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电学院
代伟
邮编:637002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事业发展提出的重要任务。在工作实践中,由于鉴定对象的差别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遇道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的认识和解决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成为作好鉴定工作的关键。
一、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职业技能鉴定中,鉴定工作技术基础建设滞后、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管理机构与实施机构的协调配合需加强,条块结合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经费来源还缺乏切实的保证,特别是鉴定工作的广度、力度不够,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抓紧研究和解决。
㈠鉴定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性状况
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劳动保障部制定的有关标准,一些鉴定所(站)场地设施达不到国家归定的设置标准,部分考评人员不具备国家规定的考评人员任职条件;二是不按规定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有的提一次卷,多场考试重复使用,有的擅自修改试题;三是考务管理不规范,考评员未能执行回避、轮换制度,阅卷平分,证书核发等方面未完全按规程办理;四是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规划和建设已显示出失控现象,即在同一地区,同一工种所设置的鉴定所(站)相对过多,造成因能力过剩而吃不饱的状况,形成社会财富的闲置与浪费。
在处理鉴定数量和鉴定质量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片面强调数量而轻视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倾向。甚至以降低标准、提高通过率来提高自生的经济效益。这类做法严重违背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原则,极大地损害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信度和社会权威。防止和避免随意性,保障职业鉴定质量,这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者当前应该着重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㈡、题库不能满足需要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实职业技能鉴定施伊始,劳动部在《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中就明确提出:“统一编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建立职业技能鉴定题库”。2000年,作为职业技能鉴定首批试点的50个工种国家题库建立并投入运行。然而在国家尚未开发职业(工种)试卷库的工种中命题不统一,出题范围、试题形式及难度系数等具体标准不一致,水平有高有低,使非题库工种鉴定尺度缺乏一致性。行业特有工种的工人考核主要处于人工出题阶段,试题不规范、不科学,影响考核质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使考核鉴定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㈢、考评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具体操作者,考评员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从目前考评员队伍的基本情况看,无论是在文化技术水平上,还是在人员的分布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评员,在考评员队伍总数中所占比例不足50%。餐饮服务行业的考评员中,部分人员文化技术水平偏低,一些职业(工种)的考评员人数有的过多,有的又太少。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考评员存在着素质不高、工作不力、考评不严等问题,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
㈣、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应与培训单位脱钩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在各工矿企业、学校的培训单位。这种
一
做法减少了资金投入,却使职业技能鉴定单位与培训方融为一体。这就使所谓的第三方认证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难以真正实现考培分离,不利于提高人才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二、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本思路
㈠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劳动管理和职业技能开发的新制度,不仅关系到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利益。如果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理解,就会影响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从上到下都有一种错误认识:企业的工人由企业自行考核、发证,自行兑现工资,搞什么职业技能鉴定没有必要。所以必须重视对社会的宣传,要重点宣传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评价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企业劳动管理、激励职工提高素质方面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㈡题库开发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保障。
首先,职业分类及职业技能标准和鉴定范围是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开展技能鉴定的依据。因此,应做好与鉴定工作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规范和教材等配套的基础工作,尽快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训、考核鉴定及劳动管理需要的职业标准体系,实行标准、规范、教材、题库一条龙运作。
