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 考 答 题 攻 略
中 考 答 题 攻 略
(学无忧教育辅导中心 编辑)
九年寒窗,一朝及第。中考成绩的一分之差,可能会导致最终录取相差一个批次。抱有每分必争,尽量不失分的原则。考生需要熟悉以下十个重要中考考试技巧
一、答题原则: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熟后生
在答题时,要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熟后生。一般中考考命题排列顺序也是这个梯度,所以考生只要按照顺序做就好。只是对于个别考生来说,可能有差异,这时候就要学会“跳题”。难题先跳过
手热好得分,开考时遇到难题不顺,拿不准,十几分钟后越做越慌。决定跳过难题,往后面做,也许就会思路打开了,答题很顺利,之前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有人说“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二、答题重点:拿准中低档难度的题目,压轴题放弃不可惜
这部分题目一般在每个类型题目的前面和中间部分。重要的是坚持会做的题目多花时间,不丢分,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最后一道压轴题,难度很大,其实上万考生里,能在这一题拿到满分的,不过十几个人,这种万里挑一的机会,不用费力争取,也不用为此感到太难过。
三、开头最易错
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做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四、书写格式:步骤不啰嗦省略,该得分处且得分,分分要计较
中考是按照步骤给分的,所以解题步骤要交代清楚。比如中考时理综物理部分最后两道大题都很难,做得并不顺利。但按老师的要求,将自己能想到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都写了上去,虽然没有得出最后结果,但也得了总分的一半以上。
另外,还有一个技巧性问题,比如某大题有几个小题目,分别考察不同知识点,如果第一题卡壳而第二题会做,可以直接认为第一题的结论是正确的,直接带入做第二题,一样可以得分。
五、书写规范:平常养成好习惯
不管字写得怎么样,一定要写的干净整洁,给人一目了然的样子,一定要让阅卷教师看明白。要保证每题的答案写在题目确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答题书写量很大,有时字迹潦草不清,如果涉及到得分点,很可能因此而扣分。
六、重点关注:放慢速度,认真计算
其实,现在的考试中,需要计算的地方并不太多,而且一旦前面一个步骤算错了,后面就会全部错完。所以考试时遇到计算要放慢速度,细心计算,要特别注意准确度。
七、时间很宝贵
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控制时间
对拿不定主意的题目,不要犹豫不决,要敢于舍弃,不可恋战。否则徒费时间,以至失控。须知不可能每题必做,要敢于放弃,有失才有得。
八、审题别偷懒
用时别吝啬,看清题目再答题,草稿要规范 有的同学拿到试卷不仔细读题目要求,便动笔答题,这样极容易造成错误。比如有的题目是要求选择错误的,而你当成选择正确的项;本来要求答a可是你却答了b。结果搞的自己费神费力,劳而无功,还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答题时间。
不要小看题干中的每个隐含条件和细节,审题一定要非常仔细。“要留意题目的所有条件。比如物理题有时会给出很多物理量。这时不妨把已知的物理量都圈起来,做题时如发现所给物理量没用,肯定是答题思路有问题,一定要重新思考。
“打草稿也应注意技巧。”打草稿千万不要马虎。最好也排好顺序并在草稿边写上题号,同时也要简单写下计算式和计算结果。这样检查时,考生能更快速检查答题思路。
九、核对复查
此道工序不可少,做完后查一查,是否遗漏,是否有笔误,是否有答非所问的现象,如果有的话还可以补救。
十、会做的一定要做对
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总是期待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对,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不要奢望全部都能做完做对。实际上只要把你会做的完完整整的做出来,就应该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九年寒窗磨利剑 六月沙场试锋芒!同学们,还剩不到一个月就中考了,为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了而努力加油吧!最后摘录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
我知道你很累,寒窗苦读是为了把信念点燃; 我知道你很苦,披星戴月为的是拥有美好的明天!我知道你需要休息,学海游泳付出了多少血汗; 可是,你很快走进成功的梦,跨过彩虹就有七彩斑斓!你已经走近六月,成功的彼岸已向你招手; 你已经铸就坚强的意志,倾注你的全部心血,将谱写新的诗篇!
别忘了,学无忧为你前进导航!别忘了,学校为你无私奉献!
别忘了,家长的胸怀将是你憩息的港湾!中考在即,英雄弯弓,箭在弦上,请你以信心,以耐力,以压倒一切的劲头,扬起中考直济沧海的风帆!
第二篇:中考语文答题方法总结以及作文攻略
好吧好吧温哥又开始总结语文答题方法了,其实我知道的,我现在进行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价值和意义不用多说。就这样,把我的笔记扒下来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发到网上了。
目的还是方便大家吧,同时作为整理者的我也重温一遍知识。
关于语文的中考试卷,其中基础知识30分,阅读理解60分(含文言文17分),作文60分。基础知识我就不多说了,只有多看,别无他法。至于作文么,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东西,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会发表一些个人的经验和看法。本篇的主要内容就定为阅读理解部分了,把答题技巧公布出来,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时常温习,在多次考试之后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作为中考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我们,现在看来,作为年组中成绩一流的同学们来说,阅读理解部分失两分以内是可以接受的水平吧,所以还请大家努力吧。
关于使用方法。其实我感觉,提纲其实只是提纲而已,只能把得分点总结出来,没有使用的实例,这样大家的理解和记忆都不深刻。背提纲和上课听老师讲课完全是两种感觉。我本想多附一些例题来加深大家的记忆,但是找题工作太繁琐,遂最终放弃。所以大家平时练题的时候要把卷纸上每道题的题号归类,然后标在提纲上。我推荐大家上课要认真跟老师学,写作业的时候遇到老师没讲到的情况的时候把这张提纲拿出来做补充。在每次考试前也可以用这张我总结好的提纲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可能每位老师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和语言的运用上稍有出入,比如有的老师讲“推动情节发展”,有的老师讲“为后文做铺垫”;有的老师将“升华中心”有的老师讲“深化主题”。其实两者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可能和你的老师讲的稍有不同,但我保证本提纲中提到的知识点在中考卷上出现是绝对准确绝对给分的,大家尽管相信就好。每道题我都会以数字标清得分点有几个,大家务必背熟,考试时悉数答上,不要漏点。一些题中有被括号扩上的得分点,那就说明这一条不是每道题中都必须答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是中考前定稿版,所以对题型和知识点的概括都很全了,绝大部分的题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本源。其实,你把这张提纲当成是前辈的笔记就好了,恩。想提高成绩的,认真学着点吧。
最后声明一下版权:此笔记由辽宁省实验学校王博老师亲授。、中考语文答题方法总结
记叙文部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注: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中间段多出现描写,结尾段多为议论+抒情。说明基本不出现。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修辞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拟人:生动形象,富有人格化的写出了..排比:增强语势
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修辞方法不少,而这里只列出了考试中会考的几种,要注意这并不是全部。修辞方法不会单独出一道题比如在考试中问你某一句话的修辞方法是什么作用,不会这么考的,而是渗透在各种各样的题中,作为某题的一部分。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要先答上这段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然后再把作用答上。
三、线索
线索的含义: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东西(线索)写的,这个东西(线索)贯穿全文。
1、题目做线索:一个东西
2、感情变化做线索:通常是先抑后扬
3、某人的见闻经历做线索
4、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做线索
注:文章有的时候会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不常考,以上四种为通常会出现的情况。找线索请首先看题目,如果题目没有就请用心把握全文然后再找了。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答题的时候两层都要写)①表面上是指(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标题,可以套换几个近义词什么的)②实际上是指(联系文章中心把深层含义解释一下)
2、标题的作用
①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②概括主要事件/交代主要人物(暗示文章中心)③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④运用诗词做题目,增加文采,吸引读者(⑤充当本文线索)(⑥暗示文章中心)
