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时间:2019-05-14 18: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第一篇: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活动仅仅是把幼儿当作活动的对象和客体,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主体发展的能动性,在活动中只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不注意研究幼儿应该何学习。忽略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需要,常常把幼儿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总是以教师问,幼儿答进行语言交流。幼儿学习的地位未被真正确立在许多情况下幼儿不是主动参与活动,这样,有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通过参与沙坪坝区的科研课题——《幼儿园主体性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和《纲要》的学习指导下,经过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主动积极地发展。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首先,为幼儿创设自选式的物质情境。这种自选式的情境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提供活动材料创设多种具有一定情节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经验、能力、兴趣等自主进行选择的一种活动形式。要为幼儿布置一个有物有景、有声有形、卓然有趣的情境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感知具体事物中学习语言从而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使幼儿愿意表达、乐于表达。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又如,在语言游戏“捉迷藏”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大树、房子、花园、池塘等背景道具和多种动物头饰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动物头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选择,游戏中又让幼儿自己选择周围的场景进行游戏和交流。这样的语言、情境,会积极地引发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如讲故事《神笔马良》,我让幼儿认真地听完故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拿一只笔自己去模仿、去给同伴讲述,有的幼儿会有兴趣地表演讲,述马良帮助穷人画画的情节,有的会选择财主让马良画金山被淹的可笑情节讲述,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现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如语言游戏“小动物春游”给教室布置成具有春天景色的花园,花盆种的花、绿色的草地、绿地毯和发芽的树木盆景等让幼儿扮演成各种小动物身临其景自由地以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动作在提供的场景中玩耍,感受春天的景色,从中学习动词和形容词。这样,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春游”的情趣。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教师要调控好活动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四、支持语言想象,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灵魂。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幼儿而言,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语句、词语的举一反

三、对故事情节、事物的联想、想象,以及儿歌、诗歌、散文的仿编等等。在语言活动中,一边是教给幼儿的学习方法,一边是要引导幼儿能举一反三,学了一首儿歌,就让他们也来自己学习仿编儿歌,讲述时,运用一个词语,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学了讲故事,就启发幼儿想象也来创编一些故事情节等等。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幼儿不能没有想象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色彩。我们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与语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会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和想象。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另一种需要的东西,教师总要启发幼儿“它像什么”、“还像什么一样”,让幼儿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等等。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幼儿天真的想象教师要给以肯定和引导,让幼儿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胆地想象。如故事《七色花》幼儿很容易被故事里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时,让幼儿幻想成故事里神奇的“七色花”鼓励幼儿想象你的“七色花”会帮你实现哪些愿望。幼儿会想到为自己实现喜欢的东西,为爸爸、妈妈实现需要的东西,教师进一步支持 幼儿更深一层地想象“七色花”还会帮你实现哪些有意义的愿望进而幼儿会想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愿望还会想到实现动画片里的科学幻想情景等等。教师对幼儿想象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启迪、培养和发展幼儿身上隐藏着的神奇而无穷、健康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通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语言交流环境,给幼儿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

第二篇:浅析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浅析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

(**县**幼儿园,**

**

622550)

摘要: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人类交流和思想的工具。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理应是语言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近年来,部分幼儿园教师在语言领域教育存在一些低效能、无效能现象。在语言活动中没有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可能会导致幼儿在这一关键时期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滞后。因此,在幼儿园语言领域中如何让幼儿发挥主体性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领域

主体性

一、语言的概念与重要性

语言即传递信息的声音,是人类重要的交往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知识的宝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主要路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教育”,幼儿的语言贯穿于五大领域,它也对幼儿在其它领域的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判断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二、幼儿园语言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语言教育研究有不少突飞猛进的进展,但在现实中,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依旧存在着一些“低效能、无效能”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师只片面的考虑教材,忽视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连贯,以鱼不以渔。例如:教师讲述完故事后的喜欢问幼儿“我们一起来给刚刚的故事取个名字吧!”,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故事后理所当然应该有这么一环节,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对孩子有什么好处不多加思考。在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自己已想好的答案抛出。

(二)教师在实施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幼儿对语言本身的接受与理解,忽视对幼儿语言、语法表述上错误的纠正和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中班儿歌教学“大海是怎样的?”男孩答:“大大的。”师:“好的,请坐下。”女孩答:“蓝色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男孩回答的也没错,也说出了大海的特征,只是因为女孩说的“蓝色的”正好与儿歌里描述大海的词语想温和。当幼儿说出的与教材里的答案相一致时,教师就会极力的表扬;当幼儿的回答与教材不符合时,有的教师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材上面拉。

