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幼儿美术活动的类型
初探幼儿美术活动的类型
[摘要]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美术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从理论上重新划分幼儿美术活动的类型,探索出各类美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并找出相应的基本组织方法,以指导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类型;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美术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课内、课外美术活动的划分界线也被打破了。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理论上重新划分幼儿美术活动的类型,探索出各类美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并找出相应的基本组织方法,以指导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传统的幼儿园美术课按内容和表现形式分为命题课和意愿课两种类型。命题课虽有利于幼儿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但却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这种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幼儿美术活动方式出现了模式化,幼儿美术活动千人一面。意愿课的教育目的虽在于发挥幼儿积极性与创造性,但实践中易于出现两种偏向:一是“命题式的意愿课”,幼儿受到教师过分的干涉与限制;二是“绝对自由式的意愿课”,即放任自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了幼儿美育的目标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的情趣”。美术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手段,必须遵循与完成这一目标。据此,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可概括地分为三个方面:(1)是幼儿萌发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感情和兴趣;(21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3)使幼儿获取感知与表现美好事物的初步知识与技能,发展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促进认知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与之相应,依据各种活动所完成的不同的教育目的,幼儿美术活动可划分三种基本类型:审美情趣型、想象创造型、感知表现型。审美情趣型的美术活动
所谓审美情趣型的美术活动是指以萌发幼儿对审美活动的感情和兴趣为主要教育目的的美术活动。例如: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幼儿欣赏具有审美价值的美好事物(包括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美术作品、工艺美术品、儿童画册、玩具、盆景、泥塑等等)、体验美的情趣,然后,根据幼儿自己的感受,围绕这二审美对象进行美的再创造。这就是审美情趣型的美术活动。
审美情趣型美术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以感知讲述、感受分析、评价、安静欣赏这一审美过程为中心,幼儿围绕审美对象进行相似的创造表现。在组织这一类型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审美对象应是幼儿理解的、数量适当的美好事物;其次,应创设一种愉悦生动的情景,以激发幼儿对审美活动的兴趣;最后,要努力引导幼儿对美产生新的追求,围绕审美对象进行美的表现。审美情趣型的美术活动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感知讲述、感受分析、教师评价、安静欣赏、创造表现和评价小结。
1.1创设情境。教师要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为幼儿创设一种形象生动的审美情境,并将审美对象自然地呈现于幼儿面前。
1.2感知讲述。这是审美过程的第一环节,教师应要求幼儿从不同角度充分观察审美对象,并说出看到了哪些形象。若为抽象作品,则应说出作品有那些形状与色。
1.3感受分析。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由被动感知,反之为主动感受,并分析审美对象,并说出所看到的形象间、色彩间的关系;思考这一审美对象的作用与意义。
1.4教师评价。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这一审美对象在人类生活和美术活动中的意义,以及该对象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审美价值,从而使幼儿初步建立正确的美术关念。
1.5安静欣赏。引导幼儿进行5分钟左右时间的全神贯注地欣赏,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以上几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
1.6创造表现。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与这一审美对象相似的创作题目来,引导幼儿依据这一对象的形式或规律,大胆地进行创造。
1.7评价小结。师生共同欣赏幼儿作品,尤其要鼓励那些能运用审美对象的表现形式和造形规律进行大胆创造的幼儿。
应当指出:上述七个环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根据欣赏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水平,灵活地加以运用,若省略其中某几个环节也是可以的。
大自然和周围美好生活能使劲受到美的陶冶,但这种美育是很有限的。审美情趣型美术活动可以更加系统地、有效地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对美的理解会逐渐变得比较深刻、稳定和富有内容,从而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唤起幼儿对美的喜爱和向往,萌发对美术活动较持久的感情和兴趣,并使之成为以后进行美术活动的推动力。因此,审美情趣型美术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主导类型。想象创造的美术活动
所谓想象创造型的美术活动是指以丰富发展幼儿想象力,开发幼儿创造潜力为主要教育目的的美术活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其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水平都是较低的。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只要在其原有水平上一点新想法、新画法,我们就可以称为想象创造了。这是一种广义的创造。
想象创造型的美术活动是以启发幼儿进行发散型思维与想象为基本特点的。在活动中,应着力引导幼儿进行求异思维,力求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形象来。它的基本程序为交待“材料”、扩散思维、创造表现、共同欣赏。
2.1交待“材料”。这里所指的材料,主要指物质材料,包括纸、笔、墨、色、泥及一些创作的半成品。教师要让幼儿识别工具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交待有关活动的内容要求或必要的提示。
2.2扩散思维。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启发引导幼儿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扩散性思维,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把眼前的“材料”与自己己有的表象联系起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其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2.3创造表现。这是想象创造型美术活动的重要环节二教师应要求幼儿依据自己的想象内容进行创造,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提示些必要的创作技能。
