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让主体意识浸润体育课堂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取得体育课教学的最佳效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鼓励为主;恰当的运用有意注意规律和无意注意规律的转化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在以上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兴趣 事半功倍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德育 体魄 人格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的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为了适应21世纪体育教学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科学知识及各门横向学科的理论知识,树立全新的教学意识和全新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体育专业及与之有关的边缘性知识上不断扩充和更新,使学习的各个领域协调发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尝试,就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一、合理安排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体育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精心组织设计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适时地进行情感、意志、能力等的心理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迫切的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威信的建立,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 ”。要使学生信任你,尊重你,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健全的人格和体贴学生、尊重学生的美德。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美好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练习持沙包向有标志的方向投远练习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摆放标志和准备沙包,学生面对自己布置的场地感到无比自豪,诱发了练习兴趣,增强了积极性。
再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教材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编写反应青蛙生活习性的游戏,开始是在音乐伴奏下,小朋友进入活动场地站定后,教师出示青蛙的头饰,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呀?”小朋友说:“青蛙”。教师简单介绍青蛙的形态以及跳的动作等,然后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像青蛙跳的游戏,好吗?”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青蛙跳建立了理性认识,同时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鼓励为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首先,精心设计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引导学生较快进入角色,根据计划目标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地参与体育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在引导和指导,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其教学组织形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并有所创新。采用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由结合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一)多用激励的语言。
学生在学习中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当学生有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的加以引导、启发并帮助解决,使学生增 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教师在和学生交往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关心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间能配合默契,教师的每个意图、每句话,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接受,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参与到学生中练习。我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对出现的成绩及时肯定,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解决,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并鼓励学生个体之间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恰当的运用有意注意规律和无意注意规律的转化组织教学,促使其主体性的发挥
有意注意既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主动的服从于当前的任务要求,受人的意识倾向的调节和支配。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注意是学生注意的主要方面。无意注意就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主意,它是作用于人的刺激物直接引起的,体育教师应该理解和掌握无意规律,并创造性的把它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辅相承,互相转化,而又密不可分。例如,运动场上各赛场的运动员都在进行着,观众对每一位运动员都是无意注意,突然跳高场上一片喝彩,5号运动员跃过1.60米的横杆,大家立即对5号运动员改为有意注意。那么对其他运动动员即为无意注意,随后7号运动员不慎摔到,于是大家自然又对7号运动员投以有意注意,而对5号运动员又为无意注意。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够运用两种注意规律的转换进行教学。再例如由于儿童对篮球产生兴趣,进而对打篮球的体育明星产生兴趣,从此注意他的动作姿势,打球风格,随之模仿动作,改进自身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的转换练习,以此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体性的发挥。
四、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其主体性功能得以完善
学校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进行现代人德育意义的培养,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有针对性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功能得以完善。
例如,我教60--800米跑走交替时,我就全力动员学生的全部力量,克服身体的惰性,克服由于供养不足造成的憋气之感,克服肌肉酸痛,全力跑完全程。这样,培养其吃苦耐劳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进取的精神。又如在50米考核中,也及时向学生灌输顽强的拼搏精神。
又如,我在教“运送地雷”这一游戏时,我先讲一个小故事,接着对学生讲,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来做一次解放军,为保卫祖国的安宁,夺取战斗的胜利,我们要巧妙的把地雷运输到前线,并请学生想一想应怎样来运送。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也使学生很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勇敢顽强,团结友爱的良好气氛立刻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学生的那种爱国主义情操也在游戏中得到陶冶。
再如,我在队列队形练习时,充分利用孩子的崇拜心理和好胜心理,把他们崇拜的偶像解放军战士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从电视中搬出来,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叔叔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从而培养了他们组织纪律性。另外,在队列队形训练中,还必须“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所以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生年龄小,单纯活泼,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教师充分掌握好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的把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优势,每一名体育工作者都应抓住优势,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进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河南教研》《小学教学》《教育心理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我在教学中始终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数学老师十分的不易,特别是经历了上海的学习和考察之后,更是觉得教师的观念应与时俱进,不能只用经验教学,要常教常新,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谈谈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能否学好某一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喜欢这一门学科,因此,作为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又离不开教师的影响,一个教师的理念,学识,工作态度等对学生都有强烈的示范性。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1.注重课堂导入的巧妙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注意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老师如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一种吸引人的导入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每名学生带入学习中来.比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有理数按符号是怎样分类的?。。如果两个有理数相加,会有几种情况?。。你能画示意图解释算式的实际意义吗?”问题一出,学生回答非常踊跃,课堂推进非常顺利,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火把理论,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讲课语言幽默和说话简练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好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我在进行合并同类项这节课的教学时,根据学生经常出现合并不完全和漏项的问题,编了这样的顺口溜:“看同类,并同类,最后检查漏同类.”又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有的学生对系数化1和移项变号不能正确区分,我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乘积倍数除化1,遇到加减变号移。” 学生听完后,非常高兴,并能自觉地去使用,学习兴趣激增,效果显著。除了教学语言外,还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语音,语调及眼神等肢体语言对学生产生的微妙的影响。
