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1:4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

第一篇: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有关金属的性质、用途等教学基础之上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是能量转化的具体体现,是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同时,为后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原电池原理

b.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c.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及组成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趣味情境、探究实验,增强学习兴趣

b.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原电池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由于原电池原理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故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二、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本节重要的知识基础。

能力方面:通过高一一年多的教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为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提供了能力方面的保证。

情感方面:中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①情境激学法,②实验探究促学法,③PPT辅助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让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运用将在教学过程详细说明。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合作意识,并掌握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

(三)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

(四)原电池的设计;

(五)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一)导课:伏打电池

目的;创设新奇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知兴趣和探 知热情。从而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因为教材演示实验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缺少学生的参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所以我突出重点的方式为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但我们学校实验设备不全,无法展开分组实验,只能视频观看。

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使学生的原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引发了学生新的问题.为什么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三)教学重点二: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将探究性学习确定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所以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讲授性知识变为实验探究性学习,突出重点。

我给定学生多种药品(电极:锌片两个,铜片一个,石墨棒一根。溶液:稀硫酸、酒精两种溶液和电流计)让学生自行设计并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该实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发散性,所以我适时抛出问题启发学生引发讨论如何处理实验中三个变量关系,如何逐一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原电池构成的一般条件。学生依据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对所得多种实验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类选取有用信息,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得出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该做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分析、利用各种信息,同时通过讨论、交流,不仅促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 设计能力。

实验结束得出正确结论后,我适当的增加课堂练习并设计趣味情境习题,在巩固加深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原电池的乐趣。

(四)原电池的设计

给出例子研究原电池的设计,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能设计出简单的原电池

(五)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讲完本节课的知识点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哪些能力有所提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小结,让他们学会总结,体验探索的乐趣。

小结后,我会布置以下几道作业给学生,这几道作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感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第二篇: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推荐)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课人:张军贵

《原电池》,其内容主要包括原电池原理、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以及原电池的用途,本节内容属于理论知识课。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有关金属的性质、用途等教学基础之上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是能量转化的具体体现,是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同时,为后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原电池原理。b.初步掌握电极判断。c.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过程与方法

能对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和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原电池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由于原电池原理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故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二、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本节重要的知识基础。

能力方面: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分析与归纳能力还很欠缺。

情感方面:中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①情境激学法,②讨论教学法,③CAI辅助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让学生自主探究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主要通过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合作意识,并掌握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重点剖析

(二)考点精讲;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重点剖析 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在归纳出原电池定义之后,由于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采用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的微观反应,使学生更加容易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在教学中达到直观、形象、生动的效果,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二: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通过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二)考点精讲 讲练结合,让学生掌握原电池常见考点。

(三)巩固练习。这几道作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感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以板书进行。

第三篇: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魏建荣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新课引入的两个演示实验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 “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紧接着,通过(4-15)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习题中的“用铜、银和硝酸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都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当然,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需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1)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

(2)对于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教材是以叙述的形式提出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利用一节干电池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这比直接提出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教材中“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个讨论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讨论可能会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组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经验,再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规律,最终得出组成原电池的三个必要条件。

(4)将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移到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同学理解组成原电池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电解质溶液,而且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5)在完成上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将刚学的内容进行应用和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内容后,教学就可能按照“设置问题情景——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推理——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引发新的问题情景——提出新问题——实验提供直接经验——对比分析,总结规律——应用原理、规律”的程序进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三、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首先通过一组实验,引入课题。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人为一个小组

2.实验准备:每组一个灵敏电流计,两片铜片、两片锌片、一根石墨电极、一节干电池、两杯相同浓度的硫酸、一杯硫酸铜溶液、一杯无水乙醇、一杯水、一颗葡萄(或小西红柿等水果)。

3.制作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 4.场地:有多媒体放映设备的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引入】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池。大到宇宙飞船、火箭、人造卫星,小到照相机、手机,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等。这些电池的电是如何产生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两件怪事:怪事一,这是怎么回事,怪事二,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这三个问题都与我们要讲的原电池有关。那么到底什么是原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怎样?今天我们就想通过一些实验一起来研究一下原电池的原理。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学案上的分步实验进行,完成前三步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实验指导】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 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

大部分同学都已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1.锌片上有气泡,因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2.铜片上没有气泡,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3.铜片上有气泡

【设疑】

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氢气)

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若是铜失去的,将还会出现什么现象?(溶液变成蓝色)

若是锌失去的,电子如何到达铜片?

(通过导线)

3、若电子通过导线定向移动会形成什么?

(电流)

如何检测有电流通过?

(在铜片和锌片中间连接一电流计,检测有无

电流)

请大家做第四步实验,并留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结论:有电流流过,说明导线中有电子流过,说明氢离子得到的电子确实是锌片失去,通过导线传递到铜片上的。

【师生小结】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锌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被氧化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经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氢离子从铜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放出。

[问] 化学反应总伴随着光能、热能等的相互转化,在实验三、四中是否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呢?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过渡] 我们把这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的概念:

上述装置我们称为Cu-Zn原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多媒体动画演示。

【分析总结】 较活泼的金属锌失去电子经过导线定向移动至铜片,溶液中氢离子向铜片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于是电流通过了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作为电池的一种,也应有正、负极之分,那么它的正、负极是如何确定的呢?

