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迷小课堂教案
京剧常识教案
教学过程:
一、1.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小戏迷课堂”。我是今天的讲师。下面由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戏曲的简单知识,陪大家一起感受国粹的魅力,好不好?
大家以前看过戏吗?都在哪儿看过?电视上,春晚是吧。对,每年春晚啊,都与专门的戏曲联唱环节。因为戏曲是咱们国家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所以春晚上肯定少不了这一项。
那有没有没看过的?小朋友们很多不爱看?什么原因呢?听不懂,看不明白,节奏太慢了。对吧?
其实戏曲呢,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在文学上来说,也可以算是高雅的艺术,自古文人墨客痴迷戏曲者不在少数。包括现在也有很多名人啊,书法家啊,画家啊,甚至是国家领导人都是忠实的戏迷。大家想,为什么这些高水平高文化的人会青睐这种艺术呢?那是因为戏曲艺术本身的文化底蕴是很深的,很多剧目都是出自历史典故,如果不通晓国学,不了解历史,那大部分戏你是很难看懂的,既然看不懂就更别提喜欢了,对吧!
不过小朋友们现在还小,以后随着知识的丰富,只要稍加了解,再加上主动的兴趣培养,相信大家会喜欢上的。
这个时代呢,西方文化占据上风,古典文化渐渐没落。
所以现在国家也是大力扶持民族艺术。有好多人也开始慢慢接触这一行,甚至有许多外国人也都过来拜师学习。那么咱们作为中国人,更不能甘于人后。如果能学上几句戏曲唱段,无论什么时候,亮出一手,绝对会让人刮目相看的。对吧?
那今天呢,我就先带领大家进行一个入门的铺垫,讲解一些基本知识,解答一些大家的基础的疑问。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呢,大家有什么疑问,随时打断我,都可以提问,好吧!
好,首先呢,我们先欣赏一段表演。我先不报名字,听完后小朋友们猜一下,这是哪出戏,哪个人物,好不好?
2.欣赏京剧唱段。(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二、接下来我要提问题啦,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剧种吗?(京剧)哪出戏啊?(空城计)这个人物是谁?(诸葛亮)
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
这个数字很庞大,中国一共33个省份,几乎能创造出几百种剧
种,先辈们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
不同地区有各自的地方戏。大家都知道什么剧种吗? 比如说: 上海呢(沪剧)
苏州呢(昆曲)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区(河北梆子)
山西地区(晋剧,又称山西梆子)陕西呢(秦腔)河南(豫剧)
这些地方戏都很有特色,念白唱词都是方言口音的。说了这么多剧种,京剧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三部分 1.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2.京剧行当的划分 3.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京剧形成于什么时候,起源于什么呢?
1790年,(乾隆五十七年)为了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
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京剧的特点(三个大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1)文学(京剧的念白和唱词讲究合辙押韵,而且古文古语很多,常常需要引经据典,这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
2)音乐(京剧中有一句话叫“无声不歌”,意思是说所有的唱词念白都具有音乐性)
3)舞蹈(京剧中还有一句话叫“无动不舞”意思是说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
4)美术(这个主要指脸谱,也叫勾脸,在脸上画图形比在纸上画更难,因为不平滑。勾脸讲究干净和一气呵成。这个功夫总需要练些年才能化的漂亮)
5)武术(武术就是指一些武打的基本功,耍刀枪棍棒啊,等等)6)杂技(行话叫“出手”指一些戏曲武打里的特技动作)这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虚拟性:
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所谓 “三五步行遍天下,(比方说“登州去着”转场几步,到了)六七人百万雄兵,(大将军出征打仗,一说几十万大军,没那多人,有那么多台上也搁不下,怎么办呢,哎,几个人代替。一般双数,四个八个都行。)
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注香千秋万代。(狸猫换太子,唱完一场,下一场,打个字幕“八年后”,这太子就长大了)
船行马步,刮风下雨 ”。(划船啊,马走啊,刮风下雨,这都是靠演员来表演出来,让观众明白,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程式化
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剧本、角色、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些人物有些动作必须按规定套路来,你不这么做就是不对。
比如说,脸谱。什么人物画什么脸谱,这必须不能错,错了就不是哪个人物,你说包公你画个白脸,那完了。
比如说,胡子。行话叫“髯口”,什么人物带什么髯口,也不能错。中年人带黑髯口,老年人带白髯口。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特例,忧思过度,导致须发变白的人。虽然年纪不老,但是也带白髯口。比如《文昭关》的伍子胥,《二进宫》的杨波。
再比如说,服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特定的服装,不能乱穿。行话叫“宁穿破,不穿错”。服装能表现出一个人物的身份,年纪,性格特点。
明黄色的衣服,一般什么人物穿?(皇族)朝中大臣穿什么,平民百姓穿什么,这都有讲究。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
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老生和小生如何区分?怎么才能一眼就大概看出他是什么年纪呢?主要看什么?哎,对,主要看髯口。小生不戴髯口。老生带髯口。老生的髯口大概分三种:黑髯,残髯,和白髯。中年人戴黑髯口,五六十的戴残髯,七八十以上的戴全白髯口。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2)说完了生行,说旦行。
说到这有一个现象,就是“男旦”。就是男扮女,也有女扮男。统称为为“反串”。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要这样呢,本色出演不好吗?其实这是有历史缘由的。
封建时期,女性地位地下,不允许抛头露面,更别提上台表演了,所以戏中女性角色只能找男人来扮演。到了民国时期,男旦艺术开始登峰造极。“四大名旦”都是男的,也大都出自那个时期。(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那么女扮男是怎么开始的呢?还是封建礼教猖獗,当时男
女不允许同台唱戏,更不允许同在后台换衣服。所以无奈之下,女子戏班中,找出一些声线特别的来唱男声。比如电影《梅兰芳》中章子怡扮演的冬皇孟小冬,就是女扮男的杰出代表。
