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评析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评析:双簧表演
盱眙县仇集小学中心幼儿园
王静
曲艺中的双簧是由甲、乙两位演员表演的。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型,做形体表演,称“前脸”。乙在后说唱,称“后脸”。两人合二为一,配合默契。
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我结合主题活动“运动会”设计并组织了双簧表演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前的酝酿
运动会是幼儿最期盼的活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奋力拼搏,啦啦队员们激动不已加油助威,还有胜利后的得意,失败后的沮丧„„孩子们自然流露的动作、神情让我感动。另外,我欣赏过外国艺术大师表演的哑剧运动会,那是用肢体语言表现的无声的艺术。我们能不能用中国传统曲艺双簧来演绎运动会呢?在查阅了双簧表演的资料,观看了艺术家的双簧表演以后,我有了设计双簧表演运动会的思路。
第一,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跑步和游泳两个运动项目特别感兴趣。另外,跑步和游泳项目的肢体语言丰富,表演的创造性空间较大,能较好地展示双簧表演的特点。同时,这两个运动项目的比赛程序基本一致,幼儿可以在学习表演时迁移经验,减轻学习负担,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创作富有韵味的台词。双簧表演的台词是有讲究的,既要精练,又要生动、有韵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运用儿歌的创作方法创编台词,突出表演的精华部分,最后推敲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做到押韵,使之琅琅上口。例如,“操场上真热闹,运动员们准备好,裁判员发信号‘预备——跑’”,简短的三句台词介绍了运动会比赛的场地、情境、运动员的准备动作以及裁判员发令、运动员听到信号开始比赛等一系列内容,而且每一句都将尾音落在了韵母“ao”上。
第三,精心设计与准备表演。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是一个人在前面演,一个人躲在后面说,在表演中途,后脸给前脸出难题,让前脸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前脸拍醒木现出后脸,使观众恍然大悟。我在活动前和配合表演的教师反复练习、磨合,尽可能使前脸的动作、表情、口型、节奏和后脸的语言、语音、语调、节奏合二为一,不露破绽。在表演的结束部分,我还设计了一个高潮,使幼儿感到好玩、有趣,激发幼儿学习表演的欲望。
二、教学中的组织
第一个环节: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初步了解双簧的特点。
一开始,教师表演第一部分,先不抖笑料包袱,让幼儿集中精力感知表演的内容、体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提问:“你能看懂表演的内容吗?你觉得表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了解幼儿第一次欣赏后的感受。
幼:你表演的是游泳,而且是蛙泳,我们游泳班的老师就是教我们这样划水的。幼:你做的是蛙泳,我还知道仰泳和自由泳。
师:你能做一个仰泳的动作让我们看看吗?
(幼乙比划了两下,大家给他鼓掌。)幼:你的动作幅度很大,很夸张。
幼:你游泳得第一就高兴,游在最后就不高兴了。师:你从哪儿看出来我高兴或不高兴呢?
幼:我一看你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了。每个人都是赢了就高兴呗!„„
孩子们看得认真,观察得细致,语言表述也很准确,但是没有人对表演中声音的变化提出疑问,这可是今天活动的关键所在,于是我把问题抛了出来——
师:你们有没有听到我的声音?
幼:像你的声音,又不像你的声音,你的嘴巴在动。幼:是你先把声音录下来,再用录音机放出来的。幼:是电脑放出来的声音。
幼:声音好像从后面传过来的,但我没发现有人在那儿说话。„„
孩子们有了疑问,但还没有答案。我趁热打铁再表演一遍,这次孩子们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欣赏的。同时这次表演抖笑料包袱,揭示藏在纸箱后面配合的教师,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到十分惊讶。这时,我追问:“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后面这个老师。”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很兴奋。我继续引导他们分析:“你们看出来是两个人在表演,那前面的人表演什么?后面的人表演什么?他们是怎么配合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后面的人说话,前面的人做动作。”幼甲:“前面人做的动作和后面人说的是一样的。”幼乙:“前面的人动嘴巴但不发出声音。”接着,我告诉幼儿这样的表演叫“双簧”,前面用动作、表情、口型表演的人叫“前脸”,后面说话的人叫“后脸”。
第二个环节:学习双簧表演。通过不断推进的四个层次的合作练习,让幼儿体验双簧表演中“前脸”和“后脸”的分工与合作,感受其中的幽默和快乐。
我先请幼儿复习学过的运动会儿歌,把它作为双簧表演的台词,然后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由于孩子们对跑步比赛有所了解,加上迁移运用教师的表演经验,所以动作很快就编好了。接着我们尝试表演。
●第一次表演:幼儿做后脸,我做前脸。
刚开始表演,我们就遇到了难题,即两人配合不一致:后脸说话了,前脸的动作还没有出来;前脸表演了,后脸又没声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我们没有喊“预备,起”,所以不整齐。
师:你们刚才看老师表演的时候听到喊“预备,起”了吗? 幼:没有。
师:那前脸和后脸是怎么知道演出开始的呢? 幼:我看见前脸敲了一下积木就开始了。
师:对了!这块积木在双簧表演中叫“醒木”。前脸一敲“醒木”,后脸就开始说话,这是表演开始的信号。现在我们手上没有醒木,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
幼:那就拍一下手。
●第二次表演:幼儿做前脸,我做后脸。
这次我变化了抖笑料的方式,在说“
1、2加油”时越说越慢,使前脸必须用越来越慢的动作表现跑步姿态,最后因“慢得实在受不了”而产生逗乐的效果,使幼儿感受到这时的“慢动作”和前面的“快动作”对比产生的幽默效果。
●第三次表演:两个幼儿上台表演,集体评价、整理幼儿的经验。师:你觉得这两位演员的配合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幼:他们表演得很好,前脸的动作很夸张。幼:他们表演得好,后脸说的和前脸做的一样。幼:后脸的声音很响亮,我们都能听到。师: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幼:没有。
师:是吗?我们问问听课的客人老师,听听他们的意见。
客人老师:这两个小朋友第一次合作表演双簧,我觉得他们表演得非常好。首先他们很大方,表演得很认真。后脸的台词说得很清楚,前脸的动作表演准确。只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前脸会时不时看后面,偶尔还会偷偷地笑,这样容易让观众看出破绽,想到后面还有一个人。而双簧表演最重要的就是台上两个人要像一个人在表演,所以你们还要在两个人的配合上多下功夫。
●第四次表演:全体幼儿两两自由结伴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两种不同的角色。
第三个环节:欣赏艺术家的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幽默感。我引导幼儿欣赏碟片中艺术家的双簧表演。艺术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惟妙惟肖的语言表现“到朋友家不坐电梯爬楼梯”的情形。
师:谁是前脸,谁是后脸?
