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笔记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笔记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主讲人介绍:
刘勇,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徐营小学数学老师,滕州市骨干教师,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络指导团队核心组成员。自2008年以来,一直坚持用DV或照片记录自己的课堂,然后根据录像或照片整理教学反思,几年来笔耕不止,已经积累下几十万字的教学笔记。2011年被经枣庄市教研室推荐,评为新世纪十年先进个人,曾获得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一等获。2010-2012连续三年参与北京大学“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活动,并被项目部聘任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相信学生》等多篇文章先后发表于《新世纪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辽宁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案》等杂志。在《小学数学教师》2013年第十期中,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读懂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意想不到的这篇文章还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G392《小学数学教与学》2014年第一期转载。
尊敬的裴总、各系院领导、工作人员、学员们晚上好!黄埔总院培训第四期第三场由网刊系承办。今天由网刊黄埔分院的刘勇为大家做汇报,他主讲的题目是《教学笔记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好的,我想先说明几件事:一是,请大家思考我的问题,并回答 第一点,为什么要写教学笔记?
零八年时,我不想教了,因为怎么也教不会自己的学生,举例来说也就是六除以三,学生用乘法竖式来做。我无法教会他们了,而朋友给了建议:用七除以二试试,这样学生可以看一下余数放在哪里?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发现,记录学生的错误与困难,可以促进自己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轻松
现在大家已经把写教学笔记的好处做写出来了
其实,大家所说的,比我讲的精彩多了,我们先解决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教学笔记,这个很好,再给二分钟,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残酷现实让梦想破碎
1998年我怀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带着美好的梦想步入教师的队伍,无奈却屡屡受挫!至今无法忘却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学生是怎么那么“笨”!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越是认真,越是痛苦与无奈。一天早晨叫一位学生改错时,这学生无论如何都叫不动,我愤怒了:“为什么让你改正错误还这么难?”然后,冲到操场上想把正在疯狂玩耍的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去,想不到意外发生了,他也愤怒了,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然后离开了学校„„这一天,家长与学校都忙坏了,这学生居然找不到了!幸运的是这学生晚上自己回家了,真是是虚惊一场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痛苦与无奈,梦想在度陷入迷茫中。浑浑噩噩中一晃十年过去了,转眼间已经到了2008年。
网络研修让梦想重新起航
2008,是我人生之中最幸运的一年,在任景业老师的引领下,我正式加入新世纪小学博客指导团队。也就是从此时起,我才发现原来不是学生笨,而是自己教学有问题!当时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怎么教学生除法竖式,学生却总是以乘法竖式的形式出现!学生到底怎么了?记得当时我提出困惑后,不少网友给了回复:建议我换种教学方法试一试。而张志艳老师的回复更为合理:6除以2可以用乘法竖式进行计算,那么7除以2呢?你试一试学生还会用乘法竖式来做吗?我按张老师的教学方法试了试。奇迹发生了:当学生计算7除以2时,学生发现余数1不知道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了,这可怎么办呢?此时老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可以轻松帮助大家解决余数放在什么地方的困惑„„并且很少学生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我的教学笔记就此时开始:此时我萌生了一种想法:如果我能如实记录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或许网友的一个建议就会让我走出困惑!
本来不想讲这一点,因为不敢讲,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反思成文发表
思考再三,还是给大家讲一下这个过程,若想让反思成文发表,就必须学习教育理论,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
刘勇老师经典语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厚积薄发呀!所谓天成,就是作者默默无闻地笔耕的结果!甚至是无数不眠之夜的最终结晶!所谓妙手,只不过是把别人聊天、消遣的时间放在修改文章上的结果!
也正是从这件事情上我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各种形式地学习,珍惜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当时网研中有一活动:每周一、周三有“UC”房间活动,我几乎每次都要参与,而且还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求助、交流。特别是一些专家讲座的视频,不仅在房间活动时看,有时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专家讲座,如张丹教授关于读懂学生的讲座、郜舒竹教授基于学生错误的研究的讲座、以及李士绮教授读懂学生的讲座„„我是百看不厌。特别是为了听懂专家的讲座,我一字一句把一些专家讲座整理成文字稿!
