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01:3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游玩中的数学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第一篇: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活动课《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规律的获得。

【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组4张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你们都是怎么去的呢?

说来说去,很多同学都喜欢玩,但是玩也有小窍门,这样可以让你玩得更舒心呢?

2、××和××两家这个星期天也想带全家,去参加宁波天一旅行社举办的宁波一日游,两家来到旅游公司售票处,只见窗口上写着:

A种方案,大人每位130元,小孩每位70元。B种方案: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

3、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理解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4、如果你是××和××的爸爸,你在买票的时候要考虑哪些事项?

5、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游玩中有哪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规律

1、××和××两家安排这些人参加宁波一日游,想一想该怎么买票?(第一家:6个大人,3个小孩;第二家:3个大人,6个小孩)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可以在你的小本子上自己动手试试)

3、师: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种买票方案?并说说你的理由。第一家:生:按A种方案总共需要:130×6+70×3=990(元)生:按B种方案总共需要:100×9=900元。选择B种比较合适。

第二家:按A种需要:130×3+70×6=810(元)按B种需要:100×9=900(元)选择第一种比较合适。

4、教师板书并问:130×6+70×3;130×4+70×5表示什么 ?。

5、小组学习。

(1)师:如果让你做导游安排这2两家去参加宁波一日游,请你根据参加的人数选择合理的买票的方案,填在表格种。(4人小组合作)参加旅游的人数 选择方案 计算过程 大人(人)小孩(人)总人数(人)

第一家

第二家

(2)把你们设计的方案集中在一起。

第一、交换检查,计算是否有错;设计方案两组对调; 第二、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6、学生集中、组内交流。

7、结合学生的回答,问:

(1)什么情况下选用A种买票方案最合理?在你们设计方案种有这种情况吗 ?请举例说明?

总人数少于5人时或者总人数不少于5人且小孩个数比大人个数多时。

(2)什么情况下选用B种买票方案最合理?在你们设计方案种有这种情况吗 ? 总人数多于5人时或者总人数不少于5人且大人个数比小孩个数多时。

(3)在空表格种再设计一份符合A/B种买票方案的旅游人数,并算一算是否符合你们需要的买票方案。

参加旅游的人数 计算过程

大人(人)小孩(人)总人数(人)

A种

B种

(4)汇报

(5)揭示结论:

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买票呢?

当总人数不足5人时,选用A种买票方案。当总人数不少于5人时:

大人个数比小孩个数多时,选用B种方案;大人个数少于小孩个数时,选用A种方案;(6)如果当小孩个大人个数同样多时,请你算一算应该怎样买票?

参加旅游的人数 选择方案 计算过程 大人(人)小孩(人)总人数(人)

结论:大人和小孩个数同样多时,A、B两种买票方案都可以。

三、深化提高

1、买票参加宁波一日游时,除了要考虑花钱以外,还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安排的景点;第二:其他的服务措施能令我们满意吗 ?

2、如果优惠措施改为:

A、大人每位130元,小孩每位50元;B、6人以上团体,每位90元。

(1)文文妈妈代着文文、弟弟和爷爷、奶奶参加这次旅游,你说该怎么买票? 参加旅游的人数 选择方案 计算过程 大人(人)小孩(人)总人数(人)

具体计算:A种方案130×3+50×2=490(元)因为B种不能选,总数不满6人。(2)若是爸爸也参加旅游,该怎么买票呢?要是再增加个妹妹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会了这堂课对你有什么好处?四人小组讨论,可以用上“我们学到了……;我们小组得到了以下的结论……;我们现在认识到……;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推断出……;关于……我想找出更多的……”,等等来作为小组今天活动课的的结束语句。先四人小组讨论,由四人小组长记载并汇报。

师小结:根据给出的优惠措施,买票时一般情况下要考虑总人数及团体的构成,还应该注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反思】

这节课结合寻找最佳方案展示了学生探索活动得过程。再培养学生得应用意思入手,激起学生得学习兴趣。然后去独立探索;鼓励学生利用自身得能力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得教学思想。本教案也留下了几点遗憾:

1、由于学生对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困难。表现为: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处处抢着说、抢着操作,而有些学生明显未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处于旁观状态。

2、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自评、互评等学生评价方案,表述时只停留在表面,未能点到“要害处”。

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会表现得更出色。

第二篇:《游玩中的数学问题》评课

《游玩中的数学问题》评课

江镜中心小学:何大妹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在学习活动中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策略意识。何老师的这节活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形”,激发学习欲望。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数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的特点。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探索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何老师的这节活动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到游乐场去玩这点一生活原形导入,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完美的铺垫。

