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班语言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最终版)
学前班语言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篇一:学前班语言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学前班语言教案
我们的校园
活动目标
引导孩子熟悉自己的校园,初步培养孩子爱校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流程
活动一
1:今天是我们小朋友到学校的第一天,你们看到些什么?我们的校园里有些什么?你知道吗?
2:幼儿自己说说
活动二看图说说。
1教师带领幼儿熟悉自己的校园,看一看校园内卫生间在什么位置。洗手在什么地方等。
2: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和我们校园一样吗?我们的校园美吗?你喜欢我们的校园吗?
活动三:介绍校园。
1:教师介绍校园,总结今后我们就要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要好好爱护我们的校园。
2:。
梨子小提琴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感受,梨子小提琴所传递的音乐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带来的快乐。
2:引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和词句。
2:能看图讲故事。
活动流程
活动一:导入故事。
1:欣赏小提琴曲,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讨论下列问题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题。
A:为什么、狐狸、狮子听到了优美的琴声,就不去抓小动物呢?如果没有优美的琴声,结果会怎样?
B:森林里还有什么小动物听到这优美的琴声?他们会怎样?
C: 活动二:看图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
2:引导幼儿讲故事。
3:
认一认,写一写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书写的田字格,知道田字格上下、左右位置的名称。
2: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
活动重点和难点:认识名称和书写格式的掌握。
活动流程
活动一:观察田字格。
1:认识田字格。
A出示田字格,这个字叫田字格,是汉字的家。B:观察田字格并说他向什么?它分成几格。
2:。
活动二:动手操作。
1、巩固练习。3、游戏、走格子。
4、上学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整体感知儿歌后背诵,表演上学的情景。2:把儿歌带回家读给妈妈听。
活动重难点:
1:能认真看图并认识、小、个两个字。
2:
活动流程
活动一:指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图。
1:提问、小朋友,上学的时候你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吗?请跟我们一块学习这首儿歌好吗?教师念、2指导幼儿读儿歌。
3:齐读儿歌。
活动二:学习儿歌。
1:分组读儿歌。
2:开火车读。
4:背诵儿歌并体会儿歌的含义。
喂,大雾,你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懂得雾的出现和消失是一种自然现象,激发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冬天景色的变化。活动重难点:
1:理解童话内容。
2: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活动流程
活动一:观察图。
1:听故事。
2:观察雾是怎样形成的。
3:起来的。
活动二:看图讲故事。
1:提问:A淘气的雾首先把什么藏起来。
B:它又怎样把天空中太阳送回来呢? C:
3:巩固练习,你知道雾到哪里去了。
活动三:游戏、找朋友。
篇二: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1)学前班语言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 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学前班语言教案 《春晓》
(一)知识教学点: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背诵儿歌
2能流利的根据图画提示。说出春天带来的变化。
3.逐渐学会观察生活。
二,教学准备 观察、图片,生字卡
三.德育渗透点: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冬天)
(2)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3)你喜欢称春天吗?为什么?
(4)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真了不起。
(二),同看图画,导入课文。
(1)现在请大家看这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3)有一首特别短的诗歌也是描绘了这这些东西的,想不想学?(想)
(三),在朗读种理解儿歌,并背诵
(一)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角色读
(二)理解儿歌。
1.指名读。问。这首儿歌写了春天的那些景色? 2. 全班读,体会儿歌里美丽的景色。
(三)背诵儿歌。
1.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儿歌。
2.小组学习,小组展示。
四
看图练习说话。
(一)看图画,引入冬天和春他的话题。
(二)引入学生展开想象。
五.玩游戏。认生字。读新词。
1.看看谁认得准。不得快。
2.教师范读新词,学生跟着读。看看谁的声音更响亮。
3.全班背诵古诗。
听故事的时候幼儿带着以下目的听:
①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②发生了什么事情?③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样处理事件的?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对?应该怎么样做?
4、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做总结。
5、给幼儿讲解
我要上学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上学权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剥夺。
2、知道国家保护和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公益组织和机构。
3、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我要上学》,让学生听了说说感受。
(二)、给同学们讲“吴冰辍学的故事”。
1、让学生分析吴冰辍学的原因。
A、父亲死了,妈妈常年有病,家里生活困难。
B、爷爷认为女孩读了书也没用,所以不让她读书。
2、师:喔,原来是吴冰的爷爷不让她读书的,又不是别人,我们外人又能怎么样。
3、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让学生了解义务教育的年限。知道什么是义务教育?
4、为了上学,吴冰应该怎样做呢?