注:标题的作用部分,第二点中的暗示文章中心,不常出现。第三点和第四点不能同时存在,通常是二者中选一种考,当然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两者都没有,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在第三点和第四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请答上一句:吸引读者。第五点有些时候会出现,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五、文中某段(开头 结尾 中间)的作用
1、开头:①先答段意(交代了一件什么什么样的事)结构:②总领全文 ③引出下文(④吸引读者 ⑤设下悬念)
内容:⑥为下文做铺垫 ⑦开篇点题/点明文章中心(⑧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2、结尾
结构:①总结全文 ②照应标题/开头/上文 ③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④深化主题 ⑤抒发了作者„的感情(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人思考))
3、中间某段(某句话):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下文„做铺垫)
注:第一段的作用大概就是这样,不多说,注意要把内容答上。结尾段的作用中的第二点,答题的时候先看结尾段有没有篇末点题,有的话就答照应标题,没有的话再看是否有照应第一段,有的话答照应开头,再没有的话,就答照应上文。
六、描写
1、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作用:①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处境,性格,心理,思想品质等等„(③突出中心 ④为下文做铺垫。)注:五种人物描写,简称“外语动心神”。答题的时候给分点中有一个是必须要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什么东西。至于这个什么什么东西,也就是圈二中提到的,我列出的是通常情况下要体现的东西,一般为其中的一种,少数情况能体现两种。圈三和圈四两点要根据文章具体分析选段是否有这个作用,如果没有就不要答。另注意,题里如果问你这段是什么描写,那么答案不是人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切记不要答细节描写,考试从来不考细节描写这一说。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①本段/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 ②(交待时间地点)③渲染气氛(悲凉/喜悦)④烘托人物心情 ⑤为下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①交代时间背景 ②突出中心
注:环境描写分两类,其中社会环境描写基本没考过,反之,自然环境描写却是常在考题中出现。其中得分点的圈一要根据文章分析,不一定每次都要答这一点。圈二的渲染气氛一定要答,而渲染的气氛也只有两种,不是悲凉的就是喜悦的。圈三和圈四要把涉及的内容答上,如: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七、记叙的顺序
1、顺序(事情发展顺序):①使文章条理清晰 ②结构完整
2、倒叙(先写结果,再按时间顺序记叙):①设下悬念 ②吸引读者 ③突出中心
3、插叙(在记叙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件与主题相关的事):①交代了一件„的事 ②使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为后文做铺垫 ④突出中心
注:顺序从来未考,倒叙基本不考,插叙经常考。注意插叙作用的第三点和第四点,要把内容答上。
八、人称
第一人称:使内容更真实,亲切自然,便于突出人物心理。
第二人称: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有利于表现主题。
第三人称:便于叙述故事情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抒发感情和引起读者共鸣,有利于表现主题。
注:人称的题在考试中极少出现,但是不排除出现的可能性,所以还是总结一下,不过没有界定得分点。其实仔细看看的话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作用中有很相似的部分,我也区分不清,也许这就是它不常考的原因吧。中途换人称的作用:①是文章波澜起伏 ②有利于突出主题
九、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1、对比: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3、欲扬先抑: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4、小中见大:吸引读者,引人深思,突出中心
5、详略得当:使内容安排更合理,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注:考试中极少数情况会出考你文章写作方法的题,如果出现了就是作为考试中的难题出现的,所以就不界定得分点了。上面列出的是常见的写作方法,仔细看过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作用都差不多--
十、表达效果(赏析某句话)
①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运用了„几个动词/形容词,(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③体现出作者(人物)„的感情)④体现出了„„的事/体现了„„的感情/体现了本文„„的中心
注:本题常考,而划线的句子则通常是修辞句(句中运用了某种修辞),动词句(句中运用了特殊的动词),形容词句(句中运用了特殊的形容词)三种中的一种。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得分点圈一和圈二中是二选一出现的,不能全答。圈三要注意分析答不答这点,一般如果题里给的句子和人物有关的话都要答上。圈四注意要往中心上靠。
说明文部分
一、说明文分类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其判断依据是根据文章的科技含量。对于稍有技术含量的和稍复杂一些的东西,就可以叫事理说明文了。中考只会出事理性说明文,这点100%确定。
另外按照语言分可以分为语言平实的和语言生动的。
二、说明对象
是什么?
本文要说明的具体事物。如何找?
1、标题(名词短语)
2、第一段对某词作解释
3、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名词短语)
说明对象特征:每段中心句(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
注:说明对象只在事物说明文中存在,事理性说明文中其实是没有说明对象的。所以在上了九年级以后根本不会看到跟说明对象有关的题。但是为了防止大家跟别的题混淆,所以我还是讲一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很多老师也弄不清楚这个问题,总是含含糊糊的,所以考试也会回避。如果大家在练习题中看见了这种问题请忽略掉。
三、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都有明确的指示词,比如早上中午晚上,向前向左向右等的。考试中99%出现的是逻辑顺序(事理性说明文全是逻辑顺序),而且此题出现的频率很高。注意逻辑两字不要写错就好。
四、说明方法(六种)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征 列数字:准确直观严密地说明了„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简明周密科学地说明了„
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类似于记叙文的修辞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存在。此题考试中出现频率极高,回答问题时须先指明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然后结合语境把其作用带入的说一遍。后面最好再加上一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说明内容
①先找到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个东西说明的(一个词语),②然后根据文章各段的意思分块整理能概括其各部分内容的词。举个例子,看看格式:
如果本文是介绍台风相关的东西的,那么回答的内容就(可能)是“台风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 如果是介绍航空母舰相关的东西的,那么回答的内容就(可能)是“航空母舰的背景,作用,发展前景” 如此如此。
注:本题出现的频率也极高。说明内容的回答方法貌似还有其他几种,但是这个办法是万能的。也就是说中考题就是这么答的。本题的重点是中心词(台风)要找准,概括各部分的词(成因,危害,预防措施)要学会归纳段意(可以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寻找提示),用词要准确。后面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这些词的个数要根据这道题的分数来确定。本题不难,做的多了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作用
1、第一段作用(四点):
①引出(„的)说明对象提出(„的)说明中心内容
②用„方法,说明了„(段意),有„作用(就是要把第一段讲解一下)③吸引读者
④引出下文的说明
2、说明文结尾作用: ①总结全文
②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③再次点明本文„的中心内容(④提出展望)
注:本题一般只有三点,最后的提出展望那一点请慎重判断,除非很明显否则不要瞎猜。出现几率极低。
六、说明文题目作用
①交代说明对象提出说明的具体内容 ②用„方法,交代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吸引读者 ④引出下文的说明
注:仔细看看,这道题和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几乎一样啊!所以这两道题都按说明文第一段作用那么记就好了,没问题的。
七、下定义
公式:小概念 是 „的+大概念 例:请给人下个定义:
答:人 是 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的 动物
八、本文语言特色
提问:本文语言特色是什么?
