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咏雪》教案2
《咏雪》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四、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第二篇:咏雪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第三篇:《咏雪》参考教案2
《咏雪》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朗读文言文方法,熟读课文。
2、积累、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未若”、“因”、“差可拟”。
3、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与运用,理解比喻中神似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疏通文意。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教师平等参与,与学生共同学习。
3、通过视频感受雪的形、神,分析理解比喻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文章温馨的家庭氛围,懂得家庭亲情和谐的重要性。
2、认识到家庭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庭亲情、维护社会和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文言文朗读训练
2、理解文意
3、修辞方法比喻的运用,美句赏析
4、写作提高 难点
了解比喻的形似与神似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积累的古代诗歌的咏雪诗句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咏雪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古代家庭,看看两位古代儿童对纷纷大雪做了怎样的描绘。
<二>探索新知
1、关于作者和《世说新语》的介绍 学生通过看课下注解了解文常
教师补充讲解,介绍作品不问政治、清新的特点。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研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朗读前先讲解文言文朗读要点。
课件呈现文言文朗读要求:文言文朗读要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
2、扫除字词障碍
检查学生对重点字音掌握情况
抽一位学生读课件呈现的重点字音,学生评价,课件再呈现正确注音,学生齐读。字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差可拟(nì)柳絮(xù)无奕(yì)道韫(yùn)
/ 5
学生自读课文,再抽一位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点拨要读好文言文,断句是关键,也就是节奏停顿。
课件呈现重点句子的朗读节奏,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学生齐读全文
3、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疏通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课件呈现),抽学生解释,学生评价,课件呈现答案。在大声读一遍。
(1)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解诗文)(2)俄而雪骤(不久)(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比拟)
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抽学生朗读课文翻译,教师修正。
4、分析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根据记叙的要素理清课文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
人物:谢太傅 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学生再读注解,理清人脉关系,感受高雅的家庭氛围。学生再读课文,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
5、探究学习赏析句子
/ 5
看画面,感受情景 找出句子,分析妙处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学生评价两个句子 教师点拨:
明确: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你认为作者偏向于哪一句?
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看出,作者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成语“柳絮才高”,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比喻 形似--神似
例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运用修辞的作用:形象生动 <三>效果检测
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án,安然、坦然)若不见。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入学舍(偷窃).
B.冕因去(离家).D.琅琅达旦(天亮).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2.简答。
(1)“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2)“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
(3)“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4)“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
/ 5
学生完成这个练习,教师选五位同学回答。明确:1.A(窃:偷偷地、悄悄地)2.(1)王冕(2)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3)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4)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四>课堂小结
师:本文短短71个字,却为我们塑造了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营造了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气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谢道韫的聪慧。通过两句比喻句相信“雪”在同学们心中也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
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两个小片断,并思考两文的深刻含义。
五、板书设计:
撒盐空中(形似)
白雪纷纷< >笑乐===》温馨和谐氛围 柳絮因风起(神似)
/ 5
第四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庄浪三中 李彦明
一、教材分析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雪)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喻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播放咏雪相关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①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②教师播放咏雪朗诵MP3,调动学生积极性,再请同学们朗诵通读。③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并试着翻译全文,疏理、翻译课文
熟悉了词语的读音只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朗读,要想真正读懂这篇 章,我们就要明确它到底讲了些什么。下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书下注释。③ 小组翻译课文
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翻译一下课文,有不会翻译或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我们共同交流。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古今异义:古义:指子侄辈年轻的一代
今义:专指子女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未若:不如。因 :凭借,依靠
④(教师重新疏理)(找学生重新翻译整篇)
(三)品读、分析课文(以学生讨论为主)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重点)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的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胡儿将雪比成盐,是就物质的特点而言,他抓住了物体的物象。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就是意蕴。聪明的道韫将雪比成柳絮,简洁中透着高远的内涵,一语道出雪的意蕴,即抓住了物象,又抓住了意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板书)
4、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有力的暗示出作者非常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四)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难点)(学生讨论)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六、学习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谢道韫以“咏絮”之喻出色的表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才能。
七、积累欣赏
欣赏《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并播放相关改编歌曲,欣赏不同雪景美感,学生进一步的积累。
八、课后作业
1、练笔:景物描写,题目自拟。200-300字
2、积累描写雪的诗句、段落。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第五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深切品味文章内容)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多媒体显示:
1.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
二用“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师做总结)
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2.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师多媒体显示韩愈的《春雪》并点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点评:
形似:白雪——飞花
神似:白雪嫌春天的姗姗来迟,故意化作飞花盼春早到 五.拓展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多媒体显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骤()奕()2.解释词语:
俄而: 差可拟: 3.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小结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a.言简意赅。只叙事,未评论,但意图明显。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情感价值观: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创新思维 八.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 文。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板书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