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晨谈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
晨谈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来源于语言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话。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把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幼儿多听、多说、多练习。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语言交往能力。怎样利于语言发展内容, 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小班幼儿语言的开掘、发展、提高,应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更多地给予语言实践。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下面晨谈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相应语言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有大量的情感方面、道德伦理方面的体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提供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书,图片、字卡、各种手偶等供幼儿自由取用。并鼓励他们学说一句短句,甚至一些词组、单词等。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在做中学。如学习儿歌“吃饼干”:饼干圆圆,圆圆饼干。用手掰开,变成小船。你吃一半,我吃一半。啊呜一口,小船真甜。我们可借助吃点心时进行教学。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这样的语言刺激,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些话,而且乐意说儿歌,效果很好。
二、注重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故事教学。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语言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也是语言练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各种实物教具,用幼儿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故事情境、内容。特别是故事中的简单词语,重点重复、故事人物、动物反复强调。动物和人物语言着重刻画、模仿,让幼儿慢慢听懂故事内容,分辨人物对话,动物声音。学习词语过程中,用表情、动作、实物表达讲解词语内容,学习词语,积累词语。
案例:故事《大公鸡漏嘴巴》通过听、讲这一故事,幼儿学会了简单的动物对话,动物与人的对话。简单的词语:高兴、东望望、西瞧瞧、漏、撒、啄。老师讲上一节故事,幼儿能简单讲下一节故事,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哪一个幼儿吃饭撒饭了,大家一起说“漏嘴巴来了”,“他是漏嘴巴”。
案例:故事《小兔乖乖》幼儿通过听、讲这一故事,不光能简单的讲一讲故事情节,区分人与动物的对话,还能用好听的声音学一学妈妈的唱腔,用较粗的声音学大灰狼的唱腔,用可爱的童声学小兔子的声音。听故事讲故事这一教学活动,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积累了幼儿的知识,让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中较正确的运用所学词组,能大胆地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
三、注重语言教学活动的情境表演。
采用故事表演、情境表演、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获得成功的 体验。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用情境和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语言交流。不仅可以让幼儿在这种活动中轻松快乐的玩耍,培养与人协作的能力,同时也是发展幼儿语言的良好时机。
案例:创设玩具数量少于幼儿活动情景,使没有玩具的那部分
幼儿为达到和别人一起玩或者自己有玩具的目的,能促动幼儿用礼貌的语言与别人交往,还是用粗鲁的行为抢别人的玩具。利用幼儿的交往需要,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使用语言的兴趣。通过情境、情景表演,让幼儿进入到角色中去,用语言和行动表现情境内容,让幼儿既在活动中找到了快乐,理解了故事内容又学会了语言表达。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情景表演《客人来了》幼儿从中既学会了怎样待人接物,也知道了该怎样保护自己。又知道了怎样做客人,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展示了幼儿语言能力,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情感。
四、注重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谈话环节。
与幼儿谈话是给幼儿一个展示语言的平台。这一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幼儿进行交流,不需要先设计。可以见机谈话,见话题谈话。
教师每天的晨接,是与幼儿谈话交流让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时机。从最简单的互相问好及与家长道别的礼貌用语开始,到师生之间互相的谈话交流。如“今天谁送你来幼儿园的呢?”“你喜欢上幼儿园吗?”“为什么呢?”等等。尽量引导幼儿说完整话。这样的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话题内容丰富多样。
幼儿语言发展需要老师多为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幼儿可以在交往中自然进行听、说练习,并向同伴学习一些词语,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去,老师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创设一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各项活动中都能得到语言锻炼。扩大幼儿学习的内容、范围和机会。
五、提高家长的认识,拓展生活的空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丰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孩子才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帮助孩子拓展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以不断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指导家长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地肯定和鼓励。要求家长利用节假日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亲戚、朋友,锻炼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与成人的语言交流中,使他们逐渐学会丰富的语句,形成文明的语言习惯,获得更多的言语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家长要耐心的去倾听孩子的话语,不能因为孩子说话费劲儿而急于替孩子表达,或是打断孩子的话语,甚至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那会打击孩子说话表达情感的积极性。父母认真倾听的神情可以给予孩子最大的安慰和信心。
总之,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随机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加速幼儿的语言发展,但能使其语言丰富与扩展,有这么一句话“带孩子到他们愿意到的程度,而不是你会带他们到的程度”,我们应以不伤害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准则,使语言教学成为对幼儿来说是有意义、有兴趣的过程。
芽芽二班 2013、7
第二篇:谈语言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泗洪县半城中心小学王守建
【内容摘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正在成为一项实实在在开展着的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部分。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
