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构建影视艺术鉴赏
一、为什么要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
影视艺术鉴赏学是研究影视艺术鉴赏现象、揭示鉴赏规律的学问,是一门亟待建设的新学科。提出影视艺术鉴赏学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指导大众正确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需要,也是促进影视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需要,具有较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1.指导大众正确鉴赏影视艺术的现实需要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长期以来,“看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了人们最普遍和最平常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对于当代社会的人们,尤其是伴随着现代影视文化而成长的青年一代,他们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看电影”和“看电视”的经验。然而,会“看电影”、“看电视”并不等于就会鉴赏电影和电视艺术。鉴赏影视艺术并不仅是对影视艺术作品浅层次地“看懂”或说一句“好”,而应是对影视艺术作品内在意蕴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的理解。“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 ①
显然,“看影视片”与“鉴赏影视片”显然有很大的差别。从影视艺术鉴赏的实际情况来讲,虽说凡看过影视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一定层次的理解,但是能够正确鉴赏影片并且在行地道出ABC的人并不多,若再让其诉诸文字表达,写出影视评论的人就更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大部分影视观众缺少相关的影视艺术理论和鉴赏知识的缘故。因为观赏者不可能仅凭自己作为人的朴素感觉,就能对一门艺术有真正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影视观看活动自然上升到审美鉴赏的境界。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②人们鉴赏影视艺术的能力,固然可以通过自发的、无引导的观赏活动一点点去磨炼、积累并提高,但这种成效是较低的。如果你想要尽快成为一个有影视艺术修养的人,就需要自觉地学习有关的影视艺术理论和影视艺术鉴赏知识,了解影视鉴赏的特点、过程和一般规律。所以,影视艺术观众更需要影视艺术鉴赏理论的实际指导。
影视艺术观众是一个人数广泛,构成复杂、趣味多样的庞大群体。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电影和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社会物质生活水准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当今,人们对于影视艺术在内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高涨。然而,由于我国影视艺术批评理论,尤其是影视艺术鉴赏理论研究和影视文化教育的相对滞后,造成了广大影视观众影视文化知识和修养的明显缺失,这就妨碍了影视艺术创作和鉴赏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在影视艺术鉴赏研究方面,国内虽然也有如郑雪来主编的《世界电影鉴赏辞典》,颜纯均的《电影的读解》、彭吉象主编的《影视鉴赏》、金元浦等主编的《影视艺术鉴赏》、高鑫主编的《影视艺术欣赏》等一些著作出版,对指导大众影视鉴赏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就如何深化研究,把影视艺术鉴赏上升到学科理论层次上,均有待广泛深入地探讨。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日益增长的影视审美需求,避免由于影视艺术修养和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所造成的对影视作品的毫无规则的欣赏阐释,我认为应尽快建立属于普通大众的“影视艺术鉴赏学”,把影视鉴赏活动从整个审美活动中凸现出来,将鉴赏活动纳入科学的理论规范指导之下;帮助人们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能从单纯、隘隘、庸俗的功利审视和生理需求中解脱出来,净化人们的审美趣味;促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复杂的欣赏心态和鉴赏过程,建立正确的鉴赏观,动用恰当的鉴赏方法,避免欣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过失,使影视艺术的价值得到科学和公允的确认
我认为,社会的真正进步应当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影视文化和影视艺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这正是基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关系提出的,而如何引导大众积极有效的影视艺术鉴赏,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值得重视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也可以说是适应时代需要,适应指导大众正确鉴赏影视艺术现实需要的一种努力。
2.促进影视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客观需要
影视艺术鉴赏同影视艺术创作分属于影视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两极,是相互联系互为对象的两个环节。影视鉴赏同影视创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影视观众的鉴赏,影视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不能最终得到实现。然而,过去创作界和理论界曾有些人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鉴赏没有什么“理论价值”,鉴赏无“学”。针对这种偏见,现代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曾批评说:有人“往往以为创作价值甚高,鉴赏无甚价值,这实在是浅薄的见解”。③因为真正的影视鉴赏同影视艺术创作一样,需要鉴赏者的情感心智和审美感受力。影视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最终需要观众(鉴赏者)接受。如果影视艺术家对鉴赏不了解,知之不深,把握不准,创作就会无的放矢,其作品必然只能供自己孤芳自赏而其价值也得不到观众的认同和实现。因而,影视创作者要搞好影视创作除了要在思想和艺术修养上提高,在影视创作理论和技巧上磨砺,掌握鉴赏理论、探索鉴赏规律也是影视创作者应该下的“功夫”。
至于说到影视艺术研究者,那更应该掌握鉴赏理论和鉴赏知识。优秀的影视艺术研究者应该是高水平的鉴赏家。著名学者钱钟书在他的《释文盲》一文中,曾把不懂鉴赏的人唤作“文盲”,并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有些文学研究者不懂鉴赏空论文学的不正常现象。他颇有愠怒地指出:“色盲决不学绘画,可文盲却有时谈文学,而且谈得特别起劲。”钱先生尤其对“好多研究者”不懂鉴赏而表示不可思议。他风趣地打比喻说:“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恰等于皇帝时代,看守后宫、成日价在女人堆里厮混的偏偏是个太监,虽有机会,却无能力,无错不成话,非冤家不聚头,不如此怎会有人生的笑剧?”同时,钱钟书先生在文章中还把那种不懂鉴赏空论文学,并且视理论高于鉴赏,以空论来贬低鉴赏的人比作是:“向小姐求爱不遂,只能找丫头来替。不幸得很,最招惹不得的是丫头,你一抬举她,她就想盖过了千金小姐。” ④钱先生这些幽默诙谐的妙语,颇具辛辣意味地讽刺了那种不懂鉴赏而又以空论故作深沉的做法,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提高鉴赏水平、掌握鉴赏艺术的重要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佐证了我们研究影视鉴赏水平,掌握鉴赏艺术的重要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佐证了我们研究影视鉴赏理论,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的意义所在。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把影视鉴赏研究上升到“学科”层面,并将它从影视艺术理论和整个影视审美活动研究中独立出来。既具有功利性的实际意义,也具有今后在新的支点上更高层次整合的学术意义。它对影视艺术创作和整个影视艺术研究也必将有着促进和深化的作用。
二、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姚斯和沃尔夫冈·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以独到的理论建树对传统文艺理论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也拓展了文学艺术研究的新天地。接受美学与以作者创作为中心的传统文艺理论的主要分歧就在于它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在接受美学家们看来,作家创造作品既非文学活动的终点,也非文学活动的目的。相反,作家总是为读者创作,文学的惟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如果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待影视艺术创作和影视艺术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就是以观众为中心。似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影视导演、演员等创作主体是为观众而进行艺术创作的。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从影视作品被观众欣赏和理解这一天开始的。有了观众(鉴赏者)能动的理解,也许某一部影视片即可轰动社会;缺乏观众的能动理解,有些影视片却可能一名不闻或等于一堆废胶片或磁带。这种“能动的理解”就是通常说的“鉴赏”。任何影视作品的价值虽然客观存在,却有待读者去发掘,就像卞氏手中的璞玉需要有人鉴识才能成为瑰宝。影视作品的潜在价值只有经过观众“发掘”才具有实在价值。所以影视观众正是在不断地做着多种角度的“发掘”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作品艺术生命力的有无和延续中的价值变化都依存于观众的鉴赏。
我们承认接受美学理论充分肯定观众(读者)在文学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立观众(读者)至高无上权威,这对于校正传统文艺理论仅注意作者创作的偏颇具有深刻和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看到,矫枉过正,接受美学在纠偏中又存在着忽视艺术创作主体和忽视作品客观标准的倾向。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艺术作品与观众(读者)之间的关系呢?对此,我认为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寻求正确认识。
