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路故障教学案
电路故障教学案
——断路和短路专题
教师:吕伟强
单位:第五初中
电路故障教学案
——断路和短路专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认识电路中的等效作用。
2、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判断电路故障的能力,并能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思路。
3、通过强化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电路故障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知道通常的电路故障为断路和短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短路和断路对电路的影响,灵活运用等效法简化复杂电路。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让学生自己对已学知识的再现,能够正确的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即接通的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
断路(开路)即断开的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正常的工作。而对于短路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电源被短路,一种是部分电路被短路。
在分析等效的时候,在分析电路时把电流表等效为导线,原因是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电压表等效为断路,原因是电压表的内阻很大。闭合的开关其实就是导线,被短路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导线。
能够正确的理解断路和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一)、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
2、断路(开路):。
3、短路:两种情况 ①。
②。
(二)、分析电路的两种等效
① 电流表可以等效为。原因是:电流表的内阻很,可以忽略不计。
②电压表可以等效为。原因是:电压表内阻很,电流几乎无法从电压表通过。
(三)、两种电路故障问题出现的形式: 断路 和 短路
二、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通过探究一让学生体验电路中不同位置的断路和短路对电路的影响,能够理解当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发生断路时候,相当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其他用电器虽然不工作但仍然可以导电,可以等效为导线,电压表有示数,相当于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的电压。
通过探究二让学生理解同一个电路中当开关断开闭合情况不同时,电路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电压表的测量结果要发生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等效的方法对解决电路故障问题带来的方便。
通过两个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自己归纳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探究方法。并能够利用已学知识来进行解决其他电路故障问题。
探究一:根据下面的电路图,当开关闭合时,探究以下问题。
L2 L1
① 若L1断路,L1,L2,电流表 示数,L1的电压,L2的电压。② 若L2断路,L2,L1,电流表 示数,L1的电压,L2的电压。③ 若L1短路,L1,L2,电流表示数变,L1的电压,L2的电压。④ 若L2短路,L2,L1,电流表示数变,L1的电压,L2的电压。
探究二:根据下面的电路图,探究以下问题。
闭合开关时,电流表A与A1的示数相同,则原因可能是()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小组讨论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
1.串联电路:如果是串联电路发生故障,一般电路中电流变大的是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的是断路。
2.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盏灯亮,另外外一盏灯不亮。说明这个电路可能发生了短路现象,谁不亮谁短路。
3.串联电路中如果所有灯都不亮,说明电路可能中发生了断路现象。4.用电压表判断串联电路故障。有句口诀送给大家:“谁断谁有压,谁短谁无压。” 5.小技巧:当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时,其他用电器不工作,充当导线。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电压表有示数为电源电压。
并联电路:如果是并联电路发生故障,初中物理只考断路(短路会导致电源短路,一般不考),一般电流减小或用电器不工作的支路就是断路的位置。
三、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1、某同学在进行电路连接实验时,不慎将两电表的位置对调了,误接成如图所示电路,两只电表的量程选择是正确的,则开关S闭合后()A.电流表损坏,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读数为零 C.电流表读数为零,电压表有读数 D.电流表、电压表均损坏 2.如图各元件都完好,但闭合S后,只有L1发光,故障可能是()A.干路部分导线断了 B.L2被短路了
C.开关S被短路了 D.L2断路或与灯座接触不良
3、如下图所示,S闭合后,两个灯泡均不发光,但电压表的指针却有明显的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L1被短路了
B.L2的灯丝烧断或灯座与灯泡没接触 C.L1和L2的灯丝都被烧断 D.L1的灯丝被烧断
4、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则合上开关后的现象是
A.小灯泡不发光
B.小灯泡会烧坏
C.小灯泡仍正常发光
D.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伏,当开关S闭合后,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的读数为8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灯L1短路
L2 B.灯L1开路 C.灯L2短路 L1 D.灯L2开路
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路工作正常,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A、灯L可能变亮 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可能短路
7、如图,当开关闭合时,电灯L1、L2发光,过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8、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时,灯泡都不亮,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原因可能是()A、ab间断路 B、bc间断路 C、cd间断路 D、ad间断路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板书设计:
自我点评: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探究过程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短路和断路的知识。能够正确的判断出短路和断路对电路的影响。
