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5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第一篇: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内容摘要: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提高和较好达到提问目的的提问.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语言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提问,教师在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性的提问,可以提高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灵活提问,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对孩子进行巧妙有效性的提问,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使孩子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有效提问、语言教学、思维

一、有效性提问

(一)有效性提问的概念:有效性提问是指提问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不断对被提问者提出问题,让被提问者能够积极参与到提问环节当中,与此同时有效发散个体思维、激发个体想象力,最终做出有效的回答。有效性提问还应当具有个体针对性、内容针对性、实际目的性、最大启发性等几项为之重要的要求,同时激发个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提问的特征主要包括:

1.提出的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 2.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 3.提出的问题要针对全体幼儿,而不是部分 4.提出问题时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 5.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适当表扬和反馈 6.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有效提问进行时要注意:1.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提问,使每一位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提问中体验到回答的喜悦与收获。2.提问目的相同时,-1-

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相同的提问方式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的心理、没有新鲜感、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所以当目的和形式相同时需要教师采取不一样的提问方式,让幼儿保持的新鲜感,从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3.开放式提问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教师在语言教学时可以多设计开放式提问。

(二)语言教育:语言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幼儿创设运用语言的真实情境.《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应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创设不同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跟人交流.(三)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是指:在进行提问过程中能给幼儿创设他们想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围绕教学的目标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这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发散性思维、幼儿想象力都有提升作用。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对于有效性的提问,需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发展的特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变换提问方式的,从而才能达到语言活动的教学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二、语言活动中提问的研究

在语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提问的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提问没有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也没有让幼儿产生参与到其中的兴趣,甚至出现了教学目标以外提问,从而使语言活动结束后幼儿的认知能力没有从活动中得到提高,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还有很多类似的现状,例如教师没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个别幼儿的差异展开提问,提问应当及面向全体幼儿也要兼顾到个别幼儿。对语言活动中提问的问

题我们做了一下分析:

(一)教师提问的层次较低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大部分提问都在教学目标设计之外,例某些教师会习惯性提问:“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听故事好不好呀?故事中的这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这样的提问方式已经定向了幼儿的回答思维了,一般性提问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已经无法有效的激发幼儿主动性的,更难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提问提问层次太低只会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二)教师给予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过短

思考可以很好的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忽略了幼儿的观察思考,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太少,使得幼儿在提问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大班语言教学《小猫生病了》中,教师展示四幅图片后就直接直接提问:“小朋友看了上面的图画看懂了么?,图画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时候想表现自己的幼儿就会立刻站起来说:“我看到图上有小兔子。”老师发现他没有表达清楚,就请另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开展语言活动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给幼儿观察和思考的时间,直接给出图片对幼儿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是不好的,应当先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再进行提问.教师应当让幼儿在观察中通过自身现有水平与知识的理解加上对教师有针对性提问的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后作答,这样才不会挫伤幼儿积极性,也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思考与讨论。

(三)因各人差异,幼儿得到回答提问机会不均等

表现活跃的孩子总是能得到教师的青睐的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时也往往是让表现活跃的孩子回答,这使得一部分孩子的得不到回答提问的机会,也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期如此将会

使一些表现不活跃的的幼儿失去信心,不再想表现自己,体会不到语言活动中的乐趣,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是很不利的.(四)过分追求答案唯一,束缚思维

“标准答案”束缚住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无法扩散.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过分的追求答案唯一,使“标准答案”深植在幼儿思维中,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可怕的.这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无法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限制了思维的扩散,慢慢的,幼儿可能会失去了创新思维,思维变得平庸.但是这却是当前幼儿教师提问中不该有却也无法避免的现状。

三、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一)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全面性

1.比较提问:教师在比较分析后,在相同中找出不同 2.逆向提问:从故事现成的结论的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

3.想象力提问:鼓励幼儿想象故事情节外的情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师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

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引起的是幼儿的高级思维过程。幼儿需要超越感知所给予的信息或回忆性知识,在比较、分析与综合等高级思维活动后,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由浅入深,慢慢引导,幼儿无法直接理解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因此,教师需要先做一些低层次提问,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幼儿理解高层次认知的提问,使幼儿在提问中能够获得解决程度复杂一些的问题的知识,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三)教师在提问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发育程度不同,智力上也存在着一定得差异.对于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在提问上也应当有相应的设计.在难

