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教学大纲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olymer Synthesis 课程号(代码):30003203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院级平台课)学时:48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继有机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以三大合成材料及精细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工业生产为模型,以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 结构控制 ── 性能控制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上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新方法,重要品种的生产工艺技术;各种聚合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特点、配方原理、流程组织原理和典型工业生产过程、聚合反应的基本化工单元及典型生产设备。不同实施方法中,关键设备的选用,传热传质和分离提纯的有效措施,最能体现工艺意图的设备组合,获得预定性能和结构的聚合物生产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技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使其掌握工业生产高聚物的技能技巧并具备从事新型高分子材料开发能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板块。
(三)、教学内容(含主要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高分子合成原理及工艺学绪论(3学时)
一.高分子材料科学及高分子合成工业发展简史 二.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工业合成高分子的一般过程* 三.本课程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 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3学时)
一. 石油化工原料路线* 二.煤炭原料路线 三.其它原料路线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工艺(6学时)
一. 工业生产中引发剂的选择原则 二. 工业实施本体聚合的特点及难点
三. 气相法本体聚合—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四. 非均相本体聚合—聚氯乙烯的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五. 熔融本体聚合和本体浇铸聚合—聚苯乙烯和有机玻璃的生产工艺
第四章 自由基悬浮聚合生产工艺(6学时)一. 悬浮聚合的特点、成粒机理与树脂粒子形态的控制 二. 悬浮聚合的物系组成,悬浮剂的类型、结构与性质 三. 悬浮聚合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控制因素*
四.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作悬浮剂的氯乙烯非均相聚合工艺* 五. 无机化合物作悬浮剂的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
第五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工艺(6学时)
一. 采用乳液聚合实施工业生产的特点、乳化剂的类型及工业生产中选择
乳化剂的原则
二. 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原理在乳液聚合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 低温乳液聚合生产工艺--丁苯橡胶的生产及工艺影响因素* 四. 种子乳液聚合生产工艺--糊用聚氯乙烯树脂的生产 五. 高温乳液聚合--ABS的生产
六. 精细化工产品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生产工艺
第六章 自由基溶液聚合生产工艺(4学时)
一. 溶剂对聚合反应的作用及工业上选择溶剂的原则 二. 丙烯腈的均相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三. 丙烯腈的水相沉淀聚合生产工艺* 四. 醋酸乙烯溶液聚合及聚乙烯醇的生产
第七章 配位聚合生产工艺(4学时)
一.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组成、性质及制备 二. 催化剂和高效催化剂在聚烯烃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淤浆法聚丙烯的生产工艺*
四. 气相流化床法高密度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第八章 离子型聚合(1学时)
一. 阳离子聚合与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 二. 阴离子聚合与SBS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工艺
第九章 线型缩聚高聚物的生产工艺(6学时)
一. 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分类及工业上的实施方法 二. 熔融缩聚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实施工艺* 三. 涤纶树脂的合成 四. 尼龙的合成
五. 溶液缩聚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实施工艺* 六. 界面缩聚反应和固相缩聚反应的简介
第十章 体型缩聚物生产工艺(6学时)
一. 体型缩聚的概念,分类、生产步骤及凝胶点及其预测 二. 热塑性和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 三. 酚醛层压塑料和压塑粉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四. 不饱和聚酯的生产工艺
第十一章 逐步加成聚合反应的生产工艺(6学时)
一. 逐步加成聚合的概念、类型与工业上的应用 二.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三. 聚氨酯生产的主要原料 四.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工艺* 五. 聚氨酯橡胶的生产工艺* 六. 聚氨酯涂料及粘合剂的生产工艺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聚合物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李克友,张菊华,向福如主编,科学出版社,2.《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赵德仁,张慰盛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3.《化工咨询报告》,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高分子化学》,周其凤,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海外高分子的新进展》,何天白,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6.《高分子合成化学》,冯新德,科学出版社,1981.1 7.《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何天白,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8.《乙烯衍生物工学》张旭之、王松汉、戚以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9.《聚氯乙烯》 化学工业部锦西化工研究院化学工业部锦西化工研究院出版社 10.《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及应用》 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11.《腈纶生产工艺及应用》(美)James C.Masson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12.《配位聚合》 林尚安 上海科技出版社
13.《丙烯衍生物工学》 张旭之、陶志华、王松汉、金彰礼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14.《离子型聚合》 应圣康 化学工业出版社
15.《缩合聚合》张留成、李佐邦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16.《饱和聚酯与缩聚反应》冯新德编著 科学出版社 17.《酚醛与环氧酚醛层压板》上海化工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8.《酚醛树脂及其应用》殷荣忠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聚氨酯树脂》李绍雄,朱吕民,江苏科技出版社 20.《聚氨酯泡沫塑料》方禹声、朱吕民,化学工业出版社
(五)、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 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平时成绩占20%(平时作业和签到)期末成绩占80%
第二篇:聚合物加工原理习题
第四章
1、举例说明高聚物熔体粘弹性行为的表现。
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端末效应包括入口效应和模口膨化效应(离模膨胀)即巴拉斯效应。不稳定流动即可由于熔体弹性回复的差异产生熔体破碎现象。
2、简述高聚物熔体流动的特点。由于高聚物大分子的长链结构和缠绕,聚合物熔体、溶液和悬浮体的流动行为远比低分子液体复杂。在宽广的剪切速率范围内,这类液体流动时剪切力和剪切速率不再成比例关系,液体的粘度也不是一个常此因而聚合物液体的流变行为不服从牛顿流动定律。即非牛顿型流动。
3、聚合物熔体在剪切流动过程中有哪些弹性表现形式?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减少弹性表现对制品质量的不良影响? 聚合物熔体在加工过程中的弹性行为主要有入口效应、离模膨胀和熔体破裂。随熔体在口模内停留时间延长,弹性变形得到恢复,离模膨胀呈指数关系减小。故增长口模长度可减小离模膨胀。保证挤出速率在临界挤出速率以下,γc随挤塑温度的增加而变大,但与口模的表面粗糙度无关。因此,升高温度是挤塑成功的有效办法。入口收敛角α↑,γc↓,L/D↑, γc↑减小入口收敛角,增大长径比可增大临界挤出速率。
4、取向度对注塑制品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非晶聚合物取向后,沿应力作用方向取向的分子链大大提高了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但垂直于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则因承受应力的是分子间的次价键而显著降低。团此拉伸取向的非品聚合物沿拉伸方向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取向度提高而增大。取向结晶聚合物的力学强度主要由连接晶片的伸直链段所贡献,其强度随伸直钱段增加而增大,晶片间伸直链段的存在还使结晶聚合物具有韧性和弹性。通常,随取向度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都相应提高,而伸长率则逐渐降低
5、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取向?成型时取向产生的原因及形式有哪几种?取向对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有何影响?
