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教案一二单元
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2.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了解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6.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一单元 时分秒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教学具 : 时钟模型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方法 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前一分钟进教室,要求学生坐好。上课的铃声即将响起,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刚才,像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 现。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4、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学生反馈。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
1、2。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活动: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时=60分 1分=60秒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具 : 时钟模型、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方法 演示法、练习指导法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 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 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 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多少分?(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4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看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5“做一做”,集体订正,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2时=()分
第三课时 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具 : 时钟模型、想: 60+60=120分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指导法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4、第7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 ○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在○里填上“﹥”、“﹤”或 “=”。
6分○36秒 5时○50分 2时○120分 200秒○3分
4、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第8、9、10、11题。
第四课时 单元整理
教学目标:
1、知道时分秒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 述具体的事情。
2、能准确的读出钟面上时刻,会画时针分针。
3、会根据具体情境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4、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具:时钟模型、教学方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随着铃铃的铃声,我们上课了。谁知道现在是几时?(生答:8:00)同学们回答可真准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板书:时、分、秒整理与复习
二、复习要点。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大家仔细想一想从这单元学习中你学习了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
1、复习时、分、秒关系。
生1:我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生2: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一圈。生3:我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生4:我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老师真高兴。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 《判断真假》。
(1)、我们一节课40秒。()(2)、聪聪每天晚上睡10分。()(3)、我吃早饭用10时。()(4)、我们眨4次眼用4分。()(5)、做5道口算用10秒。()
2、复习认钟面时刻。
A.在钟表上安上时针、分针。B.看一看,写出每个钟面的时间。
3、复习经过时间。这里有《小明的星期天》(出示小黑板),你们算算他时间安排的合理不合理,并说明理由。《小明的星期天》 起床9:00 看电视 9:30 找伙伴玩10:00 写作业10:40 吃午饭11:00
三、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观察第9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车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六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谁能解决上面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41+42 39+43 33+36 36+38 35+34 39+44(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以35+34 39+44为例,学生自主探索。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10页做一做(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二1、2.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世博会的车就可以出发了。
二 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出示第11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三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11页“做一做”。
2、练习二5、6题。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教学过程
一、复习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出示:世博会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380+550(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550-380
3、学生自主探索380+550 550-38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380+550 550-38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14页“做一做”。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三 1、2、3、4题
五、全课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 312 405 819 2.口算。
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 二教学例4。
1.让学生观察第15页主题图,找出图中有哪些信息和问题。2.让学生讨论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三.挑战赛。
第15页做一做。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5、9两题。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三第6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3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五.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 通过练习,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能熟练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65+34 37+18 52+30 38+42 84-56 75-54 44-15 60-24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笔算下面各题
520+350 490-270 560+280 220+380 900-260 780-340 460+240 600-360 三.练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203 195 123 285 308 215 114 441 459 436 2.估算。
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四.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7、8、10、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4学生完成第19页第2题。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第19页第3题。四.数学活动。1.口算练习。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180 360 450 340(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五.全课小结。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三年级英语上册检测题
一. 请将正确的图与英文单词用线连起来。(10分)
crayon
pen
pencil
ruler
eraser
二、根据单词选择正确的汉语意思。(10分)
()1.Hi
A.你好
B.再见
C.永远()2.bag
A.书
B.书包
C.男孩()3.Goodbye
A.尺子
B.再见
C.名字()4.Name
A.再见
B.名字
C.你的()5.Me too!
A.我是!
B.我有一个!
C.我也是!
三、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5分)()1.----Hello!
----___.A.Hello!
B.Hi!
C.Ha!()2.----Goodbye, Miss White!
----___.A.Bye, Mr Black!
B.OK!
C.Hello!()3.----What’s your name?
----___.A.My name is Sarah.B.Goodbye, Sarah!C.This is Sarah.()4.I have a book.-----___!
A.Hello!
B.Me too!
C.()5.----Let’s play!
----____!
A.Bye
B.Goodbye
C.OK()6.Nice to meet you!
-----__________!A.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
C.Hello!()7.----Happy Teachers’ Day!
----___.A.Me too!
B.Thank you!
