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就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记者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就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记者问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记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是什么?
答: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第 1 页
共 7 页
记者: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如何组织开展的?经历了哪些过程?
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应在认真总结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按照民主、科学的程序进行。为此,教育部特别设计了以下工作程序。
一是开展实验情况的调研。2003年和2007年,先后组织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来自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约11.7万人的大规模调查,全面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
二是确定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修订要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要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三是加强力量,建立机制。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共遴选了172位专家,组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
四是组织开展修订工作。2004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重点加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德育内容。2007年根据大规模调查的结果,开始对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修订。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为贯彻落实有关任务要求,再一次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 2 页
共 7 页
五是广泛征求意见。修订过程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深入教学一线跟踪研究,召开近千场(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修订工作基本结束后,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11家出版社及教科书主编征求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就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以及地理课程标准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分别征求意见;就有关学科课程标准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征求了意见。
记者:看来各学科课程标准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请问最后对修订结果是如何把关的?
答:为保证课程标准修订结果的科学、适宜,特别安排了审议环节。审议工作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
第一,组织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参加审议工作。另行组织了包括课程、学科教育、学科、德育等学术领域的专家和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研人员、教师、校长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审议组,共154位。其中,两院院士和著名学者20余人,一线特级教师36人,保证了审议工作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第二,严格审议程序。设计了综合审议、学科审议、再综合审议、投票表决的基本程序,并严格按照这一程序开展审议工作。与以往仅重视学科审议不同的是,这次特别强调了综合审议,对各学科社会主
第 3 页
共 7 页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学科和学段间的衔接、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整体把关。
第三,加强专业咨询,提升审议质量。审议中,教育部特别提请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专业咨询,参会的24位院士和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记者: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进一步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如何体现这一要求的?
第 4 页
共 7 页
答: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记者: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的?
答: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次修订在注重各学科经典基础内容的同时,坚持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课程内容。
记者:据了解,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写字量做了调整。请您介绍一下调整的原因和考虑。
第 5 页
共 7 页
答:母语教育非常重要,但其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必须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依据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情况调查结果,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记者:课程标准修订后课程容量与难度上有没有变化?
答: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
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既增加课程弹性,也控制了难度;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记者: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下一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
答:教育部对落实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和培训,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修订
第 6 页
共 7 页 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二是根据修订后印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科书的修订和审查工作。三是要指导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四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五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整合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六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全面部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宣传、培训和教研工作,切实解决好师资、实验仪器设施设备配备等条件保障问题,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注:本答记者问原稿来源于网络。)
第 7 页
共 7 页
第二篇: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答记者问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答记者
问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0-01-31 来源: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记者就《规定》发布的意义、《规定》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贯彻落实《规定》等方面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有关负责人。
问:教育部于2006年曾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就班主任的职责和保障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时隔3年,教育部又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新时期具有怎样的意义?
A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教育步入了由全面普及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时期。《规定》的出台,可谓应运而生。
一是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在制订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也将确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中小学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规定》的发布,正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是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独特的教育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做了大量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必须看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
B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制订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和鼓励中小学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情况,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规定》的出台,正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学校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来进行的,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跟班主任有关系,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又要进行有效的班集体管理,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团队会以及各种主题教育和文体活动;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做每一位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对班主任教师而言,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规定》的出台,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次出台的《规定》有哪些的特点?