成型加工时,受到剪切和拉伸力的影响,高分子分子链发生取向。依受力方向分为:
1、流动取向:系指在熔融成型或浓缩成型中,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链、链段或其他添加剂,沿剪切流动的方向排列。次表层的取向度最高。
2、拉伸取向:系指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链、链段或结晶等受到拉伸力的作用沿受力方向排列。有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
影响因素:
1、分子结构(结构简单,柔性的有利于取向)
2、低分子化合物(降低Tg/Tf有利于取向)
3、温度(升温有利取向)
4、拉伸比(增加有利取向)高分子材料经取向后,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透气性等增加,单轴拉伸后,取向方向(纵向)和垂直于取向方向(横向)强度不一样,纵向强度增加,横向减少,对于结晶性高分子,取向拉伸后结晶度增加,玻玻璃化温度增加。
6、入口压力降产生原因有哪些?(1)、物料从料筒进入口模时,熔体粘滞流动流线在入口处产生收敛所引起的能量损失;(2)、在入口处由于聚合物熔体产生弹性变形,因弹性能的储蓄所造成的能量消耗;(3)、熔体流经入口处时,由于剪切速率的剧烈增加而引起速度的激烈变化,为达到稳定的流速分布所造成的压力降。
7、聚合物的结晶度将如何影响注射制品的性能?对结晶度较高的材料,在注射工艺参数的选择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聚合物结晶度对制品性能影响包括:密度、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其他性能等。密度:结晶度高, 分子链排列有序而紧密, 分子间作用力强, 所以密度随结晶度的提高而增大。拉伸强度:结晶度高, 拉伸强度高。弹性模量:弹性模量随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大。冲击强度:冲击强度随结晶度的提高而减小。热性能:结晶度增加有利于提高软化温度和热变形温度。光泽度:结晶度提高会增加制品的致密性, 使制品表面光泽度提高, 但由于球晶的存在会引起光波的散射, 而使透明度降低。翘曲:结晶度提高会使体积变小, 收缩率加大。对结晶度较高的塑料设定工艺参数应注意:主要是模温的设定,当聚合物熔体温度高于熔融温度时(T > Tm), 大分子链的热运动显著增加, 当大于分子的内聚力时, 分子就难以形成有序排列而不易结晶;当温度过低时, 大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很低, 甚至处于冻结状态, 也不容易结晶。所以结晶的温度范围是在T g 和Tm 之间。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决定于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的温差。冷却速度快, 结晶时间短, 结晶度低, 制品密度也会降低。注射压力:对于结晶性高聚物而言, 在注塑过程中, 可通过提高注塑压力和注射速率获得较高的结晶度, 当然, 提高的程度应以不发生熔体破裂为限。挤出成型
单螺杆挤出机的挤出系统和传动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单螺杆挤出机由传动系统,挤出系统,加热和冷却系统,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挤出系统和传动系统主要包括传动装置、加料装置、机筒、螺杆、机头和口模等五部分 简述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的几个功能段的作用.加料段:自物料入口向前延伸的一段称为加料段,在加料段中,物料依然是固体,主要作用是使物料受压,受热前移,螺槽一般等距等深。压缩段:压缩段是指螺杆中部的一段,物料在这一段中受热前移并压实熔化,同时也能排气,压缩段的螺槽体积逐渐减小。均化段:螺杆最后一段,均化段的作用是使熔体进一步塑化均匀,并使料流定量,定压由机头流道均匀挤出,这段螺槽截面是恒等的,但螺槽深度较浅。
什么是螺杆的压缩比,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通过哪些形式获得压缩比? 螺杆加料段第一个螺槽的容积与均化段的最后一个螺槽的容积之比,它表示塑料通过螺杆的全过程被压缩的程度。
在螺杆的压缩段附加一条螺纹,这两条螺纹把原来一条螺纹形成的螺槽分成两个螺槽,一条螺槽与加料段螺槽相通,用来输送固态物料;另一条螺槽与均化段相通,用于液态物料的输送。这就避免了单螺纹螺杆固液共存于一个螺槽引起的温度波动。如何获得单螺杆挤出机最大的固体输送速率? 结构角度:1增加螺槽深度; 2降低物料与螺杆的摩擦系数; 3增加物料与料筒的摩擦系数; 4选择适当的螺旋角。工艺角度:1增加料筒温度(fb↑);②降低螺杆温度(fs↓)。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要工作特性。
a.强制输送作用 在同向旋转啮合的双螺杆挤出机中,两根螺杆相互啮合,啮合处一根螺杆的螺纹插入另一根螺杆的螺槽中,使其在物料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倒流或滞流。无论螺槽是否填满。输送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具有最大的强制输送性。
