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的导向和约束功能,它明确了企业的奋斗目标,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建立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实现了企业与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企业文化在发挥导向和约束功能的基础上,可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不断进取。最后,企业文化通过观念整合达到行为的整合,通过个体的规范达到群体的和谐。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正在和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相比较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经济形态来说,它对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生产要素的组成掀起了更大的改变,并引起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变革,在该经济形态下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
在经营观念方面,企业的发展愈发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储量,以知识为本的管理思想成为企业新的管理理念并得到更深度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首先提出智力资本理论,即人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非人力资本和体力劳动者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人才和科技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本。知识经济的全球化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和多元化,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竞争模式已由单纯的竞争变得更加强调合作与共赢。知识经济同时带来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的转变,知识经济的持续性要求任何企业不再考虑一时一地的获取利润,而要考虑持续盈利,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利润指标而是增加了客户满意和社会利益两个重要指标,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企业制度文化方面,知识是整个时代的基础,较之于行政力量来说具有更强的权威性,领导体制由家长制、集权领导制向团队领导、民主领导制转变,甚至领导和被领导的分界开始模糊,知识是最终的决定力量。另外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之快速的知识更新,使整个社会要求企业具有相应的自主决策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得简化。管理制度方面,强制不再是主要措施,根据组织的价值观、精神氛围、文化环境来对人才施加影响,使之产生自觉行为的柔性管理理念得到提倡,只有这样,人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文化的构建受诸多因素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考虑已有的条件外还应立足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来发展企业文化。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更具有非凡的意义,任何不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都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危机感,在企业内部树立“以变求活”的理念,营造用创新去适应变化和迎接挑战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明白应该在变化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具有敏捷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的组织制度,为“求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最后,企业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文化“求变创新”的功能起到强化作用。
组织间的知识信息增长速度的比较造成了他们各自之间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比较。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源泉,企业持续发展和保持活力的保障。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并将之渗透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员工,对他们进行自觉学习的教育,使其能够主动和持续地展开学习,同时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和学习手段,为员工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学习型组织的设计师和建设者。
第二篇:论知识经济下的企业文化(推荐)
论知识经济下的企业文化
一
知识经济和企业文化的概述 1.1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其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1)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是以物质为基础的。
(2)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同时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享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
知识经济的特征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1.2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认同和维护的,具有本企业特色且日趋稳定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哲学、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民族性与社会性: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企业文化必然带有社会文化的若干特征。社会文化的主流是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明显差异。
(2)独特性与抗移植性:企业文化产自企业自身,从它产生时起就带有本企业特色。由于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世界上也绝对找不出两家文化相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抗移植性。
(3)稳定性与发展性:企业文化是在组织日常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积累过程。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将在长时期内发生作用。否则,员工就没有了依据和遵循。虽然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却是缺少生机和活力的。
二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地位 2.1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的特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文化从记忆型变为学习型。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需要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不断创新, 这种创新要求企业文化必须是推崇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从辅助型变为主导型。企业文化将成为保证和促进网络化组织结构下企业组织活动一体化的粘合剂。
(3)企业文化从单一型变为整合型。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文化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整合结果, 是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整合的结果。2.2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由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并使企业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资源。判断一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否构成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标准考虑。
(1)价值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有价值的。依靠它,企业能获得利润,同时,它也能给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满足顾客最重要和核心的需求。
(2)稀缺性:企业拥有的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和能力在竞争对手中是差异化的、稀缺的和非普遍存在的,并且是不可交易的,或者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取得的。
(3)难以模仿性:企业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清晰辨别和加以模仿的,它是企业通过长期积累的多种技术、知识的有机综合体,具有路径依赖性。
(4)持久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提供持久的效益,可经历多代产品而长盛不衰。