C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答:这次出台的《规定》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使班主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一直以来,班主任教师既要承担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使得班主任教师工作负担过重。《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明确了班主任教师应当把授课和做班主任 工作都作为主业,要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来关心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是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热情来做班主任工作。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辛勤工作在育人第一线,而享受的班主任津贴一直是按照1979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的《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教计字〔1979〕489号)规定的标准,即:“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1988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
D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人薪发[1988]23号),文件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的幅度和教师超课时酬金的具体数额,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据了解,除一些地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本地班主任津贴标准外,各地基本上按1979年的国家标准增加了一倍。即不同班额分别为中学10元、12元、14元,小学8元、10元、12元。津贴标准低,已经远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2009年起,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这次出台的《规定》第十五条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对此,希望各地落实和体现。
三是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空间来做班主任工作。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新出台的《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E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四是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班主任有更多的信心来做班主任工作。《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对广大班主任教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强调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于稳定班主任队伍、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鼓励广大班主任能长期、深入、细致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问:为保障《规定》的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依据《规定》,把加强班主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抓实。
一是要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行社会考察,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教师教育机构要承担班主任的培训任务,班主任培
F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训所需经费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列支。教育硕士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并优先招收在职优秀班主任。
二是要根据《规定》要求合理安排班主任教师的课时工作量,保障班主任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班主任工作。要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中,把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重要衡量指标。对于班主任教师超课时工作量,要发放超课时补贴。
三是要完善班主任的奖励制度,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之中,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应积极发展优秀班主任加入党组织,优秀班主任应列入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范围。要树立一批班主任先进典型和重视班主任工作学校的先进典型,鼓励广大中小学校普遍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班主任成为广大教师踊跃担当的光荣而重要的岗位。
四是要把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班主任工作,认真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应从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中选聘班主任。要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规范管理,鼓励支持班主任开展工作。学校应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
G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期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教师聘任、奖励、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
问:《规定》的出台,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多方面强有力的保障,那么,班主任教师应如何按照《规定》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呢?
答: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工作,要求班主任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身心健康、富有人格魅力,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变化,及时改进班主任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和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精心设
H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五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六是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日常管理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事、细微处着手,I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增进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是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指导班集体通过开展班会、团队会、各种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八是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发社区、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养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九是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其他课程任课教师、少先队、团委、政教处沟通,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也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社会育人环境。
J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十是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态管理模式和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并填好学生成长档案和记录袋。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
K
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有机统整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
5.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充分重视,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动员、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解决好师资、实验仪器设施设备配备等条件保障,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第四篇:重磅|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就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
重磅|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就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
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人
——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顾建军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十余年来状况如何?本次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有何特别背景?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是怎样的?修订后的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满足高中生对技术学习的不同需求,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与内容上做了哪些调整?地区和学校应如何保障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顾建军教授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专家简介】
顾建军,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学)、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国际创客教育联盟执行主席、中国教育装备协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问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十余年来状况如何?答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新设的亮点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使得数千万学生在人生发展中拥有了弥足珍贵的技术教育学习经历,并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体系,形成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使我国融入了国际性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的浪潮;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涌现出一个专业发展比较迅速的教师群体;形成了多元并举的技术课程实施模式,强化了以技术素养为核心目标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了方式多样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评价机制,包括高考选科、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等。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也存在课程认识不到位、课程开设不平衡、课程目标不协调、课程内容不匹配、课程实施不精致、课程政策不配套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需要通过课程标准修订加以完善的方面,也有赖于相应的政策体系的建设保障。
