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5 01:5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2.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3.课题负责人:只乐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雪琴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导趋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开发应用也越来越广,其独特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媒体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所以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初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多媒体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青睐。

存在的弊端:传统的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但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过多或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仔细品味,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花了很大工夫,教学效果反而事倍功半。多媒体技术只是阅读教学的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更重要的还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在教育、教学领域,用最高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也是指导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者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唤起学生对新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动机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认知经验的前提条件。而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交互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产生的“感觉相乘”效应正好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同时刺激人体的各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从而大大增强了对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或者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某种初级阶段,在这其中有两种主要的应用:课堂演示应用和个人自学练习应用。课堂演示应用的特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教师控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传授的知识。这种应用的设计着重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来强化和支持。处于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为我校推进“多媒体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行动指南。

(2)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论,1964年美国教育学家戴尔在视听教育法中第一次提出该理论。其要点就是:塔的底层是最直接最具体,学习者也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它阐释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因此,它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3)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归纳总结出三大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CAI是双向性的,既向学生传输知识,也从学生那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强化、重复、控制与调整教学信息。

(4)合作学习理论(5)新课程理论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犹如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活水,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让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多媒体是否能正确运用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师信息素养的视角来研究多媒体的有效应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盲目运用课件,致使课堂成为教师表演课件的过程,成为哗众取宠的过程,华而不实不是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

在研究中注重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行动改善相结合,宏观引领与微观探索相结合,继承已有经验与开发新的措施相结合。具体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有关多媒体进课堂方面的材料,通过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2、行动研究法 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3、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课堂”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

4、经验总结法:组织参研教师积极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分阶段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通过不断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5、文献法 通过互联网查阅国内外有关综合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相关方面应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指导,并具体地研究如何全面地、正确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确保本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5月。

第一阶段,即论证准备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

1、组建研究队伍,统一思想认识,对本课题研究形成思路。

2、初步明确研究的基本任务

3、讨论、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4、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使用方法的学习及培训,进一步积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

5、完成课题设计与申报,实施方案的落实、启动。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

1、落实第一线实验操作人员,选定重点实验班级;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的检测”。

2、讨论拟定具体的实验方案;

3、开展实验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开始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教师进行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改进自身的教法,促进学生学法的转变,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课,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进行课后调查、测试。

4、进行操作、实践、研究,第三阶段:课题终结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报告上级教科研部门考核论证,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验收。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及其保障

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主要是语文教学的市县级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人员全都在一线工作,并且都有十几年的教龄,能力强,经验丰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透彻,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强,对本课题研究已经着手在工作中摸索探究,所有成员对这次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达成共识,形成了一股绳,完全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本课题提出之后就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全力响应,同时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领导也鼎立支持,他们在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上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准备帮助开展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细致的文献资料的查阅,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最新资料,找准了课题的切入点,完全有信心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只乐一中是一所农村中学,目前,我校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建有15个多媒体教室,并且,学校专门为教师办公提供了微机室。学校有电子备课室,打印机、复印机、电子扫描仪等。这些设施为学校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保证,为多媒体进课堂教学提供了切实便利。

学校拥有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课题实验领导机构,有一整套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学校教师文化素质较好,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有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经历,学校所有在职教师都经过了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掌握了有关课件制作的知识和使用中的技术,这就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可能。

八、经费估算

1、物质保障:完善的网络系统,多功能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设备先进,资料齐全。

2、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研究,决定对本课题研究投入所有经费。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2011-05-10 10:27:22)

转载▼

标签:分类: 课题文件

少儿

陕西省

作业布置

课题研究

有效性

教育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德育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工作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必然性的。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各项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语文学科具有母语教育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中学语文学科的道德教育功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教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和研究,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国内外学科课程德育存在着不平衡性,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尤其是英、美两国,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包括对德育专门课程与非专门课程的讨论。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教育新理念》中谈到了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全面育人观,社会主义理想主义的教育观,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教育观,教育研究重心向教育政策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等方面转移。文中指出:课程是连接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纽带,是确定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新课程中的教学技能》中谈到了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活动的影响,教师人际活动的技能,新课程中的学习指导,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中的学习评价,新课程中的课堂管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技能的运用与更新等。书中提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