幼:化妆、戴帽子、手上拿东西的是前脸,站在舞台边上的是后脸。师:你们怎么分辨出来的?
幼:戴帽子的人表演时做动作,不说话。不戴帽子的人光说话,不做动作。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段表演? 幼:摔跤。
幼:我喜欢爬楼梯那段。(许多幼儿附和道:“我也是。”)
师:好,我来做后脸,你们做前脸,我们一起表演爬楼梯。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在后脸“噔、噔、噔„„”的节奏模拟声中,模仿上楼梯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三、教学后的反思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中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对祖国传统曲艺——双簧的喜爱,感受到教学设计、组织的成功。
在教学准备中,我既注意研究“双簧”的特点,又注意研究幼儿,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选择、创编表演的内容,使双簧表演贴近幼儿,既给了幼儿新的挑战,又使幼儿产生共鸣,萌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组织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双簧表演的特点进行引导,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直接告知,使幼儿对双簧表演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四次不同形式的表演重点突出,层层推进,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逐渐领悟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体验其中的幽默和快乐。
反思这次活动,我觉得有些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1.在整个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如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与同伴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同时,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
2.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如前脸动作的设计,表情的处理,后脸语气、语调的变化等,都有别于幼儿日常的说话、动作。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的严谨性、审美性。
2010年4月20日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操作案例评析
盱眙县王店小学中心幼儿园
许昌云
一、案例背景:
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把开展区域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活动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育目标,不顾幼儿的体验。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的生成活动出现对立等问题。在今后的区角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区域活动即将开始。老师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半圆,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当老师正在讲述“我们今天的活动有娃娃家、美工区、建筑区、操作区„„”时,宁宁忽然按捺不住兴奋高声喊起来:“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级新开设的一个活动项目,在前几次分配游戏时一直都没有安排到他,这一次一听到老师说到操作区,宁宁就立即叫了起来。老师的话被宁宁的喊声打断,脸上平静的表情转为微怒。老师朝宁宁看过去,发现宁宁的目光并不在老师这边,而是盯着角落里的操作区。老师便提高了音量对宁宁说:“宁宁,老师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宁宁听了老师的话吃了一惊,快速转过头来,瞪大眼睛,大声问道:“为什么?”老师听了宁宁的反问,显然也有些吃惊,进而,表情中的怒气有所加重,语气更加强了几分。“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宁宁的嘴巴微张着,盯着教师看了一会儿,忽然间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低下了头。老师接着分配活动,宁宁显示出紧张、焦虑的神情,抬起头偷偷瞥了一下教师,不再讲话。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这是我们在学期初刚设立区域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分配区角活动项目时所发生的一次事件。从这个师幼互动的事件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动的,幼儿是被动的。教师的身份是管理者、制约者,而不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教师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教师的话被宁宁打断„„愣了一下„„脸上的表情转为微怒„„”教师始终以管
理者、制约者的身份出现,依次给全班幼儿分配活动项目。她对幼儿的行为期待是:幼儿应该安静、认真地坐在那儿听教师的安排,否则就是不守纪律,并且是不能被允许的。宁宁高喊“喂娃娃!喂娃娃!”的行为显然与教师对他的行为期待发生了冲突,与教师期待的行为相差太远。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从区域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没能把握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行为让宁宁由积极地主动参与变成了消极被动的状态。原因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纪律。无情的纪律控制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没有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全然不顾幼儿的体验,没有将幼儿发过来的球接发出去,而是将球丢到一边,按自己的思路发球,并且以自己的行为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戏的兴趣,从而也可能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二)消极的师幼互动
这是一个以“纪律约束”为主题的师幼互动。教师向宁宁发出了第一个带有负情感特征的施动行为“宁宁,老师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在此之前,宁宁对玩喂娃娃的游戏可谓心驰神往,他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以高喊“喂娃娃”来表明自己想玩喂娃娃的愿望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相反,他当时对教师最热切的行为期待是希望教师分配他去玩喂娃娃游戏,根本忘记了教师平常要求的“小手放好,小脚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因而,对教师的“老师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这句话,宁宁是很吃惊的,教师的这个行为和他的期待相差太大了。于是,他下意识的发出了一个带有进取性情感特征的反馈行为“为什么!?”,表明他的惊讶与对教师疑问。教师对宁宁的这一反馈行为也有些意外,老师希望宁宁马上坐正安静地听教师讲话,没想到的是“一个违反了纪律的幼儿非但不认错反而要问为什么!”于是,教师发出了负面情感特征更强的第二个施动行为“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借以重申纪律约束的主题。这一次,宁宁终于明白了教师的意图:“在分配活动项目时。大声讲话是不对的,教师生气了,在批评宁宁。”于是,先前兴奋的神情转为沮丧,低下头来不再讲话,以这种畏惧性质的、非言语的反馈行为表明自己对教师约束纪律的接受。教师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分配活动项目上面,师幼互动的行为事件结束。我觉得,正当宁宁的行为与教师的期待发生了冲突时,教师应该引导宁宁改正这个错误,而不是发起这么一个消极的师幼互动事件。
四、活动反思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理解幼儿,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