引出一个小辩论:
篇三: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一周
课题:过春节(儿歌)
目的
1、回忆过年的经历,理解儿歌的内容。
2、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领略新年的快乐气氛。
准备
1、幼儿入园期间,在教室里播放春天喜庆的音乐。
2、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摆放或张贴一两件春节装饰品,如春联、年画。过程
1、由公历新年引出农历新年:每年的1月1日是公历的新年,又叫“元旦”,我国还有一个农历的新年叫“春节”。
2、谈话: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当地过春节的习俗,如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玩龙等。
3、学习儿歌《过春节》。
(1)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过春节》。
(2)翻开语言课本第1页。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3)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画一画,说一说。春节里你最喜欢吃和最喜欢玩的是什么?请你们把它们画在书中的空白处,再用它们说一段话。
5、组织幼儿玩游戏。
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男女老少哈哈笑。
爷爷贴春联,奶奶蒸年糕,妈妈包饺子,爸爸把地扫。
我穿新衣戴新帽,恭喜恭喜春节好。
第二周
课题:红红的“嘣叭”故事
目的
1、在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并表演故事。
2、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续编故事,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观察爆竹和蜡烛,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奠定基础。
过程
1、利用故事的名称----《红红的“嘣叭》引出幼儿兴趣:咦,红红的“嘣叭是什么东西呢?听听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讲完故事的开头一段后插问:红红的“嘣叭是什么东西?(爆竹)幼儿回答问题后,再接着往下讲述故事。讲完故事后提问: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设计系列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翻开语言课本第2—3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中内容。
4、引导幼儿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5、启发幼儿续编故事。
(1)指导语:过了好久,“嘣叭”一声也不响,静静地燃烧着。这时,小狐狸、小松鼠、小野兔、小乌龟心里回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请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
(2)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第二周)
教学内容:复习一
教材简析:
本次复习有五项内容。一是认读6个单韵母、10个声母。二是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字母。三是看图拼读音节。四是练习拼音,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画正确地连起来。
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3、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4、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5、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准备:
带调的6个单韵母和学过的10个声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图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读。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集体读)
2、这些声母和韵母太调皮了,跑到外边玩儿,现在找不到家了,请同学们送他们回家好吗?师画两座房子。
3、按顺序连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区分字母不同的发音方法。
二、第二题:我会写。
1、出示:b---df---tn---mu---? 先集体认读,再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顺口区别。
2、对比抄写,边抄写边小声念字母。
3、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个同学的胸前,这些同学依次走上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所拼出的音节。
第三周
主题:我来了
目的:
1、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我是怎么来的”。
2、学习词汇:睡、用、穿、看、玩、钻、切。
3、在想像的基础上编一编,讲一讲“我是怎样来的”故事。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向爸爸妈妈询问“我是怎样来的”。
过程
1、谈话:宝宝从哪里来?
幼儿自由的谈话。
2、欣赏故事-----《我来了》。
(1)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后再提问。
(2)老师再次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理解动词“睡、用、穿、看、玩、钻、切”。并尝试用这些词说话。
3、翻开语言课本,指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4、教师扮演妈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故事中的情节。
5、请幼儿像故事中的小朋友一样,自己编一个故事,讲一讲我是怎么来的。拼音教学内容:ɑieiui 教材简析: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声母和ɑi、ei、ui的拼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ɑi、ei、ui的发音、声母与ɑ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1.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的四声。
2.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复韵母ai
1、师: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告诉我。
2、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哪个韵母发“挨着”的“挨”这个音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3、师: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师:单韵母的本事可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本事吗?
3、师: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韵母,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老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三个复韵母:aieiui。
二、学习复韵母ai。
1、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
2、学生练习发音。
师:请同学们看书,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小朋友比高矮的矮的音是复韵母ai的三声。)
3、在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练习。
4、说话或组词,其中要有ai的音。(几声都可。)
5、学生尝试拼读音节。
6、老师检查纠正。
三、学习复韵母ei
1、师:你们同桌谁的力气大?咱们扳手腕比赛比一比,好不好?(学生扳手腕比赛。)师:(喊加油)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的发音。
2.师写ei 师:比赛时,嘴里喊着ei,是不是能给自己加点油,增加一点力气?
刚才谁胜了?咱们再来一次,这会看谁能赢?可别忘了喊ei,给自己加油。
3.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音和形?
4.教发音方法
师:与ai的发音方法相同,先发e,再滑向i。学生练发音。
5.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6.拼读右面的音节,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或句。
四、学习复韵母ui 1.打电话的小游戏
师:小朋友都会打电话吧?下面开展打电话的游戏(伸出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朵上。)
师:丁呤呤,电话铃响了,小朋友接电话。(喂,你好,请问您是谁?)
师:我是妈妈。
生:您有事吗?
师:没什么事,想问你这一班学了哪几个复韵母?
生:我们学了aiei。
师:还有一个吧?
师:对,还有一个,你们已经会了,就是“喂”,板书ui。
2.谁能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ui的音和形?
3.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i的音,中间气不断。
4.四声练习。
5.说话或组词,其中有ui的音,6.师:快打电话告诉妈妈,一共学了三个复韵母aieiui。
7.拼读音节。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六、学写音节
1.学生自己试拼音节。
师:哪些词句含有以上三个音节的音? 2.指导书写。
3.读儿歌,找出会拼的音节。
七、小结(和学生一起总结)
师: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复韵母,(学生接:aieiui)会拼读了很多音节,还会写了三个音节(学生接:aieiui)。小朋友又学了好多知识,祝贺你们。
第四周
课题:小天使(故事)
目的
1、能看图复述故事,并在把握故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续编故事。
2、学习数量词:一条、一只、一辆;动词:买、牵、开、抱、捡。
3、感受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依存关系,激发爱妈妈的情感。准备
提供狗、汽车、贝壳、西瓜、金鱼玩具各一个。
过程
1、教师将故事讲一边。提问:小天使叫什么?淘气的安奇变成了什么?
3、翻开语言课本6---7页,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教师讲述故事。
4、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并理解故事内容。
(1)安奇变成了什么?妈妈是怎样将带回家的?
(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数量词“一条、一只、一辆;动词:买、牵、开、抱、捡”。
5、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说安奇的东西,另一人扮妈妈说动词,并进行表演。
6、启发幼儿续编故事:如果你是安奇。你还会变成什么?妈妈又怎样把它们带回家呢?课题:我有一个好妈妈
目的
1、仔细观察图片,能够根据图片中的妈妈的动作、神态等特征描述妈妈们的各种活动。
2、理解妈妈劳动的意义,培养尊敬妈妈、关心妈妈的情感。
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询问妈妈的工作情况,最好到妈妈工作的现场去观察。在家还要注意观察妈妈做家务、学习或生活细节。
2、带妈妈的工作照片一张。
过程
1提问:你的妈妈在哪里上班?她是干什么工作的?妈妈下班后在家做些什么?你喜欢妈妈吗?