《论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艺理论》2011年第三期)等相关论文中对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策略、原则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但是对如何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结合初中生心理思想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我们主要研究的方向在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所以采用多种手段去研究、实践。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条具体可行的路子。

1.扎实利用教材,深入分析教材,逐册进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丰富,挖掘教材的德育渗透点,形成德育教育的无痕化

2.德育渗透课题研究注重分课型进行研究,总结的方法更贴近教学,也能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教学信息

3.德育渗透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课型分高中低学年段。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

4.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课题方案,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采取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教育的形式,以达到最佳实践效果。5.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紧紧该课题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旨在从德育理论到德育实践有所突破,构建出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中学德育新模式,促使学生主体认识的内化,增强其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自我做人能力,完善学生品德,升华学生人格。通过研究,力争做到

(一)所有语文教师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

(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找准数学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农村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什么是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农村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具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农村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力求找到适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示范性方法,找到德育这门课失落的价值所在,重新确立其应有地位。更好的完成“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的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厚实的底蕴,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表现了作者不慕虚荣,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情操。2.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这样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3.通过作业练习完成德育渗透目标

只要题目设计巧妙,学生无论在课前预习,课后练习之时,都可以受到思想教育。

4.通过课外阅读完成德育渗透目标

创办班级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课,阅读课外美文、杂志期刊、报纸,说感受,写读书笔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籍、杂志,推荐优秀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真情、真爱,学会明辨是非,得失取舍,培养人格健全的中学生。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调查研究、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等等渠道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阵地决不仅限于教室,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处处都是课堂,只有抓住教育的精髓,认真落实,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对象以我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40各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36位语文教师。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广泛搜集国内外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育的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积累实践和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理论水平。(2).个案研究法 我们选择了部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学生个人德育成长档案。3.实践研究法

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有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来积累归纳有效实施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4)

成立课题小组,准备确立研究目的和内容,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

全面按研究计划投入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在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每学期至少选6篇课文作为相关课题案例实施;每个学期开展至少2次相关课题的写作指导课;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活动,记录学生成长的可喜变化; 完成相关教案、课件制作,撰写《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成理论成果;

3.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

整合理论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预期成果

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学生自我评价及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活动记录。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主持人: 主要成员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2年1月)确立研究目的和内容,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2.实施阶段(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

全面按研究计划投入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在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每学期至少选6篇课文作为相关课题案例实施;每个学期开展至少2次相关课题的写作指导课;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活动,记录学生成长的可喜变化; 完成相关教案、课件制作,撰写《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成理论成果;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

整合理论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预期成果

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学生自我评价及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活动记录。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组成员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一名,区级骨干教师四名,青年教师三名。年龄结构合理,人员分布层次合理,既有起引领作用的老师,又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

2.课题组成员均是我校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这个工作室已经成立两年多,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区进修校的大力支持,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网络合作体。期间每学期有自己的研究计划,有自己的研究课。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工作室会议,成员团结友爱,有共同的目标,都对数学学科充满热爱之情,并愿意努力去做研究

3.学校重视科研工作,重视我们数学工作室。给我们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提供很多指导和帮助。

4.作为班主任教师,更能深入体会德育教学在学科中的应用的益处。

参考文献

第四篇:《农村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山市神湾镇神湾中心小学廖桂香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就穿插了略读课文,到高年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与精读课文基本相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优秀教师对略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他们在课堂上的智慧,对略读课文准确的定位以及所使用的教法学法令我们神往,有些教师将所学到的知识、技巧依样画葫芦般的搬到自己的课堂,却发现根本不适合本班学生使用。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更多的语文课堂还是那么枯燥乏味,担心学生应付不了每单元的测试及期末考试,忽略了略读课文的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精读课文大相径庭,于是出现用两课时教略读课文,进而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孩子,由于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投资的意识不强,很多孩子接触到的语言文字就在一本教科书上,所得的非常有限,语文素养的提高相当缓慢,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距离,长此以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得不到提高,并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略读课文就是供教者指导学生学会概览文章大意这样一种阅读方法的文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获得发展,教师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有经验的积累。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有观点的碰撞、智慧的生成和情感的交融。