问
本次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有何特别背景?答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技术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今天,我们正处于科技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人类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新变革。由此,具有相当的技术核心素养,已成为每个学生适应以技术发展为主导的未来社会的必备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把技术列为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一以贯之必须学习的课程,并把技术列为全国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美国在21世纪初发表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2012年又研制了《K—12工程教育标准》;俄罗斯则形成了1—11年级的技术教育新体系等。本次修订努力通过技术课程这一载体,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持。问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是怎样的?答本次修订在继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德术并举、强调知行合一、坚持必修与选修结合等特色的基础上,针对目标较为笼统、内容适应面窄、教学指导针对性不强、对教学环境与教育装备缺乏必要提示、质量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努力建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技术实践为核心,体现技术最新发展和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高中技术课程,并力求“好用”“管用”。具体思路为:1.遵循国家高中课程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要求全面落实到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和要素中,以学生的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建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2.立足课程改革实践基础,注重与实验稿的有机衔接。基于高中技术课程实践的已有基础,保持必修内容的适度稳定性,强化修订稿与实验稿的有机衔接,努力实现改革与发展的循序渐进。3.汲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借鉴国际技术课程有益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积极汲取国际技术课程发展、高中课程建设、高中技术与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和有益经验,把握“工业4.0”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4.强化学业质量要求一体化设计,提高课程标准的内在吻合度和外在操作性。注重学业质量要求制定,加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体化设计,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衔接和吻合,把课程与评价、教学与评价、学习与评价、学生全面发展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课程内容部分,把“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紧密结合,“教学提示”既包括“教学策略提示”“项目任务提示”,还包括体现技术特征的“教育装备提示”。同时,还配有一定数量的教学与评价案例,以便教师更好理解课程标准。
问
您认为修订后的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答首先是深化了技术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超越“工具主义”技术观念,整合了“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为行为的技术”“作为思维的技术”“作为文化的技术”的技术思想,确立了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技术本质观。同时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基本态度以及基本经验积累和人格熏陶等层面,挖掘技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程序性知识建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力发展、与技术相关的社会性提升和良好人格建构等方面的独特价值。立意于现代技术的本质和丰富的育人价值,避免单
一、机械的技能学习,强调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文化的领悟、人格的形成的有机统一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其次是建构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是以培育“未来社会具有技术素养的社会人”为出发点,提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大素养。“技术意识”包含了技术的亲近情感、理性态度、社会责任、伦理精神等,体现了技术的社会性,是技术学习方向感、价值感的集中体现;“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则反映学生思维发展、问题解决、创新能力方面的自主发展,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图样表达”“物化能力”则是实现技术的形态转换、技术操作、物品创造的必备能力,是学生技术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总体来说,通用技术课程要培养“有理念、能动手、会设计、善创造的未来公民”,使其以更具道德、更为科学、更负责任的方式使用技术和参与社会技术活动。再次是基于“大项目”“大概念”“大综合”的课程组织与教学实施。如,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强调以“大项目”“大综合”方式整合学习内容,便于学生经历基本的技术设计全过程、形成基本的技术核心素养;“技术与设计2”采取“大概念”教育理念,选取现代技术原理中较为基本、至为重要、尤为关键的“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等大概念,融入大概念引导下的原理学习、简易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体验等内容,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原理认识和解决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选择性必修模块也更多体现了“走向综合的技术教育”理念,如“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模块强化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能源、材料等技术的内部综合与集成,“科技人文融合创新专题”模块则形成了基于技术与工程教育的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外部综合,形成课程形态的新突破。最后是创建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课程评价与学业质量要求。学业质量要求是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连接。对此,一是注重真实情境下的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和品格的发展,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匠精神的评价;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注重教学评的统一;三是注重对核心素养分层细化的评价,从技术任务的难度和情境的复杂化程度、技术经验与知识的深广度和结构化程度、技术思维与观念的高级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等维度出发,建构5个层级的水平,最终实现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横向呼应和纵向贯通。
问
为满足高中生对技术学习的不同需求,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与内容上做了哪些调整?答本着高中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社会的有机衔接,学校教育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的紧密结合,以及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各个学科的彼此呼应,本次修订对结构和内容做了适度调整。必修模块设置“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个模块,保持课程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在课程内容上融入体现一定时代特征的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发展性和时代性。选择性必修模块进一步加大了开放性,形成了体现技术教育多元价值的课程体系。共设置4个系列:“技术与生活”“技术与工程”“技术与职业”“技术与创造”。其中“技术与生活”系列体现“走向日常生活的技术教育”理念,设置了“现代家政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智能家居应用设计”模块;“技术与工程”系列基于“融入工程视野的技术教育”理念,并借鉴了国际上技术与工程教育的有益经验,设置了“工程设计基础”“电子控制技术”“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模块;“技术与职业”系列则体现了“走向普职融通的技术教育”理念,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着眼高中学生的职业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的通用技能储备,设置“技术与职业探索”“职业技术基础”模块;“技术与创造”系列则从“走向真实创造的技术教育”理念出发,设置“创造力开发与技术发明”“产品三维设计与制造”“科技人文融合创新专题研习”,关注“科技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4.0”等所聚焦的新技术、新战略、新文化。选修模块设置了4个模块,为“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工程专题”,注重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工业技术与农业技术的结合、技术体验与技术运用相结合,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在技术学习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问
地区和学校应如何保障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答一要坚持开出开好通用技术课程。提高思想认识,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出开好通用技术课程。各地区、各学校应从学生全面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坚持组织好、开设好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最大限度地开设选修课程,保障学生技术领域学习的基本权利并满足其多样化发展需求。二要坚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应把握学科本质,创设真实学习环境,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学习方式和多样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技术经验的建构、技术思维的形成和技术文化感悟的有机统一,加强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应用,强调目标、教学、评价三者一致,共同指向核心素养。三要坚持探索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应努力建构与高中教育性质相匹配、与高校招生录取相衔接、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融通、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相结合的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无论是通用技术学业合格性考试还是等级性考试,都要注意在学业质量要求的基础上研制客观科学的测评标准,同时注重探索核心素养、学科内容和生活情境三者有机融合的命题技术。四要坚持做好人员和资源装备的保障。各地区应选派责任心强、具有技术教育专业特长的人员担任通用技术专职教研员,并强化对教研员工作的指导、督查和支持,确保教研活动定期开展;高等学校应根据已有学科基础,科学设置技术教育的相关专业,并努力提高技术课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各学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的、合格稳定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各地区应形成通用技术教师资格认证、职称晋升、工作量管理、进修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政策环境,使通用技术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安得心;应高度重视课程的实践空间和装备保障工作,因地制宜进行学校内必修课程的技术实践室建设,也可适当利用职业学校或其他场所的装备资源进行选修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同时配齐配足学生实践操作所需要的常用原材料和耗材及安全用品,建立设备日常维护和耗材定期补充及经费预算的机制,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设。