(三)教师急于求成,没有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常见的是在儿歌或故事角色活动开展之后,幼儿对儿歌和故事本身还没有多深的印象,教师则让幼儿进行仿编,幼儿还没有学会走,怎么会学会跑呢。结果肯定是不尽人意的。

二、幼儿园语言领域中如何让幼儿发挥主体性

(一)认真备教材,提取重要的目标价值

教材是一个活动的中心思想,只有准确的理解到教材的目标价值,才能将其更好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幼儿教师要把握教材核心思想,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意图;从微观角度上讲,幼儿教师要深刻理解和读懂教材所蕴藏的丰富内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策略,使价值目标得到落实。

(二)鼓励幼儿勇敢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耐心引导

语言的连贯性也是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应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部分幼儿在教师提问后,仅用单字或词语去回答。如教师提问“兔子的尾巴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圆形”。这样对幼儿语言连贯性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出来“兔子的尾巴是圆形的”,并且时刻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语法。这样的过程为日常语言表达和同伴交流打下基础。

(三)教师有效回应幼儿

1、回应是提问策略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和幼儿语言交往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教师回应幼儿目的是把幼儿的回答变成更深层次思考和更好回答的动力。回应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重复,其作用在于对幼儿的关注、肯定、示范。

2、再组织,其作用在于梳理、概括、补充。教师用规范、准确、完整、连贯、生动的语言给幼儿以示范作用。

3、启发: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必要时提供肢体支持。

4、追问:追问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弥补提问的缺点,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思维,是当今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如,你怎么知道?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5、更正:包括直接更正和间接更正,其中间接更正容易被幼儿接受

6、评价:是教师从幼儿回答问题中对幼儿知识水平、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情况的判断,是运用一些肯定、鼓励、具体的语言表述,帮助和鼓励幼儿提高的过程。对于评价,教师不能只说“好你很棒”,而要说出好和棒的原因,以调动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要做一名合格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老师应当深知语言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应在任何领域都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不应该本末倒置,剥夺幼儿想象、表达的权利。

参考文献

黄海英.浅析情境式教学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文摘版,2016

(1):00077-00077.

第三篇: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在幼儿教育中,能否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充分贯彻实施,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幼儿的特点、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

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

从客观上来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成功的。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并作出反应。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认真参与,有的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和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是教育的主体。相反,这是他们能动性的表现。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主体教育的观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识,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幼儿主体性也必须而且只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它必须从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准备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幼儿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研究幼儿如何学习、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再研究教师如何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大成效,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许多幼儿教师师总是想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学会„„等等,她们只是把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简单当作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这是片面的认识,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基础、依据和目的。重视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不仅是教育幼儿的手段,更是教育幼儿的一个目标。只有真正把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当做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正确地认识幼儿的主体性并在实际教育中切实体现、贯彻幼儿主体性。

二、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教育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的],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现代教育观、课程观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发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已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建课程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主体。任何外在教育环境都必须通过幼儿主体的努力,才能实施教育环境功能的转化,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因此教师必须实力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变思考教师如何教为思考幼儿如何学。从研究幼儿入手,引导幼儿发展。过去幼儿园几乎都使用统一的指定教材,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又是先选好指定的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为完成“教材”而组织教学活动,幼儿的发展水平如何,所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考虑,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上海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是:“学前教育课程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适当地让幼儿参与,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幼儿的喜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材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认识春天这个季节特征之后,教师有意地组织幼儿谈谈心得,并希望老师再教哪些内容?这时,幼儿七嘴八舌地说这道那,各抒已见,大多幼儿表现出对春蚕特别感兴趣,热切地要求教师多讲讲春蚕,于是老师就特意地根据幼儿的意愿组织了一个关于《春蚕》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春蚕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对人类的贡献等方面去了解、认识。

我认为,要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的模式(包括观念和做法),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在我们幼儿园已开始实施改变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方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极为多样化的。教师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过去领先确定好学习的终点和程序,只能是对幼儿潜力的束缚和阻碍,或有教而无学的状况。既然课程最终关注的是学而不是教,既然课程与教学都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那么,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远比关注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有序性重要得多。