b.混合作用 由于两根螺杆相互啮合,物料在挤出过程中进行着比在单螺杆挤出机中更为复杂的运动,不断受到纵向横向的剪切混合,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能,使物料加热更趋均匀,达到较高的塑化质量。c.自洁作用 反同旋转的双螺杆,在啮合处的螺纹和螺槽间存在速度差,相互擦离过程中,相互剥离粘附在螺杆上的物料,使螺杆得到自洁。同向旋转的双螺杆,在啮合处两根螺杆的运动方向相反,相对速度更大,因此能剥去各种积料,有更好的自洁作用。简述聚合物物料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的熔化过程。
由固体输送区送入的物料,在进入熔化区后,即在前进的过程中同加热的料筒表面接触,熔化即从这里开始,且在熔化时于料筒壁留下一层熔体膜,若熔体膜的厚度超过螺翅与料筒间隙,就会被旋转的螺翅刮落,并将其强制积存在螺翅的前侧,形成熔体池,而在螺翅的后侧则为固体床,这样,在沿螺槽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固体床的宽度就会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消失,即完全熔化,熔体膜形成后的固体熔化是在熔体膜和固体床的界面发生的,所需热量一部分来自料筒的加热器,另一部分则来自于螺杆和料筒对熔体的剪切作用。简述聚合物熔体在挤出机均化段的流动形式。熔体在均化段的流动包括四种形式:正流、逆流、漏流和横流。正流,亦称拖曳流动:由于螺杆旋转时螺棱的推挤作用引起物料沿螺槽方向(z方向)向机头的流动,这是均化段熔体的主流。逆流,亦称压力流动:由于机头口模、过滤网等对料流的阻碍作用使料流沿螺槽反向的流动。横流:螺棱的推挤作用和阻挡作用造成的物料在落槽内的往复流动,仅限于在每个落槽内的环流。漏流:物料在螺杆和料筒的间隙沿着螺杆的轴向往料斗方向的流动,它也是由于机头和口模对物料的阻力所产生的反向流动。
什么叫螺杆的长径比?螺杆长径比的增加对物料的加工有何好处?
螺杆有效工作长度与直径之比。n一定时,L/D增加,物料在螺杆中运行时间延长,有利于物料塑化与混合,使升温过程变缓;可使均化段长度增加,可减少逆流和漏流,有利提高生产能力。简述管材挤出的工艺过程及管材挤出的定径方法。
挤出工艺:物料经挤出机塑化、机头口模成型后,经定型装置冷却定型、冷却水槽冷却、牵引、切割,得到管材制品。
定内径:定径套装于挤出的塑料管内,即从机头挤出的管子内壁与定径套的外壁相接触,在定径套内通冷却水,将管子冷却定型。由于定径套的冷却水管是从管芯处插入的,故这种定型法只有直角式机头或偏移式机头的挤出才能使用。定外径:使挤出管子的外壁与定径套内壁相接触而起定型作用。内压法:向管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内压法真空法:在管子外壁抽真空法
以尼龙棒材的挤出成型为例,说明挤出成型的工艺过程,并讨论原料和设备结构的选择,工艺条件的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原料的选择:尼龙的熔融温度范围窄,黏度偏低,须特别注意选择高黏度的尼龙作为挤出棒材的原料,以保证成型的稳定性;②原料干燥:尼龙极易吸水,挤出前必须充分干燥,否则,会导致尼龙在加工过程中出现降解;③挤出成型:是棒材制造的主要过程,挤出成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挤出速度要慢,否则影响定型;二是温度控制波动范围要小,否则容易造成黏度的较大波动,从而影响挤出稳定性; ④制品的定型与冷却:定型部分要长一些,采用缓慢冷却,若使用急冷,很容易造成棒体内部缩孔;⑤牵伸和后处理:牵引要均匀,牵引切割后的棒材要进行调湿处理,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的尺寸变化。注射成型
注塑机有几种类型,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按传动方式:机械式注塑机,液压式注塑机,机械液压式注塑机按操纵方式:手动注塑机、半自动注塑机、全自动注塑机按塑化方式:柱塞式注塑机、预塑式注塑机、橡胶注塑机包括以下:注射装置、合模装置、液压电气控制系统 嵌件预热有何意义。
为了装配和使用强度的要求,理解塑件内常常嵌入金属嵌件。注射前,金属嵌件先放进模具内的预定位段,而后经注射成型才能和塑料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塑料与金属的热性能差异很大,两者收缩率不同,因此,有嵌件的塑料制品,在嵌件周围易出现裂纹或制品强度较低。设计制品时应加入制件周围塑料的厚度,同时对金属嵌件进行预热也是必要的。因为嵌件预热可以减小塑料熔体与嵌件的温差,使嵌件周围的塑料熔体冷却比较慢,收缩比较均匀,产生一定的熔料收缩作用,以防止嵌件周围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注射机常用喷嘴类型?从加工塑料性能和成型制品特点来考虑,如何选择喷嘴?
1、通用式喷嘴:是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喷嘴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无加热装置,注射压力损失小,常用于PE、PS、PVC及纤维等注射成型。
2、延伸式喷嘴:是通用是彭罪的改进型,结构也较简单,制造方便,有加热装置,注射压力姜较小,适用于PMMA、POM、PSF、PC等高粘度树脂
3、弹簧针阀式喷嘴:是一种自锁式喷嘴,结构较复杂,制造困难,流程较短,注射压力损失较大,较适用于PA、PET等熔体粘度较低的塑料注射。
试问一旦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使用螺杆式注射机)发现未熔的颗粒料,将如何调整工艺参数以获得理想的制品?