2、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和较完整的语句描述自己的妈妈工作的情景。
3、翻开语言课本第8页,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并能够用完整的语句说出图中的妈妈在做什么事情。
4、启发幼儿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妈妈们所做的事情。
5、将幼儿分组,让幼儿出示妈妈的工作照片,相互介绍和夸奖自己的妈妈。
6、教师小结:教育幼儿热爱并尊重自己的妈妈,在家要做妈妈的小帮手。
第二篇: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学前班语言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学前班语言教案 《春晓》
(一)知识教学点: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背诵儿歌
2能流利的根据图画提示。说出春天带来的变化。3.逐渐学会观察生活。二,教学准备
观察、图片,生字卡 三.德育渗透点: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冬天)(2)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3)你喜欢称春天吗?为什么?
(4)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真了不起。
(二),同看图画,导入课文。
(1)现在请大家看这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2)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3)有一首特别短的诗歌也是描绘了这这些东西的,想不想学?(想)
(三),在朗读种理解儿歌,并背诵
(一)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 分角色读
(二)理解儿歌。
1.指名读。问。这首儿歌写了春天的那些景色?
2. 全班读,体会儿歌里美丽的景色。
(三)背诵儿歌。
1.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儿歌。2.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四
看图练习说话。
(一)看图画,引入冬天和春他的话题。
(二)引入学生展开想象。五.玩游戏。认生字。读新词。
1.看看谁认得准。不得快。
2.教师范读新词,学生跟着读。看看谁的声音更响亮。
3.全班背诵古诗。
听故事的时候幼儿带着以下目的听:
①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②发生了什么事情?③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样处理事件的?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对?应该怎么样做?
4、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做总结。
5、给幼儿讲解
我要上学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上学权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剥夺。
2、知道国家保护和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公益组织和机构。
3、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我要上学》,让学生听了说说感受。
(二)、给同学们讲“吴冰辍学的故事”。
1、让学生分析吴冰辍学的原因。
A、父亲死了,妈妈常年有病,家里生活困难。B、爷爷认为女孩读了书也没用,所以不让她读书。
2、师:喔,原来是吴冰的爷爷不让她读书的,又不是别人,我们外人又能怎么样。
3、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让学生了解义务教育的年限。知道什么是义务教育?
4、为了上学,吴冰应该怎样做呢? 引出一个小辩论:
几何图形活动名称:复习几何图形活动设计:
1、复习几何图形的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简单拼搭
2、让幼儿感知集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教育资源:各种几何图形,胶水 纸预定程序: 一:复习认识图形,感知集合
1: 幼儿坐成圆圈,教师出示纸袋(内有各种几何图形)请幼儿来摸,幼儿从纸袋内任意拿出一张卡片,并告诉大家是什么图形,说对的表扬,说错的纠正
2:出示教具,学习分类,感知集合教师出示教具(示先准备好的几何拼图),请幼儿观察,请个别幼儿把图形归类,选把圆形找出来,在找三角形。。。。。等边
3:幼儿和图形作游戏,教师说:今天我们要来比一下,看哪个一小朋友站的快,拿正方形卡片的小朋友站在正方形里,那圆形卡片的站在圆形里二:组操作活动。:育 & 婴 „„ 会 1:同种图形拼搭如取出的三角形,拼后说像鱼等
2:不同图形拼搭让幼儿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不同图形中取出任意拼(幼儿拼搭时教师多鼓力幼儿要动脑筋,拼的和别人不一样,并巡回指导)教师主要多启发幼儿拼搭活动反思:
地震来了教案:
教育目标:
1、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知道地震来了的时候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2、演习:地震来了
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①汶川地震的视频和图片
②故事:地震来了学前班安全
2、教师准备:电视机、电脑、地震图片幻灯片
3、幼儿准备:收集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
4、环境布置:教师将幼儿收集的图片布置成一个地震知识图片展。
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地震知识图片展。提问:
①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关于什么的图片?
②你们看见的图片是怎样的?
③看到这些图片你们心里是怎样的感觉?
2、教师请幼儿观看汶川地震的视频。提问:
①我们看到是什么?视频上发生的什么样的事情?(地震)
②当地震来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样做的?
视频引出故事:地震来了~
3、教师讲故事《地震来了》
冰该不该将爷爷告上法庭?(学生辩论)
(三)、在吴冰维护自己权利的过程中,要求助于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得到他们的帮助。
请同学们说说法官与律师的工作。
(四)、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国家不仅从法律上保护我们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从不同方面支持我们完成学业。
1、结合教材介绍“希望工程”、“春蕾行动”。
2、让学生说说社会各界还有哪些让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的组织?还有哪些可以帮助失学孩子的方法和途径?
(五)、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类似吴冰的案例之外,还有哪些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现象呢?
1、简单说说22页的几幅图画的意思。
2、说说身边的现象
校园侵权大搜查:请同学们找找看,要我们校园中存在哪些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六)、同学们,在我们东莞这比较富裕的地方,失学孩子毕竟是少数。但从吴冰这个例子告诉同学们,失学是痛苦的,可如果有学习的机会却不懂得珍惜则是可悲的。那同学们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权利呢?请写写你的想法。23页。
(七)、总结 学前班安全日教案《预防传染病》
活动目标:
1、了解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2、每组一张4开白纸,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教师: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幼儿讨论并回答)(2)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
3、活动展开:阅读幼儿用书,讨论预防传染疾病的方法。
(1)教师: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地预防传染病。请打开书的第17页,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朋友,除了书上面的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你还知道预防传染病的其他方法吗?(幼儿讨论并回答)
4、活动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教师: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打喷嚏时要用手或手帕遮起来,避免对着他人打喷嚏;在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况严重时需要戴口罩。
5、活动延伸:记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我们讨论的内容,用图或图夹文的方法记录下来,每组呈现3-4种方法。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分享记录结果,教师将各组的记录展示在黑板上,相同的选取画得较好的粘贴
学前班 数学 教案
课题:复习5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目标: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教学重、难点: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
教学准备: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如:“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 “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去吧!