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和幼儿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与他们共同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一事物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当宁宁提出“我要喂娃娃”时,教师应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并耐心地询问:“你为什么想玩这个游戏呢?”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宁宁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小朋友大胆探索与表达。我觉得,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把握机会引导孩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向更高层次。
(二)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
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幼儿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儿也是一个能动体,只有尊重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以幼儿为中心展开教学,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但在本案例中教师以教育者、管理者身份自居“俯视”幼儿,幼儿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身份“仰视”教师,这种不平等的师幼关系使得教师只关注怎样使自己开启的行为主题迅速得到对方响应,而不考虑对方意图。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儿童,放弃因为自己居于权威者而滋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经常对自己在互动之中指向幼儿的行为作一些反思。要学会尊重幼儿,发现幼儿的潜能,这样师幼互动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三)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小班幼儿的教育活动,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渗透在游戏中才能进行。例如,《娃娃家》主要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并使幼儿在游戏当中慢慢地建立和懂得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学习的舞台,在不同的区域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此,当宁宁提出:“我要喂娃娃”。这完全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教师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探索活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师预设活动与幼儿教育的自发生成活动不是对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区角活动中教师的预设活动必须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上的。丰富的教育环境,多变的组织形式,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宁宁是一个活泼、好动,敢于大胆提出内心想法的小朋友。当孩子向我们发出信号时,我们要及时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并及时生成新的游戏内容,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性显著提升。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自己的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期设活动的轨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在这样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成功和快乐,自信心增强。
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教师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评论:
这位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记录及分析反映出她已经能对区域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比较高的认识。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强调教师组织学习、控制的学习情况依然还比较严重。在相当多的幼儿园,教室里很少设置学习区域,有的即使有学习区域,也多是作为放物品有地方,并非作为幼儿活动学习的地方。如果幼儿园的教室中还不能将学习区人微言轻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如果不能将幼儿在学习区的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那么幼儿园的课程问题是无法得到很好解决的。我们希望更多的幼儿园教师能参与关于学习区域的讲座中来,也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为幼儿提供材料丰富、时间保障的学习区域。
2010年4月20日
案例评析:小班科学活动《爆米花》
盱眙县王店小学中心幼儿园
袁芳
一、活动准备
玉米粒(放在玻璃瓶中)、袋装玉米粒(每个幼儿一袋)、微波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一次性杯子。
二、活动过程(一)观察感知玉米粒
1.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瓶子,里面装着玉米粒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宝贝?(摇一摇)你们猜猜这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什么?(幼儿回答:糖果、石头„„)(2)师:我们给瓶子脱去衣服,现在你们看看是什么呀?(幼儿刚开始回答不出,师引导幼儿回忆昨天,幼儿说出玉米粒)(3)师:噢!原来是玉米粒宝宝呀!我们来跟玉米粒宝宝打打招呼吧!想不想和玉米粒宝宝玩一玩呀?玉米粒宝宝还躲到了我们的小椅子下面,你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等会儿告诉老师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玉米粒(1)师: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幼儿:黄色的。师:他是从玉米粒的颜色上观察的)(2)师: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幼儿:硬硬的)(3)师小结:玉米粒宝宝是黄颜色的,摸上去硬硬的。
评析:在这个引出玉米粒的过程中,教师用游戏化的情境引出了玉米粒宝宝,语言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引出玉米粒后教师还渗透了礼仪教育,引导幼儿跟玉米粒打招呼。在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所感知到的玉米粒时,教师采用了开放式的提问方式,“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没有问“玉米粒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什么感觉?”,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地进行观察。在幼儿会答出了“黄色”后,她很及时的给予了积极的回答,“他是从玉米粒的颜色上观察的”,这是对幼儿回答的概括和提升,在无形中为幼儿总结了一种观察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师引导幼儿对玉米粒观察不
够充分,幼儿仅仅观察了玉米粒的外面是黄颜色的,没有注意到玉米粒的里面是白颜色的,因此对下面的引导的活动造成了一定得影响。)
2010年4月20日
第二篇:案例分析
试题内容: 某部队转业驾驶证申请人,凭部队驾驶证申请换领准驾车型为大型货车的地方驾驶证,车辆管理所审核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完整齐全,身体和年龄要求符合相关规定,便直接给予办理了换证手续,请问车管所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 错误。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考试科目一和科目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考试科目一和科目三;申请其他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的,直接核发机动车驾驶证。属于复员、转业、退伍的,应当同时收回其所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