(5)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本,有延展效应,不仅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拓展到其它产品和服务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营销的能力、技术发展能力,所有这些属于产品层;第二层面是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所有这些属于制度层;第三层面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所有这些属于核心层。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三
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3.1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文化既是一定的生产力、生产组织方式的反映, 又与一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相适应。文化属于上层建筑, 它对经济有着反作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 它比生产力的硬件, 例如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等, 对生产力的进步所起的作用还要大。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经验事实: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可以创造不同的社会生产力, 不同的企业文化, 也可以给企业创造不同的经济效益。文化作为生产力是通过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去发挥作用的, 不同的文化可以塑造不同品味的人,不同品味的人则可以创造出有着质的差别的其他生产力要素。这是由于:
(1)文化包涵着价值判断, 标志着社会赞赏什么和反对什么。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人们会近似于条件反射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知道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2)文化作为生产力, 其核心在于对人的创造性潜能的解放和弘扬。3.2企业文化—— 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南针。企业经营战略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与信念的基础之上。许多公司往往难以实施其制定的战略, 在企业基本假设正确的前提下, 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不协调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战略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 企业文化的核心引导着经营战略的定位。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在企业价值观、经营观等企业文化核心要素所规范、营造的总体经营思想、路线和方针的指导下产生的。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的氛围引导着经营战略的实施。企业经营战略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自觉地去贯彻执行, 否则再完美的战略都只是纸上谈兵。企业文化正是以其所营造的企业整体价值取向、经营观念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企业全体成员去贯彻、执行企业既定的战略, 保证战略目标的实行。3.3企业文化—— 企业组织力的灵魂。企业组织以往被认为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系统, 企业在运行中追求和谐的构造, 以求产生组织效率, 但是面对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这种制度刚性, 就会抵制变革, 失去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对于稳定的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的沟通、协调功能可以积极地、有效地防止减弱企业组织行为僵化的倾向, 促成从协调一致到创新张力的转变;对于相对松散的网络化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功能, 可以使松散的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在庞大的机构和快速反应能力之间实现平衡。由此, 在知识经济时代独特的组织能力, 不仅反应出静态的制度, 更主要地体现组织过程和功能, 从而与竞争力产生了一种更为直接和动态的联系, 这种不具有模仿性的联系, 正是独特企业文化整合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3.4企业文化—— 企业创新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员工创造性的发挥, 倡导创新意识, 运用创新思维, 精通创新之道, 敢于创新竞争, 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新思想的产生, 而且也能使这些新 思想迅速而有效地转变成实际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特征是, 团队创新, 企业文化就内化为团队精神, 这种团队精神将个体团队分力, 整合为团队创新合力, 如果没有团队精神的整合,“明星队”永远打不过“冠军队”, 从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动力。
3.5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海尔用文化注入方式改变企业的成功, 在于海尔不仅学习了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更重要的是适合中国国情, 创造了适合中国的管理文化。海尔企业倡导的“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海尔文化使海尔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为创国际名牌这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这种文化不仅使它成功地跨地区兼并了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顺德“爱德”洗衣机公司, 还获得社会认同, 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形成榜样效应, 引起其他企业的效仿。用文化注入代替资金注入改变企业大大地降低了经营风险, 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甚至出现了零成本)。同时, 也为优势企业迅速壮大探索出一条捷径。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在兼并、改造企业中的作用。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当代经济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深一层是经营管理的竞争, 再深一层就是文化的竞争。一句话,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在高度文化的基石之上,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
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塑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上都处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那又应该如何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呢?这对于不同的制度、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建设中会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
优秀的企业文化, 应该以人为本, 以顾客为中心, 努力服务社会, 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 提倡团队精神, 并鼓励创新。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 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 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 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要把精 力投向人, 大力加强“人”的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 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 世界上有3.2 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一般来说, 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 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 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 就会出现“貌合神离, 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 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 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三)与生态文化有机的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 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体现的是人文精神, 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 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 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在世界日益倡导“绿色”的社会里,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 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四)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 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如果声誉卓著, 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 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企业要脱颖而出, 形象战略尤为重要, 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 世纪, 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 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 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 谁就能占居市场, 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五)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 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 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 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 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 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 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六)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性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更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的来说它要随着企业的外界竞争环境变化而变化。