之心回国,成功研制了震惊世界、捍卫民族尊严的“两弹一星”。我们的李振声院士在杨凌潜心研究31年,培育出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希望大家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保持对卓越人生的不懈追求,努力创造一流的事业。
二、自强不息,立己达人,践行“勇毅”校训
唐太宗在《帝范》里有一句话:“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在生活中,在事业上,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来说,大家要提高自己的“逆商”,也就是应对挫折、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能力。如果我们被艰难困苦压倒,生存压力下一败涂地,又怎么能成为二十年后引领社会发展、担当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才呢?
孔子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的校训有“勇”、“毅”二字。勇,即不畏困难,不惧艰险,善于开拓,敢开天下风气之先;毅,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无论面临什么艰难险阻,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希望同学们牢记勇毅,力行力为,不随波逐流,不轻言放弃,顺境中不忘忧患,逆境中奋力崛起,你们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三、内外兼修,德才兼备,践行“诚朴”校训
做人与做事,修身与立业始终是人生的两大命题。古人讲,“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立业百行,修身为先。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事业才能成功,生活才能幸福。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准则。《周易》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在流行一个词:“德商”,即诚信,正直,宽容,感恩,责任,奉献,品德高尚,举止高雅。同学们历尽大浪淘沙,考进重点大学,毫无疑问,都已具备了很高的智商和情商。但是只有智商和情商,并不能保证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德才兼备,才能成就大器。我相信,只要你们踏实践行“勇毅”校训,就会培养很好的逆商;如果你们切实践行“诚朴”校训,就会具备的很高的德商。学识比财富更重要,德性比才干更可贵。德行,决定了你们是否能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创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功业。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的四年,肯定不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日子,但必定是人生中最难忘、最值得留恋的时刻。听了刚才毕业生代表的发言,我十分感动。大家把学校比作母亲,贴切而真挚,道出了对母校深沉的爱。儿女远行,母挂念。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希望你们践行“诚朴勇毅”校训,成就灿烂幸福人生!今天,你们以农林科大为荣,明天农林科大必将因拥有你们而骄傲!希望同学们,坦坦荡荡,走向社会,平平安安,走向未来!一路走好,常回家看看!
第五篇: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校长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校长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我校新生开学典礼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向各位新生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3800余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建校70多年来,学校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国防科技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项第一。70多年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传承和弘扬学校从延安时代起形成的优秀大学文化、光荣办学传统和朴实校风学风。
今天,又有3800多位青年学子成为光荣的北理工人。我想借此机会和同学们谈谈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大学,是青年人成就梦想、展现才华的舞台,更是青年人追逐梦想、追求真理的殿堂。相信同学们都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大学梦”。今天,对于大学、对于未来人生的梦想也许正在你们的脑海中形成。然而,“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实现梦想的道路绝不会是一片坦途,这其中会有令人欣喜的成绩和赞誉,也会充满意想不到的挫折和痛苦。
在同学们即将开启大学生活之际,我想通过两个故事和大家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成功?二是如何面对困境?希望同学们在开始大学生活之际,深入地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就在你们中间,他就是我校2013级新生、来自河南登封的冯昊怡。昊怡同学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不仅刻苦学习,而且还挤出时间自学网页设计制作,利用所学技能赚取报酬来补贴家用。在本应该无忧无虑、幸福安逸的年少时光,他坚强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在本应该意义非凡、轻松惬意的18岁生日那天,他却无暇庆祝,将连续18个小时繁重枯燥的学习当作自己的成人礼。当他如愿考取心仪已久的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本应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们共度高中最后假期的时候,他却选择动员好友,为学弟学妹们开办课外辅导班,在自力更生筹措大学学费的同时,帮助更多青年人追逐他们的大学梦。家境本不宽裕的他,却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捐资助学,因为他渴望看到更多人实现梦想,走向成功。
梦想总是与成功相互关联,而成功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志士心中的成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伟人心中的成功。成功究竟是什么?