”“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 幼儿操作卡练习
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进行记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学前班音乐教案:各种节大奏聚会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生活中蕴藏的各种节奏,体验节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3、引导幼儿用各种自然物表现不同的节奏 教学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教学重点::用各种方式表现节奏创编新的节奏教学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对节奏感兴趣。
2、材料准备:塑料袋、易拉罐、娃哈哈瓶(内放豆子或沙子)、饮料瓶,筷子、杯子碟,铁盒子若干、脸盆、碗、、算盘、小板凳,木头积木等生活中的物品;歌曲磁带、音机教学过程:
一、让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初步感受节奏教师示范用发出一些生活中有节的声音,让幼儿拍手表现节奏。① 牛叫,哞--哞---哞---哞---!“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藏着什么节奏?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哞---哞---哞---哞---“,你能拍手告诉大家吗?除了拍手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现这种节奏?
② 你们真能干,我这里还有不一样的节奏,你能听出来吗?。(青蛙叫)真有趣,蛙的叫声也是有节奏的。我们一起学学看,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呱 呱 呱呱 呱“这种节奏呢?
③ 同上方法,老师分别发出:小鸡:叽叽 叽 叽叽 叽,母鸡:咯咯咯咯 嗒,火车呜----轰隆隆隆,等声音。你听出了什么节奏?除了用嘴巴说,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来表现这种节奏。那我们跟着他一起试试!
④ 小结:真有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声音都是有节奏的。有的长,”哒--哒--哒--有的短“哒哒哒”,还有的长长短短连在一起,“哒--哒--哒哒哒”,都是不一样的,真有趣
二、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现节奏。
1、请个别幼儿示范用用不同材料表现节奏① 指导语:今天,其实还有更有趣的事情呢,老师在旁边放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能发出各种好听的声音,你能使这些声音也变得有节奏吗?我随便去找一样东西吧(算盘),谁愿意来试试看?
②(请个别幼儿)听出它里面的节奏了吗?我们来一起拍拍看,好,那他玩算盘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来学学这种节奏。谁还想出了和他不一样的节奏?这种节奏不一样在里,长长的,还是短短的?他真棒,你们也想来试试吗?
2、幼儿自由挑选材料用不的方法演示各种节奏。
你可以一个人或者找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找找有趣的节奏,待会我们比一比哪些小友找出来的节奏长长短短的很好听,又很有趣!好赶快去试试看!
3、鼓励幼儿表现不同的节奏,同伴之间互相交流。
4、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表现找到的节奏。
5、小结:今天,我们玩节奏真是开心啊,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不一样的节奏节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安全教案:紧急撤离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录象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
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幼儿园学前班体育教案:青蛙戏水
活动目的:
1、练习抛用布块,锻炼上肢力量,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目标:
1、练习抛用布块,锻炼上肢力量,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白气球10个(有大有小)青蛙头饰 绿色大布一块 磁带(我是一只小青蛙)古筝伴奏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 青蛙妈妈带孩子跳入场地,带领幼儿作热身准备活动„„ 活动目标:
1、协调性。
2、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白气球10个(有大有小)青蛙头饰 绿色大布一块 磁带(我是一只小青蛙)古筝伴奏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青蛙妈妈带孩子跳入场地,带领幼儿作热身准备活动,一起跳律动。
2、游戏部分1)荷叶与风(布块的游戏)教师出示布块,引导幼儿将布块展开变成大荷叶,幼儿分别站在布块的外边,幼儿根据教师的游戏指令做布块的游戏。(比拟荷叶随风的大小改变晃动的幅度,一增强游戏的趣味性)2)荷叶与露珠的游戏(布块与露珠的游戏)教师将气球放在布块上,比拟露珠出现了,引导幼儿数一数露珠有几颗,观察它的大小。比拟露珠在荷叶上轻轻滚动,教师引导幼儿将气球在布块上滚动3)青蛙躲雨的游戏(钻在布块下的游戏)教师运用游戏的口吻“哎呀,下雨了,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出躲到荷叶下面避雨的办法。引导幼儿将布块高高抛起,钻到荷叶(布块)底下躲起来。
结束活动。
第三篇: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学前班语言教案设计 学前班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学前班语言下册教案 《春晓》教学设计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背诵儿歌
2能流利的根据图画提示。说出春天带来的变化。3.逐渐学会观察生活。二,教学准备
观察、图片,生字卡 三.德育渗透点: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冬天)(2)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3)你喜欢称春天吗?为什么?
(4)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真了不起。
(二),同看图画,导入课文。
(1)现在请大家看这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3)有一首特别短的诗歌也是描绘了这这些东西的,想不想学?(想)
(三),在朗读种理解儿歌,并背诵
(一)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 分角色读
(二)理解儿歌。
1。
指名读。问。这首儿歌写了春天的那些景色? 2. 全班读,体会儿歌里美丽的景色。
(三)背诵儿歌。
1.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儿歌。2.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四
看图练习说话。
(一)看图画,引入冬天和春他的话题。
(二)引入学生展开想象。五.玩游戏。认生字。读新词。1.