C.Welcome!()8.Show me your__(卷笔刀).A.sharpen
B.shpen
C.sharpener()9.----Bye, Sarah.----__.A.See you!
B.I’m Sarah.C.Hello!()10.----___?
----I’m Bai Ling.A.OK
B.What’s your name
C.Good morning
四、用线把下列英语短语对应的中文意思连起来。(15分)
Open your book
背上你的书包
Carry your bag
向我展示一下你的钢笔
Show me your pen
打开你的书
Go to school
去上学
五、读一读,选择正确的答案。(15分)()(1)当吴一凡向别人介绍他自己时,他会说:
A.Hello!I’m Wu Yifan.B.Hi!This is Wu Yifan.()(2)当你和怀特老师告别时,你会说:
A.Good morning, Miss White!
B.Goodbye, Miss White!()(3)当你想知道别人的名字时,你会说:
A.My name is Chen Jie.B.What’s your name?()(4)当你对别人表示感谢时,你应该说:
A.Welcome!
B.Thank you!()(5)Mike 约John 一起上学时,应该说:
A.Go to school.B.Let's go to school.六、从B 栏中给A 栏各句选择正确的答语。(15分)A B()(1)Bye!
A.Good morning!
()(2)What’s your name?
B.See you!()(3)Goodbye,class!
C.My name is Chen Jie.()(4)Hello!I’m Wu Yifan.D.Bye, Miss White!()(5)Good morning!
E.Hi!I’m Sarah.七、从B栏中选择A栏各句的正确答语。(20分)()1.Good afternoon.A.Nice to meet you, too.()2.Nice to meet you.B.NO.()3.Let’s go to school.C.My name’s Sara.()4.What’s your name?
D.Good afternoon.()5.Good morming.E.Hi.()6.Hello!
F.Good morning.()7.Goodbye.G.Bye.()8.Are you Tutu?!
H.OK.()9.How are you?
I.Great!()10.Colur it brown!
J.I’m fine.
第三篇:六年语文上册教案一二单元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u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u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u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u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u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u 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交流。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附板书:
整整19年
匈奴
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气节
握
抽刀自尽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持
忍受折磨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3个字。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有关文天祥,你都知道什么?
2、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二、学习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尝试读,小组间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集体交流
1)、齐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
“寥落”是什么意思
思考: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默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自由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齐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全诗的精华,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气节,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三、品读赏析: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五、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贴春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一类生字。
2、理解文中五幅对联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从贴对联中体会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
1、《红岩》小说的背景。
2、对联简短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教学准备:
1、《红岩》小说概要。
2、制作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
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三、默读课文
1.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3.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谨防:小心地防备。
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四件事。重点写了“贴春联”这件事。
4.给大家读一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
在组内将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起讨论理解。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贴对联”部分
1.默读思考:仔细体会课文中春联的含义,它们有什么特点?划出直接评价春联的两句话。
(女牢的对联意思是说,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特别是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即将彻底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来了。)
(楼一室的对联是说,敌人的迫害并没有磨垮革命者的意志,相反,使革命者领悟到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深刻地领会到马列主义的真谛。)
(楼二、三室的对联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大好形势,表达了革命者迎接光明,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楼七室对联中幽默的语言反映了革命者对恶劣的监狱环境的轻视。“乐”字表现了对敌人残酷迫害革命者的暴行的讽刺)。
