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0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篇: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4、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

教法设计: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本周要学习的专题一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做阅读理解。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页,大家快速阅读导语,解决一个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几个阶段?

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末日。

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古代中国有哪些朝代?他们的更迭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师:看来同学们对中国的历史朝代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系统地记住他们的顺序。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和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师:很多男生应该都玩过《魔兽世界》。《魔兽世界》里面有两个阵营,分别是部落和联盟,在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就是部落和部落联盟,不叫国家。国家和人类并不是一同出现的。国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远古社会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演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就探究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况。

(二)讲授新课

师:下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页快速阅读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中国早期国家大致在什么时间形成?在什么地域出现?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

(板书)

一、早期国家的诞生:

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

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师:在远古时期是没有文字的,所以很多事情无法记录下来,只能口口相传。所以我们对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主要靠神话传说。大家不要觉得神话就是虚假不可信的。以神话里的“三皇五帝”为例。

三皇:燧人(钻木取火,伏羲和女娲的父亲)

伏羲(又叫青帝,发明了占卜八卦,创造了文字,发明网来捕鸟捕鱼。百花之神,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神农(炎帝,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五帝:黄帝(黄帝和炎帝打败蚩尤)、颛顼(zhuān xü)、帝喾(kù)、尧、舜。传说中往往把他们描画的三头六臂,不似凡人,这确实是夸张。但是我们能肯定的是那个时期没有国家,只有部落,三皇五帝也不是皇帝、君主,而是部落首领。例如,蚩尤就是九黎氏族的首领,也就是我们苗族的祖先。那么大家根据自己听过的神话传说来想一想,在那个时期,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是什么呢? 生:禅让制 师:对。一般来说,都认为禅让制推选首领注重的是“贤”和“能”。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尧便对舜进行了3年考核,认为他可以胜任,就命舜摄政。舜的政绩得到各方肯定,于是帝尧举行禅让仪式。同样的,禹由于治水有功,很得民心,大家都推举他当舜的继承人。但事实上,禅让制是各部落首领激烈政治斗争的结果,目的就是让各大部族的代表人物有机会分享最高权力。禹本来也指定了继承人伯益,但是他的儿子启废除了禅让制,杀了伯益称王。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了“传子”,“公天下”也变成了“私天下”。而尧舜禹时期,各部落首领逐渐变成有权势的奴隶主,贫困的氏族成员和战俘变成奴隶。原始社会逐渐被奴隶社会所替代。

二、夏商政治形式

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时间:BC2070-BC1600 禹、启、桀

政治特点: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师:什么叫宗族关系呢?可以笼统地理解为血缘关系。大家几乎都是从农村来的,一个村子的人基本都有亲戚关系,不是喊伯伯就是喊叔叔,这就是宗族关系。刚才老师说过,禅让是政治斗争的结果,禅让的人都是不同部落的,没有宗族关系。而从夏朝开始,王位由儿子继承,只要这个国家不灭,王位就一直把持在一个家族的手中,国家也就成了这个帝王的私产。

2、商朝的政治

时间:BC1600-BC1046 汤、盘庚、纣 甲骨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老师在讲原始社会和夏朝的时候主要讲的是神话传说,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期没有文字,我们只能从传说里来研究历史。但是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所以我们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大家阅读第5页第3段,找一找商朝的政治特点是什么。政治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表现: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国王武丁的妻子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开始让她担任统帅东征西讨,妇好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和女政治家。)

三、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师:看过《封神榜》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纣,成语助纣为虐说的就是他。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但是武王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领土太广阔,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通,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呢?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1、分封制

概念:分封制是周天子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师:分封制简单来说就是“封邦建国”,也就是“封建”。

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材料: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师:从材料可以看出,周朝有两次大的分封。为什么封这些人呢? 生:王族是天子最信赖的人。(从地理分布上看,同姓同亲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功臣对建立新的政权有贡献,需要拉拢他们,必须给予一定的奖赏以示对天子忠诚的鼓励;可以借助先代贵族的威望减少新政权的阻力。

诸侯的权力和义务:权力:世袭统治权;

