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方基勇
(皖南医学院 人事处,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学校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与保证质量的关系,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皖南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实践的分析,阐述了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规模、质量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早在2005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普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紧缺、教学条件亟待改善等情况。同时,由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高校的生源质量也不同于精英教育阶段,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和办学目标,确立高等教育背景下的质量观,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不足
普通高校一般采用“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的模式,这种从指令到执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一种单向的开环系统。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主要体现于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这种运行方式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及力度来看,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一般高校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人为因素较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性、客观性要求,从而影
[基金项目]皖南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No.WJ0913)
[通讯作者] Tel:***;E-mail: 759325026@qq.com 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缺乏严密性。教学质量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很少监控,尤其是教学实践环节。
3.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窄。现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偏重于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而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比较忽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监控较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考核较重视,而缺乏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教与学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高校多从老师方面来监控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情况。
4.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对监控系统反馈信息中的同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其中领导是关键,职能部门是核心,系部、教研室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人人都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被监控的对象,只是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变换角色。
2.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设备、教材,还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系部、职能部门、教研室和班级等所构成的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其入学——培养——就业也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过程。因此,监控体系的设计必须贯彻系统性原则。
3.全过程性原则。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4.可行性原则。在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时,必须特别注意其可行性:一是时间上可行,不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财力上可行,尽量避免花费较多的经 费;三是操作上可行,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监控标准;四是效果上可行,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
三、皖南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践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到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开设、任课教师资格、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主要教学环节。各系部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二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二)以监督与评估为手段,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制度
我们建立了教学大纲编写与教材选用制度,规定和保证教学大纲及选用教材的质量标准。建立了教学计划编制制度,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强调应注重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特别重视论证并确定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的人才质量标准,并以此来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和组织开展教学,为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和标准。
2.以质量为核心,狠抓课堂教学全程监控
学校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适合学科发展且能体现人才培养特点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研究我院自1997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2.1 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
2.1.1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年轻教师在正式走上讲台前,必须要进行试讲,并接受由教务处、各系(部)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的评估,经过试讲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
2.1.2 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统一,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
2.1.3 教案检查制度。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规范的教案及课件,定期组织专家对教案进行检查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以监督教师备课和提高备课质量。
2.2 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
2.2.1 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做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我们建立了学生评教、评学制度,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要点的基础上于每学期的第十八周对所有参加理论课授课的教师进行学生课堂教学测评,根据评价方案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排序,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自2006/2007-2学期起我院在使用的教务管理软件中开始试行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简化了数据处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原始发放问卷形式,不断开发并完善评估管理系统。
2.2.2 坚持督导组、管理干部、专家同行随堂听课制度。有关制度要求学院领导及处级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必须有一定的听课次数,并在年终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公示。使我们的管理者对学院的教学状况、教风和学风都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目前已实行院系两级督导制度两年余,实现交叉、全面的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2.2.3 建立学生信息员周报制度,对课堂教学全程进行监控。在每个班级确定一名教学质量监控学生信息员,学生信息员每周上报一次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他们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对于在学生信息员反馈中所反映有问题的教师,将由督导组及同行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并给予授课教师一个指导性意见,以帮助其顺利渡过“教学关”。
2.3 教学完成后监控
2.3.1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课堂“教”与“学”效果最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加强对考试的改革与管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促进教学工作,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风具有积极作用。自1997年以来我院建立了一整套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考试的各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试题库的标准,实行“教考分离”。不同专业、不同学时需出不同试卷,每门考试需出A、B、C三 套试卷并制定命题方案、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同时加强对考风考纪的监控与管理,对违纪行为当天发现当天处理;严格阅卷环节,所有课程要求在考完3日内阅卷并上报成绩。对统考课程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流水阅卷,避免任课教师的主观影响。通过加强对考试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公平竞争环境。考风的建设带动了学风的好转。
2.3.2建立成绩分析制度。每门课考试结束要求各教研室进行试卷及成绩分析,并按要求做出“成绩分析报告”,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认真总结。通过近几年的分析、监控、反馈,在扩招的形势下,我院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已明显降低。
2.3.3学生座谈会制度。部分教研室已将学生座谈会形成一项制度,每次授课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对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利用,建立了激励和约束体系。3.1建立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
根据教学规律揭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认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难点与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而监控体系的建立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应以“教师为本”,注意体察教师心理,解除顾虑,以评优评先和树立先进典型,促进教师主动改进教学手段,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改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我们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实验技能操作大赛、教案评比等教学优秀奖励活动,初步建立起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机制。另外将每学期学生课堂测评结果分别反馈给系(部)、教研室及教师本人,并将测评前1/3人员名单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发至全院各部门。近年随着校内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加大了对测评信息利用的力度,已将教学测评结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奖优罚劣。通过对教学、科研成果奖的评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励和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建立规范的教学行为约束机制近年来,学校本着“教育思路要活、教学管理要严,严得有理,活得有序”的思路,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与严格相统一,灵活与有序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条例,对学生课堂测评排名靠后的教师也与学院内部分配相结合扣发奖金,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量”,更追求“质”;在职称评审及其它教学评奖项目资格申报中,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学生信息周报中发现问题的教师及时由领导、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给予帮助和纠正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授课质量。
