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通感
通感·表现
1教学目标 1 认识通感。学习使用通感和比喻的修辞 描写声音。3 培养审美能力。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较为全面,读写说背是语文积累的途径,善于倾听是口语交流的第一步,语文学习是启迪悟性与灵性的教学。本节课是对这一单元课文知识的总结和学生描写声音的写作能力培养和训练提升。3重点难点
认识通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习使用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描写声音是学习的难点。4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背诵《琵琶行》中声音描写的诗句,总结《琵琶行》中描写声音的方法: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抽象无形的声音转化为熟悉的实体,具体可感形象生动。3 小练习填空
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描写了琵琶音由流畅变为冷涩,由停顿转为雄壮,到最后的戛然而止,充分表达了琵琶女演奏的技艺高超。读着诗句,那琵琶弦上的秋夜诉语似乎顺着时光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耳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此句连用四个比喻,调动读者以往的经验,把山谷里寂静的夜晚里那种相矛盾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写得如在耳旁
二 下面我们大家就以《李凭箜篌引》和《老残游记》中的一段为例来再次学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描写声音。1 出示李贺的诗朗读,同学找出69页描写声音很形象的句子。三 合作交流品析 《老残游记》第二回中描写白妞的绝唱中大量运用了通感的修辞,让人深刻的感受到她演唱的精神魅力。如写白妞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让人感到舒坦欢畅,“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之声让读者不难想像;写白妞演唱至“节节高起”时,“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愈翻愈险,愈翻愈奇”的歌声;描写白妞宛转千回的歌喉时,“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让读者似乎可手揽黄山的三十六峰,急促变化、回旋激荡的声音让人应接不暇;描写白妞演唱声音渐寂忽起时,“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夜空焰火,火树银花,姿态各异,炫人耳目,似把读者带到济南府的明湖居里,让人浮想联翩。四 佳句赏析积累。
1.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2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3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4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5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6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7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五 听音乐,描写听后感受。学生倾听<高山流水>名曲欣赏并口述。2 情景设置并想象描写。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曲折与变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曲折与变化》教案 课前预习:
1.回顾初中所学过的课文中富于曲折、变化的情节。
2.想一想自己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曲折的故事。3.探究一些曲折为文的技法。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例子,感受“曲折”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2、掌握几种使文章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手法。
3、“曲折”构思比赛,学会运用曲折写作文。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例子,感受“曲折”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几种使文章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手法,学会运用“曲折”写作文。评价任务: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掌握几种使文章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手法,学会运用“曲折”写作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共一课时)课前交流:讲课前,老师有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生齐读)多媒体显示: 勇敢自信的展示自我
虚怀若谷的欣赏别人 团结友爱的合作学习
一、诗句接龙,激趣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 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 • 九天仙女下凡尘 喝 彩 • 儿孙个个都是贼 惊 怒 • 偷得寿桃献至亲 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二、重温经典,再现“曲折”
在我们所学的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中,哪些文章波澜起伏充满了曲折变化?(学生根据自己想到的课文,谈一谈曲折之处?畅所欲言)
小结:南宋朱熹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说的都是行文要奇巧多变,曲折起伏跌宕,才能多姿多彩。只有内容生动,而且情节曲折,情感富于变化,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文章才会引人,动人心弦、摄人心魄。
我们如何能把事情写的更动人、更曲折呢?有那些可借鉴的方法吗?
三、方法引航,领会“曲折”
(指定每一小组负责一个方法,在小组内合作寻找与这一方法相关的课文内容,举例谈一谈这一方法的作用。)
1.情节突转法(《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项链》……)
突转法,或称之为“翻转法”。所谓“翻转”,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在将菲利普朝思暮想、渴盼兄弟荣归故乡的心情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情节突然翻转——在游船上他遇到潦倒落魄的于勒时像逃避瘟神似地摆脱了他。这令读者不胜惊愕,感情骤然跌落,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当时那个社会的人际关系。2.巧留空白法(《艺术品》《项链》《最后一片叶子》《猫的故事》……)
说满说尽,一览无余,不给读者留下任何思考、想象的余地,这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病。真正的好文章则是,不仅能准确传递作者欲提供的各种信息,而且善于作虚化,省略处理,留下一定的“空白”,给读者的审美心理以驰骋想象的无边空间。如《红楼梦》中写黛玉临终时高叫:“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什么也没说,然而这留下的空白中,有多少难以言传的东西啊!由引可见,预留空白,是作者有意为之,是为了增强文章表达效果使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无画处皆成妙境”,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3.巧设悬念法(《梁思成的故事》《猫的故事》……)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先虚写,后实写,远铺垫,近衬托,疑阵层设,氛围渲染,最后才让所要突出的具体事物露出庐山真面目。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比如《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的出场,刘备三顾茅庐,几经曲折才见着,就是先虚后实的出场亮相法,这样先虚后实,层层烘托渲染,既让读者受悬念所勾引,急切地往下看,又使读者在最后得到极大的满足。4.设置巧合法(《麦琪的礼物》《艺术品》……)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人胜,设置巧 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巧合”首先要合乎生活的真实;其次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辑性;第三要巧得新奇。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妻子德拉正巧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上需要的表链,丈夫杰姆正巧卖掉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一套梳子。这种巧合巧得新,巧得奇,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