(抓住“乐观”、“诙谐”引导学生理解每幅对联的含义。“乐观”是说对联表现出难友们并没有被敌人残酷的迫害所吓倒,而是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诙谐”是说每幅对联幽默有趣,巧妙地讽刺了敌人。)
(抓住特务头子“猩猩”的丑行,进一步体会对联的含义和战斗作用。)
(“猩猩”或是“妄加评论”或是“挑起眉梢”或者把“挑剔的眼光”凝固在有的字句上,“猩猩”尴尬的丑态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这些对联既精辟中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又适当含蓄,使同志一看就懂,而特务则不会懂或根本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也不敢承认,可见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
2.小结。这一幅幅对联都用了双关语。双关语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把对联的两种解释都注在旁边。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贴对联”这部分,要表达出作者对革命者无限敬仰、对反动派无比蔑视的感情。如,“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在加点处前稍顿,把加点的字稍强调一些,便有助于揭示对联的真实含义。“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把加点的字适当强调,再把猩猩说的话稍夸张一些,有一点阴阳怪气的语气,便有利于表达蔑视敌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具体描述了我们的革命前辈在1949年元旦到来之际,在渣滓洞监狱里通过各种形式的联欢活动巧妙地同国民党反对派作斗争,表现出革命者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设计
贴春联
革命者
无限敬仰
反动派
无比蔑视
《对子歌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点及难点:
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准备:
对联的初步知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三、学习对子歌
(一)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
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
(二)1.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2.做课后题
五、留作业
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对子歌
牛女二星河左右
参商两曜斗西东
对仗工整
《语言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作者之口叙述了与高中同学、外公及邻家妹妹弱视还要穿针引线的事,让读者驱赶首人们之间因有情、亲情、信念而迸发出的令人回味的美丽语言。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亲切、清丽。让我们在本单元中除对联、对子外更直接的体会到语言在生活中也是美德。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言的美。
3.体会文中语言的创意、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语言美的魅力,学会恰当地运用语言。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配乐播放一段优美的散文,使学生进入美丽语言所营造的境界,吸引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段:(1—2)描述阔别已久的高中同学的电话,让人感受到别致的问候与祝福给人到来的快乐。
第二段:(3—4)描述与外公的电话,让人感受到山高水远的亲情给人带来的温馨和幸福。
第三段:(5—6)写邻家妹妹弱视,但却以自己的理由做穿针引线的活,并向我描述想象中的四季,从而感受一种乐观、豁达。
第四段:(7)美丽的语言能让人一生念念不忘。
基础知识:
形近字:
烧(红烧)铺(铺垫)陈(陈旧)
浇(浇灌)浦(浦东)阵(阵雨)
理解词语:
惬意:满意,称心。
豁达:胸襟开阔,性格开朗。
只言片语:零星的词句,片断的话语。
慢条斯理:慢慢腾腾,不慌不忙。
三、精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一)重点理解以下语句:
1.“我正对着话筒在吹一朵红红的凤凰花呢。你闻到它的香味了吗?”这是一种友情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感应和默契。
2.“这样你的话一出口,就可以冻成冰了,你把它寄回来。我们想听的时候,就用火烘烤,一定要用文火,滴滴答大,把你的声音拉得好长好长,可以慢慢地听。如果实在来不及了,就一把大火,烧出一片春天来。”这是一种亲情的思念与牵挂。
3.“是呀,我的眼睛离我是如此近,以至于连我自己都看不清了。”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存心态。
(二)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邻家美美的语言美的地方。体会词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的地方。
四、拓展训练
读了文中的语句,体会了文中的语言美,请你也试着说出这样如此美的语言。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五、作业
1.在作业本上写课后积累中的词语。
2.试写一段和文中同样美的语言。
板书设计:
同学友情
外公语言
亲情之美
邻家妹妹
乐观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
一、迁移引入
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一板块的三首诗歌,我们从苏武、文天祥、鲁迅的人格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也从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受到感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板块的内容。
1、齐读诗的题目。
从诗的题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师简介写作背景:
3、关于这首诗的作者,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简要介绍一下。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谭嗣同先生气壮山河的生前绝笔绝命诗。
二、1、听录音:注意语气、停顿。
2、生自由仿读。
3、指生读。
4、检查词语:节俭监狱肝胆 望门投止须臾横刀肝胆昆仑
5、整体感知诗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结合书中注释以及搜集的资料自学古诗。自学提示:
1、从重点词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想你从诗句中哪地方读出了感动?读出了崇敬?并说明理由。
3、把自己解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汇报
1、a预设:“望门”句
①引导学生从张俭入手突破。师补充或引导学生补充理解。②出示:
a“望门投止”这个成语(带解释)。语言文字训练 b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c联系当时背景想一想,此时谁正处于这种情境之中?
