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摘 要:《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农村体育 教育
搞好农村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农村的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可以为国家输送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可以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缩小他们与城镇学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
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有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开体育课就是领导学生玩一玩,跑一跑,没有理解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二是受师资、设备、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一种应付的心理,工作中得过且过;三是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把体育课程作为副科,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没有对教学质量实行考核评价。
2.教学方法趋于“自由涣散”,组织教学常见“放羊”型。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在指导思想上,老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一下,让他们玩,学生的任务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因此,对体育教学工作不重视,想“上”就“上”,不想“上”就改“上”其它课。即使“上”,也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体育教学完全处于随意“放羊”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教师的指导及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玩”。
3.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学校,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学校。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学校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加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其实不然,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提高领导教师体育教学理念、落实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要乐于整合场地及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械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它为体育教学服务。
一方面,要巧用场地:可以通过平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也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利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如郊游、爬山、远足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用器材:
一是学校经费不足,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动器材,如丢沙袋、滚铁圈;
二是巧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尽可能选用学生在生活中能找的到的物品作为替代器材,比如一张旧报纸,可以折成飞机进行游戏,可以揉成球团打“雪”仗,可以折成“尾巴”绑在裤子的后面做游戏……。这种做法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
三是对体育器械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同样的一个篮球,可以设计成定点投篮、传球、运球、原地拍球等多种形式的玩法。
三、制定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学校要制定体育学科的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两变”、“两增”、“三提高”的目标。即:“两变”――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两增”――主动收集体育教学资源的教师增多,自觉研究体育教学的教师增多,“三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学校必须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要有详细和严格的执行制度;体育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工作目标。同时,体育教师主要是从非专业体育教师实行短训速成转岗这一实际情况,要明确提高体育教师学科知识水平、学科教育教学能力、资源应用的效率的具体目标、措施。
总之,农村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也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作为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克服场地器械等不利因素,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力开发各类体育资源,立足课堂,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作为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基础力量凸显越来越更加明确;但结合社会发展过程的多种不均衡因素致使教育均衡的难以均衡化也凸显出来,特别是农村学校在这种失去公平的竞争中更显得脆弱无力,那么对于现在的农村学校怎样来维持可持续发展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点思考:
一、目前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我国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国家与各级政府重视农村教育,相既出台倾斜农村的教育政策措施,如:为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为确保贫困孩子入学的贫困生学杂费减免及营养餐工程的落实;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水改厕及学生食宿改造工程的实施,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农村学校在“创强”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成效明显,农村中心校的综合实力,确实与城市学校的差距逐步减少。但农村完小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非常缓慢。特别在经济薄弱的乡镇,政府财政困难,可怜的教育基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完小办学条件的改善。如改水改厕工程、食宿改造工程,由于难以筹集到自付部分的经费,农村部分学校无法改善这些办学条件,也就是说国家给予的政策倾斜无法落到实处。