看看谁认得准。不得快。
2.教师范读新词,学生跟着读。看看谁的声音更响亮。
3.全班背诵古诗。
语言下册教案 《春晓》教学设计六
林 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背诵儿歌
2能流利的根据图画提示。说出春天带来的变化。3.逐渐学会观察生活。二,教学准备
观察、图片,生字卡 三.德育渗透点: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冬天)(2)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3)你喜欢称春天吗?为什么?
(4)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真了不起。
(二),同看图画,导入课文。
(1)现在请大家看这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3)有一首特别短的诗歌也是描绘了这这些东西的,想不想学?(想)
(三),在朗读种理解儿歌,并背诵
(一)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 分角色读
(二)理解儿歌。
1。
指名读。问。这首儿歌写了春天的那些景色? 2. 全班读,体会儿歌里美丽的景色。
(三)背诵儿歌。
1.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儿歌。2.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四
看图练习说话。
(一)看图画,引入冬天和春他的话题。
(二)引入学生展开想象。五.玩游戏。认生字。读新词。1.
看看谁认得准。不得快。
2.教师范读新词,学生跟着读。看看谁的声音更响亮。
3.全班背诵古诗。
第四篇:学前班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精选
学前班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精选范文)
认识1和2 学习目标:理解1和2所代表的意义;认读和书写1和2 学习重点:区别2和1;2>1 1<2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引导看图(图自备),认识数量1
1、图中有什么,每种东西有多少只桶、2个球拍。)
2、说说图中的名称是什么
3、认识找一找,教室内的物体是2的有哪些)
4、引导看书上的图画,说说图中的物体各有多少,并把它
们与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5、书写数字:1和2
6、巩固练习:读给同伴听
活动二:引导交流,加深对1的认识
1、图上的东西每种有几个,幼儿交流回答(苹果1个,梨2个)
2、谁多谁少,是1多还是2多(幼儿回答1少2多)
3、教师说2比1多几,1比2少几(幼儿回答多1少1)
4、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2>1 1<2,读作2大于1,1小于2.5 认识3和4 学习目标:
1、理解3和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读3和4.重点活动:书写3和4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数量3和4
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手中的小棒和三角形有几个。数后交流,展示结果。
2、小组合作数2根小棒再添1根是几根?再添一根呢? 讨论交流,展示结果。
活动二: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下数摆小棒。(师巡视其它小组)2、2个苹果再添上1个是多少,一样多吗?幼儿回答并摆出小棒。
3、教师板书3和4,幼儿读、记、书写3和4.4、练习第2页上的作业。()
5、找出教室里相应3和4的东西。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和椭圆的基本特征。
2、能从许多图中辨认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重点:区别圆形和椭圆形,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准备: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形和椭圆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图形,让幼儿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
活动像
什么?
2、)
3、游戏:用手比圆形,大圆形、小圆形。
4、说儿歌:大大的圆形像盘子,小小的圆形像口杯,天上的月
亮圆又圆,就像手里的小盘子;书上的苹果圆又圆,好像我们的小圆脸。(教师带幼儿读儿歌)
活动二: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提问:这个和前面的图形一样吗?
2、小组讨论交流:说出椭圆形的特征。(3、交流讨论:2个图形在什么地方不同。
4、小结:没有边没有角的图形,稍有一点长的叫椭圆形;
它和圆形不相同,圆形是没有边没有角,圆圆的。
5、作业练习:请小朋友找出圆形片片,椭圆形片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引人
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
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认识5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添画感知数量5,并能正确书写5.活动重点:理解5的实际意义;并准确书写5.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经历数数。
1、复习数字3和4;3是2添1;4是3添1;4添上1是
多少呢?(是5)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幼儿操作,怎样把4变成5.3、认识数量5.4、分组操作并交流结果。
活动二 :加深对5的认识。
1、教师出示图形,让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中有些
什么?各有几个;要想把它变成5,怎么办。
2、讨论操作:3添2等于5;4添1等于5.3、书写5,要求按格式书写。
4、感知5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反复点数,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 活动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辨别5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小棒和图片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通过各种感官复习5以内的数
1、引导观察图,从上往下的观看
2、图上有2条大鱼,共吹了几个泡泡(5个泡泡);两条小鱼也吹了5个泡泡,大鱼和小鱼吹的泡泡一样多
3、讨论交流,并交流结果
活动二:寻找数
1、游戏:吹泡泡
2、图上的小草有几颗,它和鱼一样多吗?要想使鱼和草一样
多,要添上几条鱼?
