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冰心与泰戈尔诗歌的异同
试论冰心与泰戈尔诗歌的异同
【摘 要】: 冰心与泰戈尔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对泰戈尔诗歌的一种继承,他们的诗歌都是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字】: 泰戈尔; 冰心; 宗教哲学
提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大家就会想到冰心,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她的一生有很多著作,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的明显影响,特别是诗集《繁星》和《春水》。她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1冰心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说到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泰戈尔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他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文。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所以,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泰戈尔和冰心两位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但就其作品而言,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冰心的作品受泰戈尔的影响,她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文体格式上的继承发展
自从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提倡了白话文,诗歌领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胡适的《尝试集》为标志,新诗又开一代诗风,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内部危机与新的内在要求。1923年出版的冰心的《繁星》、《春水》引起人们对“小体诗”的关注与兴趣。小体诗主要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即兴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写道,妇人/你在料理家事的时候/你的手足歌唱着/正如山间的溪水歌唱着在小石中流过。冰心的《春水》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样的文体格式在两位诗人的诗集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冰心显然是受到了泰戈尔的影响,进而继承和创作。
二、冰心和泰戈尔诗歌中宗教思想的渗透以及宗教价值的不同表达
(一)宗教思想,爱的哲学
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在印度历史上,宗教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是印度文化的核心。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受到古印度的宗教文化教义的熏陶,如《梨俱吠陀》、“奥义书”、“吠檀多”,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 “梵我合一”的观念。青年时代的泰戈尔,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在他诗歌中的“上帝”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混合的象征符号。泰戈尔对“上帝”的理解糅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化解为完全彻底的泛爱哲学。
“神啊、我感谢你/我压根不是权力的轮子、而是同那些被这种轮子碾地粉碎的活人们在一起的”(《繁星》三十六)○3
“我的主人,我不知道你怎样歌唱!我却总在沉寂的惊奇中聆听。/你那音乐的光环照亮全球。你那音乐的气息贯彻天宇。你那音乐的圣流漫过一切阻挡的岩石,奔涌向前。/我渴望与你歌唱,却挣扎不出一点声音。我想说话,但言语代替不了歌唱,我发不出声音来。呵,我的心已被你无尽的音乐之网俘虏,我的主人!”(《吉檀迦利<圣歌>》)○4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讲,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冰心的著名诗集《繁星》和《春水》,是直接受到泰戈尔诗的影响而创作的。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初读《飞鸟集》时,泰戈尔的诗使冰心十分的感动:“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她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 ○5
冰心宗教思想的形成既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又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她出生于中国一个宗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及至进了贝满女中,冰心才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义,也逐渐地萌发了一种用“爱”的眼光,去看待她所认识、所接触的人,去对待她所遇见、所看到的事。这种思想,就形成了一种被她自己称之为“爱的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冰心在1926年一度中断创作之前,基督教思想观念对她的文学观、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方
式,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影响。冰心对文学艺术有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与真挚。○6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刊(《生命》)杂志上载有十六首冰心的诗歌,如《傍晚》《黄昏》《夜半》《黎明》《他是谁》等。
上帝啊!你安排了这严寂无声的世界/从星光里,树叶的声音里/我听见了你的言词/你在哪里,宇宙在哪里,人又在哪里?/上帝是爱的上帝/宇宙是爱的宇宙/人呢——/上帝啊!我称谢你/因你教诲我,阿门。----《夜半》
在这首诗歌里,冰心直抒胸臆,表达了她对上帝和宇宙的爱以及崇敬,这也是冰心思想中爱的哲学的最初体现。
(二)不同的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