第五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颁发聘书仪式上的讲话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颁发聘书仪式上的讲话
刘延东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了,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全面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专业化建设、推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个委员会承载着亿万学生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各位委员身上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在此,我谨代表国务院,向受聘的各位委员表示诚挚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许嘉璐主任委员和王湛主任委员就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教材建设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就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发挥好两个委员会的作用谈点意见,与大家探讨。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今年开始,我们跨入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也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课程教材是办好教育的基本依托。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第一,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能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从长远看决定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基础教育涵盖了最广泛的受教育群体,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各类人才成长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富有特色,中国学生素有勤奋刻苦、功底扎实的优势,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素养和水平令许多国家赞叹。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纷纷把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我们要认清国际基础教育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认清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差距,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国民和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水平培育丰厚土壤。
第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是人类文明成果、民族优秀文化、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都要依靠和通过课程教材来体现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课程教材建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程教材的质量问题,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有一个大的提升。
第三,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享受优质和公平的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部分对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作出了规划。教育现代化既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更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公平既是教育条件的均衡,更是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公平,这些都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来承载、来支撑、来实现。课程教材是对教育质量普遍提升作用显著的环节,也是能够最便捷、直接实现共享的环节。世界名校无一不具有特色鲜明、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和教材。我们要通过完善现代化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健全优质课程教材共享机制,使更多的孩子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总之,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是惠及亿万中小学生的一件大事,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奠基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充分发挥委员会和各位专家的作用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教育部组建成立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是新时期更好地坚持“三个面向”、推进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积极探索,也是贯彻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参加委员会的各位委员都是各个领域学术造诣很高、享有盛誉、成绩斐然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大家能够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既是崇高荣誉,也是重要责任。
希望各位专家不负重托,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把委员会建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智囊团、思想库,建成专业化、高层次、开放式的工作平台,承担起跟踪国际国内理论实践前沿、汇聚各方思想经验智慧、引领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重任,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课程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导向。希望大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整体谋划课程教材的建设与发展,重点完善课程和教材标准,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教材建设中注意把握八个方面:一是主导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环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思想性。要融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构建开放兼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是科学性。要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智慧结晶,并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更新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确保教材严谨准确。四是前瞻性。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结构、层次和质量的全方位需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五是时代性。要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紧密互动,传播现代知识、现代理念和现代文化。六是创新性。要突出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七是适应性。要适应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天赋学生的特点,兼顾不同区域学校的要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八是融合性。要加强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相互融合,知识传授、能力教育、情感培养的相互贯通。总之,我们要通过改革,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人生阶梯。
第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提高课程教材科学化水平。中小学生特有的认知规律和身心成长特点,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希望各位委员结合各自专业特长,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加强对国内外理论实践的研究,既继承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又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要认真总结课程教材建设规律,既尊重学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课程设置方案,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活动和实践。要科学确定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修订周期,既保持相对稳定性,又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群策群力做好教材课程建设工作。教育问题方方面面、社会各界都很关心,对课程教材建设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希望各位委员在热情参与、贡献智慧的同时,共同营造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工作氛围,使课程教材建设能够博采众长。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家长及各方面意见,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衷心期望各位委员按照职责分工,全力以赴地帮助和支持教育部门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工作。
教育部要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认真听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劳动,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保障委员会按照章程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做好组织、协调、沟通和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关系亿万学生的成长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各位委员使命崇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国家的百年大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