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中联考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科 试卷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近代福建名人辈出,领导虎门销烟的是()A.林则徐 B.严复 C.黄乃裳 D.侯德榜 2.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定都南京 B.北伐 C.西征 D.天京事变
3.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该是()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德法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定条约》 6.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 7.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A.收复新疆 B.虎门战死 C.黄海殉国 D.威海卫御敌 8.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是()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之战 9.允许外国人在华设厂发生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10.公车上书失败后,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时务报》与《国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新青年》 11.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代表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12.京师大学堂始创于()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4.以下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4.5亿两白银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5.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家是()
八年级 历史科试卷
第1页
共6页
A.洪秀全 B.孙中山 C.黄兴 D.章炳麟
16.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17.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18.孙中山:“是役也······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是役”指()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9.武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使武昌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黄花岗起义
20.开创完全意义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指()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22.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爆发的战争是()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2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由与平等 B.民主与法治 C.自由与科学 D.民主与科学
24.以下人物中属于近代史上一场空前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历史名人是()A.谭嗣同 B.黄兴 C.秋瑾 D.陈独秀 2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
A.思想——制度——器物 B.制度——器物——思想 C.器物——制度——思想 D.思想——器物——制度 26.鲁迅先生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轮航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A.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A.1919 年 B.1921年 C.1924年 D.1927年
2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秘密召开会议,会址在()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29.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为黄埔军校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训词,这一年是()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30.歌曲中有历史。“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是哪个时期的军歌?()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八年级 历史科试卷
第2页
共6页
3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陈独秀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这样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题,32题12分,33题13分,34题10分,共35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材料三 列强入侵的炮火摧毁了大清王朝的迷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撕碎了中国的美丽山河。
——《复兴之路》第一章《山河祭》
(1)材料一这场战争指哪一年爆发的什么战争?(3分)
(2)依据材料二,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是和哪一国签订的什么条约的内容?(4分)(3)根据材料三,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哪一年签订的什么条约?(3分)
(4)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李鸿章(1823-1901)康有为(1858-1927)孙中山(1866-1925)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朝官员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口号(或主张)是什么?(2分)
(2)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发生的变法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这场变法运动发生于哪一年?(1分)
(3)孙中山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生活在近代中国,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他们都为什么历史使命而奋斗。(2分)
34.材料论述题(10分)
1919年运动爆发,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
八年级 历史科试卷
第3页
共6页
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不知多少倍,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也正因为如此,1919年的运动能够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请回答:
(1)1919年爆发的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科 评分标准
八年级 历史科试卷
第4页
共6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A 2.D 3.B 4.C 5.A 6.B 7.C 8.D 9.C 10.A 11.D 12.B 13.C 14.B 15.B 16.B 17.B 18.B 19.C 20.C 21.C 22.C 23.D 24.D 25.C 26.A 27.B 28.C 29.B 30.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31.判断: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2分)
理由:《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是李大钊。(3分)(直接改正也得3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题,32题12分,33题13分,34题10分,共35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1840 年(1分)鸦片 战争(2分)
(2)日本 国(2分)《马关条约》(2分)
(3)1901 年(1分)《辛丑条约》(2分)
(4)落后就要挨打。(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洋务运动(2分)自强,求富。(2分)
(2)戊戌变法(2分)1998 年(1分)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
三民主义(2分)
(4)救亡图存。(2分)
34.材料论述题(10分)
八年级 历史科试卷
第5页
共6页
(1)、五四运动。(2分)
(2)、观点: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事业成功的关键。(2分)
论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3分)
反之,同为爱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却因为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2分)
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支持至关重要。(1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八年级 历史科试卷
第6页
共6页
第二篇: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满分6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会展中心举行《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甲午大海战 D.收复新疆
2、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在此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在《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同一省份的是 ①广州 ②厦门 ③福州 ④宁波 ⑤上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谣“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红头军”是指
A.红巾军 B.白莲教 C.太平军 D.捻军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B.左宝贵英勇抗敌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左宗棠收复新疆
6、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A.都护
B.都督府 C.将军 D.行省
7、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定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定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辛丑条约》各项条款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
B.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0、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曾经攻占过北京城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这一论述属于哪个派别的主张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顽固派
12、以下是洋务运动中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13、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颁布《定国是诏》 D.创办了强学会
1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15、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6、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延安 D.武昌
17、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被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分别是①民族主义 ②民主主义 ③民权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与右图相符合的信息是:①创办人是陈独秀②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③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④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0、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21、右面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22、小明同学是广东惠州人,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他是
A.陈毅 B.贺龙 C.叶挺 D.彭德怀
2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南昌起义
24、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5、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2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巧渡金沙江