答:①生动活泼,准确严密。②比如文中„„句话,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
注:本题出现频率不高。回答时前八个字必须一字不差,后面就是挑文中的句子举例说明了。一般都挑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
九、说明文语言能否去掉 ①不能
②【这个词】是指„(解释词义),起限定作用,文中指„(结合语境解释一下)③去掉后的意思为„与文章原意不符 ④不能体现说明文的准确严密性。
例:“夏天沈阳中午温度一般为30度”中的加点字能否去掉? ..答:不能,一般指通常情况下,即还有特殊情况,起限定作用。本文中指通常情况下沈阳中午的温度为30度。去掉后则变成沈阳夏天中午温度一定为30度,不符合本文原意,且不符合说明文的准确严密性。
注:我这么答的话就是非常全的答法了,肯定不会扣分。考试中如果出现字数写不下的话在②③步可适当删减一些。当然了,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
十、说明文语段能否互换? ①不能
②因为它是按照(1)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2)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写的 ③使说明文条理清晰,准确严密。
注:①③不能丢,②根据文章内容二选一。本题不常出现。
议论文部分
一、论题和论点
要学议论文,首先把论题和论点搞清楚。
关系--论题:文章要论述的问题。论点:作者(对论题)的观点。
先说论题:
论题是名词或短语,类似于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存在。通常可能出现在标题中或第一段中,有明显的提示的是:并列短语(例:最苦与最乐)和偏正短语(例:懒惰的智慧)。还有就是比如标题叫“谈..”或“论..”(例:论健康)。如果标题或第一段没出现,通读完文章后就能总结出来,很简单不用担心。再说论点:
论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统领全文的,分论点是支持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是表示作者观点的一句话,精简而有内涵,所以找论点的时候切忌冗长。考试中会出的题只有“概括本文中心论点”这一题。注意,有90%以上的情况论点都是可以在文中找到的,除非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否则尽可能用原文回答。有些时候文中有很多类似的语句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要找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一句。注:下面是关于中心论点的秘诀(重点来了),中心论点一般是第一段的结尾一句话,或者文章末尾一句话,当然,如果你运气十分的好的话都可能出现在标题里。以前一直都是这样的。但是近两年以来出题人越来越坏,通常把中心论点放在第二段中(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因为第一段通常都用来举例了),或者放在第三段最开头一句话。这两个地方出现的几率极高。
二、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①具体准确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②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道理论证:①有针对性有说服力,鲜明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②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比喻论证:①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②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对比论证:①突出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②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是类似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记叙文的修辞的存在。经常有题出现。我这种答法是非常完整的,这么答绝对不扣分。如果想再漂亮一点,请在后面加上:使文章更周密,更有说服力。
三、论据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可能出现的题有四道:(论据题近年来遇到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1、补论据:根据文章内容,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分析:这种题很简单,虽然有时候可能稍微有点头疼,但仔细想都能想出来的。这种题的命题范围不会太窄的。注意三点:第一,在所有可选的论据里,选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论据;第二,补充名人名言的时候尽可能不编。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补充名人名言的时候实在没有招了,可以编;第三,补充事实论据的时候要有头有尾。
2、识别论据:题里给出一个或几个论据,让你判断该论据是否能做本文的事实或道理论据。分析:这道题要注意区分,我给出两个角度:第一,按论点判断,读这句话,看这句话是否能支持指定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如果出题人从这个角度命题的话,给出的论据会很含糊不清,不好把握脉络,所以要认真读;第二,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即是论据要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有。如果文中已经有古今中了,那么就只有外国的论据符合了,再有古今中的论据就是不行了的。
3、论据作用:例:文中画线段为什么使用这个论据?
答案:①(论据)„的意思是„(概括一下),②能证明„的中心论点。③这种论证是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论证的,使文章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4、论据特点:例:本文使用的论据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列举了„的事例②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论证,使文章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四、议论文两段能否互换
本题有三个角度,须分析使用哪一个角度
1、不能,因为这两段与前文相呼应。
2、不能,因为这两段关系为递进。
3、不能:因为这两段是时间关系。
注:我给第一点补充个例子。
例:段3:我们要活得健康。健康表现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段4:身体健康,就是„ 段5:心理健康,就是„
此时四段和五段就不能互换,因为与前文相呼应。
关于第二点,这个不太好判断,真正出题的时候应该是能看出明显递进关系的时候再选这条,不要轻易用。
第三点太简单我就不解释了。
本题虽说出现的不多,但是大家还是要会。如果真的出现了,请在以上的三选一的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更有说服力。”(这是我的习惯)这样题目回答得就更周密了,嘛,其实这也是答语文题的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么。
五、论证思路 三步走:
①本段首先提出了„的观点
②然后运用„的方法,举出„的例子,具体论证 ③最后得出了„的结论。
注:圈一中的观点一般是该段第一句话,而圈三中的结论一般是该段的最后一句话。有时候你会发现最开始的观点和最后的结论都是一个意思,不要在意,就这么答就好了。本来这题就是一道暧昧不清的题。
六、议论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作用 第一段作用:(四点)
①引出本文„的论题„的论点
②用„方法,具体论证了„(简单的概括一下第一段)③吸引读者
④引出下文的论证 最后一段作用: ①总结全文
②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③再次强调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注:看完以后我们发现。议论文和说明文真是好像啊!
七、议论文中间某一句话或某一段的作用 ①对上文总结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 ②有利地论证了„的分论点。
注:圈一属于结构上的作用,圈二属于内容上的作用,所以如果单独问“本句话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的时候”也要会答哦!而另外,圈一中的内容属于三选一。不能明确判断是第一种或第三种的话,请写“承上启下”。因为它比其他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高得多。
八、议论文语言特色 ①生动活泼,准确严密 ②然后具体举例说明
注:这里不多说,祥参说明文第八题。读到这里我们再次感慨一下,议论文和说明文真的好像啊!
