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实训教材应以校本开发为主
中职学校实训教材应以校本开发为主
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各行业一线劳动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特点正是体现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实训教学越来越应成为中职教学的主体,但是各个学校实训设备的装备不一定一样,各个学校的学生、师资力量也不可能一样,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实训教材开展教学,很显然不能很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最优教学,我校在多年的金工实训教材选择的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开发符合本校特色的实训教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学校自己要更主动得去开发校本教材近几年,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越来越红火,如上海的项目课程、广东的生本教育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沿改革者正在对职教的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随着这些课程新模式逐步为各中等职业学校所试用和接受,相应的教材建设就成了摆在各中等职业学校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教材模式的改革明显落后于职教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多学校目前使用的都是高教社的教材,这些教材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即使有的开发了校本教材,但也都还是难脱离学科体系的束缚,只有内容的压缩而无能力体系的标准,因而教学中与岗位能力脱离,职教特色很不明显。从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的实训教学,校本教材的改革应该迈开大步,一次性到位。在教改这样的大环境下,实训教学教材如果不改变思想还沿用老的教材编写模式,那很快就会因为跟不上新的教学改革形势而被淘汰。所以为了更好的与实际接轨,突出中职教育特色,要求各中职学校要更积极主动地去开发校本教材,包括实训教材。
二、实训教材校本开发可以更好的与本校实际结合,有利于组织本校学生开展实训教学
现行的职业教育实训教材就像菜谱,提供的是做菜的工序与材料,可厨师做菜靠的是手艺,不可能按照菜谱依葫芦画瓢。为了培养中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早在2005年我校就在金工实训课程中开始探索选择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尽最大可能的使实训便于教学。开始我们最先选择的是高教出版社的《金工实训》,当时我校只有车床、铣床和少量的钳台,加工工具也不充足,书上很多的知识无法很好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我校只配备了手工电弧焊,一本焊工实训教材里我们能实践的太少了;后来我们的设备越来越多,有了30台车床、20台铣床,24个钳台,但我们又发现如果按照书本的步骤去教,不仅教的难受,学生一项一项的学得更难受,而且书本上真正便于操作的又太少了,一个简单的零件加工被知识点分割的零零散散的;后来我们便选择了操作性强的劳动保障出版社的进城务工短期培训教材,这套书重操作,但是书中的缺陷是没有一个像样的零件,而且尺寸设计跟我们提供的材料不相符合,每次训练都得改尺寸,学生经过几节课的操作训练却没有很好的成就感。这时我们想到了自编实训教材,在编制教材的时候,考虑到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结合,在教材中列明能力要点、知识要点,把这些知识配套到我们自行设计的几个简单的零件加工中去,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配套的图样也越来越复杂,一学期下来,车工实训完成了操作要点,学生手中有了十来个成形的工件,学生的操作显得认真了。在这套校本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实践证明整体效果还是较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觉得校本实训教材的编写还要创新,还要更贴近一线加工的实际。所以针对我校的实训教材改革,我们实训教师认识到中职学校实训教材应以校本开发为主。
三、校本实训教材开发可以更好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更多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各中职学校都已明确了以职业资格考证促学的办学思路,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持有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实训教材校本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更细的考虑到本校本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的因素。在开发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以学生考证涉及到的内容为基础,进行一致的、系统的开发。这样开发出来的教材就会成为一个体系,组织教学时有连接性,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对我们的考证的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 “教”“考”的内容统一了,避免了二次教学的浪费。
面向经济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培养造就学生的岗位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实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用合适的实训教材是开展好实训教学的重中之重,广大实训教师动手动脑,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实训教材将会使实训教学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3日 文章出处:教科室陈志军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为课程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无论是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和改编,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就业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特点开发校本课程的实际需求远远高于其它各类教育。
1、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设置要求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等要求。这对于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纵观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但有成百上千个专业,而且职业教育专业调整的速度很快。目前国家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课程方面有专门的规定,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开设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四门德育必修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不得擅自确定或更改德育课程设置及学习内容。各地必须规范使用由教育部组织重新修订、经审定合格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德育课程教材,要停止选用地方自编或盗版的德育课程教材。除此之外,国家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只颁发了部分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改革综合指导方案(含教学计划、主干科目教学大纲、实验实训设施标准和开发报告),如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01]5号)文件,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尽管专业很多但还是无法满足全国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2004年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地方、行业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还应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即使一些专业有了国家、行业和地方编制的教学计划、主干科目教学大纲和规划教材,学校也可以开发适应当地和学校特点,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实施性教学计划,适当设置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这就从政策的层面上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2、中等职业学校现有部分课程及教材不适应社会对专业技能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使本课题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新型专业技能、新知识不断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的开发仅靠科研院校的力量远远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从整体上看进展缓慢,特别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开发、编写符合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体现以应用为主线,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逻辑,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材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是中等职业学校现有部分课程及教材不适应社会对专业技能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学校自主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编写具有实用价值的校本教材;另一方面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材开发推广的滞后性,这是所有教材的共性。二是教材开发的适用性影响开发者的积极性,如我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武汉市仅有三四所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全部在校学生加起来不到两千人,开发推广这样一部教材费时费力又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让教材开发者望而却步。如果有些专业如我校的纯净水生产线仅此一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材开发价值更低。三是教材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了专业的结构性。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师范专业现在统一使用的《数学》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是基础知识,下册是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中的“三角函数”对于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从事幼儿教学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同时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数学教学,不能较好地结合《幼儿教学》课中提出的教学技能进行教学。知识与技能被割裂开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正是这些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促使我们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开发针对专业建设和社会需求的校本课程。
