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阅读理论贯穿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

时间:2019-05-15 01:2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将阅读理论贯穿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将阅读理论贯穿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

第一篇:如何将阅读理论贯穿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

如何将阅读理论贯穿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

对婴幼儿来说,语言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他们认知和交往的工具。儿童依靠着语言扩展自己生活的天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前人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心智能力,语言教育不可忽视。

孩子一出生,来到世界上就生活在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里,既有口语,又有文字,给了孩子一个全面学习母语的自然环境。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用耳朵听话,用口说话,用眼睛阅读,用手写字。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儿童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表达思想,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婴幼儿学习母语,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自然习得母语。

一、早期阅读的理论构想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包括图画阅读和文字阅读。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文字阅读是引导幼儿对认读汉字有兴趣,教幼儿认读图画书中一些常见的汉字,不单列目标,不单设课程,是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

(一)早期阅读的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培养幼儿喜爱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养成幼儿语言交往的良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早期文字阅读的能力,具体包括阅读的态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技能等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阅读有积极的态度,包括喜欢听成人讲图画书、喜欢看书,对认读汉字有兴趣。

2.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具体包括:(1)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皮,封皮上有书名,每页书上有页码。(2)学习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看。(3)能辨识图书中的人或物,能看懂每幅画的大意,讲出图书中的主要内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创造思维。(4)能认读图画书中的一些常见汉字,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建立阅读常规。具体包括:(1)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撕书、不折书。(2)姿式正确地阅读图书,双脚放平、身体坐正,眼距书一尺。(3)能划指阅读。

4.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能力。从欣赏和朗读文学作品中学习标准、规范、优美的文学语言,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语气,学习朗读。

(二)早期阅读的实践原则

1.树立整合语言教育观念。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只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而且应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创造适合幼儿早期阅读的文字环境,不对幼儿施加任何外界压力,使他们像处于学说话那样的口语环境一样,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从而引导他们完全依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去认识。去接受相应信息,自然习得认字和阅读的技能。

2.坚持正面引导,严格执行七不要。孩子自然认识了一些常见汉字后,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自己阅读,自己去认识事物,由衷地感到兴奋,产生成就感:“我也认字了。”“我也会看书了。”我们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培养孩子自信心,严格执行七不要:不要规定识字量;不要考核、考试、比赛,不给幼儿造成压力;不要留作业;不要用讲解字形、字音、字义的方法教孩子认字,而是教他们整体认读,按照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不要规定统一进度,而要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不要枯燥无限度的反复认读,机械训练,而应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与汉字多次自然见面;不要等幼儿掌握了一篇课文的字后,再进行下一课。

二、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可能性

1.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是协调的,但又存在着差异。左半球用语言进行思维,其以语言做为基础的逻辑思维优于右半球,而右半球则用表象进行思维,再认和处理复杂知觉模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3岁前是大脑右半球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最强的年龄。这就为婴幼儿早期阅读提供了生理基础。

2.婴幼儿认知与识记事物的特点与成人截然相反,他们认知事物是先整体后局部,成人是先局部后整体。婴幼儿认读文字犹如“照像”,成人认读文字犹如“画像”。婴幼儿认知特点的表现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婴幼儿的识记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成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这种超强的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也称机械记忆)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自然习得母语的口语与文字。

3.从汉字的特点看,每个汉字就像一幅图画,其表意性和方块形的特点最适合婴幼儿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强的特点。

(二)婴幼儿阅读的必要性

1.早期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大脑,促进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有直接关系。外界刺激物的繁与简、刺激渠道的多与少、刺激频率的高与低都影响婴幼儿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早期阅读注意文字环境的创设,注意引导婴幼儿进行有意认知和识记,客观上给婴幼儿提供了除口语和物质条件外的另一个新的刺激物,能够帮助婴幼儿在倾听学习口头语言的同时,通过听觉和视觉学习书面语言,这就增加了刺激渠道和刺激物,对促进婴幼儿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2.早期阅读能促进婴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对汉字认知的过程会逐渐发生一些变化。其变化一方面表现为认识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认知特点的改变。随着婴幼儿认读汉字数量的增多,他们渐渐地会发现一些字形很相似,而这些字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他们对汉字的更大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对字形进行归类、概括,自然而然地注意到汉字的偏旁部首。而这一变化正是他们由整体的、模糊的认知,向细致的、局部的认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在这同时得到提高,其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发生明显变化,其分析、概括的能力明显提高。