其次,在鉴定各环节中,鉴定命题是技术含量高,对鉴定质量和鉴定威信影响最大的重要一环。命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鉴定考试在科学性、有效性、公正性等方面的质量水平。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开展鉴定的重要技术保障。必须使用国家题库,统一鉴定命题,保证鉴定质量和社会权威,否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只有在全国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中央、行业、地方共同开发,最终形成由国家总库、行业分库和地方分库组成的、能够覆盖所有职业技能鉴定职业的国家题库网络,职业技能鉴定才有社会化管理可言。同时,职业技能鉴定具有职业导向内容体系特点。其鉴定内容取决于职业标准和职业需要,反过来又影响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朝适应实际需要的方向发展,对实行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的基础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职业技能鉴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我国实行的行业资格证书是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行政条规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来实施的。这种非竞争性的国家证书制度,优点是鉴定的权威性高,推广效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由于缺乏竞争,很可能使鉴定和证书的质量的不到保证。质量打折扣。可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对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至关重要,失去质量保证、失去权威性,鉴定和证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定要切实摆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位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
全面加强鉴定工作程序和各个环节的规化管理,从鉴定队伍要专业化、考核条件要标准化、测评方式要科学化、考务组织要规范化、鉴定结果要真实可靠、证书管理要严格有序等六各方面构成鉴定质量体系的基本框架。从搞好考评员聘任制入手,进一步完善以考务工作监控技术管理、鉴定机构运行管理、鉴定技术保障工作管理为内容的管理机制,形成与社会管理相适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二
鉴定场地设施、考场设置的规范性既体现了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也为顺利的实施考评工作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鉴定所(站)应不断引进现代考核设备,改善考核条件,为鉴定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有条件的工种应积极采用仿真技术进行测试,既保证了鉴定质量,又提高了鉴定效率。
(四)实行就业准入,建立激励机制
为促进“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体制的逐步形成,增强鉴定工作的主动性与吸引力。应加快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荐持证上岗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由于我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长,有关制度和法规还不够健全,措施还不够得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执行得还不够严格。应加快制定和出台这方面的制度和法规,加大依法对实施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行劳动监察工作得力度。加强境外就业劳务输出人员技术水平的认证管理,树立和维护资格证书权威,推动鉴定工作有一个新的发展。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广大劳动者自觉自愿地参加鉴定。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内外部环境还不完善,企业内部的用工、分配制度已经放开的情况下,还没有一些过硬的办法措施激励广大职工参加鉴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参加比较积极,主要是鉴定与工资挂钩。因而,尽快将企业工人考核纳入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指导用人单位建立与技术等级、技术职务相适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将考核、资格证书与工资晋级、生活福利等待遇联系起来。将鉴定工作列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联系的激励机制,将资格证书与技能竞赛、上岗使用结合起来,激发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实现职工素质的整体提高作出贡献。
(五)加强考评员队伍管理,完善考评员聘任制
加强考评员队伍的管理是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培训、考核、聘任、使用相配套的考评员管理机制,是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关键环节。
首先,择优聘任上岗。要改变只要资格培训合格就聘任考评员的简单作法,围绕提高鉴定工作质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明确聘任原则、聘任期限以及聘任程序和方法等内容,使聘任制有章可循。对取得资格的考评员要实行择优、差额聘任,由鉴定部门与考评员签定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其次,合理组织调配,控制评判误差。鉴定部门要采用多种组织方式,对考评员进行合理调派。鉴定考评时应根据情况,采用不定期能换方式,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小组人员结够要合理,并具有代表性。通过建立双向约束机制,保证鉴定工作的公正。现场考评是考评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考评员的评分可与考评小组的集体意见相比较,实行误差控制。因为考评小组的集体意见被公认是衡量应试人员技能水平的标准,也是确定应试人员合格与否的法定依据。一旦发现考评员评分过宽或过严,出现极端数据时,要立即予以纠正,使评分误差降到允许的控制范围内。
第三,转变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也会给职业技能鉴定带来新的变化。一是思想观念要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和产品是知识型的,是一种软产品,是不断创新、动态发展的。因此,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思想上,应该与之相适应,建立一套重知识创新、重知识应用、重知识复合的动态的技能考核思想,将其创新的程度、应用的能力、复合的程度进行量化,建立可测量的新的鉴定理论。二是以岗位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
三
成熟和健全,随着企业人事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组织不在以干部、工人的身份确定其岗位,而是以生产线上岗位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准和技能水平来选择每一位从业者。这样就打破了工业经济下传统观念的“工人”和“技术员”的划分和界限,要求一线的操作者既是工程师,也是技师。三是新兴职业岗位走俏人才市场,技能将趋向多样化。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应将鉴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到新兴产业、新兴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的研究上来。
总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新事物,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者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逐步掌握各种矛盾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更好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