后记:现在是11年7月15日,我已经领到实验的录取通知书了。本提纲从五月份开始整理,断断续续道现在,语文知识点的答题方法总结也就完了。
从中考的考场上下来,体验过一把之后就有很多话想对后辈们说。中考题语文从来不难,但是请务必重视,因为语文才是拉分项。我之所以拿到了全校第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是全校第一的原因。我的143分相对于130多分和120多分的同学们就是绝对性的优势了。至于说怎么个重视法,我不是要求大家花很多时间去钻研语文,而是我希望大家对待语文这一科,上课要认真听讲,回家要认真对待作业,考前要花大精力复习。这就算非常重视了,如果你这么学中考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文末再分享点个人经验。我感觉对于阅读题,总体感知全文是很重要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是文章的灵魂。比如考试中从来没考过让你直接说出记叙文中心思想的题,但是如果读完文章对这点不明白的话根本没办法答题。其实说明文,议论文的中心都会在文中直接给出,会找即可,而记叙文的中心,我们在初中三年做了无数的文章之后发现无非也就那几种,不是讲老师对学生的奉献的爱的,就是讲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的,要不就是儿女对父母感恩的心的,基本也就是这几种,总的来说都是讲人与人之间的爱的。还请大家在平时注意积累,看答案的时候对中心思想总结的好的句子多记一记,稍加修改就可以移植到其他文章里去,这样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把握到了中心就像把握到了钥匙,你不会有明显感觉,但绝对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你的分数。
还有一点,我这里总结的提问方法都是很直白的,实际考试中出题人不一定会这么出题。比如说记叙文部分的“第一段作用”这道题,在考试中就很有可能被换成“选文第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而且在考题中也有时候会出现把前三段加在一块,问你有什么作用的,其实都是这一道题,千变万化只是为了迷惑各类禁不住迷惑的同学而已。而我们只要相信万变不离其宗就好了。语文的中考试题现在越来越灵活是大趋势,所以这类情况还请大家认真思考思考,把握把握。
嗯..最后一句话,答阅读题不要怕多写字,多写点总是好的。这里我们提出一句口号: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但是不能瞎写。
那么在这里,祝愿所有认真学习的同学们在使用本提纲后语文阅读能力有显著提升。
中考语文作文攻略
既然到这里都写了这么多了,那我就顺道把我是怎么对付中考作文的也分享出来吧。既然题目都叫作文攻略了,那内容就必定是教会同学们如何攻略作文了。那么现在,本校的中考语文第一名要分享一些与常规观念绝对不同的破解方法。大家认真看完文章,然后对我的观点自己进行取舍。我不保证大家都能答满分,但我能保证大家都能答58分。
首先,讲讲中考作文怎么考。中考作文为试卷上最后的第三大题。形式为二选一,就是两个作文题目选一个作文。近些年来一般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加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已经慢慢要淡出历史舞台了。答题卡上空格一共800个,所以请将字数严格控制在740-780字以内。当然了,我们有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能写第一个题目,就尽量不写第二个题目”。考试中第一题往往比第二题好拿分,请大家认真体会。
说在最前面,温哥是很讨厌考场作文的。比如像我这种学生,每天在学校基本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每天平平淡淡没有新鲜事。而回家以后吃晚饭就又回屋学习了,跟父母的交流也不多,所以我对这平淡的生活可是没什么想感悟想赞美的东西呢。可考试题偏偏要你描绘美好生活。逼迫我们无病而呻,实在是件恶心的事情。而且作文一篇只有700多字,根本写不出什么深刻的内涵。而其题目之浅显幼稚也通常让人作呕。所以我们的作文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我平时是认为只要是我写的文章就要拿出精品的,但是因为以上的这些原因考场上我从来没写出过满意的文章。所以在初中的前两年我对作文还是很困惑的,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得漂亮。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有过跟我一样的感觉呢? 不过啊,既然决心上了中考考场,那么就算是编,也要编出高分来。
下面开始讲如何破解了:首先我要给大家明确一个概念,中考作文有幼稚性。就是说,中考不需要多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只要能条理清晰地写明白一件(看似)很感人的事,中间加入细致的语言描摹,然后结尾抒发一些能感动老师的议论,那么这就是一篇相当优秀的作文了,就是这样,这点是我上了九年级以后才明白的道理。
第二,根据命题角度来说。初中作文题不会考实事评论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就是说对学生的思想水平是不考察的,所以题目全都以生活为题材。而又因为很多学校的学生都过着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被人戏称为“两点(学校和家)一线(一线通行)不见天(整天也看不见天,全是屋顶)”的生活。考试中所谓的以学生的实际经历为题材,也只能让同学们写学校和家庭生活了。当然了,中考还有第二类题材,就是话题,就是请学生们谈谈对一些话题的想法,比如什么“请以‘乐观’为话题作文啊”“请以‘坚强’为话题作文啊”这类的东西,或者干脆给出一段充满哲理的材料,让你自选角度作文。
综上所述,根据中考出题人想要什么材料,我们找到了破解之道。上述要求以学校和家庭生活为题的作文,一般我们都是写老师和家长。而立意和中心的高度则是在情感上体现,就是说这类文章的中心都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人们的美好品格写的,概言之就是人间真情,我们叫“真情作文”,我们写的时候文体一般为记叙文。上述的话题作文,我们一般写成“古文化作文”,文体是散文。
那么说到这里,也差不多该说一下为什么温哥说本文的作文破解法和别人的不一样了。也许有人已经猜到,我们的破解法就是所谓的“提前准备”。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并不是真正在考场上作文,而是在考试之前就把作文写好,这样通过反复雕琢语言反复请教老师反复修改,所有人都能拿出优秀得足以得58分以上的作品来。然后只需要在考场上背出来就好了。我知道这个观点有点打破某些人的思维定式,很多人会问:“这不就相当于押题么,那多没准啊,真能猜对题目么?万一猜错了到时候不就傻眼了?” 我说,其实大家完全不需要有这个担心。正因如此我们才在上文剖析了中考作文的命题规则,最后经过我们抽丝剥茧,我们发现其实中考的命题范围小得可怜,对于第一类的真情作文,学校或家庭生活中的感人一幕就是出题人想要的东西。对于第二类古文化作文,这类的适应范围是更加宽泛,几乎不管怎么写都不会跑题。就是这样。
这里再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有些同学认为每次考试都得新写一篇作文。其实本应是这样的。但是比如像我这种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的同学,如果这么做的话没法保证每次都拿高分。我们的做法就是,九年级考了这么多次试,作文基本都是同一篇,只不过是不断完善而已,不写新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即使是毫无文采的人也能在中考中拿作文高分的简单攻略方法:利用初中三年的时间,分别准备一篇真情作文,一篇古文化作文(必须都是精品)。因为中考中命题只可能有这两个角度,而我们把这两个角度都准备到了,他就不管怎么出都正中我们下怀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背熟这两篇作文,并且在考试中根据实际题目选择感觉最好的角度,然后对我们的作文稍作修改,使其切题,然后拿个高分,这样即可。