【实验指导】下面请大家做第五步实验

用一节干电池,来证明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

【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现象:测干电池时,电流计指针偏向正极方向,测铜锌原电池时,电流计指针偏向铜片方向

结论: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 综合上述实验和讨论,我们将原电池的原理以表格形式归纳如下: 【板书】2.原电池的原理:

表格

【引导】这两个反应是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我们称之为电极反应。作为电池的总反应就应是二者的加和。

大家试着写出铜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并比较其与锌片直接跟稀硫酸反应有何异同。

总反应方程式为:Zn + 2H+ = Zn2+ + H2 ↑ 相同点:总反应方程式相同

【小结】

它们的总反应方程式是相同的。

可见原电池的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它只是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割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使电子的转移通过一定的电路定向有序的进行,形成电流

[过渡] 我们可以根据相同的原理将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那么构成原电池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实验指导】

刚才我们介绍的是Cu-Zn-H2SO4原电池,大家可以据此更换电极材料和溶液来探索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活动中介绍】 1.同学们可以先设计出装置图,然后通过实验看其能否形

成原电池

2.大家在更换电极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清洗电极本身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的实验成果。

【学生小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练习】] 1)2)

指出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并指出正、负极 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 设计成原电池,画出装置图,并写出电极反应及总反应.【小结】

原电池是一种负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流入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第四篇:原电池原理的解读与应用

原电池原理的解读与应用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

(1)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说明:

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一般作负极。(2)有气泡产生一极一般是正极。

(3)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4)被腐蚀的一极是负极。

(5)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6)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为负极。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由于铝片表明的钝化,这时铜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Cu -2e- = Cu2+

正极:NO3- + 4H+ + 2e- = 2H2O + 2NO2↑

再如镁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却反应,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2Al + 8OH--2×3e- =2AlO2- + 2H2O 正极:6H2O + 6e- = 6OH- + 3H2↑(2)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在酸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在碱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像CH4、CH3OH等燃料电池,在碱溶液中碳(C)元素以CO32-离子形式存在,而不是放出CO2气体。

(3)要考虑电子的转移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数必然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考虑电荷守恒。防止由总反应方程式改写成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同时也可避免在有关计算中产生误差。

(4)要利用总的反应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式。所以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便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以及高能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到电脑、电话、手机以及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2.加快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纯锌生成氢气的速率较慢,而用粗锌可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在粗锌中含有杂质,杂质和锌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3.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一般来说,负极比正极活泼。

4.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腐蚀指的是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消耗的过程。在金属腐蚀中,我们把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H+和OH-形成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2Fe -2×2e- =2Fe2+ 正极: O2 + 4e-+ 2H2O = 4OH-

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用更活泼的金属与被保护的金属相连接,或者让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均可防止金属的腐蚀。

1.下列各种镀有金属保护层的铁板,当镀层破损时相同的普通环境中,最易被腐蚀的是()

A.镀锌铁(白铁)B.镀锡铁(马口铁)C.镀铜铁 D.镀银铁

答案:D

解析:考察金属保护的原理判断。

2.Zn-Ag原电池常用作电子表的电源,其工作原理为:Zn+Ag2O+H2O=2Ag+

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电解质溶液PH变小 B.OH-向负极作定向移动

C.正极的氧化产物为Ag D.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大

答案:B

解析:考察基本的化学电源的判断。

3.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4Fe(OH)2+2H2O+O2=4Fe(OH)3↓

B.2Fe+2H2O+O2=2Fe(OH)2↓

C.2H2O+O2+4e―=4OH- D.Fe-3e―=Fe3+ 答案:D

解析:考察钢铁吸氧腐蚀的原理。

第五篇:《原电池》 说课稿

《原电池》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 一必修2中涉及到原电池的知识主要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将原先学过的知识得以回顾和掌握.具体问题如下:

1、什么样的装置是原电池?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下列装置中哪些是原电池装置? 【实验探究1】:请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动地认识到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结论与归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正负极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2】:做出一个合理的原电池的装置后,让铜片和锌片靠到一起,请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实验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实验结论与归纳】:让原电池装置中产生电流需要将正负极导线相连,不能直接接触。【实验探究3】:在原来设计出的铜锌原电池的基础上观察指针偏转是否稳定

【实验的目的】突出单液电池在向外供电时的缺点,从而为教科书上实验4-1作铺垫 【实验结论】:池装置能产生电流,但不能产生持久的,稳定的电流。【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归纳出此装置不能产生稳定电流的原因:(电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电极表面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减小了电流,当锌棒上全覆盖上一层铜时,整个装置电流为零,不能向外供电。)【引入】:我们如何设计出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 【实验探究4】:(这是本节课中的重要的演示实验,本节课的重点也在这里得以显现,所以让学生一定要认真做好实验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设计】(课本实验4-1):根据反应:Zn + CuSO4 =ZnSO4+Cu设计一个带有盐桥的双液原电池(教科书实验4-1),特别当把盐桥拿出和放进电解质溶液时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刻得了解到双液电池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制作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还需满足一下条件:①防止了电极和电解液的反应②盐桥的作用:沟通内电路

五、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七、课后作业

教科书

下载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一课时)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李亚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着重研......

    教案示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范文

    教案示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2.常识性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常乐春 2012年12月11日 高中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冠县一中汤增军 摘要:随着我国......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精)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长沙市第二十九中学 曾燕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原电池原理,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及其原电池的能量变化。 2.了解几种新型化学电......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设计相关画面,创设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案例评析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评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

    高一化学竞赛辅导《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讲义

    高一化学竞赛辅导《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讲义一、原电池1、原电池定义:将转变为的装置。2、实质: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3、组成......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我将从以下四个板块进行讲解。他们分别是水果电池、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