3、小组操作交流(本、拍5下手)
4、做练习,画点子(5、完成书本上的作业(篮子上画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6、数出小组内的人数
比较5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点数物品数量感知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
活动重点:认识符号:<;>;=;并能使用符号比较物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1至5,小棒十根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感知多与少,认识符号<;>;=;
1、认识符号:<;>;=;(老师手里有3本书,一个学生
有4本书,谁的书多,谁的书少,体会﹥、﹤)
2、动手操作,比出符号,记住符号的名称
3、游戏,分组活动,谁大谁小
活动二:比一比小动物和食物一样多吗?运用<、>、=、号
1、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1组有4个小朋友,2组有5个小朋友,哪组的人多,哪组的人少)
2、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引导:2条小鱼,1只小猫,谁多,谁少,填空。
﹤ 2 3○3 4○4 3○1 5○3 4○2 学习一次分类——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图形,学习一次分类。活动重点:根据图形分类和比较
活动准备: 大小各种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感知图中物体按特征不同的分法。
1、复习学过的图形(指名小组交流学过的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有什么特征,说一说)
3、比较图形,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小组交流;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活动二:经历图中物体按颜色不同的分法。
1、交流比较不同点和相同点
2、把相同的图形找在一起
3、完成课本上的作业(按颜色、形状来分)
4、按男孩女孩分类(本班学生人数来分)
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认识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三角
形的特征
活动重点: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大小不同的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引导观察比较图形
1、教师请小朋友把不是圆和椭圆的图形找出来,看看在哪里
见过,它像什么
2、引导观察三角形,并教小朋友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3、把三角形和圆形,椭圆形,长,正方形比较,找出不同点
4、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找出三角形(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来)
2、完成课本上的作业(把三角形涂色)
3、回家用剪刀剪一个三角形(折一个三角形)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描绘图形和图形比较,感知梯形的特征
活动重点:认识梯形,识别梯形
活动准备: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图形和小棒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梯形
1、复习学过的图形并找出来说一说,各是什么名称
2、集体观察图形,感知梯形的特征,出示等腰梯形和直角梯
形,让幼儿观察,它们和前面学过的图形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同
3、活动交流,展示结果
活动二:变梯形
1、等腰梯形上小下大,还有一种梯形是上大下小,它们都属
于梯形
2、等腰梯形有两条斜边是一样长
3、区别图形,它和前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活动三:体验梯形
1、游戏:爬楼梯
2、找出生活中所见过的梯形
3、作业练习(数数每幅图中有几个梯形,沿虚线连起来)
复习认识的几何图形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从组合图形中分辨不同的几何图形,并通
过连点画图形,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重点:几种几何图形的掌握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几种几何图形
1、通过提问,幼儿命名图形
2、分组活动:
A、每个幼儿做一次皮筋图
B、找图形
C、把图形分类
D、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活动二:巩固所学的几何图形
1、教师讲述图形特征:有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角正
方形;有四条边,两条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是长方形;有四条边,有斜边,有四个角的叫梯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叫三角形
2、作业练习(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学习二次分类 活动目标: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将其分成两类,再按另一
种特征分成4类;训练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能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操作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集体操作活动,学习二次分类
1、指导幼儿剪下39页图2中的图形,说说共有几个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把这些图形放在14页最上面的空各中。
2、让幼儿把这些图形分在中间2个空格中。
3、再让幼儿把中间空格中的图分在下面4个空格中,说说怎 样分。
4、指导学困生。
活动二: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二次分类
1、让十二名幼儿站在前面,让大家把他们分成两组,说一说
每一组有什么特征?
2、如果分成四组,可以怎么分?
活动三:数学活动
1、饮料瓶排队,按高矮粗细(12-16)个分成两队,四队,该如何排
2、分纽扣:按颜色,大小分两堆,再分成4堆
认识6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反复点数感知数量6,通过画圆点感
知数与量的对应,并能正确书写数字6 活动难点:认识6的活动兴趣
活动准备:小猫5只,小鱼6条,数字卡6,幼儿用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经历数数,认识数量6
1、复习4和5的数字
2、教师回忆并说出4;5的数字是由几变成的(3是2加1);
(4是3加1);(5是4加1);
3、4变5是怎样变的呢?(让幼儿小组内说一说,交流)
4、5往后添1是几?6像什么?
活动二:加深对6的认识
1、会不会把5变成6呢?(5条鱼,添一条是6条鱼。5支
笔加上一支是6支。5本字本添上一本是6本。让幼儿大胆说一说。)
2、书写6的数字(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3、作业
认识相邻数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找邻居”的数字游戏,巩固对相邻
数特征的认识。
活动难点:等差关系和判断推理 活动准备:1——10的数字卡,用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复习1——10的数字顺序
A、讨论等差关系
B、是怎样安排的
C、说说发现了什么
D、再比较,发现了什么
E、练习顺着数和倒着数(1、2、9、1010、9、8、7、6、5、4、2、出示填空点与图讨论 3、4、3、2、5、6、1)7、8、活动二:自主探索某个数的相邻数
1、讨论空格处应画几个圆圈
2、巩固对等差关系的理解
3、书写相邻的数
4、作业(完成书上的练习)。
辨别左右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学会辨别左右,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活动难点: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前后
活动准备:纸;椅子;用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发现自身的左右
1、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身体特征
2、请幼儿相互观察,谁坐在自己的前面;谁坐在自己
的后面;谁坐在自己的左面;谁坐在自己的右面(小
组内交流)。
3、观察教师的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前面放什么,后面放什么?
4、活动交流(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5、游戏: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脚,拍拍你的左肩,跺跺你的左脚。
活动二: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小结(学会结合实际,辨别左右)。
2、幼儿完成课后作业
辨别前后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学会辨别前后,感知前后的相对性 活动重点: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前后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发现自身的前后
1、复习左右(摸摸左耳,伸伸右手。)
2、认识前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说自己前边是
哪位小朋友,后边又是哪位小朋友
3、游戏找朋友,小明在哪里,小李又在哪里,往前看
又是谁
活动二: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前后
1、小组活动,边说儿歌做游戏,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好孩子好孩子顶呱呱,坏孩子坏孩子打
嘴巴
2、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分别说说小熊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小老虎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3、简单的梳理。
认识7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添画感知数与量的相应,学习比较7 以内的数量,并能正确书写数字7 活动难点:6与7两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小棒7根,三角形6个,幼儿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数量7
1、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数量7;出示6让幼儿找出比6 多1的小棒(小组内摆一摆)。
2、数一数,第一排比第二排少几;第二排比第一排多
几(第一排摆6根小棒,第二排摆7根小棒。)
3、比一比谁多,谁少;用<;>号来表示
活动二:感知7字像什么
1、书写数字7(指导学困生)。
2、做游戏(老师拍手,幼儿取数字)
3、作业(完成书上P19的练习)。
4、简单的梳理。比高矮
活动目标:学会比高矮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比较高矮;能按
高矮和长短,顺序排列物体、发展幼儿的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重点:能结合实际学会比高矮的方法
活动准备:竹竿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通过活动比高矮
1、让一高一矮两名幼儿站在前面,说说谁高、谁矮。
2、再让一名高度在前两位中间的小朋友到前面,让幼儿说
说这两位小朋友该排在什么位置。
3、说说3名小朋友中谁最高谁最矮?谁比谁高谁矮?