那么,我就用我个人的参加中考的实例来给大家讲解吧。资料珍贵,请大家珍惜。
第一篇作文:真情作文
那一段美好时光
晨曦要感谢霞光为他开启黎明,花儿要感谢语录滋润她热情开放;雏鸟要感谢蓝天供他尽情翱翔…感谢你们,陪我走过那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凌乱的房间,四散的书本。女孩一个人躺在床上,将脸捂在枕头中抽泣,这次模考,她彻底失败了。妈推开了门,慢慢走了进来,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看到的却是她扭过头来哭红的眼。
“小寻,放轻松点,一次考试也不算什么..”妈妈开口说。她不肯听,委屈堵满了她的心口。每天作业写到半夜,天刚亮又起来背书,付出这么多辛苦为什么!为什么还是这个成绩?把母亲硬是推出了房间,锁上门,她抓起复习笔记一把就撕了起来,纸花飘零,转眼间笔记本就变成了一堆碎纸片…就这样,哭闹中,疲倦的她渐渐睡去,真想一睡不醒,再也不想考试了。
阳光透入窗前,刺得她睁不开眼…时钟的针尖已经划过十二点,她竟睡了这么长时间。穿上衣服爬下床,突然眼前的景象让他吃惊得瞪大了双眼,床边竟放着自己的笔记!是谁施了魔法,竟让它在一夜之间完好如初?急忙,她跑去爸妈的房间,走到门口却听到了两人轻轻的鼾声。母亲睡得很实,她悄悄走进,轻轻撩开母亲额际的发;岁月爬上妈的眼角,依稀透出熬夜的红晕圈,她瞬间读懂了一切。
原来是母亲,昨晚是她一道道用胶带为女儿补好笔记,翻开笔记,看到每道裂痕都被修好,仿佛看到了母亲熬红了的眼!每个接缝都完好如新,这是母亲熬到多晚才换来的成果!一页一页翻过,她知道,她翻过的是母爱,翻过的是父母对她的期望。扉页上多了这么句话“孩子,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只要你努力了就不会后悔!振作起来,妈妈跟你一起加油!”
一瞬间,窗外的阳光洒满屋子的每一个角落;一瞬间,您的笑容浮现在眼前,我泪流满面。重新抬起头的我一路走来,现在我已站在中考的起跑线上。
备战中考像杯浓咖啡,很苦;却因您放糖般的点缀而变得很甜很甜。彷徨中,你的信念让我坚持理想;黑暗中,您像灯塔,让我不放弃希望。这样我才学会了用汗水和拼搏书写青春的乐章,感谢您,妈妈,带给了我这段美好时光!
分析:本文的成文时间大概是中考前两周,说起来也够晚的了。说来惭愧,此类作文的题材上了九年级以后我就一直在找,但是总找不到合适的,最后还是马上就要中考了,老师对我不放心帮忙提供了素材。有一件事希望大家记住,虽然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的;虽然这篇文章是用女生口吻写的;虽然剧情毫无新意,甚至虚情假意,但是它拿到了高分。
通读这篇文章,我们发现其实真情作文的格式很简单。
首先是第一段:使用各种表现方法突出文采,并引出主题。我推荐大家使用的表现手法有,排比,环境描写,比喻修辞这三种。倒是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什么新意,但是注意有一点是中心思想,就是一定要美,要能彰显文采。相信同学们多少都有听闻,中考阅卷老师重点看开头和结尾,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凤头”一定要雕琢好。第一段写起来不难,多方借鉴然后反复修改最终就能成为自己独有的精品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同学们患有“题记病”,即不管是什么开头非得用一个题记。其实这是不伦不类的习惯。我是这么认为的,题记必须要非常美非常有文采才可以用,如果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不要用它画蛇添足。(开头部分不能太长,70字以内最好,至多不能超过100字)
开头完事是故事内容的记叙,注意要详略得当,不要像记流水账一样,高潮部分要用更多笔墨重点写。语言要有画面感,而且画面要有张力,要注重对环境,细节,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中间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所以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感人,即写出“真情”。而且语言一定要细致地描摹,反复推敲,拿出精品。其实我在准备真情作文的时候感觉这部分是最不好写的。像我这种人让我描写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材料是真不好选。看了很多总感觉不合适,相信有同学也会有跟我一样的感觉。面对这种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平时注意多留心各种作文,范文,故事,老师上课讲的材料或者身边发生的事(这个不好找,因为我们身边基本没什么新鲜事)。感觉有稍好一点的设定一定要留心记录,并且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就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做改编了。改得越能打动老师越好,不用怕材料虚假,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得分。这样这个问题就能顺利解决。
关于选材还有一点希望大家注意的,就是尽量不选有关某人死亡的题材的。因为用某人的死来煽情是老套的,是不合适的。
结尾段大概一百字左右,多的写到一百三十字也可以。结尾段的作用就是议论抒情,把你的感动点明出来,并将其升华,用它感染评卷老师。既然是真情作文,那么结尾就要重点突出人间真情,即是我们平时认为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比如“爱”“善良”“感恩”。要突出这些词。用语要犀利,指导思想就是让语言像把刀子一样直插老师的心扉。结尾的时候有同学也会选择联系到中考上来,我感觉也是可以的,但是注意联系得要恰当,而且要表现出自己积极的一面。
以上三点都做到了的话,那么这一篇优秀作文就完成了,只要是字写得不是太烂,中考基本就是扣一分到扣两分之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熟背这篇文章,然后上考场之后相对于题目对文章稍作修改,这样就OK了。
比如今年的中考题作文第一题,请以“有温度的话”为题。我一看到题,就知道这个题跟我的作文切合度还是很不错的,而我的文章末尾正好有一句妈妈的话,还正好起到全文的升华作用,我当时就决定用这篇文章了。然后我就对文章各部分稍作修改,比如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改成“感谢您有温度的话,伴我走过这最美好的时光” 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改成“感谢您有温度的话,为我收藏,给我力量!” 诸如此类。
这一切都完事之后,就等卷纸拿到评卷老师面前,评卷老师掩面掉泪给高分了。真情作文大概就是这样了。
第二篇作文:古文化作文
话题“坚毅,坚守,坚强”
拾起历史的岸边那道道记忆的碎片,楚大夫行吟汨罗江畔,九死而不悔;魏武帝东指碣石海岸,高歌以咏志…纵名裂身死,马革裹尸,仍有不多青云的傲岸;纵登高临远,浮华万千,仍不写过眼云烟…他们以坚毅选择了永恒。
茅屋,暴雨倾盆。杜甫倚在窗前,仿佛忘穿眼前。一年前,颠沛流离的你求亲告友,历尽辗转才建得草堂安身,不料来年便被大风破屋,暴雨又接踵而至。苍老的你散着凌乱的发,你在担忧什么?只见你问天呐喊:“安得广厦千万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啊!”…几经动荡不安,满腹经纶的你空有报复却无法实现,但你仍坚强,反取而代之以坦然。长期以来的不得志没有摧垮你的理想。此时此刻,身处风雨飘摇的茅屋,你想到的却是破败不堪的国家!如拂晓冲破黑暗,你以坚毅选择了永恒。
明月朗照,高台楼阁。苏轼举杯与明月共饮,把酒临风,却只有你独自一人。遥想从前,年二十而中第,你是多么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少年。然而一路走来,你的道路却未如你想象的那般风平浪静,反而是荆棘遍地。我深深明白,你是多么想成大事铸大业,只可惜生不逢时,君王无能,朝政不稳,报复无法施展。但你却坚持,谪居黄城中,仍把酒临风,任他成败西东,一蓑烟雨生平任,踏雪飞鸿。
爱情曲折,仕途艰辛,面对失意你坚守坦然;朝野凋碧,几经贬谪,虽曾有彷徨,但你仍坚守理想。此刻,长夜漫漫无以入眠,且将天下之任安在心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你对苍生的千古最美祝愿。如晨曦划破黎明,你以坚守选择了永恒!