3.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新课改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动画的课件,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爱你这个老师,进而就爱你的教的这一门课,因而老师要教好一门课,首先是要关心爱护学生,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同学们亲你、敬你的时候,学生对你的教学也就十分的感兴趣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友好相待,用赏识、赞许、鼓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包括荒唐、可笑的问题,使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
总之,教师精心地进行情境设计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加强数学知识的生活性
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源于生活实践,因此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中挖掘数学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对学生的人为关怀,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上下工夫,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如在讲到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应用题时,有一个例题的未知数不明显,在对课堂预设时,觉得直接讲,不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于是根据学生熟悉的情境,自编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感觉如何设未知数合适,这个问题是:“我们班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一天中午吃饭共花34元钱;2名男生和3名女生一天中午吃饭共花31元钱;假设每名男孩和每名女孩的花钱分别相同。求5名男孩和3名女孩一天中午能花多少钱?”问题一出,学生很兴奋,有试数的,有计算的,经过交流,学生自己找到设未知数的方法,并能解决同类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放手实践,自主合作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培养小讲师,代替老师给全班同学上课。通过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老师备课的辛苦,同时,也发现了看似简单的知识技能里面的许多疑问,从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质疑。做小师傅,“好”带“差”,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学生,结成学习小伙伴,实行阶段性评比,看哪个小组的帮助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哪个接受帮助的学生成绩进步最快,可以作为小老师去帮助下一名学生,这样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个最好的激励,这种做法使我们老师减轻了压力,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友谊和责任心.另外,在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举出浅显的例子,或用身体语言现身说法,或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培养实践意识,加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持久。
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育是一种满足学生需要的服务,这种需要的满足,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这种满足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如,在讲到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讲解法,后讲应用。还有些课时,一节课的内容学生消化不了,就应调为两课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需要是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志,在教学中,也只有找准了“学生需要”这根弦,教育教学才会产生魔力,把学生深深地吸引。真可谓“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总之,新课改以来,师生角色的转换,淡化了教师的权威角色,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以不懈地自我提高以获得学生的尊重和拥护,要用研究的思维去理解教学,用研究的方法去改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篇:在课堂中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中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我们知道,要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就应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可以说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当前,中学英语课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如在目标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力求多样,并能从视听入手,进行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等等。但仍然存在着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教学要求“齐步走”,致使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时就掉队,过早出现两级分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注重形式,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主体教育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真正体现出他们学习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第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主体参与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
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知的对象。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动机、才能、智力)中,动机占三分之一。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知识传播的客体,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满足其主体成就感。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可以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音、电脑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适宜的情感能唤起相应的激情,人处于相应的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活动也是交际活动。交际中充满情感和乐趣,可以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和记单词的乏味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并且主动投入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呢?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小错误,或者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第三、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英语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按照中学英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到:(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人人都想要参与。(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都有机会展现自我。(3)交际活动要从培养交际意识逐步过渡到培养交际能力,教师要善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英语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上《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这一课时,把整个课堂变成一个交际情景: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地上画地图,墙上画路标,多媒体演示问路背景,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自制道具,老师走入学生当中一起充当一个角色,学生自导自演,从学生单独讲演,到两人对话,到四人一组演小话剧,直至全班参与,整堂课气氛融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都表露无疑。这就成功的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第四、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主体意识。
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这也是学生的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体现,通过自评,让学生们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同时也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努力改进。通过同学互评,能有效地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这种师评、自评、他评的有效综合的评价体系,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其主体成就感,学生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另外,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主体活动。第五、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增强课堂的主体性。
从普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口语能力,乃至整体掌握一门外语的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外语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包括课堂小环境和课外大环境),以便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快速、更高效地掌握一门外语。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应该营造一个有着浓厚外语氛围的校园环境,把校园变成一个大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语并且行之有效的快速提高外语水平。
第四篇:在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活动,作为语文老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可以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较好地发挥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学会预习、朗诵训练、学以致用、主导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找到学习的乐趣。