四
第二篇: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酉阳县医疗司法鉴定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县司法鉴定机构的现状
酉阳自治县法医司法鉴定所成立于2003年,现有人员5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 次会议修订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后,县法医司法鉴定所按照•决定‣要求正式改制,于2005年10月与司法行政机关脱钩,更名为“重庆市酉阳司法鉴定所”,注册资金30万元,机构性质为自收自支的中介机构。从2005年至今,共办理鉴定案件620件,出具司法鉴定文书620件,采信620件,采信率达100%,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县司法鉴定工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各部门对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认识不一致使•决定‣贯彻不到位。我国现有司法鉴定机构除司法行政部门审批成立的外,还存在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在前述鉴定机构中既有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年审的鉴定机构,也有未经年审而不具备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尽管•决定‣第7条明确规定“根据侦察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但该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鉴定的情况时有发生,令当事人无法识别,给申请鉴定带来极大困难。
二是配套制度不完善给司法鉴定管理增加了难度。司法鉴定执业监管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对司法鉴定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影响明显。在司法鉴定管理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处罚的法律依据,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违规执业行为只能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行政手段处理,难以达到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教育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规范执业的效果。
三是鉴定人队伍后备力量严重匮乏,影响司法鉴定行业发展。我县司法鉴定机构现有人员4人,最年轻的鉴定人都已经40多岁,真正挑大梁的鉴定人都是从政法执法部门退休的老法医,他们虽然在工作作风和案件鉴定质量上都无可挑剔,但毕竟年龄太大,难免力不从心,而近几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鉴定人的门槛设臵较高,需要法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因为我县经济发展较慢,收入较低,不能吸引人才。
四是司法鉴定基础设施较差,仪器落后。•决定‣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有在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2006年9月司法部印发了•司法鉴定机构仪器设备基本配臵标准‣。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采用国际标准评审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条件,需要大量的投入,从准备、申报到评审,一般需要经过8个月到2年的时间。据了解,重庆市除主城区的鉴定机构外,其他区县的鉴定机构(包括我县在内)都无法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大多鉴定机构办公室无非是两张办公桌,一台电脑,2 一个观片器、听诊器、打点锤等,与司法部仪器设备基本配臵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五是鉴定人出庭率不高,影响司法鉴定质量。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鉴定人出庭制度的确立,用庭审程序解决当事人双方对鉴定意见的疑虑和法官对鉴定意见的采信。但从我县实践来看,鉴定人的出庭作证率还不理想。据了解,从2005年•决定‣实施开始至今,鉴定人出庭数仅有1次,鉴定人出庭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法官不熟悉鉴定技术,对鉴定意见存在依赖原来法医审核意见心理,不善于运用法庭质证程序采信鉴定意见。
二、几点建议
(一)、部门联动,加强协调。一是政法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政法部门要站在落实•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的通知‣(中发„2004‟21号)、贯彻•决定‣,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共同推进这项改革。二是建立司法行政部门与法院等鉴定使用部门监管协作和信息反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法院和公安交警等部门及时将司法鉴定工作存在问题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司法行政部门,有利于司法行政部门有效地做好司法鉴定执业监管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要对•决定‣和两•办法‣进行认真学习、领会、正确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贯彻落实•决 3 定‣的良好氛围,让•决定‣的立法精神和宗旨深入群众。
(三)、加强鉴定人队伍建设,为鉴定事业提供人才支持。一是需要更多的职业水准高、业务能力强的医师进入司法鉴定行业,发挥其技术专长;二是促使具有鉴定资格的医生从兼职逐步走向专职,减少兼职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弊端,适当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一心一意投入到司法鉴定工作中,以更优质的服务取得社会的认可;三是要加强司法鉴定人队伍建设。司法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实证活动,鉴定人业务素质决定了鉴定质量,也决定鉴定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为此,必须加强对鉴定人教育培训;四是要加强鉴定机构负责人管理。鉴定机构负责人承担着鉴定机构内部管理职责和对外业务工作,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鉴定机构发展和社会形象。为此,要把对鉴定机构负责人管理作为加强鉴定人队伍建设的工作重心。
(四)、加强监管,规范司法鉴定行为。一是司法鉴定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好准入关。建立可供公开查询的鉴定机构资质等级和鉴定人诚信档案,树立司法鉴定社会公信力。二是加强日常监管,要重视做好信访投诉工作,加强对鉴定人违法违规处罚力度。三是成立司法鉴定专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自律,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鉴定技术上的强势作用,对鉴定专业性问题进行研究,提高鉴定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杜绝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等技术违规行为的发生。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3
