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时间:2019-05-12 03: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第一篇: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以往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被塑造的对象,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积极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只有学生主体自觉自愿的参与,才能形成道德发展的内动力。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在活动中弘扬主体性,学做小主人。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激励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注意发现小主人意识的萌芽。如外出游玩时,当平时很少出头的一个队员拿起相机给班里照像时,辅导员要及时发现他做事的自信,如果回来后举办“摄影作品展”,就会使这个队员的自信心倍受鼓舞,主动性大大增强。年级举行手抄报评选,一些人落选,如果辅导员能使落选的作品在班里展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小主人能力的机会,就会促使队员的积极参与。中队内如能经常展出绘画、读后感、作文、手工制作、舰模、船模等,学生就会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做小主人的参与快乐。

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小主人才干的好机会。辅导员要组织队员讨论怎样当好小干部?中队小主人应有怎样的责任心?认识明确后,要鼓励队员勇敢地参与竞选,演讲当干部的打算。特别要注意调动从没当过干部队员的积极性。轮流当干部,可以给每一个队员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人在为中队服务中,发挥小主人的主动性,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人,学会管理方法,学会做好工作。逐渐懂得服务集体,体验到小主人的责任感。

中小队会,是展示“我是小主人”的好机会。辅导员要把说教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如组织“我们爱老师”的文艺演出,组织“科技之花”的队会,开“新年联欢会”,排练课本剧,召开“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进行小队环保宣传活动,组织体育比赛、基本素质比赛等等,每次活动前,辅导员要提醒小队分工找资料,互助合作。活动后,以小队是否人人参加,是否团结合作作为讲评重点。及时表扬主动参与、积极准备的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从准备到结束,辅导员都宜做场外指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让队员们唱

主角。学生在自主、积极的实践活动中会满足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在活动中会得到提高,这是单纯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与交流。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会给孩子增加一分自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会使孩子体验到“我是小主人”的成功。在中队日常工作中,每人轮流记“中队日志”,中队干部记“荣誉册”,各小队评比“优秀小队”,发锦旗,黑板报设“比武擂台”的方法,都是激励学生勤奋、进取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每项活动的讲评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可给家长打祝贺电话,汇报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队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当着家长的面夸奖孩子。分阶段给家长发“交流信”,表彰各方面进步的少先队员。这些一点一滴的激励性评价会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孤僻、不合群、胆小性格的人,会逐步转变。每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优点”,“我是小主人”。

二、开展做生态小主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今天培养的人,不能只会学习,还应具有明天需要的各种素质。减负以后,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怎样引导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社会发展上来呢?这里有一个视角,就是积极扶持少先队员做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有一个中队的辅导员在引导队员们阅读环保书籍后,发动学生做环保小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少先队员们走上街头,河边,了解污染现状;翻阅书籍、报刊,上网,查看环保动态。一张张环保手抄报、绘画很快贴满了墙。之后,辅导员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环保干些什么呢?讨论后,大家认为,我们就从回收废旧电池做起。一个小队干部第一个拿来自制的“环保箱”,里面装着她攒的旧电池。榜样带动了全班,大家纷纷挨家挨户去宣传、去收集,路上捡,垃圾堆里捡,不到三个星期,就回收了4855节废旧电池,全中队人人成为环保志愿军战士,在“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上,报社、雏鹰网的记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队还被智慧岛环保志愿军司令部评为“环保班级”。他们还代表学校,向全国小朋友发出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倡议书。电视台播出后,连日本NHK电视台也来采访,少先队员们真的体会到了做生态小主人的责任与快乐。于是更加关心其他方面的环保,不少人写了关于大气污染、噪音、河水污染、光污染、沙尘暴的由来等小论文,中队人人都创作了环保方面的画,一些人还拍了照片。有20多人参加了为全国小朋友申请诺贝尔环保奖的“环保一日”征文,5篇登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环保报》上。有23人参加了“让首都更美丽”的环保征文竞赛,4人获优秀奖。五一期间,中队代表还主动到北京风沙的源头——内蒙恩格贝沙漠植树。临行前,全体队员把自己制作的保护绿地、森林的宣传卡片画交给他们,请他们发放。过去,同学们看到喝光的饮料瓶,常常扔掉。有了环保意识后,大家积极收集起来,卖掉换钱准备买树苗植树。放暑假后,大家参加环保活动的兴趣依然不减,有人去考察垃圾处理,有人去调查河流污染现状。其中,有30多人参加了环保基金会发起的“百家企业助环保,百万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少先队员们顶着烈日,手拿宣传单、布袋,在家属区挨家挨户的宣传绿色购物,发放布袋。这次活动共发出1500个布袋,受到居民的欢迎。

