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雾凇读写结合课 反思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捷径”不便捷 促写有方略
——《雾凇》读写结合课教学反思
张江霞小语工作室 润城镇中心学校下伏完小 李新艳
窦桂梅老师在谈到教师的专业自信时讲道:“现在,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不是会写字、会说话,除了具有朗读、写作、书法等更多基本功外,还必须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功力。”但我内心澄明,缺乏解读教材的能力是真的,可也必须成长呀。第一次公开上读写结合课这样的课型,纵然上不成,或许也可以收获不成功的经验吧!
最初,我选择了“拿来主义”的捷径。在网上搜来一些名家实录,看了两遍,对比之后选择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想着薛老师的课堂那么轻松,学生学得毫不费力。我就算上得再不好,能差到哪儿去?细化了过程,精心制作了课件,我在自己班课堂进行了实践。没想到后果很严重,开课时,学生就给了我个“下马威”。严重“水土不服”!基于学生本学期《科学》学科对云的形成过程的认知,薛老师的课堂一开始就落实到笔头书写,听写了这样几个词语“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遇冷凝结”,要学生说说对这几个词的了解,学生很自然地就把雾的形成、霜的形成以及这几个词语间的关系阐述清楚了。薛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雾凇,也是霜花,但它不是凝结在地上,而是凝结在树上,俗称树挂。”水到渠成引入了本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的学习。我怕学生说不出,课前还让学生翻看了云的形成,课上依葫芦画瓢,听写后让学生说“雾气是怎样形成的?霜花又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仍然一头雾水,经过焦灼的等待,虽然举起了几个小手,但表达起这样有些难度的科学知识来语不成句,话不成言,好不容易基本搞清,导课却已过去了10多分钟。后面的课堂可想而知,举步维艰,状况不断,等到布置写雾景片段的时候,已经逼近下课,拖堂近10分钟才算草草结课,自己课前写的下水文也不得呈现。一脸囧相的我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与薛老师课堂的孩子真就那么大的差距吗?一定还是我自身的问题,处理课堂生成的功力太欠火候。邯郸学步,学得失去了自我,差得真不是一点点!
课后,老师们也是热心地给我指点“读写结合课怎么能光是说呢?读怎么体现?草草处理写,实在不可取。”“语文课不是科学课,怎么能在科学知识里弯弯绕?”“面面想俱到,结果是蜻蜓点水,什么目标也达不到。懂得取舍很重要!”……听着老师们对课堂问题的直观分析,我纠结了。推翻!重来!
经过取舍,第二次的教学我确定了两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
2、能够选用文中“弥漫、笼罩、淹没……”词语,来描述自己眼中的雾景。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课堂流程:课题入手,简介雾凇;视听同步,激发兴趣;自主质疑,直入第二节学习。但如何在读中渗透习作方法,指导写好雾景?我又困惑了:记得工作室王育平老师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说过,“教材重组,是最有智慧的读写结合。”《庐山的云雾》应该是指导雾景片段的不二之选,课文第二节围绕总起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写了云雾的四种姿态: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第三节又围绕云雾的瞬息万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既有明显的总分的段落结构,又有描写的顺序,还有丰富的想象,排比、比喻手法的运用。对于四年级孩子,雾凇的形成本来理解就困难,一节课拿来两篇课文,我能恰当地处理吗?会不会又是两手空空,丢了芝麻、又丢了西瓜?再三考量前车之鉴,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学校裴老师劝我:你干脆别写雾景了,没法指导,又那么难写。写第三题的造句吧,多创设几个情境,学生反复运用,一样能上出亮点。我又一次困惑了:把目标改成“选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吗?目标会不会太过简单?遇到难题就避开也不是我的本心呀?我又一次否定了。
但裴老师的话点醒了我,“多创设几个情境,学生反复运用”这是王育平老师在《学习表达,从“仿”到“创”》讲座中给我们介绍的方法。我再一次翻开王老师的讲座,细细地品读起来: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句式则是学生有效表达的拐棍。” 语言表达可以对学生要进行分层:“后进生会背诵,中等生会模仿,优秀生能创造。”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
一句句话语像锤子一样撞击在我的心上。对!就这样!给学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生雾景表达的范例,给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纵然是“模仿”又如何?没有模仿哪来的创造?没有咀嚼怎么能消化?更不可能转化成习作表达的“能量”呀?于是,有了现在的设计。
整堂课的教学,我不仅关注教学结果,更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积累语言,感悟、习得方法。
三次设计,三次实践,每次都有成长。当然由于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处理课堂生成的机智有待提高,所以课堂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比如:学生有一定的表达欲望,但口语表达的条理性需要训练;能够借用或创造性地使用积累的语言,但重组语言的能力有待提升。
在此仅作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能畅所欲言,不吝赐教。诚谢大家!
