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说课

时间:2019-05-15 01:2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量代换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量代换说课》。

第一篇:等量代换说课

《 等 量 代 换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等量代换》

一、教材分析

《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课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一)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个性品质目标:通过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紧密合作,让学生感受、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天平图等教具。

学具准备:与例2相关的一些卡片:西瓜、苹果、砝码、绵羊、小猪、牛等卡片。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以“体验等量关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三大版块为教学主线,体现了教师的“引”到“放”直至“创”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教学策略运用如下: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 探究主线和层次,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这些问题隐含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完成之中,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教材编排作用,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驾驭教材。

3.教学目标的自主探索,又呈现出教师在全过程中注重设计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引导作用,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三、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为主,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教材内容与特点,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三、激发学生思维,解题、巩知

四、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利用视频演示“曹冲称象”的典故,感知等量代换,并引出课题——等量代换。(板书)附带PPT(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学生很熟悉,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故事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内涵。这样做是让学生领略古人在很多地方也进行物品之间的等量代换,从而更好地感知“等量代换”。]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利用称象的方法(等量代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2、出示例2主题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小红分别在水果摊里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先弄明白第1和第2个天平的含意: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能否解答小红提出的问题?

[这样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细地去认识、观察天平,感知、体验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等量,只有先了解“等”才能学习后面的“换”。为解决例2这个问题作铺垫。] 3、4人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摆摆。

4、汇报答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得到多种多样的想法。]

5、肯定学生的答案,利用PPT演示答案,并小结方法:怎样地利用“等量”的东西来“代换”。(附带PPT)[设计意图:“等量代换”这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更好地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小结强调抓住一个中间量,得出两者“相等”的关系,使重点更突出。]

(三)激发学生思维,解题巩知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

1、解决“做一做”(先引导学生观察第1、第2个跷跷板,弄清图意,再激发学生利用“换”的方法来解决:2头牛与几只羊同样重这个问题。)(附“做一做”)[设计意图:这个题比例2提出的问题多一步,学生处理时可以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解决第111页第4题

先讲述题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动物,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跷跷板,并让学生先说出每一个跷跷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让学生解决“1只鸡与1只鸭谁重?”的问题。

[这个题比上面的题难度加大了,这是个变式的等量代换,需要从不等量中寻找等量关系,进一步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拓展延伸 数形大变换:求出●、▲、■所代表的数(1)▲+■=240

▲=●+●+●

▲=()

●=()

(2)▲+▲+▲+■+■=28

■+■+▲+▲+▲+▲+▲=40

▲=()

■=()

(3)★-●=32 ★=●+●+●+●+●

●=()

★=()

远古时候的等量代换

用4个马铃薯可以换2棵大白菜。用8棵大白菜可以换2斤米。用2只鸡可以换10斤米。

老爷爷:我今天带了一只鸡,可以换些什么呢?

五、评价体验,情感激新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说你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

2、在学习“等量代换”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质疑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学习。]

六、说作业布置

作业:在家里举例一些“等量代换”的例子,并跟家长交流一下。

[作业是这节课的延伸,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

(附例2图)

16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

[这节课的板书虽简,但能够准确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篇:《等量代换》评课稿

《等量代换》评课稿

《等量代换》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但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抽象的,该如何让学生轻松的掌握这一思想方法,听了老师这节课使我感受颇多:

1、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体会等量代换方法。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老师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动物体重替换来引入,使学生体会到“等”是“换”的前提,理解了代换的前提是“等量”,感受“相等的才可以替换”从而引出新课;例题设计西瓜如何换苹果,为使学生把自己的思路理清,设计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画图、推理等方法体验了方法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变为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教学的主体部分是以学生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2、取材广泛、富有层次性。发挥了教材编排作用,不论是新课的引入到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择,教师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驾驭教材。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建,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及生活味和数学味于一体。如内容由价值相等、重量相等到古代的以物换物,最后抽象到数学图形,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有情境图的,有图片的,有简单符号的,有文字描述的,有代数方法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呈现方式也体现了多样化的原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

3、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老师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把用4个苹果等量代换1个1千克砝码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的道理。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4、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老师将《曹冲称象》这一学生所熟悉又喜爱的故事放在课题出示之后,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并且通过这个故事先让学生理解“石头和大象”两个数量之间的等量代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让学生再次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而且还使学生发现等量代换这一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陌生,它还能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理念

“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它有广泛的应用,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课设计理念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活动,突显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创新性、科学性、思考性、互动性。让全体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的意识。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9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能力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丰富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的一节课,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它又是一个非常抽象、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等量代换的思想也是数学知识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当中经常要用到。教学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第三篇:等量代换评课稿