二、促进师生互动,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它推动着数学不断的向前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本节课中学生面对着用20元钱该如何玩既能尽兴,又最优化的问题,兴趣与好奇推动着学生主动去想办法解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滲透最优化意识的同时,何老师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佳的玩法,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三、注重学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还设计了一道“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第三篇: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模版]

小学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 李艳新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33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大胆猜测,激发探究欲望。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它是?(亿)你知道哪些有关“亿”的知识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有关“亿”的知识,你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1亿非常大,我想1亿本数学书摞起来可能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

生2:我觉得不会有那么高,估计也就15层楼房那么高吧。

生3:我觉得书比较厚,1亿本书摞起来应该比楼房高的多,大概有山那么高吧。纸比较薄,1亿张纸摞起来也许有15层楼那么高。

……

师: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大家的想象都很大胆,但你们的说法,谁的更可信呢?(生摇头)

师:看来我们都只是在猜测,都不能说服别人,我们想办法,用事实来说话好吗?

二、探究活动:

1、制定研究方案

师:我们以大家刚才的猜测进行活动,了解1亿有多大。一般在研究问题前都要定活动方案,(出示活动方案表),请大家自由组合,组成活动小组,讨论并选定你们要研究的问题,再设计活动步骤。现在开始。

交流研究方案

师:我们请第一组说一说,他们的研究方案。

组1:我们想研究:1亿张纸有多厚。

师:我想找1亿张纸测量高度不太现实吧?你们准备怎样进行研究?

组1:因为1亿张纸不太好找,更不方便测量,所以我们商量了,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用100张纸的厚度乘1000 000,推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行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我们组也准备测量1亿张纸的高度。但是,我们想先测量1000张纸的厚度,再乘100 000推算1亿张纸的厚度。因为我们都觉得100张纸摞起来也不是很厚,测量不准确。

师:他们设计的方案与前一组略有不同,大家觉得这两个组最后研究出的结论会怎样?

生:相同。

师:好,一会我们看看他们两组实验的结果。接下来哪个组再来讲讲你们的研究方案?

组3: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一亿本数学书摞起来有多高?活动的步骤是:先量出100本数学书的高度,再乘1000 000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方法和第1组一样。

组4:我们小组准备研究:一亿粒米有多重?我们想先测量500粒米的重量,再乘200000推算出1亿粒米有多重。

……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3、汇报交流

1、组2: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 组3: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 组员:1亿粒大米约1吨重

4、出示资料,对照感知

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

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地感受了1亿的大小。

三、回顾总结

1、回顾研究过程

请学生回顾研究1亿有多大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研究的。

2、交流收获

请学生谈谈,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或感到最惊讶、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求商的近似值有兴趣,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对话。由“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到“自然灾害发生时哪些人战斗在第一线及经常发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队员慰问解放军的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自然常识,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的情感,自然引出送果篮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计算

1、提出“平均每个果篮中有多少钱的水果”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探索,初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计算情况。让计算出不同位数的同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板书,使学生体验商的小数位太多啦。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计算结果,让学生感受计算结果多样化,进一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产生求知的需要,为求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计算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确信158除以7除不尽。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除不尽的共识。)

三、求近似值

1、教师说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为下面用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2、师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取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积的近似值的已有知识经验取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读书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值,阅读方法概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3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经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过程,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资源与准备:

平面图、方格纸、彩se笔、剪刀、学生每人采树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面积的意义,以及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含有整格、半格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

预习作业设计: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自己看书P10页,用铅笔在书上分一分、移一移并数一数。

3、准备两片树叶,带彩se笔和剪刀。

第一部分

学案设计:

一、自学质疑(5分钟)

1、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但日常生活中,好多物体的面或一些平面图形并不是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呢?预设:A、数格子,B、分一分,移一移,算一算

2、揭示课题。

第二部分

教案设计:

二、交流展示(5分钟)

1、出示书p10“分一分、数一数”的两幅图。

学生小组间交流“分一分、数一数”这部分的完成情况。

2、教师设问:指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中展示汇报想法:

预设方法:数格子法。分割计算法。

3、师生小结:把稍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比较方便,形状变了,但是面积不变。

三、互动探究(10分钟)

1、出示: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比较方法的优劣。(引导: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

小结:我们可以把稍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计算面积。

3、这个图形的面积能不能分割成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那怎么办呢?

引导: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注意多种方法)

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四、精讲点拨(5分钟)

教师课件在全班展示:不满整格的有大有小,都按半格算,最后得到的近似的结果,比较合理。

追问:a为什么分别涂不同颜se?b、不满整格,按半格算,合理吗?