试题内容: 机动车驾驶人王某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第一次达到26分,持驾驶证到核发地车管所办理满分学习业务,车管所业务受理人员告知其培训结束后,应当考科目一和科目三。请问车管所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 错误。该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第一次达到12分,培训结束后,应当进行科目一考试。《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为期七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机动车驾驶人接受教育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二十日内对其进行科目一考试。
试题内容: 驾驶人李某2006年申领了小型汽车(C1)机动车驾驶证,2010年10月发生一起事故造成双下肢缺失但能够自主坐立,2011年1月李某持C1证到车管所申请办理降低准驾车型业务,要求将C1证降级为C5证,车管所未受理该驾驶人的业务申请,并给他出具了《业务退办告知单》。请问车管所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 正确。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的条件,但符合准予驾驶的其他准驾车型条件的,应当在三十日内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降低准驾车型。申请时应当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并提交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机动车驾驶证、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办理降低准驾车型业务只能申请原准驾车型准予驾驶的其他准驾车型,C1证准予驾驶C2、C3、C4的车型,不得驾驶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因此不能将C1证降级为C5证,车管所的做法是正确的。
试题内容: 我市一驾驶人,其准驾车型为A2D,右手无拇指。依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在其驾驶证期满换证时,车管所要求将驾驶证准驾车型降低为C1或C2的驾驶证。但是,据该驾驶人自己表述:他是在右手拇指缺失前,申请办理的驾驶证,根据111号令第三十九条规定,只有在身体条件发生变化时,才要求降低准驾车型。他的身体条件从办证至今一直未发生,不应该被降低准驾车型。该驾驶人所持A2D驾驶证是否需要降证? 标准答案: 公安部令第111号第11条规定的身体条件是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而言的,也就是机动车驾驶人无论是在申领驾驶证还是在使用驾驶证,均要符合国务院公安机关规定的身体条件。该驾驶人在申领驾驶证时没有发现其不符合部令要求的身体条件,但在驾驶证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不符合驾驶原准驾车型的身体条件,按照公安部令规定,应当予以降至符合其身体条件的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上肢:双手拇指健全,每只手其他手指必须有三指健全,肢体和手指运动功能正常。但手指末节残缺或者右手拇指缺失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试题内容: 小王的一辆QQ轿车已经使用了5年,现购买一辆新车,却又舍不得原先的车号,因此小王向车辆管理所申请保留原号牌,工作人员以“机动车号牌采用计算机自动选取”为由不予办理。请问该工作人员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 错误。只要小王对涉及QQ轿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并在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请,就可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原机动车所有人申请办理新购机动车注册登记时,可以向车辆管理所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
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请;
(二)机动车所有人拥有原机动车三年以上;
(三)涉及原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试题内容: 一辆大型客车送交机动车回收企业切割解体,第二天车管所民警到现场拍摄了车辆解体后的照片,存入机动车档案并为该车办理了注销登记。上述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 错。大型客车在机动车回收企业解体时,车辆管理所应派人现场监督。《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机动车所有人向机动车回收企业交售机动车时,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确认机动车并解体,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报废的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当在车辆管理所的监督下解体。
试题内容: 汽车销售专卖店一批没有销售的机动车为参加车展需要临时行驶车号牌,其中一辆多次参展的轿车已经办过3次临时行驶车号牌。民警审查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后为这批车辆全部办理了临时行驶车号牌。请问该民警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 错。未销售机动车申领临时行驶号牌还应提交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并且车辆管理所核发临时行驶车号牌不得超过三次。《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属于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还应当提交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对具有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之一,机动车所有人需要多次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的,车辆管理所核发临时行驶车号牌不得超过三次。
试题内容: 一辆小型客车所有人为确保行车安全,在不影响号牌识别的前提下加装了前后防撞装置,然后到车管所办理变更登记,民警受理后为其重新拍照,办理了变更登记业务。民警上述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标准答案: 错。小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不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在不影响安全和识别号牌的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不需要办理变更登记:
(一)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
(二)货运机动车加装防风罩、水箱、工具箱、备胎架等;
(三)增加机动车车内装饰。
试题内容: 某甲因债务问题将一辆小型客车抵押给某乙,在车管所办理抵押登记时,民警审查机动车所有人、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和机动车登记证书后为其办理了抵押登记。请问该民警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 错。还需审查提交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申请抵押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由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申请,并提交下列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三)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
人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
试题内容: 章某户籍在甲市,暂住在乙市时向乙市车管所申领了C1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后该驾驶人因工作调动暂住在丙市,向丙市车管所申请增驾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驾驶证,丙市车管所不予办理。丙市车管所做法是否正确?章某如增驾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该如何办理?
标准答案: 正确。因为在暂住地不能申请增加中型客车准驾车型,所以章某要增驾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应将驾驶证转往甲市后申请增驾。《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暂住地可以申请增加的准驾车型为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
试题内容: 2011年5月13日,张某(持C1证)驾驶自己的轿车,与同方向在前李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相撞,致李某与当场死亡,张某当场报案并在现场等候交警处理。后经民警调查,事故因张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问:公安机关应当对张某怎样处理?如果追刑应当以什么罪名立案?