(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者,是优质教育质量的创造者,教师的流动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受县市学校越优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福利待遇的诱惑,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大量的农村年轻骨干教师涌向县市学校,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存在严重老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严峻。
(三)、农村百姓对教育发展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存在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等弱点,它的发展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很多农村百姓对此认识不位,既要享受优质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学,想方设法阻碍校点撤并,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二、实现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
从国家到地方应该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建设情况,加大投入力度,要尽可能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配齐学校应该具有的各种功能和设备。最好是减少当地政府的投入部分,应为很多当地政府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投入,比如听说:某校要建一个运动场,上面教育部分的经费只有建设场地经费,需要当地政府出资征拨土地和完成附属建设,最后因为政府没有这笔经费,不了了之。
(二)加大宣传,加大农村重视教育的力度
教育的管理要从多渠道去加强,农村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管理部分是几乎为零的,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农村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要从学校、政府包村领导等上去宣传,去管理。
(三)加大农村教师的鼓励、帮扶政策,配齐农村学科教师 现在是农村中家庭经济好的、基础好一点的都送往城区、乡镇优质学校就读了,农村薄弱学校留下的学生多半基础较差或留守儿童,农村教师在管理上花费的精力较多、较大,很多优秀教师在管理好别人孩子的同时自己的孩子早就成了留守儿童,很多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是周日到校周五离校,别说孩子了,家庭也是周末家庭了,加之城区学校的教师偏多(挖了优秀、掉了有关系的)的,所以城区老师课少、学生好、地位高、福利多(还有课外补课的),致使很多老师不惜一切代价往城区调啊调!。所以我认为加大农村教师的奖补政策,规范各种办学行为,减小城乡差距,让农村能留住优秀的教师。在“全面改薄”的推动下,农村学校也建起了部分功能室,各校也想让学生能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可惜的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授课,很多农村学校现在的教师都是万精油,今年上数学,明年上语文,有些初中三年要换4-5名同一科目教师(因为教师中途调走了)。要通过改善农村教师教育环境、福利待遇等农村才有优秀教师。
(四)适当放宽政策倾向
我不知道农村寄宿制学校现在的早晚自习费怎么解决的,农村孩子由于留守的问题,为让课余的学习有人管,都选择了住校,住校学生晚上的自习是需要人管理、辅导的,晚上的辅导费我觉得是可以考虑一点的,毕竟教师的待遇很低。对农村学校的校长做得好的给予考虑一点丰厚的政治待遇或经济待遇,现在农村学校要人进行政班子太难了,很多都不愿意进班子了。
当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上述的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稳定师生队伍以外,还有包含大量的工作,我相信,随着国家均衡发展教育措施的进一步健全、落实,加上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努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生源及师资队伍将日趋稳定,家长对我们农村学校的胜任度会日益增强,我们学校教育将为新农村建设添上最靓丽的一笔!
第三篇:农村小学教育之我见
农村小学教育之我见
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小学教育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仍然不能其良好的发展。经过几年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觉得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环境艰苦
在我国,有好多的农村小学校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条件很艰苦,有的甚至大路不通,教室与教师宿舍都是在阴暗潮湿的危房里。夜深人静之时,幽静的山林里不免多了几分起凄凉。干旱季节,水源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这里的教师们除了负担着沉重的教学任务,还要为生计忙碌着。这样的环境里,可想而知,教学质量将怎样。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缺编,特别“音、体、美”等学科严重不足,形成了一个教师一个“主科”(语文、数学)再加上其他“副科”(音、体、美等)的课程现象,甚至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教学班全部课程的都有。就我经历过的来说,既教语文,又上数学,10分钟在讲a、o、e„„10分钟后又教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几乎没有哪节课闲着,这样,角色的转换成了最大的难题。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上课、做饭吃、批改作业、写教案。加之信息闭塞,剩下的就没有时间再教研学习了。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的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县城相比差距太大了。
放眼我们的学校,映入眼帘的是那歪斜的砖木教学楼,教室里是一排排缺角破旧的桌凳。音、体、美教学设备里只见一些沾满灰尘的早已变形的没有谁会理会的小篮球、乒乓球拍„„对于信息技术设备、科技方面设备、语音教学设备等,从来没有谁会去想过。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多数小学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美术课呢发本子给学生自由随便画一通,体育课多半“放羊式”,教师守着学生自由活动40分钟„„很多的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家庭教育滞后
我们深知,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同样也非常重要。众所周知,现在我国农村受到“打工潮”的影响,很多的青壮年人都已到外地务工去了,大多数的家庭都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们又多半没有什么文化。这样,小孩从小就没有受到过任何教育,到了上学年龄就直接来到学校读小学了。笔不会拿,名字不会写的一年级学生不在少数,更别说什么简单的基础知识了。
俗话说:笨鸟先飞先入林。而现在是“笨鸟”又“后飞”,你何时才入得林呢?
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缩小城乡之间的距离,我觉得重点应放到农村小学教育这一块来了。农村小学教育就像一位体弱多病的小孩,她更迫切地需要妈妈精心的呵护!