易程度与灵活性强弱方面,发展的较快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幼儿就把设计好的较有难度与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给予提问,而发展较慢的幼儿可提问一些较简单基础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只有考虑到个体幼儿的差异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教师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创设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提问,使提问更加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以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易难结合,简单的提问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重点提问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分析和思考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的提问,鼓励幼儿对提问做出回答,并对幼儿的答案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再根据幼儿答案引导幼儿发散性思考,得出更多不同思维的答案,是幼儿在认知上多元化,创造化.(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探究性的提问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回答的很好,这时便需要教师能进一步做出探究性的提问,例如:为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以此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与开拓幼儿的思维,通过追问让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从中修正、补充,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总结与修正后使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再把经验应用到现有的生活和游戏当中,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第二篇:语言活动中如何促进提问的有效性

语言活动中如何促进提问的有效性

雅周镇张垛幼儿园 陈海燕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提问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说提问在教育活动中尤其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师提问的能力、所提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那么怎么样才能提出有效的提问呢?

一、提问语言要讲究艺术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首先要准确、严谨。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不能将口头禅挂在嘴边,如:“是不是”,“好不好”类似没有教育意义的问题。然后就是要清晰、简练、通俗易懂。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越要简单。如“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妈妈的歌声和大灰狼的歌声有什么不一样?”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问句,以免幼儿记不住或找不到问题的核心。再就是要亲切、和谐。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谈话氛围要轻松和谐。注意在语调和语速的控制上能抑扬顿挫、快慢适当,使幼儿能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回答问题。

二、促进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用什么方式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回应的方式,所以经过精心设计的的提问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思考,激活幼儿的想象,唤醒幼儿的思考,能够带领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1.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考、充分想象

一个封闭式的提问它的答案只有一种,是将你要教的知识经过你的提问来传授给了幼儿,它不能给人意外的精彩收获,而开放式的提问,它的答案会是经过幼儿自由发挥出来的,它是没有约束限制的。往往一个开放式的提问得到的答案会让整个活动出彩。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开放式的提问更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教师就应该多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等。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的习惯,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2.提问要有层次性,注意幼儿个体差异

孩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出来的答案,有助于发展全体幼儿的思维;为了巩固教学效果而提出的问题则是要面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一些相对能力较弱和胆子较小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够回答出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恢复这些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们看到的汽车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这样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提问要由浅入深递,以便幼儿理解

教师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科学地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不能一步到位,要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逐层深入。如在中班语言《小猪的爱情》教学中,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小鱼会答应猪哥哥的邀请吗?她会怎么说呢?”“ 小蜜蜂为什么一声不吭呢?她是怎么想的?小蜜蜂会怎么说?”“如果他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样由浅到深的提问,引导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深入思考,不仅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4.提问要有合理让幼儿思考的时间,学会等待

在教师提问以后,可以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让幼儿有思考组织回答的内容,这样也能增强提问的效果,或许还能得到让你意想不到的精彩答案。在没有给予幼儿足够时间帮助他们思考之前,教师切不可发出一些催促的指令,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如果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则少了你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交流的情感。

5.提问要具有鼓励性,师幼双向互动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提问应该要有教师发起的提问,也要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疑问。因为有效的提问应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如果只有老师的提问,没有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收到很好的启迪效果。所以在向幼儿提问的同时,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才有思维火花的碰撞,而幼儿也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去探索解决问题。

总之,提问是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形式,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让幼儿的高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理解。有效的提问,让幼儿对活动的有更高昂的兴趣,让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更和谐融洽,让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贯彻《纲要》精神,更关注有效提问,更熟练的掌握有效提问,认真探索,将有效提问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第三篇:浅谈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浅谈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天竺山镇中心幼儿园 李佳

内容摘要: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常用的一种教学 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这一手段,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训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问设计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言 活动 提问 有效性

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必须抓紧这一“黄金时段”,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策略,是反映其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这一手段,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训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问设计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终身发展。

多次观摩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总会发现教师的提问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语言教学,提问更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师幼交流的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语言活动的兴趣,巧妙设问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可见,提问在语言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的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提问的现状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因教师提问不当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提问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汇总起来有以下几点:

1.所提问题简单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这个苹果是不是红的?小明这样做对不对?这些彩虹是不是很漂亮?等类似问题,幼儿不用动脑就能够直接回答,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的深入思维活动。