5.欲扬先抑法(《阿长与〈山海经〉》《猫的故事》……)
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抑扬法有先抑后扬,也有先扬后抑。6.对比鲜明法(《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
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
小结: 文章如若平铺直叙、平平淡淡,像一篇流水帐,必然会让读者感到味如嚼蜡。因此要达到曲折起伏的效果,首先要注意选材,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只要把握好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必然,如实地、有层次地展现事件的矛盾冲突,反映出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就能显示出一定的波澜。同时,还可以相应地运用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巧和方法。
一篇文章往往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但写作时也应注意以下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二是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三是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文章跌宕昭彰,波澜起伏,可以激发阅读兴味,但一定要适度、自然,不可脱离生活、故弄玄虚,或者节外生枝,故作惊人之笔。
我在前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件曲折的小事,同学们想不想听?想听我是有条件的,听时认真,适当记录,便于点评。
[教师下水文展示] 教师口述自己的作文片段。
友
情
冬天的阳光像一床薄毯子,懒洋洋地盖在人的身上,非常温馨。
上课铃响了,我向教室走去。在走廊里,看到别的班级都安静下来了,唯有我上课的班级异常喧闹,大喊大叫声,此起彼伏,真是人声鼎沸呀!我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心想:“我一定得抓两个典型,杀鸡骇猴。”
我飞奔到教室门口,猛地推开门,大吼道:“上课铃都响了,赶快快静下来,你,还有你,乱成什么样子了,下课后去办公室写说明书……”对着全班又训了几句,正要准备上课,这时,我发现还有几个同学在那里偷笑,我心想:“哎呦,这几个同学心理素质挺好的,我先上课,课下再好好教训你们几个。”我说道:“上课。”班长喊道:“起立!”全班齐刷刷地站起来了,异口同声地喊道:“老师,新年快乐!”我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明天是元旦,要放假,学生是提前祝我新年快乐。原来刚才他们如此喧闹是为了……难道是我……此时,班长给我送来了一张新年贺卡,上面写满了63个学生的姓名,让我激动不已。紧接着,团支书也出场了,手里拿着一个信封,走到我面前,用双手郑重其事的交给了我,并严肃认真地说:“老师,这是我们全体同学的决定,现在不要看,请下课再看。”我对全体学生表示了歉意和谢意,然后开始讲课了。我带着兴奋激动和疑惑期盼上完了一节课,下课时我在教室里打开信封一看,高兴地笑了,紧接着是无比的感动,因为这是一份“好朋友”证书,上面写着:永哥同志,经过我们全班同学的慎重考虑,决定授予你“好朋友”荣誉证书,望你戒骄戒躁,努力奋斗,变得更好。
学生们早已忘记了我以前的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只记得我仍然是他们的好朋友。看看他们灿烂的笑脸,再看看“好朋友”三个字,我倍感自责,同时又感到那么地温馨……
[学生多角度评价老师的下水文] “课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的作文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出同学们更好的作品来。
四、思想碰撞,运用“曲折”
以“友情”“成长”“观球(棋、影视、车祸)”为题(选一或自选其它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曲折”之文。
要求:1.能写出事情或心情的曲折变化。2.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温馨提示:1.独立构思 2.组内循环 3.选“文曲星” 学生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佳作,选2-3个小组代表读文章后,学生多角度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五、学海拾贝,感悟“曲折” 聊着“曲折的故事”,不知不觉已临近下课时间了。请同学们谈谈这节作文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提示:可谈知识方面、情感方面、认识方面……)结束语:
古时称高才文人为“文曲星”,这是否跟“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有关不得而知,可袁枚曾这样解读:“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足见“曲”与“星”二者不无关系。——如此看来,若懂得“曲折”为文,大约便离“文曲星”不太远了。
衷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多积累,多训练,多探究,真正懂得“曲折”为文,我相信我们大家中间一定会出现一批妙笔生花、才高八斗的“文曲星”。附:板书设计
曲折与变化
合情合理
突转
悬念
抑扬
适度自然 空白
巧合 对比
波澜起伏
曲折生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学以致用”,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循序渐进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诗句接龙,激趣导入; 3 重温经典,再现“曲折”;方法引航,领会“曲折”;思想碰撞,运用“曲折”和学过留痕,感悟“曲折”。整堂课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懂得了曲折为文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应用。在“方法引航,领会曲折”这一环节,我总结了六种最常用的“曲折”为文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中一种方法。探究过程中做到两点:一是在初中所学过的课文找到运用这一方法的例子,谈一谈是如何运用的;二是总结归纳这一方法的写作中有何效果。学生探究的较为深入,而且学生以课文当范例,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有些环节的过渡还需再细化和自然些;有些教学顺序要稍加调整会更流畅,效果会更好;课堂的预设多、生成少;时间的分配应再合理些。“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曲折”为文方法的引领,但在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没能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也没有过多的让学生感悟如何把“曲折”为文的方法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训练和展示成果的时间相对来说太少了,应该更少一些方法的指导,多一些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展示。
简评:本课将课内和课外相连接,引导在应引导之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站在新的高度,理论与范例相结合,给学生直观的启发,也给学生直接的引导。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是一篇有深度有层次的优秀教案。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
课前预习:
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
2、实践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评价任务:
1.实践体验颖悟在写作中的运用,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2.互读文章,相互评价,推荐参加班级交流。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名篇名作所写的多是平凡的小人物,平常的小事,常见的景物,为什么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这是因为作者不仅能用智慧的眼光观察生活,而且能用细腻的心灵品味生活。他们能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感受到其独特的个性,或给人以启迪的精神品质;他们能领悟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他们能从常见的景物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朱自清从父亲爬铁道的背影中体会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莫顿·亨特从童年爬悬崖的经历中领悟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宗璞从紫藤萝的遭遇中受到了人生的启迪。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何愁写不出具有丰厚文化意蕴的美文佳作?