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S700K道岔电路故障总结
S700K道岔电路故障总结
道岔设备是铁路线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学好道岔是十分重要的。而与道岔有关的故障有多种多样。通过这三周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要想处理s700k道岔的故障,应对其十分了解。首先S700K道岔转辙设备可以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其电路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表示电路;
2、启动电路。故障发生后,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判断,首先应判断故障性质,即机械故障还是电路故障,如发生的是电路故障还应判断出故障在室内还是室外。然后根据检查(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其室内主要继电器有:1DQJ、DQJ、1DQJF、BHJ、DBQ、QDJ、DCJF、FCJ、SJ、TJ。其次要想分析是表示电路的故障还是启动电路的故障,就要知道各自电路所控制的部分。
一、启动电路的故障
故障
1、控制台现象:无法办理道岔从定位转向反位。故障现象分析:首先办理该道岔定位,能够办理;而办理反位时,道岔无任何现象,控制台上灯闪;说明道岔控制电路中的道岔启动电路有故障,即转辙机没有转动,2DQJ没有转极。道岔启动电路图:
所以测11-503-8和11-405-2两端有24V的电压,而11-503-8和2DQJ的141结点,测得有24V电压,在测1DQJ的3-4结点也有24V,说明1DQJ的3-4线圈断开了。
故障
2、控制台现象:道岔无法从反位转向定位。故障现象分析:首先办理该道岔的反位,可以正常办理,且能够断开反位,说明启动电路有故障。而能够断开反位,但无法转向定位,说明1DQJ已经吸起,1DQJ吸起才能断开定位表示电路,但2DQJ没有转极,所以是2DQJ电路或1DQJF电路有故障。观察组合架2DQJ和1DQJF,得知1DQJF没有吸起。使KZ-1DQJF1-4-TJ33-31-1DQJ32-31-KF。用万用表测1DQJF1-4无电压,再测1DQJ32-31两端有电压,说明1DQJF32-31有故障。
故障
3、控制台现象:道岔无法转动。故障现象分析:该道岔既不能从反位转到定位,也无法从定位转向反位。故应该是该道岔的启动电路有故障。观察组合架,从定位转向反位时,YCJ吸起、2DQJ落下、FCJ吸起、1DQJF吸起、BHJ落下;从反位转向定位时,YCJ吸起、2DQJ落下、DQJ吸起、1DQJ吸起、BHJ落下。从中可以看出BHJ有故障。而BHJ的吸起是由于三相交流电经DBQ,使BHJ吸起。所以BHJ没有吸起肯定是由于没有电流经过DBQ,故先测三个保险丝RD1、RD2、RD3,测得RD3有380V电压,RD1、RD2无电压,说明RD1、RD2保险丝断了。
总结:启动电路发生故障时,首先区分故障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观察控制台的道岔启动表示灯是否亮灯,判断道岔是否启动:如果灯亮说明道岔已经启动;灭灯,说明室外道岔故障。如果操纵道岔后,启动表示灯不亮,说明室外道岔未转动。此种情况下应首先在室内检查,首先判断1DQJ,2DQJ是否动作,在DBQ的11、31、51端子测量是否有电源。
1.单独操纵道岔控制台定位表示灯不灭如果控制台表示灯不灭,则故障在室内,说明1DQJ未吸起,这时操纵道岔,看动作是否正常。⑴如果进路式时动作正常,则说明道岔单独操纵部分有故障,进一步检查ZFJ和CAJ是否动作正常,确定故障点。⑵如果进路式也不能动作,则应检查SJ是否在吸起状态,CA接点接触是否良好,公共配线是否良好,CAJ接点是否良好等。
2.单独操纵到反位不动作⑴首先检查1DQJ、1DQJF是否吸起,2DQJ是否转极。如果控制电路部分继电器动作不正常,应按动作逻辑关系式进行检查:AJ↑及ZFJ↑(或FCJ↑)→1DQJ↑→1DQJF↑→2DQJ转极。⑵当确定室内道岔控制电路动作正常后,应进一步观察BHJ是吸起后再落下,还是根本不吸起。①若BHJ根本不吸起,应检查组合侧面的380V是否正常,熔断是否良好。若电源正常,但到分线盘测试时电源缺相(X1、X3、X4),则可能是DBQ到1DQJ及1DQJF的相应接点间断线,也可能是DBQ内部故障。②若在分线盘测试电源正常,则应到室外重点检查转辙机遮断开关及速动开关的接点接触情况。③如BHJ先吸起,然后又落下,说明三相负载部分良好,重点观察BHJ和1DQJ落下的先后顺序:若BHJ先落下,一般来说可能是DBQ不良,可换一台试试;若BHJ在1DQJ落下后再落下,则说明可能是1DQJ自闭电路有问题,包括QDJ是否在吸起状态。
二、表示电路的故障 要想处理表示电路的故障,首先要明白表示电路。对应每组S700K道岔每个牵引点各设有一套表示电路,每个牵引点分别设有DBJ、FBJ。由于对每组道岔来说,设有一个总定位表示继电器和一个总反位表示继电器。因此只有各个牵引点的转辙机位置一致后,分表示继电器都吸起后,总表示继电器才能吸起,道岔才能给出正确的表示。
故障
1、控制台现象:道岔无定位表示。故障现象分析:道岔反位能够给出正常表示,定位无法给出表示,说明启动电路正常,表示电路有故障。其定位表示电路如下图。在电源正半周时,经整流二极管Z构成回路,电能消耗在电阻R上。在电源负半周时,二极管不导通,使DBJ吸起,DBJ吸起检查了电动转辙机的定位结点接通。测方向核1-4有电压,1-2电压80V,说明1-4有故障,即正半周有故障。测转辙机内A4-B4无电压,A4-11有电压,B4-11有电压,说明B4-11之间断路了。
故障
2、控制台显现:道岔无反位表示。故障现象分析:通过控制台现象得出只需分析表示电路就行了。反位表示电路如下图。在电源负半周时,二极管Z不导通,使FBJ吸起,FBJ吸起检查了电动转辙机的反位结点接通。在电源负半周时,经整流二极管构成回路,电能消耗在电阻R上。测X1-X4无电压,X1-X2为110V,比实际78V要高,说明电路开路了(电压要比正常电压高,说明电路中断路了)。测DBJ的1-4线圈为110V,则此故障时DBJ的1-4线圈断开了。
总结:1.首先判断是室内还是室外故障。测分线盘电压,X2与X1(反位为X3与X1)间无电压(为0V或非常小)。此时可以测R两端电压,若无电压,则说明是室内表示电源或线故障,当测到较高的交流电压时(约为110V),则说明室外有混线故障(由于混线的位置和程度不同,X1与X2间可以测到大小不同的低电压。另此时,R电阻比正常热)。
2、室内故障一般处理流程:(1)首先测表示变压器有无交流电压(110V)。如无电压则为电源故障,可依次检查电源、断路器、变压器及连线。如有电压则为室内断线故障,可依次检查电阻R、1DQJ23-
21、2DQJ131-132、1DQJF13-
11、2DQJ111-112、1DQJ11-12及连线。(2).测分线盘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电压多少可以判断出故障出现在哪里。①测分线盘电压,定位测(X2对 X1、X3、X4)反位测(X3对X1、X2、X5)有交流110v,则为室外断线故障。检查室外开闭器接点是否闭合、遮断开关接点接触是否良好,电机配线和整流匣有无断线。②.测分线盘电压,定位X2对X1(反位X3对X1)测的交流电压为20~30V,没有直流电压,则为室外二极管混线。③.测分线盘电压,定位X2对X1(反位X3对X1)测的交流电压为65V左右,直流电压为35V左右,则为X4(反位为X5)外线断线。
3.查找室外开路故障,应从主机电缆盒开始,测1、2号端子无交流电压,说明是电缆断线;有交流110V,说明是转辙机内部断线。X1或X2断线故障处理(反位是X1或X3断线): ①在分线盘的X1、X2上有110V交流电压,而到电缆盒处无电压,说明电缆断线。此时如X1、X4间有小电压,说明X2电缆断线,如无小电压,说明X1电缆断线。② 在分线盘的X1、X2上有110V交流电压,到电缆盒处也有110V电压,说明电缆盒至转辙机间有断线故障,继续用测量X1、X2之间电压的方法查找到有无电压的临界点就是故障点。
以上就是我对S700K的故障总结。至此我才发现我还有好多知识没有掌握,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会努力掌握,已尽快查找故障、排除故障。
第三篇: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
一、短路、断路和开路
1、短路:(1)电源短路:指导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到了电源的两极上。会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源。