标准答案:(1)、公安机关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五款之规定,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应当以涉嫌交通肇事罪立案。
试题内容: 民警许某办理一起交通事故,当事人李某因2011年3月14日事发时受伤,因处于昏迷状态不能陈述事发情况,民警许某制作呈请报告中止该事故的认定,报经大队领导批准。后当事人李某因抢救无效于4月20日死亡,4月30日民警许某制作调查报告经所在的大队领导批准于对该事故作出认定。问:民警许某在办理该事故过程中有几处违反程序?应当怎样做?
标准答案:(1)、民警许某在办理该事故中,有两处违反程序;(2)、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六十四条之规定:中止认定应当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报大队审批后还应当经支队领导批准方可;当事人死亡中止原因消失后,民警许某应当及时制作调查报告,报大队领导审批后在五日内(4月27日前)作出事故认定。
试题内容: 2011年4月5日22时许,刘某驾驶桑塔纳轿车沿某公路由南向北行驶,将在路边步行的王某撞伤,肇事后刘某驾车逃逸,王某经医院抢救无效3日内死亡。经交警大队认定刘某负此起事故的全部责任。问:对刘某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标准答案: 刘某的行为应当受到刑事和行政处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之规定,还要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试题内容: 2011年4月4日,在合肥市某主要街道发生一起一辆轿车与大货车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两人重伤。事故处理民警赶赴现场后依法开具强制措施凭证后,立即指挥施救人员将肇事车辆拖往停车场扣留。第二天由某民警对车辆进行了检验、鉴定,第三天出具鉴定结论,事故处理民警于4月8日将鉴定结论复印件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对结论均无异议。4月30日事故处理民警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问题:请指出上述做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标准答案:(1)未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违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37条1款:“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之规定。(2)超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7条1款规定:“。。。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或者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试题内容: 2011年1月23日,合肥市某路段,行人孙某步行由南向北横穿道路,当其走到机动车道的最右侧分道线上时,恰好有李某驾驶的小型客车由西向东驶来,孙某先是在机动车分道线上驻足犹豫,当小型客车行驶到距孙某约10米远时,孙某忽然起步,横穿机动车道。小型客车李某见状,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小型客车将孙某撞出5米远左右当场死亡。问:本案中行人孙某违反了什么规定?
标准答案: 行人孙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定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中途倒退、折返。”的规定。
试题内容: 市民王某2011年3月2日,驾驶自行车在市区沿非机动车道由西向东行驶过程中,发现前面非机动车道内停放着一辆正在卸货的货车,正好挡住了其前行的路面,便顺势向左拐进慢车道。在慢车道驾驶轿车正常行驶的李某因为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发现借道行驶的汽车人王某,轿车头正好撞在自行车尾部,导致王某摔倒受伤。问:王某是否具有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为什么?
标准答案: 王某不具有违法行为,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0条第2款“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可以在路面受阻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并在驶过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遇此情况应当减速让行。”的规定。
试题内容: 某市交警大队在接到一起伤人事故的报警后,立即指派一名事故处理民警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躺有一名伤者,伤势严重,该民警随即组织抢救伤员工作。问:某市交警大队和交通民警的上述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标准答案: 交警大队和事故处理民警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反了《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9条第1款的规定:“除简易程序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时,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试题内容: 交通警察小李和小王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发现肇事驾驶员系办案民警小王的近亲属,对此小王应该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答:交通警察小王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标准答案: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八十三条之规定:“交通警察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但是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试题内容: 2011年5月2日,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正式民警张风、王强,带领协管员刘力和陈云,按照大队部署在城区某路段开展查处酒后驾驶专项整治行动。20时,驾驶人孙某驾驶一辆小型汽车被拦下接受检查,刘力手持呼气酒精测试仪对孙某进行测试,显示孙某酒精含量为110mg/100ml。张风立即开具强制措施凭证扣留了孙某的驾驶证及其驾驶的车辆,同时与陈云一道,将孙某带至县医院抽取血液样本一份送交资质鉴定部门鉴定。21时,县交警大队将孙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立为刑事案件办理,并开具传唤通知书,通知孙某及其车上乘坐人吴某到交警大队接受调查,23时,对孙某采取刑事拘留。5月4日,鉴定部门出具鉴定结论,孙某血液酒精含量为95mg/100ml。同日,县交警大队将鉴定结论送达孙某,并通过收取保证金伍千元,设立保证人吴某的方式,将其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5月5日,县交警大队侦查终结并制作起诉意见书将案卷材料送交检察院。问:该起案件办理中存在哪些不规范的地方?
标准答案:
1、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应当由正式民警操作。
2、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不能采取扣留机动车,只能在现场没有代驾的情形下,将车辆移至指定地点存放。
3、应当由两名正式民警将嫌疑人带至医疗机构抽取血液。
4、提取驾驶人血液样本应当为两份。
5、对乘坐人等证人进行调查时不能适用传唤。
6、检验嫌疑人体内血液酒精含量及传唤调查时应当通知其家属或要求通知的人员,或注明拒绝通知的情形。
7、取保候审不能同时适用保证金和保证人。
8、鉴定结论送达后,未满三日重新申请鉴定时限,即侦查终结不符合程序规定。
试题内容: 某交通警察下班换穿便装后,在回家途中,发现辖区内某饭店门口有不少机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内,且驾驶人均不在现场,导致道路通行不畅,车辆行驶缓慢。该交警遂以“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的”违法行为对违法车辆分别开出了违停通知单,并将违停通知单夹在每台违法车辆的雨刮器上后离开。
(一)问:该交警的执勤执法行为是否符合规定?请说明理由?
