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教案
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
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绘制简图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发现并总结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独特的环境特征,初步找出本地区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2.在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策略
对高山、荒漠与绿洲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教学主要采用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
对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主要采用讨论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新疆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
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维吾尔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 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齐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讲授新课
一、高山、荒漠与绿洲
承转讲述: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自然环境特征 展示:中国政区图
链接:地形与城市分布示意图 活动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第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用铅笔)。
学生读图画图,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学法指导)教师总结: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学生读图回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北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北部有西北──东南向的阿尔泰山,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此。中部有东西向的天山。南部为包括多条山脉组成的东西向山脉昆仑山。
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内陆盆地。盆地中有面积达32.4万平方千米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新疆北部为准噶尔盆地,盆地中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学生学画示意图。
(二)独特的环境特征 承转讲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比例尺公式。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疆距海洋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阻挡和高原的屏障作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内陆,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学生量算,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计算结果:新疆东距太平洋达2500千米,南距印度洋1600 千米,距海洋遥远。
(三)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呈现: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提问:请大家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归纳讲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测定,亚洲大陆的“ 心脏 ”──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距海洋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地区,冰川冰雪融水还孕育了一些内流河。在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运输是加强人类活动联系的主要方式,方便了人民生活,因此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新疆各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势必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信息通达度较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极大地影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境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学生读图回答。
呈现: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讲述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提问:请大家读图8.42回答: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讲述:简单地讲,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在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直至变成荒漠的过程。着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
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是茫茫沙漠,如果出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良畜种,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灌溉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来阻止大地的荒漠化。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课堂小结 呈现:板书提纲 总结讲述: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独特环境特征,重点了解了新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观看、聆听、回忆,抓住要点。(二)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疆的农业 讲述:在新疆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农业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第二部分,新疆的农业及能源开发。
讲授新课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疆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仅120~150 mm,个别地区甚至不足50mm,这就意味着靠天然降水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新疆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的绿洲,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
活动:请大家阅读第42页课文及图8.45、8.46、88页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学生回答。
新疆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种水果。
稳定的灌溉水源得益于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播放:坎儿井示意图的动画 讲述:坎儿井中的水来自山麓地下水富集地带。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带,睿智的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井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盆地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由于水渠在地表以下,因此有效避免了因气候干旱而引起的大量蒸发,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使新疆人民得以在这广袤的沙漠边缘繁衍生息。观看、聆听、思考、发问。
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呈现:绿洲农业产品图 归纳讲述:新疆的瓜果特别甜,色彩也特鲜艳,这是因为新疆夏季热量充足,由于空气中云量少,降水少,白天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同时白天光合作用强,可以生成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也减少了对白天生成糖分的消耗,因此,由于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同理,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且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但是目前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因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现实,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缓解人—水矛盾。
1.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如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型农业。
2.减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治理再利用。3.节约每一滴水。如日常生活中洗衣水可冲座便器,洗拖布;淘米水可以浇花等等。聆听、感悟。
提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快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发挥新疆地区的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特色农业呢?
