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跳跃的色彩教案设计
跳跃的色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比色的含义、掌握对比色的变化规律及配置的基本方法、用对比色的方法进行剪贴创作。过程与方法:
·欣赏交流法——对大师作品的欣赏,感受对比色艳丽、醒目、相互衬托的视觉美感。
·观察比较法——学生通过考眼力游戏,感受对比色的两色面积和纯度变化所带来的奇妙视觉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剪贴中感受作品的视觉美感及创造能力的提升。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对比色配置的基本方法,掌握装饰色彩的变化规律。
2、难点:在构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注意两色的面积纯度的变化。教学准备:
1、教具:欣赏范例、示范工具与材料。
2、学具:各类创作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色轮”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提问,其他学生抢答。如:三原色、三间色分别指哪些等。
2、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色块。(媒体出示)
3、教师继续出示“色轮”提问:在这一“色轮”你们能找出几组对应的色块?
4、教师小结:在色轮上两个相对的颜色互为对比,我们就把它称为对比色。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5、揭示课题: 跳跃的色彩
二、名家欣赏 学习新知
1、媒体出示《走近大师》 并旁白介绍:
马蒂斯(1869-1954)是法国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也是西方现代绘画的开创者之一。由于 他的作品画风与众不同,形体夸张,线条粗重,笔触狂放,色彩强烈刺激,形式更加自由,被守旧派们挖苦地称之为“野兽派”。他以鲜艳、纯美的色彩和流动的曲线以及极端简化的形态勾勒出生活的喜悦和活力。
2、出示几组对比色的画面(马蒂斯三组作品),学生欣赏,交流:找出对比的色彩,感受这类画面的特点。
3、(媒体出示)教师归纳小结:用对比色配色时,有艳丽、醒目、相互衬托的效果。
4、考眼力:(媒体出示六幅画面:黑白、三间色、三原色)找出对比色的组合。教师可有选择的进行点评,并讲解配色技巧。
5、再次欣赏作品(想象添加)与前面的作品比较有何区别?(媒体出示一组画面)
6、模枋大师、超越大师技能展示秀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剪贴的表现手法,突出个性,合理使用对比色纸配置的方法设计一幅作品,并添加想象。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交流感受意见。
2、小组挑选出优秀作业,通过编故事的形式描述作品,取一个名字,并对其进行评议。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跳跃的色彩》一课,更进一步地走近了法国画家马蒂斯,希望大家今后能像马蒂斯一样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跳跃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跳跃单元教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着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即时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取材于生活、溶入生活、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做到“一物多用”、变换场地;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轻松体验、深入探究、充分展示、愉快合作。
二、教材分析:
跳跃是人类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躯干、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也是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在小学各年级都有安排。跳跃练习是小学水平二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跳跃能力,通过本次课教学,继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跃姿势,巩固并提高跳跃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跳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且具备一定的跳跃能力。该年龄段层次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教强,但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的持久性还不够稳定,为此,抓住小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我创设主题教学情境,将知识技能融入学生喜爱的呼啦圈教学情景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课的构思:
跳跃是学生最喜欢练习的一种形式,通过呼啦圈来促进学生对跳跃练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跳跃的乐趣,明确跳跃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呼啦圈带入课堂,学生身临其境,情绪、情感都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很快就能进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跳跃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领悟到体育课堂教学独有的魅力.五、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展示自我善于解决困难的能力
2、社会适应目标: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心理健康目标: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运动技能目标:掌握单跳双落的动作,发展腿部力度、提高跳跃能力。
5、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双脚跳有力,双脚轻巧落地。
2、难点:全身配合协调、向上方起跳。
七、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启发设疑法、评价激励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练习、模仿法、竞赛法。
八、课的设计:
突破传统三段式,将课堂设计为:宣布旅游--坐车—钻山洞—练本领--用本领--坐船。把到龙虎山的旅游浓缩为一节课。
九、教学过程:
1、宣布旅游(2分钟):教师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从单一的体育课中走出来。
2、坐车(4分钟):(1)坐动车出发。(2)模仿操:奥运项目,充分热身,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3、钻山洞(3):小游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练本领(20):(1)探索学生:小组讨论过河的方法。(2)经验交流会。(3)学练本领—单踏双落。口诀:上体前倾臂后摆,一脚提膝一脚立,快速蹬地前跃起,双脚后跟轻着地。学生的跳跃水平不一,设计了越来越远的三种不同距离的单踏双落点,学生可自由选择冲一关,冲两关,冲三关。
5、用本领(7):游戏:踏石过河(副教材)。巩固学习技能,树立学生信心。
6、坐船(4):师生共同享受旅游的乐趣,充分放松身心,评价,结束本课。
十、预计效果与负荷:
练习密度:35%--45%平均心率:120—150次/分
十一、场地与器材:
录音机一台、标志桶8个、呼啦圈41个、提示卡10张、奖品20份、垃圾袋1个。
第三篇:《色彩的对比》教案设计
《色彩的对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教学难点: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感受色彩
1、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
二、运用色彩 体验 创新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4、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5、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