(二)问:该案中还有哪些执法问题? 标准答案:
(一)答:不符合。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应当按照规定穿着制式服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考点:《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第二十五条
(二)答
1、对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的违法停放机动车行为,应该采取拍照或者录像的方式固定相关证据。
2、应当在机动车的侧门玻璃或者摩托车座位上粘贴违法停车告知单,通知当事人到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试题内容: 2005年12月6日,当事人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执勤民警扣留了驾驶证。2005年12月17日当事人持强制措施凭证到某交警大队去接受处理,办案民警查询当事人的驾驶证,虽发现执勤民警还没有将驾驶证交到队部,但还是对当事人进行询问笔录,但因执勤民警没有把驾驶证交到队部,办案民警拖到2005年12月27日才将案件报大队领导审批。请问:这案例中办案程序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标准答案:
1、执勤民警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扣留的驾驶证上交队部,违反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第30条关于“交通警察应当在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
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49条的规定,暂扣驾驶证处罚决定,应当自当事人到队接受处理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处罚决定。后一个办案民警没有按遵照这一规定执行,属超期作出处罚决定的行为。
试题内容: 2008年某日,××交警支队民警小张在某路口开展酒后驾车专项整治时,发现一辆江苏号牌小客车门窗紧闭,且驾驶员未系安全带,便示意驾驶员下车接受检查。驾驶员从车内走出来,生气地问:“干什么?我又没犯法,凭什么拦我?”民警看见驾驶员态度蛮横,也很生气,同样回了一句:“凶啥凶,例行检查,驾驶证和行驶证出示一下。”驾驶员不情愿地将两证递给民警。经网上查询比对,确认车辆及驾驶证状态正常后,民警要求驾驶员做进一步酒精呼吸测试。驾驶员一听,态度坚决地说:“我不测的,我又没喝酒,有什么好测的?”民警见驾驶员不配合执法,用上海话厉声喝道“叫侬测侬就测,闲话哪能介多啊!”不一会儿,民警与驾驶员的大声争执引起了过往群众的围观。为防止事态扩大,民警立即将驾驶员带到警车内,并继续要求驾驶员进行酒精呼吸测试,当看到驾驶员多次将吹嘴含在嘴里佯装吹气,民警非常生气,一手勾住驾驶员的脖子,一手将酒精测试仪吹嘴强行塞入驾驶员嘴里进行强制酒精测试,驾驶员大声叫喊:“警察打人啦!今天我不下车了,民警去哪,我就去哪,我要跟着民警讨说法”,喊声造成了周围群众的进一步围观。不久,酒精测试仪显示其酒精含量数据为0mg/ml,民警为了息事宁人,对驾驶员说:“好了,不要吵了,刚才你驾车时未系安全带,现在就不开罚单给你了,快点下车。”,并强行将驾驶证和行驶证塞入驾驶员手中,将其哄下车,随即驾车离去。事后,该驾驶员多次到大队投诉民警小张,称民警执法粗暴,动手伤人,并要求民警公开赔礼道歉。问:在该起案例中,请简单分析民警执法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
标准答案:
(一)可取之处
1、民警在酒后驾车专项整治期间,工作积极主动,能根据反常情况,及时发现可疑车辆。
2、民警执勤执法过程中,能严格按照“先查疑,后纠违”的规范要求,通过网上查询比对等方式仔细核对车辆、驾驶员信息,严防被盗抢车辆“漏网”。
(二)错误教训
1、民警执法语言不规范。在该案中,民警不仅没有使用“你好”、“请”等首句警务用语,反而在执法过程中用上海话“凶啥凶”、“叫侬测侬就测,闲话哪能介多啊!”等不规范的语言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客观上使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更加激烈,激化了矛盾。
2、民警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程序不规范。当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系安全带时,没有立即指出该违法行为;而当驾驶员拒绝酒精测试时,民警“图省事,求简单”,采用“用手勾住当事人、将吹嘴塞入口中”的粗暴执法方式,与驾驶员发生了不必要的肢体冲突,违反了执法程序规定。
3、民警没有做好应有的解释、教育工作。当酒精测试结果显示当事人未酒后驾车时,当事人对民警执法的不满情绪加剧,民警没有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和宣传教育工作,而对其先前未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评教育,反而强行将驾驶证和行驶证塞入当事人手中,驾车离去,失去了弥补工作不足的机会,造成后期工作的被动局面。
试题内容: 一机动车驾驶人因伪造并使用机动车号牌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事后违法当事人拒不前来接受处理,将扣车凭证交给车主,让车主到交警队去讨要机动车,请问交警队能将车辆返还给车主吗?
标准答案: 《道路交通安全法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105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对扣留的车辆,当事人接受处理或者提供补办的相关证明或者手续经核实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退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实时间不得超过十日;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至十五日。核实时间自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提供扣留车辆合法来历证明,补办相应手续,或者自接受处理之日起计算。” 依据上述规定,要返还被扣的机动车必须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必须要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二是如果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的,只将有关证明材料丢失的,就是要补办相关证明并向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三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核实相关情况,查明事实真相。此案的当事人有伪造并使用机动车号牌的违法行为且拒不前来接受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没有将案件事实核实清楚之前,是不能将被扣机动车返还给车主的。
试题内容: 在一个没有方向指示行号灯的路口,李某看到前方是红灯,因对向没有车驶过来即掉头,被交警拦下纠正。李某不服,认为红灯时掉头,对谁也没有影响,如果变成绿灯,对向车辆驶过来,就无法掉头了。请问李某说的是否合法?