马克思对此虽然没有直接的理论阐述,但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精辟地阐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生产与消费之间有“直接的同一性”,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消费为生产创造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因此,生产“生产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同样,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因为它在生产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的需要。” ⑤如果我们把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接受(鉴赏)的关系当作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看待,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接受也有“直接的同一性,即影视艺术生产(创作)不仅为主体(接受者、鉴赏者)生产消费(鉴赏)材料、对象(作品),而且也为对象(作品)生产主体(接受者、鉴赏者)。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创作共同构成了影视艺术活动的整体过程,成为实现影视艺术社会功能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人类创造了电影和电视这两种伟大的艺术形式,这两种艺术形式特征及其审美方式塑造着、陶冶着、培养着懂得艺术的大众。自影视诞生至今,人们就一直不停地学习着“看”电影、电视的方式。人们学会了自觉地将一个个孤立的蒙太奇连接为完整的画面,学会了欣赏画面的纵深感,学会了如何体味影视艺术的象征、隐喻、意义和意味等内容和形式的蕴含。反过来,影视观众的欣赏能力、欣赏习惯、审美趣味、审美要求等因素,又会激励或制约着影视艺术家的创作,影响着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价值的实现。
由此看来,影视艺术作品的价值的有无和大小,既不能单纯归结于影视艺术家的创造的功力,也不能单纯归功于影视观众鉴赏的“发掘”。影视艺术作品的价值应是在艺术家和观众合力创造和交流中实现的。观众鉴赏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心智的创造,与艺术家创造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艺术家和观众的审美本质在这种创造和交流中都得到了对象化,因而他们都从中欣赏到了自己的心智表现,感受到了生命的乐趣。同时,艺术家的创造通过观众的创造获得确证,观众的创造又因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而获得艺术家的确证。鉴赏的关键是通过作品实现了观众和艺术家的交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艺术鉴赏学”就是着重研究这种“交流”的学问。影视艺术鉴赏的交流是双向建构的审美实践活动,它既肯定了艺术家的创造,又肯定了观众的创造。
我们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自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具体理论操作上,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文艺理论和影视艺术理论中具有活力与针对性的理论元素;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汲取阐释学、对话理论等,特别是接受美学中具有新质的营养。接受美学理论目前已传遍世界各国,并为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所乐意改造运用。接受美学着重研究的是读者,研究读者如何借助作品这个中介物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这与影视艺术鉴赏学以观众鉴赏(接受)现象为重点,通过观众鉴赏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探寻鉴赏规律的旨归是相通的。因而影视艺术鉴赏学自然会对接受美学理论有所偏倚。但是,影视艺术鉴赏学决不是接受美学的延伸或者分支学科。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理论基础,应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遵循博采众长原则,既借鉴、改造传统理论,又吸收融合现代科学理论,结合影视艺术鉴赏实践所创建的理论平台。
三、影视艺术鉴赏学的学科定位
当代社会“整个科学研究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发展态势”,“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日益加快,各门学科的分化组合、交叉渗透也达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原有的母体学科、主干学科发展演化,不断孕育子学科,增生出分支学科„„” ⑥影视艺术鉴赏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它是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交叉融合的产物,与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首先,影视艺术鉴赏学可以视为影视美学一个分支学科。影视美学是以影视美作为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的,它通过对影视艺术进行深入具体的美学研究,把美学理论和影视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实践结合起来。影视美学研究的是整个影视艺术活动的大系统,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三个子系统,也就是说影视美学是围绕影视艺术这个独特系统的三个方面展开的:影艺术创作美学、影视艺术作品美学、影视艺术鉴赏美学(即影视艺术鉴赏学或影视艺术审美学)。影视艺术创作美学主要研究艺术在创作中是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影视艺术作品美学重在揭示作品(本体)的特殊价值、特殊功能和特殊结构,影视艺术鉴赏学则是侧重研究影视艺术作品如何被观众所接受。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从更大系统来讲,影视美学的上一层面是文艺美学。依据文艺的不同类别,文艺美学又相应地可以划分为诗歌美学、小说美学、散文美学、戏剧美学、音乐美学、影视(电影、电视)美学、舞蹈美学、绘画美学、摄影美学、工艺美学、建筑美学等多个分支。文艺美学的上一层面是美学。据此,我们可以把影视艺术鉴赏学(影视艺术鉴赏美学)在文艺美学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用下图表示:
其次,影视艺术鉴赏也可视为影视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影视艺术学是以影视艺术作为研究对象(这方面与影视美学有交叉)的。它研究影艺术中的一切艺术现象和一切基本规律,这其中当然包括影视艺术鉴赏(接受)的问题和规律。不过,影视艺术学对鉴赏的研究只是笼统的、零散性的。一些影视艺术学或影艺术概论著作通常只用一章或二章来论述影视艺术鉴赏问题。只把影视艺术鉴赏作为影视艺术学的一部分,不可能将它上升到学科的高度来论述。影视艺术学可以细分为影视艺术创作学、影视艺术史学、影视艺术批评学、影视艺术鉴赏学、影视艺术表演学、影视艺术音乐学、影视艺术摄影学、影视艺术美术学、影视艺术导演学等等。从更大系统来讲,影视艺术学的上一层面是影视学。影视学所包含的范围更广,因为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和电视虽然是以有审美性和艺术性的影视艺术作为主要传播对象,但它毕竟还有许多不以审美为主要属性的纪录片、新闻片、电视生活节目、电视法制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等,还有电影、电视和社会现实诸方面的关系等。而后者是影视艺术学所不能涵盖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列出图表来说明影视艺术鉴赏学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作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影视艺术鉴赏学虽说是影视美学与影视艺术学交叉融合的产物,身上必然带有这两门学科的胎记,然而,它毕竟不等同于这两门学科。影视艺术鉴赏学有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影视美学或影视艺术学来代替它。同时,我们将影视艺术鉴赏学视为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的交叉学科,目的还在于将影视艺术鉴赏学定位在实践的层面。我认为不应将影视艺术鉴赏学弄得玄而又玄,如同有些现代学者那样热衷于“形而上”的研究。影视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对鉴赏的研究就必须从实践出发。即使是对影视鉴赏原理的揭示也不能搞成一种纯理论的东西。因而,我们所倡导并构建的“影视艺术鉴赏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鉴赏实际,并且用较多的篇幅来阐述方法论和实践论。尽管对于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研究,常被一些学者看作是“形而下”而轻视,可事实上,它却是我们深入影视艺术鉴赏海域所必备的轻舟。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我们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这两门十分接近的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把电影和电视当作同一门艺术,因为它们目前毕竟在材料运用、画面感染力、观赏环境、观众收视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别。“电影电视之所以被视为一个整的生成体,被视为一个大家族、大系统,是因为影视同为一种以高度发展的现代视听技术为基础的大众传播文化,同为人类拥有的一种新的文化信息载体。” ⑦电影和电视这两门姊妹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上有很多接近、相通、类似之处,把两者放在一起论述较为方便。对于它们的差别,也可以放在一起来比较,触类旁通,相互借鉴,相得益彰。而且这也符合影视艺术正在日益走向融合、互动的发展趋势。