当然整理专家讲座是一件苦差事:一两个小时的讲座,要一字字敲打出来,需要不断重复听讲座,一两个小时的讲座往往好几个小时还不能完成!而这一切,常常是在夜深人静时完成.(因为整理视频的过程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收获远远超过单纯观看视频的收获。在举个列子:学生在试商的计算过程擦了又写,写了又擦的现象:这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观看这段教学视频我发现原来学生擦掉的是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试商的过程,这不就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吗?我欣喜若狂——幸亏没有批评学生!更为高兴的是我将这个过程整理后居然发表在《新世纪小学数学》杂志中!
作为老师老师,若想修改成文发表,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有一帮热心做教学研究的朋友
人常说,人生难得遇到一位贵人!而作为农村教师的我,在这方面是幸运的,遇到不止一位贵人!任景业老师是引领加入网络团队的老师,可以说我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任老师的帮助!任老师得知我在专业成长中有困难,千方百计给我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学习的资料。更令我感动的是每当我遇到教学中的困难时,任老师总会耐心寻问我的困难是什么,然后给以建议。任老师给的最多的建议是:多听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不要在写反思时追求理论的高度,要突出实践的的强项,要突出真实性与普遍性.。现在团队也不错,我那个团队有一定的封闭性,只有小学数学
记得有一学困生来问我一道数学题:把圆锥沿主切开,求这个圆锥的切面的面积。我一看这个题目,头都大了:这位同学有严重的学习困难,而这又是一个难题,我能给他讲明白吗?可学生问了,不讲似乎又不行,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圆锥吗?想不到的是十多分钟后这学生不仅自己完成了圆锥的制作,而且通过把圆锥切开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此时我才意识到任景业老师的建议是多么重要:尽量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将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也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任景业老师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精神力量!因为成为网络团队成员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一群热爱研究的老师!
如果真的要做这样的活动,现在任景业老师提倡的分享式教学是不错的理念。有空可以邀请任老师做方面的介绍
刚才有老师提出要介绍几本书,现在就谈一个这个问题:
阅读助力梦想
为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我不仅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网络研讨活动,而且还专门订阅了期刊杂志《新世纪小学数学》《福建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新教师》等杂志进行阅读,还专门买了教育理论书籍阅读如郑毓教授的《开放的小学数学》《数学思维与小学》,刘加霞教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等数学专著阅读学习。
刘勇老师经典语录:等待就是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便于我们寻找学生的思维轨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教师与其主观猜测学生的思维轨迹,不如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我们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的“症结”。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读书对我的成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有些专业书籍很难读懂,在读不下去时我会跳过去,先读其他章节。而当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再来读这个内容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深刻理解高深的理论知识。比如:有个别学生见学习了乘法,则看到两个数就直接相乘,如有3个人跳绳,4个人在扔沙包,一共有几人在操场上?学生则直接会列式为3乘4,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忽然想到心理学的一个名词:优势表征,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乘法时一列式就会自然想到用乘法解决,这是正常的思维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本题与乘法题目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这种思维的误区。当我结合教育理论再来思考学生的这些错误时,就已经走出情绪化的困扰转而走向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帮助学生走出学习中的困难。
再如教学实践中会遇到类似的情景:如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可以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方便面0.5元一包,几包多少钱。但是面对0.5×2等于多少时学生则哑口无言了。这到底是怎么了?此时才明白郑教授书所讲的:尽管儿童所面临的是同样的事物和需要,他们却要求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从而,这事实上就这些儿童的心中造成了种心理障碍,后者并直接障碍了他们对于学校数学的学习。更有甚者,这种早期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就会对其一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刘勇老师经典语录
分析就是通过学生“作品”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这里的学生“作品”是指学生学习解题过程中的痕迹。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结合这段话,我还做了一个学生访谈 师:0.5×2你会做吗? 鹏:我不会。可以看出鹏还有些不开心,仿佛是我连整数的乘法都不是那么熟练,您居然拿小数乘法来考我,分明是故意为难我!
师:那我们来换一个问题吧,一包方便面5角钱,两包方便面多少钱? 鹏想也不想地回答到:一元钱,这谁不会呀!师:你能说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鹏:一包一个五角,两包两个五角,两个五角不就是一元吗? 师:现在我们再增加点难度好不好?