二、理解本单元相同景物中所寄予的不同人生境界。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境界,选文大多写的是人生体验与感悟,作者在对景物与事物的关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岳阳楼记》《登岳阳楼》《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谈生命》中作者各自的体验和感悟有何不同?为何会有所不同? 示例:《岳阳楼记》表现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登岳阳楼》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游岳阳楼记》则表现了袁中道怀才不遇之感和手足相失之痛;《醉翁亭记》表现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谈生命》则表现了冰心老人那种超越生死,超越快乐和痛苦的一中特殊的生命感悟。
各位作者的感悟之所以会有所不同,原因在于他们的人生阅历、生活境遇、思想境界不尽相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有着自己个人化的独特发现与感悟。因而当他们把自己生命的体验与颖悟投注到作品中时,便形成丰富多彩的千差万别的诗文。
2、试着分析本单元你较有体验的一篇诗文,在小组中交流。示例:感觉较有体验的一篇文章是《谈生命》,生命中不可能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如果人生缺少了痛苦的滋养,也就不可能拥有破茧成蝶的美丽。
三、寻求个性化生命的独特感悟。体验与颖悟都是一种独特的发现,贵在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融入,这种体验与颖悟是个人化的、亲历的、别人无法代替的。优秀的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试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你认为那首诗更能打动人,为什么?
赏析:白诗与马诗的不同就在于,白诗只有物色而无意兴,只有景而没有情,缺乏深远感人的意境,关键在于这境中没有人,没有动人心弦的感情。马诗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融入了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的深度。因而马诗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2、教师归纳:主观的独特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主要因素,否则纯粹的景物描写一旦缺乏个人情感的关照,就会流于肤浅,缺乏艺术生命。许多同学作文有描写有叙事但是依然没有感染力,原因就在于缺少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受上。
四、写出有生命体温的感悟
颖悟必须是自己的,才会动人,感悟要尽量追求深入、具体才能写出有生命体温的作品。初中生在写作中应当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也就是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
1、《以岳阳楼记》或《谈生命》为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明确:以《谈生命》为例,作者借助对一江春水奔流到海,一粒种子成长为树的生命现象的进行想象描写,形象的展现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融入自己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感悟,升华成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用心观察生活,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深入体验人生,丰富阅历,拥有自己的发现,如此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2、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方法点拨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要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心观察生活,从真实中感受体验。
写作是情感的流入,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来,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如杨铭同学的作文《感受生活之美》就是选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读起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精彩,生活的诗意之美,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②深入体验情感,追求独特情愫。罗丹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常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大都是小事,因为是细小而琐碎,因此易让人忽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去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些凡人小事一样可以写得真挚感人,让人读了久久不能忘记。情感的体验有深有浅,浅层次的众人皆有;而深层次的,才会有独特的意境。
如《留学巴黎》这篇回忆性纪实散文,文章看上去平淡无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但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体验,从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叙述中,读者能时刻感受到作者辛酸屈辱的经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原因就在于作者写出了其刻骨铭心的独特的深层的情感体验。
③运用写作手法,提升透彻思考。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如《挖荠菜》一文,作者以挖荠菜为线索,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情感,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寓理于物、寓理于事,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总之,一定要把自己跃然心头的感受真真切切地抒写出来。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颖悟独特”、“体验真切”之曲。
3、选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景,在描写的基础上试着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片段练习。片段一:细雨绵绵时,撑一把油纸伞,穿梭在人群间。去寻一弯流水,去觅一架石拱桥。然后,站在桥上,观纷飞的雨丝,看摇曳的柳条,瞧水面上层层涟漪,瞅池中嬉戏的锦鲤„„这是幸福的。恬淡、自由。伞下的世界,只有自己。伞外,生机无限。那便弃伞吧。沐浴着甘霖,用双手拍打雨丝,不去管旁人错愕的目光。生命嘛,贵在和谐,贵在自由,贵在随心所想,贵在物我合一。
片段二: 菊花点点,在萧瑟的秋风里,舞姿翩然。花之妖娆,瓣之窈窕。凝视,脚步向前,进观。能嗅到那独特的芬芳。乱舞,群花皆独舞,各自循着自己的步伐,扭动„„生命如此,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孤独吗?是独立。略带枯涩的花香,是独立的代价,生命的乐趣。片段三:静静地坐在春光里,淡淡地观风览物。风从我的耳畔吹过,掠过我的肌肤,拂过我的发丝,飘过我的衣袂。这个春光里,我只是忧伤地坐在春的怀抱里,无力地垂看天光风物。一切都与我远去,一切都不在我的情思中占据一点点的位置。我原来的那份爱与悦早已被搁浅。原来,岁月于我亦有一种叫做厌倦的东西。时时的看,刻刻的等,却原来只是一场清风吹过的风情。轻轻的,轻轻的浮泛在心湖上,便不着痕迹的溜走了。
五、体验颖悟写作实践训练。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文: 欣赏阳光 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周欢
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仰望苍穹时,应放松自己。在阳光的沐浴下,周身舒畅。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迷恋阳光。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站在家门口那块青石板上,接受阳光带给我的满足,简单而快乐。那时候,只要是心情不好,我便会跑出屋子,待在老地方,感受那一份融融的温度。那样的温度会让我心里涌起一阵暖心的快乐,毫不遮掩地释放出来。晚上,晒过的被子也是我的最爱,那么柔软,那么舒适,阳光的味道,淡淡的,一点一点地从被子中弥散出来。枕着被子的柔软和温热,我会进入一个甜蜜的梦乡。
阳光带给我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温馨?感动?不,这些词都太肤浅,不能表达我对阳光狂热而执著的爱。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词语——阳光秋千。我的心仿佛被震住了,一下子,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太贴切了,我简直是为它度身定做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 3
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阳光秋千,你是最幸福的礼物!