3~6岁时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学习最佳时期,学同样内容就要花6-7倍的时间。在语言活动中,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语言活动环境,提供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语言活动材料,通过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想象,在活动中求异。可以使幼儿在获得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们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
幼儿阶段,由于对语言活动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或者往往“半土半洋”。例“转过来”这个词小班幼儿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用方言表达。尽管这样,教师还是要鼓励幼儿,因为他们能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地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
教师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语言活动活动,尊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语言活动作品及自己的语言活动需求选择适宜的语言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不受语言活动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努力打开幼儿语言活动的思维通道,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感到无任何压力,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语言活动活动《球》,文中狐狸用不同的方法来玩球,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深深吸引着幼儿。老师与幼儿看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你会用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1
让幼儿进行自由大胆地思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哭了,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得真棒”,“你讲得真好”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得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甚至奖励(五角星、红点等)。这样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二、发展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
在语言活动中,我遵循着学与思相结合的思维训练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语言活动训练策略,让幼儿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
1、引导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一看到画面就准确自如地用言语来表达。皮亚杰也表明: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因此,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图书的画面,让幼儿把语言活动的感知、观察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在感知、观察中积极思维,在积极思维中充分感知、观察。例如大班语言活动活动《大象救兔子》,我让幼儿带着 “大象会想什么办法救小兔子”的问题去语言活动,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猜测、想象并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画面内容,判断画面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在师生共同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活动,幼儿终于找到了答案,理解了原先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画面内容,知道了“大象是伸出长鼻子,翘起细尾巴,搭起一座大象桥救了小兔”的,从而使语言活动活动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2、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幼儿阶段,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限制,往往对语言活动材料中的很多画面不甚明了或曲解图意。为此,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根据问题找到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看看、想想、说说。例如在《散文欣赏:飞》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巧妙地设置了两个思考点,引导幼儿展开创造性思维。
2其一:蒲公英飞起来了,女儿问妈妈:“蒲公英妈妈不要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画面定格,问:“小蒲公英要去干什么呢?”幼儿甲:小蒲公英要出去玩,做游戏。幼儿乙:小蒲公英长大了,要到别处去安家。„„
其二:小树叶飞下来了,女儿又问:“树妈妈不要它了吗?”答案当然亦是否定的。画面再次定格,问:“树叶宝宝要去干什么呢?”幼儿甲:树叶宝宝给小朋友当扇子。幼儿乙:树叶宝宝给小鸟当被子。幼儿丙:树叶宝宝给小虫子当房子。幼儿丁:树叶宝宝给小蜗牛当帽子。„„
语言活动活动《小兔逃跑》,我采用“感知—探索”的教学结构,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小兔为什么要逃跑”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时,我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兔变成小鸟,妈妈要变成大树?为什么小兔变成花,妈妈要变成花匠?”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时,我又及时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要是你变成白云,我就变成蓝天;要是你变成小鸡,我就变成老鹰„„。在整个语言活动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语言活动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不仅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3、在提问中乐于思考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思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我认为,在语言活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语言活动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音乐气垫火车》语言活动活动中,我问:“你们还有哪里听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吗?”幼儿提出:“小动物们为什么不造一座听不到外面声音的房子呢?哪里还有音乐气垫火车呀?„„”在《小刺猬学时髦》语言活动活动中,幼儿提出:“小刺猥烫了卷发,遇到坏人怎么办呀?小刺猥为什么要烫发呢?男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圆圆的卷发呀?„„”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语言活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感到幼儿的语言活动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语言活动内容的理解、想象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静态的语言活动画面变为动态的语言活动画面,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更充实地把握语言活动内容。多媒体提供的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思考。如语言活动活动《落叶》,首先让幼儿观看落叶飘落的画面,激发语言活动的兴趣,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刺激下,打开思维的通道;最后当我问幼儿:“树叶还会落在哪里,谁过来,做了什么动作,把它当作什么呢?”幼儿的思路如同打开的闸门,纷纷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树叶落到河里,青蛙跳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荷叶;树叶落到树枝上,金龟子爬过来,放在嘴里,把它当作食物„„”等等。