第二篇:雾凇读写结合课 说课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雾凇》说课稿
——读写结合课
张江霞小语工作室 润城镇中心学校下伏完小 李新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雾凇》的说课。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对课程性质的把握,我这样解读本课教材:
《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科学简洁地介绍了雾凇的形成原因和形成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准确精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科学课中学生对云的形成过程的了解,学生已经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科学认知。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表达能力尚待提升。
三、说课标
对于中学段的阅读和习作教学,课标提出了以下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6.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7.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读写结合课课型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雾凇的形成原因,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能选用文中“弥漫、笼罩、淹没”等词语,描述自己眼中的雾景。
3.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雾凇形成的原因,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能选用文中词语,描述自己眼中的雾景。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1.提炼重点词句,还原生活画面; 2.引导语汇想象,丰富语言积累; 3.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内化文字; 3.提供生活素材,激发表达欲望。
文章用语科学简洁,特别是雾凇形成过程一段,我引导学生提炼“弥漫、笼罩、淹没”等几个动词,在朗读品味中还原生活画面,激发学生想象,力求于无形中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感受文章在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方面的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逐层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积累内化文章语言。最后结合当前生活中有雾天气出现较多的特点,提供反映生活雾景素材的图片,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力求使学生达到学生敢于表达,急于表达,乐于表达,自信表达的效果,内化运用所学方法与语汇。
六、说教学流程
依据“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如下流程:
(一)导读:揭示课题,赏景激趣,感受雾凇壮美(5分)1.解题解题,铺垫内容;
首先书空课题,使用彩色粉笔把“雾”的雨字头、“凇”的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两点水两个表字义的形旁标注出来。与此同时,透过字面简单渗透雾凇常识:雾凇就是空气中的小小水滴,在很冷的空气中,凝结在草木等物体上而形成的小冰晶。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从读题开始认真思考。
2.听读欣赏,激发兴趣;
接着播放视频欣赏美景,紧扣学生心理,带领学生乘坐时光快车到松花江畔一睹为快,同时辅以课文朗读的录音,调动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美的兴趣。
3.赞美雾凇,引发情感。
紧接着让学生用词或句赞美雾凇,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汇,引发点燃学生喜爱雾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导疑:诱导质疑,引导探究——了解雾凇成因(7分)1.自主质疑,抛出目标;
学生通过视觉和文字感受到了雾凇的壮美,我抓住这一时机诱导学生:看着如此奇观,你产生了怎样的问题?目的是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拉近师生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生很自然地说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吉林为什么能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
(三)导悟:交流感悟,研讨释疑——探究雾凇形成(15分)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交流雾凇成因,概括雾凇形成条件; 2.交流文中动词,感受雾气变化过程;
为了学生能够读写结合,较好地完成最后雾景片段的习作,在学习这一段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拎出了文中动词:弥漫、笼罩、淹没……;之后又让其把词还原回句子中,在读中感受雾气的变化;随后交流感受时,又将其拎出来结合生活,结合语境再次深刻感悟;最后通过感情朗读,积累内化文中语言。这样对关键词语多次揉搓,反复咀嚼,辅以形象化的描述,力求为读写结合积累语言作铺垫。
3.交流雾凇形成,品悟作者内心情感。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朗读:一读,体会“镀”字的精妙;二读,体会比喻的妙用;三读,体会雾凇形成过程的漫长;四读,感情朗读;五读,积累语言。力求一次一个重点,同时渗透比喻、想象方法的妙用,时时处处力求积累语言,铺垫语用。
(四)导创:选用词汇,创新表达——描写生活雾景(13分)。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我们这儿没有雾凇,但我们最常见的是雾,结合季节特点我力求引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1.雾景美图欣赏,唤起生活感知; 2.运用所学方法,描述眼中雾景。
布置学生选用文中词语,和着淡淡的乐声,描述自己眼中的雾景。将语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创新语言表达,体验成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布置学生课外修改完善习作,目的是在学生交流之后,培养学生学会反思的习惯。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 雾 凇
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弥漫 笼罩 淹没 …… 比喻 想象
板书是微型浓缩的教案,课题是整堂课的眼睛。好的板书不仅要突出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我将课题分解,用彩笔标识,力求抓住题眼,激发兴趣。板书中“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意在直观呈现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弥漫、笼罩、淹没……”“想象、比喻”则是对习作方法的提示。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我不仅关注教学结果,更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积累语言,感悟、习得方法。
当然由于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处理课堂生成的机智有待提高,所以课堂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在此仅作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能畅所欲言,不吝赐教。诚谢大家!
第三篇:读写结合课
案例
读 写 结 合 课