3.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口语的发展。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婴幼儿在认读汉字时复习了汉字代表的词,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词的印象。在认读汉字后用其组词或说一句话,会进一步提高婴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样日积月累,婴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很快进步。4.早期阅读为主动学习打开通道。识字不是学知识,文字阅读可以改变婴幼儿由被动的,完全依靠倾听口头语言、凭借成人的口语传授获取知识信息的状况,而逐渐地成为通过看书,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帮助婴幼儿开阔眼界、打开学习知识的又一通道,而这无疑地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5.早期阅读是发展良好个性的条件。婴幼儿通过阅读发现新奇的现象和事物,萌发好奇心,扩宽兴趣范围,提高求知欲望,同时因“我能认字”、“我会看书”、“我会看报”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6.早期阅读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它能陪伴和影响人的一生。早期教育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工作的,婴幼儿文字阅读正是为此奠定基础,为他们入小学后正式学习读写汉字作准备。

三、早期阅读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实践探讨

在早期阅读中,我们让幼儿逐渐了解到阅读的基本程序,掌握阅读的一般方式方法。在指导幼儿阅读的活动中,幼儿自己学习按顺序翻阅,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故事人物、情节,并逐渐将听到的语句、词与书上的印刷符号对上号。在此过程中,养成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并锻炼了初步的独立阅读技能,因此,早期阅读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一)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适应5、6岁幼儿阅读的材料。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新图书。

2、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市面上很多的花花绿绿的图书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对他们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3、为幼儿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可以在教室墙面上分别布置两块“认字角”A块是幼儿感知积累的汉字,B块是幼儿主动探索的汉字,如在某次教学活动中反复出现的“氵”的字“海”,就放在B块,你在平时生活中还见到哪些“氵”的字,幼儿会找出许许多多都放在B块,让孩子在空余时间不断感知,得到强化。

(二)开展多渠道、多媒体的阅读活动。

1、可以为幼儿准备些画面(人物、车辆、花木、楼房、动物等)和一些背景图组合。利用复合片的原理,先将背景图放在投影仪上,后让幼儿从中选择与背景相适应,自己喜爱的投影片,摆放在背景图上组成一幅更完整的画面,再让幼儿自己按情景讲述心中构思的故事。这样的方法比较灵活新颖,是集幼儿动手、动脑和动口为一体的综合活动方式。在活动中,要始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的(如抽拉式、复合式、连动式等)活动有趣的投影片,来进行讲述活动,使幼儿在灵活的组图讲述中能动手、动脑和动口,激发了幼儿兴趣,促进了幼儿大脑语言中枢和思维中枢的同步协调发展。

2、幼儿在电教活动过程中,对投影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并产生了兴趣,通过参照和欣赏老师的投影片,萌发了他们跃跃欲试的念头。利用美工活动让幼儿有意识创作充分地、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快乐的幼儿园》、《雨天送伞》、《夏天的早晨真热闹》等,看到自己制作的画面出现在投影银幕上,再说上几句解说,不仅激发了幼儿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而且发展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词汇,锻炼了思维,可以较好地提高幼儿个人的表达能力,特别对平时不爱讲话的幼儿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

(三)开展整合的阅读活动

1、结合与孩子生活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汉字,代表了幼儿经常接触、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也是幼儿容易认读和能够理解的字。例如:中秋节到了,园里给幼儿吃月饼,在全班幼儿津津有味吃月饼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月饼”两个字。幼儿很有兴趣,不仅能很快记牢这两个字,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用“月”字组成了“月亮”,用“饼”字组成了“饼干”等词。幼儿思维十分活跃,借此机会老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说短句,用“月亮”、“饼干”两词又讲出了“月亮出来丁”,“饼干真好吃”等句子。幼儿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从而,培养了幼儿识字的兴趣。

2、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幼儿喜欢游戏。应采取在游戏中识字的方法,开始可以将写着大字的卡片拿出来让幼儿看,然后教幼儿念两遍。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把字藏起来,突然出现,或让幼儿找一找哪个字不见了的方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能把认识的字准确地认读出来,如玩“开火车”的游戏中,当司机的小朋友问“火车开到哪里去?”一个小朋友说“火车开到上海去”,随着火车跑着,教师出示“上海”两个字,上海站到了小朋友一起念“上海。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认读“上海”、“北京”等许多字。