第三部分、巩固案设计:

五、矫正反馈(7分钟)

1.出示“估一估、算一算”的要求,小组共同探究。

小组长取出采集的树叶,让组员分别估计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记在书上,再把树叶描在第126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它们的面积。

2、组织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对错题及时讲评,有错误的学生订正。

4、组长记录成绩。

最后的拓展题自愿写,如果写对加10分

六、迁移应用(8分钟)

1、认识下面这张树叶是什么树的树叶吗?(银杏)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来算一算这片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准备了树叶,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小小组活动。

听清楚要求:

⑴每个小小组的'四张树叶都摆在桌上,注意排好顺序;

⑵请大家估计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记录在各自的自备本上;

⑶每人负责把自己的一张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它们的面积。写在树叶图的下面。

⑷两人交换检查计算得是否正确。

⑸比一比谁刚才估计的最接近计算结果,请他作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小组四张树叶的面积

评析:从 “分分移移”到“数数算算”再到“估估算算”,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是让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交流完善方法,最后集体交流总结优化方法。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有充分的独立思考、表达交流的时间,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想出得一道题的许多解题方法,解决问题的许多策略,收获了成功的快乐,相信这对于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应该是有作用的!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5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地按照题意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63?7=0.090.24?0.3=0.80.65?0.13=5

72?144=0.51.44?0.6=2.45.6?0.08=70

2、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下面各小数近似值。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板演后结合算式教师把计算法则再复习一遍。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小数除法有时会碰到永远除不尽的情况,有时虽然能除尽但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这样求出的商就只要按题目要求取它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例6:一个玩具厂试制了35架玩具飞机,共花156元,平均每架飞机多少元?

(1)读题、审题,根据题目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156?35?4.46(元)

(2)指导学生按照整数除小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除到小数第三位商时,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这里除到第三位就可以了?(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也就是说,得数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就可以了,除到小数第三位就行了)。

2.现在该怎么办?(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4)讨论书写的计算格式。

答:平均每架玩具飞机约4.46元。

(5)指出答句中“约”是什么意思?

(6)教师归纳:计算钱数的时候,通常只算到“分”,算式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商除到小数第三位就可以了。千分位上是7,根据“四舍五入法”,7向前一位进1,5变成6,约等于4.46,写答句时要加上一个“约”字,表示近似值。

3、补充例题:计算132?43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A)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B)讨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的一般方法。

4、: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一般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把末一位去掉。

三、巩固练习。

1、指导看书,后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2、练习六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六第2、4、5题。

第五篇: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兴趣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去发挥各自的潜能,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去体验思维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一研究课题,并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活动课的特点、课型等做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活动性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议,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根据学生年龄和活动内容,采取听听、想想、讲讲、如在活动中画画、摆摆、贴贴、剪剪、拼拼、量量、数数、算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操作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概念后,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研究奇数、偶数相加减后结果的奇偶性,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通过扑克牌很直观地把这些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了。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趣味性活动要富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有趣、新颖、内容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寻找新的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活动形式的设计,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快乐颜色》活动课,活动要求是通过口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的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地计算,当学生全部算对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了无限的喜悦,而不是算题后的辛苦。再如,20以内各数的认识学完后,在一次活动课上,利用电脑画面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_,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16只小动物是什么?这样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控,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思考性

活动课要设计出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的内容,凭借这些充满数学逻辑力量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励学生勤思、善思、乐思,使学生受到一些现代的较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引导他们善于探索,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如学习分解质因数后,出示巧算年龄的题目:“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3024岁,算算这四个孩子的年龄?”此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深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应用。再如“有一种昆虫,体重增长很快,每过一天体重就增长一倍,第40天体重是40克,问第几天的体重是5克。”此题如果循规蹈矩,从正面按顺序推算很困难,如换一角度想从第40天往前推,轻而易举就求得答案。

4、实践性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则是大人、小孩人均3元。现有两个家庭1号:妈妈带了两个小孩;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经过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认为1号家庭从B口入园门票为9元;2号家庭从A口入园,门票仅为8元;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分散入园,大人从B口入园,小孩从A口入园,这样1号、2号家庭分别仅用去7元和8元,更省一些。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协作性

数学活动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如,学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在一次活动课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者、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协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题。最后教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活动课的课型

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来灵活设计相应的、切合实际的课型,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数学游戏课 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

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下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活动课计划

    小学数学活动课计划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

    小学数学四下:《围棋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探索沿封闭图形植树问题中的规律;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作者:刘光瑞 时间:2012-11-19 16:40:08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 题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讨论记录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 题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讨论记录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

    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智慧游乐场》教学设计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 :陆秀华 一、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在日常活动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 1 、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

    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课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加强数学与文学的联系,体现学科间的互通性......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109~110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掌握确定邮资的2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