春风送走寒冬,蝉鸣引燃盛夏,且听风吟,且听风吟…岁月如流,浮华万千,我能看到的却是你们倔强的身影,倔强地选择了永恒。在备战中考的漫漫征途中,我也学着如你们般坚强,冠以拼搏,施以汗水。如今,我已站在中考的起跑线上;相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的坚毅也会发出光芒。
分析:古文化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中国古代文化的。常用于话题作文(比如我这篇文章就适合于坚强方面的话题),作者以古人的文采和伟大的精神来探讨话题。文化作文崛起自两千零二年,当年高考一篇《赤兔之死》惊煞阅卷老师无数。一时间江湖上人人慨叹,原来作文还可以写得这么漂亮。随后文化作文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风靡了华夏大地。于是在随后的几年间,追随这种写作方式的人越来越多,这类的文章也是美文辈出,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大都通过这种文章巧取高分。但是到了2008年左右,经过六年的开发,由于写的人太多了,市场已经到了一种饱和状态,文化作文的弊病也开始显现出来:文化作文初读确实感觉挺美的,但是因为看得太多了,就也都没什么意思了。而且赞美的古人也总是那几个,不是李白就是杜甫李商隐,大家都看腻了,所以文化作文也就不好得高分了。
所以在今天,古文化作文也已经不容易拿高分了。而我给他的定义就是,古文化作文是B方案。地位是给真情作文起补足作用。就是说,如果一看考题,两篇文章都很合题,那就写A方案的真情作文。如果是那万分之一的几率真情作文和题目切合得不好,那么就选用B方案,写古文化作文了。
说到古文化作文怎么写,指导思想有两个。第一,要体现出来你丰厚的文化底蕴。那有同学就说了,我平时看书少也不会说话,没有文化底蕴咋办啊? 其实没关系,就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提前准备。你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完善,不论是什么人都能做出一篇文化底蕴丰厚的文章来的。第二,就是要能借古人恰当地表现出你对话题的看法,或者你想学习古人的什么伟大精神,简言之就是要突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某方面的伟大。有这两点就足够了。通览文章我们发现,古文化作文的结构同样简单。
首先是开头段,古文化作文的开头段和真情作文差不多,作用都是吸引读者和突出文采。而且对于文化作文来说要比真情作文的文采更加飞扬。
啊对了,突然想起来一点刚才忘记了说,这点非常重要,不管是对古文化作文还是对真情作文都同样有效。那就是千万不能抄袭成品。不管你是在哪本参考书上看到的,还是上网查到的,绝对不能引用成品。不要期望阅卷老师不能发现,语文老师们可不是傻子。参加一年的中考作文评卷,每个老师大概就能看到将近一万张卷纸。如果是多年参加评卷的老师那阅卷更应该在十万份以上,不管什么样的你能看到的东西他全都见过了。而且近些年中考对抄袭的要求很严厉,已经做到就算当时没发现事后发现了,也会翻出来扣分的程度了。所以大家,绝对绝对不能抄。
那么我们没啥文采的同学们怎么办呢?虽然说不能直接抄,但是我们可以改编么。或者从不同的文章里分别引用一点整合成新的东西,这样就变成自己的了。
比如我的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分别改编自两个普及度极高的开头
㈠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㈡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就是这两段大家都见过的开头,我选择了㈠的前半段和㈡的后半段,并且在拼接之后做了一些修改。比如“楚大夫沉吟泽畔”改成了“楚大夫行吟汨罗江畔”,“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改成了“拾起历史的岸边那道道记忆的碎片”这样的。我说的引用就是指这种引用,大家仔细体会吧。
然后是中间段。目前主流的中间段写法是两段体或者三段体。就是分成两部分或者三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一位古人。比如我的这篇文章就是两段体的。至于怎么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判断了。我之所以选二段体是因为可以写得详细一些,把每个人写的明白一些,更能突出主题。当然,用三段体也能做到这个效果,可能是我文学水平还不够吧。
关于选材,大家选择的古人不要选择太大众化的,比如李白很多人写,那我们就不写了,写写屈原啊,陶渊明啊什么的,大概就是这种思想。
关于诗句,引用诗句是古文化作文的一部分,能增加文采。但是不宜过多,每人一句足矣。当然这诗句得是名句,并且要能为你文章的中心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引用没学过的诗句比学过的诗句好,因为这更能体现我们肚里的墨水多。
中间段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能突出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要不好意思,要尽量多使用文词雅词,并且写得要有文言气息。因为文化底蕴是文化作文的重要看点之一。
最后是结尾段,同样,结尾部分和真情作文的写法差不多。议论而后升华,同样,古文化作文的结尾需要你比真情作文的结尾更能彰显自己的文采。因为相似,所以我不再多说。这样,古文化作文部分的分析也结束了。
虽然说我们分析起来作文好像很简单似的(其实用这个方法的话确实很简单),但还是需要大家真正下功夫去做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毕竟就算我给你提供出一条捷径,也得你自己迈开双腿才能走完。
作文部分看来也写了不少东西,我的宝贵经验就毫无保留的都送给你们了,还是希望大家珍惜吧。认真研读之后希望大家在这方面都能达到我的境界,甚至超越我的境界,毕竟也不是什么难事。其实做好了以后你会发现,用这个方法不光能快速提分,而且还能在考试中节省大量时间。比如我自己就是这样,因为是背的作文,所以在最后几次区模中大概用20分钟就能完成作文部分,而且还能注意注意字迹。这样就比其他同学快出一倍还多的时间,为我前面的阅读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当然有时候时间剩太多也是苦恼的,考场上睡觉是睡不好的。
那就写到这里了,还是那句话,祝愿所有认真学习的同学中考语文都能答出高分。
2011.7.15
温哥制造
第三篇:中考家长攻略
中考家长攻略:关心孩子的五忌和五建议有些家长还有一个误区,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孩子一没做好就会说“你看,隔壁邻居的二姨的三舅的姑妈的孩子,多好多好,成绩多高多高”。这样的话是最伤孩子心的,而且一旦孩子反驳,家长还不好回答。随着孩子进入初三,家长们难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加关心。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无可厚非,但是必须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五忌
1、忌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喜欢把“至少要考550分”、“一定要上某某学校”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尤其临近大考,比如中考前,还有家长会提出过分的期望,其实到了中考之前,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您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2、忌制造紧张空气。
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规定家里晚上绝不打开电视,规定孩子不准用手机不准玩电脑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另外,学校的老师或者家长都喜欢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墙上挂上一个倒计时的表,每天让孩子看“距中考还有多少多少天”,其实家长们不妨想一想,这种行为类似于自己要去看牙医了,居然在家里贴上一个牌子,“距离看牙医还有30天”“距离看牙医还有29天” “距离看牙医还有28天”。。这是多么痛苦的以减少事情啊!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关键的时候点播点播就行。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3、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4、忌唠叨。
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
5、忌攀比。
有些家长还有一个误区,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孩子一没做好就会说“你看,隔壁邻居的二姨的三舅的姑妈的孩子,多好多好,成绩多高多高”。这样的话是最伤孩子心的,而且一旦孩子反驳,家长还不好回答。
五点建议
1、平时可以看看孩子的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了,老师留的练习篇子是否全都做完了。
【注意】:尽量不要给孩子讲题或者对孩子的完成情况过多的评价,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2、给孩子选一、二册好的练习册。
【 注意】:教辅宜精不宜多,做会比做多重要。
3、帮孩子收集期中、期末、一模、中考真题。
4、初三伊始,跟孩子一起定一个目标校,不要等到志愿填报之前再准备,否则到了下学期要么在各个名校的中招会之间来回跑动,要么由于时间紧张,来不及思考,志愿填报失败。
5、给孩子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到了初三家长容易“强势”,孩子有时也会反抗激烈,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引导教育,多点表扬,少点批评,多鼓励,少指责。讲道理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千万别说改怎样怎样,要注意结合现实的例子。
2012年备考中考数学:五大高分复习秘笈
攻略一:概念记清,基础夯实。
数学≠做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就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因此,要
把已经学过的四本教科书中的概念整理出来,通过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攻略二:适当做题,巧做为王。
有的同学埋头题海苦苦挣扎,辅导书做掉一大堆却鲜有提高,这就是陷入了做题的误区。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要“苦做”更要“巧做”。考试中时间最宝贵,掌握了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也不容易犯错。
攻略三:前后联系,纵横贯通。
在做题中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要会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穿透实质,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特别是几何题中的辅助线添法很有规律性,在做题中要特别记牢。