4.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合格的人才,所有监控体系建立均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高校必须构建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即生源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管理质量―毕业生质量,以最终“产品”的质量来审视和反思学校的教学质量,应将近期评价和长远评价结合起来。因此毕业生质量调查将是整个监控体系不可忽缺的一环,以此来反映用人单位、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我院自1997年以来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改革,如拓宽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等。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所取得的效果
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经过不断完善和运行后,现已构成了完整、全面、多方位的监控体系,初步建立起领导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层次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果。
1.规范了教学过程,完善了教学管理
通过几年来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增强了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规范了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估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完善,加强了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建设,使各级教学部门准确地获得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指导和控制教学工作,保证了课堂教学合理、有序、平稳地进行。
2.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 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学质量评价进程中,突出自下而上的全面评价与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教学督导组,运用听课、评课等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作出内容较具体的科学评价,并对每位教师教学状况作出优秀、良好、一般、差的具体评价,促使教师找准自己的坐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控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
3.加强了教学信息的交流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比赛以及教学课件等资源共享,使教师能充分汲取各家之长,通过对课堂测评、信息周报等反馈使各教师了解自己在全校教学中的相对水平和具体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完善自我。
4.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促进了教学研究工作
通过各方面对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直观判断,促进了教师主动地探讨和研究教学工作;也促进教学管理部门对各反馈系统搜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开发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教学工作。
5.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几年来的运作,“质量意识”已深深扎根于学院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脑海之中,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2008年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评价中,专家就对我们的评价体系和人才质量给予了较高评价;另外从我们对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中,从总体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评价较好;同时我院近几年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质量的认可。随着社会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监控体系也需不断总结和完善,为此我们又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对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力争在今后几年内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参考文献]:
[1]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事 业改革发展回顾.教育部网站.2007.10.17.[2]蒋林.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4).[3]陈春霞.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制度的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03).[4] 崔晓航,姜俊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5卷第3期 2003.9 [5]王振华.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长效机制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第二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摘要:幼师院校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幼儿培养的水平。因此,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意义深远,而要确保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该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和运行,望大家参考。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的运行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十年来,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和苏南的调查,幼儿园的入托费用提高了16——100倍,当然,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对幼儿园师资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江苏省常州市要求1980年出生以后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本科学历才可以晋升职称,但是,我国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主要是培养小学、初中的师资,而幼儿园的师资主要由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来培养。伴随着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由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的发展过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始承担起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任务,这就需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我们高校快速构建起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的运作体系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加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监控体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和运行,望大家参考。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校长、督导室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构成,在这个构成体系中,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为:
1、学校的校长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学校的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中心是教务处,具体负责教学质量管理和协调工作。
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负责人应该是教学系以及下属的教研室,具体负责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自觉服从于教务处的管理和协调,接受督导室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4、有在教学一线的并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督导室,具体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并制定各种监控标准、实施方案,主要以“三评”为工作的主抓手,独立的开展对教学工作的监控。
5、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一线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监控者,还是被监控的对象,他们是决定将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6、政府部门、行业领导、专家组成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该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计划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他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着人才质量外部评价的功能。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各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各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该专业教学质量的动态的系统,同时它还以预防性的管理活动控制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有效地避免教学质量的滑坡,也就是它的预防控制的功能。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目标系统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系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有了目标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方案和实施的方法措施,借此来检测结果和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目标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进而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规范科学的标准,以便有利于更好的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目标和教学管理的质量目标构成教学质量目标系统。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定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基准,切实避免社会上出现人才供求的严重过剩和人才的稀缺现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教学过程的环节质量目标主要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选择和具体的实施等。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控就是教学管理质量目标的主要内容。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实施系统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实施系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系统,为教学质量的实施指明了方向,突出教学工作在整个系统中的关键地位。确保教学质量的实施系统正常运行,我们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由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帮扶和培训工作。在优化教学人员的配置这一基础上,加大课程开发和改革的力度,加强精品课的研制和开发。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利于对整个教学进程的及时监控和评估。