我欣赏阳光。当我站在它的身下,我会吐故纳新,慢慢地酝酿一种发酵的情绪。阳光会亲近每个角落,留下幸福的印记。所以,让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享受幸福的感觉吧!让我们在它的臂弯下,一起喊——我喜欢阳光!(陈曙兵、郑为宙老师指导。《读写天地》(中学生版)2004年第2期)
[简评]阳光的确很美,但是也太平常了,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欣赏阳光之美的就很少,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颖悟的就更少了。一般来说,阳光可以晒物,也可以晒人,它可以使人肌体感觉到温暖,没有听说阳光可以晒“心”的:“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种感觉就很自我。——不但感到心的温暖,而且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这种温暖和幸福是那样的使人感到震撼。
作者对“阳光秋千”的个性化的体验也是他人所不曾有过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这是多么的生动而形象,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情景。在她的眼里,阳光不但有温度,而且是人化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可以拽住它的胡子,可以感觉到它的亲近,可以站在它的臂弯下,真切地感悟到了幸福的印记。这些感受都是很美好和私人的。
——体验和颖悟,贵在是一种从生命中自然流泻出来的新鲜的情意,而不是雷同、老化的情意。因此,要逐渐地学会敏锐地省视、感应自己的内心世界微弱的悸动,超乎常人的变异的情感和奇妙的幻觉 教学反思: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来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以及如何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单元课文分析和片段写作训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实现读写说的互动。不足在于对具体的写作缺少过程性指导,如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未能给学生以更多的示范指导,老师事先设计的范例较少,课堂不够活跃。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试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你认为那首诗更能打动人,为什么?
赏析:白诗与马诗的不同就在于,白诗只有物色而无意兴,只有景而没有情,缺乏深远感人的意境,关键在于这境中没有人,没有动人心弦的感情。马诗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融入了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的深度。因而马诗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2、教师归纳:主观的独特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主要因素,否则纯粹的景物描写一旦缺乏个人情感的关照,就会流于肤浅,缺乏艺术生命。许多同学作文有描写有叙事但是依然没有感染力,原因就在于缺少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受上。病文: 令人陶醉的风景 胡静茹
春夏秋冬四季,最让我无法忘记的便是夏天。(俗话说,开篇如凤头,要精美诱人。如此切入,略显简单)
我陶醉于夏日的阳光,我陶醉于夏日的风,我更陶醉于夏日的雨。几声雷响之后,从天而降,将夏日炎炎的闷热与干燥一扫而净,为成长之中的禾苗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夏日里,雷雨多。我最喜欢雷雨过后的那番景象,正值雨后天晴,一眼望去,美不胜收。空气中充满了宁静,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不能只是简单地叙说雨后的景色“美不胜收”,要写清它究竟美在哪里。描写细腻,景物才会动人)
夏日里,知了们悠闲地躲在树叶里长鸣。人们都在睡午觉,特宁静,而它们的奏乐又恰给午间增添了一份安宁与和谐。人们一上午的劳累便烟消云散。(描写过于简单,无法展示夏天“令人陶醉”的特点)
夏日里,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微风吹过,无边的稻浪便会朝你迎面扑来。面对这风景,你会禁不住感叹:“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夏日里,孩子们放了暑假,一切成了他们的天下。午间,邀几个要好的“哥们”,去湖边划船、游泳,荡呀荡,游呀游,咯咯的谈笑声划破天际。累了,就找一棵大树,在下面躺上片刻。刚才的热气,慢慢化成了凉爽。(小孩的活动,应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只有将夏天的这种“乐”事描写得活灵活现,作者的“陶醉”之情才会展示得栩栩如生)夏日里,小男孩穿着短袖运动衫,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我们可以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可以约上同学到草地上尽情地玩,我们跑来跑去,多像飞舞的蝴蝶啊!