6、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展示 交流 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四、教学反思:
《色彩的对比》是五年级下册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认识对比色。上完这节课后,觉得有两个地方没有达到设计效果,第一是课前,让学生说有关颜色的四字词语,学生说的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都挺好,这也是我设计的本意,但也有学生说,黄道吉日,红杏出墙……而不是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等这些形容颜色的词,我觉得可能和我的提问有关,如果我说请同学们说一说形容颜色的词,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吸引你,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对比色的作品视觉效果更强烈。其实学生也都感受到了,有些学生说运用对比色的作品太亮了,不喜欢,所以觉得最吸引自己的是其他的作品;还有学生说,有两幅放在一起作品都是绿色为主,面积大,所以最吸引自己的是这两幅作品。其实这两位同学在分析的时候都讲出了自己的理由,而且,对色彩对比的感觉都很对,第一位同学说运用对比色的作品太亮了,恰恰就说明这幅作品最吸引他的目光,只不过他不喜欢,所以他觉得不吸引他。第二位同学认为绿色面积大,所以吸引他,也对,色彩对比中的面积对比,如果我把两幅作品分开放就不会出像这种情况了。由此,更让我觉得,教学设计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检验,课堂中出现的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解决。
第四篇:《色彩基础知识入门》教案设计
课型:艺术欣赏课 教法:讲解以及板书 教具:多媒体演示 课时:1课时
一、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色彩分类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色彩构图能力
情感目标:讲解范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色彩构图的要求
2、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导入课题:介绍水粉画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回忆三原色及其颜色本身的性质。展示幻灯片(原色、间色、复色)
2、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展示三原色幻灯片)
固有色——是指一个物体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留下印象的色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体本身的颜色。如红色的旗帜,绿色的草地,黄色的桌子等。但是物体本身的颜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不同环境不同光照不能同颜色的对比中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因此,在色彩绘画中,我们不能机械的看待物体固有的颜色,而要注意它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色彩变化。
光源色——是物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光源色的影响。对于光照的颜色,我们叫光源色。例如阳光、火光和各种灯光都可以使被照物体发生色彩变化。比如同样的景物在早晨、中午、傍晚的不同光照下其色彩会明显不同。
条件色——又称环境色,它是一个物体被附近的物体所反射的光色所照射,就形成了该物体的环境色。(展示幻灯片石膏像)
3、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一个颜色的相貌,是这个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基本特征。有些颜色的相貌特征很明显,比如红、黄、蓝、绿等,其色相的名称也很明确;而有许多颜色的特征不明显,只能区别其色感倾向,如黄绿、蓝绿、紫灰等等。但无论什么颜色,他们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颜色的相貌特征。
明度:明度是指一个颜色的明暗深浅程度。色彩的明度有两种类别,一是各个不同颜色之间存在的明暗强度不同,例如黄色比红色亮,红色比紫色亮等等。二是同类色系中的明暗深浅程度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个颜色中含白色或黑色的分量不同而形成的。
纯度:纯度是指颜色的纯净度。一个颜色中所含其他色素的成分越少,其纯度就越高。以三原色是纯度最高的颜色,间色次之,复色更次之。
4、静物的布置与构图
1、色彩写生的静物布置,除了对色彩方面的要求以外,其他如题材内容的选择,物品的主次关系,大小疏密的安排等方面,与素描静物的布置要求都是一致的。
2、构图是表现绘画美感的重要因素。构图的基本原则是均衡、多样统一。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图要求整体感,画面布置上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二:构图要有主题意识,只要是指注意主题物大小要适当,位置越适当 第三:构图要有均衡观念,注意聚散的处理
四、课堂总结
完整是构图的终结,完美是一幅画的最高标准。一幅静物画中各个物体位置安排合适,大小黑白适当,形象塑造整体,创作意图得到明确体现,这样的一幅构图才称的上是完整的。完整与和谐是构图的灵魂。
第五篇:春雨的色彩 教案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春雨的色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全文通过三只小鸟围绕“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展开的讨论,勾画出一幅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竟相生长的美景。【教学理念】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1、带着问题走进课文。通过读找出课文中的答案,使学生有兴趣走进文本,使阅读带有目的性。
2、阅读课文畅谈感想。给孩子表达独特感受的机会,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
3、提出质疑加深对话。引导孩子抓住文章重点,提出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探究课文的兴趣。
4、边读边想探索答案。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疑问再次走入课文,边读边想象仿佛看到的景色,并从中寻找答案。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学会阅读。
二、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充分相信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并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老师适当提出或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如:在探究学习时通过“读、想、说”理解课文的重点段,使自主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三、使阅读成为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美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对文字的体会中初步感受美;边读边想象,从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景色中引发对美的联想;通过音乐、画面的展示营造出大自然的景色,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体验美,最后,引导学生写一写 想对春雨说的话,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创造了美。【教学目标】
1、能学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春雨本无色,但她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所以她好象也是五颜六色的了。【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导语:春天到了,校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开了,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小树发芽了,多美啊!咦,下雨了!听———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声。3.展开想象,用“春雨像??”练习说话。4.说说春雨声是怎样的?