注射成型过程中发现未熔的颗粒料,其主要原因是塑化不良。调整工艺参数:可适当提高塑化背压,适当提高料筒温度,延长物料在料筒中停留时间,提高螺杆转速等。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橡胶注射成型的硫化时间为何呈现“U”形变化?
随着螺杆转速的提高,机筒内的胶料受到剪切、塑化和均化的效果提高,可获得较高的注射温度,缩短注射时间和硫化时间。螺杆转速过高时,螺杆表面橡胶分子链发生拉伸取向,形成多层取向状态,产生一种收缩力,起到一种钳制作用,使胶料成团抱着螺杆一起转动,产生较严重的“包轴现象”,不能使胶料很好地受到剪切作用,故胶温反而下降,注射温度降低,硫化时间延长。注塑制件后处理主要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意义。
随着螺杆转速的提高,机筒内的胶料受到剪切、塑化和均化的效果提高,可获得较高的注射温度,缩短注射时间和硫化时间。螺杆转速过高时,螺杆表面橡胶分子链发生拉伸取向,形成多层取向状态,产生一种收缩力,起到一种钳制作用,使胶料成团抱着螺杆一起转动,产生比较严的“包轴现象”,不能使胶料很好的剪切作用,故胶温反而下降,注射温度降低,硫化时间延长。
注塑制件后处理主要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意义
热处理,调湿处理,热处理的实质:使强迫冻结的分子链得到松他,凝固的大分子链段转向无规位置,从而消除这一部分的内应力。提高结晶度,稳定结晶结构,从而提高结晶塑料制品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降低断裂伸长率。调湿处理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的尺寸。同时还可以加快达吸湿平衡,从而改善制件的柔曲性和韧性,使它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有提高。结晶性塑料和非晶塑料在注塑工艺上有何不同。塑化阶段,结晶性塑料的塑化需要更长的时间冷却阶段,结晶性塑料的冷却要严格控制,冷却的快慢直接影响塑件物性 某塑胶公司有如下原料: 聚乙烯A(熔体流动指数为7g/10min);聚乙烯B(熔体流动指数为 0.3g/10min);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尼龙66。
–(1)拟生产Φ50cm、高300cm的垃圾桶,可选用什么成型方法,选择上述什么原料(要简述选择的理由)?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打算在聚合物中加入30%碳酸钙填料,请问在加入填料后,成型工艺可能做那些调整?
– 选择聚乙烯A,相对B而言,熔体流动指数较高,加工较容易。聚苯乙烯太脆,会被强酸强碱腐蚀,不抗油脂,不适合做垃圾桶,PC和尼龙66原材料费较高,也不适合做垃圾桶。大型垃圾桶可以用挤吹中空塑料成型。– 加入填料后,材料的黏度会有所提高,所以挤出过程中应该提高温度,以降低材料黏度,即降低加工难度。在吹塑时,气体压力不宜过大,避免基体和填料间的应力开裂。拟生产手机外壳,该公司有的工程师认为采用聚苯乙烯较好,而有的工程师认为采用聚碳酸酯较好,你认为选用那种聚合物合适,谈谈理由。若选用聚碳酸酯,在成型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 选用PC较好。聚苯乙烯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差,作为手机外壳可以被多种有机溶剂溶解,会被强酸强碱腐蚀,不抗油脂,并且在受到紫外光照射后易变色。质地硬而脆,抗冲击性能较差,作为手机外壳不耐摔,易破裂。
–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其耐磨性差,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 PC遇水容易水解,产生断键、分子量下降和物理强度降低等现象。所以应该严格控制PC中的水分,避免产品出现气泡银纹等,通常在PC加工前需用热风干燥机干燥3-5小时。中空吹塑成型
简述注塑吹塑工艺过程。聚酯透明瓶的成型为例,聚酯的特点是易吸潮,结晶速度慢,为了得到尺寸精度高,透明性好的聚酯透明瓶,一般采用两步法进行注射吹塑成型。第一阶段为型坯的制造(注射法),第二阶段为坯件的吹塑成型。第一阶段型坯的制造(注射法)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是注射成型前的准备,对聚酯型坯的成型前准备主要是物料的干燥,一般要对聚酯切片在120℃下干燥6-12小时;其次是借助注射机和型坯成型模具进行注射成型;最后是后处理,型坯的后处理仅限于修边,不可进行热处理。第二阶段型坯的吹塑分四个步骤,第一是对型坯加热到Tg以上,进入橡胶态;第二是入模,即把加热好的型坯迅速移入模具中;第三是吹塑成型,即在已加热的型坯吹入压缩空气,型坯即胀大脱离金属管贴于模壁上成型;第四是冷却脱模。
简述挤出吹塑工艺过程。①管坯直接由挤出机挤出,并垂挂在安装于机头正下方的预先分开的型腔中;
②当下垂的型坯达到规定长度后立即合模,并靠模具的切口将管坯切断; ③从模具分型面上的小孔送入压缩空气,使型坯吹胀紧贴模壁而成型; ④保持充气压力使制品在型腔中冷却定型后开模脱出制品。
以尼龙6制备的汽车油杯的成型为例,说明挤出吹塑的工艺过程,并分析原料的选择和成型各阶段的工艺条件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 汽车油杯的成型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干燥,挤出型坯,闭模,吹塑,冷却脱模等几个过程。由于尼龙粘度相对较低型坯易下垂,原料的选择应特别注意选择高粘尼龙作为基础原料;同时,由于尼龙粘度对温度敏感性大,挤出吹塑过程应特别注意温度控制。热成型的定义。
热成型是一种以热塑性塑料板材和片材为成型对象的二次成型技术,其法一般是先将板材裁切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再将坯件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到弹塑性状态,然后施加压力使坯件弯曲与延伸,在达到预定的型样后使其冷却定型,经过适当的修整,即成为制品。热成型过程中对坯件施加的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靠真空和引进压缩空气在坯件两面形成气压差,有时也借助于机械压力或液压力。
要制作一直径达2米、高5米、厚15毫米的大型聚乙烯圆筒,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 对于这种大尺寸的圆筒,很难采用挤出法生产,可以采用热成型法生产。如可以用机械 加压法生产两、三块弧形板,通过热熔连接成一个完整筒体。也可以采用加热后卷绕的办法直接卷绕成型。其他成型工艺
铸塑成型有哪几种方式?