这样的时候, 企业领导人必须懂得用文化的变化来配合或推动战略的转变。例如海尔在企业发展的三个战略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心是不同的。海尔在创业之初实行的是专业化创名牌的战略(1982~1992 年), 海尔一开始注重质量文化的建设;在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 年), 一方面注重文化的整合与传播, 以文化为先导进行收购与兼并, 另一方面建设服务文化;在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 年至今), 海尔突出的是敬业报国的理念, 提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七)注重心理机制
企业文化作为微观的文化范围, 构成了企业内部的心理环境, 企业领导者怎样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关键在于领导者按照心理学规律, 采取相应措施, 营造适宜内部的心理环境, 使全体员工在感染熏陶中形成共识。在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遵循运用心理定势、重视心理强化、利用从众心理、培育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和化解挫折心理等心理机制。
五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当代经济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深一层是经营管理的竞争, 再深一层就是文化的竞争。一句话,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在高度文化的基石之上,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也是21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当前的企业竞争是包括企业产品、服务、形象、品牌、战略、文化等多元素的综合竞争,而企业文化又逐渐成为竞争的核心,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再高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特别是对于留住人才的意义。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以及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的兴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吸引并留住人进而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正如日本企业界人士说,没有文化就没有产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同卓越的企业家、科学的管理相结合,就被广大的职工所认同、所接受,不仅成为企业无形的精神支柱,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活力,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理论上,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尤其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早已成为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共识。宏观上说,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革命、企业运作方式的变化,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无论多广都不能算太广,无论多深都不能说太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文的有关企业文化对企业留住人才的意义的探讨只是初步的,不成熟的。在实践上,各个企业的文化留人术还是有自己具体特点,因为没个企业有每个企业具体的生存环境。实践中不少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使我们从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有时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文化留人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书目: 1 司琴:《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探讨—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经济管理者 2010年20
期 2 张敏翠:《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经济师 2000年第9期 3 徐其东:《浅析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年第一期 4 闫银灿:《现代企业文化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河南农业教育版 2008年第9期
第三篇: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企业现在的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企业员工的学历和知识储备,每年都会安排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充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企业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性,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和知识经济下企业知识管理勉励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知识创造财富,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人真正的最可靠的财富,你可以没有钱,但你不可以没有知识,要不然会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在未来,目前的企业发展模式一定会产生改变,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一定会超越目前企业发展的模式。知识一定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动力,是一个企业的首要资源,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一定会在将来成为引领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沿。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第一,知识经济的概述。
知识经济是指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是知识经济的根本,高科技的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内容,可以处理高科技信息的人才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知识管理所需要的。知识经济属于脑力劳动,与目前的生产情况不同,知识经济没有传统生产工具的磨损现象,知识有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增值的特征。所以知识经济必将引领时代潮流。
第二,知识经济的规律。
传统的经济和知识经济在创造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经济是企业根据收入的递减、成本的递增的规律来运转的;知识经济是根据收入递增、成本的递减的规律来运转的,从根本上就有明显的不同。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必将引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知识经济下企业知识管理的措施
第一,知识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