好,言归正传啊。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大家闺秀或者已婚女子,年龄跨度在二十至五十岁左右。或者是性格沉稳大方的女子。比如《苏三起解》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的少年或青年女子,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3)说完生和旦,该说哪一个行当了?(净)
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净这个行当呢,分为文净和武净。主攻文戏的和主攻武戏的。
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的、也有狡诈残暴的; 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 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
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净”这个行当包括的是最丰富的。
这些人物的性格和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称作“勾脸”。
同学们见过生活中的脸谱饰物吗?(举例)
有一首歌唱得很好,咱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歌曲《唱脸谱》。
蓝脸的窦儿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
师: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每种颜色的脸谱都有它的代表人物,那脸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颜色呢?有什么作用吗?
脸谱和人物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看脸谱就知道忠奸善恶。
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比如关羽。王朝也是红脸)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包公,张飞,李逵)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曹操,司马懿),俗话说得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就出自这里。一个当好人,一个当坏人。对吧。
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定国公,徐延昭),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曹操身边两员大将,一个典韦,一个许褚,这典韦就是黄脸)
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窦儿墩)。
具体到脸谱上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1.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2.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各种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
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
3.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比如曹操,司马懿。
4.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
如张飞、李逵。
(4)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
列,故又称“三花脸”。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
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
丑行扮演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扮演女性的丑角,有彩旦与丑婆之分。彩旦与丑婆的区别仅在于年龄的大小。
但是仅仅依靠脸谱来表现京剧人物还是不够的,京剧的表演,离不开他的四大功夫。
有哪四大功夫呢?(学生回答)
3、京剧表演形式:
京剧表演形式是“四功五法”。
“四功”就是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
“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先说“四功“
(1)唱:京剧是歌舞剧,歌唱占主要地位。京剧的唱,就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加以凝炼和艺术化,并以音乐的唱腔来加强气氛,成为一种舞台语言。
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它分为两大类:西皮腔和二黄腔。
西皮
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快跳跃、坚定的情绪。
二黄 唱腔舒缓,平和,稳重,深沉,适合表现沉思,忧伤,压抑, 感叹的情绪。
有一种山东二黄,很有意思。郭德纲老师一段相声里提到了这个,咱们一起听一下啊。来,小二,放录音。播放郭德纲二黄唱段《秋胡打马》。(二黄)
(2)念:京剧表演时,只说不唱称为“念”。念又叫“念白”或“白口”。俗语说“千金念白四两唱”。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念白想念好,不容易,口音,发音太重要了,差一点儿,味儿都不正。
咱们再听一段郭老师的京剧念白录音,好吧。郭老师嗓子好,念出来非常入戏,好听。来,小二,放录音。念白念好了也是如雷的掌声,对吧。
念白按音韵划分,可分为韵白与京白两种。
韵白的四声调值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语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性。
京白是一种以不含土音的北京方言为标准的念白。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并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播放《坐宫》对白.(驸马的为韵白,公主的为京白)
好,那下面我就有请两位同学,咱们来模仿一下这句念白,两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好吧。我这有台词,照着念。(3)做:就是京剧中的表演。
它不同于话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人们常说京剧的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演员的每个动作都要和乐队的伴奏配合起来。京剧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和电影电视相比,京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虚实结合的艺术,舞台上没有的实物,我们怎样表现出来呢?(生:模仿,虚拟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例如:舞台上没有门,怎样表现开门的动作?