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在座的各位都是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很显然,这个客观条件进一步增添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我在工作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当前在我的班级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集体意识淡薄,更加关注个人利益。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苦少、安逸多;独立性差、依赖性大;很多人自私自利,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要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采取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课堂上各科老师充分挖掘课文的品德教育内容,明理导行,用模范人物为集体无私奉献的真实事迹去教育感染学生。而作为班主任的我,有了这些铺垫,工作就好做多了。我在班里适时地表扬为班级出力的同学,在他们的心目中树起学习的榜样,号召他们向这些同学学习,激起他们为集体奉献的精神愿望。而事实证明,我的表扬起了作用:开学初王丹在打扫卫生时,劳动积极,我在晚点时表扬了王丹,当时我这样说:“今天的劳动中,王丹表现很出色,不怕累不嫌脏,一个人干了很多活,其实你们每个人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付出的努力,老师都能看到,也会记在心里,学期末评优活动中老师不会忘记的。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王丹学习,为集体多出一份力!”从那以后,班级的卫生打扫中,我不用太操心,只要分配给各区的负责人就行,他们打扫得很认真,我只需在旁边检查一下即可,当遇到人手差不开时,便会有很多同学争着去帮忙打扫,就连吴楠身体不好,也帮其他人打扫过教室和厕所,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尽管有时因为特殊原因清洁区打扫晚了,但总体上我还是很满意的,打扫清洁区的学生确实也很辛苦,我在班级量化上给他们都加了一颗星,这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另外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布臵班级和宿舍时,有几个同学中午连饭都不吃在忙着布臵,像李乔鹏、王宁、曹婉婷、冯丽霞等为班级文化建设付出很多努力的同学,在量化表上,我同样给他们每人加了一颗星。大家都在帮忙,就连贺圣雅这个平时对班级漠不关心的同学也积极帮起了忙。校园集
体舞的比赛中,学生们更是团结一致,当时的进场由于音乐出了点小差错,稍微有点乱,结束后同学们还耿耿于怀,我及时的给大家宽心:挺好的,虽然出现一点小插曲,但我们做的很整齐,继续努力,下次我们会更棒!我及时的鼓励和安慰使大家的脸上再次出现了笑容!后来班级更团结了,班里的拖把没绳子绑,张先磊就从家里自己带来绑好;出黑板报没法打线,冯丽霞就自己拿了毛线给大家用;教室布臵的东西掉了,王鑫自己买了双面胶,和同学一起粘好;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之后的班级活动中,如诗歌朗诵、数学竞赛等,同学们都能踊跃报名参加!看到大家真正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中,为集体所做的贡献,我真的很欣慰,也很自豪有这样一群懂事、乖巧的孩子们!全班就是一个大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智慧、作用的位臵,人人参与,让集体主义精神在每个学生身上闪光。
第二、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差。
农村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差,再加上父母基本上都常年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校外学习缺少家长监督,他们年纪小自控能力弱,放学回家几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
记得我刚带这个班时,我提出了一些要求:上课前必须把数学课本和练习本还有笔放好,与课堂无关的不能放桌子上,作业本的角不能卷起来,作业不能涂改的乱七八糟,计算题必须检验等等。当时很多学生习惯已经养成,对我的要求感到很苛刻,作业常常被我撕掉重做,私底下学生都在议论我,说不愿上我的课,甚至有同学说恐惧上我的课,而我一旦要求提出来就会坚持,做得好的同学我会给与及时的表扬,做的不好的学生,我没有太多的批评只是在不断强调不断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和我打成一片了,我提的要求也能自觉完成了,之后学生的观念又转变了,常和我提起哪个老师要求不严,学生上课不好好听,作业也不好好做等等。还有几个同学经常性周末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理由是帮家里干活了,第一次我只说了几句,第二次还有这种情况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制止,会影响整个班的学风,我没有采取题海战术,我这样告诉他们:“老师每天
改很多作业也很辛苦,难得你们这样理解老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作业拿回家让你的父母批改,改好后签字拿来让我检查,作业没改不能进我的课堂,什么时候你们和其他同学同步了,再交给我批改。”前两次家长还在改,可时间一长,家长也烦了,他们就会不停的督促孩子做作业,而这几个学生也渐渐改变了学习态度,再也没有拖拉家庭作业的现象。从这些可以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而且会影响学风,在卫生方面也一样。刚开学几周,我每次打扫卫生都跟上指导,渐渐地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我慢慢放手交给劳动委员去管理,我只是去检查哪里打扫不到位。宿舍的卫生我也是从开学第一周就抓起的,刚开学第一周,我去宿舍教他们叠被子,怎样盖被子,东西怎么放等等,第一周就叠了三次被子,之后女生的宿舍就很干净了,可男生的被子还是不够好,我第二周又去男生宿舍指导了几次,还抽了一个活动时间,让全班同学去男女生宿舍参观,比较,给男生提出要求,向女生学习。之后男生宿舍的卫生床铺有了很大改观,同时,王鑫和张辉还帮助一年级的小同学叠被子,整理床铺。习惯养成之后,我也不用天天去检查宿舍了,每次抽查时都还比较满意!教室里刚开始保持不好,我进教室后有个习惯性动作:就是环视教室四周,学生不知道什么意思,我把地上的垃圾看几遍也没人理我,说了几次之后,当我的目光只要停留在地上,学生就会习惯性地看自己桌下有没有垃圾,值日生就会看讲台和讲桌干净没。现在,教室基本上一整天都能保持干净。可见,教师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刚带上这个班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没礼貌,尤其是像贺圣雅这种学习好的同学,见了老师从不问好,其他老师也反映过这个问题,在第一周的班会上,我及时的做了渗透教育,当时我是这样讲的:我听很多老师反映咱们班同学没礼貌,听到这个我想你们也会很难堪的,不管你们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一个新的学期,我希望大家能以新的面貌去面对小学的最后一年,张张你的嘴给老师打个招呼,这是你文明礼貌的见证,我希望今后听到的是六年级同学的好话。之后
