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教学叙事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五年级 黄智慧
2008.4 那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
铃响之后,我走进了教室。这时,我发现学生T正在偷偷地看一张纸条。我悄悄地走过去,没收了他的纸条。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被旁边的一个男生看见了。他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我说。“是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看来,我是无法回避了。于是我说道:“好,那我就念念。”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天啊,这是什么呀?纸条上面写着的是一个男孩对女孩的仰慕之情。正当我处于尴尬的时候,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我就开始装模作样地念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正准备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没了?”
“没了。”我郑重地告诉他,“这句诗虽然简短,但是T却那么工整地把它写了下来,可见他是多么有上进心啊。”
我朝T那里看了看,发现T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T,对不起,老师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拿走了你的纸条。”然后,我把纸条还给了他。
放学之后,T来到办公室里,他向我说明了一切。我叫他坐下,拍了拍他的的肩膀说:“今天老师伤害了你吗?”他忙说:“没有没有。”我又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但是我们就像赶路的行人,路边会有美丽的花朵,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美丽的花朵而停下了脚步,忘记了赶路;我们更不能因为这些美丽的花朵而迷失了方向。因为我们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你知道吗?”
他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教育叙事
我和学生有个小秘密 XXXX学校 XXX
新接到2年级语文实验班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有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姜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姜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姜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2、教学案例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XXXXX学校
XXX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描绘它。第一是我们学生的情感……”,因此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是我们所特别需要注意的。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案例点评:
1、该课例思考的问题有前瞻性。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体现了当代教育对学生情感领域的重视性,本文体现了一线老师对本领域的深刻理解。
2、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设计,应该在考虑教学的同时,更全面的考虑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3、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寻找差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回答简单问题,让他们重塑自信;同时我们要寻找“优生”的弱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二篇:我的教学叙事
我的教学叙事
我在中学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已有十多年了,以往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思想品德;由于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课比较,是“副科”,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这些都在影响着教师工作热情,因而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是在考什么,教什么,一切以中考的高分为目标,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囫囵吞枣,兴趣寡然,死记硬背以应负考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在新课改实施以来,通过不断学习并参加有关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后,对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线教师要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说说我的教学叙事。
一、课堂上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质量。在设计教学时,我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近代社会,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认识、关注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习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生都有进步。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在每一课堂、每一教学活动中都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都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关注……向学生传授学好思想品德的方法;告知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概念、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技能,应了解哪些基本理论。并努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使学生喜欢思想品德,真正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
二、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2、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努力让课堂生活化。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 “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开始向生活化的课堂努力迈进。如:《战胜挫折》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我设计了记者在线环节,采访了学生几个生活化的问题:
1、学习生活中你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2、面对挫折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
3、你还有什么疑问、困惑吗?说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让学生敞开心扉,有话可说。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第三篇: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
灵沼中心学校梁锦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通过事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实事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真正含义;
2、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我在教学本文第二课时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
我首先通过听写词语组内互评;接着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作者通过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品读感悟:
1、让学生先浏览全文,再找出概括介绍找到真理一般规律的自然段,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组内交流。这样便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三个事例。首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学习第一事例,接着小组合作学习另外两个事例,最后学生反馈并完成表格。设计这一教学过程的目的是老师先引导学习,再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既为学生学习后文打好基础,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组内交流,合作学习。
3、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在科学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这样一来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真正含义。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学习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总结归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真正含义。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四、作业安排:
1、摘抄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小练笔: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实事说明一个观点,如:“工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学习的基本目标达到了,学生的收益也不少,但我也有不少遗憾:对第一个事例的引导学习老师引导过多,以致学生主能动性不强;时间把握不到位,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小练笔的时间。
第四篇: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第五篇: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我****年在沧州师范学校毕业,先是在本村小学教了一年多,后因成绩突出,被调到中学任教。二十几年来始终担任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让我理解和感悟到颇多工作的拼搏与艰难,也有颇多成功的喜悦和真挚难忘的师生友情。我业已由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锻炼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骨干老师了,可我却清楚地知道,地上的路还很长很长。