四、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领域)。科学地界定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这是确认影视艺术鉴赏学独立存在必要性的又一关键。因为我们“不能期望一个研究人员能够合理地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加以明确,没有界限的学科领域”。⑧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说就是人类从事影视艺术鉴赏的各种现象、活动过程、鉴赏规律及其鉴赏方法。影视艺术鉴赏学不是要去培养几个影视艺术家或生产出几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它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人们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规律,确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影视审美理想,从而塑造人们丰富的完美的个性和人格,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以期整个社会得到稳定、协调和不断的进步。
基于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影视艺术鉴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范围大体可以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者交汇融合的层次,归纳为以下13个方面,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论构架。
1.影视艺术鉴赏学科论,即对影视艺术鉴赏这门学科总体思考和阐述
科论应回答为什么要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什么是影视艺术鉴赏学;阐述它的构建基储研究对象、范畴以及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问题。我们认为影视艺术鉴赏学是影视美学与影视艺术学交叉融合的新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影视艺术鉴赏的现象和基本规律。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学既是指导大众正确鉴赏影视艺术作品,促进影视艺术创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科分化和融合发展趋势的必然。随着现代影视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和深化,影视艺术鉴赏学必然要从原有学科中走向开放,走向独立,进而在影视艺术鉴赏表层研究的基础上向深层掘进,在现象描述的基础上向理论升华,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诸多理论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拓展自身学科成长和完善的有效途径。学科论属于宏观的认识和阐述,旨在展现影视艺术鉴赏学的大体形貌,探寻影视艺术鉴赏研究的基本思路。2.影视艺术鉴赏本体论,即对影视艺术鉴赏本质和规律的基本认识
影视艺术鉴赏从本质上讲,是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产生的审美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它既包括观众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审美享受,又包括观众根据自己审美经验等因素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活动。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是以自己的本体作为它认识的主要对象。本体论既是一门学科能否独立并区别其他学科的一个体现,又是衡量一位学者理性分析能力的标志。影视艺术鉴赏本体论虽不能涵盖影视艺术鉴赏活动的所有现象,但却可以像“神灯”一样照射到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它导引人们着力研究那些属于自己领域的影视艺术鉴赏现象,肯定和提升自己研究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围绕着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终极目标,影视艺术鉴赏本体论应着重阐释和分析影视艺术鉴赏性质、涵义、特点、功能和价值等问题,区分影视艺术鉴赏与其他类型艺术鉴赏的界限。3.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论,即对影视艺术审美本质和特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认识与分析
作为影视艺术鉴赏对象的影视艺术是现代综合艺术,它们是在现代科技成果的物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多种传统艺术的艺术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自然,影视艺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综合了诸种艺术的元素,而且也形成不同于其他艺术种类的审美特性。尽管目前影视学术界关于影视艺术审美特征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我们还是根据影视艺术所呈现的形态和本质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将影视艺术审美特性概括为:造型性与运动性;逼真性与假定性;时空性与综合性,这是电影和电视“姊妹艺术”的共同审美特性。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它们的同中有异,这就是影视艺术在画面感染力、观赏环境、观众参与度以及审美心理距离等方面体现的审美差异性。
4.影视艺术的语汇论,即对影视艺术语言的基本单位——画面和声音的认识和分析
电影和电视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艺术多方面融合的现代综合艺术,它们的语汇和构成元素远比文学、绘画、摄影、音乐、戏剧等艺术类型复杂得多。虽说影视艺术的基本语汇是画面和声音,不过它们的画面却是运动的画面,声音一般是伴随影像的声音。影视的画面和声音本身又由诸多元素融汇组合的复杂的系统构成。因而,影视艺术语汇论将重点分析画面和声音的含义、构成、分类、拍摄方式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等,阐述它们各自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了解和掌握影视艺术的语汇,是开启影视艺术鉴赏大门的钥匙。
5.影视艺术的构成论,即对影视艺术构成手段——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分析和阐述
如果把影视艺术的画面和声音比喻为文章的字和词的话,那么将这些影视的“字”和“词”组成为一个整体的“语法修辞规则”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我们认为长镜头也可视为蒙太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影视画面、声音实现其叙事的一种“语法修辞规则”,也即影视艺术构成手段。电影和电视之所以成为独立而有魅力的艺术,与蒙太奇的运用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影视艺术构成论将重点分析蒙太奇的涵义、特性、形态和功能等问题,辨析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联系与区别,目的是有助于鉴赏者更好地把握影视艺术的独特性,了解影视鉴赏的规律。6.影视艺术鉴赏客体论,即对影视艺术作品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影视艺术作品是影视鉴赏的具体客观对象,即鉴赏客体。它贯穿于影视艺术鉴赏活动的全过程,如果没有影视艺术作品——鉴赏客体,也就没有生生不息的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影视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类别,每一类别又可区分为多种样式。不同的影视作品类别与样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定性。电影艺术的主要样式是故事片,电视艺术的主要样式是电视剧。了解和把握影视作品类别与样式的划分原则和各自特点,有助于影视艺术鉴赏者按照不同类型和样式体察影视艺术作品的蕴意,评价其成败得失。7.影视艺术鉴赏主体论,即对影视艺术鉴赏者(观众)形貌、特点及审美需要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
影视观众(鉴赏者)是影视艺术鉴赏活动的主体,他们观赏影视艺术作品,参与影视艺术活动,反馈影视艺术观赏效果。影视艺术观众是一个构成复杂、人数众多的庞大群体。根据文化程度、年龄、地理区域、社会职业等不同,可以将观众划分为不同的观众群。不同的观众群对影视片的观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审美需求。不过从总的审美需求来讲,观众的审美需求大体表现在娱乐消遣、情感补偿、汲取知识、猎奇览胜、认识社会等方面。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领略和发现,鉴赏主体自身的素养是鉴赏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影响到鉴赏效果的程度。影视艺术鉴赏主体论将运用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接受美学等多方面理论知识,着重对影视鉴赏主体(观众)的形貌、类型、要求、素养等进行观照和分析,目的是使鉴赏者对主体自身的状况有着客观、理性的了解,从而达到自觉能动地从事影视艺术鉴赏活动。
8.影视艺术鉴赏过程论,即对影视艺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及审美心理机制的认识和分析
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从总体上讲是鉴赏者观赏影视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感受、理解——即审美认识和评判过程。影视鉴赏主体(观众)通过对影视作品鉴赏,实现了与创作主体(影视艺术家)之间的审美交流。影视艺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审美直觉感受——体验和理解——超越与升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影视鉴赏者要调动审美感觉、知觉、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进而形成有机统一的、动态的审美心理机制。因而,影视艺术鉴赏的过程研究,其实质主要是探讨鉴赏者的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
9.影视艺术鉴赏选择论,即对影视艺术鉴赏选择层面和其中要素的分析和阐述
作为影视鉴赏对象的影视艺术作品是由各种艺术要素组成的多维层面的综合。它包含着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录音等许多人员的思维和艺术创造。从一定意义上讲,影视艺术鉴赏体现的只是鉴赏者(观众)对影视作品某个层面某些因素的选择。高明的影视艺术鉴赏者可以鉴赏多个层面、诸多因素,但不可能选择和鉴赏所有层面和所有因素。我们把影视艺术鉴赏的选择层面宏观地分为:文学因素层面鉴赏,影视语言和表现手段层面鉴赏,影视艺术风格层面鉴赏。由于影视观众的文化知识结构、审美经验、兴趣爱好、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观众所选取的鉴赏角度和审美取向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影视艺术鉴赏层面因素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影视艺术鉴赏选择论应重点分析阐释影视艺术的多维层面及其要素的内涵、特点,努力探索并揭示其中的鉴赏规律。