少先队员们在投入环保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实践的锤炼,不仅给

了孩子们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锻炼了交际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大大增强,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体验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就使少先队员的人格素质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加证实了,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主体,每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一旦在活动中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弘扬其主体性,小主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篇: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txt男人偷腥时的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任何东西都不能以健康做交换。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

以往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被塑造的对象,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积极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只有学生主体自觉自愿的参与,才能形成道德发展的内动力。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在活动中弘扬主体性,学做小主人。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激励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注意发现小主人意识的萌芽。如外出游玩时,当平时很少出头的一个队员拿起相机给班里照像时,辅导员要及时发现他做事的自信,如果回来后举办“摄影作品展”,就会使这个队员的自信心倍受鼓舞,主动性大大增强。年级举行手抄报评选,一些人落选,如果辅导员能使落选的作品在班里展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小主人能力的机会,就会促使队员的积极参与。中队内如能经常展出绘画、读后感、作文、手工制作、舰模、船模等,学生就会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做小主人的参与快乐。

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小主人才干的好机会。辅导员要组织队员讨论怎样当好小干部?中队小主人应有怎样的责任心?认识明确后,要鼓励队员勇敢地参与竞选,演讲当干部的打算。特别要注意调动从没当过干部队员的积极性。轮流当干部,可以给每一个队员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人在为中队服务中,发挥小主人的主动性,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人,学会管理方法,学会做好工作。逐渐懂得服务集体,体验到小主人的责任感。

中小队会,是展示“我是小主人”的好机会。辅导员要把说教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如组织“我们爱老师”的文艺演出,组织“科技之花”的队会,开“新年联欢会”,排练课本剧,召开“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进行小队环保宣传活动,组织体育比赛、基本素质比赛等等,每次活动前,辅导员要提醒小队分工找资料,互助合作。活动后,以小队是否人人参加,是否团结合作作为讲评重点。及时表扬主动参与、积极准备的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从准备到结束,辅导员都宜做场外指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让队员们唱主角。学生在自主、积极的实践活动中会满足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在活动中会得到提高,这是单纯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与交流。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会给孩子增加一分自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会使孩子体验到“我是小主人”的成功。在中队日常工作中,每人轮流记“中队日志”,中队干部记“荣誉册”,各小队评比“优秀小队”,发锦旗,黑板报设“比武擂台”的方法,都是激励学生勤奋、进取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每项活动的讲评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可给家长打祝贺电话,汇报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队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当着家长的面夸奖孩子。分阶段给家长发“交流信”,表彰各方面进步的少先队员。这些一点一滴的激励性评价会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孤僻、不合群、胆小性格的人,会逐步转变。每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优点”,“我是小主人”。

二、开展做生态小主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今天培养的人,不能只会学习,还应具有明天需要的各种素质。减负以后,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怎样引导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社会发展上来呢?这里有一个视角,就是积极扶持少先队员做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有一个中队的辅导员在引导队员们阅读环保书籍后,发动学生做环保小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少先队员们走上街头,河边,了解污染现状;翻阅书籍、报刊,上网,查看环保动态。一张张环保手抄报、绘画很快贴满了墙。之后,辅导员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环保干些什么呢?讨论后,大家认为,我们就从回收废旧电池做起。一个小队干部第一个拿来自制的“环保箱”,里面装着她攒的旧电池。榜样带动了全班,大家纷纷挨家挨户去宣传、去收集,路上捡,垃圾堆里捡,不到三个星期,就回收了4855节废旧电池,全中队人人成为环保志愿军战士,在“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上,报社、雏鹰网的记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队还被智慧岛环保志愿军司令部评为“环保班级”。他们还代表学校,向全国小朋友发出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倡议书。电视台播出后,连日本NHK电视台也来采访,少先队员们真的体会到了做生态小主人的责任与快乐。于是更加关心其他方面的环保,不少人写了关于大气污染、噪音、河水污染、光污染、沙尘暴的由来等小论文,中队人人都创作了环保方面的画,一些人还拍了照片。有20多人参加了为全国小朋友申请诺贝尔环保奖的“环保一日”征文,5篇登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环保报》上。有23人参加了“让首都更美丽”的环保征文竞赛,4人获优秀奖。五一期间,中队代表还主动到北京风沙的源头——内蒙恩格贝沙漠植树。临行前,全体队员把自己制作的保护绿地、森林的宣传卡片画交给他们,请他们发放。过去,同学们看到喝光的饮料瓶,常常扔掉。有了环保意识后,大家积极收集起来,卖掉换钱准备买树苗植树。放暑假后,大家参加环保活动的兴趣依然不减,有人去考察垃圾处理,有人去调查河流污染现状。其中,有30多人参加了环保基金会发起的“百家企业助环保,百万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少先队员们顶着烈日,手拿宣传单、布袋,在家属区挨家挨户的宣传绿色购物,发放布袋。这次活动共发出1500个布袋,受到居民的欢迎。少先队员们在投入环保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实践的锤炼,不仅给了孩子们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锻炼了交际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大大增强,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体验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就使少先队员的人格素质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加证实了,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主体,每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一旦在活动中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弘扬其主体性,小主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篇: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在幼儿教育中,能否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充分贯彻实施,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幼儿的特点、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