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师:对义务的解读就是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西周。周幽王讨伐褒国,褒国献上褒国美女褒姒给周幽王。周幽王很喜爱褒姒,就废了本来的王后申后,立褒姒为后。褒姒非常美丽,但是天生不爱笑。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诸侯见了烽火,以为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匆忙赶来救驾,结果发现被骗,只能狼狈地返回诸侯国。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后来,申后的父亲联络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燃烽火求救,但各诸侯都以为又是骗局不愿意去,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申后的儿子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影响、评价: 材料:孔子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据史籍载,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600多年,周朝则存在了800年之久,时间之长久,远远超过了以后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由于层层分封所确立的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因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牢固,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积极:分封制稳定秩序、巩固统治,传播了先进的周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体的形成; 材料:八年,伐陆浑(即嵩山地区,距洛阳仅六十公里)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 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

(“鼎”在中国有特殊意义,它原指中国古代的炊具,后来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相传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故九鼎寓意天子的地位。诸侯对它除了毕恭毕敬以外,是没有资格来问津的。否则即视之为大不敬,是对王权的挑战。发生这样的事情,恰恰说明了,诸候势力的强大,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跃跃欲试,争霸中原。)

消极: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势力增强,最终出现了周王室权威衰落、强国兼并弱国的局面,分封制走向瓦解。

2、宗法制

概念: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目的:防止贵族内部斗争,巩固分封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特点)

师: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

生: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为嫡长子。

师:思考这样一道题: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生:小儿子。

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影响: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此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其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也正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板书设计:

第二篇: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要求 发展说明

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

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和“商朝的政治特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学习要求 发展要说明

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

其影响”这条主线,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 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要 求(1)列举汉代 “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2)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3)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法令出一”一目和“中央监察机构”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发展要说明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

明 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甘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

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清朝的边疆政策”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篇:高中历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一、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知识层面上看,本课的知识目标主要有“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征”。从能力目标上看,本课的能力要求是“了解”和“认识”,前者属于识记层次,后者属于理解层次。另外,认识还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夏、商、周的更替;夏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2、能力培养: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通过对分封制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深入了解,达到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宗法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根据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回归历史,掌握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的内容。学会融会贯通。

3、思想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了解夏商周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统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其作为统治者的地位。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无论哪个制度,其实都是统治者压迫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三、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1)分封制(2)宗法制

2、难点

本课是高一历史的第一节课,容量是以前所学课文的三倍以上,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讲述三节课以上的内容,又需要学生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西周的礼乐制度的联系

探究两个主要问题:

⑴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明确三个主要概念:

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教学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掌握朝代更迭的顺序,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帮助。

导入新课前,列出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参照课文的课前提示,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所在。

“早期政治制度”中“早期”的含义指的是“先秦时期”实际指的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有了国家才有政治,中国国家是如何出现的,由此导入新课:“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明确这段时期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是:生产力的进步带动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和阶级、权利等相关信息特征的出现,为国家的出现,也为由“家天下”到“公天下”的出现埋下伏笔,而这也是《礼记》中的由“大同时代”向“小康”时代的过渡时期。

简要介绍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及夏商周的朝代变迁的历程

重点讲解下两个问题:

1、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主要内容:

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对象是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3)特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4)作用: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分封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因此得到了加强。

提问学生:分封存在的隐患,为后面的“礼崩乐坏”提供一定的背景。

2、宗法制(1)核心内容:

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2)特点:

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因此,诸侯(小宗)永远要服从天子(大宗),而卿大夫(小宗)永远要服从诸侯(大宗)。

宗法制度是从父权制社会演化而来的,它试图用父子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周天子及其继承者,从君统看,他是天下的共主,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从宗统看,他又是天下的大宗。(3)作用: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宗法制度一方面用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血缘关系限制人们的社会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利用各种材料使学生理解宗法制,以及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影响

介绍礼乐秩序,使学生明白

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所以,“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西周通过礼乐制度来维持和加强社会等级秩序,小结:围绕课前提示进行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

1、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最北和最东面的是

A.鲁、卫

B.齐、楚

C.卫、晋

D.燕、齐

4、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情境创设: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问题: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阅读理解

1、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的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

用心

爱心

专心(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一: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楚王问鼎”的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 课后作业:

1西周的统治与前两代相比有何异同点?

2、什么是分封制?