(2)用电器短路:指串联的多个用电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当然不是全部)在电路中不起作用,这种情况是由于接线的原因或者电路发生故障引起的。(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
2、断路: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有且只有一条通路,若在某出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可能是由于接触问题或者电流过大把用电器烧毁引起的。
3、开路:一般情况下等同于断路。就是负载断开或者电路断开出现一个端口,一般是电路的干路没有连接电源正负极,也有可能是导线断了,或者是干路串联了电压表等特大电阻的元件。
二、电路故障分析
(一)针对串联电路中的断路故障
方法1:将完好的用电器与被测电路并联。若用电器正常工作,说明被测电路上发生断路;若用电器不能工作,说明未测的电路上发生断路。
方法2:用导线与被测电路并联。若未测电路正常工作,说明被测电路上发生断路;若未测电路不能工作,说明未测电路上发生断路。
(二)利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判断电路故障
1.对于电路中原有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析。
(1)示数增大,说明电路(或支路)中部分用电器被短路(若所有用电器都被短路,则电流表烧毁)。
(2)示数减小,说明电路(或支路)中发生断路。
2.(针对串联电路)将电流表与被测电路并联分析。
(1)有示数,说明被测电路上发生断路。
(2)无示数,说明:未测电路上发生断路。
(三)利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判断电路故障
1.对于电路中原有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析。
(1)示数增大,说明未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被短路。
(2)示数减小,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被测电路上发生短路或电压表与电源正负极间发生断路。
2.将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分析。
(1)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正负极间是通路的。
(2)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被测电路上发生短路或电压表与电源正负极间发生断路。
(四)串联电路的断路或局部短路故障现象如下表:
内容
断路
局部短路
实质
某电阻(或导线)变为阻值无穷大。
某电阻值变为0,可看作一根导线。
电流情况
电路中(任何处)均无电流。
短路处无电流,整个电路中电流变大。
用电器工作情况
均不工作。
有一个工作,另一个不工作。
故障发生处
电路中任何一点。
只可能在电阻上。
电流表的示数
无示数。
有示数且变大。
电压表的示数
断路处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其余部分为0。
短路处为0,仍然工作的用电器(电阻)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
电流表无示数
断路
与电压表并联的电器断路
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
电压表并联以外电路断路
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有示数(变大)
短路
与电压表并联的电器短路
电压表无示数
电压表并联以外电路短路
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
串联电路的断路或短路故障分析,一般先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或用电器是否均工作),以确定故障到底是短路还是断路;然后可根据电压情况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地方。
三、动态电路部分
类型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明确电路(电压表直接去掉,简化电路);看准每个电表分别测的是谁的电压和电流;先看电阻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电压的变化。
类型2: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明确断开和闭合是分别是什么电路;画出等效电路(电压表直接去掉,简化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判断。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判断
一、分析电路的“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一路到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表相当于导线;并时短路会出现。V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二、连接电路的“口诀”:
①电路:串联各件依次连;并联标节点、连干路,连好再检验。
②电表:A表串其中,V表并两端。正(进)负(出)不能反,量程仔细断。
③提醒:无论串联或并联,电压表都应最后连。
二.串联、并联的识别方法(右图是简化、改画电路图的最终结果。)
1.电流流向法:
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描绘出电流通过电阻的各条路经,一直达到电源的负极。这是识别电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连接实物电路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
【例1】在图2(甲)所示电路中,三盏灯是如何连接的,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测量的是哪部分的电流?
做法:先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再沿着从正极到负极的方向,用箭头描绘各处的电流走向,标在电路图上,如图2(乙)。
分析:从图2(乙)中可以看出,点a是最初的电流分支点,点b是最后的电流会合点。电流共有三条路径(I1、I2、I3),分别通过三盏灯(L1、L2和L3),所以三盏灯是并联的。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只通过L1,所以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2.摘表法:
从电路中摘去电压表和电流表,电压表所在支路用断路替代,电流表所在位置用导线替代。如需进一步分析讨论,原电压表、电流表所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则应在简化后的电路上标出。
【例2】如图3(甲)所示电路中,三个电阻是__联的。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V2的示数为5V,电源电压
8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两个电压表使电路看起来比较复杂,摘掉两个电压表后,把电压表所在支路擦除,电阻的串联方式如图3(乙)所示。两图比较可知,电压表V1测量的是R1和R3两端的电压U1+U3,电压表V2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电压U1+U2,两个电压表的示数之和大于电源电压。
3.直线法:
这是把不规范电路简化成规范电路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将电路从电源正负极处断开,结合电流流向法,拉长和缩短某一段导线,使各组元器件都在一条直线上,一次不成,可逐次分步完成。
【例3】图4(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V,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问:灯L1、L2两端电压各为多少?