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

从客观上来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成功的。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并作出反应。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认真参与,有的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和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是教育的主体。相反,这是他们能动性的表现。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主体教育的观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识,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幼儿主体性也必须而且只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它必须从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准备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幼儿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研究幼儿如何学习、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再研究教师如何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大成效,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许多幼儿教师师总是想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学会„„等等,她们只是把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简单当作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这是片面的认识,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基础、依据和目的。重视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不仅是教育幼儿的手段,更是教育幼儿的一个目标。只有真正把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当做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正确地认识幼儿的主体性并在实际教育中切实体现、贯彻幼儿主体性。

二、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教育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的],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现代教育观、课程观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发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已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建课程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主体。任何外在教育环境都必须通过幼儿主体的努力,才能实施教育环境功能的转化,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因此教师必须实力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变思考教师如何教为思考幼儿如何学。从研究幼儿入手,引导幼儿发展。过去幼儿园几乎都使用统一的指定教材,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又是先选好指定的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为完成“教材”而组织教学活动,幼儿的发展水平如何,所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考虑,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上海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是:“学前教育课程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适当地让幼儿参与,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幼儿的喜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材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认识春天这个季节特征之后,教师有意地组织幼儿谈谈心得,并希望老师再教哪些内容?这时,幼儿七嘴八舌地说这道那,各抒已见,大多幼儿表现出对春蚕特别感兴趣,热切地要求教师多讲讲春蚕,于是老师就特意地根据幼儿的意愿组织了一个关于《春蚕》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春蚕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对人类的贡献等方面去了解、认识。

我认为,要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的模式(包括观念和做法),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在我们幼儿园已开始实施改变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方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极为多样化的。教师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过去领先确定好学习的终点和程序,只能是对幼儿潜力的束缚和阻碍,或有教而无学的状况。既然课程最终关注的是学而不是教,既然课程与教学都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那么,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远比关注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有序性重要得多。

因此,我们改变了教师预先确定课程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视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实践中得出以下三点体验:

(1)不预先确定课程并不意味着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毫无计划,只是这种计划不是对活动的具体目标与程序的规划,而是包括多种可能性的“假设”。这样的“计划”为儿童的参与,为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活动的进行不仅依靠开始的计划,而且依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灵活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是追随儿童:依据自己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

(3)“追随儿童”,老师不能照搬他人的课程照搬,要根据自班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来创设教学计划。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目标当然重要,教师心中始终应有目标,但更应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们。教学过程才能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把幼儿的未知视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可把它们作为一个课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去求索课题。

《寻找春天》的活动就是在我班幼儿敏感地发现小燕子飞来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进行这一活动时,我带领孩子到室外,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变化,发现小草冒出了嫩芽,发现迎春花开了、发现树枝上也长出了嫩嫩的新绿叶„„他们不仅发现了植物的变化,也发现了人身上的变化——人们的衣服穿少了,春天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惊奇不已,在自由的观察发现中他们了解了春天、感受了春天、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只有师生共同建构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真正德推动价值。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

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获得了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是不是动脑筋思考了,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多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幼儿准备充足、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具有游戏性和兴趣性。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材料。

