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二)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
设计
(二)二、中法战争(1883~1885年)1.中法战争的爆发
师:早在中法战争爆发前一百年,法国的侵略触角,就伸到了越南。1787年,法国传教士百多禄就曾奏请法国国王,建议在越南建立一块殖民地。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延缓了百多禄计划的实施。而法国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最终发动了侵越战争。之后,法国一步步把侵略战火扩大到在中越边境。同学们想过没有,法国为什么在经历了一个世纪后仍念念不忘侵略越南呢? 生:(思考)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理解,我给大家介绍两份材料。(打投影)法国驻西贡总督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饶省份天然产品出口的地方……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法国驻海防领事说:‘法国必须占领北圻……因为它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共同讨论,发表意见)
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师:(教师归纳)一是与列强争霸,一是建立侵华基地,这便是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引导学生看教材中《中法战争形势图》)
生:(看图)
师:19世纪70年代,法国军队大举进攻越南北部,河内失陷。在越南政府的要求下,活跃在中越边境一带的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清军也应邀进驻越南北部。同年,黑旗军在越南军队配合下,在河内附近的纸桥设下埋伏,痛歼法军,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纸桥大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了解黑旗军及纸桥大战的经过)生:(阅读教材)
师:1883年,法军向驻扎在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请同学们边阅读教材边思考,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反映出什么问题?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教师归纳)反映了清政府及军队已腐败透顶。面对法军的进攻,清军将则以不谙战阵者为之,兵则以吸食洋烟者充之,军无纪律,遂至不战而溃。就在清政府一心一意等待美国调停之时,法国精心筹划的进攻中国的大海战就要开始了。2.马尾海战 师:1884年7月,法海军以游历为名,在孤拔的率领下,强行驶入马尾军港。马尾军港是福建水师的基础。中法两国正处在战争状态,敌对双方的战舰共泊一港,相对而视,这在中外海战史上实属罕见。此一奇也;另外,还有一奇,从闽江口到马尾,有一百里多长,沿岸有很多清军炮台,法舰队鱼贯而入,直至得胜而退,竟然毫发未损,这又是件咄咄怪事。那么,这种奇怪局面的形成说明了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法军气焰嚣张,福建水师官兵万分愤恨。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则主张妥协让步,不许轻言战事。福建船政大臣如何璋严令福建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以至连军舰移动也不允许,陷福建水师于毫无戒备状况,以至仓促应战,伤亡惨重。中国军舰被击沉11艘。水师官兵伤亡700多人,马尾造船厂全部被毁,至此,清政府妥协无路,被迫向法国宣战。那么,马尾海战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中法战争中,中国海战惨败,但在陆上战争中清军则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镇南关大捷。3.镇南关大捷
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镇南关法军被歼图》,了解镇南关的地势特征)生:(看教材)
师: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它是广西的门户。山关两旁是高山峻岭,中国只有一条道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指导学生看教材《中法战争形势示意图》)生:(看教材)
师:1885年初,法军进攻谅山。清军放弃谅山,经镇南关退守广西,广西门户大开。危机时刻,清政府重新起用老将冯子材。冯子材率领部队,构筑关前隘工事,坚守镇南关。法军猛攻镇南关,在关前隘受阻,激战中有的法官已越过长壕,形势十分危机,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大吼一声,率两个儿子冲出长壕,扑向敌阵,展开肉搏战,一时间肉雨扑征衣,血花飞满面,喊杀之声。闻数十里。与此同时,中越军民也纷纷前来助战,法军在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后夺路而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地。法人自谓入中国以来从未受此大创,战局对中国十分有利。
二、《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影响
师:法国在镇南关等地接连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立即在法国引起震惊,并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在此大好形势下,李鸿章则上谕清政府当借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黑体字)生:(阅读教材)师:慈禧畏战立即决定乘胜求和。这个可耻的上谕传至前线,爱国官兵拔俞斫地,恨恨连声。冯子材建议:上诉诛议和之人。张之洞请暂缓撤兵,遭到严厉训斥。那么,清政府为什么要乘胜求和呢?我们不妨看一份材料,大家分析一下。(打投影)(慈禧)不管她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获得的胜利,而只是想起给她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的庞大的战争消费,只是想起那些使她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她从来就没有想到要撤回条约,而是比过去更加急迫要立刻签订和批准这个条约。——麦克纳尔《现代中国历史选读》 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发表意见)