d想着仓皇出逃流亡在外望门投止的梁启超、康有为,狱中的谭嗣同,此时他是怎么想的?根据诗句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谭嗣同这一个思字饱含着这个“思”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感? e师点拨:我们可以读懂作者一片深情,(思念、牵挂、祝福、期望,康、梁在国外得到仁仁志士的帮助,像张俭那样得到好心人破家相家容,以度过险情。寄予厚望,他日东山再起,完成他们未完的事业,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师结:对于引用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的古诗我们在理解时要充分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历史,以此为突破口,理解诗意就会变得轻松。
b预设:忍死句有了理解第一行诗的经验,谁来汇报第二行。①了解“杜根”
②须臾的近义词诗中写谁忍死须臾——不畏一死
③理解“待杜根”待是等待、期待诗人诗中真正是等待、期待谁能杜根一样复出,有重生机会,他日东山再起? ④是为了让自己一死吗?不是的。有资料记载:待唐才常来京,解救因变法被捕人士。
怎样理解谭嗣同对这二人的“思”和“待”呢?梁启超整理、编著的《谭嗣同传》具体描写了被捕前的言语及情节,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 出示:“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从谭嗣同的言语中可以透露出他不愿偷生的意愿。一个把变法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是不会只想着自己的。他拒绝出走,拒绝日本使馆的保护;决心以死来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警策国人,呼唤更多人走到救国的队伍中去。“待”字,读出谭嗣同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希望,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乐观态度。
谭嗣同的做法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些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穷守节,不为富易志„„ 小结:理解这句诗从历史典故入手,捕捉两个关键词“思”、“待”去品读诗句,让我们读懂谭嗣同对流亡战友寄予的厚望,读懂他对变法事业的信念和执着。我们进一步品味出了谭先生的崇高人格,也重新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不仅心存感动而且肃然起敬。让我们带着崇高的敬意齐读这首诗——(指读、赛读、齐读)
(二)1、面对死亡的乐观态度。联系刑场上高呼的句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语言文字训练。出示肝胆的几种解释,诗中的肝胆选择哪种解释?
3、“去、留”作者意在指谁去谁留?结合背景。
4、理解“去”“留”的深刻含义。
师: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本是有时间出逃的,朋友们都劝他出去避一避,但他却下定决心以身殉难,但同时他也希望能保留一批同志,以图将来,所以他劝梁启超出逃,他说:(出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不以召后人!就是说无论是去者还是留者,都是为着共同的事业,都是赤胆忠心的大英雄,所以说“去留肝胆两昆仑,“去”的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的指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及其他死难者,他们各得其所,一样的崇高,一样的伟大。
5、理解“两昆仑”的含义。①昆仑的意思,用来形容什么?
②把谁比喻成两昆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都是昆化山一样的好汉。)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句所表达的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崇高与悲壮,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也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读这句诗——
四、总结深化。(内容、写法、情感)
五、拓展延伸:
1、写此诗的第五天谭嗣同献出了他年仅34岁的生命。1898年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生前绝笔之作,齐读全诗——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他的伟大爱国精神、热爱人民与追求真理的情感、坚强斗志与崇高品质,赢得了中国人民历久不衰的高度敬仰与深沉缅怀。这诚如【〒关键字词已被过滤屏蔽〒】在年轻时所说:“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
2、出示正气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正气歌》所说:“时穷节乃见”,一生的学习、追求,在国破被俘的生死关头,表现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能战胜一切的浩然之气。
总结:新一代的我们,不能斩断历史,遗忘过去。一百五十年来,中华民族历经创伤,饱经忧患, 然而总能度过难关,归结于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6.怀念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情朗读。
2.过程与方法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朗诵时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的写法与其他的有些什么不同。(如摘录日记,摘录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设计思路
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音乐元素是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彩色的翅膀》
课后作业:完善、修改课堂上的想象习作。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祖**亲
伟大人格的体现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和课题: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防战士的艰苦创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结合点拨
教具和学具: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8*中华少年》
课后作业:
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护小昆虫
安营扎寨,建设小岛
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爱海岛、爱祖国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和课题: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生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诗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诵法、赏析法
教具和学具:
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由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册我们学过《儿童诗两首》这一课,已经对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为了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谁能说一说现代诗歌具有哪些特点呢?