三、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呈现:新疆油气资源分布图 承转讲述:新疆的经济优势除发展特色农业以外,更主要是发挥能源优势。提问:新疆为什么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工业基地? 答:新疆的两大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预测储量占全国1/3以上,仅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气就占全国陆地下天然气的22%。有克拉玛依、轮台、库车等大型油气田。因此,新疆成为中国的重要油气工业基地,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呈现:西气东输图 提问: 1.找出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2.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哪几个大的地形区和哪几条大河? 3.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好处?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中如何体现经济效益的基本准则呢?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作答。
答: 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途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市,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
2.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跨越了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个大的地形区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等水系。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如建筑、钢铁等工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同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缓解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从塔里木盆地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比进口天然气要便宜,这也降低了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天然气是洁净能源,改善了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
4.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初就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的管理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上处处强调对环保的要求。如严格规定28米宽的施工区域,对管道埋入地下的回填土要求必须是草类能够生长,为保护罗布泊地区80多只野骆驼,专门追加了近1.5亿元投资,增加管线长度15 千米等等。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相信这样的工程必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课堂小结 呈现:板书提纲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疆的特色农业,了解了西气东输的线路所经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不断发展,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聆听,观看。
布置作业 收集新疆发展的资料。
教学后记
第二篇:国外地理课程发展概况
国外地理课程发展概况
国外地理教育发展参差不齐,一般认为,作为独立学科的地理教育源于西欧,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标志,17世纪中叶后,西欧开始把地理教育列为普通学校课程,18世纪后传入东欧。这之后,随着地理科学和教育学的演变发展,地理教育呈现出课程多样性、重视乡土地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绘图能力训练等特点;教学内容上包括地理基础知识、本国地理、外国地理且大多以本国地理为主;教学方法上也不断发展、创新,如本世纪以来法国就把电影、幻灯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各国都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赋予了地理教育诸多新特点,我们不妨将此作为现代地理教育学的始端,推动现代地理教育改革的动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拓展了地理教育的知识内容和基础理论体系,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人地关系理论逐渐成为地理教育明确而公认的主题。
其次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电教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教育手段、方法得以更新。
其三是教育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许多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对促进地理教育改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赞可夫的“实验教学法”、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法”、德国瓦?根舍因、施腾策尔的“范例教学法”等等一大批先进科学的教法、学法理论被大量应用于地理教育实践,譬如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就曾采用芝加哥位置确定的地理教学实例以阐明其“发现法”的教学思想。其四是“知识爆炸”,学生接受信息量大增、国际交往与交流日趋频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国际化,要求学生在加强全球环境保护、促进国际交流与发展等方面理解和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而这些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用,同时也促进了地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之,推动现代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在改革的程序和侧重上各国各具特点却又表现出诸多共同趋势。
二、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1.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
在国外,构成地理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大多源自同期的地理学理论,经历了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人地关系“和谐论”的演变,学校地理教育也曾一度步入歧途。80年东京24届国际地理联合会上提出“在今日世界人口日增,环境变化急剧、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境中,如何去协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这种辩证的人地协调观,自此在世界许多国家地理教育中开始得以充分体现,形成了较系统的科学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首脑会议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通过了世界《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取得了全球共识。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理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种趋势表明具有鲜明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的日臻完备。2.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综合化趋势