铸塑技术包括静态铸塑、嵌铸、离心浇铸以及流延铸塑、搪塑和滚塑等。请分别写出以下制品最多可以用哪些成型加工方法来生产:
– 线缆包覆层:挤出成型– 沙滩鞋底:压延成型、注射成型 – 橡胶的胎面:压出成型、模型硫化
– 小型儿童玩具:热成型、注射成型、挤出成型、搪塑成型 – 尼龙薄膜:压延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 – 矿泉水瓶:注射成型、挤出成型 – 塑料水桶:注射成型 – 医用标本:嵌铸成型
简述PTFE成型加工方法原理并说明如何调节其制品性能? – 原理:PTFE 室温下冷压成型坯后再烧结,经冷却后得到制品。(可用图示说明)– 措施:控制冷却速度,调整结晶程度来调节其制品性能。
下列哪些参数与挤出机的产量无关? D A.螺杆直径 B.螺杆长度 C.螺杆转速 D.切粒机转速 当双螺杆挤出机机头压力过高时应该调整 B A.喂料量 B。螺杆转速 C。机筒温度 D。螺杆组合 挤出机的测温装置热电偶的作用是 A A.测量温度 B。控制温度 C.加热 D。冷却 挤出过程中料条表面粗糙是因为 D A.塑料水分太大 B。熔体温度太高 C。挤出速度太低 D。挤出速率太高 挤出过程中料条带有黑点是因为 AB A.挤出温度太高 B.机头口模处有不干净的地方 C。挤出温度太低 D。原料太脏 物料塑化时的热量来源为 AB A.料筒传热 B。物料内部摩擦 C。物料反应热 D。环境热量 挤出成型的控制系统不包括 D A.电气传动系统 B。温度控制 C。压力控制 D。喂料控制 双螺杆有清除机筒、螺杆表面物料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 A A.自洁 B。自转 C。扫堂 D。振动 塑料熔体指数越大,其流动就越容易,所以挤出量随塑料熔体指数的增加而 B A.降低 B。增加 C。无影响 D。以上都错
结晶会提高制品的许多重要性能,也会使(D)性能下降。A.密度 B。拉伸强度 C。刚度 D。透明
在加工过程中影响熔体的热稳定性及制品的耐化学试剂性和渗透性等的聚合物结构是 A A.聚合物分子中的单个原子与官能团 B。分子量 C。分子柔性 D。分子间键合 在中空吹塑成型过程中,可确定型坯成型难易程度的聚合物结构是 B A.分子柔性 B。分子量 C。结晶与取向 D。分子间键合 不管是哪类添加剂,在选用时应注意 ABCD A.相容性 B。协同性 C。功能性 D。经济性 外润滑剂加入分子中是为了 ABD A.降低塑化熔料温度 B。减少熔料与设备表面的摩擦力 C.减少熔料间的摩擦 D。阻止熔料粘在设备金属表面上 在吹塑制品过程中,若型坯的壁厚膨胀太大会造成 D A.过多的飞边 B。制品上出现褶皱 C。制品壁会太薄 D。原料的浪费 在挤出成型中会产生熔体破裂现象的因素有 D A.挤出速率 B。熔体温度 C。机头结构 D。以上都是 通过()可消除挤出过程中出现的熔体破裂现象。AD A.提高机头温度 B。降低机头温度 C。提高挤出速度 D。降低挤出速度 在中空吹塑成型制品中,影响制品收缩率的因素有 ABCD A.塑料的种类 B。型坯的熔体温度 C。制品的壁厚 D。模具的温度 吹塑容器的底部为(),可以很好的补偿收缩率。
A.凹形 B。凸形 C。平形 D。以上三种均可
第三篇:面点工艺学教学大纲
《面点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面点工艺学》是烹饪工艺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面点工艺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面点工艺学》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应考者掌握面点原料、面团调制、制馅、成形和熟制等一系列面点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使应考者熟练地掌握其制作工艺过程,并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社会服务。
二、课程设置说明
面点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以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美学、食品卫生物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程性质(适应专业对象和课程类别)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可参考学时)总学时:108学时
(一)绪论(2学时)
(一)面点的定义和中式面点的发展历史
(二)中式面点的分类及其风味流派
1、识记:面点有几种分类方法
2、领会:如何分类、中式面点风味流派的特色
(三)中式面点制品的构成要素
1、识记:中式面点制品的构成要素
(四)中式面点的一般工艺流程和特色
1、识记:面点一般工艺流程图
2、领会:中式面点的特色
(五)面点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
1、识记:面点工艺学的概念
2、领会:面点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中式面点的制作的基本原料(4学时)
(一)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面团原料
1、识记: 面粉的等级标准、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
2、领会:面粉质量的鉴定方法、影响面粉加工特性的因素
3、应用:选择合适的面粉
(二)常见的馅心原料
1、识记:咸味馅原料和甜味馅原料的选料要求
2、领会:馅料的作用
(三)辅助原料
1、识记:常用辅助原料的种类、常用辅助原料在面点制作中的作用
2、领会:常用辅助原料的性质特点
(三)面点加工器具和设备(6学时)
(一)面点器具
1、识记:有哪些器具
2、领会:如何运用这些器具
(二)面点机械和设备
1、识记:有哪些面点机械和设备
2、领会:如何运用这些面点机械和设备
(四)面团(8学时)
(一)面团分类及调制的基本原理
1、识记:(1)面团的分类(2)揉面的方法
2、领会:(1)面团在面点中的地位和作用(2)生物和化学膨松剂对膨松面团形成的影响
(二)面团调制的一般工艺
1、领会:各种调制面团手法的适用范围
(三)各类面团的调制方法
1、识记:(1)冷水、温水、热水面团的概念(2)生物膨松面团、大酵面、嫩酵面、碰酵面、戗酵面、烫酵面、花碱的概念(3)化学膨松面团的概念(4)物理膨松面团的概念(5)层酥面团、包酥、明酥、暗酥、半明半暗酥的概念(5)生粉团、熟粉团的、糖糕粉团、白糕粉团的概念(6)杂粮面团、果蔬类面团、鱼虾蓉面团、冻类面团的概念
2、领会:(1)冷水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2)热水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3)温水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4)生物膨松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5)化学膨松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6)层酥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包酥的工艺要点(8)米粉类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9)其它类面团的调制以及调制的工艺要点
3、应用:(1)加碱技术(2)验碱方法
(五)馅心(6学时)
(一)馅心的分类、作用及制作要求
1、识记:(1)馅心的概念(2)馅心的制作要求
2、领会:馅心对于面点制作的作用
(二)咸味馅心制作工艺
1、识记:(1)咸生素馅的概念(2)咸生荤馅的概念(3)咸熟素馅的概念(4)咸熟荤馅的概念(5)荤素馅的概念
2、应用:(1)咸生素馅的制作方法(2)咸生荤馅的制作方法(3)咸熟素馅的制作方法(4)咸熟荤馅的制作方法(5)荤素馅的制作方法
(三)甜味馅心制作工艺
1、识记:(1)泥蓉馅的概念(2)果仁蜜饯馅的概念(3)糖馅的概念
2、应用:(1)泥蓉馅的制作方法及要领(2)果仁蜜饯馅的制作方法及要领(3)糖馅的制作方法及要领
(四)包馅面点的配方设计
1、识记:包馅面点皮馅比例的三种类型
2、领会:如何设计面点的配方
(六)面点的成形工艺(8学时)
(一)面点种类与造型特点
1、识记:(1)面点的种类(2)面点的外形特征(3)面点的形状要求
(二)成形前的基础操作技法
1、识记:(1)成形的概念(2)和面的方法(3)揉面的方法(4)搓条的概念和技法(5)下剂的概念和技法(6)制皮的概念和技法(7)上馅的概念和技法
2、应用:(1)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揉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搓条的操作要领(4)下剂的方法和操作要领(5)制皮的方法和操作要领(6)上馅的方法和操作要领
(三)面点手工成形技法
1、识记:(1)手工成形技法有哪些(2)辅助工具成形技法有哪些
2、领会:面塑艺术成形的注意事项
3、应用:各类成形技法的要点
(四)面点模具和机械成形技法
1、识记:(1)模具成形技法运用哪些模具(2)机械成形技法运用哪些机械
2、应用:模具、机械成形技法适宜于制作哪些面点品种
(七)熟制工艺(12学时)
(一)面点熟制的基本原理
1、识记:(1)熟制的概念和作用(2)熟制的传热介质
2、领会:(1)熟制的传热方法(2)面点熟制的基本原理
(二)蒸煮熟制技术
1、识记:(1)蒸、煮的概念(2)蒸、煮工艺技术的关键
2、应用:蒸、煮工艺技术的流程
(三)烘烤熟制技术
1、识记:(1)烘烤工艺的概念(2)烘烤工艺的特点(3)烘烤工艺技术流程
2、应用:烘烤的注意事项
(四)油炸熟制技术
1、识记:(1)油炸工艺的概念(2)油炸工艺的特点(3)炸制工艺技术流程
2、领会:(1)油炸的注意事项(2)炸油的选择
(五)煎烙熟制技术
1、识记:(1)煎、烙工艺的概念(2)煎、烙工艺的特点(3)煎、烙工艺技术流程
2、领会:(1)煎、烙的注意事项
(八)典型功能面点的制作示例(74学时)
(一)主食面点
1、识记:(1)主食面点的地位(2)主食面点的特点(3)主食面点的种类
(二)副食面点
1、识记:(1)副食面点的地位(2)副食面点的种类