因此,我们改变了教师预先确定课程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视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实践中得出以下三点体验:

(1)不预先确定课程并不意味着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毫无计划,只是这种计划不是对活动的具体目标与程序的规划,而是包括多种可能性的“假设”。这样的“计划”为儿童的参与,为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活动的进行不仅依靠开始的计划,而且依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灵活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是追随儿童:依据自己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

(3)“追随儿童”,老师不能照搬他人的课程照搬,要根据自班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来创设教学计划。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目标当然重要,教师心中始终应有目标,但更应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们。教学过程才能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把幼儿的未知视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可把它们作为一个课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去求索课题。

《寻找春天》的活动就是在我班幼儿敏感地发现小燕子飞来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进行这一活动时,我带领孩子到室外,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变化,发现小草冒出了嫩芽,发现迎春花开了、发现树枝上也长出了嫩嫩的新绿叶„„他们不仅发现了植物的变化,也发现了人身上的变化——人们的衣服穿少了,春天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惊奇不已,在自由的观察发现中他们了解了春天、感受了春天、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只有师生共同建构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真正德推动价值。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

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获得了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是不是动脑筋思考了,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多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幼儿准备充足、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具有游戏性和兴趣性。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材料。

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幼儿的活动就体现出主动性。而操作——架设主体和客体之联系的桥梁——对幼儿学习经验地获得具有极大的意义。陶行知先生也说:“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例如在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归纳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给幼儿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实物、图片,供孩子们摆弄、操作,比较、巩固对“三角形有首尾相连的三条边、有三个角”特征的理解;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笔、水分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实验”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石子等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活动的兴致就高。在活动中,幼儿就像进入了一个超市,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结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强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探索事物的根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幼儿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受探究材料的制约,材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时需要精心考虑;材料要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要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的合作提供机会,也就是说,考虑的不仅是安全卫生,还应更多关注材料本身能为幼儿提供多少研究的可能与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时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因为它可能会降低学习的价值。

(2)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的各种想法的材料。当研究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儿童的假设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这需要老师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可能需要的材料。

2、活动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某一主体的教学,必须反应儿童看事物的方法”。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的内容。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顺应幼儿心里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上要增强教育活动的游戏性,激发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的愉快,学的轻松。例如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幼儿“按数取物”时,可以开展“自由超市”的游戏,教师扮演超市管理人,发给幼儿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目到超市里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幼儿就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发展了按数取物的技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机械的练习“钻、爬、投、掷”这些单个的动作,幼儿一般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动作编进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中,幼儿就会在游戏中乐于不疲的练习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手工制作虽然大部分幼儿都喜欢,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制作技能水平都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幼儿只示范一遍就已经学会了,而有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很长时间还是掌握不了,这个时候,我们为合不来组织一个“小小家工厂”的游戏呢?把制作过程分成几道工序,技术水平高的幼儿制作较难工序,技术水平差的幼儿制作相对容易的部分,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制作活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据以上的例子,并不是说让教师把每次教学活动的内容都设计成游戏的固定模式,游戏只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像“科学实验活动、故事表演、模拟舞台演出”这些形式幼儿也都很喜欢,只要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次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多运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方式,如:提问法、比较法、发现法、实践法、观察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去多看、多听、多问、多项、多说、多做,幼儿就会在积极主动地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积极地旁观。

孩子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

在一次健康活动《说味道》中,当我请孩子们品尝食物并互相谈谈食物味道时,孩子们立刻沸腾起来。曼玲吃了一把爆米花:“恩!好吃,好甜呀!”。西西挑了一根牛肉丝:“这个好吃,是辣的”。尔后又用牙签挑了一块苦瓜片放在鼻子旁闻了闻:“这是什么,我从来没有吃过”。放进嘴里,马上裹着涎水一起吐出来,五官也皱成一团,她大声说:“这是什么!”孩子们被她的表情逗得笑成一团。子鸿则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拿着牙签迟迟疑疑半天不动手,我挑了一片山楂放在他嘴里:“尝一尝!”并微笑着鼓励他:“可好吃了!”我也吃了一块。“抿一抿,慢慢尝,还有好多东西你没有吃过呢!”„„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孩子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我班的妮妮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一只小乌龟,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决定第二天从家中带些食物来喂养小乌龟。第二天有的带来了面包,有的带来了玉米,有的带来了香蕉„„,大家都要喂给乌龟吃。看着孩子们带来的食物,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们拿着食物去试一试。“老师,它怎么不吃呀,没有牙齿吗?”“肯定是它不喜欢这些食物。”看着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我为孩子们有着可贵的探究精神笑了。