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冰心泰戈尔诗中的宗教情感主要是对泛爱哲学的肯定和对神的依赖与崇敬。但是冰心却不同,她的诗歌的实质依然是以“爱的宗教哲学”为核心,可冰心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爱的肯定和褒扬。在泰戈尔的诗歌中,“上帝”是一个全能符号,是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的抽象物,是赐爱于人类的主体。而冰心诗歌中则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即便是深受泰戈尔影响的《繁星》,其宗教精神也主要是表现为弱小者立言,为苦难者寻找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在此诗中,“母亲”与泰戈尔诗中的“上帝”是同义语,但“母亲”的意义却远离神而更近人,是普济众生的实体,而非神秘莫测的“上帝”。冰心的诗歌虽然无法回答人类疾苦的根源,但冰心满心希望人类真切相爱,“人类呵!/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归宿。”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说泰戈尔追求神人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灵魂的神圣崇高,使灵与肉在追踪“梵”的品格境界时得以羽化登天,那么冰心却是通过人性的幻想体验,与“上帝”在灵魂上保持一致,并依凭于神灵的帮助达到解救人类苦难的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泰戈尔强调个体灵魂的圣化境界,认为肉体是短暂的、是必死的,而人性经过与“梵”或“上帝”的交融之后,其灵魂的价值是不朽的,人性的人便成为宇宙的人。冰心则注重宗教精神的社会道德化和宗教理想的人性化,主张万能的“上帝”应担负起解脱人间苦难的责任,而不是远离人类的、高不可及的冥冥的外在偶像。
三、诗歌主题方面的比较
泰戈尔思想中有“泛神论”,主要是歌颂爱情(包括母爱)、赞美自然和描绘童真;而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体系也有三方面的内容:颂扬母爱、讴歌自然和抒写童心。
(一)歌颂自然
激发泰戈尔写下无数诗篇的灵感,主要是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信仰。他有一种物我如一,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化身的泛神论思想。像哲学家和诗人在泰戈尔身上结合得十分完美一样 ,在他的自然诗中 ,诗歌和哲学也结合得水乳交融。泰戈尔自然诗是用“真即喜”抵御摩耶论 ,启发民众 ,鼓舞斗志 ,为民族获取“真实中的自由”而歌唱。○7
同样,冰心也认为:“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所以,自然在冰心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泛神的宗教式迷恋。她说:“谈到我生平宗教思想,完全从自然之美感中得来。”在冰心笔下,大自然既美丽又神秘,既是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儿,又是一片甘泉、香飘四季,叫人流连忘返的仙境福地。
(二)歌颂童真
泰戈尔和冰心在对童真的描写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两人都认为童年的特点和意义,就是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社会争斗的冷漠和无忧无虑,都以充满诗意想象进入儿童的心灵,展现他们幼稚、单纯却又是“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新月集》内的《海边》这首诗中,泰戈尔尽情地讴歌了无忧无虑的儿童的勇敢精神。在无边世界的海滨,孩子们盛大的聚会者。而大海涌起了喧笑,在海岸闪烁着苍白的微笑,风暴在无路的天空中漂浮,死亡在猖狂,但孩子们在游戏。
三个很小的孩子/一排儿坐在树边的沟沿上/彼此含笑地看着、等着/一个拍着手唱起来/那两个也连忙拍手唱了/„/只是三个平凡的孩子罢了/却赢得我三番回顾。平平常常的一副场景,却令世人如此感动,以至于频频回顾,而这一切都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8这篇《儿童》同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歌颂爱
在泰戈尔和冰心各自“爱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泰戈尔虽也歌颂母爱的伟大,但更多的是歌颂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吉檀迦利》第十七首中,诗人说:“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可见泰戈尔也是以爱为出发点求得人与神的结合。○9但冰心相反,他只是虔诚地赞颂母爱的伟大、高尚与无私。巴金在《冰心著作集·后记》里说:“从她的作品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的母爱。”
综上所述,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一种继承,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他们的笔下,自然很少被视为单纯的背景,不是自然融入人类的情感,就是人类的感情融入自然之中。泰戈尔与冰心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泰戈尔强调个体灵魂的圣化境界,认为肉体是短暂的、是必死的, 而人性经过与“梵”或“上帝” 的交融之后, 其灵魂的价值便是不朽的, 人性的人便成为宇宙的人。冰心则注重宗教精神的社会道德化和宗教理想的人性化, 主张万能的“上帝”应担负起解脱人间苦难的责任, 而不是远离人类的、高不可及的冥冥的外在偶像。
注释:
①《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蒙天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1998年7月1版96页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
③、④《吉檀迦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林志豪译
⑤《冰肖风全集》(传记卷)肖风 198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⑥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 胡绍华 《江汉论坛》 1997年06期 ⑦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 郁龙余 《文史哲》 2002年04期
⑧《繁星﹒春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同心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五次印刷 ⑨《外国文学史.下》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333页
Power by YOZOSOFT 参考文献:
[1] 蒙天娇《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1)
[2]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1998年7月1版,(1)
[3] 林志豪译《吉檀迦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1),[4] 肖风《冰肖风全集》(传记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1)[5] 胡绍华《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江汉论坛》 1997年06期,(2)[6] 郁龙余《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文史哲》 2002年04期,(2)[7]《繁星﹒春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同心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五次印刷,(1)[8]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1)
第二篇:冰心与泰戈尔诗歌的异同
试论冰心与泰戈尔诗歌的异同
201203235823(学号)
卓云云(姓名)
指导教师 齐裕焜
【摘 要】: 冰心与泰戈尔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对泰戈尔诗歌的一种继承,他们的诗歌都是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字】: 泰戈尔; 冰心;诗歌; 宗教哲学
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女士,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泰戈尔和冰心两位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但就其作品而言,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冰心的作品受泰戈尔的影响,她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
那么,这两位作家的诗歌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一、我们知道,泰戈尔一生同情中国,他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他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文。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从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作品,这其中有沈尹默、刘半农、冰心、鲁迅、郭沫若、瞿秋白、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在他们中间,冰心可以说是受惠于泰戈尔最深的“私淑弟子”了。泰戈尔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的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诗作家——冰心。她写了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冰心的诗歌受之于泰戈尔的影响,是现代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也是研究者们的老生常谈。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是无须回避的事实,但是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诗歌外表结构的单向模仿上,更为重要的
是,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我们既可以在两位诗人的作品的语言结构里享受到阅读的诗美的愉悦,更能够在他们诗歌中感受到两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在努力为多灾多难的人类寻找一块灵魂息憩的宗教绿洲。
二、印度是一个宗教呈多元化特征的国度,而且,历史上的印度,宗教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印度文化的核心。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他的父亲戴温德拉纳特对“吠陀”和“奥义书”都很有研究,在当时的社会上被称为“大仙”。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统一的“梵我合一”的观念,以及追求至爱的精神理想。特别是青年时代的泰戈尔,由于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因而他诗歌中的“上帝”是东西方宗教文化混合的象征符号。一方面他认为“上帝死了的时候,宗教便将合二为一”(《飞鸟集》第84节)另一方面,他又主张不要去乱礼拜,“向谁礼拜呢?睁开眼看,上帝不在你的面前。”(《吉檀迦利》第11节)很显然,泰戈尔对“上帝”的理解糅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化解为完全彻底的泛爱哲学。冰心出生于中国20世纪初一个温馨的家庭,她的祖父谢子修是一位私塾先生,其手书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足以道出这个家庭的宗教文化氛围。冰心的母亲一心向佛,与世无争,这对早年冰心的宗教情结有一定的影响,及至进了贝满女中,“因受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并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这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则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三、泰戈尔是一个“爱”的宗教的崇奉者,他宣传爱的福音,认为“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它真正进步的是协作和爱,是互信和互助”。他爱神、爱人、爱大自然,爱的思想成为他诗歌中泛神论的宗教情结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梦幻多于现实的早期诗歌,还是晚期直面现实的厚重力作,爱的思想始终是他诗歌统一的宗教基调。就表诉内容而言,泰戈尔一生的诗作大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爱情诗、自然风景、宗教颂歌、神话哲理诗、历史掌故诗、社会问题诗等几大类。这几类诗歌虽然主题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但是爱的宗教哲学却始终如一地贯穿其中,是泰戈尔诗歌精神价值的主要取向。同样,在冰心的全部诗作里,爱作为一种宗教行为,是她诗歌最基本的情感主题。冰心所努力表现的宗教式的爱主要是:自然之爱、母爱、儿童爱和人类之爱。在爱的宗教的启示下,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大自然在诗人纯洁欢悦的灵魂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之骄子。诗人笔下的“繁星”、“天风”、“树影”、“红果”、“山影”、“春水”等自然景观,都是宗教性灵的产物,散发出一种爱的生命气息,是人类生命的起源。诗人甚至称赞道:“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繁星》第14节)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人不过是自然怀中的一个有命脉的灵魂。冰心试图通过对大自然的内模仿而达到净化心灵、向内观照、凝心忘我的恬淡心境。在静默无言的大自然面前,通过幻想而达到一种宗教式的适意感受。“母亲”在诗人的笔下,是