(三)筵席面点和面点宴席
1、识记:(1)筵席面点的种类(2)筵席面点的地位(3)面点宴席的特点
2、应用:(1)筵席面点的配备原则(2)面点宴席的配制要领
(四)休闲和保健面点
1、识记:(1)茶点的特点(2)小吃的特点(3)保健面点的作用(4)保健面点的特点(5)保健面点的分类
2、领会:保健面点的应用原则
(九)中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8学时)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识记:中式面点的历史传统
2、领会:中式面点的变革与发展
3、应用:中式面点的创新之路
(二)中式面点有待再开发的领域
1、识记: 功能性面点和药膳面点的概念
2、领会:中式面点有待再开发的领域
(三)中式面点创新之途经
1、识记:中式面点的创新方法
2、应用:用中式面点创新方法创新新的面点品种
五、教学手段使用的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辅之。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面点工艺学》张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版社 《面点工艺学》,钟志惠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面点工艺教程》,茅建民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面点工艺》,赵洁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为了应考者和助学辅导者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和要求,系统地、有效地使用指定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系统掌握的原则,本大纲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它们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掌握面点工艺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操作关键,并能准确地加以表述。
领会:要求对已掌握的概念、原理等加以全面、系统地理解。
应用: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在具体面点品种的实践中加以运用,制作并创新出更多的新品种。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面点工艺学》,季鸿崑等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1、全面掌握,突出重点。本课程是研究面点原料、面团调制、制馅、成形和熟制等一系列面点制作工艺过程的知识体系。学习者应首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对面点的制作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有全面的认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烹饪专业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各种面点风味的面点品种并加以运用,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按照自学方法指导的要求,在认真钻研指定教材的基础上,引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
2、社会助学者应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3、社会助学者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应有机地结合。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将根据大纲要求进行。考试内容覆盖各章,突出重点,一般不超出教材内容。
2、考试试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知识运用等内容。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结构,易占20%,较易30%,较难30%,难20%。
3、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工艺流程图、简答题、论述题。
第四篇: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专业基础课)Metal Technology 以下部分标题填写用黑体五号字体,具体填写内容字体为宋体五号)【课程编号】BJ26613 【学分数】2 【学时数】3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编写日期】2011.9.22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 金工实习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一、教学目的、任务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性质、铸造、锻压、焊接和切削加工的总和性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金属的性质及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工业用钢的分类、编号、合金化原理、热处理、组织、性能及应用。
2、了解铸铁的组织性能特点,铸铁的石墨化过程与影响因素,工程铸铁的成分、牌号、性能与应用。
3、了解有色金属(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的分类、编号、成分、性能与应用等。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热加工工艺(铸造、锻压)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1 + 6 + 4 + 7 + 5 + 2 + 2 + 2 + 1 = 30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主要内容:
总体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课程结构;介绍该门课程的基础和该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6学时)主要内容:
1、强度和塑性。
2、硬度。
3、冲击韧度。
4、金属的疲劳
教学要求:掌握强度、硬度、冲击韧度和金属疲劳的定义并且会用洛氏硬度测量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三章 金属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4学时)主要内容:
1、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2、金属材料的结晶过程。
3、铁碳合金相图。
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晶包特点,掌握结晶过程,熟知以及应该用铁碳金相图。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7学时)主要内容:
1、热处理概述。
2、热处理基本原理。
3、钢的普通热处理。
4、钢的表面热处理。
教学要求:了解热处理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结合铁碳金相图熟悉热处理基本原理,掌握刚的普通热处理并且会做钢的热处理实验。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五章 常用金属材料(5学时)主要内容:
1、金属材料的分类。
2、非合金钢。
3、合金钢。
4、铸钢。
5、有色金属。
教学要求:了解金属材料的大分类及在工业使用数量的比例,掌握碳钢的标号读法一起碳钢屈服强度的读法,掌握合金钢标号的读取方法以及成分组成;了解合金钢概念,了解铸钢的概念学会铸钢的标号地区方法,了解有色金属的用途和概念。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六章 铸造工艺(2学时)主要内容:
1、铸造工艺概述。
2、砂型铸造工艺。
3、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4、特种铸造工艺。
教学要求:掌握铸造工艺特点、铸造性能、铸造主要工艺内容、机械造型方法、铸件结构分析与设计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了解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过程、各种铸造方法,了解铸造的发展趋势。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七章 压力加工工艺(2学时)主要内容:
1、压力加工工艺概述。2、自由锻造。
3、模型锻造。
4、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5、板料冲压
教学要求:掌握单键联接中平键、半圆键的公差与配合概念,会正确选用配合种类及代号,并能在零件图上正确标注。了解锻压加工的基本理论、自由锻的应用条件。了解模型锻的作业流程、加工出锻件的技术参数和板料冲压的加工过程。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八章 焊接工艺
(2学时)主要内容:
1、焊接工艺概述。
2、手工电弧焊。
3、其他焊接方法。
4、焊件的结构工艺性。