------《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 张柱德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夜莺的歌声》主要内容。
2、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3、赏析例文,巩固学到的写作方法。
4、学生自由写作。
5、赏评习作,修改文章。
教具准备:录音机、歌曲《七子之歌》和《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设计:
一、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二、旧知回顾
1、内容回顾:
(1)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那么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的歌声》又传达了一种什么情怀呢,塑造了一个什么英雄形象呢?指答。
(2)几次歌声,各有什么作用?(一诱敌上钩
二、麻痹敌人 三、四暗送情报
五、再引敌人)
2、总结写法: 课文为了表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运用了大量描写人物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师生交流:
(1)外貌(2)语言(3)动作
教师总结: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为下文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文章的结构特点: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赏析相关例文,巩固写法。
读文章,感受战争的危害。
看书听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并讲一讲里面主人公的故事。
交流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四、学生自由写作。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战争年代,英雄少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甚至生命保卫着祖国,在和平年代,在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今天,有没有舍己为人的小英雄呢?课下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搜集了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少年的故事,请你用最快的速度写一个你最感动的小英雄的故事。写作时要运用上今天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五、赏析
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赏析。
六、学生交流收获。板书设计:
夜 莺 的 歌 声
外貌 写 刻画人物
语言 推动情节 作
动作
结构:首尾照应 布局合理
教学反思:
读写结合课就是让学生将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做到活学活用。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课文,整理出本文刻画人物的三种方法: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让学生理解到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不仅刻画了人物,而且还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结构上采用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其次,通过相关阅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一写作特点,并能够灵活运用。最后,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方法进行习作。习作内容我选取了同学们比较熟悉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少年的故事。由于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学生耳熟能详,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加上人物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习作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读写结合课
读写结合课:
读写结合课的关键是找好读写结合的关键点,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指导点。如:①句式仿写:人教版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人教版九上《星星变奏曲》──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②写法模仿:人教版七上《春》──仿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以《秋》为题,写一篇短文。人教版七上《济南的冬天》──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人教版七下《音乐巨人贝多芬》──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学习人教版九上《杨修之死》一文,学习运用“插叙”写法,写一篇文章。③词语的运用:人教版七上《羚羊木雕》“读一读,写一写”中有六个词语:“抹”“攥”“逮”“怦怦”“树杈”“寒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要求通顺合理。④改写: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内容。人教版八上《石壕吏》—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人教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说?试写成一篇短文。人教版九上《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⑤简单议论:人教版九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作者培根)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人教版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⑥补写:人教版七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文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⑦续写:人教版八下《喂—出来》──展开想象,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一二百字。续写人教版七下《丑小鸭》。续写人教版七上《皇帝的新装》。续写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⑧描写人物:我们可以让学生跟着《俗世奇人》学用夸张手法突显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跟着《变色龙》学用漫画笔法不动声色地塑造人;也可跟着《范进中举》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以学用《观舞记》中的特写手法;可以学习《口技》的侧面描写。⑨感想点:人教版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人教版七下《斑羚飞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人教版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⑩情景揣摩点:人教版八上《蜡烛》──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在刻画韩麦尔先生的时候,成功地运用了神态描写,如:“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试揣摩此时此刻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用一段话突出韩麦尔先生的典型人格特征。