如果只是用金钱或是名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恐怕并不为大家所认可。“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不分大小,而在于经过努力实现那些具体的、实际的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完成学习、工作、生活,像昊怡同学这样自食其力、自我完善,就是一种成功。骐骥一跃尚且不能十步,相信越是名人名家,越能够深刻知晓: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在于一点一滴。
通过大学的学习历练,同学们将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建设的栋梁。无论是看待他人还是审视自己,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自己肩上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追求梦想、收获成功离不开个人的艰辛和奋斗,也必然离不开亲人、师长、同窗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保障和支撑。“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唯有懂得感恩,人才会拥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唯有心怀感恩,社会才能形成“正能量”的无限增长和循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获取的知识越多、具备的能力越强,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在于知恩图报。
同学们所熟知的乔布斯曾经说过:“你无法预先把未来的点滴串联;只有在经历后,你才明白那些点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眼前经历的种种,都会串联成你的未来。”正所
谓“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人不可以没有目标,而且必须给自己不断设定新的更高目标。迈向成功的征程犹如“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在思想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同学们切忌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放慢脚步,左顾右盼;必须时刻警醒自己,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不要忘却仰望星空,那里永远会有未知的世界在等待你们去探究。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之路永无止境。下面,我再讲第二个故事。同学们今后在中关村校区会碰到一位乘坐三轮车、背着双肩包、面带笑容、衣着朴素的年轻人。他叫张大奎,是我校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大奎同学不到两岁时,被确诊为核黄疸后遗症,小脑机能严重受损,运动平衡、肌肉协调功能有较大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小脑瘫痪”。大奎从6岁起,被架在两棵树之间的竹竿上用双臂尝试着挪动,到9岁那年学会拄拐行走,再到18岁时骑上了三轮车。他从挥汗如雨,考入大专,到历尽千辛通过专升本考试并且攻读硕士研究生,再到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考入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病痛的折磨使大奎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却从来没有能阻挡他求学的脚步;疾症在不停摧残着他的肉体,却从来没有战胜过他坚韧、乐观的心灵。面对贫寒的家庭、残疾的身体,大奎愣是以“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劲头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逆袭”。今年五月,大奎同学被评选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如今,“大奎精神”已经在北理工校园中广为传颂,大奎谱写的一个又一个励志传奇在感动并鼓舞着每一名北理工人。读过他的故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被困境打败?
大学绝不是惰性的温床,这里不会有任何轻而易举的成功。同学们在大学里将要面对比过去更加严峻的挑战,因为你们远离开父母,因为你们要适应生活,因为你们要接受新的教育,因为这里是你们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只有更多逆境的历练,才能为你们未来的远行提供足够的动力。同学们在这里将要面对的困难,不仅仅会出现在课堂上、书本里,还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相信老师和同学们将会是你们遇到困难时最好的倾听者和分担者。大奎同学虽然口齿并不清晰,语速也比一般人要慢,但他还是乐于结交朋友,不管是讨论课程、实验,还是聊人生理想。在他看来,比起专业知识、学会读书,与人打交道使人受益更多。希望同学们像大奎一样,敞开心扉去面对困境。
大学的学习也好,今后的生活也罢,同学们难免在其中遇到重重困境,甚至举步维艰,乃至于悲观失望。这时同学们需要的,是源于自信和执着的一个微笑,是一个看待困境的不同视角。请同学们坚信,失败只是暂时停止的成功而已。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没有挫败的苦涩,哪能品到成功的甘甜?建议大家阅读大奎同学的博客,那里面记录着他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着他对人生和坎坷的思考;语言时而凝重、深邃,时而又诙谐、幽默,给人的感觉充满阳光、富有思想。大奎还在宿舍的墙上略带调侃的挂上了四个大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何事惊慌”。希望同学们像大奎一样,乐观豁达去化解困境。
大学生活将会是同学们人生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大家都渴望在这里改变人生,从这里迈向成功。但同学们要明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来自于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远离父母亲朋,放任自由的诱惑也许会不期而至;新的生活环境,强烈的孤独和不适也许会不时困扰。而一旦让这些困境周而复始地在自己身上恶性循环,葬送掉的将是你们心中最美好的梦想。希望同学们抱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希望同学们像大奎一样,坚毅顽强去克服困境。
80后的张大奎,90后的冯昊怡,他们就在同学们身边,并不遥远。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当代青年人的优秀品质:自强不息、敢于担当、追逐梦想。我相信,如果能够全面、客观、辩证地理解成功,学会坚强、冷静、坦然地面对困境,同学们一定会成为理想高远、学术精深、体魄强健、心境恬美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我也深信,当汗水洒尽、风雨过后,你们实现梦想的那一天,终究会来到眼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将因为你们而更加绚丽夺目!
同学们,心怀梦想,砥砺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