3、什么是宗法制?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些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本课难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的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教学内容: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概况、背景

二、夏商政治文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内容:对象、义务

发展历程:开始 推广 衰落

影响

2、宗法制:含义、特点、与分封制的关系、衰弱、影响

3、礼乐秩序:含义、目的、特点、实质、发展历程

四、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五)小结:

1、几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政治制度 西周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随堂检测:

一、练一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B)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B)

A、夏民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B)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用心

爱心

专心 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D)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二、考一考:

1、阅读下列材料: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请思考:上文反映出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参考:

1、变化:“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诞生。

原因: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

2、(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用心

爱心

专心(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用心

爱心专心 7

第四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1.先秦的历史分期(BC21世纪—BC221年)(板书)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传说中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

2.文化的诞生与国家的形成(板书)

说到文化,我们先来看看文化包含哪些要素。文化的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①金属的使用、②文字的产生、③城市的出现、④礼制的形成、⑤贫富的分化、⑥人牲人殉的发端。(板书)

古代文明是在独立小型和中型部落社会基础上经过社会整合形成的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社会共同体。历史上出现多次社会整合。国家的形成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国家的形成大体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尽管这时候人们已经懂得使用石器,可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进行的主要还是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社会生产活动。在农业出现前期,一些地区出现了“有计划有规模的大量收割野生动物谷物的经济”,也就是“高级采集经济”,这种情况下的聚落规模类似早期农业社会。永久性居住的普遍出现,与农业的相对成熟有着直接关系。农业的出现与初步发展,为人类进入农耕的原始群体建立固定居住和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当人们安定下来后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长,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形成。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部落的形成是人类的第一次重组。

第二次重组是人类由传统农业区向非传统农业区移动,垦荒的过程。在这种移民的过程中,部落之间势必会发生领土分配问题。其实领土分配在多数时间里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当部落间强弱对比改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领土的重新分配。可以这么说,农业出现导致人口持续增长,既往领土平衡日趋脆弱,因此出现更多的领土冲突和更为频繁的疆域变动。

部落联盟是部落结盟和征服的结果。我们刚刚讲到领土压力问题,正是由于这种领土压力,导致了主客族群之间的结盟。在农业出现以后,族群之间应付领土压力的对策有两个:一是冲突,二是结盟。在许多情况下,结盟是冲突的结果。弱势群体会向强势群体主动提出结盟要求,当然,本地的一些弱势族群也会通过彼此联盟的手段共同对付入侵者——通过这种和平结盟和武力征服的双重手段,在一个广阔地区实现初步统一,这是整合进程的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是创立制度和整合文化。礼乐文化与制度在这个整合过程中产生。礼乐文化主要是为支撑一个大型政权体系而存在,比如为这个政权运转的祭神纳贡制度以及各种实现更高集权化的等级制度等。前面我们说到,文化要素包括六点,到这里,礼乐已经产生。接下来便是贫富的分化与人牲人殉的出现。贫富分化的结果是出现奴隶主与平民、奴隶,形成两大对立阶级。最初的“王”是斧钺的象形,体现着早期政治权利的强权及压迫,这是部落联盟通过武力征服遗存下来的体现。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始于大禹,大禹从部落联盟的首领转化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宗族关系由此发端。

3.早期政治与神权(典型特点:神权政治)

要了解早期的政治制度,还得先从传说中的皇帝讲起。大家知道五帝指哪五帝?——没错,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请大家翻到第五面,看第三段:“司马迁„„明确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历史上有个“炎黄联盟”,联盟形成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天地时”的初创时代。《逸周书·尝麦》中讲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创,也就是所谓的“设建典命”(旁边板书)。“设建”是封建方国的制度,“典命”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创,这是古代中国政权结构的基本框架。

早期政治与神权有着密切关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神权政治。“天地神民”结构的产生正体现这点。“天地神民”结构的创建原理比较简单。大家知道原始社会有着自然崇拜现象,“天地神民”结构的创建就是利用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将联盟内诸加盟群体的主神安排到天上的日月星辰去,将诸加盟群体在地上的分布调整到与天上诸神相对应的位置,将“五帝”确立为诸神结构中的主神,用五帝和诸神的名义确定和推行一套礼法制度和伦理原则。“天”除了指自然的天空,更主要的含义是指帝和神。