主体教师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答案。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活动中,他们是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我园大班在进行关于“风”的主题活动中,当孩子做成风车后,杜老师又进一步提出了新问题--“怎样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提出了使用吹风机、气球、气筒等工具,其中一个孩子提出用吸尘器,这时杜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找来这些物品,让孩子们分组试一试。结果吸尘器没有让风车转起来,而是把风车吸进去了。尽管有的孩子急哭了,但他们却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获得了经验,而且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我们看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给孩子现成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探索,不断地肯定和鼓励,给孩子以支持。这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教育改革的真谛--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在引导孩子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引导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遵守规则。

3、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老师不仅要身体走下来,走近孩子,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老师的心要走下来,贴近孩子,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

在一次科学活动《认识糖果》中,当谈到糖果的特性时,有的孩子说:“糖果是甜的”;有的孩子说:“放在嘴里就化了”;王旭说:“上次妈妈给我买的旺仔QQ糖就化不了。老师对不对?”这下可把我给问住了,我只好笑一笑:“老师没有吃过旺仔QQ糖,不知道,对不起!”王旭说:“老师,明天我买给你吃”。一时间,许多孩子都纷纷表示明天要带旺仔QQ糖给我吃。于是一场收集糖果的活动展开了。

第二天,孩子们都来得比较早,而且还带着昨天收集的各式糖果„„。

孩子们让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糖果并不都是甜的,也并不是放在嘴里就化了。这一次活动,使我真切感受到教师必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充分地、主动地与老师合作交往。而我们老师呢,也要放得下架子,不懂的地方就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和有益的。主体性教育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多于幼儿交谈,了解幼儿的愿望和要求;多听幼儿的见解;遇到问题,与幼儿共同解决。使幼儿置身于一个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采集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关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文献综述

关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文献综述

作者:亚丹

来源:浙江省军区汪庄幼儿园

录入时间:2008-06-07 20:28:22 好评数:

点击: 次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实施,尤其是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有关幼儿主体性的研究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我园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已被立项,为了解本课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以更好地吸收已有的经验成果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查阅了国内四大幼教杂志《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结合网上查阅,对近年来有关的内容进行了较详尽的摘录与汇总。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发现: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一)有关“幼儿主体性”的研究日渐为人们所关注,从理论逐渐趋向实践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1、关于主体性的内涵

《幼儿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幼儿教育》1997年第9期)认为“幼儿主体性”是指:①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②幼儿有自主性、独立性;③幼儿是发展的、能动的个体;《关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认为“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它具有四种水平:生物学水平→社会学水平(自我中心不计后果)→社会学水平(自我中心可持续发展)→社会学水平(去自我中心可持续发展)。《幼儿主体性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几个表现》(《早期教育》2000年第9期)则认为“幼儿主体性”的表现主要包括三方面,即选择性、创造性和幼儿的反作用。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2、关于“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关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一文认为:除教育外,影响主体性发展的环境包括:①周围世界;②生活、心理环境;③师生互动、④师生互动以及有趣的活动内容等;《幼儿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幼儿教育》1997年第9期)指出,主体性教育包括:①社会要创造相应的条件;②要尊重幼儿、理解幼儿;③要重视通过环境进行教育;④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幼儿发挥中的重要意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⑤家庭。《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早期教育》2000年8期)提供了实践的方法:①尊重幼儿,发挥自主性;②学会交往,倡导合作性;③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性;④注重评价、培养自律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性。《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学前教育》98年第3期)提出了如下策略:①鼓励幼儿自己整理玩具材料;②让幼儿参与活动全过程:即参与游戏的准备;参与游戏场景、活动环境的创设;探索玩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③引导幼儿的游戏中相互启迪与学习(含动作示范、观察幼儿探索行为并推广新玩法两种方法)。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3、关于师生关系与幼儿主体性发展