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观,我也会及时地给与表扬!
第三、自控能力弱,自制力差。
班里的纪律刚开始很差,教室有老师维持还可以,可宿舍一到了晚上就开始活动,说话的吃饭的、地上跑的都有。刚开始我只是说说而已,可我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上课时还没进教室就听见说话声,一进去立刻没了声音,宿舍也一样,刚查完宿就开始了。批评教育看来对他们没有作用,那我只能另想办法:打完熄灯铃后很长时间我才去查宿,正在活动的同学被我抓了个正着,我让他们打扫宿舍卫生兼管纪律,有问题我就找他们。直到没人说话为止。这个方法果然见效,课堂前的纪律也好多了,不可能达到完全没人说话的地步,但总体已经很不错了。看来,适当的小惩罚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样,在学习上,我们几个代课老师也对学生的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中午一三五数学练习时间,二四是英语阅读时间,下午是语文的阅读练习时间。刚开始学生不适应,现在也已养成习惯,吃完饭稍休息之后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够自觉的去学习,不用老师再催了!
另外,在对待学生方面,我还是比较公平民主的。学习好的同学犯了错,我照样批评,学困生有了点滴进步,我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同时,在班级管理上,每个月我都会进行一次量化评比,也会让学生选出对班级贡献多的同学,还有进步明显的同学等等,根据评选结果相应的加一颗星。组织活动时,都是采取自愿参加的,像那次科技制作,我们班交了12份作品,我没有取消任何同学的作品,已经打了熄灯铃,我还和几位同学在忙着找箱子进行包装,我希望学生的努力都没有白付出,最终冯丽霞的作品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还有布臵教室墙上的标语也是采取张聘同学的原话!这样一种民主公平的管理模式,让我的工作轻松了很多,有些事只需要我听听同学们的意见,然后稍作建议即可。
尽管在一些常规的班级管理方面我做的还可以,但也有些问题很疑惑:
第一、个别同学有小偷小摸的现象。
班里出现丢东西的事情,我却不知从何下手,我私下也和学生交
流过,想找出一点线索,但还是没有结果,当然东西最终也没找回来。
第二、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
正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成了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两样,很多在家的陋习会在学校出现,如说脏话、学习不自觉、花钱大手大脚等等,当问题严重时,需要从家长这了解一些信息,和家长共同努力来改变学生的不良现象。可和家长的沟通似乎没那么简单。农村家庭不能普及网络,家长整天又很忙,电话沟通也行不通,再加上农村普遍不重视和老师的沟通,约家长来一次学校真的好难,有的家长甚至一学期也见不上面。到底怎样才能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在校表现呢,我还在摸索尝试中。
综上所述,要在农村学校中做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仅仅能上好课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一个多面手,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更多时候还得担负起父母亲的责任来。这就需要班主任平时多付出,多观察,多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管理班级。同时培养几个班干部做老师的小助手,做到细心教导、勤说勤跟、严慈相济、严爱结合,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第四篇: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文沛2011级行政管理1班1103020116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各个职业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包括秘书这样曾经大众化的职业。但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却仍没有与时俱进,所以我国现在关于秘书的职业技能鉴定是存在着问题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秘书职业未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秘书 职业技能 改革
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是从1998年开始试行的,这期间通过鉴定的人员已上千万,这无疑是对我国持证上岗的秘书行业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但是,数量不等于质量,仅有数量是还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质量上的肯定。我们不能不看到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十多年来沿续不变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对秘书职业技术教育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也阻碍了秘书职业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1]
一、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
第一,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包括职业道德、基础业务素质、案例分析、工作实务等四个基本内容,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专业能力考核采用笔试、录像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秘书还须进行综合评审。涉外秘书加试秘书英语考试,秘书英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第二,鉴定时间: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120分钟,秘书英语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第三,鉴定场所设备:理论知识考试和秘书英语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专业能力考核在具有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VCD机和投影仪等设备的标准教室进行。
第四,考核方式:
1.书面应答:考生对标准化书面试卷上的问题在答题卡上作答,题型分为单选题、选择题两种题型。
2.情景模拟:考生根据所观看的情景录像,就书面问题进行笔答;均有两段录像,每段录像考15个知识点。
3.任务解决:考生对书面提出的工作任务进行书面回答。
4.综合测试:涉外秘书的英语考试包括听力题、选择题、写作题。
5.业绩评估:专家对考生提供的个人工作业绩记录进行综合评审。
另外,在工作要求上,本标准对国家职业资格五级秘书、四级秘书、三级秘书和二级秘书的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1]朱建中:“高教学会秘书学专委会责任: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视角”,《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5卷第5期。
二、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存在的问题
(一)仅限于理论上的笔试考核形式,不能考察到应试人员的秘书素养。