标准答案: 李某说的不合法。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绿灯亮时准许通行,红灯亮时禁止通行。禁止通行的方向应包括前方、左方和右方。对右转的车辆有特别规定,即在不妨碍被放行车辆、行人正常通行时,允许通行。所以红灯亮时对直行和左转是明确禁止通行的。掉头是用两个左转来完成的,需要先进入路口在完成掉头动作,因此红灯亮
时掉头直接构成“闯红灯”。而且对左右方向车辆通行构成妨碍。至于绿灯时需要待对向
直行车辆通过后在左转,这是让行基本规定,必须遵守。对于掉头车辆一方来讲,虽然通行效率不高,但对于整个路口通行安全是必要的、试题内容: 民警王某和两名协管员在S10X省道上设置临检标牌,民警王某坐在执勤警车上,由两名协警对过往车辆拦车进行检查,有一名外地驾驶员因途径本地没有时间去银行缴纳罚款。民警王某收取驾驶员的罚款后没有开具任何的发票。问民警王某的行为合法吗?
标准答案:
1、对车辆和驾驶人进行检查应当由正式民警实施;
2、当场收缴罚款应当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试题内容: 李某想办理机动车驾驶证,在某市车管所门口遇到一中介人员范某,说可以帮助李某办理机动车驾驶证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李某经过一番考虑,为了贪图方便就把办理驾驶证一事交给范某。范某收到李某钱物后没有去车管所帮其办理驾驶证,只是帮其做了一本假驾驶证。后来李某被执勤民警查获。你认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什么?该如何处理?
标准答案:
1、李某构成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驾驶许可的违法行为;
2、应当收缴机动车驾驶证,由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对于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许可需要撤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收缴的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及时转至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试题内容: 当事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在路上行驶,执勤民警在现场用酒精测试仪测得当事人体内酒精含量达到酒后驾驶标准,对此,当事人没有异议。执勤民警就当场作出扣留当事人车辆和驾驶证的决定。请问:按法律的规定,执勤民警作出的扣留车辆和驾驶证的决定是否正确?
标准答案: 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的人,按法律的规定应当作出暂扣驾驶证,并处罚款的处罚。执勤民警在现场作出扣留其驾驶证是正确的。但扣留车辆缺少法律依据。对无其他驾驶员替代的,可以先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指定地点停放。
试题内容: 某交警大队办案民警把罚款,并处拘留处罚决定只制作了一份加盖大队公章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给当事人。请问:办案民警这种制作处罚决定书错在哪里?应当怎样制作?
标准答案: 对当事人作拘留处罚的,应当以县级公安机关的名义作出,不能以大队的名义作出,办案民警以大队名义作出拘留处罚决定错误。对罚款并处拘留处罚的,应当分别填写加盖公安机关公章的《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加盖大队公章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二份处罚书,并同时交当事人。
第三篇:合同法案例
某个体户赵某在前景仓库寄存彩电一批100台,价值共计100万元。双方商定:仓库自1999年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间保管,赵某分三批取走;2月15日赵某取走最后一批彩电时,支付保管费2000元。
2月15日,赵某前来取最后一批彩电时,双方为保管费的多少发生争议。赵某认为自己的彩电实际是在1月25日晚上才入前景仓库,应当少付保管费250 元。前景仓库拒绝减少保管费,理由是仓库早已为赵某的彩电的到来准备了地方,至于赵某是不是准时进库是赵某自己的事情,与仓库无关。
赵某认为前景仓库位于江边码头,自己又通知了彩电到站的准确时间,前景仓库不可能空着货位。只同意支付1750元保管费。
前景仓库于是拒绝赵某提取所剩下的彩电。
试分析:
(1)赵某要求减少保管费是否合理?为什么?
(2)前景仓库在赵某拒绝足额支付保管费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拒绝其提取货物?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不合理。本案当事人签订的是仓储合同,我国《合同法》第382条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这就意味着仓储合同是诺成性合同,而诺成性合同,其成立不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双方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合同即成立。若合同签订后,因存货人原因货物不能按约定入库,依然要交付仓储费。
(2)可以拒绝。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仓储合同没有规定时,适用法律对保管合同的规定。《合同法》第380条规定:“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以及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本案虽为仓储合同,但在寄存人不支付仓储费,而双方对留置无相反约定的情况下,保管人可以留置仓储物,拒绝其提取仓储物。
(3)但本案保管人前景仓库明显过多留置了赵某的货物,是不妥的。因为在仓储物是可分物时,保管人在留置时仅可留置价值相当于仓储费部分的仓储物。而本案的仓储物恰恰是可分物。所以前景仓库没有理由留置所剩下的彩电,而只能留置相当于250元的货物。
【案情简介】
原告:某市金属门窗厂
被告:李某
2006年初,周某需订制钢窗,经由被告李某(与周某系朋友关系)介绍这笔业务由原告承制,总价款为140000元,后由周某通过被告给付原告60000元,尚欠80000元未付。在原告追要下,周某于2007年5月口头表示一定尽快偿还尚欠原告的货款80000元,但后来周某不知去向。2008年12月,原告在要款无着的情况下,即找到被告查找周某的下落未果。被告于2009年5月28日向原告出具还款计划一份,载明:尚欠原告货款80000元,由我负责在2009年底前追回,原告方协助,如有意外不能到位,即由我分期归还。2010年初,原告未能收回余款,即凭此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给付余款80000元。对此,被告认为,与原告形成业务关系并欠其货款的是周某,原告所诉订制钢窗业务系虽由我介绍,但我仅起介绍作用,所具还款协议系原告将我用酒灌醉的情况下出具,并非我的真实意思表示,故请驳回原告对我的诉讼请求。
被告为证明其主张,申请证人王某出庭作证,王某证明:出具还款协议的当天,我与被告一起出差,途经原告处,即在原告家吃饭。平时,被告的酒量不足半斤,可那天喝了有八两。在写还款协议时,我曾阻止,但遭到原告阻拦。
【裁判要点】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门窗厂与周某之间系定作关系,双方虽未签定书面协议,但原告承制钢窗事实存在,对此事实,双方均予以认可。被告虽然辩称还款协议系原告将其用酒灌醉的情况下出具并提供相关证人证言佐证,但其证明力不能佐证其辩称理由,对其出具的还款协议,应认定系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依法应予确认。原告为周某制作钢窗,且已实际交付,因周某未能按约给付加工款,导致该起纠纷的发生,因本案被告主动自愿承担还款义务,但未能按约履行,故应由被告承担全部责任。原告所诉,依法有据,应予支持。据此,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后立即偿还原告欠款80000元。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主体的确定及由谁承担法律责任。
【法理评析】
就本案案情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原告只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即可享有诉权,享有诉权的原告究竟告谁,其选择权在原告。本案中,原告选择的是李某,从程序上讲,原告凭李某出具的还款协议对李某则享有诉权。再从实体责任的承担上分析,被告认为还款协议系原告将其用酒灌醉的情况下出具,并申请证人出庭作证,但证人所作证言系孤证,无其他证据与其相互印证,该证据的证明力非常小;在审理中,被告又不否认该还款协议的真实性,这在法律上来讲应认为是一种典型的自认行为,被告并没有提供相关证据来推翻该协议的真实性,对该自认行为,法院应予确认。虽然权利义务并不发生在定作合同中的直接的当事人之间,被告亦未能提供证据证明系义务人周某约定将债务转让给被告,但原告是凭借被告提供的这份还款计划对被告提起诉讼的,且被告在出具这份还款计划时,其亦明知义务人周某已不知去向,从还款计划载明的“如有意外不能到位”看,被告实际上明知风险已经存在,欠款实际已难以到位,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仍向原告立下字据,被告这种立据行为即取得了与义务人周某在合同中所享有的法律地位,亦应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原告所诉被告主体应为适格主体,法院判决被告承担责任依法有据。待本案被告履行义务后,则有权向义务人追偿。