先想一想生活当中怎样开门?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做一下,可以商量一下(一扇门怎样开?两扇门怎么开?我们看看,门是向内开还是向外开?再做一下
我们一起做一做,请两个学生到台前来一起做
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试一下好不好? 那我说,同学们做,用虚拟的表演出来.照镜子(看看谁没把镜子拿起来)看看梳头是怎样的?(照顾到每个学生梳头的动作)
绣花(手里拿起针,在头发上划两下)上台阶(提着衣服下摆)
(4)打:指的是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武打”,武打是京剧特有的艺术特色。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武打的情节中,表现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刀枪棍棒,不同人物使用不同武器)。
“四功”讲完了,那接下来,将具体的“五法”。
五法有几种不同说法:
1、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
2、手、眼、身、发、步。发指甩发的技术,此说认为“法”是“发”的讹传。
3、手、眼、身、口,步。“口”指发声的口法。此说倡自程砚秋。程砚秋先生归纳为手法、眼法、身法、口法,步法。
手法:男性角色,两指并拢。女性呢,兰花指。
眼法:眼神很重要。精神。而且眼神随着手动,一定是这样的。举个简单个例子:云手。
身法:这个必须要从小练,身段太不容易,可能唱了一辈子戏,身段没练出来,走东西不好看,不帅气。
口法:咬字,发音。京剧发音跟日常说话很不一样,有些字是经过处理的,听起来更韵味。
比方说大街之上,拼音的方式,念出韵律。
桥,分三个音,“七”“桥”“奥”。
还有“娘亲”。Niang qin。半拼音的方式念出来。主。Zhuwu,如果念主,嘴型不好看,那么就把u的音省去,变成zh的音了。
最后说步法。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不会台步,那上不了台。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走法。
好,四功五法都说完了,咱们来欣赏一段表演,这些“四功五法的技巧,基本都有。
有请吴老师为大家表演一段《贵妃醉酒》。要提问题了哦。
这个人物是谁?属于什么行当?她的念白属于韵白还是京白?
四、课堂小结: 大家都很聪明,很棒。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京剧的一般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京剧知识还有很多,比如京剧人物的服装扮相,要细说起来,可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总之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接触国粹艺术,这对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好了,那今天的小课堂,到这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小朋友,这么耐心,这么配合。祝你们早日成为“戏曲小行家”。我们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卡通的戏剧人物造型,各个行当都有,很可爱的,分给大家。
第二篇:校园小戏迷教案
《校园小戏迷》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自组教材
教材分析:《校园小戏迷》是自创的京剧意味浓厚的一首戏歌。歌曲共5句,前两句是生行表演(男生),后两句是旦行表演(女生),最后一句则是合唱。虽然只有短短5句歌词,但要唱好却并非易事,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技能(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表演技能(手势、台步、表情等)。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单独或与他人一起表演戏歌,享受京剧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力!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能较好地掌握戏曲的趣味发声练习方法并运用到演唱当中。教学设计亮点: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2、生旦两种角色的表演特点;
3、着戏装的角色扮演;
4、趣味的发声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校园小戏迷》并能学会基本动作并表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听《说唱脸谱》旋律)
二、新课教学
1、激趣表演:教师演唱《智斗》片段,教师模仿阿庆嫂、刁德一进行唱段的表演。提问:老师扮演了两个什么角色?