在夜风伴随下,天幕中升起了一弯新月。它成了天幕的主角,群星是它的陪衬,夜风的奏鸣是它的伴乐,而人们则是这“月夜图”的享受者。(夏夜的景色应该是很美的,可这里只是一笔带过,笔墨单薄,内容空洞无物)
哦!炎炎的夏日,在缤纷灿烂里,在无限活力里。我爱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所有的一切。
四、写出有生命体温的感悟
颖悟必须是自己的,才会动人,感悟要尽量追求深入、具体才能写出有生命体温的作品。初中生在写作中应当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也就是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
1、《以岳阳楼记》或《谈生命》为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明确:以《谈生命》为例,作者借助对一江春水奔流到海,一粒种子成长为树的生命现象的进行想象描写,形象的展现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融入自己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感悟,升华成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用心 5
观察生活,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深入体验人生,丰富阅历,拥有自己的发现,如此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2、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方法点拨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要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心观察生活,从真实中感受体验。
写作是情感的流入,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来,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如杨铭同学的作文《感受生活之美》就是选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读起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精彩,生活的诗意之美,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例文: 感受生活之美 杨铭
时间是挂在枝头的明丽的花瓣,微风一动,在空中跳起好看的舞蹈。忽然想让一切静止为永恒,留住这一瞬间的笑语和温馨。
————题记
托着一支蛋筒冰激凌,小心翼翼的舔奶油。伸长脖子环顾四周的小吃摊,盘算着口袋里可怜兮兮的一点零用钱如何买一杯冰激凌爽爽的珍珠奶茶„„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照片了,照片上的我瘦瘦小小的,小馋猫似的正得意的笑。近来在书上读到一句白话:‘童年的我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想来一点也没错,是啊,那个时候阳光灿烂,冰激凌还没有化掉,口袋里还有可以解馋的粮票,小吃摊还有那么多没有品尝的食品。想到这就会忍不住很开心的笑,为未完成的和在继续的,还有很多数不清的美好未来。
可是现在呢?曾几何时长长的中午缩成了可怜巴巴的几十分钟,以分钟计时好像有点奢侈,本人已经考虑要不要学某位高考状元把分钟算成妙,听起来好像会多一点点吧。
拼命忍住对于蛋筒、奶茶之类玩意的无限热爱,要不就匆忙买上一个咔嚓咔嚓的吃掉,然后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扬长而去,因为要回去写作业。时间好紧呐,不过呢,有时会买个棒棒糖,边吃边写作业,以至于搞得我体重飙升,好后悔呀„„ 可是我还是不会忘记自得其乐的笑,即便只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谁说生活的轻松和和悠闲被拿走了,我一样可以保持从容的笑脸。我们也可以对忙碌和紧张的一切多一点细心与乐观。我想生活的美丽,一定就藏在这些很小很小的快乐和幸福里。我们还需要一个放大镜,放大每一个点滴的瞬间,就仿佛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轻轻的那么静谧,却又那么喜悦。童年是快乐的,成长是精彩的,生活是美丽的。②深入体验情感,追求独特情愫。罗丹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常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大都是小事,因为是细小而琐碎,因此易让人忽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去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些凡人小事一样可以写得真挚感人,让人读了久久不能忘记。情感的体验有深有浅,浅层次的众人皆有;而深层次的,才会有独特的意境。
如《留学巴黎》这篇回忆性纪实散文,文章看上去平淡无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但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体验,从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叙述中,读者能时刻感受到作者辛酸屈辱的经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原因就在于作者写出了其刻骨铭心的独特的深层的情感体验。
③运用写作手法,提升透彻思考。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如《挖荠菜》一文,作者以挖荠菜为线索,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情感,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寓理于物、寓理于事,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总之,一定要把自己跃然心头的感受真真切切地抒写出来。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颖悟独特”、“体验真切”之曲。
3、选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景,在描写的基础上试着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片段练习。片段一:细雨绵绵时,撑一把油纸伞,穿梭在人群间。去寻一弯流水,去觅一架石拱桥。然后,站在桥上,观纷飞的雨丝,看摇曳的柳条,瞧水面上层层涟漪,瞅池中嬉戏的锦鲤„„这是幸福的。恬淡、自由。伞下的世界,只有自己。伞外,生机无限。那便弃伞吧。沐浴着甘霖,用双手拍打雨丝,不去管旁人错愕的目光。生命嘛,贵在和谐,贵在自由,贵在随心所想,贵在物我合一。
片段二: 菊花点点,在萧瑟的秋风里,舞姿翩然。花之妖娆,瓣之窈窕。凝视,脚步向前,进观。能嗅到那独特的芬芳。乱舞,群花皆独舞,各自循着自己的步伐,扭动„„生命如此,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孤独吗?是独立。略带枯涩的花香,是独立的代价,生命的乐趣。
片段三:静静地坐在春光里,淡淡地观风览物。风从我的耳畔吹过,掠过我的肌肤,拂过我的发丝,飘过我的衣袂。这个春光里,我只是忧伤地坐在春的怀抱里,无力地垂看天光风物。一切都与我远去,一切都不在我的情思中占据一点点的位置。我原来的那份爱与悦早已被搁浅。原来,岁月于我亦有一种叫做厌倦的东西。时时的看,刻刻的等,却原来只是一场清风吹过的风情。轻轻的,轻轻的浮泛在心湖上,便不着痕迹的溜走了。
五、体验颖悟写作实践训练。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文: 欣赏阳光 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周欢
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仰望苍穹时,应放松自己。在阳光的沐浴下,周身舒畅。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迷恋阳光。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站在家门口那块青石板上,接受阳光带给我的满足,简单而快乐。那时候,只要是心情不好,我便会跑出屋子,待在老地方,感受那一份融融的温度。那样的温度会让我心里涌起一阵暖心的快乐,毫不遮掩地释放出来。晚上,晒过的被子也是我的最爱,那么柔软,那么舒适,阳光的味道,淡淡的,一点一点地从被子中弥散出来。枕着被子的柔软和温热,我会进入一个甜蜜的梦乡。
阳光带给我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温馨?感动?不,这些词都太肤浅,不能表达我对阳光狂热而执著的爱。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词语——阳光秋千。我的心仿佛被震住了,一下子,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心 7
头——太贴切了,我简直是为它度身定做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阳光秋千,你是最幸福的礼物!