当代国外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基础上表现出全面、综合化趋势。
其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内容,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还要让学生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例如德国地理教程不仅要求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还要让学生参与空间设计与发展,他们认为“今天的学生,将来的公民,应该能用地理知识来指导行动”,因此空间结构成了地理教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即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其
二、教育目的的全面综合化还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上。正因于此,具备“生态保护责任行为”便成了德国地理教程的另一基本目标,他们认为“德国风景区已受到空气污染和工业交通引起的噪音影响,森林受到酸雨侵蚀„„因此,学校应教孩子学会如何尽可能保护大自然,可见其思想教育乃至行为教育都已纳入地理教育的目的之内。
3.地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大纲(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新颖化趋势
目前国外地理教育在课程结构上仍将存在选修、必修、活动课程等结构多元化趋势;课程设置上既有综合课也有单独课程,如英法地理均单独设置,英国还以法律形式规定包括地理在内的十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制订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国家地理课程》,可见其地理教育地位之重要性;美、日、德等国地理课程大多融汇于社会学科,不过目前也存在走向单一设置的趋势。在课程安排上模式也是多样的,如英国有统一标准,德国却各州自有安排,共同点是都强调要能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和发展学生能力并有利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多样化下,各国地理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结构表现更加新颖的发展趋势。如大纲知识、能力要求目标具体,教材图文并茂增大图幅比重,教材编排富于启发性、思考性并重视学生智能培养,如德国地理专题形式教材便于学生思考并活跃思维。
4.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首先,随着现代地理学发展,许多现代地理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将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而环境、资源、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
其次,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即那些涉及个人,公众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将成为地理教材的取材范畴,以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地理教科书中就编入了诸如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城市工厂布局等大量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
第三、知识内容的人文化比重加强,这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种普遍重视人文地理,体现出现代地理学以自然地理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为研究目的的发展方向,这种教学内容的权重更新也反映了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5.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
目前,教学方法和手段尚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替时期。即便是发达国家,传统教学法仍有不少用武之地,但随着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电化教学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将是必然趋势。如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CAIG)在英国和北美发展迅速,进入70年代以后,其硬件功能便已可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软件质量逐步得到改进,到1989年仅全英国教育资料服务处储备的地理软件就达165个。
在教学方法上把诸多现代教学法和教学思想更加有针对性而又更广泛地运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是目前国外地理教学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教学中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甚至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展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如在德国,就要求教师通过不同方法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专家、科学家甚至政治家们交谈,并同他们一起做决定,目的重在学生参与,因此“讨论和辩论便是学生获知的方法”,这种交谈或讨论中获知的方法正是发现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的演变。
总之,世界各国地理教育伴随世界教育的不断发展而表现出诸多特征,了解这些特点和趋势对促进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和实践,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三篇:区域地理印度教案
区域地理南亚--印度
教材分析:南亚是中国的邻近地区,印度是南亚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在区域地理在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和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近年来在边界问题上的摩擦和冲突,导致这一热点地区或国家有较大概率会被搬上地理舞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南亚的位臵、范围及热带季风气候。
2、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及工业发展特点。
3、结合气候图,分析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4、联系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通过经纬网来判定国家地区的地理位臵的方法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和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开眼看世界的开放意识;2增强学生的知己知彼的国家意识,树立新时代学生特征。
教学重点:
1、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2、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3、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
教学难点:
1、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2、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引入问题:在亚洲与我国的近邻国家中,有一个国家与我国的关系“很铁”,亲如兄弟;