2、表演、迁移作品
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得到提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如语言活动活动《大象和蚂蚁》,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头饰、纸偶,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对话。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有机地渗透识字教学,让幼儿在理解语言活动材料基础上认字,如让幼儿看动作猜字,听声音说字,利用汉字卡片玩“击鼓传花、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游戏,丰富词汇,句式的完整表达。在以上这些“活”而“变”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得到了最佳的发展。
四、自主活动,持续创造性
语言活动中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这时,如果只让个别幼儿讲述,其他幼儿聆听,相当一部分幼儿由于没有自主活动的伴随而使创造性思维停顿下来,创造激情会因此而熄灭。
例:在《诗歌:摇篮》中,学完诗歌后,教师启发性地提问:“还有什么也是摇篮,摇着它的小宝宝呢?”幼儿创造的激情被慢慢点燃,进入比较积极的状态。我就让幼儿通过绘画活动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表现出来,边画边创造。画完之后,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如:“小河是摇篮,摇着虾宝宝,水草轻轻摇,虾宝宝睡着了。”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再次描绘自己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又例:在《讲述:战胜大老虎》中,“小动物们在玩时,来了一只大老虎,小动物们如何战胜大老虎?”这一问,即刻引燃了幼儿创造的热情,进入了昂扬的状态。事先,我就为幼儿准备了操作的卡片,让幼儿边操作,边讨论。以此让幼儿在自主行动的伴随下进行比较持续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想出了许多办法:幼儿甲:小动物们互相帮助上了树,大老虎没吃到小动物只好走了。幼儿乙:小动物请树爷爷帮忙,弯一弯腰,把大老虎砸死了。幼儿丙:小动物们一起在树下挖了一个坑,躲在树上,大老虎走过来,掉进了坑里。
总之,语言活动活动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语言活动教材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指导方法,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能力》郑亚茹东北师大出版社
2、《卡尔威·特的教育》[德]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京华出版社
第三篇:谈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观念陈旧、目标性不强、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等,本文认为,在新的世纪,应该遵循幼儿学习和获得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语言教学活动,遵循以下六个原则:语言运用情景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和大量感知、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 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首先,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着名教育家吴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再次,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已成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整理成文,就教于同仁。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在语言教育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游戏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二)创造性原则(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当代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同儿童语言发展的既有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因而要求给每一个儿童提供符合个别需要的教育机会。《纲要》也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种全新认识“智能”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四)整合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整合性原则,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如把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二是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还应该注意把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 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六)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学期初,当王老师让孩子们欣赏“抚摸”这首散文诗时,虽然中班的孩子还不太理解散文诗的含义,但听完这首语言优美、节奏轻柔的散文诗,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真好听,再放一遍吧。”“我听着很美。”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会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是极其有利的。
第四篇:在区角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区角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儿童语言的学习是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是儿童主动参与和建构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因此儿童语言的学习应完全与其生活融为一体,让儿童在自然情景中有意义地使用语言,应该是语言发展的最有效手段。语言是人类交际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只要是生活和心理具有正常条件的人,都能从我们成长的人类环境中学习语言。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3~5岁的幼儿正处在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这学期我们制订的教研专题就是通过区角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区角游戏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动脑操作的机会,而且在区角扮演与交流中能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技能处于发展和丰富的时期。我们充分考虑并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以朋友的身份在区域活动中与他们共同游戏,使幼儿从中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自己的能力,从而敢于说,乐于说。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充满鼓励的环境
幼儿们进入区角后,只有感受宽松自由,在活动中他们才会有话敢说。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有快慢,我们都是抱着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增强幼儿的信心。尤其对于少言寡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和他们交流,给予关心和帮助,加强个别指导。例如:我们班的徐晓小朋友,各方面发展都很慢,特别不爱说话,她只是用点头,或摇头等简单的形体语言与人交往。一天,她来到科探角,学着别的小朋友的样子,拿了一合游戏棒,独自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并且在桌面上摆弄着。看到她无法进行游戏,我走了过去,和她一起玩了起来。虽然她只是摇头点头,但我仍用充分表扬、肯定的话语对她说:“你听懂了老师说的话了,就可以大声地说出来啊,我喜欢听你讲,大声地讲。”她受到了鼓励,忽然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可喜欢玩游戏棒了!”于是,在我的引导下,我们一边玩,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游戏方法和规则,她的小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了。从此以后,她喜欢到探索区玩了,愿意将她所学到的,用言语表达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她开朗了许多,能逐渐与人交往,也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方式。