大写的宗教式的人,是生的安慰,是爱的典范,是最崇高的、最无私的“上帝”。“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繁星》第33节)冰心把“母爱”看作是万能的,在诗人看来,灵魂的幸与不幸都取决于母爱的有无。而“母爱”不仅是生命的庇护者,更是灵魂的拯救者;不仅是肉体的给予者,更是性灵的授予者。泰戈尔和冰心都把爱看成是拯救人类的精神宗教
虽然爱的宗教哲学是两位作家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却有着不同之处。
一、泰戈尔诗中的宗教情感主要是对泛爱哲学的肯定和对神的依赖与崇敬,而冰心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爱的肯定和褒扬,以颂神的形式来完成诗歌创作的外形结构,以泛爱主题来完成诗歌的情感表达,这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美学特质。他的《园丁集》就是宗教式的爱的哲理升华,诗人力图创造一个完美的爱的宗教世界,人类在神的指挥和训导下,完成了从幻想到现实的实践过程。不仅爱情是美满的、无涯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连死亡也是美丽的,至于人之外的一切自然物更是美丽无比。爱的理念在泰戈尔诗中是最卓然超拔的,也是他诗中宗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飞鸟集》显示了宗教人格化的特点,是诗人心灵历程的纪录,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宗教精神的复杂性。在这一本诗集中,诗人多次呼唤上帝给人类以关爱,祈求无所不能的神灵把爱洒向人间。诗人将主观思维的主体情感投向无形而万能的“神”,这样,他诗歌中的虚幻意象自然而然地渗
透了神秘的宗教情结。“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飞鸟集》第56节)。这是宗教式的殉道精神,其殉道的原因就是相信上天对人类的关爱是无私的、是公平的,因而作为神的使者的人,理应按照神的旨意而无条件地献出生命。
冰心却不同,虽然冰心诗歌的实质依然是以“爱的宗教哲学”为核心,但是,冰心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爱的肯定和褒扬,少了对神的依赖和崇拜。在泰戈尔的诗歌中,“上帝”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全能符号,是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的抽象物,是赐爱于人类的主体。而冰心诗歌中的泛爱主义则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其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即便是深受泰戈尔影响的《繁星》,其宗教精神也主要是表现为弱小者立言,为苦难者寻找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诗中的“母亲”与泰戈尔诗中的“上帝”是同义语,但“母亲”的意义却远离神而更近人,是普济众生的实体,而非神秘莫测的“上帝”。从这个意义上说,泰戈尔是把人的本能转移到神的身上,冰心则是把神的特质移位到人的理想世界。泰戈尔更注重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冰心则关注宗教的献身理想和献身精神。泰戈尔诗中的泛爱主义是神秘的,在他的诗中宇宙万物因为爱而融为一体,而冰心诗中的泛爱主义却渗杂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冰心的诗歌虽然无法回答人类疾苦的根源,但冰心满心希望人类真切相爱,“人类呵!/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归宿。”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
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冰心认为,只要人类真诚相爱,“向着同一归宿”,就能够共同抵达宗教世界的美好彼岸。
二、泰戈尔在诗歌中,对代表神的“上帝”与“梵”充满了真挚的热爱与庄严的敬畏,而冰心对“上帝”的理解是一种自心自悟的解脱,希望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到一种宁静澄彻的心境
在泰戈尔的诗中,宇宙是万能的,而“梵”则是宇宙万能的统一体。泰戈尔认为“梵”是无限的,而人及人的灵魂是有限的,因此,人类要依赖于神,人只有把自己的灵魂交给神,与神融为一体,人的价值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在泰戈尔看来,神也是有生命的,而且人的生命与神的生命是统一的,即无限生命与有限生命是融汇贯通的,而人的有限生命只有统一于“梵”,人的灵魂才具有人格价值。泰戈尔的《鸿鹄集》所表达的宗教主题,就是人的灵魂只要向“梵”靠近,人的信仰就能够实现。诗中飞翔的“鸿鹄”是一个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符号,它是人的灵魂飞抵“梵”的世界的象征。“昼夜飞翔,/穿越光明和黑暗,/从不知道的海岸到不知道的海岸。/宇宙的虚空正回响着翅膀的音乐;/‘不是这儿,不是这儿,而是遥远的天外。’”(《鸿鹄集》第 l节)所谓“遥远的天外”,就是“梵”的最高境界,而人的灵魂无论经历多少光明与黑暗的磨难,都应向着“梵”的世界飞奔,只有这样,人的灵魂才会超于躯体而富有神的宗教意义。泰戈尔诗中的“梵”与基督教中的“上帝”是相通的,都是宗教万能的体现者,都是人的有限生命的主宰,都是人类图腾崇拜的偶像。冰心也深受东西方宗教方化的影响,尤其是进了具有西方宗教
色彩的贝满女中和燕京大学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对她的宗教观念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冰心的许多诗歌都透露出神的万能论思想,如《迎神曲》、《送神曲》、《冰神》、《诗的女神》、《向往》、《晚祷》等作品,都把“上帝”看成是拯救人类的力量源泉,是包容万物的宗教客体。在《向往》中诗人写道:“万有都蕴藏着上帝,/万有都表现着上帝;/你浓红的信仰之华,/可能容她采撷么?”诗中的“上帝”不是一种体验的假设,而是通过人性幻想寻求安慰的客体。不难看出,冰心诗歌中的“上帝”虽然也有包容万物的思想,但与泰戈尔的人和“梵”相统一的宗教的万能论思想不同,泰戈尔在诗歌中,对代表神的“上帝”与“梵”充满了真挚的热爱与庄严的敬畏,人只有向“上帝”靠近,飞抵神的境界与“梵”合为一体,人才能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意义。“呵,我生命的主,/我能够和你对面站立吗?/呵,全世界的主,我能合掌和你对面站立吗?”(《吉檀迦利》第76节)人的生命只有与万能的主相结合,生命才可能获得永恒,个体只有神认同,才会具有宗教的永生意义。“我的上帝,/从我满溢的生命之怀中,/你要饮什么样的圣酒呢?”(《吉檀迦利》第65节)诗人心甘情愿地把生命化为上帝酒杯中的“圣酒”,其目的是通过向神灵的自我奉献,达到心灵的彻底净化。把生命献给神,从而获得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这是泰戈尔诗歌的总体主题精神,也是人提升自我趋向“上帝”的宗教经验的有效表达。这一点,冰心与泰戈尔有着质的不同,冰心对“上帝”的理解是一种自心自悟的解脱,希望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到一种宁静澄彻的心境。“我深深叩拜——/万