10.影视艺术鉴赏方法论,即对影视艺术鉴赏策略和方法的分析和阐述
长期以来影视艺术鉴赏的策略和方法常被许多影视鉴赏者所忽视,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从没看过什么鉴赏方法和策略的书,好像仍然可以照样鉴赏。殊不知,因为各人的艺术素养、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和运用方法的不同,其鉴赏的水平高低却大不一样。“看热闹”与“看门道”虽然都是在看,但看的效果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提并论。深入而“内行”的影视鉴赏与掌握恰当的影视鉴赏方法和策略密切相关。正如科学家贝尔纳所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与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⑨影视艺术鉴赏策略主要阐释鉴赏者快捷地进入鉴赏影视作品的过程和步骤,影视艺术鉴赏方法则侧重指明鉴赏的角度和进入影视片的方式。所以,影视艺术鉴赏方法论不但可以引导人们对影视作品从不同层面加以多维的审视和评析,并且还可以在对鉴赏客体感受和超越的基础上理性的反观、内察鉴赏者本身的自主、自为意识,从而获得优良的鉴赏效果。
11.影视艺术鉴赏批评论,即对影视艺术鉴赏的高级形式——评论的认识和阐述
影视批评也称影视评论。影视艺术鉴赏的完成形态,一般地说表现为“个人化”与“社会化”两种。当一个影视艺术鉴赏者观赏影视作品后,借助自己的审美知识和经验,感悟和理解了一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精神实质,尤其是作品内在美质时,这种始终纯属他个人化的审美鉴赏活动就算是基本完成了。而社会化的完成形态则要体现为影视鉴赏者的物化成果——评论,即当影视鉴赏者基本完成了他“个人”对于某一部影视作品的审美鉴赏,并把“自己的审美鉴赏收获,通过实际写作活动转化或凝结成名为‘影视评论’的物质文化形式的时候,他实际上就已经试图进入其审美鉴赏活动的新的层次和高级阶段,即借此寻求与他人——包括影视作品的创作者、研究者和其他观赏者——的审美交流。” ⑩因此,影视鉴赏者将自己个人的鉴赏活动的收获,通过写作影视评论,转化或凝结为具有社会化性质的物质形式,使之产生直接的社会与艺术的效果。这当然是更有意和更有价值的。影视艺术鉴赏批评论将重点分析和阐述影视评论的特性、功能、原则以及文体类型与写作要领等问题,目的是给予影视鉴赏者撰写影视评论以切实的具体指导。
12.影视艺术鉴赏实践论,即对中外影视作品举其要者进行鉴赏和评析
前面我主张将影视艺术鉴赏学定位在实践的层面,这实际上是充分强调实践的重要。因为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对影视鉴赏的研究自然得从实践出发,鉴赏理论的阐释也得联系鉴赏实践。影视艺术鉴赏的实践,具体化就是对影视作品评析和品鉴。自电影、电视诞生以来,经过影视艺术家们长期呕心沥血的艺术创造,累积的影视作品浩如瀚海,其佳作数以万计,我们不可能穷尽或大部分加以观赏、品评。而所谓举要式评鉴,充其量也不过是掏一碗水或一瓢水而已。不过,俗话说“一滴水也能见着太阳的光辉”。影视艺术鉴赏实践论旨在通过对影视艺术佳作的举要式评鉴,来传达个人观片感受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经验,并与读者一起交流对于影视作品感性印象和理性评价。
13.影视艺术的历史论,即对影视艺术发展史的纵向考察和描述
影视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年轻、最富创造性的艺术。虽然电影诞生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电视诞生才六十多年,但它们带给人类的多重教益及艺术享受却超过了年逾千年的古老艺术。人类创造了影视艺术新形式,而影视艺术则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影视艺术的丰富内容促进了人类欣赏和理解影视艺术的能力,教会观众如何去“看”电影和电视。影视艺术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观众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史。影视艺术历史论将通过对影视艺术发展史的检视和回溯,为观众的影视艺术鉴赏提供纵向的视角,也为影视鉴赏的比较分析方法运用树立纵向的参照系。
美国理论家西蒙说:“任何一个打算写书的人„„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成几个大的部分,并以尽可能系统的方式,把它衔接起来,保证不丢却其思考模式中最重要关系之时,他牺牲了其他各个方面。”影视艺术鉴赏活动丰富多彩,影视艺术鉴赏内容也复杂多样。而当我们依据自己对影视艺术鉴赏学的认识和思考,将其主要研究内容和范围梳理成包含十三论的体系时,也同样陷入了不得不将其他一些内容(如影视鉴赏环境、影视鉴赏与社会文化、影响鉴赏效果的因素等)暂时割爱的窘境。但是,我相信今后一定会有人在深化影视艺术鉴赏学科体系或专门的研究中将我们丢失的方面拣起,给予进一步的分析和阐释。
我们知道,尽管人类在影视艺术诞生之时就开始涉足影视鉴赏问题,尽管影视艺术鉴赏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但至今尚未成为一门完整系统的学科。然而,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不但是时代的呼唤、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各方面的条件也业已成熟。为此,我拟做出初步的尝试,愿为影视艺术鉴赏学科的早日成熟竭尽微薄之力。
注释: ①朱光潜:《“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谈美书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③丰子恺:《艺术修养基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④钱钟书:《释文盲》,收入《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9月版。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3-95页。⑥孙宜君:《文艺传播学》,济南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1页。⑦张涵等:《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第4页。
⑧美国]亚历克斯·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⑨转引自《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
⑩舒其惠、钟友循:《影视学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4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页。
第二篇:影视鉴赏
愿你温柔以待这世界
——影视鉴赏
特别喜欢电影,各种类型,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慢慢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想不通,想不明白,也不想和谁去说,怎么去说,内心有许多的不知所措,但那些大人无暇顾及你情绪、朋友未必真的理解你感受的日子就这样过来了,因为有电影。
一个人要如何看待死亡和疾病,看待生命,看待生活,如何去应对痛苦,感受孤独,看待性与爱,看待男人和女人,这些我都是一点点从电影里自学来的。但也仅仅是这些,导演手法如何,演员技巧如何,镜头的运用如何,3D效果如何„„诸如此类我也是上课的时候才稍微有所关注的。但这依旧没有影响我所认识的电影,电影不是由那些专业知识堆砌而成,它是生活,只是生活。
我不喜欢也不会谈论导演和手法,我只想让老师您看到这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对电影的点滴理解。说真的最后看的这部《青年》没怎么看懂,或多或少的也能有以下理解:青年一代的热血,和在社会里的巨大反差,于是就有了愤青这一群体的存在,也许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透生活本质后依旧热爱生活。第一次看贾导的电影是《我11》还是在电影院里看到如此小众的电影,这着实让我有点吃惊。说到小众电影,国产的个人比较喜欢周迅的风格,说不出来哪里,就是觉得性格上喜欢的演员总和自己有着相似的地方,性格和气质。《苏州河》不知道老师看过没?那种普通的人,却有点神经气质,含而不露,她不说话,却在适当的时候让感情喷薄而出,能量巨大,那样的个性鲜明。
有时候上课放到某些镜头有些同学会受不了,但现在我似乎也会坦然看待性与爱。那些为许多人淫荡的,叫做下贱;而只为一个人淫荡的,叫做爱情。这世界,勇敢做爱的人很多,勇敢去爱的人却很少。那些唯美的爱情故事总是很多女孩子日日追求的,生命的愿望和生活的绝望总会在情人的分分合合中带走旁观者的眼泪。《霍乱时期的爱情》长达半世纪的爱情,“爱情不过是个幻觉。”美丽的Fermine总是这样说。某一日在人声鼎沸的集市,蓦然回首再见到年少时疯狂爱慕的面孔,她突然失去了所有感觉。“就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不再爱你了。”她决然离去,剩下呆立当场的Florentino,仿佛从天堂直落地狱。这种流逝,连神也不能挽回的流逝,让那些心心念念以为永远的承诺可笑得像个谎言。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爱一个人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在电影院里做一个简单看电影的人,即使生活有时候会让人感到绝望,电影更让人绝望,但有时候在别人的故事里哭过、笑过、死去又活过来之后,总会让我再次鼓足勇气从黑暗中走出来,再走一步,继续我的生活,顾城说:“这就是生命的愿望和生活的绝望。他们是无关的,无论生活多么绝望,也无损生命的愿望;愿望永在,超越一切苦难之上。所以我觉得,艺术重要的不在于述说生活的黑暗,而在于诉说生命的美丽。”
在多少困苦之后我依旧热爱的,那些真实的不真实的小世界伴随着我的成长,感谢我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我想对于我来说,这才是电影存在的意义——剧终人散之时,让愿望永在。愿你也温柔以待这世界。
2013临床药学一班
常程
第三篇:《影视鉴赏》
校级选修课《影视鉴赏》学习要点
主讲教师:孙景曾
1、课程性质
《影视鉴赏》是盐城工学院艺术审美类校级选修课之一。1998年秋学期首开该课程,是教育部推荐的高校公共艺术主干课程。也是我校选修课特色课程。
24学时,八讲。
2、教学目的
该课采取理论修养与鉴赏能力双重并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并把握方面的或综合的鉴赏评价作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3.教学特点
解析式――流派、类型、语言、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方面鉴赏
练习式――讲理论、看作品、作练习
以下列32个学习要点解答★
第一讲 影视鉴赏绪论(3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认识影视艺术的特质、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影视艺术鉴赏的层次和途径,把握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了解课程学习的要求,从而有效进入课程的学习。
★影视艺术的特质是什么?