教学要求:了解手工电孤焊电孤的产生、构造、极性及应用,手工电孤焊设备。基本掌握焊条的要求、组织、分类、牌号及选用,手工电孤焊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接头型式和接头位置。掌握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了解气焊与气割工艺方法。基本掌握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了解金属的可焊性概念及钢铁材料的可焊性,焊接缺陷种类、特征、产生原因及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基本掌握焊接结构的工艺性。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九章 切削加工工艺
(1学时)主要内容:
1、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2、车削加工。
3、钻削、镗削、铣削、刨削和磨削加工。
4、零件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
教学要求:了解车床加工零件的范围和车床加工的原理,了解其他各种机床的加工原理,了解切削加工后两件的技术参数。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十章 零件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
(自学)主要内容:
1、概述。
2、零件材料及加工工艺的选择。
3、典型零件生产过程实例。
教学要求:理解零件加工的基本内容,了解批量生产零件材料及加工工艺、典型零件生产过程实例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四、研究教学内容及时数(2)
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工艺规范的确定 2.金属材料基本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其主要用途;热处理的概念、分类、工艺特点及应用;金属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理论和实践性技术,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改革,注意与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的配合联系。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验,并可采用现场教学,电化教学和参观见习等教学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金属工艺学》,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金属工艺学》,王孝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金属工艺学》,王东升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修(制)订人:蓝奇 审核人:
2011年 9月22日
第五篇: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学分:3 理论学时:45 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大纲执笔人:刘贤喜 大纲审定人:赵立新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如课堂理论教学、习题、实验等)及有关环节(如工厂实习等)的配合,使学生初步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改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保证加工质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受到初步训练;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趋向。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艺尺寸链
掌握机械加工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路线;确定各工序余量、尺寸及公差;确定时间定额。
(二)机械加工精度
掌握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原始误差及其各自的影响规律;掌握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加工误差;掌握对加工误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掌握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掌握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掌握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掌握工艺系统振动的类型与控制振动的方法。
(四)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
掌握轴类零件、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及各种加工方法的选择。
(五)装配工艺基础和装配尺寸链
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及相应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及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
(六)现代制造技术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趋向。
3、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本课程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适当增加与制造业信息化和数控加工方面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绪论(1学时)
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简况及发展方向。
课程的性质、特点、目的要求、与有关课程的联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简况及发展方向和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和工艺尺寸链(15学时)第一节 基本概念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生产系统与机构制造系统;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工艺规程及其制订原则、步骤和原始资料。
第二节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节
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评定指标。第三节 确定毛坏
影响毛坯选择的因素;毛坯的种类;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基准的分析;粗基准的选择;精基准选择;辅助基准的选择。第五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工序顺序的排列;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第六节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余量大小的因素;加工余量的计算公式和确定方法;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第七节 时间定额和提高劳动生产中的工艺途径 工时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第八节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工艺成本的组成;工艺成本的分析与评比;相对技术经济指标的评比。第九节 工艺尺寸链
尺寸链的概念、组成及分类;极值法解尺寸链;概率法解尺寸链;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同时保证多工序尺寸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保证渗氮,渗碳层深度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工序尺寸图解法。
本章的重点是:1.工艺过程的组成,制订工艺过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基准的选择原则和拟定工艺路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应用所学原则能正确制订中等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4.极值法解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内容较多,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课外实验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与思考题:
1、1-
2、1-
4、1-
9、1-
11、1-
12、1-
15、1-
16、1-
19、1-20、1-
23、1-
24、1-26 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9学时)第一节 概述