2.提问目标不明确

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只是把提问当作一种教学的必备手段,而不知道为什么提问,也就是说教师设计了许多问题,但都没有紧紧抓住活动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而设置,兜了一个圈又回到起点,让幼儿、听课者不知所然,这就表现了教师不会提问。如:美术《七彩画》,教师在开始时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幼:“阴天。”师:“下过暴雨后,会有什么出现?”幼:“天空会变亮。”师:“仔细想一想,天空会出现弯弯的、五颜六色的什么呢?”幼儿异口同声的回答:“彩虹。”其实教师的提问目的是为了引出彩虹,结果绕了那么一大圈才引出答案,倒不如直接出示彩虹图片提问:“看,多么美丽的彩虹,有谁知道彩虹是怎么出现的呢?”这样,幼儿就会通过问题去思考,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进行解答。

3.提问缺乏层次性

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的知识水平,胡子眉毛一把抓,在问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故事《小红伞》,教师讲完一遍故事提问:“小红伞帮了小兔什么忙?”问题笼统、概括,缺乏层次。4.提问准备不充分

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的上课,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不得已时用“请坐下”、“等一下老师再告诉你”等来敷衍了事,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不到满足,积极性得不到调动。

5.回答存在不平等

我们常常提到,对待幼儿应一视同仁,让他们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过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迫不及待”的想从幼儿口中得出标准答案,把问题向标准答案上引导,并只针对部分能力发展好的幼儿进行提问,忽略了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幼儿应答机会分布明显不均匀。久而久之,请不到回答的幼儿会缺乏自信,成为教学活动的“边缘人”。

三、促进提问的有效性

(一)讲究提问语言的艺术

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来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严谨。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回答困难。2.清晰、简练。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的知识信息量,就必须做到语言简练流畅,通俗易懂,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越要简单。如“小蚂蚁为什么要帮蚂蚁奶奶搬家?”“小蚂蚁帮蚂蚁奶奶把家搬到哪里?”尽量避免使用双重否定句,以免幼儿记不住或找不到问题的核心。

3.亲切、和谐。教师提问时语言要亲切,氛围轻松和谐。注意处理好语调、语气、快慢、停顿,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幼儿能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回答问题。

(二)促进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回应的方式,因此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够带领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探究问题的本质,把握事实的真相。

1.提问开放式,增强幼儿参与意识

开放式的提问,答案是多样的,是没有限制的,是没有框架的,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的;而封闭式的提问,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幼儿一个框架,让幼儿只能在框架里选择回答的。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式的提问比封闭式的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所以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要采用开放式。如《好朋友》教学中,教师提问:“茶壶的朋友是谁?”“你的朋友是谁?”将幼儿置身一定的角色地位,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表述的机会,让幼儿收集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有利于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2.提问层次化,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这是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即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提问递进式,易于幼儿理解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层次递进。如在大班故事《愚蠢的熊妈妈》教学中,教师提问“熊妈妈为什么很伤心啊?”“如果你是熊妈妈,你会怎么做?”“怎样做才算是一个聪明宝宝?”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4.提问要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学会等待 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5.鼓励提问,双向互动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如果只有老师的提问,没有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收到很好的启迪效果。所以在向幼儿提问的同时,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让幼儿学习提问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在听故事后鼓励幼儿对不理解的词、句子进行提问,也可以鼓励他们在阅读时针对某一画面进行提问,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提问,或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提问。久而久之,幼儿会长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问的水平不断提高。

教无定法,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使幼儿的学习高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审视和反思,对幼儿的关注和理解。有效的提问,让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提高,师幼关系和谐,保证了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后,要进行更多的尝试,把有效提问运用到更宽广的教学领域中去。