能的上帝!求你丝丝的织了明月的光辉,/作我智慧的衣裳,/壮严的冠冕,/我要穿着他/温柔地沉静地酬应众生。”(《晚祷〈一〉》)冰心更期望从万能的“上帝”的那里得到一种神圣光明而又充满智慧的力量,以便达到解救“众生”的目的,而最终回到现实生活的和谐状态。从这个层面理解,冰心诗歌中关于神的万能论的宗教精神,比之泰戈尔的神人合一论更具有宗教生活的现实意义。
三、冰心的诗歌中也有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但是与泰戈尔不同的是,冰心更多的借助个人心灵的感受与经验,祈求与期待中的神祗、神界相沟通,让神从外在偶像的祭坛上走下来。
在“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上,泰戈尔倾向“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的神冥理想世界。他的诗歌中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些赞美人向神飞奔的殉道精神。在泰戈尔看来,要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使灵魂获得抚慰,就必须首先将自己视为坠入深渊的负罪者,肯定自己与“上帝”和“梵”的距离,然后怀着一种卑微的心理,寻求灵魂与神融汇相交。这就使得泰戈尔把对于终极、完美、神圣的人生精神体验全部系于一个具有人格与神格的“梵”的身上。“梵期望我参加他的盛宴,/我已经考虑摒弃我的名望,/令人诧异地抹去额上的吉祥痣,/该动身的时候决不迟疑。”(《最后的星期集——年轻的朋友》)一旦作为神的代言者——“梵”有所召唤,便刻不容缓地回到神的世界,以一种庄严的态度保持与“梵”的合一,使自我获得圣灵的新生,而世俗心灵的沉沦负疚终于得到轻松的解脱,并被提升到神的崇高境界。冰心的诗歌中也有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但是与泰戈尔不同的是,冰心更多的借助个人心灵的感受与经验,祈求与期待中的神祗、神界相沟通,让神从外在偶像的祭坛上走下来。冰心认为,象征终极价值与神圣意味的“上帝”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也不是冥冥中的主宰,而是人性与神性合二为一的人类宗教精神的拯救者。“上帝啊!/即或是天阴阴地,/人寂寂地,/只要有一个灵魂,/守着你严静的清夜,/寂静的悲哀,/便从宇宙中消灭了。”(《春水》第149节)“上帝”是万能的,同时也是孤独的,但是“只要有一个灵魂”与“上帝”一起在心灵深处共同“守着你严静的清夜”,“上帝”便能把所有的人生苦难“从宇宙中全部消灭。”如果说泰戈尔追求神人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灵魂的神圣崇高,使灵与肉在追踪“梵”的品格境界时得以羽化登天,那么冰心却是通过人性的幻想体验,与“上帝”在灵魂上保持一致,并依凭于神灵的帮助达到解救人类苦难的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泰戈尔是把“梵”我合一看成是宗教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人性的最后圣化;而冰心则把人与“上帝”的融洽当作一种超于社会的宗教力量,是人类实现自救的神圣理想。
参考文献:
[1] 蒙天娇《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2]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
版社 1998年7月1版
[3] 林志豪译《吉檀迦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4] 肖风《冰肖风全集》(传记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5] 胡绍华《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江汉论坛》 1997年06期
[6] 郁龙余《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文史哲》 2002年04期
[7]《繁星﹒春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同心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五次印刷
[8]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第三篇:冰心与泰戈尔的小诗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一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
笔名由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取“冰心”二字意为“玉洁冰清”。
代表作:诗集《繁星》、《春水》这些小诗是受到泰戈尔诗作的影响所作。
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 小说集《超人》
二、诗歌特色:
其作品题材以歌颂母爱、童心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
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能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通过对这种感受的抒写,表现蕴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春水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们竞相仿效,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
三、课外阅读延伸:
冰心的小诗
——《繁星》
《繁星.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繁星.九》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清清楚楚的,诚诚实实的,告诉了,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繁星.二八》 故乡的海波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繁星.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繁星.十二》 人类呵!