与我国大多数的职业技能鉴定一样,秘书的职业技能鉴定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的,虽然从方法设计上保证了职业鉴定的公平性,但它却无法保证职业鉴定的合理性,也无法保证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准确性。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所以应试人员根本不能清晰的明白秘书职业真正要做的工作,从而出现“领了秘书证,不会干秘书活”的现象。随着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出现,通过实用办公设备提高秘书工作的效率已经是必然,即使现在的考核增加了专业能力考核这一块,有了一定的基本办公设备,但是这样的形式并不能考察应试人员是否能够操作。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纸上谈兵成了秘书职业技能考试的一大弊端,这也是违背了技能考试的宗旨。
(二)考试内容存在不合理。
题型比较单一,个别题目有重复, 主要考核内容相对错位。秘书的工作方法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现在培养的秘书人才走上社会以后大部分都要从事非公务秘书职业, 但考核的内容却主要根据公务秘书的工作范畴而拟定,。此外,考试题库早已不能满足需要,少更新或无更新导致试题重复率高。试题库较为陈旧, 出题范围、试题形式以及难度系数等具体标准不一致, 造成试题不规范、不科学, 与现实实际结合不紧密, 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在专业技能考核方面,鉴定标准过低, 考核要求偏低, 造成鉴定的现实要求难以达到。
(三)鉴定方法方式不合理,导致社会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不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对秘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不再是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就会被录用。更多的企业即使是没有持证上岗,但是能力要求和智力要求达到了企业的要求便被录取。现代的秘书工作除了固定的事务外,还有很多需要应变的工作。此外秘书形象也成了企业对秘书职业较为看重的要求,秘书不再是办公室里的后勤角色,更多的秘书已经是代表企业的形象对外进行工作。
(四)监考人员以及阅卷评分人员不规范,不尽责任。
和大部分的自学考试一样,部分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监考人员责任心不强,致使考试过程中出现作弊现象严重泛滥。阅卷评分的细则并不被所有阅卷人员遵守,阅卷人员更多的可能并不是秘书专业的,只按照参考答案评分。
综述:现行的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主要是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而实施的,虽然在2002年以后增加了职业道德考核的内容,但鉴定的过程还是以笔试为基本方法,这种鉴定方法已经落后于市场需要,甚至也落后于秘书教学的要求。这
就造成了学生在校拿了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到企业不会做秘书的尴尬局面。要打破这样的局面,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另辟蹊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适合企业需要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系统,才能走出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低的[2]阴霾。上述问题说明,我国现行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有必要予以规范和完善。
三、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我国根深蒂固的考试思想,公平是必须的。与此同时,受到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条件的限制,秘书鉴定笔试的考核形式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其次,我国的各项技能鉴定的考试众多,秘书鉴定只是其中之一,很难受到很大的重视,导致题库的更新慢甚至没有更新。而且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新设备的应用,使得秘书鉴定的题库建设跟不上鉴定工作发展的需要。
再次,现今的本科生越来越多,导致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门槛都有所提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去盲目考证,出现考证热的浪潮,在应试教育下,秘书鉴定理论笔试已经不是难事,但这也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有很大的出入。即使有专业技能考核,但专业技能考核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没有量化的标准,仅凭考评员的主观判断确定考生的技术分值,随意性较大。
最后,由于社会的风气所在,监考人员对于不是有严厉的惩罚制度的监考职责缺失没有责任感所以部分地区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出现考评员素质不高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技能鉴定没必要过于严肃,也有对应试人员存在同情心理的,认为现在就业不容易,考个秘书证无非为了就业,所以能放一马就放一马的心理。此外,很多考试的评卷都被承包出去,附上了商品性,秘书鉴定的专业性就一下子下降了。
四、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改革的对策
(一)摆脱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单一的或偏重的笔试考试形式,在理论笔试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实际操作的环节。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用笔试形式来进行考核一直是我国教育存在的诟病,尤其是技能鉴定类的考试。可以说秘书不但要掌握辅助领导决策和管理工作技能等基础知识, 还要熟悉各类办公室的工作流程, 掌握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 能够承办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场景操作考试, 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 既考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 又考学生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 以及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里, 通过实际操作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技能鉴定考试应该更倾向于实践操作才是合理的,在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上辅以理论知识的认知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就业。拥有秘书工作的基本工作能力之后再持证上岗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现实的就业需求,还有利于就业人员的自身稳定发展,从而维系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2]朱建中:“高教学会秘书学专委会责任: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视角”,《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改革我国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使之能够更加贴近秘书工作的实际。目前来看, 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试题部分不规范、不科学, 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专业技能考核缺乏科学检测手段, 没有量化标准, 仅凭考评员的主观判断, 有很大的随意性, 使考核鉴定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3]要加大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的修订, 使之真正体现职业能力。与此同时,更