物质技术设施薄弱。企业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越来越发达、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价值,在目前情况下,要想真正的实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管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物质技术设施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对于目前的企业来说,它的物质技术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对于物质技术薄弱的问题我们要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立相关的知识部门,完善物质技术设施,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知识管理部门的运作。促进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企业知识文化的落后。目前的企业属于工业社会时期的企业结构,企业不注重员工的知识储备和企业文化,只要求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忽视了企业员工的情感和创新,忽略了企业员工的内在价值和创造力,由于企业的文化和结构的落后,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知识的落后。根据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建立一整套的知识结构,通过更好的知识管理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储备,提高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速度,为了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鼓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鼓励制度老套。有的企业的鼓励制度还和之前一样,按时间发工资或者按生产数量发工资,老套的鼓励制度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企业对知识的共享和创造。由于员工的文化水平低,当他掌握别人不懂的技术时不会告诉其他人,阻碍了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这样的情况还很多,这种现象就阻碍了企业对于知识的传播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对于企业的鼓励制度进行改善,增加企业的收入,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充电。提高员工对知识的学习态度,知识属于无形资产,知识的越广泛传播越能说明知识得到了共享和发展,对知识越有利,建立完善的信息结构,保证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对于企业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组织结构不完善。现在的企业组织结构还是复杂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解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知识的企业文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息实现公开化,建立简单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通过网络的发展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如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新目标。本文要想真正实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就要加强信息的传播和创造,实现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本文介绍了企业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性,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和知识经济下企业知识管理勉励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第四篇: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田艳丽
摘 要: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本文对企业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初步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保护
1知识产权的定义及重要性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许多中国企业纷纷开始在全球开拓业务,遭受国外企业的竞争与挑战。诸如技术壁垒、专利费索取、商标侵权、仿冒名牌等“知识产权”纷争日益激烈,然而,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应对贸易纠纷的能力也有限。“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外企业排挤中国企业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泵”,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企业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予以特别的关注。
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过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①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000年美国耐克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理由是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为西班牙CIDESPORT公司贴牌生产的滑雪衫夹克产品侵犯耐克公司的商标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侵权成立,赔偿耐克公司相应的损失。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中,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很不充分。“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知识产权淡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技术在申请专利前就参加展览或以论文等形式发表,使得该技术将失去了独特性和新颖性,为他人无偿使用;
二、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侵犯他人的权利。假冒侵权现象层出不穷,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就意味着企业要学会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掌握必要的保护措施和知识。
②建立商业秘密的保密制度。过去我们谈到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权、商标权及著作权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的范围已超过原有的领域,除上述权利外,它还应包括商业秘密以及其他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权利。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内涵十分丰富,除技术秘密外,还包括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的标底等。近年来因员工流动而造成商业秘密泄露案件时有发生。我国企业应吸取教训,对商业秘密要及时建立保密制度、采取保密措施。例如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制定严格的技术资料接触程序,使每个人都只能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一部分。或是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与商业伙伴签订保密协议等。
③注重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注重创新,就是要求企业把开发创造知识产权放在重要地位,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和水平。而创新又可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在自主创新方面,企业可以加大R&D投入,研制自己的核心技术,开拓自己的营销网络,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而至于引进创新,当前的国际经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开发围绕核心专利的应用性专利技术。通过创新活动,可以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有两层意思。
一、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害,要敢于出来维权,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二、尊重别人的智力成果,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遭遇诉讼,我们也要积极应对。鉴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利用知识产权诉讼维护企业利益,大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和人员方面的限制,可以配备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也可以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外包给社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专业人员。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越来越频繁。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注重对知识产权创造及保护的投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来促进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社会其他支持部门的联系,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参考文献:
[1]汪张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知识产权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7,(4).[2]鄂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J].辽宁经济,2009,(3).[3]吴小刚,郭伟青.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体系构建探索[J].新西部,2009,(16).
第五篇:浅谈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沟通文化.
浅谈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沟通文化
作者:宋晓峰
时间:2009-3-10 15:02:00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沟通 企业发展