师:(教师归纳)清政府乘胜求和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战争动摇其风雨飘摇的统治。各资本主义列强,此时也都打出调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怂恿清政府妥协。因为它们唯恐战争拖下去会影响它们在中国的利益。于是,清政府无视国民的反对,于1885年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和约的内容及危害)生:(在教师指导正是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怎样理解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呢?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教师归纳)《中法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法国在战场下捞不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法国不胜而胜;而中国军队和人民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却被清政府白白葬送了,所以说中国不败而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也更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吞食中国边疆地区的野心。从此以后,中国边疆危机更加严重了。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加强了海防,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于1885年在台湾设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引导学生回忆自古以来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理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是在逐步加强的)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但是由于清朝封建统治者日益腐败,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小结:(略)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
常乃媛
【简评】该教案的特点是:
一、注重情境教学。执教者和学生一起活动,用具体、形象的历史创造了历史思维的场景。
二、执教者语言简明流畅,富有感染力。该课内容头绪多,但教师对每个重要事件都注意用凝炼的语言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启发了想象,唤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
三、执教者具有宏观的史学视野。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去看中国边疆的新危机;从中法战争的失败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种引导体现了执教人全新的教材观、教学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更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第二篇: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上)2007-05-10 02:47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上)
教 学 目 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和新疆设行省。黑旗军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台湾设行省。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尖锐。中国及其周围邻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是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正义战争。
2.中法战争是中国边疆危机的继续和发展;是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爆发的战争。中国军民进行的是援越抗法、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正义斗争。由于清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以胜求和,与法国侵略者签订了卖国条约,中国西南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讲述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培养学生联系国际背景,观察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阶段特点;并能概括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简况。
2.通过中国边疆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对比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外交态度上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讲述中法战争历史,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的原因和“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要 点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2.英国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台湾
二、中法战争的爆发(1883年底)
1.法国侵略越南北部与黑旗军援越抗法
2.纸桥大战和中法战争爆发
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1884—1885)
1.马尾海战(1884年夏)
2.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
2.台湾设置行省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
本课难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其评价。为什么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二、讲述“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一目时,要从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大环境中去理解“新危机”的历史背景。为了适应列强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邻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造成了对华侵略的新态势。主要表现在:
1.西北边疆: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讲三点:(1)俄英侵略新疆,新疆是祖国西北屏障,从19世纪60年代,沙俄就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西北大片领土,威胁到新疆的安全。①1865年春,沙皇控制下的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强占喀什噶尔(今喀什市)等地。1867年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实际是沙俄的走狗。1871年,沙俄借助**之机出兵侵占伊犁,扶植阿古柏匪帮,这是对我国主权最严重的破坏。②英国拉拢阿古柏,企图把侵略势力从印度扩张到南疆。俄英利用阿古柏伪政权作为肢解中国新疆的工具。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就成为国家民族的大事。(2)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是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曾是湘军将领,后来当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与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不同的是,他主张反对列强侵略,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面临新疆危机,他在奏陈国防形势时坚决主张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西征。他携带棺踏上征途,表示誓死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西征清军全歼阿古柏。(可读教材中所引诗句。)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的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3)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清军收复南疆,但沙俄仍赖在伊犁,拒不交还中国,由此引起了中俄伊犁交涉。1878年,清使崇厚与俄国交涉失败。1880年2月,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开谈判。第二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但仍被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并增加了赔款。由于左宗棠一再奏请将新疆改建行省,清政府于1884年将新疆开置行省。这对开发新疆,巩固西北边防,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战略举措。
2.西南边疆:英国侵略西藏。19世纪60年代,英国侵占印度、缅甸后,多次对我国西南边疆侵扰。1888年,英国大批军队武装侵略西藏,西藏军民奋勇抵抗。清政府屈服英国侵略者的压力,妥协退让,于1890年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西藏与哲孟雄(即锡金)之间边界,后又开放西藏的亚东为商埠,逐使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3.东南边疆:日美侵略台湾。1874年,在美国支持下,日本出兵在台湾西南部登陆,遇到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双方对峙半年,日军难以支持,向清政府谋求谈判解决。在美英等“调停”下,同年10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台事专约》,日军撤出台湾,但勒索白银50万两,从而助长了日本侵略野心。
三、中法战争的爆发(1883年底)这一目是中法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883年底至1884年夏,战场主要在越南北部。教师应该讲清两个问题:
1.法国侵略越南北部和黑旗军援越抗法。先讲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再介绍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和援越抗法斗争;最后指出中法战争爆发前的十多年,黑旗军一直与越南军民并肩战斗在红河两岸。
2.纸桥大战和中法战争爆发。(1)1883年法军大举增兵越南,再度攻占河内。黑旗军和越南军民相配合,在河内城西的纸桥与法军展开决战,大败法军,这就是著名的纸桥大战。(可阅读教材中小字了解战斗情节)。(2)中法战争爆发。在法军侵略越南的战争初期,驻屯在北越的清军没有介入,也不积极支持刘永福的抗法斗争,造成黑旗军力单难支,被迫撤退。清政府的妥协使法军占领越南全境后,把战场转移到中国边境。1883年底,法军向驻守中越边界的清军发动进攻。清政府被迫下令清军与黑旗军抗法。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战场局限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
四、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这是中法战争的第二阶段,战争扩大,战场主要在中国境内,分海战和陆战两个战场。(1)马尾海战:1884年夏,法国舰队从海上进攻中国,分兵两路:一支海军进攻台湾基隆港,被清守军击退。一支舰队驶入闽江口的水师基地马尾军港,目的是摧毁福建海军和福州造船厂。由于福建水师奉行李鸿章的“不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不准主动向法海军出击,致使福建海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当法国海军发起攻击时,福建海军仓促应战,虽然爱国官兵临危不惧,奋起反击,重创敌舰。(阅读课文中小字部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终因清政府腐败,战略指挥失误,造成海军将士死伤七百多人,福建水师覆灭,福州船厂被炸毁。马尾海战惨败是清政府执行妥协退让方针的结果。(2)镇南关大捷。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可指地图讲述。1885年春,陆战分东、西两路在广西边境进行。①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法军从东路全力进犯镇南关,中法两国进行关系全局的决战。老将冯子材亲自部署和指挥镇南关大战。当法军直扑关前隘时,冯子材率部奋勇抵拒,在关内外中越边民配合下,奋勇杀敌,毙敌千余人,法军大败。冯子材乘胜收复谅山等地。②临洮大捷。在西路清军和黑旗军在中越人民的配合下,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越南西北部十余州县,挫败了法军向我云南方面进犯的企图。镇南关和临洮陆战大捷,使中国方面取得了抗法的决定性胜利。
五、《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讲述这一目时,教师应重点分析:清政府为什么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要同法国签订屈辱的条约?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是本课的难点。(分析时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退让妥协的方针和史实,阅读教材中的引文进行分析)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极端腐败,由怕“失和”到“乘胜即收”,表现出对外执行一条妥协投降的路线,造成了“战胜求和”的可耻结局。
1.《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影响。具体内容可阅读教材并要求掌握。结合条约内容分析其危害:①《中法新约》以中国“不败而败”而签约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软弱可欺,战后,列强进一步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民族危机更加严重;②条约规定增开口岸,便利了列强对边疆的商品侵略和原料掠夺;③条约首次规定列强在中国建筑铁路的权利,表明了列强已开始对中国采取资本输出的手段来进行经济侵略,大大加深了大西南边疆的危机。
2.台湾设置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重要地位而决定台湾正式建立行省。1885年,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省巡抚。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D。