第四篇:浅谈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浅谈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极具普遍性的现象,既是数学课堂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工具。但是,同样是进行数学课堂提问,甚至同样的一个课题,由于教师的不同,提问的方式、方法的不同,提问的效果会陈设个很大的差异,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欠佳,而有的根本无效,还会产生“负效果”,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达到有效性呢?近几年,笔者就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实施了以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在幼儿数学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数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需要情境,给问题创设一个良好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亲历感知中、认同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方法、学会学习。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可以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给幼儿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基于求职的紧迫情境,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幼儿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识冲突把幼儿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例如:在进行大班幼儿数学等分教学活动中,老师创设了 “分点心”的问题情境,告诉幼儿:今天有许多客人要到我们班来做客,老师带来了许多点心,每一种点心都有12个,有蛋糕,有水果,有饼干,有糖果,每一次分的时候,要分一样多,教师问幼儿“如果把这些点心分别分给2个客人、3个客人、4个客人或6个客人,他们分别可以分到几个呢?”,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生活化,幼儿在进行等分操作活动中就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操作中发现,分给2个客人,每个人可以得到6个,分给3个客人,每个人可以分到4个;分给4个客人,每个人可以分到3个,分给6个客人,每个人可以分到12个,根据这一问题情境,使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又如:中班幼儿学习“1-6的序数”时,我创设了故事情境,我先讲述故事《猴子邮递员》。由于情境中的猴子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讲到猴子忙碌送信这一幕时,我问小朋友:“要给房子编号?怎么编呢?编好后又如何送信?”,他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是不是在每座房子前贴上动物标记?”有的说:“设立一个大信箱,分成许多小格,小动物自己取信。”可见,创设不同的问题故事能为幼儿学数学激发其兴趣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具体而生动的场景能促使幼儿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使幼儿在有情、有境、有趣的环境中汲取数学知识的养分,达到有效学习数学的目的。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的方法有:体验性情境、生活化情境、故事情境、争议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迁移情境。

策略二: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只是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没有联系时,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幼儿很难回答;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幼儿已有知识有联系时,对幼儿那么他对幼儿集中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最为有效,因为,这样的问题,幼儿通过学习就能回答。

清楚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时要从幼儿“最近发展区”入手,提出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如:在大班“体积守恒”的教学中,有一位教师出示两个体积一样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玻璃缸,让幼儿判断其体积是否一样大。这位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你们看一看这两个物体是不是一样大?”事实上幼儿仅凭目测是难以回答的,他们只好瞎猜。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问题过程的,她出示两个玻璃缸后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两个物体是不是一样大吗?要想知道,请大家先看个小魔术。”这时,教师又拿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体积一样大),说:“咱们一起看一看这两个物体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教师用一个小瓶装满水,分别往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玻璃缸中倒水,幼儿边看老师倒水,边数所倒水地瓶数,结果发现两个玻璃缸中装的水一样多。此时,教师又提问:“两个玻璃缸中装的水一样多,这两个玻璃缸是不是一样大呢?”让幼儿重复以上的操作过程,得出结论。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再次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玻璃缸问:“要知道它们是否一样大,该怎么办?”由于有了之前的经验,幼儿知道了“形状不同地物体是有可能一样大的”地结论。由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幼儿的学习心理规律,对问题进行了恰当的控制,因此教学效果好。

可见,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循序渐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在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问题时,要把握分寸,一是要关注只是的本身,既要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的认识、理解很英勇,又要体现数学活动中的数学味;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任何时段内,不同的幼儿会有不一样的条件需求,教师应发挥问题的功能,最大限度西发挥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问题进行适度控制,即对问题的深度、广度、难度进行控制,避免幼儿产生“受不了”或“吃不饱”的情况。

策略三:提问要把握时机并给予幼儿适度的思考时间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幼儿思维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

这种星星之火。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够可以帮助幼儿数学内容学习的理解,激励幼儿的参与,能促进孩子的思考,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思维活动。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能够把握好时机并在提问后给予适度的思考时间,这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智慧。

如:数学活动《数数有多少》,目的是让大班幼儿学习数数的方法。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满满的四筐金桔,孩子们发出了“哇!那么多”的的喊声,我告诉幼儿,今天大家一起数金桔,看看每一框的金桔是多少。看到这些金桔,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还没等老师开口,有的幼儿就开始数了,由于他们太急于得到结果了,并没有过多考虑,蹲下就各自数开了。他们捡最大的往自己跟前拿,一边拿一边大声地数:1个,2个,3个````````,数着数着相互之间就有了干扰:楠楠数到7的时候,正涵一个劲说9,楠楠生气地说:“你小声点,我都数不了了。”涛涛着急地叫着曹洛菲:“等会儿,这几个我都数过了。你怎么还数啊?”曹洛菲说:“我不知道,我们的都混一起了。”

我见时机已到,是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解决互相干扰问题的时候了。于是我大声问孩子们:“怎么样,数清楚了吗?金桔到底有多少啊?”