3、学校曾经参与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的实践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们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在办学过程中多次参与省、市、区组织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活动,经历了从完全使用国家指定教材到部分科目自选教材,进而根据“适用和够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了初级的校本教材的过程。从2000年起,为了适应教学和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我校组织对相关学科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处理,删繁就简,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现状和专业技能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食品生物工艺的《食品机械》、《饮料工艺》,音乐幼师专业的《少儿歌曲108首》、《钢琴》、《普通话训练手册》,美术高考专业的《素描》,护理专业的《英语听力训练》,还有部分骨干教师参与或主编了国家、地方规划的教材,如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基础》,市教科院职成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全市通用的《语文》、《数学》教材,积累了一定课程开发的经验。从这些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辍学的情况减少了,主动参与动手训练的学生多了,有效地解决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重新建构专业知识体系,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确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1913—)提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法,校本教材中要充分体现知道(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六个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按专业发展、任务需求的角度来掌握。
3、能力本位教育理论。需要根据明确的、具体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测量。根据一定的能力观分析和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通常采用模块化课程;进行灵活的教学和培训,通常采用适应个别化差异的个别化教学;以能力标准为参照,评价学生多项能力,即采用标准参照评价而非常模参照评价;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分。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来看,经济发达国家对校本教材开发研究较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试图在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极端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以期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功效。世界各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但基本理念是相同的,那就是:学校有条件地自主决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倡导旨在问题解决的合作、探究与共享的开发策略。在不同的国家,将这种理念付诸行动的决策方式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分权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州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门类,学校按照教育法规自主决定内容;另一类是中央集权国家,如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家提供课程计划框架,规定大多数课程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的空间(占总课时数的10-25%)给学校。世界上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以德国为最早,举世闻名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普遍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德国这种职业教育模式自身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德国又采取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从国内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教育法规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限作了一些规定,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也开始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表现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普通中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起点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中学的课程改革是以补充国家教材或地方教材不足之处而进行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基本上是凭经验在探索,缺乏理念和技术支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相对于普通中学来说起步更晚,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往往是运用某种课程模式,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课程开发的产出——课程方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类,即教学计划(课程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案(一堂课或一项任务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们研究中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以中观为主,即在教育计划的指导下,开发出符合我校职业教育特点和需要的校本课程,相应编写校本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
四、研究目标
1、对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原则、实施及管理作一些理论上的探索;
2、编写学校急需的、适合中职学校应用的校本教材。计划有八本校本教材。
五、研究内容
1、对目前学校教材使用的现状与市场专业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为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提供第一手资料。
2、根据市场和学生调查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
3、根据设置的校本课程编写教材。
4、对教材的使用情况作对比性研究。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调查法:通过个别访谈、问卷了解、信息采集、材料汇编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学校教材使用的现状。了解行业企业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影响。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同类问题的水平和成果,这是课题研究的立足根本和强大的理论支撑。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校课程开发的经验,探寻课程开发的规律。
行动研究法:依据对校本课程的不断认识,完善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研究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修改和调整原定的研究方案,以便使研究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4月)重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1、主要工作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明确责任及分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学校教科室);
(4)召开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会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5)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教科室);
(6)形成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手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阶段成果
(1)《东西湖职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2)《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手册》。
(二)研究阶段(2009年5月----2010年6月)重点抓好教材开发
1、主要工作
(1)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试点专业或学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制订校本教材开发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3)发布研究子课题,组织申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