在这个结构中,神居位天,民在地,天上神的主宰是帝,地上民的主宰是天子。(画图)大家注意了,天子介于“天地神民”之间,他是天上帝和地上民的人间代理者,拥有“事神保民”(旁边板书)的职能。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权利?——他主要的权利依据是因为他拥有“天命”,他在这个文化结构中处于中位,凭的就是他是唯一的中介者。天子介于人和神之间,是“天命”的拥有者,他们拥有“取法于天,取材于地”的权利——就白了就是政权的集中和财富的收集,他们以神的名义发布政令、推行制度、征赋纳贡,他们的职责是“敬天事神”,也就是实行神权统治。

“敬天事神”是全部礼乐制度和一整套道德伦理的推行依据。在这个结构中,民的职能是“敬恭明神”“心率旧典”,神的职能是对民的庇佑。神主宰民的祸福,神的降祸、降福完全取决于民是否“忠信”。

说到这里,其实统治者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先秦统治者施行的是神权政治。什么是神权政治?所谓神权政治是指统治者借助神的权威来号令和控制社会的“技术”。统治者利用神权来实施政权的管理,是“神道设教”,道德伦理是理性的产物,它的功能是维系社会秩序。这里有个新认识——“原始宗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迷信”现象,也不是人类“蒙昧时代”头脑幼稚的结果,在这种“迷信”的背后存在着早期制度创立者的理性谋划。对早期制度创立者来说,他们“制造”和借助“迷信”来推行制度——就是“神权制度”。这种制度对于部落普通成员来说是具有约束作用的,因为这些部落成员畏惧神权制度中神的惩罚,所以说,原始宗教介于迷信与理性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

4.政治制度(板书)

1)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前面说到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宗法制由此发端。夏商周三代都有实行宗法制。大家看书上,第7面第一段,“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制度。”

2)社稷与“封建”制(分封制)

书上讲到西周的分封制,这里我们补充几点:

Ⅰ.立社封疆(板书)

立社封疆就是分封。就像书上说的“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的责任。”当天子以社稷封建诸侯的时候,是以立社和“树之田主”的方式将诸侯国的国土和农田赋予被封立的诸侯。“分之土田”即是立社封侯也是授予国土,天子以社稷封建诸侯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授权;二是授职。

Ⅱ.社稷之职(板书)

有授职,便有了“社稷之职”。社稷之职规定诸侯朝贡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贡制、农田管理和赋制。

这两种制度为王权的存在和运转提供了经济基础。井田制和藉田礼是“社稷之职”的主要内容。由于时间有限,井田制我们就不摊开讲了。

4.礼乐文化和制度

先秦的礼乐制度是典型的神权制度。礼乐文化和制度产生于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它是在部落社会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既有因袭,也有创造。

Ⅰ.士学教育(官学教育)

大家不要顾名思义,以为士学教育就只是针对贵族的,其实它还包括对平民的教育。这种制度的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部落社会阶段的成年礼教育制度。官学教育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是德能教育,是由“君子”主持,学做“君子”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学”。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君子”呢?君子一词产生于神权政治的社会背景中。在早期,君子是指士以上的上等社会,是一个阶级概念,在礼乐崩坏之后,孔子才给君子下了一个不同的定义。孔子所说的君子,是道德的表率者,是具有伟大品德的人。礼乐兴盛时期,君子的身份是贵族,是为政者,包括诸侯、大夫、命士等。这并不是说这时候的君子不起道德表率作用,恰恰相反,在先秦的神权政治中,天子非常注重对君子德行的培养。德行,进一步来说就是“礼”。这种“礼”的创造意图很简单,就是天子利用神权来实施政权管理,利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中,君子是德能楷模。《诗经》中,君子是人们在仪式中取悦的对象,这是因为君子在当时的宗教观念中具有降福的作用。君子在天子与民众间具有双重职能,他们是代表人民的祈福者,是代表天子的赐福者。