(二)相关支撑性理论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效教学,一方面是有效学习。

国内专家如钟启泉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有效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活动进而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对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以教师的略读课文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来研究略读教学的有效性,找到一种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深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我校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

一方面,老师们普遍认为,人教版教材中的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对于缺乏课外阅读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甚至好些同学无法在课堂上将文章读通读顺,因此感觉略读课文用一课时教学时间明显不够。同时课后的生字要求会认,但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词语的考核却频频出现在单元试卷及期末试卷上,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得将精读课文的教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来。

另一方面,学生课外读物缺乏,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读本的投资,甚至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不但不给孩子买课外书还禁止他们读,令孩子们的阅读资源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枯燥的课堂,单一的读物令他们对阅读失去兴趣,理解能力差,写作水平低,语文的综合素养得不到发展。

(二)“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策略研究

以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为载体,研究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做到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通过一课多磨,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探究略读教学的科学性、有效

性。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走进文本,研读教材,预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2.把握好课堂上教的度,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能做到的事情绝不代庖。

3.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4.不求全求深,争取做到一课一得。

5.争取家长及学校的支持,给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总结及改进。

调查研究法: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相关理论,广泛汲取别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程度,及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经验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材料,总结经验。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6――2012.9)准备阶段。走进课堂,了解本校略读课文教学实况,找出略读课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该课题的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形成立项报告及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2.10――2013.3)行动阶段。根据前期的分析,了解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及时反思、总结、改进并作好详细记录,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3.3――2013.4)结题阶段。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整理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五、预期研究成果

教学设计、课堂录像、案例分析、研究论文,预计2012年4月底完成。

参考文献: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五篇:多媒体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多媒体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1)促进教师物理的课件制作能力,实现我校初中物理课件资源库的建设。物理教师要学会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识,包括撰写脚本。多媒体课件脚本需要撰写的内容一般有: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所用到 的工具、多媒体课件的整体结构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手段等。制备素材。素材的好坏、是否充足等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素材的制备也是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最繁重、费时最多的一项。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制备包括:文字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背景音乐与配音等声音素材的录制与编辑;动画和视频的编辑等。整合课件根据前面撰写的脚本利用合适的开发工具把已经准备好的素材摆放到相应的位置,如果脚本撰写详细、素材准备充分,这一步完成是比较容易的。完善课件。许多教师不注重这一环节,认为可有可无。事实上,这一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在撰写脚本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未被发现,只有实际运行中才能被发现,所以我们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需要反复试用,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这样经过几次反复试用和修正后,才能制作出比较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无论我们使用何种工具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以上这四步是必须的。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门新的教学技术,它不但要求教师要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自己会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工作除要求教师自学之外,最发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培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培训,对于教师将来的深造和发展是大有 裨益的。学校应当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指导,为提高物理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做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理论素养、基本技能和课件制作能力,逐步实现我校初中物理课件资源库的建设。

(2)收集积累各种课件资料,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物理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收集积累各种课件资料,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前,对课件的设计非常重要。课件毕竟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只有设计好课件,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课件的设计应体现这几方面:(1)、课件具有可教性。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有 些物理概念、定义等知识比较抽象,这给学生理解、掌握它们带来一定的困难。用计算机的动画来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它们的本质属性。(2)、课件具有易用性。毕竟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还要在能够脱离本机的其它计算机环境中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安装方便,可以自由拷贝到硬盘上运行。课件启动要快,不能让师生焦急等待。课件要尽可能占据小的容量,一定要改变认为课件越大越好的错误观念,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课件最好还要能在网络上运行。友好的操作界面。在课件的操作界面和跳跃。课件运行要稳定。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很容易地退出,或重新启动,尽量要避免死机现象,提高课件运行的稳定性。及时的交互应答。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一放到底,要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3)、课件具有艺术性。界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为使对象更加逼真,可以采用3D效果;动画要流畅,无停顿、跳跃的感觉,但运动的对象不要超过两个;配音要恰当,且音色优美。在物理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3)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掌握、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媒体辅助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