分析:利用摘表法,可确定这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问题是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是哪个灯两端的电压。将电路拉成直线,画出如图4(乙)所示的简洁图,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节点法
这是一种比直线法更直接、更简洁的快速简化电路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阻之间的连接导线缩减成点,相同的点用同一个字母表示。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点多于两个,可以将这些点排在一条直线上,再把相应的电阻补充到这些点之间,节点法和直线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例4】图5(甲)所示电路中,三个电阻是__联的;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电阻___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是___的电流。
分析:将图5(甲)中的电流表摘掉后,电路中三个电阻的连接方式仍然不明显。从电源正极开始,可以标出三个位置都是a点(电源正极),另外两个位置都是b点(电源负极)。如图5(乙)所示。三个电阻都连接在ab两点之间,通过三个电阻的电流方向都是从a到b,所以这是一个并联电路。再利用电流法,描绘电流走向如图5(丙)所示。可以知道原电流表A1的位置通过的是R2和R3的电流I2+I3;原电流表A2的位置通过的是R1和R2的电流I1+I2、。本题中两个电流表的位置跟【例2】(图3甲)中两个电压表的位置相同,因为用电流表替代了电压表,三个电阻的连接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电路故障分析
经典例题
1、先根据题给条件确定故障是断路还是短路:两灯串联时,如果只有一个灯不亮,则此灯一定是短路了,如果两灯都不亮,则电路一定是断路了;两灯并联,如果只有一灯不亮,则一定是这条支路断路,如果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干路断路。在并联电路中,故障不能是短路,因为如果短路,则电源会烧坏。
2、根据第一步再判断哪部分断路或短路。
【分析】L1与L2串联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开关闭合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是什么?解:你先画一个电路图: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个接线柱跟电源两极相连接,这部分导线没断,那么只有L2断路了。
【例】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电压,V2测L2电压。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V1=0,V2示数很大,则L1短路而L2正常;
B、若V1=0而V2示数很大,说明L2都断路。
解:两灯都不亮,则电路是断路,A不正确。当L2断路时,此时V2相当于连接到了电源两极上,它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因此示数很大。而此时L1等效为导线,因此两端没有电压,因此V1的示数为零。答案为B。
一、简单电路故障类习题的分析判断
【例1】如图1,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不亮,电压表示数为0。则原因可能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开路
D、L2开路
分析:闭合开关两灯都不亮,表明电路中无电流,是开路故障。是L1还是L2开路呢?因为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若是L1开路,则电压表应与L2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它应该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而此时电压表示数为0,说明电压表没有连接到电源两端。正确选项是D。
【例2】如图2,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原因可能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开路
D、L2开路
分析: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判断这是电路中的部分电路短路故障。那么是L1还是L2短路呢?可以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进行分析。可以假设一下,若是L1短路,那么L1就相当于一根导线,它的两端电压就为0,这与题目条件不相符。答案是B。
【例3】如图3,闭合开关时,L1发光而L2不亮,则原因可能是()
A、L2开路
B、L2开路
C、RL1比RL2大得多
D、RL1比RL2小得多
分析:闭合开关时,L1发光,表明电路中有电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判断这是电路中的部分电路短路故障,L1发光而L2不亮,可以很快得出是L2短路;那么L2就相当于一根导线,它的电阻极小,而从电路中不能看出L2被短接,因而故障应是RL2比RL1小得多。正确选项是C。
【例4】如图4,闭合开关时,电流表A与A1的示数相同,则原因可能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开路
D、L2开路
分析:并联电路由于存在两条支路,因此必须分析各条支路是否有电流。本题中,电流表A与A1的示数相同,即I=I1,说明干路和L1所在支路是通路,从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I=I1+I2,因此I2=0,即电流表A2示数为0,L2支路没有电流,此支路开路。正确选项是D。
【例5】如图6,闭合开关时,灯泡都不亮,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原因可能是()
A、ab间开路
B、bc间开路
C、cd间开路
D、ad间开路
分析:L1、L2都不亮,可以判断出电路故障属于开路。由于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L2阻值很大(或者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远大于L、L3的电阻,所以开路故障应该是出现在L2所在的部分电路,正确选项应是B。
【例6】如图7,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没有偏转;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将ac两点连接起来,闭合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最大;当他用这根导线将bd两点连接起来时,发现灯L1发光。则下列关于该电路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的是()
L1完好
B、L2开路
C、L3短路
D、L2情况无法判断
分析: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没偏转,首先可确定此电路中有开路故障。用一根导线将ac两点连接起来,闭合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最大,说明开路故障没有出现在L3所在部分电路,同时说明L3被短路了;再用导线将bd两点连接起来时,L1发光,说明故障也不是L1所在部分电路,那么只有L2开路的可能了。综合上述分析,错误的选项应该是D。
二、复杂电路故障类习题的分析判断
例4
(06大连)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时,灯泡L1、L2都不亮,用一根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则()(导线检测法)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2短路
D.开关S断路
分析:闭合开关S时,灯泡L1、L2都不亮,说明电路发生断路故障。用一根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说明断路故障发生在灯L2和开关上;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说明断路故障发生在灯L1和开关上;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排除灯泡故障,说明开关S断路,故选D。
电流表、小灯泡的检测法与导线相似,电流表检测时要防止造成电源短路。
4、把两个小灯泡L1和L2、一个蓄电池、—个电键及若干导线组成串联电路。当闭合电键时,两个小灯泡均不发光。用电压表测量,发现灯L1两端有电压。若整个装置除了两个小灯泡以外,其余都完好,那么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A
L1的灯丝断了。
B
L2的灯丝断了。
C
L1和L2的灯丝都断了。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存在分析: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有示数,说明除L1之外其他部分正常完好,因此,只有L1断路,等效于电压表直接连接电源两极。
5.如图5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闭合时,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电路中的电阻R或灯L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2010年中考)
A.电流表A示数为零,电阻R短路
B.电流表A示数为零,灯L断路
C.电压表V2示数为零,电阻R短路
D.电压表V2示数为零,灯L断路
分析:排除电表影响,L和R串联,因此,L和R均不能断路,否则只有V1有示数。排除BD;若R短路,则R相当于导线,V2无示数,选C