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幼儿的活动就体现出主动性。而操作——架设主体和客体之联系的桥梁——对幼儿学习经验地获得具有极大的意义。陶行知先生也说:“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例如在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归纳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给幼儿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实物、图片,供孩子们摆弄、操作,比较、巩固对“三角形有首尾相连的三条边、有三个角”特征的理解;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笔、水分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实验”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石子等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活动的兴致就高。在活动中,幼儿就像进入了一个超市,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结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强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探索事物的根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幼儿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受探究材料的制约,材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时需要精心考虑;材料要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要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的合作提供机会,也就是说,考虑的不仅是安全卫生,还应更多关注材料本身能为幼儿提供多少研究的可能与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时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因为它可能会降低学习的价值。

(2)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的各种想法的材料。当研究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儿童的假设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这需要老师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可能需要的材料。

2、活动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某一主体的教学,必须反应儿童看事物的方法”。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的内容。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顺应幼儿心里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上要增强教育活动的游戏性,激发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的愉快,学的轻松。例如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幼儿“按数取物”时,可以开展“自由超市”的游戏,教师扮演超市管理人,发给幼儿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目到超市里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幼儿就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发展了按数取物的技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机械的练习“钻、爬、投、掷”这些单个的动作,幼儿一般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动作编进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中,幼儿就会在游戏中乐于不疲的练习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手工制作虽然大部分幼儿都喜欢,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制作技能水平都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幼儿只示范一遍就已经学会了,而有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很长时间还是掌握不了,这个时候,我们为合不来组织一个“小小家工厂”的游戏呢?把制作过程分成几道工序,技术水平高的幼儿制作较难工序,技术水平差的幼儿制作相对容易的部分,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制作活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据以上的例子,并不是说让教师把每次教学活动的内容都设计成游戏的固定模式,游戏只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像“科学实验活动、故事表演、模拟舞台演出”这些形式幼儿也都很喜欢,只要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次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多运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方式,如:提问法、比较法、发现法、实践法、观察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去多看、多听、多问、多项、多说、多做,幼儿就会在积极主动地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积极地旁观。

孩子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

在一次健康活动《说味道》中,当我请孩子们品尝食物并互相谈谈食物味道时,孩子们立刻沸腾起来。曼玲吃了一把爆米花:“恩!好吃,好甜呀!”。西西挑了一根牛肉丝:“这个好吃,是辣的”。尔后又用牙签挑了一块苦瓜片放在鼻子旁闻了闻:“这是什么,我从来没有吃过”。放进嘴里,马上裹着涎水一起吐出来,五官也皱成一团,她大声说:“这是什么!”孩子们被她的表情逗得笑成一团。子鸿则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拿着牙签迟迟疑疑半天不动手,我挑了一片山楂放在他嘴里:“尝一尝!”并微笑着鼓励他:“可好吃了!”我也吃了一块。“抿一抿,慢慢尝,还有好多东西你没有吃过呢!”„„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孩子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我班的妮妮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一只小乌龟,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决定第二天从家中带些食物来喂养小乌龟。第二天有的带来了面包,有的带来了玉米,有的带来了香蕉„„,大家都要喂给乌龟吃。看着孩子们带来的食物,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们拿着食物去试一试。“老师,它怎么不吃呀,没有牙齿吗?”“肯定是它不喜欢这些食物。”看着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我为孩子们有着可贵的探究精神笑了。

主体教师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答案。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活动中,他们是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我园大班在进行关于“风”的主题活动中,当孩子做成风车后,杜老师又进一步提出了新问题--“怎样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提出了使用吹风机、气球、气筒等工具,其中一个孩子提出用吸尘器,这时杜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找来这些物品,让孩子们分组试一试。结果吸尘器没有让风车转起来,而是把风车吸进去了。尽管有的孩子急哭了,但他们却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获得了经验,而且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我们看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给孩子现成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探索,不断地肯定和鼓励,给孩子以支持。这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教育改革的真谛--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在引导孩子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引导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遵守规则。

3、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老师不仅要身体走下来,走近孩子,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老师的心要走下来,贴近孩子,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

在一次科学活动《认识糖果》中,当谈到糖果的特性时,有的孩子说:“糖果是甜的”;有的孩子说:“放在嘴里就化了”;王旭说:“上次妈妈给我买的旺仔QQ糖就化不了。老师对不对?”这下可把我给问住了,我只好笑一笑:“老师没有吃过旺仔QQ糖,不知道,对不起!”王旭说:“老师,明天我买给你吃”。一时间,许多孩子都纷纷表示明天要带旺仔QQ糖给我吃。于是一场收集糖果的活动展开了。