二、《中法新约》①使法国达到侵占越南的目的,沦为法国殖民地;②中越边界开商埠,便利了向中国经济侵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③取得广西云南修筑铁路特权。使法国侵略势力从此伸入我国云南广西,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了。
三、①清军虽占优势“不敢首先发动攻击”,这主要是福建水师奉行李鸿章“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使福建水师处于被动挨打境地。造成马尾海战的惨败。②与法军“用武力阻止一切战备”无必然联系。因为福建水师本处在优势地位,并非因法国阻止中国水师不能出击,而是清政府妥协退让,指挥失误,造成坐以待毙,失去了优势地位。
附二:本节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中国史学会主编)
《中国近代史》(上册)(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近代史新编》(苑书义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近代八十年史》(王承仁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左宗棠评传》(董蔡时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高级教师 隋清钧)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下)2007-05-10 02:47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下)
资料和注释
阿古柏
阿古柏(1820—1877),塔吉克人(一说乌兹别克人)。原是封建主,曾任浩罕王的总司令。1864年趁新疆发生反对清朝统治的举事,阿古柏受浩罕摄政王的派遣,与喀什噶尔封建主金相印勾结,于1865年率军侵入新疆南部。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即七城汗国。七城为喀什噶尔、莎车、和田、库车、叶尔羌、阿克苏、吐鲁番。阿古柏自称“毕条勒特汗”,意为“幸运者”。1870年控制了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残酷压榨和剥削新疆各族人民,被称为“黑色的猫头鹰”。他还与英俄帝国主义相勾结,与之签订政治、通商条约。1876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率军讨伐,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获胜。次年,阿古柏退守库尔勒,不久兵败自杀(一说被部将杀死)。
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字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1878年为驻英、法公使。1880年又奉派兼任驻俄公使,与俄国谈判改订崇厚与俄国擅订的《里瓦几亚条约》,经反复交涉,于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时期力主抵抗法国入侵,反对言和。1884年初反对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4月被免去兼驻法国公使。同年晋升兵部右侍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1885年,清廷召其回京供职。1886年帮办海军事务,旋为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衙门上行走。有《曾惠敏公全集》、《出使英法日记》书等传世。
英国侵略西藏的战争
1888年3月,英军突袭隆吐山驻防藏兵,悍然发动了第一次侵藏战争。藏兵依托有利地形,用土炮、弓箭等简陋武器英勇抗击侵略者。英军不甘失败,又调集重炮和援军,向藏兵发动猛攻。隆吐山失守。西藏地方政府一面向清政府请援,一面从前、后藏征调一万余名藏兵集结于亚东地区,积极准备反攻。清政府屈服于英国的压力,斥责支持西藏人民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识见乖谬,不顾大局”,并将其革职,改任升泰为驻藏帮办大臣,令其尽快实现与英国停战议和。
1890年1月,升泰前往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印总督兰士顿谈判,并于同年3月17日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共8款。主要内容有:哲孟雄由英国保护;西藏与哲孟雄以咱利山一带山顶为界;有关游牧、通商等问题,在本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6个月内,由两国委派大臣再议。
1891年底,中英双方根据《藏印条约》有关规定再开谈判。1893年12月5日,清政府代表何长荣与英国代表柏尔在哲孟雄大吉岭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款》(又称《藏印续约》)共13款。主要内容有:中国开放亚东为商埠,允许英国人自由通商;五年内藏、印、哲贸易免税;英国人在西藏享有治外法权;限制藏民在哲孟雄的传统游牧权利等。从此,英国打开了西藏的大门,其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乃至公然策动西藏“独立”的罪恶活动。
日本侵略台湾
1874年5月,日本陆、海军3000多人在琅登陆,分三路向台湾大举进犯。当地高山族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抵抗,兼之当时疫病流行,日军病亡者甚众。日本侵台后,清政府一面照会日本表示抗议,一面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以巡阅为名率军渡海赴台,加强防务,并准备抵抗。日本亟谋外交解决。10月,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日本迫使清政府妥协,中日双方签订了《中日北京专约》(又称《台事专条》)。其主要内容有:日本从台湾撤军;中国偿付日本在台修建房屋道路费用40万两白银及“抚恤”银10万两;中国承认日本此次侵台“原为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为不是。”
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幼时随父母迁至广西上思。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在广西归顺(今靖西)一带活动。1864年带领二百余人驻守安德,制七星黑旗一面,作为军旗。次年率黑旗军赴越南。1870年率部进驻保胜。1873年法军进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约请率兵抗法。12月在河内近郊击毙法军头目安邺,法军退出北圻。次年被越南政府任命为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在纸桥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等。中法战争爆发以后,在越南战场西线与清军共同抗击法军,多次取得胜利,并受到清政府收编。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入关,黑旗军被裁至一千余人。次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
李威利
李威利(1827—1883),一译李维业,法国海军将领。1881年任法国交趾支那舰队司令。次年3月,法国为夺取越南北部并强行开放红河,法国驻西贡总督卢眉派他率领法军七百多人进驻河内城外法租界。越南河内总督抗议法国违约增兵,李威利于4月25日悍然调集炮舰和军队占领河内,声称“有雄心要扩张法国的势力”。1883年春,茹费理再任法国内阁总理,命令他从河内出击,攻占南定等地。当时,刘永福黑旗军已东进至怀德扎营,于5月上旬向法军下挑战书,19日在河内以西怀德府的纸桥大败法军,李威利被当场击毙。