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
语言上: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
结构上: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
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情感表达上: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
音律上: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参考: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三、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注:必须是经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后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提示:重点在于词句的理解,这也是有感情朗读诗歌的前提。
教学参考: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对对诗中重点诗句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四、指导朗读
按照上面的规则,让学生自己感悟读法并交流,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也要进行范读。
五、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分析一下本诗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吗?
教学预设与参考:结合第二题作答,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不必苛求答案的准确性,关键是调动学生去分析,说出自己的见解。
设计思路
估计学生们是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向学生普及一些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这样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诗与学课文的方法是相通的——从内容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定要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
朗读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地朗读,这来自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感情又要通过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语音的强弱、语音的停顿等来表现。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口语交际•习作二》
课后作业:练习有感情、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中华少年》
板书设计: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和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教学难点:
演讲的形式与技巧。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具和学具:
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3)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4)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3)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设计思路
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需要教师的帮助,利用多媒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回顾•拓展二》
课后作业:完善修改演讲稿。
板书设计:
演讲稿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主题
注意演讲稿的语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和课题: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过程与方法
积累爱国格言;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完后注意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
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具和学具: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
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候注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们的收获而高兴,那所有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
(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
2.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设计思路
展示交流时,注意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去。
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做成手抄板。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抄写爱国格言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二
爱国志士:
屈原、岳飞、文天祥
爱国格言:
我们的钢铁胸膛无所畏惧,无论是严酷的天气,还是凶残的敌人,都吓
不倒它;它是祖国的钢铁长城,它将使一切来犯之敌撞得粉身碎骨。
——库图佐夫
我们将不惜一切牺牲保卫我国本土,我们要在滩头作战,在登陆地作战,在田野、在山上、在街头作战,我们在任何时候决不投降,即使整个英伦岛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们饥寒交迫,我们所有由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第五篇:三年级一二单元近义词反义词
第一单元
近义词:
俊俏——俊美
机灵——伶俐
吹拂——吹动
聚拢——聚集
增添——增加
生机——生气
偶尔——偶然
鲜艳——艳丽
曲谱——乐谱
展开——张开
破裂——破碎
姿势——姿态
快乐——高兴
仿佛——好像
清香——芳香
碧绿——翠绿
饱胀——膨胀
本领——本事
忽然——突然
赶紧——赶快
朴素——朴实
沉积——沉淀
交错——交织
干涸——干涸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尽头——终点
缘故——原因
美丽——漂亮
咏——赞
碧——绿
似——像
裁——剪
寻——找机灵——笨拙
聚拢——散开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乌黑——雪白
俊俏——丑陋 展开——收拢
雪白——乌黑
停止——继续 快乐——痛苦
赶紧——拖延
朴素——华丽 消失——出现
喜欢——厌恶
整齐——混乱 沉积——漂浮
有趣——乏味
绽开——凋谢 干涸——潮湿
挨挨挤挤——稀稀拉拉
高——矮
细——粗
春——秋
成——败
新——旧忙——闲
东——西
第二单元
喜欢——喜爱
注视——凝视
锐利——锋利 饲养——喂养
灵活——敏捷
鲜艳——艳丽 希望——盼望
念头——想法
在乎——介意 消息——信息
覆盖——遮盖
舒适——舒服 疲劳——疲惫
温暖——暖和
特殊——特别 立即——即刻
清澈——明净
锋利——犀利 清新——清爽
包括——包含
高尚——崇高 责备——责怪
打算——准备
漂亮——好看 未来——将来
延伸——伸展
宽阔——广阔 赞叹——赞扬
各式各样——各种各样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鲜艳——暗淡
清脆——沙哑
陡峭——平坦 灵活——笨拙
打消——萌发
摇晃——平稳 锐利——迟钝
特殊——普通
麻烦——方便 坚硬——柔软
僵硬——灵活
扩大——缩小 减小——增加
清澈——浑浊
消失——出现 裸露——隐藏
清新——污浊
平坦——崎岖 高尚——卑劣
宽阔——狭窄
笔直——弯曲 沉重——轻快
粗壮——瘦弱
应有尽有——一无所有
沉默不语——大声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