《师幼关系中的主客体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指出教师应使幼儿学会主动获得知识,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最终达到独立获得知识的水平;《浅谈教师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学前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行为,从以下四方面着手:①确立幼儿主体地位,改注重教材为注重教育对象,②创造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充分利用社会与大自然环境;③活动形式要有游戏性、兴趣性,④师生关系要和谐平等,环境要温暖,宽松、愉快。《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笨略》(《学前教育》1999年第9期)认为引导的策略有两种;①教育目标需求化:a、要开发幼儿需求中可生成的因素;b、将教育目标中的价值和经验转变为幼儿的需求;②与环境直接作用 :a、支持幼儿将其想法付诸实线;b、使结果易为幼儿感知、体验;c、引入新经验的过程应有启发性。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二)有关“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主体性”的研究少人问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1、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内涵《幼儿体育的内涵应超越自然体育的范畴》(深圳网上幼教中心提供)提出:幼儿体育在提高技能与发展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和发展幼儿健全的个性和意志品质等心理品质;《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新认识》(《学前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则指出幼儿园体育应重视能力,素质发展,实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及社会需要,以运动为主体,以游戏为方法、以教育为指导,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能力。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2、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

幼儿体育教学包括,早操、体育操、户外体育活动,幼儿体育活动区的活动,幼儿活动会、室内体育活动(见《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新认识》一文)。还包括晨练、远足、全园体育开放活动,民间体育游戏(见《学前教育》2000年第10期的《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成长》一文)。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3、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处理好体育活动中的几个关系》(《幼儿教育》1998年第11期)指出:①在目标确立上要处理好“体能”与“心智”的“关系”;②在情境创设上要注意“愉快”与“难度”的关系;③在器材提供上要处理好“废旧物品”与“现成器材”的关系;④在活动过程中要处理好“指导”与“自主”、“集体”与“个别”、“保护”与“自我保护”的关系;《提高幼儿体育活动质量的几点做法》(《学前教育》1998年第9期)介绍如下方法:①活动游戏化,使幼儿乐于主动活动;②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条件及多效用的玩具,使幼儿便于主动活动;③运用启发,诱导、激励,使幼儿积极思维;《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原则》(《幼儿教育》2000年第4期)一文提出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应遵循灵巧性,智慧性、教育性、安全性等原则。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4、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器材

《开展充分自主,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学前教育》1997年第11期)介绍了日本幼儿体育活动中利用原木,废旧材料自制了许多教玩具,让幼儿自由选择;《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学前教育》2000年第12期)指出:材料的提供与使用是让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应该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形成和改进材料;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让一种材料有多种功能,使幼儿学会创造。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5、关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一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已在前一部分中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介绍。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三)小结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从对资料的分析、汇总中我们发现:目前主体性的研究正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但在体育教学活动的范畴少人问津.这证明:我们所立项的课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也很有潜力。另外,已有的研究资料对我们的课题虽然不能全部直接利用,但也有其可借鉴的价值。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本文曾获西湖区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论文评比三等奖)Gs9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第五篇: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txt男人偷腥时的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任何东西都不能以健康做交换。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以往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被塑造的对象,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积极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只有学生主体自觉自愿的参与,才能形成道德发展的内动力。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在活动中弘扬主体性,学做小主人。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激励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注意发现小主人意识的萌芽。如外出游玩时,当平时很少出头的一个队员拿起相机给班里照像时,辅导员要及时发现他做事的自信,如果回来后举办“摄影作品展”,就会使这个队员的自信心倍受鼓舞,主动性大大增强。年级举行手抄报评选,一些人落选,如果辅导员能使落选的作品在班里展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小主人能力的机会,就会促使队员的积极参与。中队内如能经常展出绘画、读后感、作文、手工制作、舰模、船模等,学生就会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做小主人的参与快乐。

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小主人才干的好机会。辅导员要组织队员讨论怎样当好小干部?中队小主人应有怎样的责任心?认识明确后,要鼓励队员勇敢地参与竞选,演讲当干部的打算。特别要注意调动从没当过干部队员的积极性。轮流当干部,可以给每一个队员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人在为中队服务中,发挥小主人的主动性,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人,学会管理方法,学会做好工作。逐渐懂得服务集体,体验到小主人的责任感。