“不可衅自我开”
1883年春,清政府分别命令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和云南布政使唐炯统军出关。五六月间,驻扎在越南北部的桂军、滇军总数已有一万余人。清政府三令五申,“不可衅自我开,转滋口实”(《军机处密寄广西巡抚倪文蔚上谕》)。
“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对法国的侵略始终主和。他认为,如果中国与法国开仗,就是与法国“失和”(《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4),而中国一向“兵单饷匮”,“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论海防兵单未可轻言战事》);中国若与法国开仗,即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兵连祸结”,动摇全局。李鸿章的民族投降政策遭到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官僚的反对,指责他“诚不知是何肺腑”(《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7),“舆论均集矢鸿章,指为通夷,致比诸秦桧、贾似道”(《中法兵事本末》),要求“立予罢斥”。
刘铭传
刘铭传(1836—1895),安徽合肥人。早年参加李鸿章的淮军,镇压太平军,总升任总兵。1884年6月,奉命督办台湾军务,筹备抗法。8月5日法舰炮轰基隆,他督所部曹志忠、章高元等奋力击退法舰。10月初,法舰十余艘同时进犯基隆和沪尾(今淡水),他决定放弃基隆,集中兵力坚守沪尾。1885年10月台湾设省,为第一任巡抚。任内除加强海防、整顿吏治和增加财政收入外,又开办铁路、煤矿、铁矿以及新式学堂等事业,对开发台湾有所建树。有《刘壮肃公奏议》等行世。
冯子材与镇南关——谅山大捷
冯子材(1818—1903),广东钦州人。行伍出身。1862年任广西提督。1875年调贵州提督。1881年回驻广西。1884年法军侵犯滇、桂边境,他以高、雷、钦、廉四州团练督办参与抗战。1885年2月,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起用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在镇南关修长墙(长1 5公里多,高2米多,宽1米多的土石墙),四周构堡筑垒,布署兵力,积极备战。3月23日,法军分三路直扑关前隘,被击退。次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有的已爬上长墙。正在危急之际,冯子材高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为生!”呼罢,率二子(冯相华和冯相荣)身先士卒,冲出长墙,全军与敌人白刃格斗,各地越南义民千余人前来助战,法军全线崩溃。接着于29日,乘胜收复谅山。这一仗,毙伤敌人一千多人,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之倒台。后因清政府下令停战,冯子材被迫率军撤回关内。
茹费理
茹费理(1832—1893),一译费理。法国总理。1869年当选为立法议会议员,次年在临时国防政府中任职。他曾直接参与对巴黎公社的镇压,恩格斯说他是“镇压公社的可耻的刽子手中最可耻的一个”。1880—1881年11月任法国总理。1883年再任总理,积极推行对越南和中国的扩张。他撤换法国驻华公使宝海,中断和清政府的谈判,坚主武力侵略。同年10月任命孤拔为远征军总司令,并于12月进攻驻扎在越南山西的清军,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次年2月继派米乐率法军攻陷越南的北宁和太原,迫使清政府接受《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不久,法军进攻中国的台湾、马尾等地。1885年3月,法军在镇南关大败,茹费理内阁随之倒台。1891年当选为法国参议员。
中法战争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从镇南关—谅山大捷来看,法国不是不可被战胜的。茹费理内阁的垮台,更说明法国是战败国。但正在胜利之时,李鸿章却“乘胜即收”,不仅下令停战、撤军,还与战败的对方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相反,法国却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预期的侵略目的。1885年4月6日,清政府下令停战、撤军,有关疆吏将领同声反对,表示不胜惶骇。冯子材“力持不愿,电函并至,忠愤填膺”,力主“责法人以越地还之越王,方可班师”。冯部撤兵之日,越南人民挽辔(pèi,鞍辔)请留,痛哭不舍,许多人跟随冯军入关。
中法战争这种结局的形成,在于清朝统治集团一味求和,正所谓“和者朝廷之本心”。这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三篇: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第13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东联中心学校:杨桃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和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 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 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的概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通过对“台湾府的 设置”的学习,辩证认识郑成功后代在台湾的作用,训练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 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 藏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等支持的**集团在境外搞西藏独立是注 定要失败的,以及陈水扁在台湾告台独也是违背两岸人民意志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 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 驻藏大臣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置
教学难点 :“金奔巴瓶”制度,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
A 回忆知识、阅读导语 导入新课 入新课。
一、驻藏大臣的设置引导学生回顾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及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回忆唐与吐蕃的关 管理全国佛教和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等史实。
1、册封**和**顺治和康熙先后分别接见了**和**,确立了两位宗教 首领的册封制度,既肯定了**和**在藏传佛教中的宗教首 领地位,又明确了清朝廷和西藏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设置驻藏大臣清朝还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积 极意义。阅读教材找出清朝 创立“金奔巴瓶” 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3、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金奔巴瓶” 制度的创立,明确了西藏宗教首领必须由中央 政府认可,有效地防止了西藏地方贵族利用**、**的继承 问题搞分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 西南边疆。