鹏点了点头,说可以。于是题目变化为:一包方便面0.5元,两包方便面多少钱?
鹏没有太多的为难,稍微想了些就给出了答案:0.5元就是5角,一包一个五角,两包两个五角,两个五角不就是一元吗? 师:那么你现在可以计算0.5×2了吗?
鹏:不会。难道是把这里的零点五看到五角?然后是两个五角,就是一元?这样计算结果就是1?
鹏边回答,边看我的脸色,似乎怕自己回答错了。“你不是说不会吗?现在计算得很好呀?”我对鹏的回答表示满意,并提出如果是0.5×3怎么办?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鹏依然按五角计算,计算的结果是一元五角,应该是1.5。反思:如果不是跟鹏有这次交流,我始终以为鹏就是那种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什么也学不会的学生!在与鹏接触的日子里,我已经多次领教鹏的厉害,每当让鹏念题目要求,鹏就立即没有脾气!因为他有太多不认识的字。而这也决定了鹏的成绩是无法提高的。曾经不止一次有同事劝我,放弃鹏吧,如果他能学好,太阳一定从西边出来。
我并非坚持想让鹏成为好学生,而是发现鹏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除了睡觉就是捣乱,作为老师,总不能让鹏一上数学就睡觉吧?可鹏除了睡觉,还能做什么?一天,两天„„一月、两月„„鹏除了听到训斥,还能得到什么?他也同样是学生,也一样有学习的权力!但鹏得到了什么?这是我心中最大的痛,也许这正是鹏能有所改变的主要原因吧,鹏有敏锐的观察力,他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与帮助,已经从以前的经常逃学到现在偶尔逃学,已经有不少改变。但我却一直牌矛盾中:想帮助他学习,但又一直认为他是无法学习的学习。
但这次的访谈,我有了深切的感觉:就算不能让鹏的成绩有明显的进步,至少也应该让鹏喜欢上数学!因为鹏的生活经验相当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弥补鹏在生活中的缺陷。
现在,第四个环节,我想展示自己做过了一些笔记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六年级的学生怎么列出这样的算式来?而且从四年级开始,我一直教这批学生,他根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到底是怎么了?我想自己只是看到计算的结果,而没有看到学生计算的过程,所以安排这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下面是这位同学练习的结果:
让学生再做一次,就是这样的结果了
这令我感觉到惊奇:从无法理解的错误,到完全正确的练习,只经历了短短的几秒钟,学生到底怎么了?虽然特别想知道他原来是怎么计算的,可无论怎么问,学生都说无法说清楚自己的想法。难道这位同学有特异功能,只要一到黑板上就能正确计算?”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百思不解时,我想起了自己的观察到的现象:这位同学在学习时,头仿佛特别灵活,一会转向东,一会转向西,一刻也停不下来;手也没有停止过小动作,不是摆弄文具,就是招惹一下周围的同学。从这个角度了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在黑板就能正确计算了——在同学面前自己不能再转头,摆弄东西了,所以自觉精力集中,顺利完成了练习。
事后通过与他周围同学的访谈,我得知他基本上平时基本不做练习,而且一直存在一种想法:这些知识太简单了,我根本不需要学习。当然这是他的想法,并没有任何人想承认自己在缺点与不足!只是这种想法慢慢变成了这样的现实:简单的知识没有把握,导致根本不理解数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在课堂中慢慢形成了他特殊的上课态度——我只要在上课就行了,而不关心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通过以上分析,我学生第一次做题时的心理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做练习时由自己在做小动作,导致自己于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看到数字,就习惯性地把数字乘或加在一起,而根本没有考虑计算的法则!第二次做练习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因而也找到计算的法则——用乘法竖式来计算。此时只是机械照搬竖式计算的过程,所以显得他的计算呆板!当然在点评的过程中指出应该:在练习得过程中应该集中精力,特别注意计算的灵活性。也就是能通过思考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一个数乘以整
十、整百数的特征来计算,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效果。
再次思考从发现学生错误,到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过程,疑问再次涌上心头:学生真的不会吗?假如我们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能像这样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也许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有利
有没有注意,我这段笔记提到的几种研究方法?访谈法,也就是与学生聊天。
我做的,是被专家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法的,既然提到学生,我就再发一点刚学到的东西
儿童的可爱之处正在于他们自然生长,从不故弄玄虚,更不矫揉造作,他们需要在真实的情境和自然的活动中畅快地呼吸。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先把自己当成“长大的儿童”,一起游戏、一起活动,那记录我们和他们之间每天的故事便是件幸福的事。
这是讲座中的一段话:记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好好想想这段话,我们真的要让自己成为大孩子
还有一段话,想与大家分享,也就是这个讲座中的话:
教育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播种子是美丽的,长芽是美丽的,发芽是美丽的,慢慢抽出来是美丽的,长叶子是美的,开花是美的,不开花也是美的,结果子是美的,不结果子也是美的,就是生长的过程。在这里面,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是美的,所有美和美相互碰撞交汇,产生更多的美,教育便是要达成这样的“成人之美”。
这是郑州会议上,南京五老村小学的老师做的研究
文章发表了,喜悦!特别是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转载,这更是荣誉!而作为我来说,这只是起点
我现在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教学笔记,不是想写,就能写的,而是要找到写作的动力——解决自己的教学困惑,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笔记,要有交流,没有回应,就难坚持写下来 而是不断地交流,不断改进,让笔记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一种必须。我们写了,如果有作用,谁会不写?
第二篇: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读与思〕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反复盯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那就是“汗”。大概算上从小学开始所读的书,可能200本还是有的,不过大概这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的本意吧?他所指的应该是你工作后吧?
记得刚成为一名教师时,学校给我们每位新进教师发了一本由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老师们共提出了100条建议。最近我细细品读了书中的部分章节,你会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样。读过此书后,你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有两位“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但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养有关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数时候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相信大家肯定不会和我一样吧?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一定很可悲!因此,我们更要在平常多看书多学习,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为我们的事业,为我们的孩子和民族,多投入一份力。1