幼儿在与物的接触和人的交往中,获得了一些关于数学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经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有时侯甚至是表面的数学经验,并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有关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孩子们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数数,当然会数不清金桔的总数量,要使幼儿建构一些初步的数概念,这时候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例中我是这样问的:“怎么样,数清楚了吗?金桔到底有多少啊?”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解决互相干扰问题,“那怎样才能数得清楚呢?大家都想一想,谁有好办法把金桔给数清楚?”用这样的提问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操作,发现和明确问题,展示操作结果,最后概括并形成概念,案例中我运用有效的提问和引导,使幼儿最初的随意摆弄到有序操作,从不断失误到获得数学经验,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索,获取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时机以及提问后给予幼儿适度思考时间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引领幼儿活学活用的需要,也是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认知的需要。

可见,提问要选择恰当时机,这就是要与幼儿学习内容和和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幼儿处于兴奋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时机:一是幼儿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幼儿自我评价的时候。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幼儿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有的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幼儿能对答如流,如果幼儿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幼儿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幼儿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幼儿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总之,提问是教师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能优化幼儿数学活动的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幼儿之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数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深入研究幼儿数学活动中提问艺术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自然地实施提问。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运用最多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联系教师和幼儿的纽带,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启发幼儿思考,检验幼儿学习数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幼儿活动中提问与回应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与回应的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问题提得好,好像平静的海面投入一颗石子,能激起孩子思维的浪花。”那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呢,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

一、提问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

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令”。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提问的类型

1、复述型问题

这类问题常用“是什么”“怎么样”一类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如综合教育活动《粘粘贴贴说说》,老师提问:“熊猫来了,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从胖乎乎、可爱的、美丽的、淘气的等形容词修饰。然后小狗、猴子、大象挨个出现,并告诉幼儿这些动物都是杂技演员,“他们在表演什么杂技呢?”要求孩子说出“小狗走钢丝”、“猴子爬竹竿”、“熊猫踩跷跷板”、“大象吹口琴”,便进行添画或粘贴。从思考的角度讲,这类问题着重于语言上的理解。

2、演绎型问题

这类问题是已经抽象出某种概念,要求答出具体表现,把概念具体化,常用“表现在哪”一类问题引出。如科学活动《秋天》,老师提问:“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现在是什么天气?”幼儿回答“秋天”,老师问:“你们是从哪看出来的?”幼儿答:“从树叶天空大雁那看出来的。”这类问题不想复述性问题那样可以直接找到答案,需要一个“对号入座”的思考过程。这类问题也为下一个概括型问题打下基础。

3、概括型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孩子从已有的事实中抽象出概念。比如说在给孩子讲完故事后,提问“从······中看出······的句式引出,由于概括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问题的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实际教学中常常把演绎型问题和概括型问题结合起来组织提问。

4、分析性问题

分析性问题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由表到里地思考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为什么“引出,例如在讲解我的家乡时,在幼儿观察过事先准备的图片等资料后,教师提问:”你觉得家乡那最美?“"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你知道我们家乡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美么?”通过提问使幼儿通过分析推理,得到课堂内容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答案或信息。

5、想象性问题

通过想象或再现形象,这类问题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如赵老师以前上的装饰画《手套》,幼儿欣赏完图片后,感受到了装饰后的手套变得很美后,教师提问“你想有个怎样的小手套?”启发幼儿想想,并鼓励孩子和老师装饰的不一样。

6、比较性问题

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装饰手套中老师在让孩子在观察过装饰前的手套和装饰后的手套后提问“你能看出这两种手套有什么不同么?”

7、分类型问题

即启发幼儿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比如说:“这些果实中,亲你说说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

8、追问型问

就是把所传授的只是分解为一个个问题,一环又一环系统的提问幼儿。追问的特点是教师发问的 语气较急促,问题问题之间间隙时间较短,能训练幼儿的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追问能使幼儿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全面理解内容,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应老师在教学绘本《分萝卜》文本时,为了检查幼儿听读文本的效果,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谁给他们分萝卜?他们为什么分萝卜?他们是怎样分萝卜的?这个故事你发现并懂得了什么道理?正因为应老师这样的穷追不舍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是这届活动精彩而有节奏同时”穷追不舍“的提问避免了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益,保障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9、选择性提问

选择性提问就是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提出若干解释,让幼儿惊醒分析鉴别,做出肯定或付定的的判断。例如,在讲读本《沙滩上的大鳄鱼》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小鸟、鲸鱼、青蛙中你觉得鳄鱼会吃了谁?理由是什么?这个提问迅速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10、假设性提问

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或者”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等等。