28、“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30、下列哪一事件既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1、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32、毛泽东曾提笔写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33、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4、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下列哪一史实说明重庆谈判的失败
A.签订《双十协定》
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全面内战的爆发 D.蒋介石将毛泽东诱骗到重庆
3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师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到学校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A.大别山 B.沂蒙山 C.延安 D.井冈山
36、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西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东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37、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重庆谈判 B.三大战役胜利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38、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B.辛亥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十月革命期间
3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重工业为主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比较落后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40、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严复──“红三角”纯碱 C.詹天佑──京张铁路 D.侯德榜──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材料解析题(共两题,41题8分,42题1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规定位置)
41、判断辨析: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化历程,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中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某班同学准备编排一出反映上述主题的历史课本剧。为了增强演员的感性认识,学校资料室提供了:A、大生纱厂图片集,B、《新青年》杂志,C、反映清政府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求学生涯的纪录片《幼童》,D、《洋务运动史话》。请你帮助担任导演的小鲁同学准确地将这些资料分派给有关演员作参考。(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8分)
(1)小赵同学将扮演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左宗棠,你应将 分派给他;(2)小张同学将扮演状元实业家张謇,你应将 分派给他;
(3)小李同学将扮演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你应将 分派给他;(4)小王同学将扮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你应将 分派给他。
42、认真看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2分)这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写出2点原因,2分)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2分)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写出2点原因,2分)
(3)对比上述图片,你有哪些感想?(写出2点,4分)
第三篇:初二上学期历史期中总结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中总结
初二汪智锐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五个班的历史课,四个住宿班,一个走读班。两个多月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不是非常熟悉,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半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
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期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今年接住宿班班主任,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现对这半学期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认真设计每一个导学案,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案导学
1、今年学校采用小组合作,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每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
势互补。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开始合作,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才出现了“老师,我说” “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五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较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后进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四篇:l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历史教学总结lf
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历史教学总结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看了学生的试卷,做了简单的分析,一份《期中教学总结》表放在我的面前,下面对号入座,认真梳理半学期历史教学的所得所失。
一、考试总结
通过这次考试的检测,我发现有1/3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单选题第18题,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尽管教材在阐述五四运动意义时说得很清楚,在教学和复习时,我也作了解释,但仍有24人答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掌握不到位,仅仅是解释还是不够的,需要增加一个环节,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能表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当堂发现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
有2/3的学生对于史料的解读能力亟需提高:
两道材料题,这反映出学生学习历史的机械性,没有融会贯通。仔细看来,这两道题目的考核点,在学案中都有所反映,只不过换一种形式进行考察,结果就答不出来了。好比看一个人,今天穿了一套西服,你认识了;明天改穿唐装,又认不出了——怎么办呢?要使用变式练习,经常变变形式,多换几套衣服认认。100%的学生拓展题都被扣了分:
阅卷老师把这两道题目界定为历史小论文,学生的书写,整篇布局,有没有涂改,透明胶布的撕拉都可能引起扣分——卷面分在此有明显的反映。当然谋篇布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者自然得高分,要想满分的确不易。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大思维含量,对某些有价值的讨论要适当展开。
二、教学反思
(一)教学准备
备课时,认真阅读《课程标准》,而且在教案中直接反映。注重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本学期几乎每节课都使用总分式板书,教学中经常回顾整个单元的体系,根据下位学习的理论逐步建构单元知识体系,注意前后打通。在学习新的单元时,都利用一定的时间介绍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案的检查,基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的定位参照了教学参考书,偶有调整。在实际教学中,知识与能力凸现最多;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比如记忆法,对比法,时间段法,列表法等等;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位不是很强,但在教学中确有反映。最近反思,觉得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再作一些探索,毕竟是沉重的近代史,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答拓展题时,一位学生说“我国的中学生对日本十分憎恶”,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我们的课堂影响。
呈现方式并非最优,本学期历史教学很少使用多媒体。因为开学初反思上学期频繁使用多媒体的得失,发现在只带两个班历史且有大量其他工作的情况下,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做课件,还不如仔细阅读课标,认真分析教材。
(二)课堂教学
平心而论,对学生是尊重的,对于不同的观点是鼓励的。但对于那些卖弄口才,哗众取宠,随口乱说,不作任何思考的现象,坚决反对。鼓励经过独立思考后的观点,哪怕不够正确。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还有待进一步激发。我常采取的手段是增加信息量,增加思维量。增加信息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较为放松的心理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增加思维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思维密度大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
我的讲授是清楚到位的,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虽常有发挥,也是渲染气氛,适度点拨。
课堂教学难易适当,多使用学案进行反馈。就是难以收齐,尤其是订正的学案,而且丢失现象较为普遍,亟需解决。
课堂规范要求明确,严格管理课堂秩序,严而有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三)训练辅导
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及时订正。
在使用作业本时,严格规定作业格式。现在使用学案,要求书写认真。个别辅导很少,这是以后需要加强的地方。作为小学科,增加和学生的接触,未必要进行学科辅导,仅仅是增加接触,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要学科目的性太强。
对于学困生,没有想出太多的办法,只是保护其自尊心,适当鼓励,适当督促。根据性别和性格的不同,区别对待而已。
(四)教学研究
和以前相比,这方面的功夫下得太少了。最近很少阅读专业书籍。虽然没有直接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但在这些经典中我读到更多的历史。真正明白“历史使人明智”的含义。原来只读历史教材是难以让我们聪明睿智起来的,因为太缺少细节,呈现给你的只是知识而已。
我对《学与教的心理学》十分有兴趣,曾经读过几遍,受其启发,写过几篇论文。
教学模式,我已经从单纯模仿中走了出来。上课本无定法,何必硬要找到一个模子,标榜粉饰一番,然后大作作茧自缚的文章?一切实事求是,但求效果。
教后记是经常写的,多为补记,但写得比较实在。现在开始力争每天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未必记在教案中,但肯定会写,而且写得更多。
我还不敢说我的教学已经达到课业负担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家长学生满意的要求,我正在努力,而且会继续努力。
下一阶段,继续夯实基础知识,有序加大思维量,更多进行情感渗透,让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绪,老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老师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当然,我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相关总结和反思,我基本发布在教育在线的相关主题中,不作另述。
——2012年11月8日
第五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师大版初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word版)
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2、时间:1839年6月3日 地点:广州虎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3、影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时间:1840-1842年
3、内容:①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②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开眼看世界
1、魏源和林则徐是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代表;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联军侵华