2、简介生行、旦行角色和唱腔特点。(图片展示)。介绍今天学习主要方式:角色比赛。分为生行、旦行两大组进行比赛。
3、三听法:
①出示新歌。初听全曲学生哼唱熟悉歌词。西皮二黄韵味浓,唱念做打见真功; 仔细学,认真练,古朴神韵展奇功。
②第二次聆听:教师讲解歌词朗读的节奏特点,要求学生边听边打节奏。(京剧当中的“一板一眼”)在每次的学生的表演之后及时进行评价,分两个组进行点评。
③第三次聆听:加上节奏和摇头晃脑的动作沉醉于音乐中分角色再次聆听。
4、三唱法:
①引导学生学习趣味发声方法开始第一遍演唱,演唱时注意高音用假嗓子,尝试将京剧当中的吊嗓运用到其中。
②第二遍演唱:要求所有同学注重京剧当中的咬字、吐字、字正腔圆等。注重京剧的京味浓。
③第三遍演唱:要求学生能一板一眼地跟随节奏注重咬字等演唱。
5、拓展与延伸
尝试京剧的走台步、亮相等几个基本动作,为《校园小戏迷》表演增添乐趣。着戏装师生共同上台表演。
第三篇:《校园小戏迷》教案(推荐)
《校园小戏迷》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角色和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教学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事先布置作业:了解京剧。
【教学过程】
一、随《说唱脸谱》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这首《说唱脸谱》大家都很熟悉,一定猜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吧?(戏曲、脸谱、京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京剧,感受它独特的京腔京韵。
1、了解戏曲知识:
师: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一种。
2、京剧的形成:
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来自中国安徽省的几个徽剧戏班奉命进京演出,他们从此在北京城里扎下根来,他们逐渐学会了北京人的京腔,还把北京人喜爱的汉戏、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唱腔和表演方法融合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三、讲授新课:
1、初听《校园小戏迷》,介绍戏曲内容。
2、复听乐段。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听这段用了什么乐器进行伴奏。(播放音频)师: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3、京剧的伴奏乐器。
师: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大件:京胡、月琴、小三弦。外加锣鼓点。
4、介绍京剧脸谱的意义。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都用各种颜色在面部勾画成特殊的谱式图案称为脸谱,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代表不同人物性格。
四、学唱《校园小戏迷》。
师: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试着学几句,体验一下?
1、逐句教唱。
将全段分为四句,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声来唱,音量不要太大,教师适当点拨每句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2、请1—2位唱的好的同学试唱。
五、小结: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既是我们的国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一堂课时间根本无法将它全部了解,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网络与电视做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这堂课结束之时,我们用京剧演唱的方式来和老师说再见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第四篇:第四课《校园小戏迷》
校园小戏迷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歌。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歌曲取材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中的一个唱段。歌词是对当今少儿学习传统民族文化——京剧艺术的学习要领的描述,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京剧的唱腔为“多声腔”“多曲调”结构。唱腔的“调式”分为四类:“二黄”、“西皮”、“昆腔”、群曲类。
板式很多。大致为:导板、散板、摇版、慢板、原版、二六版、流水版、快板、创新板式等。
“板式”俗称“板”、“眼”,也就是中国式的音乐节拍。“板”——是指音乐节拍的强拍。“眼”——是指音乐节拍的弱拍。
《校园小戏迷》这段唱腔的调式为“西皮”,板式为“原版”,统称“西皮原版”。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
歌曲演唱时分男女声部。男生部宜用大嗓演唱,嗓音要洪亮圆润,唱出阳刚之气。女声部宜用假声演唱,嗓音要明亮婉转,唱出阴柔之美。最后一句“古朴神韵展奇功”为男女合唱,“功”字的收尾拖腔要换足气息拖到位。
京剧唱腔要求“字正腔圆”,唱时吐字要归韵。该唱段为“中东”辙,唱词中的“浓”、“功”归音时宜用鼻腔共鸣。唱词中的“味”字要用儿话音,以突出京剧韵味。唱腔旋律装饰音部分,如“浓”字的小颤音处理,嗓音要灵活。教材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连奏》中的京剧行当。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教学重难点:
1、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2、了解和认识京剧行当,听赏四大行当唱腔片段,感知不同演唱特点。
教学设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二、欣赏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认识和了解京剧的行当(播放多媒体课件)
(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教师进行讲解。
2、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唢呐)
4、在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
5、生可以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行当,进行表演。
三、欣赏乐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是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净)
2、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师:包龙图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
3、初听唱腔片段,知道西皮“导板”与“原版”的不同。
4、在听范唱,试着模唱唱段。
四、新歌教学
1、播放一段少儿京剧的视频
2、复习京剧脸谱、行当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师:同学们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对歌词有什么看法?