影视是人类知道其创造日期的新艺术门类,被称为"第七艺术"和"第八艺术".
影视艺术是我们形象地有效地深刻地反映我们所感知和表现的主客观世界的手段载体和窗口.
★影视艺术四大特质是什么?
运动性 镜头的运动、画面的连贯、时空的真实再现 造型性 人与物动态形象可视,是影视叙事的最重要手段
假定性 一旦假如,必有果然;同时艺术逼真来自舞美化妆表演及制作的特殊创造 逼真性 镜头前、画面上比真实还要真实
★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1.生活娱乐意义 2.文化认知意义
3.艺术审美意义
4.文艺评论意义 5.思想教育意义
★影视艺术鉴赏的层次和途径有哪些? 层次1.艺术技巧层次
2.艺术思想层次
3.文化内涵层次 途径1.观看经典作品
2.浏览相关作品
3.学习鉴赏范文
4.撰写鉴赏习作
第二讲 影视流派鉴赏论(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时代进步与影视流派、世界电影史上的流派、中国电影史上的流派,把握影视流派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影视流派中的三大主义内含是什么?
影视戏剧主义:
叙事趋向通常以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冲突为基础,以冲突的建立为开端,随着冲突动作的逐步升级,趋向影片的高潮,高潮后一方胜利,一方失败,以合乎人性的场面作结尾.这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叙事方式.其特征为:故事的完整性 结构的递进性 情节的噱头性 效果的真实性. 写实主义:
叙事趋向反对人为雕琢痕迹,尽量向现实生活靠近. 当代写实主义主要作为一种呈现手段而非作品总特征. 形式主义:
叙事趋向反对叙事、情节、性格等,强调"纯形式",特征为:通过多种视听元素进行风格化的呈现,喜欢用象征、隐喻提供给观众潜台词,表演比较夸张.以时空错乱的形式结构表现非理性的意识活动.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概况如何?
1983年4月1日,广西电影制片厂率先成立了张军钊、张艺谋等组成的青年摄制组,第五代导演出现。接着潇湘厂、西安厂也成立了青年摄制组。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成为第五代导演创作的宣言书。陈凯歌的《黄土地》,吴子牛的《晚钟》,田壮壮的《盗马贼》,张军钊的《弧光》,张艺谋的《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 啊摇,摇到外婆桥》、《一个也不能少》、《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英雄》、《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流派鉴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找准作品的流派定位及特征 二.认识作品流派的必要合理性
三.把握作品自身的创新所在 四.揭示流派性对作品的贡献
第三讲 影视类型鉴赏论(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影视艺术作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认识影视类型鉴赏的作用把握影视类型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影视类型鉴赏的作用是什么?
每一部影视作品都属于某种类型,都体现该类型的总体特征;作品在类型总特征下必然追求个体特征的突破,体现为其它方面的鉴赏亮点.类型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期待型指南;也是艺术家从事创作事的理解型指南.所以类型鉴赏是进入综合鉴赏前的重要途径. ★电影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一.纪录片 时事报道片 文献纪录片 传记纪录片 风光旅游片 舞台纪录片 二.故事片 喜剧片 惊险片 战争片 少儿片 历史传记片 科幻片 歌舞片 三.科教片 科普片 技术推广片 教学片 杂志片 四.美术片 动画片 木偶片 剪纸片 ★故事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故事片是影片中的大家族,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影水平的主要标志。
1.有演员扮演片中人物;
2.有完整的故事和动人的情节; 3.运用蒙太奇典型化艺术概括;
第四讲 影视语言鉴赏(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影视语言 之画面与声音、把握影视语言的精彩运用,把握影视流派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影视语言之一画面的内含是什么?
1.景别 ―― 远景 全景 中景近景 特写 大特写 2.焦距 ―― 标准镜头 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3.镜头运动――推 拉 摇 移 跟 升 降 摇摆 环移
4.角度 ――平视 俯视 仰视
5.构图--(主体 陪体 环境)
平衡构图
非平衡构图
封闭性构图 开放性构图 6.光--质量(柔光 硬光)
方向(前 侧 背 底 顶)亮度(强光 弱光)
光调(高调 低调)
7.色彩--配置(色彩的比例 位置
面积之间的搭配)
变化(用色彩创造时空改变气氛)
色调(色彩总的基调)★影视语言之一声音的内含是什么?
1.人声 -- 对话 独白 旁白
2.音响 -- 自然音响 机械音响 枪炮音响 社会环境音响 3.音乐 -- 器乐 声乐 音源音 无源音 ★影视中的声画关系有哪些?
声画同步:音响与声音同步同源
声画分离 :声音以画外音形式出现
声画同一 :音响与声音不同步但音响或音乐与画面内容节奏情绪相统一
声画对位 :声音与画面在内容节奏情绪形象上相互独立,差异中求和谐
静
默: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 ★语言鉴赏的基本要求
1.看作品在应用语言(画面 声音)上有否构成特色和亮点; 2.看这种特色和亮点的表现何在;
3.看画面或声音的独特处理应用是否与作品主题立意的实现有益; 4.看画面或声音的独特处理应用是否作品品味质量的提升有益; 5.看作品艺术语言的应用是否超出了前人.
第五讲
影视结构鉴赏论(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影视影视结构的三大主义,认识影视结构的灵魂蒙太奇及其应用,把握影视结构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影视编剧在创作中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主要有三方面,即意念、人物、情境。这也是导演对剧本的期盼。
1.主题意念的把握。作品的意念首先的独特的,也是符合历史、道德要求和人们情感接受的,具有深刻的蕴涵。这是导演创作的出发点
2.人物形象的塑造。影视人物关系具有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活,基调明确,主要人物具有独特的命运、独特的精神天地、内心矛盾的复杂性。
3.规定情境的安排。时空的选择合理,叙述的结构巧妙,情节包括细节的安排独特,场景、道具的气氛的交代到位。
★蒙太奇的作用是什么? 1.可以使电影的叙述在时空运用上有极大的自由,千山万水上下千年可以自由转换.形成所谓的“电影的时间".
2.可以使电影具备了自如地交换叙述角度的可能性.
3.可以使电影通过镜头更迭运动的节奏影响观众的心理.