《等量代换》评课稿

《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课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课 教学的关键。听了刘永招老师上的课使我感受颇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李老师将《曹冲称象》这个熟悉又喜爱的故事引出,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并且通过这个故事先让学生理解“石头和大象”两个数量之间的等量代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出课题让学生领略古人在很多地方也进行物品之间的等量代换,从而更好地感知“等量代换”。而郑老师则是用我们学校正在实施的成长积分活动,用五张推荐卡换一张积分卡的活动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取材广泛,富有层次

不论是新课的引入到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择,两位老师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驾驭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及生活味和数学味于一体。如内容由价值相等、重量相等到古代的以物换物,最后抽象到数学图形,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有情境图的,有图片的,有简单符号的,有文字描述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呈现方式也体现了多样化的原则,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信息数学,融为一体

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两位老师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都能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把用4个苹果等量代换1个1千克砝码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的道理。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总之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体现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能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计算方法。

第四篇: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活经验,明确质量相等可以代换

师:小朋友们认识我吗?生:有的说认识,有的说不认识。

师:看来有些小朋友认识我,有些还不认识我。我就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华,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华老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新朋友,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谁呀?

课件呈现:卡通人物喜羊羊。生:喜羊羊。

师:今天羊村要开一个水果代换大会。羊羊们都带了一些水果准备和同伴交换。

出示课件。

村长慢羊羊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只有质量相等的水果可以互相代换。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一个菠萝的质量等于3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苹果的质量等于2根香蕉的质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天平平衡表示两边水果的质量相等。提取图片等式,使学生明确质量相等可以代换。

一个菠萝= 3个苹果

一个苹果= 2根香蕉

(黑板上出示图片等式)

2、初步探究,感受等量代换的思考过程。问题一:换一个菠萝的方案

师:懒羊羊想拿2个苹果、1根香蕉跟喜羊羊换一个菠萝,行不行?

喜羊羊应该答应懒羊羊的代换要求吗?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信封中的学具摆一摆,换一换,换好后记录在这张练习纸第一题中。

学生可能有的方案:一个菠萝换2个苹果和2根香蕉。

一个菠萝换一个苹果和4根香蕉。

一个菠萝换6根香蕉。师:看来喜羊羊不会答应懒羊羊的代换要求。

因为;质量不相等不能代换,只有质量相等才能代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等量代换。出示课题:等量代换。问题二:换2个菠萝的方案

师:现在喜羊羊想用2个菠萝跟美羊羊换一些苹果和香蕉。他提出了两个方案: 课件出示:

(1)两个菠萝换5个苹果2根香蕉

(2)两个菠萝换12根香蕉。

师:提问:美羊羊应该答应喜羊羊的代换要求吗?同桌互相讨论,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请生发表看法。

师:看来喜羊羊的这两种方案都能进行代换。

进一步明确:质量相等可以代换。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羊羊们在本次代换大会上换到了很多喜欢吃的水果。看到羊羊们吃水果吃的津津有味,灰太狼坐不住了,他打算在他们狼堡也开个代换大会。大家请看:

3.自主实践,研究等量代换的不同方法 课件出示:2只羊=一头猪

2头牛=?只羊

提出问题:灰太狼想用2头牛去换一些羊、请问它可以换回几只羊? 学生观察后发现:缺少解决问题的条件。补充条件:1头牛=4头猪 提出要求:

(1)先独立思考,把代换的过程表示出来(通过画一画、写一写)(2)同桌互相交流。师组织交流反馈。(在实物投影仪上交流)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1只猪的质量等于2只羊的质量,所以4只猪的质量就等于8只羊的质量也就是一头牛的质量,那么2头牛的质量和16只羊的质量相等,可以进行代换。(2)1头牛的质量等于4只猪的质量,所以2头牛的质量等于8只猪的质量,每只猪的质量又等于2只羊的质量,那么8只猪的质量就等于16只羊的质量,可以进行代换。比较分析:

刚才的两种代换方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通过代换中间量求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灰太狼想用牛来换羊,中间是通过什么来代换的。引导学生说出两头羊换一头猪,共换了4次。

看来灰太狼可以用2头牛换到16只羊。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能干,老师也带了两道题考考大家。

二、灵活应用,体验等量代换思想的作用。

问题一:

国庆节同学们参加游园活动,结束后小红用奖票换了2只可爱的跳跳虎,小明来兑奖的时候,跳跳虎没有了,他只换到一些橡皮。于是,小明想用自己的橡皮和小红换一只跳跳虎,多少块橡皮能换一支跳跳虎呢? 对讲规则:

7个奖=1只跳跳虎

2个奖=4块橡皮

完成练习纸上第一题,你是怎么想的?把你想的过程在图上表示出来。问题二:

李老师去商店买体育用品,每支球拍8元,猜猜李老师带了多少钱?