第三篇: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文章来源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个呼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迫切——我们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标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教学反思实质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思维运动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入对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作多视角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思维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实现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角色以新的内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好的教案去上课的“教书匠”,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决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教学反思,积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深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写反思日记
在一节课教学结束后,要求教师及时写下该节课教学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之智、学生思维之花。例如,一次初二政治随堂单元小测验,我开始时严密注视着每位同学以防止作弊,由于我采用了中考政治开卷形式命题,没有经过开卷训练的学生面面相觑,有学生举手问“能否翻书本?”我突然想,这次严格考试肯定令很多学生失望,不如临时改变一下策略,于是我对盯着我的全班同学会心地笑一笑,并且放松了对学生的监视,果然有些学生开始翻起书来,接着一道道难题做出来了,再后来我也参与到其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课后,我在反思日记写到“一节原本考试的课演变成了以考题为形式的自主探究课,教学目的由考学生变成了以考试为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多么重要,同时,我意识到只有出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改革。
(二)写反思教案
反思教案即“再教设计”,在一天课堂教学下来,深入思考,系统整理上课的教案,摸索教学规律,形成下一次上课的新的教学设计:
1、教育观念再分析。例如,一些地方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以下动态“问答式取代了老师原来的‘填鸭式教学’,美其名曰新课改”,“课堂上学生讲故事、角色扮演、相声小品、唱歌、知识问答、辩论、甚至武术表演,热热闹闹,美其名曰‘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参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反思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我们要反思教学能否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得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否真正做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目标与内容再分析。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能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策略再分析。例如,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篇一律地使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美其名曰“生本教育”,其实这恰好是对新课改的“形而上学”。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策略能否由原来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学的发展;能否由重结果转向重
过程的发展;能否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教育发展。”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文章来源于
第四篇: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和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上,并且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就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要高,专业技术要精,而且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和强身健体的本领,也要懂得在社会中做人的本领,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要强调教师用高尚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起到表率,做到模范,由此而使其健康地成长。
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身负着重大的责任。“身先士卒”是一个教师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应有的表现。课堂上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了解教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教师的德,是教师的人生智慧,将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灵的彻悟。课外活动,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游戏,创造和谐平等的室外活动,因此不论课内课外,永远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其次,教师要有激情。情感体验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内驱力。一个教师的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假如没有高尚情感的支
持,人就不会产生自觉、坚定的行为,消极的情绪只能使课堂死气沉沉或者是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应努力调整自己的身心,使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来面对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坚决不带不良情绪进课堂。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就会学会笑对人生,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就会学会如何做人,以真挚的热情来善待他人;就会以上课为乐,感到学习和锻炼是一种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并不断地在潜移默化中欣赏学生,赞扬学生。教师的情感和思维是灵动的、鲜活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教师一起活动,一起参与,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第三,教师要有爱心。教师要向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俗话说:师者,人之父母也。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已,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关爱。①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学生有时不能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定,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要面对现实,勇攀高峰。②给学生思想上的理解。学生的思想单纯而幼稚,甚至有时对课外活动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做事要认真、冷静。
总之,作为教师,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学生在活动、互动中养成良好的素质和品德,不能成为更好,但要做得最好。激励、鼓舞、欣赏和赞扬会让教师和学生永远坚持不
懈努力和积极向上
第五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室配备着各种各样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播放视频、可以展示各种教学案例、可以辅助学生在线资源的学习等等。但是,尽管这样,一堂课教学的质量高低、精彩与否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英语教师在课前所做的准备、课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课后所做的补充决定着教学的发展前景。
一、课前准备
1.物质材料的提供者