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甸着同一的归宿。
《繁星.三三》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冰
《繁星.七二》
西山呵!别了!
我不忍离开你,但我苦亿我的母亲。
母亲的膝上。
《繁星.七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春水.一》 春水!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可以再照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的答谢我说 : “我的朋友!我从来没留下一个
影子不但对你是如此。”
.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的小诗 ——《春水》
《繁星.八十》 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春水.三》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浮云似的,无力的生涯,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春水.四三》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春水
《春水.八七》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一三六》 《春水 洞谷里的小花,无力的开了,又无力的谢了,便是未曾领略过春光呵!
却也应晓得!
《春水.八十》
当我看见绿叶又来的时候,我的心欣喜又感伤了,勇敢的绿叶呵!
记否去秋黯谈的离别呢。
《春水.一七四》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印度诗人
——泰戈尔
一、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代表作:诗集:《吉檀迦利》——(冰心译)、《园丁集》——(冰心译)
《新月集》——(郑振铎译)、《飞鸟集》——(郑振铎译)
短篇小说:《还债》、《弃绝》
长篇小说:《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
二、诗歌特色:
泰戈尔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其创作的最大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纯朴感情的自然流露和对日常生活的形象捕捉上,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读来发人遐想,让人陶醉。
三、课外阅读延伸:
泰戈尔的小诗
——《飞鸟集》
《飞鸟集.一》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飞鸟集.三》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飞鸟集.六》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 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飞鸟集.二十》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飞鸟集.一四九》 世界已在早晨敞开了它的光明之 心。
出来吧,我的心,带了你的爱去与它相会。
《飞鸟集.九》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飞鸟集.二十五》 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飞鸟集.一六七》
世界以它的痛苦同我接吻,而要求歌声做报酬。
第四篇:泰戈尔泛神论对冰心诗歌的影响[最终版]
泰戈尔泛神论对冰心诗歌的影响
摘要:泛神论是泰戈尔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支撑,文章试图从泛神论对冰心诗歌创作的泛爱主题和哲理意味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泛神论,泛爱主题,哲理意味
冰心的诗歌受到泰戈尔的影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共识,1920年,冰心还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大学生,她写就的一篇散文《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表达了她对这位诗人深切的崇敬之情,“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于1921年翻译《吉檀迦利》的序言里又写道:“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后又承认“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上的三言两语——这引起‘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集子里”。⑴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⑵徐志摩认,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⑶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外在结构诗形,而且在内在诗歌观念上。而泰戈尔的诗歌观念的形成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其中他的泛神论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同样是这泛神论对冰心的诗歌创作也产生深刻的影响。
自然观,是对自然即物质世界的看法。泰戈尔的自然观既受到印度哲学传统的“梵我一如”的影响,同时在西方长期的学习生活使他的自然观也在理性科学观念的的薰陶下得到提升。在印度,正统派吠檀多哲学和非正统的佛教哲学都认为,世界并非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摩耶”(意为幻空)。由于印度社会等级制度的长期存在,使得这种“摩耶”论在社会各阶层根深蒂固。而泰戈尔既遵从传统哲学,又相信现代科学同,因而的自然观比同时代是超前的。他认为世界是真实的,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幻空。
一方面,泰戈尔认为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在茹卜那伦的河岸上,我起来,清醒着:这个世界,我承认,不是一个梦幻。”⑷泰戈尔接受科学的宇宙观、进化论的影响,实现了对摩耶论的超越,他曾多次自己的诗歌献给科学家,也让自己的儿子出国学习农家。1
另一方面,泰戈尔认为这个真实的世界是充满爱和生机的。
