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听高级老师告诉王伟写一个告别诗,送元二给安西课,我受益。班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精心挑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古诗歌的精致语言,以及诗人隐含的独特感受。这是一个全新的诗歌教学课,以下亮点我感觉很深。
首先,古诗作为一个故事要理解。教师让学生回答故事的元素,然后让学生圈选或点选这些元素:时间,地点,人,环境,事件。使学生在交换课件后共享相同的表格,填写空白,填空白是这些元素的元素,然后高级教师,使学生们根据这些元素一起作为一个故事。这样,很难简化古诗,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这也为中文教学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使对诗歌的诗意的理解不再无聊。
二,小培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高老师让学生完成故事,说:如果这是学生写的文章,那么我只能说:很完整。我们想想,在这些元素中,哪些可以写得更具体? 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会在古诗歌旁边扩大他们的内容,旁边的话,让学生培养同时涟漪的能力,拓宽其他学生的思维,到空白的文章,选择了一个好时机去练习。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东丰县二龙中心校
提艳丽
2013年11月8日,我校开展了“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听了四年二班教师梁宏程老师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后,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高,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引导探索,感悟学习。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中所表现的画面,漫天黄沙的安西,渭城与安西的地图,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表现内容和写作背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活动非常协调。使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增加了教学容量,化解了教学难点。
二、在读的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新课标在目标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怎样感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这一节课,梁老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男女声赛读、对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古诗,理解古诗,一句话,在读中悟情,让学生情有所感。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角色之中,体会到了体验到诗人王维与元二依依惜别的感情。这让我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阅读教学中注重强调“读”和“悟”,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采用积累、感悟的教学方法,还会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语文教育环境,有助于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
三、给孩子一片想象和创造的天空
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保护,创造力需要培养。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时刻注意到这一点,相信学生就会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梁老师抓住了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在足够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梁老师给了学生很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如:如果你是王维或者元二,即将分别了。你会和朋友们说些什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酒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梁老师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真正挖掘出来了。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情景再现,体验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教无定法,旨在得法。每一次听课,我都有不同的收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教与研的过程中,我一路成长着,一路享受着!
第三篇:2015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
红星小学:赵玲霞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这一节课上,苟老师通过学生课前诵读古诗引入课题、了解诗题、初读古诗、深研古诗、拓展链接其他送别诗,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以下几个亮点让我感受颇深:
一、通过直观画面,想象诗意
新课标明确指出“读诗句,想画面,是古诗文学习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在学习一二两句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 欣赏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呢?”让学让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引导学生走入诗中,走入画中,提高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注重朗读,方法多样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著名诗人,哲学家朱熹也曾说过:“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见,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这一堂课,苟老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划节奏读,引读,出示辅助画面感受着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古诗,理解古诗。
三、抓住重点,入境入情
抓住重点景物“柳”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心情,然后以抓住环境“雨后”感悟“伤心”,抓住“更”体会依依不舍。补充“安西”和“渭城”的图片资料,体会作者的担心。这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诗中,走进了作者的心理。让学生在潜心涵咏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谊,以及好朋友此去安西的无奈。
教无定法,教学,是我们一边教,一边学,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不断探究的课堂。除了收获以外,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1、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简准确,有些口头禅要引起注意。如“是不是呀?”“是这样的吗?”这些语言没有针对性,显得有些啰嗦。
2、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不能因为赶时间而忽略了这一点。如:一学生说“友谊的情感”这个短语,这样的表达是不对的,教师应及时纠正。
3、生字教学在中年级段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分析字词时适当地对课文中的两个生字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简单的书空,这样,我们语文课的书写训练也得到了落实。2015、11、6
第四篇:《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2016年04月20日,我校开展了“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听了王云青老师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后,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高,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引导探索,感悟学习。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中所表现的画面,漫天黄沙的安西,渭城与安西的地图,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表现内容和写作背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活动非常协调。使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增加了教学容量,化解了教学难点。
二、在读的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新课标在目标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怎样感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这一节课,王老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男女声赛读、对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古诗,理解古诗,一句话,在读中悟情,让学生情有所感。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角色之中,体会到了体验到诗人王维与元二依依惜别的感情。这让我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阅读教学中注重强调“读”和“悟”,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采用积累、感悟的教学方法,还会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语文教育环境,有助于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
三、给孩子一片想象和创造的天空
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保护,创造力需要培养。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时刻注意到这一点,相信学生就会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梁老师抓住了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在足够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梁老师给了学生很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如:如果你是王维或者元二,即将分别了。你会和朋友们说些什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酒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老师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真正挖掘出来了。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情景再现,体验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教无定法,旨在得法。每一次听课,我都有不同的收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教与研的过程中,我一路成长着,一路享受着!