2,4共同欣赏。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幼儿作品,对每位幼儿在独特性、创造性上的表现给予鼓励。
想象与创造产生的基础,必须是幼儿个体拥有了一定的经验与技能,而非凭空捏造。因此,当幼儿贮备了一定的形象造型,具有初步的设计布局与表现能力时,就可以进行想象创造的美术活动了。
由于美术这门艺术本身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线条优美,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利用想象创造型的美术活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不限制与约束,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想象创造型的美术活动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美术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类型。感知表现型的美术活动
所谓感知表现型的美术活动,是指在感知美好事物的基础上,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
第二篇:幼儿美术活动
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授课地点:成庄矿托儿所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 授课人:夏晓君 本课学习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教学设计:
以范为例,首先提起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再用实际的例子来巩固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3.学习如何让幼儿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教学内容: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幼儿的潜力、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使微观的美术教育目标与宏观的学前教育目标相一致,是我们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一、拓展视野,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幼儿美术教学是以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
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幼儿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尤其在当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经验,使他们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为他们将来成为国际化的、现代化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并将幼儿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幼儿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例如:我们开展的《三毛环保记》《全家去出游》《世界名车》《中国足球》等活动,都让幼儿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幼儿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信息、整理和处理资料并加以利用,是幼儿学会自主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幼儿尚未学会使用文字记录,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手段经常会成为他们记录的手段。这些记录虽然称不上艺术作品,却十分有助于幼儿学习如何去把握新的信息。
于是,我们通过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引导幼儿在自主选择中,尝试各种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的方法,探索在没有成人的直接指导下,自主地学习。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存在着极大的潜力。例如,幼儿在学画三毛这个造型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时,开始大都选择了填色这一最简单的方法。随着填色的成功,幼儿又开始学习临摹、添画或改画等难度较大的方法。最后,几乎全班幼儿均能驾轻就熟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三毛形象。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当幼儿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这时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多年来,我们开展的关于幼儿美术表现能力与发展水平的研究,旨在不断探索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搭建足以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阶梯。这在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中成为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在《三毛环保记》中,我们开展了关于表现人物动态的讨论;在《全家去出游》中,我们开展了人物与景物的组合的讨论。这为幼儿更自如地表现创造了条件。
幼儿教育的整合观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幼儿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所在。
第三篇: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四.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幼
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感恩的心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城市有很多的清洁工为我们大家服务
2.把分开的心形图画粘贴起来,3.用感恩的心情去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有关清洁工的录相。
2. 剪刀、画笔、油画棒、纸。
3. 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先来看一段录相”
“录相看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啊?”
幼:清洁工在扫地,在打扫卫生,在检垃圾。
师:那你们想一想,要是没有这些清洁工阿姨,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幼:很脏,垃圾很多
师:清洁工阿姨,叔叔为了保持我们城市的清洁,非常辛苦。我们大家都很感谢他们,那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该送给他们什么礼物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感谢呢?
幼:花、贺卡
2. 示范、讲解做贺卡的方法
师:有的小朋友说啊,可以做贺卡送给他们,那我们今天就来做贺卡,好不好啊?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张老师已经做好了几张贺卡,你们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师操作,把几张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更好看的像灯笼一样的贺卡了!