泰戈尔的泛神论来自他的自然观的复杂性,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他的父亲戴温德拉纳特对“吠陀”和“奥义书”都很有研究,在当时的社会上被称为“大仙”。在这样文化背景下,使泰戈尔的诗歌体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统一的“梵我合一”的观念,以及追求至爱的精神理想。特别是青年时代的泰戈尔,由于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因而他诗歌中的“上帝”是东西方宗教文化混合的象征符号。但他的“上帝”不是“主宰一切”的虚空,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可以是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也可以是人类真诚的情感。因而对这一“上帝”的信奉使他的信仰进入泛神论的范畴。对一切事物所采取的崇奉肯定的心态使得泰戈尔的胸怀无比博大,对弱小者同情,对不足者怜惜,对山水有情,对花鸟有意,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博大的爱。因而从泛神论出发所演生出的,即泛爱主题和哲理意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许多作家产生了影响,而其中受影响尤深者自然是冰心。
泛爱主题
冰心出生于20世纪初一个充满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先是家塾启蒙,后进入贝满女中,“因受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
“献歌”是泰戈尔常用的诗体形式,他的《吉檀迦利》的标题在印度孟加拉文和印地文中都具有“献歌”的含义。以颂神的形式来完成诗歌创作的外形结构,以泛神论来表达泛爱的主题 ,这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美学特质。他的《园丁集》就是宗教式的爱的哲理升华,诗人力图创造一个完美的爱的宗教世界,人类在神的指挥和训导下,完成了从幻想到现实的实践过程。不仅爱情是美满的、无涯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连死亡也是美丽的,至于人之外的一切自然物更是美丽无比。泰戈尔的泛神论随着自己的视野的变换和思想的提升而不断发展,早期有着对自然和那个莫名的“主宰”的敬畏,因而在诗歌也时而会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但是随着对世界思考的深入,他的泛神论其实最终是走向了积极肯定的方向。《芒果园》是诗人的暮年之作,抒写其与芒果树的友情,感谢流溢春天的甘美的芒果园。在泰戈尔的花园里,有一株已故外国友人种的紫玉藤,不知为什么,诗人对它特别爱怜: 远方的使者,新来的紫玉藤, 你的嗓音蓝天般的透明、纯净。
历史之网仿佛 罩不住时空、国度, 奇妙的世上你与天界的梵音相似, 读不懂你的芳姿,缘由无人知。
此诗睹物思人,绵绵情意,有无尽可诉之衷肠。诗集中了太阳的宠女库尔基树、在寺庙中不准供放的外国花蜜藤、因土壤缺少盐分而不结果的椰子树、在花亭献美的孔雀、弃巢而去的外国鸟、像蜂巢似的茅屋“棕榈旗”等等,都成了讴歌的对象。诗中没有伤感,没有消沉,有的是进取、顽强和友情。
冰心对泰戈尔的借鉴和学习是在对泰戈尔诗歌精深内在意韵深刻领会后又加上自我创见。这一点只需要看看她的早期的便可知一二,《繁星》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三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春水》
四三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四六
不解放的行为,造就了自由的思想!四七 人在廊上,书在膝上,拂面的微风里 知道春来了。
冰心受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以“爱的宗教哲学”为核心,更多地重于爱的肯定和歌颂,少了对神的信奉和信赖。“而冰心诗歌中的泛爱主义则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其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 “泰戈尔诗中的泛爱主义是神秘的,在他的诗歌里,宇宙万物因为爱而融为一体,而冰心诗中的泛爱主义却渗杂了人道主义的精神。”⑸在冰心的笔下那个不断被赞颂的神不再有玄虚的色彩,更加趋于可感和真实。她无法做到泰戈尔那种对社会生活深刻思考后所做出诗歌上的探讨,但是她却真实而诚恳地希望人类真切的爱。
无论是梦幻多于现实的前期作品还是后期直面现实的作品,泰戈尔的诗以一而贯的是那由泛神论所生发爱的精神。而这一点对冰心所产生的影响便是她的诗歌创作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有关爱的主题的诗的创作:自然之爱、母爱、儿童之爱、人类之爱。在泛神的启发下,她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大自然在诗人纯洁欢悦的灵魂里是神圣而崇高的。冰心笔下的“繁星”、“天风”、“树影”、“红果”、“山影”、“春水”等自然风景,无不沾染着生命的气息,爱的气息。冰心继承了泰戈尔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泛神论思想,只不过在她这里关注人的情感意义,希望籍此来唤醒人们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进而达到世界的和谐。
哲理意味
尽管泰戈尔受到西文文化的影响,然根深蒂固者仍然是印度传统文化,且这一文化中很大部分来自于印度宗教文化。在泰戈尔看来,宇宙是万能的,而“梵”是宇宙万能的统一体,“梵”不是虚空,而是真实存在;“梵”是无限的,而人的灵魂却是无限的,因此人要接近于无限的“梵”,就只有将自己的灵魂与“梵”合二为一,这样既领悟了“梵”也实现人的价值。
如同诗人和哲学家在泰戈尔身上结合得这样完好一样,在泰戈尔的作品中,诗歌和哲学也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印度,也和中国一样有哲学和诗歌结合的传统。但是,泰戈尔做得更自觉、更出色。他曾明确指出“:在印度,诗歌与哲学所以极其自然地携手前进,只是因为后者宣称自己有权导引人们走上使人生满足的切实可行的道路。这一所谓满足是什么呢?这便是我们在真实中的自由,它的祷辞云:将我们从不真导向真实吧。因为‘真’(satyam)就是‘喜’(anandam)”⑹从中我不难看出,泰戈尔在诗歌创作中对哲理的理解和认识。
“很多人喜欢冰心的诗,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五四时期,她略带哲理的小诗十分风行。”
纸船
----泰戈尔
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 黎明开的花能在夜星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 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
睡仙坐在船里
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前者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后者是冰心1923年赴美国留学途中所作。前者是散文诗,充满人生阅历后哲理感悟;后者“纸船”所承载多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走他乡的悲哀情怀,然也蕴含着丝丝的哲理意味。我们无法知道,冰心写就这首诗时是否确定已经读过泰戈尔的同名之作,但是泰戈尔在作品中大量存在的由泛神所产生的玄虚意味对冰心这位对大师充满崇敬之情的诗人来说,应该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们可以将冰心创作的数量众多的作品来印证,她自身也存在着自觉地追求创作中的哲理意味的倾向,这样的诗作如《诗的女神》、《向往》、《晚祷》等。