11、反诘性提问

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的出的判断进行反对,如:”你增么知道这个比那个长?“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另外还有:预设性提问、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陈述性提问、指令性提问、否定性提问、自答性提问等总之,教无定法,问也无定法,只要做到问需有法,问需知类就行。

三、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方式的现状

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提问较随意、机械,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比如:在大班艺术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中,教师播放了一遍歌曲后。

教师:这首歌好不好听?幼儿:好听。教师: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教师:小老鼠怎么不高兴地摇头了?为什么?幼儿:为什么?(幼儿重复着老师的话)教师:因为小老鼠把电话打到小猫家了啊。幼儿:噢。教师:明白了就跟老师唱这首儿歌吧。在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又问:小老鼠厉害不厉害,棒不棒?幼儿随声附和:厉害,棒!

▲暗示性提问,导致幼儿不能深入思考

【场景二】在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睡姿》中,教师带孩子做”大灰狼抓睡姿不正确的小动物“的游戏

教师:有没有睡姿不正确的小动物呢?幼儿A:没有!教师:请你再看看,有没有?幼儿A:没有!教师:你看看看萍萍睡得对不对?幼儿A:萍萍睡得不对,洋洋睡得也不对。

(分析和思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象征性地向幼儿发问,要求幼儿回答,学前期的幼儿比较容易受暗示,特别是中、小班幼儿,本身就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你看看萍萍睡得对不对“这句话明确告诉幼儿在萍萍身上找问题,这种具有暗示性的提问会导致整个活动中幼儿不能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所以,教师应提出客观的能引起幼儿思考的问题。

▲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比如在《我的身体》教学活动中,老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肚子里面什么东西会动?你是怎么知道它会动的?幼儿回答:“心脏在身体里一跳一跳的动”老师又问:“肚子里 除了心脏还有什么会动?”没有小孩回答,因为 孩子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使提问不能得到很好的回应。

▲提问单向,不懂“追问”,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比如:遇到错误答案时教师会向大家发问:“谁来纠正他?”“谁来帮助他?”这种提问的实质是“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关心思维过程。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是对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追问使孩子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也可以使孩子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

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

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在实践中要切实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1、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在设计提问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如:一位老师在讲数学时提问:“汽车城停有几辆车?”幼儿在那数呀数,数不清,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老师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有问题,马上调整自己的提问:“汽车城有几层楼?每层楼停有几辆车?”幼儿里解教师的提问后,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明确探究活动到底能够引导幼儿明确哪一原理,获得哪一概念、和哪一方面的经验。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质疑、争论、促使幼儿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

② 可接受性。

提问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如: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所要的信息,如“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看到过哪些颜色的花?”“什么是英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提出有效提问的探究,随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

③ 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孩子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孩子觉得活动没有趣味。提问要有情趣、有意味和有吸引力,要注意引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获得发展。如:《有趣的汉字》这一活动咱们老师都知道这种活动很难组织,因为活动内容本身就很枯燥。从一般教学流程来看,活动有四个环节:

一、找汉字

二、看图猜字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四、尝试看图识字,这四个环节是节节相扣,一个也不能少的,所以从能激发的兴趣出发,《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的一个案例是这样组织的:在组织的第一个环节,先在黑板上无顺序的写了三个国家的文字--中国、美国和日本,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能找到我们中国的字么?请你帮助老师指出来。”,孩子们非常兴奋,因为孩子们对汉字还是有点了解的,而且还是帮助老师指出来,能帮老师做事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这就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的心。

在第二个环节中,改变了先让幼儿猜字然后总结出象形文字的教学思路。而是,先给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古时候是没有字的,可是,我们要传递信息,怎么办?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大声喊”,有的说“让小白鸽告诉他(她)”……

孩子每说一次这位老师都提出疑问,后来有孩子说“做记号”,孩子们能想到做记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下载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

    语言教育活动中如何提问 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语言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 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的时机不当;提问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启发......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摘要: 幼儿园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我认为一名好幼儿园老师,不是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是一个......

    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杨芳 【摘要】要上好一节语文阅读课我觉得在教学中不仅目标明确,有效的教学评价更注重合理巧妙的有效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

    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

    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 ——《秦朝一统》公开课 丁艺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对于提高学习内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组开展了“课堂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主持人:李小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 冕宁县城厢镇中心校方启美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

    对教师提问策略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研究

    对教师提问策略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幼儿园作为为幼儿提供集体教学的场所,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