黄土小学:班荣力
第四篇:浅析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之我见
浅析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之我见
摘 要:教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必然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特殊的生活过程、一个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小班人数的减少,并不是意味着教学压力的减轻。相反,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教师不可缺少的关注对象。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不要再吝惜赞扬,请多发现、多欣赏孩子们,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这样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民主而和谐。关键词:小班化;农村;教学流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学龄儿童的逐步减少,农村教师队伍逐步富余。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选择意识和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也日益增加,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在呼吁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于是“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小班”,泛指人数相对较少的班级,一般与大班相对,即20至30人的班级。“小班化”教育人数少了,教师的管理更全面了,似乎这意味着“小班化”教育质量必然提高,其实班额人数减少、教学条件优越,只是实施“小班化”优质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要使小班化教育优质高效,关键在教师,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 “小班化”教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存在。教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必然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特殊的生活过程、一个价值观形成的过程。1.教师是导演,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小班人数的减少,并不是意味着教学压力的减轻。相反,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教师不可缺少的关注对象。课堂中,不断观察每个生命体的不同点与共同点,寻找最佳的教育切入点,让学生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开启智慧,启迪思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从心理上喜欢老师、喜欢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教师是长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一个儿童来说,阳光比冬风更有力量。所以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请不要再吝惜赞扬,请多发现、多欣赏孩子们,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这样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民主而和谐。在这平等的交往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更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在这里,每一个自由的生命体都在全面地、灵动地、富有个性地成长着。3.教师是合作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互动。无论课上、课下,我们都喜欢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不断地研究与反思这些生命体,以保证给他们发展最好的活力,协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设计课堂流程 如何使小班课堂做到优质高效呢?就是要研究如何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使之处于一种和谐的运行状态,这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流程。一篇优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挑出最喜欢的,最想学的段落先读一读,满足他们迫切的好奇心。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列出参考建议,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去读。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提倡教法的多样化。教师不硬性规定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而给他们选择的自由,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方式学习。同时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研究表明,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时,这样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激发。
三、精心设计作业,合理组合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作业要精挑细选,全部批阅并及时反馈。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以往的教学布置作业“一刀切”,老师给的练习往往让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完成作业。小班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可以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在基础题中穿插拓展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去做,有困难的可以不做。与此同时要做好分类指导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这是小班化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最的重要环节。对于后进生,一是要把握好授课的起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关心和鼓励,让他们能学和爱学。二是在学习活动中,单独对后进生实行“偏食”教育,促使后进生对新学内容作出正确反应;对中等生,主要对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清晰的知识加以解释和在思维方法上以引导;对优等生,主要通过点拨引导,让他们独立思考,启迪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逐步扩大知识领域。“小班化”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一是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二是学生更爱学习了,更爱学校了;三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了;四是孩子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了;五是孩子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现在的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生命体,一双双高举挥动的手臂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我们组认为......”、“我们组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议是......”等,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超市”。学生在一次次的语言碰撞中,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创新意识逐步显现。突出表现在学生问题意识逐步形成,敢于向老师提出新问题,勇于对老师和书本提出质疑,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活跃。过去很多知识是通过教师“教”会的,现在则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感受、体验、合作、探究获得的。总之,“小班化教育”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这种教学形式也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如何提高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之我见
如何提高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之我见
翠屏区南广中学 孙东篱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在普遍农村学校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状况,由于受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较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滞后,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如何更有效地推行新课程标准,让体育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此谈谈我的一点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让体育回归本位
要改变当前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学生、家长、社会等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而体育教育本就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让体育这门学科真正回归到他应有的地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日常体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实数量,解决教师缺乏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其次是在职教师要积极参加学历进修,通过对学历、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来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三是学校体育组的教师要走出去,拿回来,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善于把好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教师要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彻底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功利思想与短期行为。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教学教学的物质条件——场地与器材的制约性。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五、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建立可行的考评机制
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首先制定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评估方案。其次建立与启动激励机制,通过考核、评优等手段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体育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个层
面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每一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