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示范性教案
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示范性教案
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示范性教案(仅供参考)适用专业、班级:电算会计专业二年级43、44班
具体教学时间:08年7月27日第1、2节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并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核算内容(取得、持有、期末计价、处置等四个环节)、所需设置的账户及帐务处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科学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趣味性,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结合现实中的不良现象,培养其风险意思、诚信、守法意识。
二、教学重点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各环节(取得、持有、期末计价、处置)的理解与帐务处理。
三、教学难点
对公允价值计价原则的理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价时的帐务处理。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
2、案例演示法
3、情景创设、角色模拟法
4、任务型教学方法
5、探究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导入课题
首先通过询问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悬挂展示从网上下载的“特变电工”日K线图等导入课题。
第二步:组织教学
结合引导大家怎样观看股票日K线图,简单介绍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和主要教学程序等。
第三步:实施新课教学
注意:教与学紧密结合,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再次明确课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完善,老师在旁边做适当引导,尤其关注那些参与意识较弱的同学和讨论不够热烈的小组。同时鼓励不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由各大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汇总、归纳本组讨论的结论,分别上报老师或者直接写在黑板上。
3、老师指导、突破重点、难点:
⑴由老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完善,并着重解释新旧准则区别的原因。
⑵老师介绍主要的帐户设置,着重强调帐户的性质、结构及核算内容。
⑶老师展示案例——设置问题——解答问题(进行帐务处理)——提出新的探究型的问题。
⑷课堂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在网上下载的日K线图所提供的数据,虚拟一次炒股经历,并进行帐务处理。第四步:课堂总结与答疑
1、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情感与道德的培养、课堂管理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的评价等)2、鼓励学生提问
第五步:布置作业(两个方面)
1、复习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练习债券投资业务的帐务处理
2、预习准备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应收票据”指的是什么票据?有何特征?与其他货币资金有何区别?核算内容有哪些?
六、教学内容: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通过新旧准则比较以加深理解与记忆):
旧准则之短期投资是指企业为了提高货币资金的效益,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所进行的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能够随时变现的证券投资。
新准则之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卷、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区别:前者注重的是该项资产的外在特征,是形式;后者注重的是持有该项资产的目的,是实质。
原因分析:很显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本身所具有的与投机并存、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的特征,已使得证券投资业务变得空前繁荣、热闹。这一时期企业的证券投资业务显然已经不再仅仅是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也不一定持有的期限会较短(有时可能与愿望相反),而且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投资的目的不同。可以这样说,短期投资更像是投机,只有长期投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与现时的证券投资业务更贴切,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一)新旧准则在核算上的区别:
1、取得时的核算:
旧准则之短期投资:按取得时所发生的全部实际支出计量(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以现金购入为例,其入账价值=买价+相关税费-应收股利或利息(指已宣告发放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应收股利或利息。
新准则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市价)计量(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价的原则)。在取得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相关税费作为一种投资的代价(即投资损失)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买价-应收股利或利息(同上,已包含在买价中)=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相关税费-应收股利或利息
二者比较:旧准则交表面上看符合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但实际上却高估了资产价值,将费用资本化了,因为股票并不因为支付的相关税费越多价值就越大,税费的支付也不会为以后期间带来经济效益(收益性支出)。而且取得有价证券时所支付的相关税费与取得实物资产(如存货)时所支付的相关税费是不同的,前者并不能使得该项资产增值,而后者却可以使得该项资产增值。新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优点是更具有横向可比性,更客观,更谨慎。
2、持有期间的核算:
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已到付息期)时:旧准则认为投资期限短,该股利或利息一般都是投资前盈余的分配,所以不能确认投资收益,而应作为成本的收回,抵减初始投资成本。新准则将其确认为收益,很显然,在取得该项投资之前与之后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对于取得时的市价的影响是不同的,此其一;其二:市价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决定的,而且受市场供求规律调节,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该股利或利息是投资前盈余的分配,就应作为成本的收回,抵减初始投资成本,这样做既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也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在此处二者都遵循了简化核算的原则,但新准则更多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确认成本与收益,旧准则更多的站在被投资企业的角度分析确认成本与收益。
3期末计价的核算:
旧准则要求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价,新准则要求期末按公允价值(市价)计价。前者更谨慎,但是却会导致不同的企业所持有的同一种有价证券其计价标准不同,甚至导致同一个企业所持有有的同一种有价证券也因购入时间不同其计价标准不同,其价格也不同。在同一个时点上不论谁持有的同一种有价证券,其价值肯定应该是相同的,因此就准则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后者更客观更接近现实的资产价格也更可比,但是却有可能因此高估了未实现的投资收益(当期末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时)和资产(为了避免误导信息使用者,要求在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新会计准则同时要求在附注中对该项资产进行充分披露。
4、处置时的核算:
新旧准则的帐务处理基本相同。都是按实际收到的价款与该项被处置资产的帐面余额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但是,新准则同时还规定,要将该项资产期末计价时所确认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为“投资收益”。
(二)主要帐户设置: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 ⑴取得时的公允
⑴期末公允价值 价值⑵ 期末公允
低于帐面余额时 价值高于原帐面
调减的价值 余额时调增价值
⑵处置时冲销的账
面余额 余额:期末持有该项
资产的公允价值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⑴期末公允价值
⑴期末公允价值 低于账面余额
高于账面余额 时的投资损失
时的投资收益 ⑵处置时或期末
⑵处置时或期末 结转的价值变动
结转的价值变动
净收益
净损失
(此账户期末无余额)
▲其他帐户:投资收益、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
(三)、案例演示:
(按新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的帐务处理举例)案例:06年7月1日,甲公司以交易为目的购入某公司股票10000股,成交价12.2元/股,相关税费率1%,该公司已于6月25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0.1元/股,于7月10日支付。12月31日 该股票公允价值为10.5元/股,07年6月25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0.15元/股(于7月10日支付),6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13.15元/股,9月25日公司已17.50元/股转让该股全部股票,相关税费率1%。帐务处理如下:
⑴06年7月1日取得时:
⑵7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21000
借:其他货币资金 1000 投资收益1220
贷:应收股利 1000 应收股利 1000
⑷07年6月25日该公司 贷:其他货币资金 123220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⑶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价时:
借: 应收股利 15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6000
贷:投资收益 1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6000
⑹7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同时,将损益类账户结转利润:
借:其他货币资金 1500 借:本年利润16000
贷:应收股利 1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000
⑺07年9月25日全部转让时:
⑸07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价时:借:其他货币资金 173250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 26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31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6500
投资收益 41750 同时,将损益类账户结转利润:
同时,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65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500
贷:本年利润26500
贷:投资收益 10500
(四)、探究性问题及讨论:
问题一: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价时该资产的帐面余额或公允价值应该考虑是否均包含已宣告发放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支付的利息,意思是说要么都包含要么都不包含,否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帐面余额将明显不对称,无可比性。
因此07年 6月30日 以公允价值计价时的处理应该为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
2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5000;
问题二: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时,该资产帐面余额与期末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帐户,实为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或损失(递延收益或递延损失)。该损益应等到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才真正实现。所以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帐户,表示这部分损益已经真正实现。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损益类帐户,损益类账户期末都结转“本年利润”,即该帐户没有余额,所以在处置是不可能结转“投资收益”,此一矛盾应如何解决,方法一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帐户期末不结转“本年利润”,理由是其损益并未真正实现,不能因此增减以实现的利润,可考虑在利润表本年净利润项目下单设一栏反映此未实现收益或损失,并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方法二是: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不再要求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理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无余额,无法再行结转,前者更合理。
(五)课堂练习:
根据“特变电工”股票的日K线图,自己虚拟一次炒股经历,并对其进行核算(要求自选买入点、买入数量、宣告分红日、发放红利日、发放红利的方式、卖出点等,且不得雷同)
七、课堂总结与答疑(略)
八、布置作业(略)
说明:
辅助教材:07年以前的旧教材
自制教具:网上下载的“特变电工”日K线图 课时分配:
1、导入 课题
3-5 分钟
3、新课 教学
60-70 分钟
5、总结 与答疑
5-10 分钟
2、组织 教学
3-5 分钟
4、课堂 练习
10-15 分钟
6、布置 作业
3-5 分钟
第二篇: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要求及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要求及账务处理
1.取得时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利息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持有时——现金股利和利息
(1)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利息
(2)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利息
借:应收股利/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利息
3.期末计量
B/S表日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余额(双方向的调整)
(1)B/S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B/S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处置时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分步确认投资收益
(1)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2)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的资金,应按照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购买股票、债券等时,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科目。
第三篇: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含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收益(购买时支付的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②持有期间,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应收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③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余额,则: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余额,则做相反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则: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损失,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有贷方
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有借方余额:
借: 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例】甲公司2007年5月10日从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万股准备短期持有,以银行存款支付投资款458 000元,其中含有3000元相关交易费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55 000
投资收益3 000
贷:银行存款458 000
2007年9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4 000
贷:投资收益4 0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4 000
贷:应收股利4 000
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5元/股,编
制会计分录如下:(期末以公允价值计价)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5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 000
2008年6月18日,甲公司将所持的乙公司的股票出售,共收取款项520 000元。甲公司出售的乙公司股票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20 000-500 000
=20 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20 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55 000
——公允价值变动 45 000
投资收益20 000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 000
贷:投资收益45 000
第四篇:2011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分录练习
2011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分录练习