4、小结:看看谁高谁矮,要有两位小朋友比较才能知道 活动二:改变位置比较高矮
1、两个同样高的幼儿站同一平面比高矮
2、一个站台上、一个站原地,比较高矮
活动三:游戏找朋友
1、“小朋友,拍拍手,比比高矮找朋友,一高一矮是我的好朋友。”
2、知道观察书上第20页的画面
3、凭表象判断,推理三名小朋友谁高谁矮
4、指导画出2号和3号小朋友。
找规律
活动目标:能找出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按这一规律接着往下排; 初步会自己设计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发展幼儿思
维的条理性、顺序性
活动重点:能按物体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花边图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1、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图形的排列规律(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继续
接着往下排。)
2、小结:花边图形的排列规律
活动二:分组操作活动
1、幼儿拿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指导幼儿按规律排
2、盖印章,用彩笔头当印泥,有规律的盖在白纸上
3、指导完成第21页的内容
活动三:游戏排列
1、一高一矮的排
2、一男一女的排
3、三个、两个的排
4、玩游戏时、指导幼儿按一定的规律铺路
认识8 活动目标:理解8的实际含义,掌握8的书写顺序; 2个的数8的物体
活动重点:理解8的实际含义
2个、能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实物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看图,经历数字8的实际意义
1、指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每种东西有什么?
2、想一想,8片树叶、8个人、8盆花等可用什么数字表
示?
活动二:分析8的字形 1、8像什么?(组内交流)正确认读
2、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8来表示?(小组内交流,如:8支笔、8只鸡、8棵树、8把刀、8头牛、8把伞、8个苹果。)
3、游戏:吹泡泡
活动三:指导幼儿学习书上的内容
1、数一数,一共有几棵橘子树?除一棵一棵的数,还可以
怎么数
2、两棵两棵地数,共有几棵橘子树?
3、数一数每棵树上还剩几个橘子,把数字圈起来
活动四:书写数字8
1、教师示范,强调笔顺
2、让几个幼儿在黑板上练习,分析笔顺是否正确
3、完成幼儿用书22页的练习
4、指导学困生。
认识9 活动目标:理解9的含义,能区别6和9的字形,掌握9的书
写顺序;学习三个、三个的数到9,培养幼儿的数
群观念
活动重点:理解9的含义,掌握9的书写顺序
活动准备:实物、数字卡片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学习感知9
1、出示教具,感知8添上1是9。9去掉1是8,把 支笔和8本书不对应排成两排
2、让幼儿讨论:笔和书是一样多吗?
3、三个、三个地数一数,有几支笔和几本书 活动二:理解9的含义
1、出示数字9,启发幼儿说说哪些东西可以用9表示
(9个小朋友、9只鸡、9条鱼、9片树叶、9朵
花、9棵菜。)
2、指导幼儿看23页的内容,说说哪些东西可以用9 表示;哪些东西可以用6表示,分析9和6的字
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3、指导幼儿书写9,教师示范
活动三:数学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做拍手、拍腿、跺脚、拍肩等动作。
比长短
活动目标: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知道长与短是相对的,初步
感知改变物体的摆放位置,长度不变,训练幼儿的
逆向思维能力;会用目测和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重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毛线、木棍、铅笔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通过实物,经历长短比较
1、出示长度不同的红、绿2根棒,让幼儿比较
2、再出示一根黄棒(比红的短,比绿的短)让幼儿讨论这
根棒长还是短(小组内交流)。活动二:改变物体摆放位置,比较长短,感知长度守恒
1、出示3根不同颜色,同样长的毛线,让幼儿比较是否一
样长?(小组内说说)。
2、改变3根毛线的摆放位置,现在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3、小结:3根毛线原来是一样长,不管怎么摆放,它们还是一样长
活动三:巩固练习(24页的内容)
1、看图说说哪支笔长,哪支笔短,哪支比哪支短,又比哪
支笔长
2、方格中的3条线一样长吗?为什么?
3、在方格中画一条比红线短,又比橘黄线长的线
4、指导学困生画线。比粗细、厚薄、宽窄
活动目标:知道粗细、厚薄、宽厚是通过比较确定的,并具有
相对性;能用序数按物体粗细、厚薄、宽窄的顺寻编号,初步建立序的概念
活动重点:会比较粗细、厚薄、宽窄
活动准备:书、实物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经历粗细
问题:怎样比粗细?
1、出示红、黄、蓝三根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小棒,让幼儿比一比,哪根最粗,哪根最细(小组内交流)。
2、教师演示,把两根棒一端的横截面重叠比一比,画
面大的棒就粗,反之则细
活动二:感知厚薄、宽窄
1、出示3本厚薄不同的书,让幼儿比较,摸摸书的厚
度。说说这三本书哪本最厚、哪本最薄
2、出示3条毛巾,用以上的方法让幼儿比宽窄
3、联系生活经验,寻找粗和细、厚和薄、宽和窄的物体
活动三:巩固知识
指导幼儿做书上25页的练习。
1、将树干按从细到粗的顺序编号。
2、将书本按从薄到厚的顺序编号。
3、将书签按从窄到宽的顺序编号。
认识10 活动目标:理解10的实际意义,正确认读和书写10;能够用
多种方法数10个物体,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实物、幼儿用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感知数量10
1、出示10本字本,练习多种方法计数,先数数共有几本
字本,想一想,有几种数数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数得更快?