二、充分利用各区角的条件与机会,发展幼儿语言
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因此,老师们精心创设区域环境。首先,教师在创设环境时,既考虑到幼儿之间方便交流与合作,又注意区域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宝宝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交流思想。如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相邻区域的活动内容都要精心设计,既方便宝宝出入,又不干扰他人;既满足幼儿兴趣,又不过于单调划一。
我们区域的创设上一般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方式,注重内容的丰富多彩、多功能、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老师们巧妙利用班级的方位结构,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美工区、生活操作区、益智区、科学实验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角色区、音乐区、建构区等;另外,开设了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拓宽原有的活动空间,使宝宝们拥有了更好语言环境资源的“公共区域”。
平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角,在不同区角,教师均可采取灵活的方式引导幼儿语言发展。我们通过观察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时的操作活动、表情和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进行对话。我把这种指导幼儿语言的形式概括为三种情况,即,“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
1.玩前说:比如:有一次,有两名幼儿进入建筑区活动,在活动之前,我先让他们
在一起说说今天打算搭什么。他们俩想了一会,其中一名幼儿对我说:“我想搭动物园,动物园可漂亮了。”另一名幼儿说:“我会搭动物园,动物园可大了,我去过的上海野生动物园就很大哦。”他们商量好了,就开始干起来。大班幼儿搭建积木技能的程度处于高级阶段,到活动区结束时,两人的作品已经非常雄伟、壮观了,然而,整个操作活动是围绕“动物园”这个构想去做的。可见,语言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指示引导的作用。2.玩中说
2.在幼儿参加游戏时,应鼓励他们在“玩中说”。比如:有一个幼儿在香香饼屋玩
“好朋友饼干”,他做了好多的好朋友饼干,然后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快来尝尝我的好朋友饼干呀!”我问他:“这是什么口味的饼干?”他打开上面的一层说:“这是一座草莓夹心饼,可香了,是我最喜欢吃的,每次一吃完,妈妈就给我到超市再买。”他边说边在柜台边里放了一个娃娃,告诉我:“他们是售货员”我又问:“你这儿都卖什么呀?”他说:“这儿什么都卖,一楼是卖食品的,二楼是卖玩具的,三楼是卖衣服的。小朋友想买东西可以到我这儿来。”我笑着向他点点头,夸他的创意真好。这个幼儿在游戏中边说边玩,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他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清楚地表达他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周围小朋友的创造性语言的发展。
3.玩后说: “玩后说”主要是指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说出自己是怎么进行游戏的。活动后的小结、评价活动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常常会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你在哪玩了?”、“你玩了些什么?”等等。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语言不完整、急于表达或词汇贫乏的情况。通过幼儿的表述能使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仍然欠缺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在小结时,当个别幼儿练习说的时候,对于更多的幼儿则处在一个倾听的状态,良好的沟通,除了包括正确的表达意见外,倾听别人说话也是重要的,因此,我们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三.在参与幼儿区角游戏时,应特别注意教师指导语言的质量
在区角活动的观察和指导中我发现,幼儿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在与幼儿共同游戏时教师应十分注意自身语言的质量,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和掌握情况。例如,在阅读区的一次阅读活动中,我看到好多幼儿在看一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生存本领的书,很多幼儿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讲着自己看到的画面,蔡马涛是个很聪明的幼儿,好多幼儿对他非常崇拜,因为他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知识面很广,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他说:这是大麻哈鱼,这是寄居蟹,这是海葵------一本很有意义,很有知识性的书在幼儿的指间飞快地翻动着,究竟他们看懂了什么呢?我拿过书,把鱼儿回游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幼儿们听的津津有味,象“鱼儿回游,候鸟迁徙,海葵和小丑鱼共生,海龟随着潮汐产卵,幼龟再随着潮汐游回深深的大海,准确地找到它们的妈妈等等。幼儿被老师丰富的语言所吸引,在以后的很多天里,这本书上成了幼儿最喜欢阅读的畅销书,书上的每一页都会让幼儿有很多的话语,丰富的联想和无数个问题也重生出了更多的新名词。这个事例说明,教师的语言的确为幼儿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榜样。许多词汇句式的运用也在这样的活动区游戏中得到自然的学习和巩固。
四.区角游戏尤其是促进幼儿交往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
人与人的沟通需要的是交往,而交往要借助语言这一最为直接的手段。角色游戏是最能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因为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发展游戏,从而发展其交往能力。我们班的娃娃家就是一个角色游戏区域,参加游戏的幼儿都要担任一个角色,通过语言来完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一次我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娃娃家,我敲门,里面扮妈妈的小朋友问到:“谁呀?”我说:“我是陶老师呀!你欢迎我进去吗?”她打开门笑着对我说:“欢迎陶老师到我家来作客,快请进来吧。”但当我进去以后,家里的三位小朋友却都各忙各的,没有人来招待我。我对扮演爸爸的幼儿说:“你看,我坐在哪里合适呀?”他拉着我的手走到小椅子前说:“陶老师,你来玩,我真高兴,你坐这儿吧!”给我安排好了座后,他们好象又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又说:“我有点渴了,有什么喝的东西吗?”这时扮演孩子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冰箱里有可乐,可好喝了,是甜味的,我请你喝!”说着就给我拿一瓶。我有滋有味地喝着。她又说:“这种饮料不能多喝,妈妈说这种甜的东西喝多了会蛀牙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我又很抱歉地说:“今天来看看你们的娃娃,什么礼物都没带,真是很抱歉哦。”“爸爸”在一边说:“明天是娃娃的生日,明天我们请老师来吃蛋糕,那时你就给娃娃带一个礼物好吗?”我笑了“一顶,明天我一定带礼物来庆贺娃娃的生日。”从游戏中的这些对话不难看出,幼儿是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的,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现,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也得以建构和运用。