我欣赏阳光。当我站在它的身下,我会吐故纳新,慢慢地酝酿一种发酵的情绪。阳光会亲近每个角落,留下幸福的印记。所以,让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享受幸福的感觉吧!让我们在它的臂弯下,一起喊——我喜欢阳光!(陈曙兵、郑为宙老师指导。《读写天地》(中学生版)2004年第2期)
[简评]阳光的确很美,但是也太平常了,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欣赏阳光之美的就很少,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颖悟的就更少了。一般来说,阳光可以晒物,也可以晒人,它可以使人肌体感觉到温暖,没有听说阳光可以晒“心”的:“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种感觉就很自我。——不但感到心的温暖,而且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这种温暖和幸福是那样的使人感到震撼。
作者对“阳光秋千”的个性化的体验也是他人所不曾有过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这是多么的生动而形象,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情景。在她的眼里,阳光不但有温度,而且是人化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可以拽住它的胡子,可以感觉到它的亲近,可以站在它的臂弯下,真切地感悟到了幸福的印记。这些感受都是很美好和私人的。
——体验和颖悟,贵在是一种从生命中自然流泻出来的新鲜的情意,而不是雷同、老化的情意。因此,要逐渐地学会敏锐地省视、感应自己的内心世界微弱的悸动,超乎常人的变异的情感和奇妙的幻觉 教学反思: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来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以及如何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单元课文分析和片段写作训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实现读写说的互动。不足在于对具体的写作缺少过程性指导,如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未能给学生以更多的示范指导,老师事先设计的范例较少,现场即兴的示范欠缺,所以课堂不够活跃,师生互动的创新性,课堂原生态程度不足。
第四篇: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计划
二0一0年七年级(上)“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泥江口镇樊家庙中学蔡彦苗
一、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只有在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紧密结合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攀登上智商与美育的高峰,才能使写作、口语交际生活化、情景化。
二、学期训练目标
本学期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兼及一些基本写作技法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作文技巧,说真话,诉真情。善于观察生活,做到描写细致,想像合理;善于运用优美、有个性的语言;能够围绕中心作文,有主题;合理选材、组材;能写出展示自我个性风采的作文。
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使文章内容言之有物,并能表达真实感受。
2、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
3、能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来完成写作。
4、有一定的写作速度,在70分钟内完成500字以上的文章。书写认真,字迹端正。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通过分析入学考试试卷,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成文,能较好的审题,并能突出中心且按一定的顺序写作,部分学生能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入作文,故部分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切。作文水平相对来讲较好的有樊莹、何金、尹媛媛、谢金、聂燕妮等,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较差,亟待提高作文水平。另外本班还有几个基础奇差的学生,根本就连造句都不会,写起文章来是上气不接下气,辞不达意,错别字连篇,如何雅晴、樊雄杰、蔡港回、聂建军、王威能。
四、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一方面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中,这样,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又便于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与本单元的阅读都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的,它是本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设计的活动主题都是与学生和生活全方位的结合起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自我个性,展示自我文采。这些训练,要求学生调查访问,获得资料,研究问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
本单元安排的是以童年为主题的课文。童年,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难忘的童年,每个人又不尽相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表达童年生活中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纯真的童心。
小作文:
l.主题深化: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童年”为题,以诗歌来表现童年的美好清新与对人生的深远意义。1
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一首歌、一座建筑、一场戏„„”
2.学习《雪地贺卡》之后,在深入理解主题,揣摩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代替李小屹给雪人回一张贺卡。
3.学习《童年絮味》以后,以《舒婷,我比你更调皮》为题写一篇作文,回忆童年趣事。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永葆童心。大作文:以“童年”为话题作文。提示:可拟题为:《童年的秘密》、《童年的幻想》《童年记趣》
第二单元
本单元选文以秋日为主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美、环境美,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于秋天的赞美。作文训练重在激发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季节的美。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寻找自己的秋天。引导学生在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举行一次“多彩的秋天”朗诵会,积累一些名篇。
口语表达:
1、阅读有关秋天的文章后,谈谈读后感。
2、朗读并背诵与秋天有关的美文或名篇。
大作文:以“我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在单元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中充分领略秋日的美,感受秋天不同于春夏秋之处,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秋天,体验秋景唤起的心情和思绪,然后真情作文。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中朴素、自然、平常的亲情,教育他们珍惜点点滴滴的亲情,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
口语表达:
1、改编故事:不用《父母的心》原来皆大欢喜的结尾,在不改变主题的前提下设计另一个、或者多个结尾,讲给同学听。
2、学完《金色花》后,联系本单元课文及《鞋匠的儿子林肯》,就“感恩”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亲情。
大作文:每一个孩子对亲情的温暖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以《爸爸(或其他亲人),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选的是反映品行善恶的文章。涉及寓言与戏曲等体裁,以寓言故事为主,通过有趣味的小故事,讽喻、劝诫世人,告诉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口语表达:
1、借助成语词典或其他资料,每人讲一个成语故事。
2、寓言剧表演:用对话的形式改编《渔夫的故事》《东郭先生与狼》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生活的棱镜
大作文:以“记者”身份写一篇消息或通讯,报道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活动。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人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充满兴趣。本单元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口语表达:
1、读完《猫的故事》后,练习复述,比比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最少。
2、比较《天鹅的故事》与《猫的故事》,说说它们的主要区别。
3、观看《动物世界》,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和情感态度。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关注动物朋友”。
大作文:在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调查活动,着重调查这些动物在当代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及人们对这些动物的看法、态度。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参考题目:《趣味“小花”》《人类的朋友——记××动物》
第六单元
本单元的文章以“性灵愚慧”为主题。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向英雄学习,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把自己培养成对祖国、人民有用的人才。
口语练习:
以诚实、机智、勇敢、坚定为题,收集有关格言、谚语或俗语,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班上发言。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大作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阅读积累,编写一则表现“智胜于力”的童话故事。参考题目:《区寄新传》《小超人》《智取×××》
五、具体措施
1、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鼓励学生创新,不拘一格,放开胆子写。对于优秀的习作,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写作内容上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加强生生间的交流体验,并通过最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切磋砥砺,闪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感悟到写作的真谛,促使学生写作“我口说我心”,让学生将作文当作倾吐心声的载体。
3、写作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文。
4、作文修改上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在原作的基础上对文字加以修改润色,删除那些与文章情感、主旨等不大符合的枝蔓,并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一些照应、过渡的语句或关联词,使文章的语句更为优美、思路清晰、语脉畅通,最终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
5、作文讲评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都是他倾注自己的心血,应该给予他们尊重。让学生针对两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并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学边听边做记录,提出修改后的作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这样,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6、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搜集积累材料,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
7、经常评析一些有借鉴价值的例文或学生习作中的优秀篇章,使学生有具体可感的材料学习。
8、注重培养学生多说、多读、多写的好习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每天写些文字。日记、随笔往往以生活感悟为基础,有助于聚集题材,激发思维,扩展视界,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教学安排
1. 永葆童心 :以“童年”为话题作文。提示:可拟题为:《童年的秘密》、《童年的幻想》《童年记趣》
2. 寻找自己的秋天:以“我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在单元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中充分领略秋日的美,感受秋天不同于春夏秋之处,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秋天,体验秋景唤起的心情和思绪,然后真情作文。
3. 感悟亲情:每一个孩子对亲情的温暖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以《爸爸(或其他亲人),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4. 生活的棱镜:以“记者”身份写一篇消息或通讯,报道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活动
5. 关注动物朋友:在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调查活动,着重调查这些动物在当代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及人们对这些动物的看法、态度。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参考题目:《趣味“小花”》《人类的朋友——记××动物》
6. 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阅读积累,编写一则表现“智胜于力”的童话故事。
参考题目:《区寄新传》《小超人》《智取×××》
每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安排3课时,6次综合性学习共需要18课时,小作文及口语表达训练穿插在教学中进行。
第五篇: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 课前预习:
1.读课本100--103页“表达·交流”,了解这次综合实践的内容并明确任务。
2.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3.通过网络、课外书籍刊物,选择一篇富有感悟的写景的诗歌,或者写景散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事理。相关课程标准: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教程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的“体验感悟”,达到读与说的互动。
2.初步懂得什么是“体验感悟”,了解体验感悟与一般感受的不同,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感悟。
3.写一篇亲身体验的游记,在写作中,注重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
4.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自然生活中富有感悟的景致、画面。要懂得感知、理解、赞扬并达到能够创造它们,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评价任务:
1.评价本单元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2.了解体验感悟与一般感受的不同,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感悟。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组内收集的最富有感悟的写景的诗歌,或者写景散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中感悟。
4.写一篇游记,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本单元的选文大多是写人生体验和感悟的,能在对景物、事物的观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
一、区分感悟与感受:
感悟不同于“感受”,它比简单的“受到影响或接受”要深刻得多:“感悟”的前提是“感受”,其结果却是“彻悟”。所以,我们就不能只是片面地写我们对具体“自然景物”的“感受”,而一定还要从对具体“自然景物”的“感受”中得到某种“彻悟”并把这种“彻悟”表现出来。1.比如,花开花落:
当它含苞欲放时,你能感受到花朵的勃勃生机,从而感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绚丽灿烂时,你会联想到人生的美丽,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联想生命的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
2.认真阅读第二板块“个体生命的体验颖悟”有关雨的片段,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第二段文字。根据提示信息,再次深入了解感受与感悟的不同,认识“体验与颖悟”。
小结:体验与感悟都是一种独特的发现,贵在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融入;而感受只是基本的生理反应和共性化、流于肤浅的认识。
二、追古人,了解诗词文章中作者的体验颖悟。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言文)
读《游褒禅山记》的译文,跟着作者游褒禅山,读“简评”得到人生的感悟。
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作者提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告诉人们下结论之前要进行亲身实践,不能人云亦云。