★蒙太奇的分类主要有几种?:
1.对比蒙太奇 前后画面内容形成显著对比。
2.平行蒙太奇 不同地点的故事分别叙说,时间并行。
3. 隐喻蒙太奇 画面象征性内容说明故事的理念。
4. 交叉蒙太奇 不同地点的故事分别叙说,时间交叉。“最后一分钟营救”。
5. 复现蒙太奇 主要画面择时出现说明故事的理念。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将蒙太奇分为三类.
叙事蒙太奇包括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节奏蒙太奇包括复现式、积累式;思维蒙太奇包括对比式、隐喻式、象征式、心理式.
第六讲
影视表演鉴赏论(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演员的魅力、演员表演的特点,认识演员表演的三位一体、三种创作方法等规则,把握影视表演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演员魅力来源在哪里?
1. 热爱电影艺术――成功的原动力
2. 勇气和魄力――登上顶峰的素质
3. 本色和气质――艺术魅力的条件
4. 娴熟的演技――魅力射现的翅膀
★演员表演的特点有哪些?
一.三位一体 演员 表演工具 角色形象集于一身表演工具指内在的肌体 语言 情感等;外在的道具等;
二.双重生活的统一 创作者的生活与形象生活的统一。双重生活即要掌握双重人格;又称“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统一,的支配力越强,艺术家就越伟大。
★演员表演三种创作方法是什么?
体验派主张演员每一次排演和每一场演出中,都应尽力地体验角色的情感,都应动情 投入,并将这种情感通过外部形式传达给观众,从而感染观众。
表现派主张在排演时体验经历一二次角色的内心情感,从而寻找到足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外部形式,以后每次演出只要冷静而理智地再现这种形式去打动观众。
程式型也称匠艺型。这类演员根本不去体验角色的感情,仅仅用一套规定死的刻板模式去扮演角色。当然也产生不了艺术魅力。
第七讲
影视导演鉴赏论(3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导演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导演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导演构思和
导演语法——蒙太奇,通过分析了解著名导演及中国五代电影导演的艺术风格,把握把握影视导演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中国六代电影导演是如何划分的?
答:中国电影业从1905年至今百年以来,导演队伍可划分为六代人:
第一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声电影时代的导演,如郑正秋、张石川等;
第二代 三四十年代有声电影时代的导演,如蔡楚生、费穆、孙瑜等;
第三代 五六十年代活跃的导演,如谢晋、凌子风、成荫等;
第四代 文革前毕业于北影的学生,七八十年代独立拍片,如谢飞、郑洞天、黄蜀芹等; 第五代 文革后第一批恢复高考的学生,如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
第六代 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世纪前后涉足影坛的年轻导演,如陆川、宁浩等。
★导演成为电影创作中心的必然性何在?
1.取决于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各类艺术进入电影,最终化成一个怎样的新东西,必须统一。
2.取决于电影的蒙太奇特性 电影拍摄的片段性和散乱性,必须要有统一的蒙太奇构思。
★导演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是什么?
筹备期1.选定文学剧本,2.组成创作班子,3.写出分镜头剧本,4.拟定摄制计划和导演阐述;
实拍期5.实拍
后期 6.剪辑与后期配音,7.混合录音。
★ 导演向编剧要什么?
1. 意念,要明确作品的中心立意、主旨。
2.人物,要有典型的人物及人物关系。
3. 情景,要有精彩的故事叙说及其情节按排。
★ 导演构思的内含是什么?
1.主题意念的把握
地位:导演创作的出发点
目标:总体感、独特感、深刻性
2.确定人物形象的配置和基调,安排具体的行为动作来表现性格,确定的人物基调为:独特的命运、独特的精 神天地、内心矛盾的复杂性
3.选择和组织造型形式和音响手段
4.安排叙述结构
时空交错式 顺叙式 中间开戏式 5.样式的确立和风格的追求
是什么剧?悲剧、喜剧、正剧„„诗电影、散文电影、戏剧电影„„
什么是风格?希区柯克说:在踏入电影棚之前,影片就已经完成了。这就是导演的构思
★导演鉴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了解导演的基本风格及特征
观察电影作品的风格特征运用
分析导演手法运用的独特性合理性
揭示导演手法运用的艺术价值
第八讲 影视综合鉴赏论(3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影视的文化蕴涵,把握影视综合鉴赏的基本要求,学会影视评论(鉴赏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 综合鉴赏有什么特征?
1.综合性
综合鉴赏是在门类鉴赏的基础和前提下的高层次和高质量的鉴赏。往往集中或包含了如思想、结构、流派、类型、语言、导演、表演等各门类鉴赏的内容或精神。
综合鉴赏当然离不开多个单项奖的支撑特别是导演奖、摄影奖等的支持。
2.文化性
门类鉴赏多着眼于技术和艺术层面,而综合鉴赏更着眼于艺术和文化层面,要分析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思想主旨和美学追求。
门类鉴赏是单项的,综合鉴赏是多项的有机融合,而起融合作用的是文化视野和文化了解的统一。
3.深刻性
综合鉴赏讲求文章的深刻性,即在全面分析认识作品的前提下, 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思想主旨和美学追求.更能突出重点,抓住作品的命脉和要害,指出其精彩和不足.★ 影视文化的蕴涵是什么?
1.影视艺术的出现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2. 影视艺术起到引导社会时尚、鼓动流行文化、掀动社会风潮的作用。
3. 影视艺术的发展使人类情感、理想的展示,人间故事的演绎有了最好的载体。
★什么是国际电影节?
是电影展示的场所,是电影的多元文化节,是多元的博览会。在上百个的电影节中,较有权威的有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西柏林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等。
它们有几个共同性:1.对非主流的具有一定艺术个性的影片的偏爱;2.对非欧美主流的多元文化特别是边缘文化的重视;3.对传统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支持。
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获国际电影节奖项达200项,并且还要走下去。
★ 国际化、民俗化指的是什么?
1.电影的国际化是经济交往全球化背景下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上的优势,正以文化上的渗透对全球施加影响。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下走向世界,表现了一定的依附性和趋从性。争取海外投资、海外市场和参加国际电影节以求认可等,即是证明。
2.民俗化是指电影国际化中交往、融合中,坚持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精神、表现特色文化现象的做法。中国电影得到西方人的注意,重要原因之一是让他们看到了一种共同的具有异国情调的民俗奇观。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93年获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张艺谋的《红高粱》88年获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文化鉴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看文化背景
2.看文化立意
3.看艺术样式
4.作综合鉴赏
★如何作影视评论(鉴赏文)?
(一)选好角度,量体裁衣
可以分门鉴赏,也可以综合鉴赏
(二)抓准特点,深入挖掘
感性的、理性的;技术的、艺术的、文化的;
(三)确定形式,精心构思
论说体--短论、感观、批评、综合分析
对话体 书信体 诗歌体 随笔散文体
观赏札记体 观众絮语体等
(四)掌握方法、力求创新
★影视评论(鉴赏文)的写作有哪些方法?