例3 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用电压表来检测。某同学连接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则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电压表检测法)
A.开关S接触不良
B.小灯泡灯丝断了
C.d、e间出现断路
D.e、f间出现断路
分析:观察电路,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不亮,说明发生断路故障。用电压表测量时,表与被测元件并联,相当于在被测元件旁又使电流有了一条路径。若被测元件通路,由于电压表电阻很大,等效于开路,对电路无影响,其示数为零;若被测元件断路,电流不能从元件通过,只能从电压表通过,因电压表的电阻很大,这个电流很小,灯泡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且近似等于电源电压。本题中电压表测得,说明电源可提供3V电压;说明a、d两点与电源两极相连的电路某处断开,说明故障在d、e两点之间且为断路。选择C。
二、动态电路分析与判断
动态电路分析题和电路故障分析题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电路故障分析,要以电路动态分析能力作为基础,而电路故障分析又是电路动态分析的载体。
分析动态电路的一般思路是:根据引起电路变化的原因(开关通断、变阻器滑片移动、电路故障),分析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电流表示数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U=IR(或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进一步判断电路中部分电路中电压的变化(电压表示数变化)或其它物理量的变化。
1、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1]如图1,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你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分析:
P左移→R2减小→R总减小→I增大→表变大。
R1不变→IR1增大→U1增大→表变大。
判断表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来分析:
R2减小→U2减小→U1增大→表变大。
[例2]如图2,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表和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首先要确定电路的类型,此电路属于串联电路呢还是并联电路。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简化成导线,将电压表简化成断开的开关或干脆拿掉。此时可以容易地看出,这是一个串联电路。而且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已经悬空,滑动变阻器变成了定值电阻,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所以表示数不变。即:P左移→R1+R2不变→不变
在本电路中,电压表是测量R1和R2部分电阻之和的总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被跨接在电压表内的电阻随着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表示数减小。
[例3]在如图3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电压表示数不变,灯变亮。
(D)电压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分析:将电流表等效为一根导线,可以看到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电压,因此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不会变化;而电阻R的阻值变大,小灯的电阻RL大小不变(注意:在初中阶段,小灯泡的电阻由于温度的影响引起的变化往往忽略不计),因此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小灯两端的电压也将变小,小灯的功率P=ULI也将变小,所以小灯的发光将变暗。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4]如图4,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表、表和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测电源两端电压,测R1支路电流,测干路电流。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故电压表V示数不变。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对R1这条支路没有影响,所以电流表示数不变。滑片P右移,R2变大,两端电压不变,故电流变小,干路中电流也随之变小,所以示数也会变小。
2、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5]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则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在开关尚未闭合前,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的电流值,由于此时电阻较大,故电流较小;开关S闭合后,电阻R2被局部短路,电路中的电阻只有R1了,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在开关尚未闭合前,两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开关S闭合后,电阻R2被局部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电压表变成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了,因此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
还可以根据U=IR来分析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2)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6]
在图6中,灯泡L1和灯泡L2是______联连接的。当开关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分析:本题的难度首先在电路的识别,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看作导线,将电压表拿去,就容易看出这个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串联在小灯L1的支路中,所以开关闭合时,电灯L1接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从0变到有读数,应该选填“增大”。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也即测量电源电压,而且不受开关控制,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
3、电路的故障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及故障原因分析
[例7]在图7中,当开关
K闭合后,两只小灯泡发光,电压表示数为4伏。过了2分钟,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电压表示数为0,其原因有三:1.电压表没有接好或电压表损坏;2.小灯L2短路;3.小灯L1断路。起先,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不存在原因1的情况。那么还有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答案为:小灯L2短路;小灯L1断路。
[例8]
在如图8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K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分析:这是一个并联电路。可以采用排除法。小灯L2短路,会导致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且导致两灯都不亮;小灯L2断路,会导致电流表示数变0;小灯L1短路,也会导致两灯都不亮;一灯熄灭而电表示数都不变,只有小灯L1发生断路时才有此可能。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9]
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K后,灯L1、L2都发光,—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而电压表Vl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灯L1断路。
(B)灯Ll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分析:应用“去表法”可以判断此电路是L1、L2组成的串联电路。
“—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排除了电路出现断路的情况,那么,故障现象只有发生短路了。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是小灯变亮的原因,且它测小灯L2两端电压,所以一定是小灯L2突然变亮;电压表Vl的示数变小说明小灯L1发生了短路。本题正确答案为B。