2、看书上26页的图,指导幼儿讨论:每幅图中再添几个
就变成10个
活动二:认读、书写数字10
1、想一想,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10个人、10 本书、10只羊、10匹马、10支笔、10个西瓜、10头牛。)
2、分析字形,左边是个1,右边是个0,合起来就是10
3、示范写10,先写1,后写0,注意0的笔顺
4、学生在书上练习写10 活动三:巩固活动
1、让幼儿按数字盖印章
2、把相应的方格涂上颜色
3、把数字画相应数量的几何图形
4、按数拿小棒
认识0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知道“0”的意义;了解“0”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重点:知道“0”的意义
活动准备:电话、尺子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观察图
1、图1左边的树上有几只鸟?右边的树上呢?
2、图2左边有几根香蕉,右边呢?
3、图3车上有几个人?右边呢?
活动二:巩固练习
1、根据左边的数字,在右边方框中添画相应的数量的
圆点
2、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3、指导正确书写数字“0”
活动三:“0”里面的秘密是什么,你知道吗?
1、打球时0:0
2、温度计,体温计
3、电话号码中的0 认识序数
活动目标: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初步学会从 两个维度判断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活动重点: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玩具、幼儿用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游戏感知序数
1、出示5个不同的玩具排成一对,让幼儿从左向右数
一数,一共有几个玩具,第几个是什么?
2、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掉其中1个玩具,幼儿睁开
眼睛看一看,第几个什么玩具不见了?
3、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把其中2个玩具换个位置,幼
儿睁开眼睛看一看,哪两个网具换了位置
4、同样方法,练习从右向左确定每一个玩具的位置 活动二:巩固书上的练习
1、从下往上数一数,这座房子共有几层?在右边的括
号中写上每一层楼的号码
2、从左向右数一数,每一层楼共有几间?
3、说说每只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间里 活动三:游戏“接球报数”
感知10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添画,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数;训
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通过添画,感知10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瓶子、糖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游戏
1、看是数字几,就数几个手指
2、看是数字几,就跺几下脚
3、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手
活动二:看书上的图
1、看图提问,图上有什么?
2、看图、瓶盖上是几,就在瓶子里画上几颗糖
3、如:瓶盖上是5,就画5颗糖
4、教师巡视,指导订正
活动三:巩固练习
1、左边的数是几,就在右边添画圆点
2、要使圆点数量和数字相对应
3、还可以画其它东西
比较10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包含关系;熟练运用大于号
或小于号比较总数和部分数的大小,发展幼儿抽象比较能力
活动重点:熟练运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比较总数和部分数的大小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图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看图、经历总数和部分数
1、三角形中有几棵树?
2、长方形中有几棵树?为什么长方形中不是6棵,而
是10棵树呢?
3、教师归纳,因为三角形是在长方形中间,所以长方
形中的树也包括三角形中的数
4、比一比是三角形中的树多,还是长方形中的树多?
为什么?
活动二:指导做幼儿用书30页的练习
1、说说圆形中有几朵花,三角形中有几朵花,分别在括号中填上>、<、=,在 上填数字
2、再比一比,是圆形中的花多,还是三角形中的花多? 活动三:操作活动,巩固10以内的大小
1、如3>5 7=8等、找出错误,改正过来
2、填>、<或= 排序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练习顺数和倒数;复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方
位
活动重点:比较数字的大小和方位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看图连线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按1-10的顺序把数字连起来,看看分别是什么东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设计
课时编号
第1号
课
题
前言
和同学们谈地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通常都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其实,天文和地理都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地理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这些相信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从这里入手。
板书: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提出问题:
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
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教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
学生看书p2图片:
Ⅰ
从图上看到什么?
提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差异?
Ⅱ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
Ⅲ
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教案总结并说明这四幅图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详解,逐步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生产与地理的关系,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
教师讲述: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
好像一些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便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生产和生活都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学地理,就是要学会这些规律,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好的生活。
板书: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提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现象和奥秘是我们目前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以后我们要逐步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就连老师现在也搞不懂。而我们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形成一个地理的观念,学好地理需要有一个“地理的头脑”,面对我们身边的问题,都会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
看p3巴比伦介绍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
板书: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p3“姑姑的故事”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教案总结: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同时也说明尊重大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好处,这与破坏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看p4“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讨论:
让学生谈谈想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用综合眼光,综合地分析问题。
板书:
3、综合地分析问题
看4标出地话:
提问:说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概括,社会地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等许多原因破坏了大自然,形成了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因而要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地生活、生产方式
板书:
4、具备可持续发展地观念
教案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地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理,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利用地理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遵从客观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前言和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第2号
课
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知识和能力]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
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
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
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
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
.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
①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
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
③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
④思考“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
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
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
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提出问题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多媒体画面7
图略(课本P3图书1.2“地球的大小”)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多媒体画面9
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多媒体画面10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作业布置
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第3号
备课时间
课
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用三课时:
第二课时
纬线和经线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知识和能力]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法1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
5.什么叫纬度?
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
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
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多媒体画面12
图略(课本P7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
.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学生观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
承转过渡
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多媒体画面13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课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
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
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画面14
图略(课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讨论评价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画面15
想一想:
.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
[课堂小结]
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出板书设计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边回忆、边总结、边点击逐项填出内容。
多媒体画面16
经线和纬线(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经线和纬线
作业布置
按照课本P4活动中的步骤,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每隔30°标出纬度与经度,并标出北京与学校所在地的省会城市,比较两地相差多少纬度和经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