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要注重养成“反复朗读”这类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另外这阶段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尚浅,教学设计应重视知识的深入浅出。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感受古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古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郑板桥《咏雪》诗引入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学纠正。
(易读错字,如“骤”“似”“拟”“絮”等。)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指名读。点出重要停顿处,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自由读
(3)齐读
3、三读课文,读出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原文语句回答)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各自有什么关系?
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
三、深入研读、推测兄子胡儿、兄女说话时的语气
兄子胡儿(激动、骄傲)
兄女(沉着、自信)
2、分角色朗读
3、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轻松、融洽、高雅
4、谢太傅认为哪个比喻好?
参考:(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5、你认为哪个比喻好?
参考:
盐:“雪骤”表示大学下得猛烈密集,只见雪花直落,看不见雪花轻盈飘舞的样子
柳絮:表现出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四、拓展延伸、“咏絮之才”: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2、你认为还能将雪比喻成什么?
参考:棉花、蒲公英、面粉„„
4、展示咏雪名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赞颂雪的小短文,不少于150字。
板书设计:
盐:
颜色
形状
柳絮:美感
神韵
教学反思:问题的设计过于零碎,缺少一个中心;重点不够突出。
第二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庄浪三中 李彦明
一、教材分析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雪)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喻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播放咏雪相关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①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②教师播放咏雪朗诵MP3,调动学生积极性,再请同学们朗诵通读。③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并试着翻译全文,疏理、翻译课文
熟悉了词语的读音只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朗读,要想真正读懂这篇 章,我们就要明确它到底讲了些什么。下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书下注释。③ 小组翻译课文
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翻译一下课文,有不会翻译或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我们共同交流。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古今异义:古义:指子侄辈年轻的一代
今义:专指子女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未若:不如。因 :凭借,依靠
④(教师重新疏理)(找学生重新翻译整篇)
(三)品读、分析课文(以学生讨论为主)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重点)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的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胡儿将雪比成盐,是就物质的特点而言,他抓住了物体的物象。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就是意蕴。聪明的道韫将雪比成柳絮,简洁中透着高远的内涵,一语道出雪的意蕴,即抓住了物象,又抓住了意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板书)
4、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有力的暗示出作者非常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四)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难点)(学生讨论)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六、学习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谢道韫以“咏絮”之喻出色的表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才能。
七、积累欣赏
欣赏《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并播放相关改编歌曲,欣赏不同雪景美感,学生进一步的积累。
八、课后作业
1、练笔:景物描写,题目自拟。200-300字
2、积累描写雪的诗句、段落。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第三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深切品味文章内容)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多媒体显示:
1.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
二用“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师做总结)
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2.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师多媒体显示韩愈的《春雪》并点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点评:
形似:白雪——飞花
神似:白雪嫌春天的姗姗来迟,故意化作飞花盼春早到 五.拓展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多媒体显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骤()奕()2.解释词语:
俄而: 差可拟: 3.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小结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a.言简意赅。只叙事,未评论,但意图明显。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情感价值观: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创新思维 八.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 文。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板书 九
第四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学习目标 :
1、能理解并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习过程
1.一读课文,正字音。
认真听录音,把不会读的加上拼音。
请学生读,读错的别的同学纠正。
分组读,全班齐读。
2.二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差(差不多)
拟(相比)未若(比不上)
请学生一句一句翻译,错的不会的让别的学生纠正。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
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
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
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三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
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5.背诵课文: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 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布置作业:
默写一遍课文
第五篇:《咏雪》教案
导入: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了。这里提到的两大名门王谢分别指东晋时的名相王导和宰相谢安。老师今天从《世说新语》找到一则故事。通过故事的解读我们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找同学读短文。
二、学生互相讨论疏通文意,并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让学生解答疑问:未若------比不上
內集----家庭聚会
骤----迅速
俄而-----不久,一会儿
儿女----侄儿侄女
由该生直接讲述文意。
四、师说:短文中有两个比喻句子都是描写雪的,下面找同学说一说你认为哪个比喻用的好?并说说理由。
五、生答:柳絮好,写出雪花的轻盈、漂亮、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写出雪的优美柔和,意境自然。盐好,写出雪花晶莹剔透,雪大有气势,直下但没文采等等。
六、师小节:是不是美的喻体都是好的比喻呢?如果我说“未若桃花因风起”桃花多美多漂亮啊,可不可以?为什么?
七、所以我们要关注比喻修辞的根本特点: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鉴赏一个比喻句子时要看那个喻体是不是跟本体更像。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雪都有哪些状态?有粉状、絮状、片状、粒状等等。那么当时谢公所见到底是何种状态的雪呢?我们从短文中去寻找线索。
八、公大笑,可见谢公对谢道韫的说法是赞同的是许可的。交代身份又是何意?发表作者的评价,可见当时的雪是絮状成片的,加之东晋的都成在南京,这是南方的雪,如郑板桥作《咏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九、老师还在鲁迅先生的散文《雪》中找到一段描写雪的句子咱们来欣赏欣赏(大屏展示)这里的雪是什么样的?写出雪的什么特点?由此我们看到好的喻体必须能表现出本体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这就是要求喻体与本体应有相似性。
十、接下来在请大家来看一个片段《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情节中一段雪景的描写。找同学说说你认为这里的比喻好不好?生:写出雪大而急,雪花亮晶晶的情境,写出雪景的壮美?那谁能说说这段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生:壮阔、大气磅礴。想想与短文中描写的意境有什么不一样的?
十一、老师小节:这段的描写应该是为了切合当时群雄逐鹿的社会背景,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所以喻体的好坏还要看写作感情的需要。
十二、那好我们再来看看短文中柳絮的比喻是不是符合当时的情感需要?公欣然而且是內集,气氛应该是美好融洽而且温暖的,所以用柳絮非常切合当时的语境和情感的需要。
十三、很显然,谢公对谢道韫的描写是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