第二天,孩子们都来得比较早,而且还带着昨天收集的各式糖果„„。

孩子们让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糖果并不都是甜的,也并不是放在嘴里就化了。这一次活动,使我真切感受到教师必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充分地、主动地与老师合作交往。而我们老师呢,也要放得下架子,不懂的地方就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和有益的。主体性教育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多于幼儿交谈,了解幼儿的愿望和要求;多听幼儿的见解;遇到问题,与幼儿共同解决。使幼儿置身于一个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采集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活动仅仅是把幼儿当作活动的对象和客体,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主体发展的能动性,在活动中只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不注意研究幼儿应该何学习。忽略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需要,常常把幼儿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总是以教师问,幼儿答进行语言交流。幼儿学习的地位未被真正确立在许多情况下幼儿不是主动参与活动,这样,有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通过参与沙坪坝区的科研课题——《幼儿园主体性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和《纲要》的学习指导下,经过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主动积极地发展。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首先,为幼儿创设自选式的物质情境。这种自选式的情境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提供活动材料创设多种具有一定情节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经验、能力、兴趣等自主进行选择的一种活动形式。要为幼儿布置一个有物有景、有声有形、卓然有趣的情境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感知具体事物中学习语言从而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使幼儿愿意表达、乐于表达。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又如,在语言游戏“捉迷藏”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大树、房子、花园、池塘等背景道具和多种动物头饰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动物头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选择,游戏中又让幼儿自己选择周围的场景进行游戏和交流。这样的语言、情境,会积极地引发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如讲故事《神笔马良》,我让幼儿认真地听完故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拿一只笔自己去模仿、去给同伴讲述,有的幼儿会有兴趣地表演讲,述马良帮助穷人画画的情节,有的会选择财主让马良画金山被淹的可笑情节讲述,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现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如语言游戏“小动物春游”给教室布置成具有春天景色的花园,花盆种的花、绿色的草地、绿地毯和发芽的树木盆景等让幼儿扮演成各种小动物身临其景自由地以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动作在提供的场景中玩耍,感受春天的景色,从中学习动词和形容词。这样,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春游”的情趣。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教师要调控好活动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四、支持语言想象,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灵魂。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幼儿而言,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语句、词语的举一反

三、对故事情节、事物的联想、想象,以及儿歌、诗歌、散文的仿编等等。在语言活动中,一边是教给幼儿的学习方法,一边是要引导幼儿能举一反三,学了一首儿歌,就让他们也来自己学习仿编儿歌,讲述时,运用一个词语,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学了讲故事,就启发幼儿想象也来创编一些故事情节等等。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幼儿不能没有想象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色彩。我们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与语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会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和想象。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另一种需要的东西,教师总要启发幼儿“它像什么”、“还像什么一样”,让幼儿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等等。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幼儿天真的想象教师要给以肯定和引导,让幼儿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胆地想象。如故事《七色花》幼儿很容易被故事里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时,让幼儿幻想成故事里神奇的“七色花”鼓励幼儿想象你的“七色花”会帮你实现哪些愿望。幼儿会想到为自己实现喜欢的东西,为爸爸、妈妈实现需要的东西,教师进一步支持 幼儿更深一层地想象“七色花”还会帮你实现哪些有意义的愿望进而幼儿会想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愿望还会想到实现动画片里的科学幻想情景等等。教师对幼儿想象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启迪、培养和发展幼儿身上隐藏着的神奇而无穷、健康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通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语言交流环境,给幼儿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

第五篇:如何通过少先队活动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课题实施方案

《如何通过少先队活动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课题实施方案

杭锦后旗奋斗小学课题组

2014年9月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各种多姿的主题队会来开展工作。主题队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灵魂,丰富多彩的自主参与性的队活动能使队员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能发展队员的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队员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能把主题队活动搞好,更有所创新。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主体,每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一旦在活动中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弘扬其主体性,小主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正象教育家普罗塔克说的:“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一、课题研究目标

1.立足学校教育,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领会中心思想,在“五自”的精神指引下,练就过硬本领,勤学习、勤锻炼、勤实践,体验成功的乐趣,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理能力和竞争意识。

2.发展少先队员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他们的自我的有效性,培养队员们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让少先队员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及活动中的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4.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发展。

5.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少先队员的能力培养,尽多的让每位少先队员都能够在活动中自我管理,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队员们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队员善于反响思考,标新立异。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辅导员的素质,转变组织活动的教育观念,培养少先队员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质,辅导员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题实施初期,转变辅导员们的教育观念迫在眉睫,由原来的老师组织队员参与,转变为队员自主设计活动,请辅导员老师指导,由过去的“要我锻炼”变成“我要锻炼”,由陈旧的辅导员老师想活动变为队员自我组织活动。