加工精度的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第二节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机床误差;安装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第三节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工艺系统的刚度及其对加工精神的影响;机床刚度及其测定;其他外力作用引起系统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
第四节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工艺系统的热源;机床的热变形;工件的热变形;刀具的热变形;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措施。
第五节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内应力引起变形的原因;内应力的产生;减小内应力引起变形的措施。第六节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和综合分析实例
加工误差的随机现象;分布图分析法;点图分析法;相关分析法;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第七节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途径
介绍实际生产中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常用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1.掌握综合分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工艺因素的初步能力;
2.重掌握几何误差、受力变形误差、内应力变形误差、热变形误差的基本概念及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与途径
3.掌握统计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用来对加工误差进行统计分析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内容较多,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课外实验等方法,通过图、表、公式和实例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与思考题:
1、2-
4、2-
7、2-
10、2-
16、2-
17、2-
19、2-20、2-22
第三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4学时)第一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质量的含义和评定——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第二节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第三节 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及其影响因素;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及其影响因素;磨削的表面质量。第四节 工艺系统的振动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其对表面质量影响。
本章的重点是:1.掌握机器零件表面质量的含义和评定
2.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3.影响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及提高质量的工艺措施
建议教学方法:在先修课中已经学过部分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课外实验等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与思考题:
1、3-
5、3-
12、3-
14、3-19 第四章 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4学时)第一节 轴类零件加工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特点及质量分析。第二节 套类零件加工
长、短套类零件加工工艺特点及质量分析。第三节 箱体加工
不同类型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特点及质量分析。第四节 活塞加工
活塞加工中,粗、细基准的选择及其特种表面加工工艺。本章的重点是:1.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点
2.掌握表面加工工艺质量分析方法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课外实验等方法,通过工厂实习,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与思考题: 4-
4、4-
8、4-12 第五章 装配工艺基础(3学时)第一节 概述
机器的组成及零件的联接方式;装配精度;装配工艺过程及装配的作业组织形式。第二节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完全互换法;部分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装配工艺规程内容及原始资料,制订的原则、步骤和方法。本章的重点是:1.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五种工艺方法──完全互换法、、部分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解算及应用范围 2.掌握装配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课外实验等方法,通过工厂实习,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与思考题: 5-
2、5-
6、5-10 第六节 现代制造技术(9学时)第一节 概述
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现代制造技术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二节 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技术的涵义、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常见的几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和典型应用。
第三节 超精密加工
精密加工的概念、发展和意义;影响精密加工的主要因素;常见的精密加工方法。第四节 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成组技术、CAPP、FMS、CIMS。第五节 数控加工技术
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程序编制;CAXAME软件简介。本章的重点是:1.掌握特种加工和精密加工的概念、原理和工艺特点
2.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3.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原理与软件的使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具和数控加工实验等方法,通过工厂实习、参观,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与思考题: 6-
2、6-
12、6-22
(二)课程实验教学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9学时,设3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 机床主轴回转精度的测量(3学时)
观看利用传感器进行回转精度测量录像,利用千分表实际测量,使学生掌握回转精度测量方法。
实验二 机床刚度的测量(3学时)
通过对机床头架、尾架、刀架的加载,测量各部件的变形,进而画出变形随外力变化的曲线,确定各个部件的刚度。
实验三 数控铣削的基本编程及加工(3学时)
了解数控铣床加工程序的基本结构,学习数控加工中点位控制和直线补偿功能的编程与加工,了解加工零件的对刀操作,学会使用CAXAME进行造型和加工。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平时上课和作业考核,占20% ○2实验、实习和课程论文考核,占20% ○3闭卷课程考试,占60% ○以上三部分成绩的和,为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附:本课程建议使用教材、实验、实习指导书及参考书目:
建议使用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版,郑修本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自编。主要参考书:
1.《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数字控制技术》叶蓓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数控机床实验指南》陈吉红,杨克冲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