四、动态电路电功率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电功、电功率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是目前中考的热点之一,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之一。这种题型把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及初中阶段电学仪器的应用和电功、电功率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这部分问题的训练和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想、逻辑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见电功、电功率类试题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直接运用电功和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譬如给你一个电能表在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电功)计算电功率,或者根据用电器的铭牌信息计算该用电器在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第二类是根据动态电路的电阻变化分析计算某用电器实际功率的变化,譬如小灯泡亮度的变化;第三类就是对动态电路进行计算。
解决电功率问题的一般思路:根据电路的连接状况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根据各部分电路的已知条件分析寻找求解未知量所需的隐含条件,再依据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公式(包括变形式)列出代数式(方程、方程组)解答。
解决电功率问题的一般方法:
(1)弄清引起电路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开关的通断,还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引起变化。
(2)弄清电路各状态的连接方式和接入此电路的用电器,必要时画等效电路图。
(3)弄清电压表、电流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4)抓住电路中的不变量(如电源电压不变、电阻不变)或利用串并联规律列式求解。
解决电功率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分析清楚电路的状态,即需求解的部分电路中用电器个数及连接方式,其次是与该部分电路中用电器相关的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第三是此电路中的不变量(如电源电压不变、电阻不受温度影响)等。
解决电功率问题思路的口诀:审题识电路,拆图标已知,建立关系式,给三能求九。就是说,审题的过程要将电压表去掉,将电流表当导线处理,看清属于哪一类电路,一般难题分成简单电路(单个用电器)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三类;在识别电路的同时,观察电路变化了几次,就有几种工作状态(一般考题中电路变化是利用开关的通断和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电路的变化),拆图标已知的含义是电路变化几次,就画几个等效电路草图,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建立关系式,也就是方程(组)。通常从等效电路图上已知条件密集处就是解题的切入点,一般情况下只要给出三个物理量就能求出九个物理量。这就是给三能求九。在完成上述的步骤之后,一般的电功率题就比较容易了。
例1:如图1所示电路,灯L上标有“12V
9W”字样,当开关S和S1都闭合,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灯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是1.25A,求:
(1)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2)当开关S闭合,S1断开,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灯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分析思路:(1)①求滑动变阻器电阻值需知道变阻器此时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②当开关S、S1都闭合时,P在a端,灯泡L与变阻器R1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为灯正常发光,找出隐含条件:灯、变阻器和电源两端电压都是12V;因为灯正常工作,可根据铭牌计算出通过灯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变阻器的电流。
③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式计算变阻器的阻值。
(2)①要求灯消耗的实际功率,需要知道此时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或灯泡的电阻根据P=I2R计算);②当开关S闭合,S1断开,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变阻器与灯L串联接入电路,且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电流;③根据灯的铭牌可求得灯丝电阻RL,因为电源电压为12V(已求得),可以计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再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式求出此时灯两端电压为U’L;④灯消耗的功率就为P=U’LI’
解:(1)当开关都闭合时,P在a端,灯泡L与变阻器并联,灯正常发光
通过的电流:
因为灯L与变阻器直接并联到电源两端,所以:
变阻器最大值:
(2)当开关S闭合,断开,滑片P滑到的b端时,灯L与串联。
灯的电阻:
串联后总电阻:
电路中的实际电流:,灯两端电压U’=IRL=0.3A×16Ω=4.8V
灯的实际功率:
或
例2:在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不变,电阻R1=12Ω,灯L标有“6V
12W”的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3A,电压表量程为0~15V,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5A”字样。
(1)只闭合S1,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电源电压;
(2)当闭合S1、S2和S3,并将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求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S2时,求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
分析思路:(1)①只闭合S1时,灯L与R1串联,电流表测此电路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②求电源电压即求出此时灯L和R1两端总电压,只要知道灯L的电阻和R1电阻值,即可根据U=IR计算它们的总电压即电源电压。③R1阻值已知,灯丝电阻可由灯的铭牌求出。
(2)①当闭合S1、S2和S3,并将滑片P移到b端时,灯L被短路,R1与R2并联,R2全部接入电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②求R2阻值,需知道R2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③电源电压已求得,则变阻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R1阻值已知,可求此时通过R1的电流,根据给出的总电流和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R2的电流。
(3)①只闭合S2时,灯L与R2串联,电流表测此时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②求最大功率,就是要考虑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和最高电压来计算功率。③由于电源电压为9V,不超过电压表0~15V量程,所以电压表安全,考虑电流值时,要综合分析灯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电流,从变阻器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5A来看,即电路中的电流不允许超过2.5A,再从灯的铭牌来看,可计算出灯正常工作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④所以此时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电压是9V,因此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18W。
解:(1)只闭合S1时,灯L与R1串联,灯泡的电阻:
电源电压:
(2)当闭合和时,灯L短路,R1与R2并联,通过R1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S2时,灯泡L与R2串联,灯泡L的额定电流:为保护灯泡,电流
为保护电流表,电流
为保护滑动变阻器,电流
由此可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电压表量程0~15V,电源电压9V,9V<15V,电压表始终是安全的。
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
6、(2010年浦东新区中考模拟)
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熄灭,两电表指针发生同向偏转;另用一导线并联在L两端,均再无其他现象发生。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L或R上,由此可以判断
()
A.可能是R断路
B.可能是R短路
C.一定是L断路
D.一定是L短路