师:恩,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待会你们做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做一样的,也可以做不样的,我要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较能干,可以做出不样的?
3. 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4. 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出一句感恩的话。
【范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网,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2、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 宣纸 毛笔 颜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出示图画
1、师:(1)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
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教师补画
三、颜色匹配
1、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别)
2、教师 出示蓝色鱼示范编网
四、创编鱼网
1、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
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幼儿操作练习编网
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
师:捕鱼人都很累了,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 丰收?有没有都网住鱼呢?(观察幼儿编织的网有没有注意疏密和颜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编织方法的网)你觉得谁的网编织的最好?
2、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
餐吧~!好吗?
活动延伸: 继续创编不同的网
美术剪贴“温暖的家”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让幼儿选择一或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操作活动。要求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使用剪刀,进行剪贴活动。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剪刀、透明胶、双面胶、胶水、作业纸。
2、各种废旧物品。树叶、花瓣、小纸片、报纸、挂历纸、塑料玩具、碎布片、花生
第四篇:幼儿美术活动的类型及中班年龄段的发展目标
幼儿美术活动的类型及中班年龄段的发展目标
幼儿美术活动是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
绘画活动就是利用各种绘画材料,幼儿用线条及色彩表达表现的一种方式。
根据绘画材料的不同绘画活动有下几种形式:蜡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或用其他便于幼儿掌握的绘画工具作画。
根据绘画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主题画、棉签画、各种材料的粘贴画、刮画、吹画及刷画等。
主题画:根据教师或者自己确定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绘画活动 棉签画:采用棉签为绘画材料,用棉签作画。粘贴画:采用不同的材料,粘贴拼贴组合成的画面。
刮画:幼儿在刮蜡纸上用竹签或刮画笔刮出画面的一种表现方式。吹画:将在画纸上的颜料吹开,形成画面的做画方式。刷画:用牙刷或硬毛刷子做画的一种方式。
根据收集的资料,中班幼儿绘画活动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认识绘画工具和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作画。
2、学会辨别红黄篮橙等色彩,并能说出名称。
3、能较准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象符号的象征意义。
4、在小班的基础上,能更精确的描绘出各种物体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
5、能用较流畅的线条,能表现出自己观察到或者想象到的事物。
6、在画面上进行简单的布局,能画一些辅助物来表现简单的情节。
幼儿手工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并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各种艺术造型的活动。
幼儿手工活动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按材料种类进行划分。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泥工、纸工、布工、废旧物自制玩具等,具体如下:
泥工——般指幼儿用黏土、橡皮泥、面团、纸黏土等进行造型,所运用的工具有泥工垫板、泥工刀、仿形模具等。
纸工是——指幼儿利用电光纸、彩色纸或吸水性较强的纸,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按照纸工制作的过程和要求,折、撕、剪、染、贴出各种图样的形象。纸工包括折纸、粘纸、撕纸、剪贴、染纸、纸塑等等。
布工——指利用各种彩色布、松紧带、毛线、扣子等制作玩具或装饰物等的活动。一般用到的工具有剪刀、针线等。废旧物自制玩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塑料瓶、包装盒、包装泡沫材料等)进行创作,制成幼儿玩具的过程。
其中根据年龄特征:泥工、纸工和布工适合中班幼儿的表现和创作。根据收集的资料,中班幼儿手工活动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泥工活动要求:
1、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泥,认识泥,了解泥,并探究出泥的特性:塑造力、还原力。
2、幼儿通过对简单的圆、条、块、饼的观察自己探索出揉、捏、压等基本技能技巧。
3、通过对彩泥的欣赏,让幼儿体验到形象美,引发幼儿对造型的兴趣及激发孩子对创造的渴求。纸工活动要求:
1、能看图折纸
2、能边角比较平整地折叠
3、能将折叠的物品进行拼贴,构成简单的图画
美术欣赏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欣赏对象及其类型有: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艺术、儿童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
中班(4-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要求: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能体验作品中线条、形状、色彩等
3、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具体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对称、节奏和谐的美,喜欢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4、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内容的意义,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欣赏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受
5、能用自己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和评价成人与同伴的美术作品。