二、台湾府的设置
1、提问: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介绍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及其后人开发台湾的情况。由 此再讲解郑氏集团的内讧有可能使台湾再度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2、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
3、对台湾的管理:
清政府于 1684 年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巩固了祖国的 海防。联系现实分析陈水扁的“台湾公投”实质是搞“台独”,应 阅读教材找出清朝 加以反对和打击“台独”。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三、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1、指导学生先在地图上找到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 将军的地理位置。将军的地理位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外蒙古地区,而伊犁将军管辖现在的 新疆地区。
2、引导学生了解设置两个将军辖区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设置两个将军辖区的背景。第一:受到葛尔丹和大小和卓分裂势力的威胁,同时沙皇 俄国也在威胁中国北部边疆。第二:清政府面对祖国的被侵略和分裂危险,坚决果断地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卫了祖国的边疆,粉碎了 俄国分裂中国的阴谋,历史意义非常重大。阅读教材了解乌里
3、讨论 雅苏台将军和伊犁 让学生结合现实和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受到维护祖国 将军的设置的背景 统一的教育。帮助学生了 解清朝对新 疆地区的管 理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幅员辽阔 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指导学生观看《清朝前期疆域和政区图》指出清朝疆域的(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从西向东顺时 读图能力 针看)看清朝疆域图
总结拓展
1、复习本课知识 回顾知识要点
2、思考: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国家统一的措 施? 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练习册 P60 1—14
板书设计 :第 13 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地区
主要措施
历史作用
西藏地区
①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 首领五世**和五世**。
②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
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台湾地区
①康熙帝命施琅率军攻占台湾。
②186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西北地区
①17世纪平定漠西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②18世纪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先后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2)清朝前期的疆域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北 库页岛 巴勒喀什池 西北
东北
太平洋 葱岭 西
东
南
南海诸岛
台湾
附属岛屿赤尾屿
第四篇:《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五篇: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二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92—94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熊友谊。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人物喜怒乐情感变化,使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难点:感受人物内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质疑)
1、识字写字。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拼音读准字音。
3、利用图画辅助识字:观察一、二幅图,体会“乐坏了”“扎风筝”“抓住”“幸福”的意思,并认读其中的生字。
4、利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抓、莓、吵”三个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5、重点分析“坏、扎、抓、幸、福”。
1、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幸、抓、祝、福”。幸:上下结构,右边是“土”不是“士”
祝福:两个字的左边都是“示补旁”。不是“衣补旁”。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四、教师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有什么一步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纸船和风筝
坏
扎
抓
莓
幸
福
吵
受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内心喜哀乐的情感变化。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幸福、快乐、愿意、漂亮、飘荡
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根据下面问题,找到相应段落。并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小熊第一次拿起纸船,心里可能怎么想。
2、为什么“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后来小松鼠放了一只纸船,如果是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三、举行朗读比赛。先小组比赛,一人读,其他成员做评委。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四)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1)纸船和风筝
风筝
松鼠
小熊
和睦相处
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