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评价系统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评价系统是检验教学工作成败的标准,也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高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要根据教学规律确定所要评价的指标内容,要分析评价内容的各种要素,进而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达到客观的评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达成度。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估、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估构成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毕业论文是检测教学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实践能力,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重点环节。
4、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反馈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随时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活动的因素在教学管理中的组织系统,是进行教学管理决策的主要的依据,还是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提供信息的来源,是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监控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信息的反馈方式和途径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是获得教学信息质量的主要的途径;教学督导组的反馈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各级领导定期不定期的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活动,直接了解和掌握教师的上课情况,及时填写教学评价表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弊端;还可以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信息员,及时把教师的上课情况、对学校的教学方面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学校的决策者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一些“优秀课程”、“名牌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突出课程渗透、活动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不单单注重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学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所有的理论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学生的教法课要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教学的考核要突出学生技能的考核,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的发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可以有效的借鉴精品课程的教育经验,以培养面向基层幼儿园,服务于一线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实用性和技能型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要注重学期教学工作的检查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师的基本的能力,我们要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对教学的质量进行阶段性的监控。包括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竞赛,从学生技能训练和竞赛的成绩中分析和总结出教学实践工作的不足和优点,作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工作的方针。通过技能训练和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写一手好字、唱一首好歌、绘一幅好画、讲一篇好故事,学生要有较高的舞蹈表现力,在每学期末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评选出技能标兵,颁发荣誉证书实施奖励,同时对于任课教师也要给与表彰和奖励,及时鼓励教师更好进行实践教学。
3、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督导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就是严格的教学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要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以及本校的实际,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的各项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把一批业务精、爱学习、爱钻研的教师调整到教学管理上来,并切实增加专业管理人员在高校管理队伍中的比例,探索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运行的策略,不断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例如教师的考勤制度,教师的职称评聘要和学生的技能水平挂钩,学校的领导者要求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有效的督促指导各个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做到从严治教,强化管理,以此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驾护航。
4、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积极吸纳各方面的反馈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还要包括来自社会、学生、教师以及专家的反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践教学的信度。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毕业后,要接受的是幼儿园和社会以及学生家长的检验,幼儿园对高校毕业学生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学校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通过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是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同行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备课、研讨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一批锐意进取、科研与教学并中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优秀师资队伍,专家和督导组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也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信息来源。学校的管理者根据以上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改革的制度、方向,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有助有培养出更好的、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结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以及科学化的运作,对于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一定不断积累经验、查找不足,促使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科学,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参考文献:
[1]谢再莲.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赵婕.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4)[3]白菲,谭豫之,刘为民,孙桂凤.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03)
[4]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05)
第三篇:新疆农业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附件17 新疆农业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子体系,是实践教学监控标准、评价指标和监控过程。它在整个系统中,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控,起控制作用,其体系建设内容如下图所示。
新疆农业大学实践教学监控质量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三大块内容组成,即:实践教学监控标准、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及实验教学质量反馈信息。
农学院对学生的田间实验进行中期考核 实践教学监控标准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标准(主要是实验大纲、实习大纲、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质量等有关要求等)和实践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包括实验、实习、实验室工作、实习基地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过程监控。实验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部门、教学单位、教师、学生等四种类型的角色之间有效及时地沟通信息,使各项监控措施所获得的数据、现象以及学校有关工作要求能够方便快捷地发布与传递,进而督促教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005年学校建立了面向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系统,根据我校的实践教学管理需要, 加大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将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前伸到“教前”和后延到“教后”,而且更加重视“教前”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质量的控制。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检查与督促。经过8年的实施及完善,较好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强化了实践教学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另一方面,能及时地肯定成绩和反馈信息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第四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
摘要:质量是所有高等院校教育的生命线与根本,不断提升教学整体质量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主题与目标。而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则是确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基础与关键,但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漏洞,严重阻碍了监控成效与监控信度,只有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特点,才能够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监控目标。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策略;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也随之不断提升,大众化发展进程持续深入,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却并未出现相对应的提升,致使扩招速度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已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拟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构建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构建路径。
一、制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必要性
(1)保障人才质量的关键
高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水准、学生素质等都对人才培养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制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对这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监控与引导,对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教学管理的基础