总而言之,冰心诗歌创作受到泰戈尔泛神论的影响,在两个方面,即泛爱主题和哲理意味,开掘和表现上做出成绩。茅盾在《冰心论》一文中所讲的那样:“论冰心思想的人都说她很受了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这种说法,我们只可以认为道着一半。大凡一种外来的思想好比一粒种子,必须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够生根发芽;而所谓‘适宜的土壤’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冰心虽深受泰戈尔哲学的影响,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她产生了人生虚空的想法。因而她的诗思也向“小的方面缩”,她需要一个可以寄托自己情绪的地方,她只能退缩逃避到狭窄的家庭圈子里,以母亲的慈
爱来感召患有时代病的青年,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了她的“爱的哲学”。而所受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和冰心创作诗歌时技巧上一些追求,使她的诗歌也呈现出来哲理意味,然这种哲学意味与泰戈尔多居于形而上层面的思考是有区别的。
参考资料:⑴《泰戈尔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⑵《冰心全集》,北新书局,1933 备注:⑴《从“五四”到“四五”》,冰心,《文学研究》,1929,01 ⑵《泰戈尔批判》,闻一多,《时事新报:文学副刊》,1923 ⑶《泰戈尔来华》,徐志摩,《小说月报》,1925,⑷《泰戈尔诗选》,泰戈尔,人民出版社,2000 ⑸《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宗教精神的比较分析》,李骞,《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3 ⑹《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郁龙余,《文史哲》,2002,4 7
第五篇: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县人。“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在北京参加了学生运动,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的诗构思精巧,音调自然,富有哲理意味,形成了清隽淡远的风格。写于1923年赴美国字途中的《纸船》抒写的是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把它叠成很小的船儿,看似平淡的叙述表述的是心的虔诚。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纸船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说明,从而造成悬念。当然,诗人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第三节变化了叙述角度,写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了一只很小的白船,继而喃喃地告慰母亲“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承接虽有跳跃,但仍显自然,且想象瑰丽奇特。诗的结尾点明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诗人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卒章显其志”。
泰戈尔,印度的多产作家。他从8岁开始习诗,在漫长的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计1000多首诗,2000多首歌词。泰戈尔的诗歌,以其高度的语言艺术吸引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读不懂泰戈尔诗的人或许有之,但认为泰戈尔的诗歌语言不美的人却从来没有。1913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纸船》是泰戈尔《新月集》中一篇别致的诗篇。
诗的1-3句写渴望,叙述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诗的4-6句写希望。这里的希望主要是希望纸船把我园中长的丽花带到岸上,希望能有游伴把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诗人把天上的小朵白云联想成鼓着风的白帆并下到河里比赛,想象美丽奇幻且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诗的7-8句写梦幻。子夜的星光下,我梦见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缓缓的浮泛前去。去往哪里呢?诗人并没有点明,但如果回头看看前面的诗句,我们便不难发现,载着梦的纸船的目的地是岸上。
冰心的《纸船》是诗歌,泰戈尔的《纸船》是散文诗。两首《纸船》虽都从虔诚的纸船写起,(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叠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是放纸船。“从不”与“每天”,一样的心意诚挚),表达的情感则稍有不同。冰心的纸船承载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般的希望。两首《纸船》都写了梦,泰戈尔是直接写我“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中有梦,非常别致;冰心是转换视角写“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遥想纸船进入母亲梦中,设想奇特。
泰戈尔的诗歌想象力丰富,语句和结构凝炼多彩,译介到中国后,得到了一大批青年读者的喜爱,以至于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拿起笔依照着写起类似的吟咏母爱和童心的诗来。冰心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诗人。泰戈尔的纸船上写着他的名字和住处,“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冰心的纸船风吹浪打,她却执着地希望它飘流到目的地,因为“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两首诗虽表达的情感稍有区别,但相似是鲜明易见的,这足以看出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巨大影响。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 船
泰戈尔
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