4、复习京剧行当的划分、唱腔特点,请学生模仿其中的动作、造型。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①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②初听范唱,边听边打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③ ③再听范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要尽量把握老生刚劲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要唱出韵味来。
④跟教师学唱歌曲最后一句,学习京剧手位动作“拉山膀”,边唱边做,注意音准,尾音要唱足实值。
6、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五、活动创编
1、模仿简单的生、旦的台步与“亮相”动作,体验行当的特征
2、男生随音乐,做最简单的“生”的台步与亮相动作
3、女生随音乐,做最简单的“旦”行走步与“亮相”的动作
4、学生通过自己对京剧行当的了解,发挥创造力对歌曲进行表演
六、欣赏现代京剧《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第五篇:《校园小戏迷》说课稿
《校园小戏迷》
教材分析:《校园小戏迷》是自创的京剧意味浓厚的一首戏歌。歌曲共5句,前两句是生行表演(男生),后两句是旦行表演(女生),最后一句则是合唱。虽然只有短短5句歌词,但要唱好却并非易事,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技能(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表演技能(手势、台步、表情等)。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单独或与他人一起表演戏歌,享受京剧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力!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能较好地掌握戏曲的趣味发声练习方法并运用到演唱当中。教学设计亮点: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2、生旦两种角色的表演特点;
3、着戏装的角色扮演;
4、趣味的发声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校园小戏迷》并能学会基本动作并表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听《说唱脸谱》旋律)
二、新课教学
1、激趣表演:教师演唱《智斗》片段,教师模仿阿庆嫂、刁德一进行唱段的表演。提问:老师扮演了两个什么角色?
2、简介生行、旦行角色和唱腔特点。(图片展示)。介绍今天学习主要方式:角色比赛。分为生行、旦行两大组进行比赛。
3、三听法:
①出示新歌。初听全曲学生哼唱熟悉歌词。西皮二黄韵味浓,唱念做打见真功; 仔细学,认真练,古朴神韵展奇功。
②第二次聆听:教师讲解歌词朗读的节奏特点,要求学生边听边打节奏。(京剧当中的“一板一眼”)在每次的学生的表演之后及时进行评价,分两个组进行点评。③第三次聆听:加上节奏和摇头晃脑的动作沉醉于音乐中分角色再次聆听。
4、三唱法:
①引导学生学习趣味发声方法开始第一遍演唱,演唱时注意高音用假嗓子,尝试将京剧当中的吊嗓运用到其中。
②第二遍演唱:要求所有同学注重京剧当中的咬字、吐字、字正腔圆等。注重京剧的京味浓。
③第三遍演唱:要求学生能一板一眼地跟随节奏注重咬字等演唱。
5、拓展与延伸
尝试京剧的走台步、亮相等几个基本动作,为《校园小戏迷》表演增添乐趣。着戏装师生共同上台表演。
6、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难度较高、有挑战性的戏曲片段教学,在教学时由于学生们对京剧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课前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查阅了京剧的很多知识,对京剧的行当、角色、人物、服饰、唱腔、表演形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能对孩子们进行进一步的戏歌的教学,模仿是学习戏歌的主要手段,如何能让孩子们有兴趣地跟随你的思路进行表演,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激趣,起先我的双重角色扮演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体来说课堂还是十分成功的,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盎然,对于京剧的发声有了基本的了解,能自信大胆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