第五篇:送元二使安西(四年级校对)
洋溢浓浓“送别诗”的文化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 吉春亚执教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默写或者填写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和表达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通过拓展阅读等,培养课外收集阅读送别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对比题目,引出“送”字
师:(音乐)茫茫的长江水,吟诵着动人的诗篇,诉说着李白和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生:一起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师: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新的送别诗。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我们发现送别诗有相同的地方。生:都有一个“送”字。生:都有送什么人物到哪里去。生:一个是到广陵,一个是到安西。生:都有“到”什么地方的字词。
师:虽然都有“到”的意思,但是用词也不一样。生:“之”和“使”。
师:带着皇帝的使命去的,不能违背皇帝的旨意,担负着国家的责任,也是一种荣耀。把题目连起来说说意思。
生:王维送自己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到安西。
生:元二带着皇帝的使命要到安西去。好朋友王维就去送他。(师出示唐朝地图)唐朝的安西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个子在首都西长安,一个是在北方的荒凉地方。请自由读读这首诗
二、结合地名,感知“送”意 1.检查朗读,纠正字音。
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读。一生读错“朝”“舍”。师:此诗中有三个多音字。请根据注释选择读音。朝:zhāo早上 舍 shé丢弃 cháo朝向 shè晚上住宿的地方 尽:①消失;②饮完
学生再读诗句,根据意思定准读音后再朗读。师:请大家注意句尾字,读起来更上口。学生再朗读。2.根据地名,了解意思
师:送别诗中必定有地名。这首诗中除了安西,还有哪几个地名。自由读古诗,找到地名。
生:渭城、阳关
师:出示地图:“渭城”(课件:美丽的景象)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课件:黄沙满地的情景)这就是(客舍)王维送元二的地方。其他几处呢?
生:客舍就在渭城。生:阳关在渭城的西边。师:安西呢?
生:安西就在阳关的西边。
师:就用上这几个地名词语,说一说诗的大意。
生:王维在渭城的客舍门口,送元二出使到安西,路上要经过黄沙满地的阳关。
师:结合注释,把送别时的天气也说进去。
生: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王维在渭城的客舍门口送元二出使到很遥远的地方去,那里黄沙满地,先到阳关,再到安西。
师:越说越好,把喝酒的意思也说表达进去。
生:细雨蒙蒙的一个早晨,王维和元二在客舍门口喝酒告别,因为元二被派遣要到很远很远新疆安西去。
师:这一位同学表达地清晰,意思也比较完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他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互相交流,过程略。
三、.想象诗境,体会“送”情。
师:王维与元二是好朋友,从诗歌哪些地方能找到他们是好朋友。生:名字是元二,很亲切。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说明两个人是好朋友。
师:没有说“西出阳关无朋友”,却说“故人”。
生:可能是交往时间很长的朋友了。
师:同学们说两人喝酒,根据上文,他们俩什么时候喝酒? 生:一大早就喝酒,好像喝了很长的时间。师:喝酒的天气呢?
师:不是阳光灿烂,而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师:别有意味。谁知道呢?
生:好像老天爷也在流泪。因为自己的老朋友要到远方去了。师:(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渭城到安西的距离,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就是骑马还得要半年时间。
(哇!生不禁惊叹。)
师:(切换到幻灯片)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生:黄沙满天!
师: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 生:满目荒凉!
师: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生: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还有哪个字眼让你们感觉到他们两人是好朋友? 生:这个“劝”字也说明了他们是好朋友。师:当时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 学生模拟。生:老朋友,把这杯酒喝了吧!出了阳关就没有像我们这样知心的人了。喝,再喝!
生:老朋友,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聚,也许一生都无法见面,千言万语化成酒。再干一杯。
生:你去了安西,相聚三千多里,怎么可能再见面啊。唉,别说了,干杯!
师:(圈出这个“更”字)有一句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因为是遇到了知心的朋友,无论喝多少酒也表达不了自己的心意。喝一杯,离别的酒。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再喝一杯友谊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再喝一杯连心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再喝一杯,祝福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课件:望窗外杨柳依依的情景,文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生朗读。
师:从这里,又有哪个字眼表现出他们是“好友”。生:(语塞)
师:那“柳”字,在古人心中,原来是谐音的“留”字啊!柳者,留也!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秦观《江城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送别的场景放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时候,跟好友有什么联系呢? 生:我知道了,连老天爷也好像伤心地哭。
师:这么多的字眼表达作者与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感。(板书:依依惜别)一起朗读整首诗歌。
生朗读。
师:在送孟浩然中绵绵不断的水寄托着情思,在送元二中酒成了情意最好的表达。元二离开的几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
师: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播放乐曲)
学生背诵后默写。
四、延伸课外,提升“送”情。
师:在古代,交通的不方便,朋友相见后很难再次相逢,“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相当于我们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今天学习的两首独具魅力——蕴含着名人(孟浩然、李白,王维)名城——广陵、名楼——黄鹤楼、名曲——广陵散,名句。
很多的送别诗因为表达的情怀或豪迈,和昂扬一直让后人感慨不已。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课件)在朗诵中结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