新考试题库必不可少。秘书技能鉴定的考试题库应该多元化开发,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考试提供具有可信度和有效度的试卷。也应该区分作为企业秘书和作为公务员秘书的不同,由此设置有考核类别的试卷,把秘书职业的企业性突显出来。也能更好地把通过鉴定的秘书人才推向市场并不被市场所淘汰。
(三)提高我国秘书技能鉴定的含金量,为秘书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
在秘书技能鉴定考试形式和内容有所改革的基础上,作为秘书技能鉴定的最高部门应该加大对秘书职业鉴定的力度。首先,应对秘书职业的培训机构、学校或者部门进行是否有资质的指定,形成较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其次,引入有秘书职业能力和智力的授课老师或在职秘书人员对想要进入秘书行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初次筛选。最后,可以考虑因地区的不同是否需要考核与国际接轨的内容。在这样的有效措施下,秘书职业技能的鉴定将会显得更加有市场需要和更符合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秘书职业的要求。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监考人员与阅卷评分人员的规章制度。
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必须具备考评员资格认定的条件, 才能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被聘用上岗。考评员必须具备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必须具有深厚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要加强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的管理和定期培训、考核, 把好鉴定的质量关, 更好地为鉴定对象服务。[4]对监考人员的规范不仅仅是对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含金量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公平的体现。阅卷评分人员应该选用有秘书资质的,这才是尊重应试人员并是对秘书资格鉴定层次的肯定。
综述:如今,就业市场是激烈竞争中的,只有更适应市场的人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优胜劣汰还是一直存在的。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再也不仅仅停留于技术上的,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过硬的技术才能更能在职场上站稳脚。秘书这一个职业可能专业性、技术性不及理工类的职业,因此,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才是作为秘书职业的必杀技。秘书职业自身职业素养是不能像工作能力那样锻炼出来的,只有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思想以及行为才能够体现一个秘书职业人的难能可贵之处,也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目前,我国现有的技能鉴定都是存在问题的,不仅仅是秘书职业技能的鉴定,因此以小见大,秘书职业技能的鉴定的改[3]王军,李云芬等:“文秘专业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4卷第3期。[4]王军,李云芬等:“文秘专业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革对策也是适用于其他鉴定的。当然,笔者也只是浅析我国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问题以及对策,但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能远远不止这些,所以对策也应该随着问题的出现而有所改变。时代是在变化的,改革的潮流势不可挡,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抓住发展的前进方向。秘书这一职业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领域各层次的人员分工愈加细化,以往单纯的管理工作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其高速和有效,决策活动已经在决策者层面上逐步与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等辅助性活动相分离,作为行政管理协助者性质的秘书职业已经在各个工作领域中占据重要的作用。所以,不管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还是社会利益考虑,我国秘书技能鉴定的改革都显得十分有必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王茜:“规范与完善现行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势在必行”,[万方数据],《秘书》,2003年5月。
2.王永春:“试论高校秘书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培养”,[期刊论文],办公室业务 2012年第21期
3.朱建中:“高教学会秘书学专委会责任: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视角”,《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5卷第5期。
4.王军,李云芬等:“文秘专业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4卷第3期。
第五篇: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镇海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牢固树立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强化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了三到基层(宣传政策到基层、工作到基层、服务到基层)活动,使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市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1、鉴定人数逐步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纵深发展