二、以境助读,品读第一自然段
1.师激语:是啊,春雨在小朋友的眼中是那么美。有一段描写春雨的句子,你们能不能也读得很美呢? 2.利用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春雨像什么?想一想,春雨与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1)引导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好“沙沙沙,沙沙沙”。(配乐)(2)联系实际说说,你在雨中最想做什么?
三、初读课文,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听,谁来了?(放鸟叫声)噢,原来来了几位小鸟朋友。咦,它们唧唧喳喳在说什么啊?小朋友想知道吗? 2.初步感知2~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要求:①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看拼音多读几遍。②看看我们的小鸟朋友叫什么名字?③它们在干什么? 3.交流: ①我们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学生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图片。
②它们唧唧喳喳地在干什么?
4.出示课题:春雨的色彩(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四、学习生字
1.我们的小鸟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几位生字宝宝。看,这些生字宝宝都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去跟它们交朋友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不仅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记住它们长什么样?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1)学生自由拼读。
(2)带拼音齐读后去拼音齐读。
(3)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互读,并介绍识字的方法。(4)开小火车读生字,用“欢”“题“”滴”组词。3.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例“:淋、洒、滴、油”都有三点水“;线、论、颜、淋、洒、滴、油、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等等。4.游戏猜字。
(1)春雨落在树林前。(淋)(2)动作表演:滴管滴水(滴)洒水壶浇水(洒)。
5.检查巩固:全班快速读字词卡片。
五、课中操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是一首优美的歌,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姑娘带着春雨娃娃来了。上节课我们跟春雨娃娃交了朋友,它邀请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跟课件表演唱《小雨沙沙》:
六、读好3~5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美
1.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出示挂图:三只鸟儿在田野中)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齐读第二段。
(2)在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同学争论过问题吗?怎么争论的?
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大家为了一件事情,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谁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想知道小燕子、麻雀、小黄莺是怎么争论的吗?这群鸟儿在争论什么问题?
2.自由读3~5自然段。(教师随堂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并及时鼓励、表扬会读的小朋友。)3.集体交流。学生读,教师板书: 燕子绿色的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4.理解小鸟眼中春雨的色彩。
你喜欢哪只小鸟?你最喜欢谁,就把谁说的话多读几遍。绿色 A.你能把小燕子的话读一读
吗?为什么这么读啊?(出示:春雨是绿色的??柳枝也绿了。)其他的小朋友能试试吗?
B.自由读感悟。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C.你们觉得这情景怎么样?(美)那你们能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自己试读,指名读,评议)喜欢做小燕子的站起来齐读并表演。红色 黄色
A.你最喜欢谁说的?说说理由,用上“因为??所以??”。B.指导朗读。(美、争论)5.角色表演,感受春雨的美。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争论一下吗?现在,你们都是可爱的鸟儿,“小燕子“”小麻雀“”黄莺”赶快飞到你的好伙伴身边,告诉他们春雨是什么颜色的?(1)组成四人小组,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2)指名小组练习,评价,再指名表演。
(3)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4.互相评价,加深感悟。
(1)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得对,所以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2)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3)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 上动作,汇报朗读。
5.找出描写春雨落下来样子的词语(落、淋、洒、滴),感悟用词之美,指导朗读3~5段。
七、美读第六自然段
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2.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3.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注意与开头一段的区别。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八、小结拓展
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树叶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1.想象说话,激发对春雨、对大自然的爱。(1)春雨真美!给大地披上了彩衣。在小动物的眼中,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会落到什么地方呢?(2)按句式说一说。
春雨是()。你们瞧,春雨落在(),()就()了。
(3)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雨吧!那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课件出示春雨姐姐的话: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2.画一幅画,展现春雨的色彩。3.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 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板书设计】 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图)绿 麻雀(图)红色 小黄莺(图)黄色 【课后反思】
一、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自主识字的方法,通过自学、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等方式能够学好生字。但是,识字量大,巩固识字是难点。教学本课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二、关注个性,加强体验
在学生眼里,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首悠扬的歌,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他们太熟悉不过了,所以理解课文内容不是难点。如何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 力是难以把握的。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引领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在朗读中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