美术活动是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对于处在4-5岁的中班幼儿而言,我们要根据年龄特点均衡地安排各种美术活动类型,让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第五篇: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反思
活动意图:
美术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那么喜欢涂涂画画,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大班幼儿的想象力较丰富,能根据不同的轮廓、线条想象出不同的形象,并尝试动手画出具体形象。
案例背景:
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喜欢在书本上或者是在涂鸦墙上印花、贴花或用笔涂涂画画等现象,并以此为豪。我还发现动画片深受幼儿们的喜爱,尤其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卡通形象。我借助石膏体的卡通形象和孩子们一起为石膏体着色。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活动,我把家长都请来,全程参与。
案例描述:
一、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我们先一起听一首你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孩子们听着一起哼唱,手舞足蹈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二、交流、欣赏色彩
1、我问:“孩子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呢?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响亮的回答。
2、欣赏色彩
“你们这么喜欢它们,对它们的样子和色彩熟悉吗?”播放动画片片段,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喜欢的形象。
三、出示模型,指导着色
1、我展示出未上色的动画片中众多形象的石膏模型。我让孩子们自己来选择所喜欢的模型。
2、发放毛笔和颜料盒,自己动手进行上色。老师和家长共同指导。
3、要求色彩可以和动画片中的形象完全一致,更鼓励自己设计新色彩为自己喜欢的形象上色。家长从旁帮助。
四、完成作品,集体赏析,摄影留念。我在巡视中却发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问题一:“指挥”
一部分家长都要求孩子们严格按照动画片中的形象的色彩上色,个别孩子很想改变色彩,高畅的母亲说:“畅畅,红太郎的衣服都是红色的,你看看你涂成什么颜色?”家长驳斥孩子的声音充斥了课堂。我就和家长沟通,提示家长我们是在帮助幼儿,要以幼儿的意识为主。不要过多的干涉幼儿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设计,及时的表扬了幼儿自主的创作。
问题二:越俎代庖
万欣宇的母亲说:“欣宇,你看你把颜料都弄到桌子上了,哎呀,你看你的手,妈妈帮你画。”还有个别的家长嫌孩子画的慢,着色不均匀,直接替孩子动手,最终的结果是,孩子成了旁观者,欣赏者,家长成了绘画者,创造者。我针对这个现象,明确告诉家长,帮助不是替代,我们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与反思:
《新纲要》指出:“应当注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幼儿审美素质。幼儿审美教育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的用幼儿作品的好看不好看或漂亮不漂亮来衡量。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是帮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
上述案例中,通过父母的帮助,虽然孩子的作品完成了,但由于孩子未能真正获得表现的机会,不能亲自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因为很多家长十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画的“不好”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画笔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家长在孩子学画过程中,对孩子“帮助”太多,孩子长期生活在凡事听家长“安排”按家长“指令”办事的环境中,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使孩子不能独立的生活,变得过分依赖父母,从而失掉了孩子的自主性。要知道让孩子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学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愉快,他们正是通过这个绘画过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并接纳他们不同的创作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给予肯定。这样,既了解了幼儿的心
里,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
其实,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在幼儿看来都是最好的。所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首先,在指导中要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让幼儿用美术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是帮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
其次,要注重对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进行评价,恰当地运用评价,把评价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始末。教师和家长应以一颗童心走近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的作品,在整个美术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适时的评价。如讨论色彩时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相互发现别人有利于自己的长处。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以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评价为辅。小班幼儿刚参加美术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这时就以教师评价为主,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不足,态度亲切。评价语言简洁、针对性强,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喜欢我的作品的,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信心。中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对幼儿作品可以采用以幼儿参与评价为主,共同欣赏讨论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别人作品中他最喜欢的地方,也说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这样的方法孩子容易接受,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提高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通过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学习,丰富感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