我的工作的确很平凡,普通得像一条线,这线绝不是平直的,那上面有无数的回旋甚至断层。以下简单表述一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教育思想发展变化情况:
(一)青春如火,执著教学。
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迈进教室,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兴奋而又紧张,觉得眼前班级学生人数真多呀!话不知应该从哪说起,一节课的时间这么长啊„„我知道自己首先应该立即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老师。还好这个过程没费太大的波折。我每天都跟着老教师一节不落的听课学习,明确课节中的重点与难点,注意研究课堂结构等每一处细节,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处理各种课堂问题的宝贵经验。下课后自己再整理备课,最后去上课,课后亦及时反思和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长时间便初步掌握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也渐渐理解和感悟到同学生在一起的无比快乐,同时也越来越觉得教师工作责任的重大,便时刻鞭策自己要积极向上,应该对得起每一个学生,这样我很快地适应了语文教师工作,且真正陶醉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了。
(二)探索实践,继续研究
即使不是当语文老师的人也都会知道,语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是为师之本、执教之基。在初步适应语文教学工作后我就开始注意不断加强自己教育教学基本功的修养,经常听其他优秀老师的示范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始终谦逊地坚持向每一位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而且不仅局限在语文学科的范围内,也共同研究教学和学生。
我在虚心学习其他老师优点的同时,也注意自己主动性地涉猎。我在参加教学工作后不久,就觉得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也是应该不断更新和增长的。平时里我经常利用读书和剪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接触语文教育教学相关信息,阅读了《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艺术》《中学教学全书(语文)》《教育观念转变与更新》《教师职业道德构建与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心理素质与健康》等书籍,自修并达到了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搜集有价值的练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贴近中考,不断完善补充。
事实胜于雄辩,课堂45分钟寸尺寸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优化教学程序可是达到理想教学目的的重点工程。我在这方面自然也下了大力气,备课不是简单的明确教学过程,而是尽可能细化当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备了教材还要备学生,预测哪一层次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疑惑和困难,制订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语文课的特点是重积累,多阅读,巧写作。为了保证每堂课能顺利完成,课前我总是反复推敲,斟酌细节,目的是尽可能节约课上时间。总之,每节课前脑海里全是想着重点如何实出,难点如何突破,练习设置多少。课后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专门有一个笔记本补写教学日记,把课堂的感悟、不足与设想都记下来,尽管是杂七杂八的,但我想对今后的教育教学肯定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每个人性格不同,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也不会相同。我也在努力探索实践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感觉最深的是一句老话——“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每接触一届新同学的时候都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同学生融合在一起。由于我自身的性格比较外向,课上喜欢多用形象的比喻来解决语文问题,课后也喜欢多与孩子们在一起进行讨论,绝少使用刺激性的语言批评学生,孩子们都喜欢听我的课,也都喜欢语文学科。当然严格的要求是始终不变的,经常是学生周一早读交的一百多本作文,周五我就已经全部批改完,甚至当面指出所出现的错误了,这样该同学再犯同样类型错误的比率便降低到了最小程度。每次正式的考试试卷批阅后,我一般都会在每位同学的卷头留下短言,针对这位同学的学习程度与性格特点,或表扬鼓励,或严格批评,或提出希望,其实让学生多得一两分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让他渐渐体验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说每一届学生和我都是课堂上的师生,生活中的朋友。我这样的工作方法一直得到学生与家长们的好评。班级转来新同学,我亲切询问学习进度,鼓励他(她)积极向上,补发考卷或每个同学已有的积累卡片,让其一来就在做人与求知上获益匪浅。我常常给学生讲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让他们养成勤勉、踏实的习惯,严于律已,力争上游。
(三)立足成人,着眼成才
蓦然回首,二十几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惊奇与喜悦,也有感动与困惑,我深切地体验到,一个年轻教师要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真的很难、很难,当然有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也存在一些其它因素。总之,我非常珍惜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珍惜我的语文教师工作,面对新教材改革的二十一世纪对语文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我将一如继往地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争取更大的成绩。
班主任工作是这么多年中最值得一提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做一个班主任最主要的是讲师德:师德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延伸,是师爱、社会爱、事业爱的再现,“教师的天职是:以思维、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义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来感染教育人。”所以“培养”不是“训养”,良好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之上,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基于以上理念与思考,我不让任何一个需要我帮助的学生失望,我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更看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困难不是没有发现前面的困难,而是没有发现我们内心世界不可估量的潜能,对学生也是一样,老师往往最关注他们的弱项而忽略了他们潜在的能量。给学生鼓励,给学生机会,说不定他会给你一个惊奇。
我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原则是:(1)你应该是先进文化的引导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以人为本的“仁学者”;(2)你要品德美、学识美、艺术修养美、领导艺术美;(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4)走出辛苦型,走进科学型;(5)做经师,更做人师;(6)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影响学生爱读书。多少年的教书育人实践,我归纳了以下“四心原则”:以慈心见严、以爱心见亲、以耐心见细、以童心见真;“五心教育”:把忠心献给国家,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六个意识”:独立意识、法律意识、欣赏意识、创新意识、家园意识、环保意识。以上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创造各种氛围,在班级、学校也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我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生懂得了如果今天不活在将来,将来就活在过去。我的弟子能够做到成功时很冷静,失败时很从容,良好的心态、成熟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助他们一路顺风走向对未来的憧憬。
我一直牢记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惊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是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既然“我”那么重要,“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了乐学、善学、要学,激情满怀地投入语文的大海洋,享受学语文的愉悦,进入语文学习的欢乐谷。为了得到这个目的,我总是让自己拥有积极的情绪态度,只要走进课堂,就让自己有很强的感染力,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教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让自己的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真心地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氛围,让鼓励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和蔼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即使他是成绩落后的孩子。这样做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改善,虽说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老的教法已经轻车熟路,可自己依然不会被课改的步伐落下,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大量阅读有关教改的资料,听有关教改的新课,到沧州、石家庄、北京等地学习带回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把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今后我仍将是奋战在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迈上讲台,捧着一颗心来;走出教室,不带半根草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兢兢业业,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