3、在美工活动中制作各种专门的识字卡片。可根据幼儿观察力较差的特点,制作大小不同的卡片,用毛笔写上汉字。制成的大卡片挂在走廊的墙上由幼儿和家长看。用彩色纸剪成梅花状,上面写上毛笔宇贴在教室布置的“早期识字”专栏内。制作的小卡片随时让幼儿辩认,形成印象。幼儿注意力很不集中,而且十分容易被图画所吸引,所以认字卡片不能把汉字和图画放在同一个画面上,否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根据这一特点,对幼儿生活中没有看到的实物汉字,又没有实践知识的先看图片,然后把图片拿掉,马上认汉字。如:“羊”、“象”、“坦克”等用毛笔写成字迹清楚的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有利于幼儿观察字形,识字效果较好。

4、在观察中识字。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景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如:春天到了,我们带领幼儿到风景秀丽的花园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春天”二字的卡片给小朋友看。幼儿看到迎春花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拿出了“迎”字卡片,让幼儿认字,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地学会了。我带领幼儿观察汽车便拿出“汽车”二字的卡片,这里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识字的积极性非常高。秋天到了,常识课认识菊花,教师便拿出“菊”字卡片,幼儿很快记住了。“菊”字笔划多,成年人认为幼儿难学,结果恰恰相反,幼儿记得最快,最牢。不少生动的事例说明幼儿早期识字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力和记忆力。

5、结合语言课的内容,教幼儿识字。在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我们把狼字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认。教儿歌“小图书”时我把图书二字写出来教幼儿认。这样边学儿歌边学字,字认识了,儿歌也记下了。教幼儿“分苹果”儿歌时让幼儿表演,幼儿在情境中认识了“分”“奶”等字,而且对幼儿进行了品德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汉字,幼儿没有负担,不感到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音乐学习歌舞表演,学习解放军,教师便教幼儿认识“解放军”三个字。幼儿拉圆圈时,教师便教幼儿“圈”字,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边玩边学到了字。

第二篇:让说话贯穿在语文教学中

让说话贯穿在语文教学中

●金日芳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时说的话„„”语言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创造学生说话的机遇,安排学生说话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说话应该怎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

一、坚持课前“三分种”讲演

讲演的要求是人人参与,按座号轮流上台演讲,每节课文课前2—3人,时间每人不超过1—分钟,讲演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讲故事、说见闻。例如,我在教《冰心诗四首》“成功的花”时,让学生讨论作者用“明艳”表现花的什么?还启发他们思考“人们只惊羡他现时的明艳”这个感叹句描写了无限感慨之情后又告诉人们什么呢?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明艳”表现花的“色艳”,有的说“明艳”表现花的“成功”,有的说作者的言外之意要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看到成功后面所蕴含的艰苦努力。在愉快的对话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知不觉的领悟了作者的感情,使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又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二、品味语言,模仿创作

新课标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词汇的训练,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朗读课文时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划下并背熟,这样,学生在领悟语言魅力的同时,谈感受、评社会、议他人、演小品,校园生活、家庭经历、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说话的内容,也可以让全体学生站起来,各位同学七嘴八舌、自言自语地说。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往往根据课文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尽量让学生多说,尽量的让学生评议,我从不越俎代庖,让说话匆匆而过。这样的回答,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探讨问题,对话交流

我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认真朗读,积极探讨问题,这样,在同桌或左右合作下,开始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各抒己见,能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者的感情,激发了创作热情,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带动了作文教学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教《社戏》课文时,要学生说出该背诵的三个段落中你喜欢的拟人句,不少学生找到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这句。经过评讲之后,我说:你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你们能否运用拟人方法说几句话呢?同学们开始努力回忆,有许多同学发了言,他们能够体会到个人的感情能使大自然受到感染,把事物赋予了人的感情和思想。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我惊喜的看到了许多类似拟人句子。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说话,注重训练,不断提高说话质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金日芳阜宁县益东初中)

第三篇:幼儿语言教学

幼儿语言教学法

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和要求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和任务;从发音、语汇、口语表达、复述和朗诵等五方面掌握小、中、大班语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