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些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传千古,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人们很小就耳熟能详。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说理诗,但是它十分生动有趣。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识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和 主观性。
小结:文不论诗歌还是文章,只有赋予它们灵魂,才能使文章更有生命力。统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诗人、词人,大多数都是在亲身的实践和经历中主动思考,积极领悟,才得出了超出常人思想的见解,写出的作品才充满独特的体验与颖悟。
三、读课文,了解本单元作者的体验与感悟。(结合写作背景)1.《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景物:画面壮阔,湖水浩淼,内心的豁达,富有远大的政治抱负。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景物壮阔,意境深远,却无限悲痛,无限凄凉,又有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刬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
表面上写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说自己人生道路充满坎坷障碍。4.《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借渡船、钓鱼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积极用世、渴望引荐的愿望。5.《游岳阳楼记》
游之日,风和日丽……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本文描写了洞庭湖一日美景,触景生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漂泊外地,内心悲伤的情感。
小结:同写岳阳楼,但由于人生阅历、时代背景、个人处境、个人情感、个人性格等的不同,所观之景,所写之景、所抒感情、所发感悟是不同。这便是个人化的,把自己的生命投注进去,写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即自己的体验与颖悟。
四、展示小组收集的有关体验与颖悟的诗歌、文章等,师生一起来走进作者的生命。学生展示如下:
……
五、范文片段赏析 1.欣赏片段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片段一 :
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骨朵,都是在 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 算是洋洋大观了。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 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 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 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 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清塘荷韵》 片段二: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紫藤萝瀑布》 片段三: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礼赞》
六、小练笔。(描绘自然之美,抒发感悟之情)
选择自己熟悉的自然的景物写一片段,文中要有所自己的感悟。学生写作,小组交流,展示组内最优秀的作品。
第二课时
导入:生活中到处存在理趣的现象、行为、语言。要懂得感知、理解、赞扬并达到能够创造它们,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欣赏一组自然美图(如汹涌的大海、纯洁的雪花、红艳的枫叶、湛蓝的天空茂盛的树林、曲折的山路等),感受自然的美,感悟事物的理。
写作内容:
“有生命体温的感悟”——游记写作活动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写作题目:
同学们请以《游(登)××山记》《登××楼记》《一次远足》《观
沧海》《××活动感怀》(感悟择一或自拟)写一篇感悟性游记或散文。写作要求:
1.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写自己的亲身体验,并选择熟悉的景致、事物。
2.描绘自然之美,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3.书写工整、文面整洁,不少于600字。写作指导:
一、选择“感悟”切口。
“感悟”的对象是“自然”,而“自然”的范围太大了。因此写作的切口应落在一个或几个自己有深刻“感悟”的具体的“自然景物”上。一朵花开,一片叶落,一声鸟语,一丝虫鸣,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感悟对象,成为我们写作的切口。
二、表现“感悟”内容。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表现“感悟”内涵。
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
范文:
观峨眉山日出
俗话说:峨眉天下秀。今年暑假我又在一次领略了峨眉山的秀美,看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峨眉山日出。
雄秀的峨眉山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而日出、佛光、圣灯、云海又是峨眉山四大奇观,它们把这天下名山装扮的更加神秘和美丽。要想看到这四大可观,那可要碰运气哦。
我们五点过就开始在山上等待日出。天空中,只有厚厚的黑云,除了云和雾,就是刺骨的寒风吹着脸。在约六点钟,那厚厚的云层中间有条细细的缝隙,从缝隙中射出暗红色的光芒。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看见东方一条鱼翻白肚皮的景象,没过多久,鱼肚皮开示泛红了。又过了一会儿,红光越来越亮,也越来越红,红霞上方一半是红,另一半是淡黄,云慢慢地也被染红了,此时,已不是橙黄,而是大红色,一会儿,红光就把缝隙染成金光闪闪。这时只有太阳在发光,所有的东西都不闹,不跳了,就像迎接新主角一样。
我静静地等待着,突然,那又圆又大的太阳从云层中跳跃出来,红彤彤的,霞光瞬间照在房子上,山上,河流,我们身上,把万物都染成了金色。那高大庄重的十方普贤像,更显得神奇灿烂。顿时,所有看日出的人们激动了,照像的、呼喊挥手的、许愿的,大家不分彼此欢呼雀跃,刚刚沉静片刻的金顶,复苏了、热闹了,所有的生命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这就是峨眉山日出!我看到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到了晚上我回到家,还在静静地想,慢慢地写,我仿佛又看见那彤红的太阳。缓缓升起。
岩缝中的小草
一块丑陋的石头上裂开了一条缝,一颗草的种子落了进去,它凭着石头中的仅仅一点水分,土壤,向上生长着。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石头,水分没有了,它只能顽强地坚持着。就这样,它熬过了夏天,但接下来的是寒冷的冬天,恶劣的生活环境决不允许它活到一岁,但它却创造了奇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昂着头不断生长,终于在贫瘠的石缝中冒出头来。细看这株小草,它是多么充满活力,笔直的身躯,高昂的脑袋,仿佛在对大自然骄傲地说:“我赢了,我战胜你了。”
这株小草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创造了奇迹。
我突然想到,我们人也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有毅力和韧劲,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就像我们刚认识的霍金,他在轮椅上坐了四十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但是,尽管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他还是拥有梦想,当医生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他却顽强的活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仍有着坚强的心。面对困难,我们要克服,面对挫折,我们要勇往直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写作活动
1.生写作,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2. 小组互评,展示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1.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节“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课,着实训练了这些能力。
2.本单元的选文大多是写人生体验和感悟的,能在对景物、事物的观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准备具有理趣的诗歌文章,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理趣的兴趣。通过小组间交流探究,小组代表展示准备好的诗文,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通过这次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大自然,能够在生活中寻到它们的踪迹,达到心灵的启迪。
3.进行写作指导,引领学生取材、构思,在小事物上发现人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