第四篇:蚂蚁案例
蚂蚁 南帆
【教学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过程与方法:启发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情感态度价值: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案例描述】
一、激情导入
播放儿歌《蚂蚁搬豆》,让学生回味儿时童趣,有什么感触?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教师随机解说: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板书课题与作者,让学生谈谈对南帆的了解)
二、自主探究:
1.通过朗读,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蚂蚁描写的句子,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活动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师: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
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
”的句式来概括。)(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生:思考后回答。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师: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2:(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活动二、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师: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温馨提示: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生3:(学生交流)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师: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4生: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师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活动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合作探究下面内容: 师: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蚂蚁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师: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生:“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
生: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
生: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生: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师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活动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手段,而提高读写能力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作业布置就结合本文及“表达交流”,突出读写结合的特点。但在文本讲解过程中体现还不足。
3、学生对于感悟式写法借助联想,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还难免落入俗套,不能别出心裁,这需要在增加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注意体验生活。
第五篇:案例1
教学案例:
班里的某一女生是最令我头痛的一个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她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上课迟到,不做作业,上课睡觉更是家常便饭,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科任老师经常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女生,真让我头痛。该生打过架,翻过围墙,交过朋友,无论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或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但又不忍放弃,放弃不等于宣判“不可救药”了吗?在一次偶然听到“冷处理”法之后,我想,何不试一试呢?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我对他不闻不问。每次犯了错误我让她给我上交一份材料,作为上报政教处的依据。时间长了,也没老师督促她学习了,渐渐的孤立起来了,自己反到觉得不自在。然后我又看准时机,给她分配一些小任务,我又给予适当的表扬,慢慢她找回了信心,细心注意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只要她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她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她,信赖她。她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哲人说:“使人前进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终于我高兴地看到她逐渐有好转的迹象了:学习兴趣浓了、纪律好了。
我们常说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
我班有个男生,父母都在从事个体经营,平常家庭教育顾不上,这个孩子简直成了班里的捣蛋鬼。我找他们谈话,道理说了一千遍,全成了耳边风。听到任课老师反映他调皮的情况,一气之下命令他们写检讨、写保证书,这一招虽然奏效,但好不了三天。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不得不静心深省。
一天下午,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并让他坐下来。我接着和颜悦色得说:“老师最近碰到一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我想请你帮我出出主意。”边说我边用真诚的目光盯着他,老师的信任使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紧接着,我让他对当前班级和寝室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征求改进管理班级的意见,那次谈话之后,我大胆给他唯一委以重任,担任寝室楼长,充分激发其责任感。果然,“调皮鬼”不在调皮,班级情况明显好转。
可见,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对他们评价,才能如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润物无声。
班主任工作,可说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已尽心尽职。我总想,只要每个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海无涯,班主任工作中的方法很多,我想只要我们以满腔热忱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催其猛醒,促其奋进,执着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给学生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每位教师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