高校管理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安排、组织协调、贯彻落实、监控管理等环节构成,其中控制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其他环节的运行状况进行统计与处理。比如,某一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通过监控体系就会将存在问题分析出来,进而予以指导与调整。由此可见,监控体系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更是优化教学管理的关键手段。
(3)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的关键点就在于收集分析与整理教学方面的所有信息,汇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教学行为实施及时高效的调控。从一定角度去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重要保障。
二、当前我国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控主体范围太狭窄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以校领导、系领导、督导成员、教师以及学生为主,即都是学校内部成员。这种局限于学校内部的监控活动,必然会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致使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断层。
(2)监控对象范畴不健全
多数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范围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进程等为主,完全忽略了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实践水平的考核不够全面。这种状况反映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未系统化,依然存在监控不均衡、不到位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监控功能的发挥,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强化。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构建路径
(1)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观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培养人才是其根本任务、保障教学质量是其生存根本、实施教学是其中心工作。所以,加强高校领导及教师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大力普及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的重要意义,促使所有高校人员能够清晰明确教学质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是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根本路径。只有高校人员都认识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的重要功能,才能提升高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效率,才能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落到实处。所以,树立现代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念,推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构建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当前急需加以解决的课题与任务。
(2)构建全面高效的教学质量督导体制
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专家小组,经常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督导,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建立二级式教学质量督导体制,即校级教学质量督导专家小组和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另一方面市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制度,针对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与流程,促使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3)组建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监督队伍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是由学校管理干部、教师以及学生组成。监控^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效果,所以,选择熟知教学规律、具备专业特长、责任感强以及分析能力强等方面的人员,是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督队伍的基本要求与标准,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发挥最大成效的关键所在,更是促使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核心。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实施策略作为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促使各高校必须对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策略调整高度重视,并进行广泛宣传,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学生以及各有关部门对之理解和支持。同时,各高校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教学特色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构建完善的实施策略,确保高效教学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湘,谢再莲.试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4(15)
[2]贾文新.正确运用教学评价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03)
[3]杜祥培.建立和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第五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第25卷 第4期 ~年 8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教 育 科 学 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收稿日期:~-06-0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1-018)。
作者简介:邱丽敏,宁波大学科研处实习研究员(浙江 宁波 315211)。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邱丽敏
摘要: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运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探讨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框架及其构成。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27(~)04-0084-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和高校经费筹措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连续几年高校超常规地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超过1 460人,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然而,这种快速发展将伴随产生一个问题,即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这是高等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在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的监控与评估从认识到实施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多为政府教育部门组织的随机性教学检查,通过外界的压力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缺乏对教学质量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完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的高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近几年来,政府开始重视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在全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的措施和方法,并使之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001年进一步提出了“政府和社会监督与高校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和宏观监测的机制;高等学校要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这种认识的变化,给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带来了机遇。
本文将从分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指向的目标与内容入手,通过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相关因素的系统思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框架。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目标
顾名思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督、控制与评估的体系,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一)教学质量的定义
--------------
---------------
什么是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教学质量却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了界定或说明,其中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同时,教学质量又常常与教学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相联系。“一个高效能的学校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不依赖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社区环境的学校,即学校通过其教学实践、常规组织和管理等而增加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
因此,一般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
(二)教学质量的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做相应调整,从而确保高等教育活动沿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服务。
判别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密切联系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经以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标准。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界开始大力提倡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倾向于以能力高低来衡量。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
---------------提高人才素质的通识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各类专门人才。根据这一质量标准,《中共中央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大致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变教育资源短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属于硬件建设,是基础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内部监督与评估,建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属于软件建设,是关键性问题。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和模式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对构成教学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估,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评估、教学管理水平的监控与评估、教师素质的监控与评估、学生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等。
全过程是指高校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全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形成。
全方位是指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还取决于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其他质量因素,如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