1.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的示数为6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处短路
B.灯L2处短路
C.灯L1处断路
D.灯L2处断路
2.如图3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动。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灯L1的接线短路
B.灯L2的接线短路
C.灯L1的灯丝断了
D.灯L2的灯丝断了
电
路
故
障
灯泡
短路
原因:接线柱碰线
现象:灯泡不亮
断路
原因
接线柱接触不良
灯丝烧坏(断)
现象:灯泡不亮
电压表
短路
原因:接线柱碰线
现象:电压表无示数
断路
原因:接线柱接触不良或损坏
现象:电压表无示数
与用电
器串联
原因: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
现象
电压表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
电路电流几乎为0不能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电流表
短路
原因:接线柱碰线
现象:电流表示数为0
断路
原因:接线柱接触不良,或电流表已烧坏
现象:电流表无示数
滑变
短路
原因
接线柱错接“一上,一上”
闭合开关前没有调节滑片p位于“阻值最大处”
现象:起不到保护作用,电路电流很大
断路
原因:接线柱接触不良或烧坏
现象:整个电路被断开
接法错误,连入电阻最大并不改变
原因:接“一下,一下”
现象:阻值不变,较大
开关
短路:不存在,相当于开关闭合断路:相当于开关断开
照明电路的故障及判断方法
1.常见的故障
(1)断路:如灯丝断了,灯座、开关、挂线盒断路,熔丝熔断或进户线断路等。断路会造成用电器无法用电工作。
(2)短路:如接在灯座两个接线柱上的火线和零线相碰,插座内两根接线相碰。短路会把熔丝熔断而使整个照明电路断电,严重者会烧毁线路引起火灾。
(3)过载: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或单个用电器的功率过大。产生的现象和后果同短路。
(4)接触不良:如灯座、开关、挂线盒接触不良,熔丝接触不良,线路接头处接触不良等。这样会使电灯忽明忽暗,用电器不能连续工作。
(5)连接错误:如插座的两个接线柱都接在火线或零线上,开关接在主线中的火线上,用电器串联接在电路中等。
2.检修故障的一般方法
(1)检修断路:先用测电笔检查总闸刀开关处,如有电,再用校火灯头(一盏好的白炽灯,在灯座上引出两根线就成为校火灯头)并联在闸刀开关下的两个接线柱上。如灯亮,说明进户线正常(如灯不亮,说明进户线断路,修复进户线即可)。再用测电笔检查各个支路中的火线,如氖管不发光,表明这个支路中的火线断路,应修复接通火线。如果支路中的火线正常,则再用校火灯头分别接到各个支路中,哪个支路的灯不亮,就表明这个支路的零线断路了,需要修复。
(2)检修短路:先取下干路熔断器的盒盖,将校火灯头串接入熔断器的上下两端,如灯亮,表明电路中有短路。同样,在各个支路开关的接点用上述方法将校火灯头串接进去,哪个支路的灯亮,就表明这个支路短路了,只要检修这条支路就能解决问题。
例1.有一幢楼房,突然发生停电事故,经检查,保险丝已熔断,已排除用电器过多这一原因,那么有经验的电工师傅检修时,他最先考虑并重点检查的是下列哪个部件?()
A.灯泡
B.开关
C.插座
D.导线
分析:若用电器不过载,则电路中只有短路使电流过大。而灯泡与导线短路的可能性不大,且开关不会引起电路短路,所以只有插座短路的可能性最大。故选(C)。
例2.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练习安装照明电路,接通电源之前,老师将火线上的保险丝取下,把一个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作为检验灯泡连接在原来安装保险丝的位置,同时要求同学们将电路中所有开关都断开,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短路。在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电路连接无误
B.若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用电器的开关闭合后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这个开关的两端直接连到了火线和零线上
C.若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电灯的开关闭合后,这个电灯和检验灯泡都能发光,只是亮度不够,这表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现象
D.不论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是闭合还是断开,检验灯泡均不发光,这表明电路中有短路
分析:题中保险丝换成了灯泡,并把所有用电器的开关都断开,正常情况下应该没有电流通过灯泡。如果灯泡发光,说明有短路现象。如果闭合某一开关,检验灯泡不亮,说明电路断路。若闭合某一个电灯的开关后这个电灯和检验灯泡都能发光,只是亮度不够,表明电路中的电灯能正常工作,电灯所在的电路为通路。故选(B)。
例3.某人家里只开一盏电灯,其它用电器都不用,为了看电视,他在电视机开关闭合之前将电视机的两脚插头插入两孔插座中,结果电灯立即熄灭,经检查灯泡是好的,保险丝烧断,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电视机已损坏
B.电视机的插头内有短路
C.两孔插座内原来已经短路了
分析:家里开着一盏电灯,说明原来的电路是好的,如果两孔插座内原来就已经短路,电灯不可能发光,(C)错误。
电视机的开关未闭合,说明电视机的电路未接通,电视机不可能损坏,因此(A)可以排除。
将电视机的两脚插头插入两孔插座中,电灯立即熄灭,保险丝烧断,由此可以判断电视机的两脚插头内有短路,选(B)。
第四篇:《电路出故障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电路出故障了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科学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9页至第10页,本课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有的问题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创造出一些新的事物,但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这一课中,一是分析造成电路故障的原因有哪些?二是学做电路检测器,并经历一个检测和完善电路的过程,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技能。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组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但在电路组装过程中,有时小灯泡没有亮,学生感到诧异,本节课,我们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利用电来点亮电灯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路)。
2.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猜测,描述什么地方的电路出故障了,并明白电路出故障,电流会中断。
3.经历检测简单电路装置的过程和检测自己小电动玩具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加以创新并学以致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检测电路中的知识。难点:
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树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旨在让学生当遇到“灯泡不亮”这一问题时,能依照“电路出故障了—哪儿出了故障—如何排查”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维分析,经历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长此以往,必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尊重事实、善于动手探究的科学素养。
【课前准备】
1.每组一套坏的电路元件(一个电池、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一个电灯泡、三条不同颜色的电线)2.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元件(一个电池、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一个小灯泡、三条电线)、3.好的备用电池、电线、小灯泡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电路知识,谁能说一说一个简单电路包括哪些电路元件?(生:电源、用电器、导线和电器元件等)谁能用这些电路元件点亮小灯泡?(请两名同学个连接一个电路,尝试点亮小灯泡)
2.小结:(一位同学的小灯泡顺利点亮)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3.提问:(另一名同学连接的电路小灯泡没亮)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板书:电路出故障了。)
(二)学习新课:分析故障原因 1.电路出了故障,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电流中断,灯泡不亮呢?(学生小学讨论后汇报。)
2.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这些毕竟还是我们的猜测。那我们怎样才能确切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呢?。
(三)学习新课:制作电路检测器
1.(课件出示电路检测器)今天咱们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利用它就可以查出故障的电路了。瞧,这就是我们要制作的电路检测器。
2.咱们亲手制作电路检测器,怎么样?