1.综合分析归纳法
纵向剖析法,开宗明义先提出总观点,然后以作品事实提出分观点,作分析论证,最后归纳,支持总观点。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是把作品与影视史上同类作品比较;横向比较是把作品与同时期影视作品比较;
3.横断面切入剖析法
微观分析法,从作品中摄取一个横断面--一个场景、一个细节等展开分析,得出对作品的印象。
4.影像读解法
从影像入手,注重研究镜头、画面、电影造型、声音、色彩、构图等诸要素的表意功能,通过读解,发掘其中的深刻蕴涵。要求鉴赏者不被表面的故事情节牵着走,要善于思索,在读解中欣赏 在欣赏中有所发现。从看似平常的镜头、画面中发掘他人意识不到的奥妙。这种影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创造。
第四篇:影视鉴赏
课程考核论文
电影《岁月神偷》的情感表现
影视鉴赏公选课(周四)
电影《岁月神偷》的情感表现
摘要:作为典型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可以说难得的佳品,饱含深情的编剧和拍摄手法让人眼晴一亮。不得不说,电影的表现手法突出体现在情感表现。不论是场景的设置还是台词的设置都很好的展示了电影在情感上表现!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电影,“偷”回那些时光。
这部电影改编自罗启锐导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见大,在这样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据说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导演的亲身经历,比如恋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电影的形式来纪念他的亲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我无从考证罗启锐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罗进二一样贫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毕业,八十年代留学美国,就读最好的三大电影学院之一NYU,这份经历令他早已成为香港精英文化的代名词。他、张婉婷、许鞍华等人有着一样的人生轨迹,而他们的电影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在不忘反映现实残酷的同时,又总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处理。在他们的身上永远看不到对现实的严厉批判,而是凸显着一种中产阶级特有的浪漫主义的情怀。
影片中的浪漫主义情感不再是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惊心动魄,只是简单的从小人物的生活着手,描写小人物的世界,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
《岁月神偷》而且还高明的选取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户位于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会里所经历的坎坷。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游》,而1969则是香港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官员贪污腐败,警察乱收保护费,医院的护士打针、递水也要收钱,加上大陆文革动荡的波及,香港民众的生活十分艰难,这些在电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过孩子那戴着鱼缸的视线所看到的变形的社会则大大缓解了这种直面惨淡人生的苦楚,仿佛收保护费可以当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个英文字母般的游戏,而失去亲人这么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将偷来的夜光杯、米字旗、齐天大圣一一填满“苦海”的行动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哥哥死后下葬在优美静谧的西式墓地,这当然不是《细路祥》一样的草根情怀,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式的温馨。也许单纯是善良的人性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冷漠与痛苦,但正如鲁迅为《坟》的结尾插上的野花,电影也需要这么一个光明的尾巴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浪漫主义的情怀。
《岁月神偷》中白纸一样的纯洁爱情是香港电影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了。试看这些年的港片,以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为代表,港女通常都令人厌烦。用林奕华的话说:“外表均只能以中庸形容,然而对待追求者时,却无一不摆出公主中的公主,女皇中的女皇的嘴脸和身段。”男主角也不落下风,森美、王祖蓝这些样貌猥琐之流亦常常出没在银幕上,扮富家公子和花心大少。
《岁月神偷》则不同,纵然草根男和富家女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但影片却给这对少男少女留足了表现的空间。不仅有“double rainbow”和“热带鱼的记忆”,更有公主离去,王子倒下,鲜血滴满白玫瑰的煽情桥段,唯美得让人觉得是在看韩剧。至此,罗启锐的中产阶级精英意识再一次凸显了出来,让爱情抛离现实的诸多枷锁,只留下最美好的一面给观众看。这样的纯爱在当下社会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别说是香港,就连内地也早已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商业大潮的侵蚀下变了模样。太多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那样找来“要在宝马车后座哭泣的女人”大做文章的节目就已经证明了当下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堕落。因为没有,所以才弥足珍贵,才让《岁月神偷》里的爱情这样的触动人心。
但《岁月神偷》到底不是《love story》式的爱情故事,影片更动人之处在于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和邻里间的互助互爱。
虽然谷德昭的一口上海话讲得并不标准,但他已经在无形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是上海移民。上世纪40年代中到50年代初,因为时局动荡,大批手工纯熟的上海裁缝师傅和理发师傅陆续迁移香港,他们所留下的洋服字号在香港叱咤风云五十年,如著名的培罗蒙、W.W.CHAN&SONS等,而上海发廊曾经更是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这些新移民和本地街坊融洽相处,晚上坐在一个屋檐下露天吃饭,“五大七小”一起看电影,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梁家辉和梁朝伟演的《难兄难弟》,也是一帮邻里之间,整天喊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岁月神偷》虽然没有把口号喊的多么嘹亮,但共同分享好菜等细节之处已经将这种在“都市森林”铁门对铁门的冷漠中逐渐消失的街坊人情味恰到好处的重现了出来。
亲情更是一颗催泪弹。母亲带着患上血癌的儿子四处求医问药,而父亲为了让哥哥输上新鲜血液不惜当掉陪伴多年的婚戒。当吴君如轻轻抚摸任达华手指上深深的戒痕,那一幕也让亲情像刀一样深深地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电影进行到结束的时候,芳菲回来的戏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因为那场戏有点不太合理,但如果去掉就又会让人特别的残忍。人都会有怜悯之心,也就让命运也怜悯一下,然后才能安安心心的结束。回忆慢慢的出现,人生从一开始就是倒计时,就算自己不直到多少的时间,但也明白过了多少的春夏秋冬,没法秒秒的计算,也有秒秒过的人生。
吴君如在电影里穿着那双鞋子,一步难,一步佳的走着,走完了最艰难的台风,也终于见到了美丽的彩虹。刚才特地去查了查骨髓移植的信息,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出现的,如果换到现代来说有个弟弟的罗进一,也可能有救的不是。你感叹这个时代,其实时代才不去理会,而且是不是又该感谢这个时代,我们存活在里面,跟着它马不停蹄。人都是蚂蚁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却还要有马的速度,听着又怪可笑。艰难的小巷存活在摩天大楼之中不起眼,但也真想有个鱼缸来当保护伞,遮风避雨,只是过普普通通的生活,但真的岁月不饶人,把人就这么给扔掉了。
《岁月神偷》,我不止一次的想知道到底是谁起的影片的名字。实在是太合适了,从片名中我梦就可以看出其中表达的令人无奈惋惜的情感。这不就是一种最为明显地表达情感的方式吗?影片中慢慢流淌着的音乐也无时无刻的展现着它想告诉人们的忧思,用小孩子的眼睛表达最纯净的感受,最纯净的悲伤。悲伤中还带有希望!