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个国家:曾经的文明古国,未来的第一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有“金砖四国”的美誉,我国未来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曾经是同根生,但近现代却屡次爆发战争。这两个国家分别是谁呢?属于哪一个区域?(引入南亚区域,区的图片
2、了解区域主要地理位臵
并展示南亚在世界上的位臵)展示相关南亚地(1)地理位臵和范围:展示课件图示“南亚” 指图说明南亚的主要的经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及范围: 经纬度:赤道—35°N,东经60°—东经97°之间。北回归线和东经80°从中间穿过。
海陆位臵:亚洲的南部,印度洋的北岸
3、了解主要地形河流和气候
(1)喜马拉雅山地(北部)——是地势很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山地北高南低,山势由海拔7000米陡降至300 米,山地的垂直变化明显。高山上冰雪覆盖,山麓河谷地带为一片热带风光。居民的农事活动多集中在暖湿的河谷平原一带。
教师点出:新生代以来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南亚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多地质灾害。
(2)恒河-印度河平原(中部)——平原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直到孟加拉湾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是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主要农业区。(3)德干高原(南部)——古老的熔岩高原,构成印度半岛的核心,海拔不高,地势西略高东略低。在高原的东西两侧分布有低矮的山脉,沿海一带有狭窄的平原。气候——四种气候类型为主,季风气候显著
图示“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斯里兰卡岛南部、马尔代夫群岛亦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高原和高山气候—南亚的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的大部分,大陆性较强。
【提问】南亚西北部降水稀少形成沙漠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夏季受来自于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北上,影响微弱;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早期人类过度的毁林开荒。
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4、了解其他主要地理特征
(1)读图分析南亚的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茶叶、黄麻。农业是南亚经济的基础。印度则是南亚农业大国。
(2)主要矿产、工业和城市——主要是印度
德干高原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印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比较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 软件产业。(世界第二软件产业大国,仅次于美国)。主要的城市有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工业中心;孟买—最大海港,棉纺工业中心。
(3)历史悠久,人类古文明中心之一,两大宗教发源地。印度教—印度和尼泊尔。佛教—斯里兰卡。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4)白种人为主,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3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印度09年人口已达12.03亿),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措施。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从局部看整体的地理学习思想,从南亚的整体特征总结归纳局部的特征,形成一个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立足整体。
第四篇:俄罗斯军事与地理概况
一、基本概况
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1707万多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整体呈长方形,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波兰、白俄罗斯等,西南是乌克兰,南有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等,东南有中国、蒙古、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
历史上,俄罗斯历史始于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1223年,蒙古人占领基辅,统治俄240年。后为莫斯科大公国,再后是俄罗斯帝国,接着是苏联时期,最后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时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虽无能力继承苏联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被国际承认为极具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亦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经济一度面临困境,不过目前经济状况有了决定性的改善。
现在,俄人口有1.419亿,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民族有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79.8%,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等。俄语是俄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共有30多种语言,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其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
二、自然条件
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即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复杂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各地气候差异明显:东欧平原西部气候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海为极地苔原气候。另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自然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其中的森林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储量的1/4,其采伐量位居世界第四。但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和远东各联邦区。且大部分森林为北方针叶林,南方以混阔叶林为主;俄罗斯河流、湖泊密布,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河流多达10万条,著名的有伏尔加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里海;另俄水力资源很丰富,在大小河流上建了大量的水电站。河流结冰期比较长,但河流之间修建了运河,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内河航运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平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矿、石油、天然气、铜等均居世界前列。钾盐、石棉、石墨、菱镁矿、金铡石的储量及产量也都较大。生物资源总量有2580多万吨,渔业资源更为丰富,约2300万吨。