自1999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区劳动保障局团结一致,勇于探索,层层落实,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到去年底我市职业技能鉴定3199人(其中中级工1519人,初级工1680人),考评员41名。今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展顺利,今年第一季度,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职业资格证书人数565人,获得证书536人,合格率94.9%。其中获得初级资格证书51人,合格率100%,获得中级资格证书485人,合格率94.4%。相比去年同季度鉴定人数增长52.3%。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劳动者对职业资格证书认知度低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社会各界对此认识还很不到位。我市技术人员虽然有一定技能,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不少从业人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
职业资格证书。而用人单位招用技术人员时不看职业资格证书,不考虑招用人员实际技能是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招用人员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学。
2、劳动监督监察力度不强
依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要进行严厉查处。由于我市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证无证一个样,缺乏参培办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技能人才不被重视,缺乏职业技能鉴定的动力
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技能人才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相比明显偏低,相当部分企业未能将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与工资福利挂钩,这是长期影响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问题。不少企业仍持有落后的人才观,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是人才,注重培养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不被重视,导致企业在职技术工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率较低。
三、对我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1、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知程度,提高技术工人技能鉴定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强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我们要全方位多媒体地对国家有关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进行宣传。一是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的政策和工作动态;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信息宣传。把培训、鉴定方面的信息发布在政府、人事、劳动等部门内部刊物上,进行政策、工作动态宣传;三是节日宣传。在大型节日期间采用办板报、设立咨询点、发传单和宣传手册、在主要街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四是会议宣传。除召开全市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会议外,充分利用全市劳动保障、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会议进行宣传。五是培训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给学生讲课进行宣传。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劳动法》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强制推行的。实践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仅靠宣传教育、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法规规定等强制措施。今后,劳动部门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必须加大检查力度,调整、充实劳动监察人员力量,使检查“持证上岗”成为劳动监察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监察工作任务。在必要情况下,可成立一支专门监察“持证上
岗”的工作队伍,以保证监察工作到位。对部分行业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单位和无证从业人员进行坚决处罚,以达到“典型示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3、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应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将有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鉴定程序相对比较简单的工种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工种,在此基础上,重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积极拓宽职业技能鉴定领域,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二,要努力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素质。通过轮训等方式提高鉴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完善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办法及考评人员的聘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搞好专家队伍建设,为鉴定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第三,选择一批在设备、场地和技术等方面有优势的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或其他培训机构作为试验基地,加强新技术工种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使其成为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鉴定方法和考试技术的实验中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4、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定期开展各类型各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社会中积极倡导科学人才观,推行我市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化工作。我市可借鉴外地的做法,把技能型人才列入人才规划,让有特殊贡献的技能人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带动技术工人参加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