教师要进一步理解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模拟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生学习更加刻苦,其探索欲、创造欲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教学过程也更完善.良好的教学过程保证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

(4)积极探法的不断创新。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渗透物理新课标理念,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生探索欲、创造欲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教学过程也更完善.

本课题存在问题

1.多媒体使用技术一线教师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简单盲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盲目的实践,大多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

虽然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我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用多媒体进行上课。他们普偏认为:应用多媒体上课教学效果往往不好。为此我们物理课题组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制作的常识,要求教师们在合作与交流中提高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的课堂设计方法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没有体现出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文本、图形、图象、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它可以将文、图、声融为一体,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我校许多教师只是用它来放一段视频,一段音乐,或出现一些文字内容,充其量只充当一回录像机或录音机或投影仪,没有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大对教师的自身学习与培训投入,以此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水平。

3.不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教师不能让现代教学手段全盘取代传统教学,计算机教学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把它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后,虽然教师的部分作用将由它的部分功能 代替,但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替代的。这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为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技术手段永远是为了学科教学内在的要求而存在,要以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为依据,适当选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只有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应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而不是追求“纯粹的先进技术”。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确实能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

本课题重要变更:

1.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关注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中学物理教学中各类型课程中(概念、规律课、习题课、学生实验课、复习课等)多媒体应用的实际效果。

索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方(2)在新授课教学中的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现象解释等内容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效果。

(3)不同地区的学生(城市、郊区),不同性别的学生(男生、女生)对于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

(4)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学课堂多媒体使用现状的调研。

(5)结合参与课题研究各校的情况,在多媒体应用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

2.课题研究要仔细剖析当前多媒体教学方法大致有几类,其局限性在哪里?要从实践中做好比较研究,通过分类、分层创造有效方法,具体做法:(1)设定分层标准;(2)领会教材,分层施教;(3)提供学生适合的环境;(4)以分层作业检测多媒体使用的效果。

本课题下一步计划

(1)在新授课教学中的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现象解释等内容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效果。

(2)不同地区的学生(城市、郊区),不同性别的学生(男生、女生)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学课堂多媒体使用现状的调研。

(3)结合参与课题研究各校的情况,在多媒体应用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

(4)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全面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并带动其他学科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可预期成果

(一)隐性成果

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模拟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生探索欲、创造欲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教学过程也更完善.良好的教学过程保证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物理组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经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的努力,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并把部份课题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阶段的研究文档

制定中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分析统计表做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认同感。撰写了课堂评价,并发表组内博客。对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进行归类汇总,并利用多媒体框架显示命题趋势及规律。

(二)学习和培训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努力掌握和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有充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掌握一定的技术。为此,理科课题组利用教研例会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现代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经过不断的努力,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现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也掌握了初步的课件制作技术。

(三)参与学校“优质课”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组织“优质课”校本教研活动,我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参与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小组成员在全物理组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参加评选活动,我们获得了很大的启迪和进步,此次活动对本次课题研究帮助很大,并积极地拓宽了我们的教学思路。

(四)建立物理八九年级课件资料资源

创建物理信息资源库,是开展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开题以来,课题研究人员群策群力,多方收集,已初步建立物理八年级全册、物理九年级全册两个主要信息资源库,相关内容包括物理实验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课件、实验动画、实验影像等资料,为开展信息化物理教学奠定基础。在积极创建物理信息资源库的同时,我组老师把制作的课件广泛应用于教学及中考总复习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成果影响:

1、总结了开展“多媒体技术在理综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活动的具体策略。这些策略的形成,是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课堂实践研究而得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一线科学教师实施“网络多媒体技术与理综课堂教学整合再应用”,也有着实践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2、有力地推进了我校课程的改革。

在我校理综教研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次上研究课、汇报课。它对我校理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仅是一种观念的更新,更是教学行为的示范、引路,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理综课程的实施。

3、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转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对物理课程标准的认识由最初的茫然转为理解,对科学探究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抵触转为积极实践。第二,教师驾驭理综课堂的能力也有了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践层面上的物理课的教学策

略的研究,无论是最初的理论研究,还是后来的行动研究,都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场所。

4、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善,其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经历了不会问、不敢问、不善问到敢问、会问、善问,从不懂、不会探究到能掌握探究方法的质变过程。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以内,(可加页)。

本科题研究重点强调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运用课件,对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剌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

2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在讲述某一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总是先用语言描述,然后再画一个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再进行讲解,以达到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描述。而物理教材中,有一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如理想状态、微观粒子的运动等,若仅依靠传统教学手段来完成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势必将受到较大局限。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将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表达,使学生易于认同和理解。3课件能突破教材的重难点。物理有许多概念、定理、定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消化,如果利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信息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便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传统教学中,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托里托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利用挂图讲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却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以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为例,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将水压入桶内。这一动态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并控制播放速度,掌握画面的可视性,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使用课件加强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有所反应,才能使学生的消极学习变成积极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要使学生的积极反应充分得到实现,必须使学生立即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即给学生“及时确认”或“及时强化”。当一个操作反应为一个刺激紧随时,这个操作的力量就会明显提高。计算机的交互性就为学生的积极反应得到及时的确认和强化创造了条件,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奋发向上,使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课堂教学不一定完全按照预先制作好的课件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备不时之需,教师可先设计一些备用的知识,以超级链接或开新窗口的方式,放在教案后面备用,也可以利用白板或投影仪讲授。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根据课题立项评审专家意见和开题时评议专家的意见,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我们物理项目组对课题研究计划做如下调整:

1.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成立杨春香老师为主持人,物理组成员参加的科研小组,分配好各自的主要任务,召开课题中期研究会议。

2.对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评价的依据、指标、项目等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论证,初拟一套适合本校现代多媒体技术环境的优质课评价标准。

3.积极探索并示范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的合理运用,努力在提高中学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做一些探索研究,改良课题组拟定的本校多媒体使用评价标准。

4.构建完善本校多媒体技术使用新评价体系。

二、本课题重点研究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设计要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把抽象思维具体化。

2.恰当把握运用时机,理顺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避免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滥用。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具。

4.教师应着意设计、制作、改进有新意的物理演示实验,使各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5.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抽象为形象、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难为简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认知过程中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于中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过多现成的东西,学生就不会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逐渐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顺从心理而不愿意多动脑筋,提出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缺乏主见,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在更复杂的事物面前还是无所适从。

6.课件制作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课件制作的结构不必非常完整,单纯地为一节课去设计一个45分钟的课件大可不必。一方面,整节课都用电脑演示,由于信息量大,速度过快,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另一方面,电脑演示中,教师就会象放映员一样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上了,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课件成了教学的中心,教师只隶属于课件,学生更是成了旁观者。现在许多课件都只是做了教学中的某个难点、重点部分,这也称之为“积件”,教师在必要时才演示课件,不仅节省了制作课件时间,而且达到了适当的教学效果。

下载《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主持人:徐萍主持人单位:汉滨区大竹园初中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1 一、研究的问题“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结合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新阳街小学 李 娟 摘 要: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体在语文......

    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新课改下,多媒体逐步进入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被作为一种工具和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把语文课本里枯燥的东西......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的初步完善和使用,“黑板+粉笔” 的传统教学方......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1年6月20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