参考文献: 《永远有效》 《一步难,一步佳》 《岁月怎么“偷”?》 《催人老,不饶人》
《岁月神偷,偷回香港电影的味道》 《岁月神偷和李治廷》 《过期怎么候》 《人生必看的经典电影》 《香港催泪电影》 《小成本电影的逆袭》 《过期,不候》 《2010年好评电影》
《我愿意偷了所有,换回一个你》 《电影终究是属于穷人的》 《向往事永远致歉》 《岁月偷不走的记忆》 《人,总要信》
第五篇:影视鉴赏
《让子弹飞》影评
学号:201010501094
姓名:赵鑫
指导教师:唐柱
摘要:学习了十周的影视鉴赏,为了检验学习成果所以特地的去观看一部影片,在观看的同时将带着艺术审美的知识去欣赏一部影片,这一次选择的影片是《让子弹飞》,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对白表达··方面去欣赏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让我学到了很多电影方面和做人的知识,感觉原来一部电影的制作要考虑这么多的方面,难度这么大,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关键字:艺术、个性、正义、幽默、感触、收获、学习影视鉴赏已经快十周了,感觉收获很大,现在才明白,我以前看电影都是在看热闹,在此之前已经看过两次《让子弹飞》了,只是觉得,它是我这两年所看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片,具体是为什么我也说不出来。学习了影视鉴赏之后,我将开始带着审美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将在欣赏的同时学习电影的艺术。
一.故事介绍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北洋年间,南部中国。一场惊天动地的火车劫案之后,号令山林的绿林悍匪张牧之,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骗老汤,两人从生死宿敌变成莫逆之交,然而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南国一霸黄四郎虎视眈眈镇守鹅城,一场场情杀命案连环上演,华南三王各自为阵,鹅城双艳粉墨登场,乱世枭雄的混战一触即发。
二.影评介绍
1.人物介绍
在电影艺术中人物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片中中姜文饰演张牧之(张麻子)、葛优饰演马邦德、周润发饰演黄四郎······。人物的性格各异且鲜明。他们将人物的性格演绎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将剧中的人物活活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感觉他们就像是经历过那种情况的人。
张牧之(张麻子):北洋豪侠复杂而立体的多情悍匪,昔日蔡锷军中猛将张牧之,北洋战乱后落草为寇,成为纵横山野的绿林悍匪。他带着手下一班有勇有谋的弟兄,踏遍南隅江湖劫富济贫未遇敌手,直到在鹅城遭遇黄四郎。
黄四郎:南国鹅城一霸,继承家业靠贩卖烟土发家致富,坐拥整片碉楼群落,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号令爪牙不可一世,让鹅城百姓敢怒不敢言。这也为他王朝最终土崩瓦解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黄四郎是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时代超前人士,这从他的穿着用度都可见一般。马邦德:通天大骗可怜可恨又可亲可爱的骗子,老汤本是一介书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他却桃花不断逍遥自在,化身通天大骗,走上了一条闯荡江湖之路。在一次上任县长途中,与张牧之狭路相逢,只得假扮师爷共赴鹅城。
县长夫人:原是马邦德在青楼中结识的相好,在摄人心魄的妩媚容颜下,却有着一颗男人般的雄雄野心,天不怕地不怕。
胡万:是黄四郎的贴身心腹,暗中主管鹅城大小事务,不但能作为助手献计献策,还常常亲自披挂上阵,欺压百姓颠倒是非,心狠手辣气焰嚣张。
花姐:是黄四郎所开艳阳楼中的奇女子,身怀一手打鼓绝技,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不仅吸引了张牧之,也让他手下的小兄弟为之着迷。2.场面介绍
场面也是一个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场面刻意渲染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的性格与心情。
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场景来反应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比如说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八匹白马拉着车头车厢拢共两节的蒸汽火车在铁路上狂奔。看得出来,“特色”火车承载的一半是农耕传统,一半是工业文明。时代感直面而来。鹅城的西方建筑群风格,可以看出当时是一个西方文化入侵的时候,中国人民受西方的欺压。在剧中,出现了大量的群众都是没有穿上衣的,这是在暗指人民备受黄四郎和官僚的压迫和剥削,苦不堪言。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县衙门口的冤鼓本是为百姓伸冤所用,但是却长满了藤蔓,说明了恶霸官员狼狈为奸,百姓有冤没处伸。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都出现了一只老鹰的场景,这也算是首尾照应的表现。3.声音介绍
电影的声音有很多种比如说“台词、音乐、场景的声音、心里的声音······。一句关键性的台词不但刻划人物的性格,也同时表达剧中人的思想和情操。一种声音更加能渲染气氛,为剧情的发展做铺垫。所以声音是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让子弹飞》中,运用了大量的好台词来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性格。下面将中间介绍台词在剧中的重要作用。在电影的一开头就用了一曲《送别》来渲染整个电影的气氛,将基调送入了一个舒缓而又悲凉的程度;紧接着张牧之的“让子弹飞一会”直接就点了题;再接着就是一曲激昂的军乐说明了战斗就此打响了,影片也就开始进入主题;一个闹钟的配合就直接把张牧之的人物性格表现的生动了,张牧之说话思路清晰,做事情有条不紊,做事情果断有勇有谋;张牧之的一句“先动脑子再动手”再一次证明此人有勇有谋;当张牧之问马邦德“当县长最要紧的是什么的时候”马邦德回答他说“忍耐”,这个词语看是简单,但是这为以后在鹅城的艰辛埋下了伏笔。
一句“县长来了,鹅城就太平了。县长来了,青天就来了。”这台词为剧情的向下一步发展设下了背景;紧接着黄四郎的一句“霸气外露,找死。”就说明了在后面的情节里他们两个势不两立,必将有一场斗争。一山岂能容下二虎啊;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刮穷鬼的钱,哪个有钱就挣哪个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张牧之为人正直且富有性格和原则;“花钱买官当县长,就是跪着要饭的”说明在那个时代,官要靠买才能当,挣钱还要看地头蛇的脸色行事,反映出社会之黑暗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在剧中多次出现了“麻匪遇见恶霸”可见这句话就是贯穿整个剧的主线。
花姐对黄四郎说的一句“他是流水的县长,你才是铁大的老爷。”这句话反映出黄四郎在鹅城可以只手遮天,也表现出花姐能言善辩的能力;马邦德的一句“杀人诛心”在后面也出现了多次,可以看出次师爷的智慧。
在剧中多次出现了口技哨子的对话,比如说在张麻子赴鸿门之前安排任务的时候,还有在张麻子在鸿门宴上叫兄弟侧退的时候,这都为电影增加了几分神秘和幽默的气氛;在鸿门宴上张牧之、马邦德、黄四郎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饭,在饭局上他们的对白幽默而富有内涵和智慧,用这些幽默的对话,化解了一场场尴尬的局面。可以看出这三个人都非等闲之辈。在收到两大家族的钱后,兄弟们都劝长牧之远走高飞,而张牧之说“六子和夫人的命必须要黄四郎的命来抵”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不在是仅仅为了钱,更加是为了报仇。也说明张牧之重感情有仇必报的高大的形象。也表明了这个剧即将进入高潮部分。后面再黄四郎派人假冒麻匪去搞乱张牧之,而张牧之六兄弟在县衙的一段对话中,老七:“我从来不做仗势欺人的事,我喜欢被动。”老五:“以我的性格万事不求人。”老四:“没有活人来告状”·····。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这六兄弟都有自己的不同性格,并且用诙谐的语言来渲染整个电影的氛围。也为看电影的同时带来了乐趣。
在张牧之出城剿匪的誓师大会上伴随着《波基上校进行曲》的乐曲而走上了台。这支曲子动感,有节奏还附有一点小小的诙谐,再加上他们的齐步,让人看了轻松愉快,仍俊不禁。在后面黄四郎放马车出来收枪的时候,张牧之放枪又出现了“让子弹飞一会”再一次点题,做到了首尾照应,也表明整个电影将进入到了尾声。在最后的一段对白 “ 张麻子: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黄四郎:我!张麻子摇摇头:再想想。黄四郎:不会是钱吧?张麻子:再想想。黄四郎:还是我重要。张麻子: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黄四郎:那谁重要?张麻子: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它将整个电影的所有都做了和总结,更是为整个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4.蒙太奇介绍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电影的画面是分别拍摄的,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众多的镜头剪辑来,可以表现完整的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构成一部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便成了动人的饶有风趣的影片。这就是夏衍所说的“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让影片有序且自然的表达。
三.观后感介绍
第四次看着不电影,看完之后还是有一种应由未尽的感觉,电影应用了大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电影表现艺术手法,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诙谐幽默。《让子弹飞》的语言很给力。或一针见血,或语带双敲,或激情澎湃,或荒唐可笑。它的这种语言对白的张力,正在于其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通道,时而六经注我,时而我注六经;《让子弹飞》的情节也很给力。片中的情节看似荒唐,现实中的“开胸验肺”却已成往事。“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这就是历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好人总倒霉。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在无法无天的世界里,好人永远是弱势。另外影片名字让子弹飞其实就是子弹在飞,一个子弹乱飞的世界,哪来的正义。这或许就是酱缸国的宿命。《让子弹飞》不愧是近几年难得的一部很好的国产影片。这也是他能够赢得票房的保障。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3231.htm(让子弹飞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19377.htm(电影艺术 百度百科);
http://wenku.baidu.com/view/f38676a7b0717fd5360cdc7a.html(蒙太奇作用 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d49a6a48f7ec4afe04a1df66.html(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 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f4ecb8bff121dd36a32d82cd.html(电影中人物作用和地位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