三、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方面,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12年,俄罗斯GDP总量为2亿美元。俄罗斯经济以丰富的资源为坚实后盾。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森林工业等部门发达。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近年来俄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俄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至于军事基地,俄现存军事基地共7个。包括2个海军基地,分别位于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和叙利亚的塔尔图斯;1个空军基地,即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坎特基地。陆军基地除位于格鲁吉亚巴统和阿哈尔卡拉基两处基地外,还有驻亚美尼亚久姆里(4000人)和驻塔吉克斯坦(7000人)的两处基地。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拥有多处海外军事设施。俄航天兵在白俄罗斯的巴拉诺维契和阿塞拜疆的加巴拉分别租用一处导弹预警雷达站。俄海外维和部队的分布情况如下:阿布哈兹——1500人,南奥塞梯——900人,德涅斯特河沿岸——近1000人(包括弹药库的警卫),塞拉里昂——150人。
目前俄贝加尔湖地区军事基地主要部署在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和赤塔三个地区。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最大的城市,是欧亚铁路大陆桥海参崴——鹿特丹的重要站点伊尔库茨克历来是俄罗斯后贝加尔湖地区重要军事重镇,军事设施依旧完整,其有伊尔库茨克SS-25导弹基地、库图利克导弹基地等;乌兰乌德市西距伊尔库茨克378千米,部署有SU-25对地攻击机;赤塔军事基地是俄罗斯后贝加尔湖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基地。赤塔距北京直线距离1200千米,中苏对峙时期是对中国乃至北京最大的威胁。赤塔军事基地军兵种结构完整,规模浩大。但接近中国方向有所收缩。其有赤塔陆军装甲集群、多姆纳空军基地(该地区最大空军基地)等等。
四、军事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上,俄是个现代交通十分发达的国家,有巨大交通运输潜力,各类运输方式俱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都起着重要作用。总体,交通线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其中,铁路线和管道数量多,铁路运输是俄罗斯交通业的基本形式,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呈放射状分布。莫斯科是全国最大交通枢纽。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是俄罗斯铁路中最重要的两条干线,它们对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意义重大。铁路干线长8.76万公里,占世界铁路干线的7%。俄罗斯公路长75万公里。汽车运输是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占全国全部货运的80%和客运的50%。但俄公路的路况欠佳,客运和货运车辆的车况不甚理想。水运方面,主要海港位于波罗的海、黑海等,包括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等;空运上,俄航空事业非常发达,有130余条国际航线。首都莫斯科是最大航空中心。至2005年底,俄运行机场总数393个,其中国际机场70个,主要机场有莫斯科的谢列梅杰沃2号国际机场等。但机种仍以国产飞机为主。
五、军事实力方面
军事实力上,首先,俄军事非常强大。和美国一样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核武库。武装力量主要由陆军、空军、海军三大军种和战略导弹兵、太空兵、空降兵三个兵种组成。武装力量中军人数量为113.4万人。武装力量除正规军外,还包括边防、内务、安全、政府通讯、民防和铁道部队。武装力量由议会、总统、政府按宪法规定的权限共同指挥,总统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与合同兵两种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别为:舰队水兵2年,其它士兵1年半,受过高等教育的1年等。俄海军还拥有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独立区舰队。另,俄近年加快打造“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编队。此举被认为对俄罗斯重建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具有里程碑意义。再过10年,像“白杨”M2洲际导弹、“黑豹”主战坦克、苏—47“金雕”超级战斗机、隐形核动力巡洋舰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级武器陆续服役。俄预计将在2020年前投入4.6万亿卢布更新海军装备。今后的重点将是发展具有纵深打击能力的精确制导武器、作战指挥系统(C3I)等。
简单介绍一下俄罗斯海军17.15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及海岸防御部队)。编有4个舰队。海军战略核力量 约1.3万人,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19艘,携载弹道导弹324枚,其中:“台风”级3艘,携载弹道导弹60枚;134级7艘,携载弹道导弹112枚;D3级7艘,携载弹道导弹112枚;D1级2艘,携载弹道导弹40枚。攻击潜艇:43艘,其中“奥斯卡”级8艘、“阿库拉”级8艘、“赛拉”级3艘、Y级1艘、V3级7艘、“基洛”级12艘、T级3艘、F级1艘。其他潜艇5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级1艘。巡洋舰:7艘,其中“基洛夫”级2艘、“光荣”级3艘、“卡拉”级1艘、“肯达”级1艘。驱逐舰:17艘,其中“现代级”7艘、“卡辛”级2艘、“勇敢”级8艘。护卫舰:10艘,其中“克里瓦克”2级2艘、“克里瓦克”1级7艘、“无畏”级1艘。巡逻艇:39艘。导弹快艇:54艘,其中“塔兰图尔”级29艘、“纳努契卡”级20艘、“迪嗄什”级2艘、“玛特卡”级3艘。鱼雷艇:6艘。水雷战舰艇:72艘。登陆舰艇:25艘。支援辅助舰船:436艘
俄罗斯空军 约18.46万人编有远程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37集团军)、战术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指挥部(空军第61集团军)和空军航空训练学校。
远程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37集集团军)编2个师。装备战略轰炸机:83架,其中图-95型68架,图-160型15架。轰炸机:图-22M-2/3型158架。侦察机:40架,其中图-22M-2/-3型10架、图-134型30架。加油机:伊尔-78型20架。战术航空兵装备轰炸机和强击机:575架,其中苏-24型轰炸机350架、苏-25型强击机225架。歼击机:880架,其中米格-29型260架、苏-27型340架、米格-31型280架。侦察机:135架,其中米格-25型15架、苏-24型120架。预警与控制飞机:16架。电子战直升机:60架。教练机:155架。空空导弹:AA-
8、AA-
10、AA-11型若干枚。空地导弹:AS-
4、AS-
7、AS-
10、AS-
11、AS-
12、AS-
13、AS-
15、AS-
17、AS-18型若干枚。地空导弹发射架:SA-2型50部、SA-5型200部,SA-10/S-300型1900部。军事运输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61集团军)编2个师,装备伊尔-76M/MD、安-
12、安-
22、安-124型运输机约280架。空军航空训练学校5所,装备教练机约1150架。
俄战略火箭军的基本任务是实施战略威慑,在核战争中与其他战略核力量一起遂行毁伤敌最重要目标的任务。它主要由火箭集团军、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力量三部分组成。目前,俄战略火箭军约有17万人,编为4个火箭集团军(共19个火箭师,每师7000—8000人)、1个反导弹防御系统集团军、1个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和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集团军、3个航天试验与发射场、1个航天器试验与控制总中心、9所高等军事院校,以及数个靶场、训练中心、修理厂和直属基地。目前的战略火箭军装备有两代5种型号共796枚洲际战略导弹,其中第四代战略导弹PC-20型(北约称为SS—18型)180枚,每枚10个弹头,命中精度260-430米;PC-18型(SS-19)160枚,每枚6个弹头,命中精度300米。第五代战略导弹PC-22型(SS-24)46枚,每枚10个弹头;PC-12M“白杨”型(S$-25)370枚,为单弹头;“白杨”-M型(SS-27)40枚,为单弹头。第四代战略导弹大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制并装备部队的,主要为地下井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具有可打击多个目标、命中精度高、生存能力强、作战灵活性较强等特点。