第二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一、小班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二、中班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三、大班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四、贯彻语言教育纲要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3-6岁幼儿口语的发展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3-6岁幼儿在理解语言方面的特点;掌握幼儿语言的特点;重点掌握如何运用示范、讲解、练习、鼓励等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口语教育。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口语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理解语言的特点

二、幼儿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 口语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示范、讲解

二、练习、运用

三、鼓励、纠正

第三章 故事教学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故事教学的方法;学会选择故事、制订故事教案并进行试教;学会选择适合幼儿复述的故事教材,制订分教时的教学要求,并设计好教学形式。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讲述故事

一、选择教材

二、熟悉教材

三、制订教案、准备教具

四、讲述故事

五、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的故事活动

第二节 幼儿复述故事

一、选材

二、指导幼儿复述故事的方法

第四章 诗歌教学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幼儿诗歌教学的两种形式;重点掌握儿歌、儿童诗、古诗的幼儿诗歌教学的方法;学会制订诗歌教学的教案,并试教;掌握绕口令、谜语的教学方法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歌、儿童诗、古诗

一、选择教材

二、分析、熟悉教材

三、准备教具,写教案

四、示范朗诵

五、教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六、教幼儿朗诵

七、教幼儿仿编诗歌

八、诗歌欣赏

第二节 绕口令

一、绕口令的作用

二、选择教材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谜语

一、猜谜

二、编谜语

第五章 幼儿讲述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讲述教学的含义,掌握讲述教学的主要特点;掌握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写信、创造性讲述的教学方法;学会制订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续编故事教案,并能根据教案进行试讲。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看图讲述

一、选择图片

二、分析图意

三、设计提问

四、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五、指导讲述

六、示范、小结

第二节 情境讲述

一、选择教材,自制排练

二、观看表演、讲述表演

第三节 生活经验讲述

一、确定讲述主题

二、摸底预约

三、组织幼儿讲述

第四节 写信

一、选择收信人,并准备用具

二、教幼儿写信

第五节 创造性讲述

一、续编故事

二、选图讲述

三、排图讲故事

第六章 语言教学游戏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语言教学游戏的分类;掌握指导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游戏的方法;准备三个语言教学游戏,并进行试教。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教学游戏的分类

一、练习发音和听音的游戏

二、正确运用语汇的游戏

三、学习句子的游戏

四、练习描述的游戏

第二节 指导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游戏的方法

一、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选编游戏,准备教具

二、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第七章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

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的重要意义;掌握日常生活语言培养的方法。

Ⅱ、教学内容:

一、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项语言活动

二、随机教育

三、加强个别指导

第四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摘要: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关键词:语言 教学活动 创造力

当今学前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创造性的充分发展,突出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创造性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那么如何利用这一特殊工具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应该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长期以来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经常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书本进行原文复述,本来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幼儿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原文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内容的常常还会受到老师的指正,没有任何的个性特色发展机会,这种被动授受式、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诗歌、儿歌的教学中以“老和尚念经”为主,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能力。

3、教学形式呆板、老套,拘于常理。教学中主要采用静态的挂图和幻灯,创编活动受到局限,一直沿袭着:教师示范(儿歌、故事)——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忽视幼儿的需要。

4、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单一,例如: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以回忆式、封闭式为主,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合人才发展的需要,“学会创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出的强音。我们应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产生强烈的创造需要、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利用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掌握提问技巧,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

(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

(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

(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

(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根据这些特点,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觉得可以这样设置提问。多用“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你身边和周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如果有,结果是怎样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这些具有判断性、假设性、创造性、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规定答案,隐藏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不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原文,不受故事语言和情景的限制,为幼儿提供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造思维。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的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语言教学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幼儿思维水平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应该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的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样做,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无法使幼儿的语言文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因此,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方式才是幼儿学习的主渠道。幼儿自发的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更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这些活动。集体活动也应在此基础上扩展和生成。例: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改编和续编故事结局。幼儿喜欢为故事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教师把握教育时机,提出讨论问题,给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些内容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符合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如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故事编出多种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帮助幼儿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文学创造活动,教师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等表现出来。教师可复述旁白,幼儿表演对话,也可以进行即兴表演。在这种活动形式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

3、注意激发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适当的策略展开与他人交谈,根据不同的情景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语言交往中成功的体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首先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要想让幼儿说话,就要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使幼儿有话可说。并在各种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其次,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以良好的态度平等介入,随时给予指导。俗话说:“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再次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利用大众传媒带来的视听文化,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多利用众多视听手段,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听、看、讲、做、想充分地积累语言经验,以提高幼儿创造性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让幼儿创编广告词、根据某一电视话题进行谈话讨论等。