李老师所带的钱正好可以买:

3个皮球两块球拍

2个球4块球拍 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第二题。

三、结合典故,凸显等量代换思想的价值。

其实同学们在我们古代的时候早已有了等量代换的思想。大家来看这个故事?曹冲称象。

提问:曹冲为什么不称大象称石头?

明确认识:曹冲就是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巧妙的解决称象的实际问题。

四、回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上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1五角星+3三角形=42

1五角星+1三角形=22

第五篇:等量代换教案

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分析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问: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吧?(曹冲称象)

介绍故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或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或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小结:为什么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明白代替条件:重量相等)揭题:从数学的角度看,曹冲在不经意之间运用了一种数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方法,知道是什么方法吗?告诉你,它叫“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也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探究应用,智慧闯关。

师:让我们来一个“智慧闯关”的活动,看看我们能不能智闯三关!第一关:水果乐园

师:现在开始进入第一关“水果乐园”!

1、观看画面,提出问题。师:请看图(课件出示),今天为了研究方便我们要假设这里每类东西的每一个都同样重。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一个西瓜重4千克,五个苹果重1千克。)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生提,从中选出重点问题: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

师:这个问题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谁能把刚才的信息和现在的问题连起来说一遍?(一个西瓜重4千克,五个苹果重1千克。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

2、解决问题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知道的同学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边想,边在纸上画画写写算算。

引导学生说算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演示:一个西瓜和四个砝码一样重,四个苹果和一个砝码重量相等,可以把一个砝码换成四个苹果,四个砝码就可以换成十六个苹果,所以一个西瓜和十六个苹果一样重。

列算式:谁会列算式啊?(4*4=16)

3、总结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一次来看一看,西瓜换苹果的思考过程,我们在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时,可以从问题入手,1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根据已知条件,西瓜和谁有直接联系?(西瓜和4个1千克的砝码有直接的联系)什么联系?

一个1千克的砝码和谁又有6直接联系了?什么联系?

那我们就可以用4个苹果,把1千克的砝码代换掉。瞧,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出,1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

第二关:动物乐园

师:同学们已经顺利地闯过第一关,可真是不简单。让我们马不停蹄赶紧进入第二关吧,——“动物乐园”!

1、做一做:两头牛的重量相当于几只绵羊?

出示:图1一只猪 = 两只绵羊,图2 一头牛 = 四只小猪,图3 两头牛 = ?只绵羊,说画面内容(一只猪的重量等于两只绵羊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四只小猪的重量,两头牛有几只绵羊那么重?)生说明解题方法 2、1只鸡和1只鸭,谁重些?

师:谁能把画面内容给大家说一说呢?(一只鹅和两只鸭一样重,两只鹅比四只鸡重,一只鸭和一只鸡哪个重呢?)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发言。方法一:一只鹅的重量等于两只鸭的重量,两只鹅就等于四只鸭的重量,可以把下面的两只鹅换成四只鸭,这样四只鸭比四只鸡重,所以一只鸭就比一只鸡重。

方法二:两只鹅比四只鸡重,所以一只鹅比两只鸡重,可以把一只鹅换成两只鸭,两只鸭比两只鸡重,所以一只鸭比一只鸡重。第三关:数学天地

师:同学们勇闯了两关,表现优异,让我们乘胜追击,进入最后一关,——“数学天地”!

1、求出△、□所代表的数。

△+□=240 △=□+□+□ △= □=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研究,动笔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并适时点拨、帮助。

学生汇报交流解答方法,教师适时辅以课件演示。

方法:可以把一个△换成三个□,四个□等于240所以一个□等于60,这样一个△等于180.2、求出○、△、□所代表的数。

○+□=91 △+□=63 △+○=46 ○= △= □=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探讨,教师巡视中适当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解答。

学生代表汇报解说解题过程,教师适当课件演示。

三、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换一换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问题,但是要注意只有等量才可以代换。)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壶水,可以洒到两个热水瓶里,每个热水瓶可以倒5杯水,那么一壶水可以倒几杯水?你也能举几个例子吗

四、课后作业

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几根胡萝卜?

下载等量代换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量代换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量代换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10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等量代换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2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知等量关系,初步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用等......

    《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知等量关系,初步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进一......

    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双丰局一小:李春朵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109、1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初步运用其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

    等量代换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最棒的,老师觉得耳闻不如眼见,所以,今天我带来几道智力测试题,想考考大家,你们同意吗?好 ,请认......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王鑫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王鑫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P109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巴南区王家坝小学2012——2013学年下期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冉定红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熟知的故事《曹冲称象》中引入“等量代换”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