(四)学习新课: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1.我们该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不亮,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提问:如果电路检测器不灵怎么办?为什么先要把检测头接触一下呢?检测仅仅做一次就够吗?为什么要重复检测呢?
2.整理实验方法(课件出示):
A、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碰一下,看检测器的灯泡是不是发光。B、把可能出故障的元件串到电路里,看检测器的灯泡是否发光。C、重复检测一次。
3.接下来的任务是用刚才的方法查出电路出故障的地方。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设置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你们能用电路检测器把故障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A、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尽量放低声音。B、边实验边记录。
C、把检测出来的故障元件放在1信封中,然后在材料盒中换取好的元件。
D、重新连接电路,排除故障,使故障电路中的灯泡亮起来。灯泡亮起来,说明你已经排除故障,成功了。(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你们的电路中有几处故障,是在什么地方出的故障呢?
(五)总结拓展
1.讨论:除了用电路检测器来排查电路故障,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找到电路故障,点亮小灯泡呢?课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看谁的方法更简单,更高效?
2.教育学生安全用电;(1)检测电路前要断开电源。
(2)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电流中断
合理猜测:
→
电路检测器 →排除故障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电源坏了;
4.导线坏了,电路没形成→缠绕丝→测丝长
电流回路
小灯泡被点亮
→
第五篇:《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
《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
《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四节课。在前面点亮小灯泡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认识了电、电流、电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灯泡不亮,本节课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先是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是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利用“学习主题的构建”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了解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的问题的技能,结合学生实际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四、说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2个一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和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法的开放,在本课的教学是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能和上节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连接起来;自主探究法,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真正体会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完成三个活动:
1、分析电路,猜测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
2、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3、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对有故障的电路进行检测。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流程:发现问题————猜测原因————实验证明————解决问题。
(一)、展示引入,了解电路:
在展示台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目的是让学生说一说电流在这个电路是怎样流动的。让学生知道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电灯,又回到电池的负极。然后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的流动情况,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电路,只有电路通畅,灯泡才会亮,为后面分析电路出故障了做铺垫。
(二)、发现问题,科学探究: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教师给每组提供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故障数量、原因不同,灯泡不亮了,教师及时板书:(灯泡为什么不亮了?),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猜测,电路中哪些地方出故障了?并引导学生对猜测结果进行整理,让学生从电器元件入手,使同学明确出故障的六种可能。(投影出示:1、电池2、电线3、电灯4、灯座5、电池盒6、电路连接)
《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四节课。电单元的教学就是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课题开始的。在一次次看到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学生们开始认识了电、电流、电路。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经历了以上三节课的活动,学生对“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本节课中活动完成已不是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
(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2、教学目标:
从皮亚杰认知心理学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因此让他们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4、实验内容:
8组有故障的电路(坏的灯泡2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2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电线);8组电路检测器材料(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电线);8张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完成三个活动:1、分析电路,猜测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2、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3、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对有故障的电路进行检测。这三个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形式。首先,猜测电路故障原因,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电路、利用已有的电路知识分析电路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及时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猜测能力。再则,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要求学生对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必须了解,能熟练地使用。第三个活动更是学生的探究时间了,对所有材料的检测必须一一完成并做好记录,教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助手、支配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三、:
(一)、引入,了解电路:
在展示台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目的是让学生说一说电流在这个电路是怎样流动的。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口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电灯,又回到电池的负极。然后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的流动情况,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探究活动: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教师为每组的提供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但故障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学生自己找出来。所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以保证活动的深入。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教师乘势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1)展示台出示灯泡不会亮的电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板书:(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2)教师启发,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发现问题)
分析猜想:电路中哪些地方出故障了?
(3)学生的猜测结果很多,但又杂乱无章,需要进行整理。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全班有很多种猜测,提问并明确出故障的六种可能。(投影出示:1、电池 2、电线 3、电灯 4、灯座 5、电池盒 6、电路连接)
2、做个电路检测器。
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但如何找到故障出在哪里呢? (1)讨论:有什么办法知道电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检测法:检测电路是否连接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板书:替换法 检测法)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一种方法,然而又该如何检测电路呢?学生自然会想到检测器。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切入电路检测器的制作了。
①、引导:如何检测电路连接是否有问题呢?
②、出示第二组材料,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电路检测器。
③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1)、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教师深入各组指导。
(2)、小组内小结: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4、讨论交流。
(1)、五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2)、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5、注意安全:
本单元的安全教育始终不能放松,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安全用电的知识,严禁使用电路检测器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四、说明:
本节课首先给学生提供有故障的电路元件,每组学生自主动手连接电路,然后通过分析灯泡不亮的原因引导出连接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这种设计过程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的问题从学生中而来的思路,又过渡的非常自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调动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总结,教学反思:
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我会请一名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并且自我进行反思本节课上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