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和印欧两大不同语系,二者在语音系统、语言词汇、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及文化诸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给英语学习者和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语音系统方面,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并且每一个调都对应着不同的字,不同的字传达着不同的意思;而英语则不然,每一个单词本身没有声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调来读,从而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因此,英语中的单词必须借助外界力量来传达不同的意思。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师授课之前材料的搜集,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以避免汉语的干扰。课前教师应把所授内容紧密相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以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也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2.问题情景的创设者
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主角由教师转换为学生。课前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想方设法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动机强
烈的学生往往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这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同时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毅力。
二、课中作用
课前的精心准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教师在课中发挥作用。1.组织者
对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难扮演的角色。由于现在很多教学流派都提倡“人物型教学”和“交际教学”,因此,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和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这一要求对高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讲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大学教学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自主性和自觉性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从事英语教学必须有一定创新意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首先,从组织课堂教学开始,要使课堂活动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口语活动,除了大家熟知的role-play和pair work外,我们还可以开展short speech,以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开口说英语。其次,我们知道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因素(智力和语言天赋)和情感因素(动机和态度)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果,但其性格特点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内向型性格的,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带动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向外向型转变,从而有利于英语教学。
2.控制者
教师应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应能恰当地控制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比如,开展short speech时,教师应该控制每个学生做这一活动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赢得锻炼的机会。教学是面向大多数的,教学效果也要看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定。因此,不
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满足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
扮演好这一角色既能使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最充分的锻炼。但教师的控制应视活动的不同而变化。从控制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半控制练习(half-controlled practice)到自由练习(free practice),教师对学生语言的使用和准确性的控制应越来越少。
3.启发者
英语教学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应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知识,以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采取启发式教学。
教师这一角色扮演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提问题时要有一定的策略和针对性,注意问题和学生的层次。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引导其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说出来;当答案不够全面、过于简洁时,教师可以鼓励其做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子、篇章,教师应启发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不容易忘记,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使用英语,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激起学习者对英语的喜好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推动英语教学的开展。
4.参与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每项活动开始以后,教师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比如,在role-play中,有时需要多个角色才能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并扮演某个角色,配合学生完成任务。这时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参与可以扭转
课堂气氛,使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三、课后补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检测者时,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除了可以从测验、考试可以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平时作业也是获取这一信息的有效方法。与测验和考试相比,教师从平时作业中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是最及时的也是最真实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把比较典型的错误集中起来予以讲解,使学生吸取教训,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在讲评过程中要顾及学生的心理,语气要温和、委婉,而不是训斥或责怪的口气,哪怕是最不该出现的错误。
四、结语
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课前材料的搜集、情境的创设,到课中的组织教学、控制课堂、启发学生、参与活动,再到课后的检测、效果反馈、调整。这些都会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发展。因此,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重要性,在教学上不断开拓,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效果上不断求实,全面推进英语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