第五篇:《诺贝尔》第五课时读写结合课
读写结合”课《诺贝尔》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3.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资料,学做名人小卡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紧紧围绕一个意思进行表达的。
三、前置学习活动:
1.利用课前预习时间自主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主收集诺贝尔的资料。(生平、事迹、兴趣、爱好)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感悟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2.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 2.指读课文。(了解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相机纠正。)3.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熟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1)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①你是怎样理解的?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的诺贝尔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②除了亲人的伤残和实验室的毁灭,在这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的还有什么?③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诺贝尔放弃了吗?从哪个词语能够看出来?(毫不气馁。)④请同学们读出诺贝尔此时复杂的情感来。
过渡: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而身无分文、生活都成问题的诺贝尔却毫不气馁。是什么支撑着他毫不气馁地继续研究呢?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你会有所发现。(2)出示:“小时候„„该有多好!”
①请大家认真读读这段话,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②指导朗读这段话。
过渡:为了劳动人民,为了社会发展,为了自己的科学理想,诺贝尔从小就有了发明炸药的愿望。所以,面对亲人的逝去和伤残、化为灰烬的数十年努力和心血,他(引读)——毫不气馁!
(3)阅读链接。出示:“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内进行实验了。”
①真是困难重重,阻力层层。诺贝尔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②面对邻居们的非议,诺贝尔会想些什么? 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过渡:诺贝尔退缩了吗?他是怎么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诺贝尔有什么收获?
(4)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①你感受到什么? ②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③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
④指导朗读。失败是对诺贝尔的磨砺,失败使诺贝尔得到升华。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齐读。)
⑤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引读)“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过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发明创造是永无止境的。诺贝尔精益求精,为了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他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镜头。课文8、9自然段就为我们展现了其中一组镜头。先来看这样一个镜头。(指名读)
(5)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①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
②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他在盯着什么?
③火星越来越接近炸药,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从“怦怦直跳”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导朗读。
过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时——(引读)
(6)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①读了这段文字,有何感受?
②指导读好这段话,读出人们的震惊和担心。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是不能幸免遇难了。可是,我们甘心吗?(不甘心)是的,我们还在期待着幸运之神能再一次眷顾诺贝尔。如人所愿,奇迹出现了——(引读)
(7)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①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有何感受?(随机指名读。)
②看着满身鲜血的诺贝尔,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如果你是围观人群中的一员,你会怎样说?
③指导朗读8、9自然段。这一刻是值得疯狂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让我们把这震撼人心的一组镜头(8、9自然段)再来读一遍吧!
(8)小结:一位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引读)整个生命!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回顾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整个经过,再来看这句话。此刻,你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就把你的感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1.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大王,他的墓碑却极其普通。
(1)出示:这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地上,则插着普通的编号牌。墓碑上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诺贝尔的肖像,甚至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
①假如请你为诺贝尔的墓碑书写碑文,你会怎样写呢?请写在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卡片上。
②展示交流所写“碑文”。
③最后,让我们以诺贝尔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节课。(出示: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齐读后,请全体起立,再深情地读一遍。
小结: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
2.写一写:《我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3.阅读推荐:《献给全世界的礼物——诺贝尔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21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西王庄乡民主小学 任泽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