一、学会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早在四十年代就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学会预习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先教会学生正确的恰当的预习方法:
1、阅读。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 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
2、攻克字词难关,巧用工具辞书。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
其次,预习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公式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是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在解决课前预习问题的时候,想要让学生思维活动充分的活跃起来,充分地发展智能。我在设计提问的时候,从整体参与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蜀道难》的时候,我的课前预习问题设计分别是:第一个问题是通过资料查找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这个属于基础性质的问题,比较简单易做,适合程度偏低的学生;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体会作者丰富奇妙的想象、高超的艺术技巧和诗歌所买回的奇丽风光。这个问题只要学生去反复的诵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去找到这首诗的线索:由古及今、由秦入蜀,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这个问题需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然后再加上反复的诵读,就可以解决问题,难度较大,适合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
最后还要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上课前预习成果的检查。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检测,学生就会觉得预习与课堂教学没什么关系,从而降低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朗诵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在诗歌、散文、古文教学中显得重要。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自己自由的诵读,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其次,给学生播放配乐范读,有利于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更加容易进入课文设置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最后,进行分组朗读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讲,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当然,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训练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进行不同的朗读训练,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我运用的是具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每个人物不同的表达情感方式,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要读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谨慎态度,王熙凤的泼辣、八面玲珑、善于逢迎的人物性格特点;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可以运用创设情境的想像朗诵法,通过播放豪迈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把学生带入古战场的感觉,体会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情怀;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哈姆雷特》教学中,通过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诵法,让学生亲身去诠释自己心中不同的哈姆雷特。朗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朗诵训练,让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这样才可以才能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的自我教育。
三、学以致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得到发展,这才是新课标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学过程就其本质就是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正是要求教学应注重过程。
高中阶段正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过程中,让学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感受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努力探索作品中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勇敢的接受生活带来种种挑战,而不是选择逃避,进而加深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中还有一些叛逆存在,如何正确的疏导孩子心里的逆反情绪,显得至关重要。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的教学中,当看到清兵卫因为害怕、胆怯而不敢表达自己心里真实想法的,被老师和父母以粗暴的方式扼杀了自己对于葫芦的爱好。我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不被人理解的执着和不可限量的潜力,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和家长老师,使用正确的恰当的方式去沟通交流,然后理解家长和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苏武传》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以及学习苏武不管是在面对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时,忠贞如一的信念,引导学生要像苏武一样,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君的真君子。“怎样的文品就会又怎样的人品”,语文教学不仅负担着教授母语的工具性作用,也承载着培养塑造新一代精神家园的重责。如何把僵硬的说教转化为点点细雨、缕缕春风,让孩子们在和风细雨中滋润成长,得依靠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探索。
四、语文老师的主导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高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语文老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是语文老师的良好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语文老师都会注重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和对学生整体基础的的把握,并有自己对教材独到的理解和新颖的见解。因此,我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主要作用就是教材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语文老师的主导性可以的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一个高素质善教者的体现。因此 ,提高语文老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有序、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
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只有把课堂当做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就能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人教版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2] 谭海桃.《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资溪翠微名师工作室.[3]孙素梅..[J].2009年 第7期.6 《新校园:理论版》
第五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业务学习资料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把学生视为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丢掉枷锁,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可以质疑。如语文教学中,有的词不只一个义项,或不只一种用法,还有的词属于特殊用法。如“到底”有多种义项,A:一竿子插到底。B:这项改革到底成功了。C:你跟他到底是什么关系?D:到底是年青人干劲大。如果教师直言告诉,把学生当做容器,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联系,领会其含义。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作用。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性、冶性、锤志”。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使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分析课文、解决问题时,教师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以自学为主,通过读、圈、画、批、注等不同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教师对重难点适时、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每个问题。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改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的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实践证明,教师唯我独尊,搞师道尊严,采用高压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属品。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师生之间的和谐,切不可认为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我塑造你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允许提出不同的见解。只有教师关心和信任学生,学生因而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而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与学生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教是为学。教师种种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方
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教导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诱导,学生边听边想,使教师的讲引起学生的联想、回忆、判断、推理,讲要讲得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学生觉得余音未绝。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军九校教导处
2009年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