【论文摘要】: “入世”的成功,使中国真正进入了经济一体化的轨道,与狼共舞也好,同台竞技也罢,中国企业都必须直面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根本所在。而在企业管理中无时、无处不在的沟通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润滑剂与企业落实经营管理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内部沟通机制,积极拓展沟通渠道,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目前已面临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仅仅靠产权、物质利益方面的纽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均已成为明日黄花,惟有企业文化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而沟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演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力求通过搭建良好而畅通的沟通渠道,塑造有效的沟通文化,使企业文化尤如宗教信仰般潜移默化在员工心目中,成为企业员工的精神纲领指导员工的言行举止,以此体现企业的形象与风范。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形成的文化观念以及这种文化观念主导下形成的企业行为方式和传统。它是通过方针、政策、原则、制度所表现出来的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企业中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它能为全体员工创造一个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创造一个能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它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它对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行动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
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的企业员工,如果对自己企业的文化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要想在事业上大展宏图是不可能的,他就像身处异国的游客那样,不时会产生陌生感和沮丧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和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家园。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挖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作为企业的创造者,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员工团结起来和企业同舟共济、共荣辱,而这正是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文化和沟通的关系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企业文化,是因为人们注意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曾经有人预言,将来企业的竞争,将会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感知,就是因为它存在于人们的交往和沟通过程中,企业文化在人们的沟通中形成、传播、演变并发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
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常常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沟通是双向的互通过程,管理沟通是包括倾听和其他反馈形式的双向式沟通,正是相互理解的愿望激励着高级管理人员到车间去看望员工、举行小型的非正式会议或者在公司的自助餐厅里与员工共同进餐。管理者在与员工们的直接沟通中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公司。离开了沟通,人们不可能知道何谓该企业的价值观,何谓该企业的经营理念,也不可能知道何谓该企业的道德准则,何谓该企业的形象。
企业文化离不开沟通活动,同样,沟通方式也能体现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创造一个沟通的气氛,那种不尊重个人尊严和人格的企业文化,那种不信任员工的企业文化,使人们在沟通过程中总会心有余悸,不敢畅所欲言,不敢讲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企业管理人员从员工处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真实的甚至是歪曲的,而根据错误的信息做出的决策是非常有害和危险的。那种尊重员工、信任员工的企业文化,员工则会畅所欲言,将自己真实的看法、想法讲出来,企业由此可以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如何塑造企业的沟通文化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沟通在企业内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沟通渠道不畅通是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通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因为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不能及时反馈至高层决策者,甚至有些意见在反馈过程中已被层层扼杀,而决策层的政策决策在传达过程中,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员工面前。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内部沟通机制,积极拓展沟通渠道,是企业文化软性管理的“硬着陆”,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要有效的管理信息沟通,企业必须在信息传递上下功夫:首先,沟通必须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注意表达方式。在信息交流之前,发讯者应考虑好自己将要表达的意图,抓住中心思想。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双方都理解的用语和示意动作,并恰当地运用语气和表达方式,措词不仅要清晰、明确,还要注意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力求准确,使对方能有效接收所传递的信息。
其次,要考虑信息接收者的需要。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价值的大小却因人而异,同一信息对不同的人价值不同。无论何时信息都要适用,或在短期内,或在较远的未来。有时短期内会影响员工的不受欢迎的措施,如果从长远来看对他们有利的话,也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因此,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目标,确保信息的效用。要研究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追踪信息接受者的视线所向,保证信息传递的质量,减少无效劳动。
第三,管理者要营造一种信任和坦诚的组织氛围。下级对领导者是否信任,程度如何,对于改善沟通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信任,完全真实的信息可能变成不可接受的,而不真实的信息反而可能变成可接受的。一般来说只有受到下级高度信任的领导者发出的信息,才可能完全为下级所接受。坦诚沟通和对话可以鼓励人们开诚布公地与他人沟通。下属可以像报告好消息一样向上级报告坏消息,而不必担心受到惩罚。在员工之间开发人际交流技巧的努力可以培养公开、诚实与信任。
第四,要控制使用直接传递与非正式渠道。所谓直接传递就是越级传递,撇开管理信息系统,使沟通双方直接对话。在管理中,不能过多采用这种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控制使用。有些企业设立总经理接待日、总经理信箱就是为了减轻沟通者的心理压力,以便对信息传递进行控制。对于非正式沟通,也应实施有效的控制,因为虽然在一些情况下,非正式沟通往往能够达到正式沟通难以达到的效果,但是,它也可能成为散布谣言和小道消息的渠道,产生副作用。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做好信息沟通的控制和管理。
第五,运用反馈。这是确保信息准确性的一条可靠途径。这种反馈要求是双向的,即下级主管部门经常给上级领导提供信息,同时接受上级领导的信息查询;上级领导也要经常向下级提供信息,同时对下级提供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形成一种信息环流。
(二)对员工绩效评价要讲究沟通艺术
1、要明确绩效评价的两个目的:一是把员工的绩效情况反馈给他们;二是建立未来的计划,即确定员工下一步要达到的绩效目标。
2、在语言沟通上,企业领导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结果应具体而不笼统。评价结果过于笼统,会使员工怀疑对他们随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将会降低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2)评价时既要指出进步又要指出不足。企业领导要先对员工进行表扬,使员工不至过于紧张,接下来指出员工的不足,最后再表扬员工,这样可以使员工有着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增强员工根据绩效反馈结果改变行为的自愿程度。
(3)通过问题解决方式建立未来绩效目标。在面谈中要建立未来的绩效目标,采用单纯劝说方式和说听方式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当采用主管与员工双方共同讨论的模式,让员工高度参与。
总体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保证,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而沟通则是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企业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内部沟通机制,积极拓展沟通渠道,塑造优秀的沟通文化,才能使企业文化有效地进行传播,保证企业文化执行力的正确性、方向性、把握度,从而使企业长远、持续、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