Ⅱ.论德使能

与士学教育并存的是论德使能制度。我们可以这么说,士学的目的是要受教育者学做君子,而论德使能的目的是要在士学受教育者中甄选出君子,并委以官职。商周之际周文王推行的“六征”制度,是对夏商“论德使能”制度的继承,它是一种考察制度,君子通过这种考察被授予称号,便能成为礼乐制度中的人神沟通者,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民众在 所要取悦的对象。统治者给君子定下了一套修身和“四时合其序”的礼制规则,是防患于未然的体现。这种周期性强化“君子人格”的手段,是在宗教表象下具有明确功利意图的政治手段,还是神

权政治。不得不说,这一套士学教育和官吏的考察、选任制度,保证了一部分官吏具有相当高的德能水平,我们这里可以引申一下:士学造就了孔子,孔子开创了儒学,儒学是三代士学的延续和士学基础上的发展、变迁。

第五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两代的政治形式,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宗法制的内容及其与分封制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特别是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知识,体会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通过对宗法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及宗法制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以板书为主

教学过程

师: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大家听说过大禹治水的传说吗?那位同学能讲一下这个故事。

生:略

师:讲的很好。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水害,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舜将王位禅让给了他。什么是禅让?所谓禅让就是王把自己的王位让给那些贤能的人。后来,禹死了以后其子启获得王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开始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与学生讨论一下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据说夏代的最后一位国君桀残暴粗鲁,后来新崛起的商部落就灭了夏。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在说夏的历史的时候大多引用了“传说”“据说”这样的词汇,这是因为夏的历史没有留下明确的历史记载,夏的大多历史是人们口耳相传下来的,这其中就难免会有演义的成分。在大禹之前还有很多关于黄帝,尧,舜等贤明帝王的传说。大家说这些传说是可信吗?

生:略

师:有的学者根据远古传说提供的线索取得很多有价值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课本下面的的城墙剖面图,让学生说说城墙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国)考古学家发现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就已经有早期国家出现。大家阅读课本第一段,了解一下早期国家的情况。填一下幻灯片上的空白。可见有的传说有一定史实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的图片)大家知道多媒体上展示的是什么图片么?这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生:略

师:对。这是商代的甲骨文。那么大家知道甲骨文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略

师:商王为了巩固其统治的权威,通过迷信的占卜手段来借助上天的意志来表达自己意志。怎么占卜?(让学生想象一下)就是巫师将兽骨或者龟甲放入火中燃烧,骨甲燃烧之后会出现一些的小断纹,巫师就会根据这些断纹的纹理来判断所卜事项的吉凶并且把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占卜的结果刻到兽骨或者龟甲之上。那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有15万多件,从出土的甲骨文资料里我们知道商代用奴隶作为祭祀的人牲,统治者集聚了大量的财富等等。这些在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都得到了证实,在王陵区的妇好墓中仅仅是玉器都出土了700多件,(简单介绍一下妇好)在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大量砍去头颅的人骨架。在商朝的晚期纣王昏淫无道,民不聊生。新兴的周在周武王的带领下举兵伐商,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商王朝灭亡。

新兴的周王朝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假如你是周天子,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你会怎么管理天下?

生:略

师:为了加强对广大地区控制,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其实最早的“封建”的意思指的就是分封制。后来我们说的封建主义的封建是近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以及资料,让学生明确分封的目的,对象,内容,影响)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请大家看一下课本上的资料卡片上的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生:略

师:好。我们可以看出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性王族。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之间又该依据什么来分封?这样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宗法制就应用而生。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什么是嫡长子?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更为准确的说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一个丈夫有一个正妻,多个妾。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王位,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就是小宗,但相对于本国的卿大夫和士则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以下类推。但注意分封到士这一级就不在继续往下分封,无论是嫡长子还是其余诸子都获得士的地位。因为以下是庶人,就是普通百姓。这样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宗法制的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千百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诸如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以及今天我们祭祀祖先、认祖归宗的传统,浓厚的宗亲观念都源于宗法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和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商:王权和神权相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对象

内容(权利和义务)

影响

三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实质

核心内容影响

下载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的第一堂新课,学生感觉新鲜。通过第一节准备课后,学生对新高中历史教学有了初步认识,事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夏、商、周的更替;夏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形式:分封制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2. 特点:神权和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走向大......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导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导学案编制:使用时间:2010.9编号:01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3(人民版必修1)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起止时间: 1046——前771 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 灭亡: 公元前771 犬戎攻破镐京, 灭亡:2.西周分封制 (前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