中小队会,是展示“我是小主人”的好机会。辅导员要把说教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如组织“我们爱老师”的文艺演出,组织“科技之花”的队会,开“新年联欢会”,排练课本剧,召开“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进行小队环保宣传活动,组织体育比赛、基本素质比赛等等,每次活动前,辅导员要提醒小队分工找资料,互助合作。活动后,以小队是否人人参加,是否团结合作作为讲评重点。及时表扬主动参与、积极准备的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从准备到结束,辅导员都宜做场外指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让队员们唱主角。学生在自主、积极的实践活动中会满足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在活动中会得到提高,这是单纯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与交流。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会给孩子增加一分自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会使孩子体验到“我是小主人”的成功。在中队日常工作中,每人轮流记“中队日志”,中队干部记“荣誉册”,各小队评比“优秀小队”,发锦旗,黑板报设“比武擂台”的方法,都是激励学生勤奋、进取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每项活动的讲评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可给家长打祝贺电话,汇报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队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当着家长的面夸奖孩子。分阶段给家长发“交流信”,表彰各方面进步的少先队员。这些一点一滴的激励性评价会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孤僻、不合群、胆小性格的人,会逐步转变。每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优点”,“我是小主人”。

二、开展做生态小主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今天培养的人,不能只会学习,还应具有明天需要的各种素质。减负以后,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怎样引导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社会发展上来呢?这里有一个视角,就是积极扶持少先队员做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有一个中队的辅导员在引导队员们阅读环保书籍后,发动学生做环保小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少先队员们走上街头,河边,了解污染现状;翻阅书籍、报刊,上网,查看环保动态。一张张环保手抄报、绘画很快贴满了墙。之后,辅导员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环保干些什么呢?讨论后,大家认为,我们就从回收废旧电池做起。一个小队干部第一个拿来自制的“环保箱”,里面装着她攒的旧电池。榜样带动了全班,大家纷纷挨家挨户去宣传、去收集,路上捡,垃圾堆里捡,不到三个星期,就回收了4855节废旧电池,全中队人人成为环保志愿军战士,在“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上,报社、雏鹰网的记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队还被智慧岛环保志愿军司令部评为“环保班级”。他们还代表学校,向全国小朋友发出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倡议书。电视台播出后,连日本NHK电视台也来采访,少先队员们真的体会到了做生态小主人的责任与快乐。于是更加关心其他方面的环保,不少人写了关于大气污染、噪音、河水污染、光污染、沙尘暴的由来等小论文,中队人人都创作了环保方面的画,一些人还拍了照片。有20多人参加了为全国小朋友申请诺贝尔环保奖的“环保一日”征文,5篇登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环保报》上。有23人参加了“让首都更美丽”的环保征文竞赛,4人获优秀奖。五一期间,中队代表还主动到北京风沙的源头——内蒙恩格贝沙漠植树。临行前,全体队员把自己制作的保护绿地、森林的宣传卡片画交给他们,请他们发放。过去,同学们看到喝光的饮料瓶,常常扔掉。有了环保意识后,大家积极收集起来,卖掉换钱准备买树苗植树。放暑假后,大家参加环保活动的兴趣依然不减,有人去考察垃圾处理,有人去调查河流污染现状。其中,有30多人参加了环保基金会发起的“百家企业助环保,百万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少先队员们顶着烈日,手拿宣传单、布袋,在家属区挨家挨户的宣传绿色购物,发放布袋。这次活动共发出1500个布袋,受到居民的欢迎。少先队员们在投入环保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实践的锤炼,不仅给了孩子们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锻炼了交际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大大增强,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体验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就使少先队员的人格素质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加证实了,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主体,每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一旦在活动中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弘扬其主体性,小主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下载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以往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被塑造的对象,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积极发挥学生......

    利用美工区活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利用美工区活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推荐 收藏 包头第一热电厂幼儿园王海苓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幼儿差异,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

    晨谈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

    晨谈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来源于语言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话。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

    幼儿语言

    语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为宝宝学习社会经验,为形成道德品质提供了基础。因此父母要积极鼓励宝宝学习语言,多给宝宝说话的机会。比如经常和宝宝谈话,说歌谣,讲故事等,积极回应宝宝......

    幼儿语言

    作业 1.第1题 儿童从( )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的阶段。 A.0.5 B.1 C.3 D.5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

    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摘要: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及身体距离,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 一、游戏目标1、通过让幼儿正确说出图片上水果的名称,并用短句“我要买xx”讲述出来。初步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2、培养幼儿......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动物间的对话。 2.通过观察幼儿用书上的画面、数字以及动作的暗示,讲述电话号码,记忆对话内容。 3.体验动物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