第五代战略导弹是俄军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其中SS-27即“白杨”-M,是俄罗斯于90年代采用最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最新型战略导弹,是一种单弹头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机动能力强,命中率高,飞行速度快,不易被探测到,更不易被察觉到的技术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弹道导弹,被喻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最大“克星”。其技术先进之处在于在分系统上应用了最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特殊弹道的弹头、命中精度更高的制导系统以及快速发射等新技术成果。“白杨”-M导弹的发射重量为47。1吨,投掷重量1。2吨,配备一个当量为55万吨的核弹头,射程10050公里,使用寿命为15年。“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分固定式和机动式两种,既可机动发射,也可从地下井发射。其技术性能和作战效能要比美国现役陆基战略导弹领先5-6年。从技术上讲,“白杨”-M能对付世界上任何一种反导弹防御系统。“白杨”-M导弹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突防 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军旗能力和打击能力也相当强。它能在任何条件下摧毁指定目标,其弹头只有在碰到其他导弹撞击时才有可能被击出轨道,而这种概率又微乎其微。“白杨”-M导弹上装有准确的引导和控制系统,使导弹可以丝毫不受电磁脉冲干扰。因此,虽然每次“白杨”-M导弹试射,美国卫星都极力跟踪,但美国至今都不明白它是如何躲过电子检测系统的。
目前该导弹已进行了近十次试射,装备了战略火箭军的两个火箭团,共计40枚。俄计划从2000年起加快这种最先进导弹的部署速度,每年部署40枚左右,到2005年使战略火箭军拥有160枚这种导弹。
六、境内著名战役
我们说目前中俄双边关系相对稳定,这对双方都有利。中俄在历史上有过的不愉快战争等不再一一述说了。只稍稍说一下俄境内两次著名的莫斯科战役,一般认为是严寒天气帮了俄罗斯的忙。具体,第一次莫斯科战役,俄军统帅库图佐夫指挥撤退,将拿破仑引进腹地。并且沙皇成功地诱使拿破仑举行了政治谈判,从而使法军丧失了六星期的宝贵时间,一直拖到严冬降临。法军据守空城,既无粮草又无给养,严寒袭击,疾病流行,死亡累累,被迫撤退。一路上又遭到俄军和人民游击队袭击,返回尼门河的法军只剩下两万人,拿破仑独自狼狈地逃回巴黎。129年后同一天,即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出动500多万军队,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图在一两个月内打败苏联。由于苏联人民的英勇抵抗,加上这年冬天提早来临,德军缺乏冬装、燃料和粮食,经40天激战,苏联人民歼敌50万,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第五篇:区域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区域地理复习————日本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特点;
2、通过对日本的地形及纬度分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学会分析其气候的成因;
3、通过对日本的气候和地形的学习,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其气候成因的分析,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
3、日本气候类型与中国同纬度相比有何不同?
4、日本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危害。
教学难点
1、日本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3、日本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如人口老龄化和资源贫乏的解决等。
教学方法
1、讲授
2、对比分析
3、案例分析
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教师
高二地理组:张瑞华
教学过程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1)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州北海道本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九州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四国
2、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如神户、横滨),(人工海岸占1/3)。
3、海洋性显著的温带气候:(1)、日本地处温带,在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气候显著。(2)、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四国、九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气候海洋性强。因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
4、自然资源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旅游资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为什么?)的狭小地区,主要有五大工业区:(1)京滨区: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2)名古屋区(中京区):以名古屋为中心。(3)阪神区:以大阪、神户为中心,是日本第二大工业区。(4)濑户内区:濑户内海沿岸。(5)北九州区:以北九州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为主)理由: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进口原料;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
2、发展迅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
3、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为主。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居世界前列。
4、经济对外依赖性突出,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怎样进口?)。工业产品也大量销往国外。
三、应用实例:
1、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左图中A、B、C三地与右图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___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群岛国家,人多地少,地狭人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火山、地震、台风、海啸多发,灾害频繁。3.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偏多。4.日本工业发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属临海型分布),工业主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5.日本矿产资源极度贫乏,主要靠进口,对外依赖性强;森林、水能、渔业、旅游资源丰富。
板书设计:
日本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
2、地形
3、气候
4、自然资源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工业类型
2、工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3、日本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