总之,我们在语言教学的活动中应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教学形式,促使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第五篇: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活动仅仅是把幼儿当作活动的对象和客体,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主体发展的能动性,在活动中只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不注意研究幼儿应该何学习。忽略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需要,常常把幼儿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总是以教师问,幼儿答进行语言交流。幼儿学习的地位未被真正确立在许多情况下幼儿不是主动参与活动,这样,有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通过参与沙坪坝区的科研课题——《幼儿园主体性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和《纲要》的学习指导下,经过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主动积极地发展。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首先,为幼儿创设自选式的物质情境。这种自选式的情境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提供活动材料创设多种具有一定情节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经验、能力、兴趣等自主进行选择的一种活动形式。要为幼儿布置一个有物有景、有声有形、卓然有趣的情境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感知具体事物中学习语言从而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使幼儿愿意表达、乐于表达。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又如,在语言游戏“捉迷藏”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大树、房子、花园、池塘等背景道具和多种动物头饰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动物头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选择,游戏中又让幼儿自己选择周围的场景进行游戏和交流。这样的语言、情境,会积极地引发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如讲故事《神笔马良》,我让幼儿认真地听完故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拿一只笔自己去模仿、去给同伴讲述,有的幼儿会有兴趣地表演讲,述马良帮助穷人画画的情节,有的会选择财主让马良画金山被淹的可笑情节讲述,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现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如语言游戏“小动物春游”给教室布置成具有春天景色的花园,花盆种的花、绿色的草地、绿地毯和发芽的树木盆景等让幼儿扮演成各种小动物身临其景自由地以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动作在提供的场景中玩耍,感受春天的景色,从中学习动词和形容词。这样,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春游”的情趣。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教师要调控好活动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四、支持语言想象,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灵魂。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幼儿而言,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语句、词语的举一反

三、对故事情节、事物的联想、想象,以及儿歌、诗歌、散文的仿编等等。在语言活动中,一边是教给幼儿的学习方法,一边是要引导幼儿能举一反三,学了一首儿歌,就让他们也来自己学习仿编儿歌,讲述时,运用一个词语,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学了讲故事,就启发幼儿想象也来创编一些故事情节等等。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幼儿不能没有想象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色彩。我们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与语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会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和想象。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另一种需要的东西,教师总要启发幼儿“它像什么”、“还像什么一样”,让幼儿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等等。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幼儿天真的想象教师要给以肯定和引导,让幼儿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胆地想象。如故事《七色花》幼儿很容易被故事里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时,让幼儿幻想成故事里神奇的“七色花”鼓励幼儿想象你的“七色花”会帮你实现哪些愿望。幼儿会想到为自己实现喜欢的东西,为爸爸、妈妈实现需要的东西,教师进一步支持 幼儿更深一层地想象“七色花”还会帮你实现哪些有意义的愿望进而幼儿会想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愿望还会想到实现动画片里的科学幻想情景等等。教师对幼儿想象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启迪、培养和发展幼儿身上隐藏着的神奇而无穷、健康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通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语言交流环境,给幼儿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

下载如何将阅读理论贯穿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将阅读理论贯穿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语言活动设计方案-教学教案

    活动名称:想飞的小猫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班级:中班 执 教 人:*** 一、设计思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

    让游戏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绽放光芒

    让游戏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绽放光芒 【摘 要】 在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语言教育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创设轻松愉悦的幼儿语言交流环境,把......

    幼儿语言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语言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语言教学心得体会1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没有词句等丰富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这些让幼儿学起来感到很枯燥。教学中,我......

    幼儿语言教学工作计划

    幼儿园语言教学工作计划1学期根据教材大纲的指导我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感受,把语言领域的培养定为本学期的重点培养方向。培养重点是以从词汇入手逐步递进使幼......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精选五篇)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 如果说,人生是一座高楼大厦,安全就是这大厦的基础保障。没有安全,生命就受到侵害,生活就不再有幸福。 大家都知道,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对空气......

    将民间游戏整合于幼儿数学活动中

    将民间游戏整合于幼儿数学活动中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晨谈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

    晨谈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来源于语言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话。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

    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编号:15 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载体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