一、甲公司于2011年9月26日,从二级市场上买进B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现金股利的股票300000股,进行短期股票投资,每股成交价格为7元,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6000元。B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1元。
二、甲公司于2011年7月5日从市场上购入C公司2011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100张,进行短期投资,每张面值为1000元,年利率为5%,而规定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各付息一次,至7月5日时,C公司尚未支付上半年利息。购买时支付的相关手续费1000元。
三、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10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四、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9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五、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8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六、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9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7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七、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至7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6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八、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至7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7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九、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至7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8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十、甲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从二级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20000股,每股价格为8元。1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至7元收盘。2月20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卖出,每股售价为9元。①写出1月18日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②写出1月31日该股票期末的会计分录;③写出2月20日出售该股票的会计分录。
第五篇:《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交易性金融资产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定场诗:远看灯笼大,近看大灯笼。灯笼是灯笼,上面尽窟窿。“嘭”破灯笼。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本人以为难在难易理解。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天生就不是持有期限长的资产,因为资产如其名,“交易性”三个字给这个资产打下了先天性不足的“烙印”,说明该项资产持有目的就不是为了守你一辈子,说白了就是为了“交易”,一旦有交易机会就会把资产卖出,而市场瞬息万变如小孩的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卖了。
能够充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一般就是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定的,也就是容易变现的资产,比如债券、股票什么的,企业持有这些资产不是为了长期投资,说白了就是“搂草打兔子”,赚个打“酱油”的钱,反正资金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总比放银行强多了不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所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特点和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随时要被出售(人要是被这样对待可真没有安全感),企业关注的就是你给我带来了多少“投资收益”,到底能打多少瓶“酱油”?所以与这个资产有关的交易税费、股利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等统统都算到投资收益里面,当然什么时候放到投资收益还要注意时机,不能鲁莽。
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特点:购入和卖出费用全部入投资收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了,投资者认为这个公允价值变动是体现了企业此时此刻的实际资产,但是毕竟还没有变现,所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纵然是损益,也终究还没有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即便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年底勉为其难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了,投资者主观感情上还是不愿意承认其为真正的“投资收益”,看来媳妇还是没有最终熬成婆。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者相反)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或者相反)
借:本年利润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相反)
到最终处置的时候,也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最后的交易费用肯定计入投资收益,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关键是之前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累积余额也要计入“投资收益”,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投资者感情,媳妇熬成婆了,终于可以在“投资收益”中核算了,另外就是税法上这个时候才是确定公允价值带来的收益的时候。一般情况来说,不管你会计上计算公允价值计算得多么高兴,不管你怎么折腾,税法就是稳坐钓鱼台:什么公允价值?我就是不承认你!爱折腾你折腾去。其实税法也是为了你好,公允价值变了,但是你没有卖出去啊,所以肯定这笔钱还没有到你腰包里,所说破天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钱,现在不征税,让你高兴两天,因为现在征税你还真不一定能拿出来;当你最后处置了,把钱拿进腰包的时候,税法上就盯上你了,那么这个时候也就是税法上“秋后算账”的时候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纳税吧。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或者相反)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所以上面这个分录不管对会计还是对税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明眼人可以看出来,这个科目是损益类科目一借一贷,等于是一增一减,不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因此这个分录对会计来说是象征意义是大于实际意义,而对税法来说那肯定是实际意义更大了。革命上有个“烈士追认”,那么会计上也有个名分追认,这个分录就相当于是给之前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媳妇”,给追认为“投资收益”这个“婆婆”了。所以很多人也不需要过于较真这个处理,这也就是公允价值核算的资产的一个通病,就是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影响最后都要在算账的时候来个追认,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些大家在以后学习中都会遇到。
二、涉及的其他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开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头,当然在中级实务中投资性房地产更为考前,个人觉得这样的处理有点不妥,就是说金融资产一章中四个类型金融资产是全书的一个根基,掌握了金融资产四个资产的原理,那你等于掌握了全教材的半壁江山了,可惜编书的不知道这个道理,觉得金融资产是不是太难了,放到后面让大家有点心理准备,以防一上来就学习金融资产把大家给吓跑了。相比之下,注会会计就是把金融资产放到前面,觉得注会的考生更年轻一些,喜欢挑战性,越是难的东西越能吊胃口。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尴尬就是,新准则承认了公允价值并进行了账务处理,但是税法还是不承认公允价值的,所以两家就产生差异了,纳税的处理不一样,因此在税法决定向你征税之前,会计上已经确认损益或者是权益了,这个差异就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了,这个处理以后会涉及大,不过现在就应该有个思想准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些初步的联系,大家以后学习可以自觉的注意一下。有道是先下手为强,早做准备不一定是坏事。开篇以金融资产为例,不知道大家什么反映,以后还会逐渐增加增加讨论,欢迎大家来与我共话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