(4)开展校本教材研究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聘请专家指导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5)阶段小结,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及做法(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三)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0月)
1、主要工作
(1)做好结题筹备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完成研究论文、总结的编辑成册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室);
(4)召开课题结题评审会。
2、阶段成果
(1)《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报告》;(2)课题论文集;(3)校本教材八本
八、课题保障措施
组织保证。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严密,环环相扣,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体制,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时间保证。学校制定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和课题研究制度,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题研究工作。
设备保证。我校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机房等电化教育设施,这些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了完备的硬件设施。
制度保障。建立每月课题进展通报制度、学期小结制度。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和学术指导、培训实验教师等各类活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成果进行推广和表彰。
资料保证。校图书馆备有大量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理论专著及相关的报刊杂志。实现了因特网的宽带接入,为资料的查阅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略)
(二)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略)
十、预期成果
1、《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校本教材
(1)《幼儿绘画》
(2)《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技能训练手册》(3)《涉外护理实训教程》(4)《学生安全教育读本》(5)《音乐高考之视唱》(6)《幼儿歌曲弹唱》(7)《语文训练手册》(8)《电子技术做中学》
3、《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手册》
4、《东西湖职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5、课题研究论文集
第三篇:文化遗产应以开发为主 立论稿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在你们的理想状态中为我们建造了一座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的空中楼阁,但是回归现实呢?幻想终究是要破灭的。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对概念的清晰界定我们才能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那么,文化遗产是什么?首先,文化遗产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实物文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那么,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便在于其所体现的社会性价值,在于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发展。
我方的观点是文化遗产应以开发为主。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第一,从理论层面来说,开发是指对资源的发现与挖掘,以达到其利用的目的,而保护是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也就是说开发是以一种积极地心态来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对文化遗产的开发是基于它的利用价值,包括它在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价值,而不是片面的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保护呢?它的目的显然是使被保护物不受损害就好了,是一种保守的,无作为的观念。
第二,从现实层面来说,破坏并不是完全由开发造成的,难道说在保护的过程中就没有破坏了吗?而且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民众了解文化遗产,提高民众的素质,参与其保护工作。再者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紧跟时代的主题,一切发展的思路都要与时俱进,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从价值层面考虑,文化遗产所蕴含的艺术,科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价值是需要我们去挖掘与利用的。不开发,如何发现他的价值?如何利用他的价值?难道要让其价值被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中吗?
而反观对方辩友的立论,是一个在理论上矛盾,在现实上冲突,在价值上不可取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又怎么能成立呢?
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其开发大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开发——发展——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将是今后文化遗产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要依托科学的管理理念,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文化遗产应以开发为主,保护为辅,实现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第四篇:中职校本课程开发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4月)重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1、主要工作(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明确责任及分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学校教科室);(4)召开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会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5)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教科室);(6)形成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手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阶段成果(1)《东西湖职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2)《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手册》。
(二)研究阶段(2009年5月----------------2010年6月)重点抓好教材开发重
1、主要工作(1)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试点专业或学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制订校本教材开发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3)发布研究子课题,组织申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4)开展校本教材研究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聘请专家指导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5)阶段小结,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及做法(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三)总结阶段(2010年6----------------2010年10月)
1、主要工作(1)做好结题筹备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完成研究论文、总结的编辑成册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室);(4)召开课题结题评审会。
2、阶段成果(1)《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报告》;(2)课题论文集;(3)校本教材八本
第五篇:中职实训教学
中职实训教学
一、技能教学
1.存在问题:对学生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缺乏严格要求;参加社 会实践的班级学生,系部未能及时补课,导致教学进度不一。
2.建议及措施:
(1)编写每学期专业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任务书,要体现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习阶段要有明确的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在实用、实效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习工作。
(2)安排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开展技能课教学评课和技能训练,建立教学方法研究制度,以提高技能教学和技能操作水平。
(3)平时检查由系部负责,系部深入到实习教学课的一线,检查和督导实习教师上课情况和实习任务的达成情况。
(4)实训处对技能课教学质量采取平时听课检查、期中(末)抽测、请外校出卷考试、初(中)级工严格考核等形式,并认真执行实习教师的考核制度。
(5)教研组建立集体备课,教师共同制定并统一制定教学模块。
(6)缩减专业课程,增加实习教师人数,教师采取技能教学负责到底模式,中途不调换教师;或可采取包班制,由几名教师共同承包班级理论、实习教学。
(7)培养年轻的专门技能教师队伍,不上理论课,有实习课上实习课,没有课务时,可在实习室训练和指导兴趣小组学生,为技能竞赛作准备。
二、实习耗材管理
1.限额发料。按照实训计划中的项目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
2.建立耗材账目,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管理员要及时填写好耗材账目,做到心中有帐。
3.实习耗材由实习室管理员根据每学期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申请,统一到实训处填写预算和领取,再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实习教学情况,发放给实习教师实习耗材,负责实习耗材废料回收。每学期清点余料情况,汇报实训处。
4.实习耗材采购可采取集中竞价购买和多人监督共同采购形式,杜绝不询价、议价和定点采购的不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