1、时间: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2、起因:英不满足即得利益,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开始: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4、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奕䜣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5、《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増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赔款。
二、俄国趁火打劫: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割占中国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858年《瑷珲条约》: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多平方公里,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在内40万多平方公里 1864年戡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金田起义
1、原因:(1)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导致传统的手工业破产。(2)巨额的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3)1849年,广西发生了饥荒。
2、过程:1851年1月金田起义。太平军,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政府对峙。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
4、北伐失败;西征胜利,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国悲歌
1、洪秀全和杨秀清权力之争导致的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天京事变后,清军(李鸿章、曾国藩)加紧进攻太平军。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纲领,坚持战斗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
第4课洋务运动
(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
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䜣等王公大臣主持者。负责外交与通商、开矿、筑路、办学等。
评价:是清政府专门的外交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洋务运动
主张师夷长技,建设近代国防。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1、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2
3、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1893年张之洞汉阳铁厂。1876年唐山开平矿务局。1873年李鸿章轮船招商局。(3)积极筹建陆海军。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作用(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三、民族企业的出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卖和手工业主也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机器生产。著名的有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械厂、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一、黄海海战:
1894年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斗中殉国。
二、中日马关条约 1、1895年威海卫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时间:1895年
②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方代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③条约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④影响: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形式: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
危害: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公车上书
背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二、维新思想的传播
1、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
2、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
三、百日维新
1、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4、结果: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保留京师大学堂,废除新政。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被捕牺牲。
5、意义: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力量强大。
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1900年-1901年)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兴起的地点:山东、直隶等地(纲领口号):扶清灭洋 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镇压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
2、八国: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3、时间、过程:1900年6月。
4、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失败。
三、《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9月。签订的双方:清政府(李鸿章)——俄、美、英、日等11国。
2、内容:
(1)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影响:(1)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2、中国同盟会创立
①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②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革命目标: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⑤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核心)、民生)
二、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2结果:首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接着占领武昌城,取得胜利
3、影响:武昌起义胜利之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三、中国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号,孙中山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
2、中国民国成立的意义:①推翻了满清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②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北洋军阀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4、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 第9课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
一、袁世凯专权
政治:控制内阁实权,1913年制造宋教仁案。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镇压二次革命。
外交: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
二、“二次革命”
背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组成由北洋军阀掌握实权的内阁。导火线: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结果: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二次革命”失败。
三、复辟帝制
1、独裁:(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2)1914年5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3)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4)1915年5月,部分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复辟: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准备元旦登基。
3、结果: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去世。
四、军阀混战
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
2、派系:直系:(冯国璋、曹锟)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皖系:(段祺瑞)安徽、浙江、山东、福建。奉系:(张作霖)主要盘踞在东北。
3、影响:军阀在帝国主义扶植下,为争夺地盘和政权,进行连绵不断的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10课新文化运动
1、背景:袁世凯掀起封建复古逆流,使民主共和理想成为泡影,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新出路。
2、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5、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6、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向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打孔家店”口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
7、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给出了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五四运动
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时间:1919年5月4日;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过程:运动前后两个时期中心与主力的变化
初期:北京学生罢课。后期:上海工人罢工、罢课、罢市。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介绍十月革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2、陈独秀发表《劳动者的觉悟》《谈政治》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理论。3、1920年5月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各地陆续成立。
4、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第12课国民革命
一、国共首次合作
背景:孙中山深感工农群众力量之伟大,决定以“以俄为师”。
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宣言》《党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国党。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始。
黄埔军校创办: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岛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著名的黄埔军校。特点: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出师北伐 时间:1926年
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打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概况:叶挺独立团。取得成功。
思考: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原因?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国共合作破裂:革命阵营出现了危机,蒋介石军事实力急剧膨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国民革命失败了。
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和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
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清共”
概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意义:南昌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定为建军节。
二、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
10月,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
三、红军长征
革命力量的发展:根据地创建,军队数量。
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红军占领遵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长征进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奔卢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于1935年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中红军所表现的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