攻略四:记录错题,避免再犯。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是同学们常会一次又一次地掉入相似甚至相同的“陷阱”里。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就要及时记录错题,还要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以后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毕竟,中考当中是“分分必争”,一分也失不得。
攻略五:集中兵力,攻下弱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如果试题中涉及到你的薄弱环节,一定会成为你的最痛。因此一定要通过短时间的专题学习,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避免变成“瘸腿”。
江苏中考状元吉思琪:积累,学好语文的妙招
江苏省某中学中考状元吉思琪与你分享语文学习的经验心得。
学语文,重在平时的积累。
课内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不但积累系统的知识,也积累应用语文知识的方法与技巧。我感觉抓住课堂很重要。首先预习好课文,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效率自然很高。每读新文章时,自己对写什么及如何去写也能感知一二,至于作者真正的用意及表达的妙处,理解经常不够透彻。课堂上跟紧老师的思路,认真聆听老师分析文章的方法,积极参与,勇敢表达,思维及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脑海里的知识网络就更加清晰了。
听老师讲评是提升语文水平的又一良机。在老师讲评后,自觉地反刍必不可少。花点时间比较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异同,及时纠正思路偏差,弥补疏漏,大有裨益。
平时要有心将不同类型的题目适当归类整理,循环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持续训练,能积累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面对各种题目时,就胸有成竹了。
自然,光靠课堂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我特别注重课外的积累。喜欢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关心窗外事。我还特别爱好搜集:新鲜素材、老师推荐的范文、各类有不同闪光点的文章,从材料的独特视角,不同的构思布局到首尾的精彩点评„„凡适合我的尽收囊中。闲暇时慢慢咀嚼,细细把玩,感悟,摘录乃至熟记。这样持续积累,写作时文思泉涌,酣畅淋漓。
当然对于初三的我们,广泛阅读似乎已不太现实,但在睡觉前品上两段美文,以日记或博客的形式多写写随感,与朋友交流些学习的困惑,成长的感悟,积攒起珍贵的笑与泪,刻录下心灵的印记,逐渐地,你将会惊奇地发现,阅读和写作已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享受,你会感 叹:语文于你,趣味的确良多。
中考状元的10个秘诀
1,重视基础,注意听课,不放过疑问
2,建立各科错题本,经常通过自己做错的题反省自己做错的经过。
3,读英语不怕别人笑话,要大声朗读,并经常用英文写笔记,锻炼英文写作能力。4,可以订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通过多读多看多练,提高写作能力。
5,数学复习应避免题海战术,最好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分章节梳理清楚,选作典型题,类型题,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准确率上,另外还可以把从前做过的错题集中处理一下,通过改正错误,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将复杂习题的解题思路重新领会,加强对常用解题法的掌握。
6,英语学习保持语感是最好的突击方式,另外可以做一些题型,查缺补漏,将自己掌握不太牢固的语法点、知识点着重领会,记忆。
7,语文能力是长时间学习积累的结果,最后阶段死记硬背的方法对提高成绩没有太大帮助,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是一个公认难点,很多同学在答题后自我感觉良好,但最后成绩却不尽人意,这是其解题思路与出题者意图的偏差造成的,对待阅读的技巧是要先领会的写作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文章中的观点破解问题,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另外,作文也很重要,写作文切记不要跑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
一些精彩的语句,提高自己的文采,以博高分,老师曾建议,中考之前头脑里至少要装有50篇范文。
8,理化综合复习重点应着重突出基础题和类型题,对付难题不止重结果,分析解法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分析解题思路的脉络,掌握并灵活运用理化题的解题方法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
9,淡化考试,不要过分关注,过分提醒,像平常一样作息、生活,到临考试适当玩乐、游戏有助于减缓压力。
10,考完一门不要和同学对答案,立刻投入到下一门的准备中去。
中考考生必看的三十条状元实战经验在中考中,一些考得出色的同学堪称“状元”或“高人”。他们的经验之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特别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了这些想法和说法的真理性,可供我们考试时借鉴。现撷其30则,以飨正在紧张备考的同学们。
一、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二、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七、要“死”去“活”来。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
八、“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骰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赢的没能赢,不想输的反倒赢了”。“想赢”是我们追求的“上限”,不想输是我们的“下限”。“想赢”是需要努因而比较紧张的被动的,“不想输”则是一种守势从而比较从容和主动。显然,后者心态较为放松。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九、“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控制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往。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书物的辩证法。心理素质脆弱是主观能动性的放弃,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使我们比较“皮实”——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去克服面临的困难。
十、“中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第四篇:中考答题指南
中考答题指南
1.进入考场前,要认真检查考试工具:准考证、铅笔、橡皮、小刀、圆规、尺子、水性笔、垫板。
2.入场前与同学谈论些轻松的话题,切不可再阅读与考试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告诉自己我都会了。
3.进入考场后,坐在凳子上进行深呼吸,调整一下紧张的心理,告诉自己我行,我是最棒的。
4.拿到试卷后要检查一下试卷是否完整,要先将试卷及答题卡上相关内容填、涂好。
5.填涂好试卷和答题卡后不要急于答题,要将试卷从头到尾进行一下预览,对试题结构和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6.答题时切莫从头一答到底,因为时间有限,要对难的题目做到简单思考后的暂时“放弃”,尤其是分数较低的题目。一定要做到会的全部得分,不太把握或不会的尽量得分;
7.语文试题无答题卡,故而省掉了涂卡环节,但一定要分配好时间,留给写作文的时间不可少于45分钟,如果有些试题较难那就先放下,先完成作文而后再对其它试题进行补充,切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8.除语文外其他学科均有答题卡,尤其英语会有85分需要涂卡,故而一定要安排好涂卡时间(不提倡最后涂卡,最好在做完选择题后就涂卡,然后再做笔试部分,以免最后因时间不够无法涂卡或由于紧张而忘记涂卡。)涂卡一定要尽量标准,否则会影响得分。
9.在做题过程中对于没把握的题目(选择题)要做好标记,在涂卡时可以对有标记的题目进行检查(若没有十足把握要以第一印象为准),在交卷前若有时间,还是要重点检查有标记的题目,其他可以放弃检查。
10.在答文综试卷时,不要因为是开卷就啥题都去书中找答案。中考中的题目一般不会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的,故而要抛弃对书的依赖心理,否则会答不完试卷,关键是要认真读题、审题,尤其是大题,把握好答题点,主要还是借助平时所学,实在不行再翻书对知识点进行提醒。
注:所有科目必须做到试卷清晰、字迹工整。
第五篇:2016中考冲刺:生物+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和答题攻略
中考冲刺:生物+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和答题攻略
中考最后一个月冲刺,为老师和学生们准备了生物和地理的备考策略,冲刺吧!
中考生物考点总结
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
1、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3、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4、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运输。(水是细胞内的溶剂,水是生物体温调节剂,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所需。
6、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7、粗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
1、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2、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氨基酸
3、糖类的最终消化产物:葡萄糖
4、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
5、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消化吸收