2.锻炼队员们的合作交流,针对高低年级队员年龄的差异进行尝试研究。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队员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队员在中小队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探讨分析。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动队干部的管理能力,使他们充分调动起队员们的积极性,与他们在一条桥上走,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辅导员老师也要蹲下身子与他们在一起,吃一个碗里的饭菜。使每位辅导员、队干部和全体少先队员都能够团结合作,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3.为少先队员创设问题情境。

少先队员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活动参与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活动中结合国家重大事件和节日,把队员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每位少先队员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

4.高低年级的配合活动研究。

由于高低年级的年龄不同,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容易出现难度上的差异,为此,中队在举办活动中要与年龄特点相结合,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展开活动。

四、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03年3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召开课题研究人员会议,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

2.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0月):

各研究人员全面开展研究,收集数据、资料,具体的实施方法在每学期少先队活动的计划中全面体现,圆满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总结本课题中所采取的方法及获取的效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一般的少先队员自我管理、自我超越探究学习模式,完成课题研究的报告及课题有关论文的整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实施措施

1.增加少先队员自主活动时间的研究。

少先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研究的时间较多,为此少先队辅导员在组织队活动中要大胆创新,敢于让队员亲身尝试,让他们自主的进行研究,从他们的心灵深处着手,做他们愿意做的事,重视少先队员对自己的言行的掌握过程,实现自我管理。

2.优化中队学习活动的研究。

培养少先队员的合作意识,探索中队活动的有效方式,研究活动的时机等。针对目前少年儿童独生子女较多,在家中是小皇帝,任何事情由他们的父母一切操办,自己不能完成他们应做的事情,在校内合作意识差,自私心太强,这不利于今后社会的适应,致力于通过中队带动小队探索式学习活动的研究,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少先队员们的合作能力,为适应今后社会的生存打好基础。

3.在争章活动中培养队员们的创新意识。

各中队设定各中队争章的内容及形式,体现本中队的特色,激发学生争章的兴趣。雏鹰争章活动既是对队员内在素质的外在衡量,也是对队员取得成绩的标志。

4.在活动中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实现“新世纪我能行”

以往少先队活动是在辅导员老师确立之后,队员在辅导员的领导下,进行机械性的活动,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出现逆反心理,不能实现主动性,为此各中队要在开展各项活动时,让少先队员自己组材料,在属于他们的节日活动中快快乐乐的成长,大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活动不求量,但求质。使我校少先队立足学校教育特点,扎实开展活动。

5.在少先队教育中突出创新教育和体验教育。

创新的过程是一项异常艰苦的过程,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努力,需要抓住目标后锲而不舍的意志。因此,在对队员进行创新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队员创新品质的教育,培养队员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品格等等。

“新世纪我能行”实践体验活动,是培养队员自主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我当一天家”、“父母一日生活调查”、“今天我是小老师”、“当一天小农民”、“我当小交警”、“学当营业员”、“当一日记者”等活动,使队员们尝到当家长、老师、农民、交警、营业员的辛苦,培养了队员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吃苦耐劳等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七、课题研究保障

1、上级团委、教育局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为课题的研究铺设了“平台。”

2、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学校提供了课题研究的专项资金,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4、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均为干了多年并仍然干着的辅导员,对少先队的各项教育活动都非常熟悉,具备课题研究的时间、经验和条件。

八、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史琴芳

成 员:郭丽茹 刘轶群 刘欢 张海涛 秦艳梅 胡琳

九、课题研究成果表述

本课题于2014年12月研究结束时,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一套成果汇编,邀请上级教育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下载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刍,活动弘扬少先队员的个性

    反刍,活动弘扬少先队员的个性 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积极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只有学生主体自觉自愿的参与,才能形成道德发展的内......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大力倡导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弘扬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弘扬 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日期:2014-04-01中国妇女报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教育实......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摘 要: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译本的忠实,强调与原作对等,而译者本人则被看做是翻译机器、仆人。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开始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张爱玲译作《老人与海......

    浅析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浅析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县**幼儿园,****622550)摘要: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人类交流和思想的工具。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理......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着重在于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是九......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冯丽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城关中学 摘要: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然......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恩平市东成镇中心小学 陈美燕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