区角游戏把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探索活动结合了起来,有效地促使幼儿的语言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和实现。在游戏中我们与幼儿更加亲密,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做到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经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培养,全班幼儿的语言能力的确在不同程度上有了进步。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时,我们注意了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尽量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扩大幼儿自由交谈的范围,鼓励幼儿积极与人交往,丰富其与人交流的经验,使幼儿在愉快之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
第五篇:谈幼儿语言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浅谈幼儿语言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这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很多老师及专家也认识到,学生的情商要比智商更重要。我认为,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无时不在穿插、在渗透。新《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更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基石,所以任何脱离幼儿实践生活经验的情感是没有意义的。情感教育是幼儿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是培养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的有效方法。情感教育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传授知识和经验。
一、情感教育是幼儿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和情感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以注入式为主。教师教幼儿背诵一些儿歌、绕口令、故事等文学作品,在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创造思维方面却考虑得很少。在新《纲要》指导下的语言教育,老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得出结论、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可让幼儿用各种材料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作品边演示边讲故事,兴趣会特别高,也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情感教育是培养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的有效方法
礼貌是人们生活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礼貌待人。进行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我们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语言的含义,并学习正确使用。如称呼问题,我们就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看见老年人会叫“爷爷奶奶好”;看见像学生一样的人会称呼“哥哥姐姐”;班上来了参观、听课的人会问“客人好”等等。通过反复的教育,小朋友掌握了各种称呼,也就会合乎情理地问候了。另外,利用欣赏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美也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学习诗歌《客人来了》,小朋友就知道了如何当个热情礼貌的小主人。幼儿在文学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很喜欢到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再加上我们大人处处做好模范作用,小朋友也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了礼貌待人。
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形式地进行教育,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抓住细节,激活情感,创设语言活动区,为幼儿的语言交流搭一个平台。幼儿园的语言区通常都有录音机和买来的录音磁带,我们可以利用原版录音磁带,重新录制故事,一是有目的地增加一些引导性的提问,二是把故事重复录上好几遍。这样,小朋友只须按下贴有标签的播放键就可以反复听故事了,和录音机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只是静心地倾听,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而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从细节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情感。在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的同时,要注意抓住细节,让孩子的情感体验真正落到实处。
三、情感教育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传授知识和经验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婴幼儿学习语言,准确地体现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涵,自觉地加以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为幼儿有效地营造欣赏作品的情感氛围。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和各类现象都很感兴趣,小朋友也很喜欢表现,乐于回答问题,幼儿就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情感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丰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春天里,老师就带着幼儿去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是边做边说,使幼儿知道了劳动的各种知识,相应地丰富了很多词汇。教师还可以选一些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小朋友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通过这些直接的感知活动,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开阔了,发展语言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幼儿的语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发展的,要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机会。针对以往幼儿语言学习形式单
一、热情不高的状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活动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如“自编图书”游戏:给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或画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剪贴,同时鼓励他们根据画面进行描述,并记录下他们的语言,告诉幼儿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己创作的故事书,以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拼词游戏:给幼儿一些单个的字卡(如汽、车、花、房等),让幼儿根据大背景图上物体的位置,拼成相应的词组贴上去。这些游戏都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和认字练习,而且幼儿在寻找答案时也没有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挑战性,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总之,情感是人类一切动力的原动力,情感教学能实现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趣味,使人变得高尚、积极、心理健康成长,这对当今处于学前教育期的儿童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