6、食物中的粗纤维不能被消化吸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三、血液循环(1)血液组成
1、血液: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有细胞核,保护人体免受病患。
4、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是最小的血细胞,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具有造血功能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再生任务。
四、血液循环(2)
三种血管及判别依据
1、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艳。
2、静脉:运送血液回心脏,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与静脉,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液流度缓慢。
五、尿的形成
1、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的是血细胞、蛋白质等)原尿。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形成尿液。
六、宇宙和太阳系的起源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
2、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论。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原始火球”)诞生的,宇宙在这个火球大爆炸中诞生。爆炸引起宇宙中的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宇宙处在不停地膨胀中。
3、宇宙说: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4、太阳系的起源学说有:星云说和灾变说。
七、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1、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诞生,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阳中诞生。按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方法,地球自形成以来,可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生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生命的诞生
(1)在原始的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生命的材料—蛋白质(生命的基本物质)和核酸(遗传信息的传递者)等大分子的物质。
(2)生命材料通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多分子体系,外面有一层膜,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原始的生命。
(3)原始大气长生有机物最著名的实验是米勒实验P:生命物质不等于生命物体(生物),生命物质可以构成生物体。最早的生命来自原始海洋。
八、生物的进化
1、证据:生物进化的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1)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可分为遗物化石和遗迹化石。
(2)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亲缘关系的方式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
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
3、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4、进化论的演变:主要经历神创论→物种可变论→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5、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自然选择学说,其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6、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进化④适者生存。
7、生物进化的顺序
①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②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③人类:南方猿人→直立人→智人P: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接近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九、遗传变异
1、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其中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它决定着生物的各种性状。
2、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该技术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改造动物、植物遗传物质的技术。
3、遗传病: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遗传病都是由于人体内的DNA、基因或者染色体发生变化引起的。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先天愚型、先天性耳聋和色盲等。P: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变异现象是绝对的,任何生物体个体间都存在差异。
十、生物与无机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主要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温度等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蚯蚓能松土等。
中考地理高分答题技巧
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考要求,从四个方面来总结一下地理考试答高分的技巧!
从历年中考阅卷分析报告来看,地理答题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
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臵、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三、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四、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
五、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
六、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积极备战做好物质和技巧上的准备外,更要重视心理的调节,要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进入中考节奏,按照中考上午开始时间与下午开始时间复习功课,有助于进入中考状态,有助于充分发挥已掌握的知识。
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卷子,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好几个月的卷子了,临考前十天八天不做,看看就行了,这可能会导致考试时找不到感觉、手生,影响发挥。
建议中考前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卷子,到中考时就会以平常心态做卷子了。并且,中考前不再做难题,不再做新的题目,强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增强信心。
一、仔细读图,看清图示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几年的中考都非常重视对地图知识的考查,直接考图和间接考图的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二、认真检查,查缺补漏
检查答卷是保证答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
(一)、再审题,看看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都用上了没有,有无文不切题的情况;
(二)、多端思维,根据一题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无更好解题方案,多方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三)、发现有错不要轻易改动,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拿不准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次直觉是对的。
三、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
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一般的我们要求在审题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转换条件等,进而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解题,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二)、注意题中的方位词、数量词、连接词。
(三)、辨清试题类型、性质、明确答题思路、中心内容及解题方法。
(四)、考虑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识,紧扣哪些得分点,考虑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应列出哪些论点论据。
四、注意答题技巧,语言表达准确
全卷分成两次做答较好。首先做容易的题,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这样就给第二次做题留下了充足时间,想得更周全,胜率更大。
做难题时要做到舍得放弃,一条思路想不通,赶快另辟蹊径,否则,冥思苦想,弄得头昏脑胀影响后面答题,得不偿失。
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最后阶段中,应该把握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