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蓬朗幼儿园
邹美珍
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良好的合作交往能力、顽强的毅力、正确的竞争意识、以及自我保护、适应环境、自我劳动服务等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许多幼儿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与人合作。而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事情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教师应抓住这些时机,教育幼儿学会合作。如晨间体锻时,玩弹力球,一个人玩不起来,要两个人才能玩,而玩的时候,两个人又要配合好,一起用力往上抛,球才能够抛向空中,然后两人用力把手里的网张开,只有这样才能把抛向空中的球接住。如果两个人合作不好,抛球时不同时用力,球就抛不起来,当弹力球抛起接住,再抛起、再接住时,幼儿体验到了合作的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和交往能力。这个游戏的过程,就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过程。又如:音乐游戏《找朋友》,就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在这个游戏中,让幼儿随音乐的节奏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很多幼儿都能找到朋友,然后一起做游戏,而就有那么几个幼儿,平时不声不响,不肯与人交流,让他们找朋友的时候,就站在那里,不知去找谁。对这几个幼儿,我就利用早上来园、游戏、以及午饭后的时间,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还让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多带带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事情的成功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完成的。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玩皮球,皮球的玩法多种多样,就拿小班幼儿学拍球来说吧,刚入小班的幼儿,手臂肌肉的发育还不完善,手指,手腕的灵活性还不够,大部分幼儿刚开始时只能拍一、二下,球就滚掉了,玩了几次均告失败后,不少幼儿就放弃不学了。这时,我就玩起了花样拍球,吸引了许多幼儿的目光,有的小朋友还在为我鼓劲、加油、喝彩:“邹老师,加油!”“邹老师,加油!”只听金鑫小朋友在大声地说:“邹老师。你真棒!”我的表演,激发了孩子们学拍球的兴趣,并且我又重申了拍球的动作要领,从而使幼儿的情绪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延长了专注活动的时间。事实上,造成幼儿缺乏坚持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在鼓励幼儿大胆实践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指导。如可以以获得成功的幼儿为榜样,激励有畏难情绪或焦虑情绪的幼儿。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适当增加难度,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如“能拍出其他花样吗?”“能双手交替拍吗?”这种不失时机的帮助与鼓励,有利于促进幼儿产生坚持到底的决心。
正确的竞争意识主要是指具有不甘落后,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我把创编歌词作为竞争的内容,鼓励幼儿参与竞争,正确对待竞争结果。如在音乐活动“我有小手”中,我让幼儿为歌曲创编歌词,以小组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哪一组编出一首得一分,而且要编得和别人不一样(编得和别人一样不得分)。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编出了好多,如“我有小手我捏捏捏”(捏橡皮泥),“我有小手我弹弹弹”(弹钢琴),“我有小手我折折折”(折纸),“我有小手我洗洗洗”(洗手帕),“我有小手我扫扫扫”(扫地),“我有小脚我踢踢踢”(踢足球),“我有眼睛我看看看”,“我有耳朵我听听听”……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积极投入到创编活动之中,如果有谁编的和其他小朋友重复,同一组的幼儿马上提醒他,帮他一起编。在比赛中,我不断鼓励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以及个别不爱参与的幼儿,建议他们参加到创编活动中,并带头为他们鼓掌、助威,以调动他们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现在的孩子,因为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在家的一切事情都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承包了,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小班幼儿。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要求幼儿自己动手吃饭、吃点心,及时表扬那些吃饭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并且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如我班的马顺涛和童乐两个孩子,刚开始时,饭粒撒了一地,家长反映说在家每顿饭都要大人喂,从不肯自己吃。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他们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吃饭的,看一看他们的桌上、地上有没有饭粒,为什么?其次,要求他们在家里自己吃饭,不要爸爸、妈妈喂,家园共同配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孩子在园都能独立用餐了,童乐小朋友在家也能自己动手吃饭了,不要爸爸、妈妈喂了,可是马顺涛小朋友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还是要大人喂。这时我就把马顺涛的家长请到幼儿园,当着孩子的面,要家长答应在家让孩子自己用餐,大人不要喂,并让其他孩子说说“你在家是怎么样吃饭的?”经过反复教育帮助后,现在马顺涛再也不要大人喂饭了,知道了在幼儿园和在家里要一个样。还有在课间游戏时,教幼儿叠手帕,要求叠四折,用完再叠好放在衣兜里并保持干净。劳动游戏时,教孩子叠被子、整理玩具、图书、洗手和根据天气冷暖穿脱衣服等。
通过实践,我发现: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更加协调、灵活,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幼儿的发展还明显地存在着不均衡性,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要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促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篇: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影响化学有效教学有两大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是指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化学教学 培养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其中的“能”属智力因素,“为”属非智力因素,意思是: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这句名言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对人们行为处事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认知活动中,要经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以及补偿等重要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如何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就成为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通过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因素。研究表明,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意志。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中学化学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联系。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学生认识到
学习化学的作用与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化学的需要。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立下远大志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学好化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斯大林曾经说过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明确学习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根本途径。例如,在绪论教学中,向学生指出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节日里燃放的烟花、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璀灿的钻石这其中都有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山西的假酒为什么会使人致死?白色污染的治理为什么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这都是可以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释。通过这些事例的阐述,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和目的,使他们的学习有积极性,努力有方向性。
二、挖掘教材,诱导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里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兴趣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能够优先和集中地注意学习的对象,并能使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观察更加细致、全面,想像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敏锐和灵活,记忆也比较牢固,满怀学习兴趣还能使学习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的趋向和美好前景,化学对社会发展、民族兴旺的重要意义,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动机的激发,逐步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动机。其次,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化学史上灿烂的篇章,化学家的轶闻趣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晚会;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使学生爱学、乐学。再次,在教学上还可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设计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实验,使学生在新奇中自发产生探索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
三、营导环境,培养学习情感,使学生酷爱学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深厚而强烈的情感能成为加深人的认识、推动人的行动的力量。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首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以友善、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宽容大度的办法解决偶发事件,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授知识。只有向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的杰作——钟乳石、石笋等的形成而构成的壮丽景观,培养学生的美感等。抓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以及对化学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的赞美等感情脉搏,不断强化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带着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四、增强信心,磨练学习意志,使学生刻苦学习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具有强化和推动的作用。化学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首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坚韧性。譬如教材中的十多个“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又可以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为实现目的而坚定不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这就是学习毅力。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正视困难、分析困难,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还要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身边学习成功学生的事例,特别是要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难、奋勇攀登的优秀品质,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优化性格,养成顽强品质,使学生自觉学习
性格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一个具有优良性格和顽强品质的学生,一般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稳定的学习情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克
服学习中的困难,自觉学习,从而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教师可利用化学史中科学家们崇实、求实、创新、存疑等科学精神,诚实、勤奋、自信、认真、谦逊的科学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特征,抑制其性格上的消极方面,发展其积极方面,通过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协作精神,还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唯物辩证法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优良品质。
由此可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有利于个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姚本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2〕《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初中化学》蔡京玉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4月
第三篇: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是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这些“小太阳”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精心呵护,舍不得让孩子受到丁点儿的委屈,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只要经济允许,即使价格再高,也会毫不吝啬地买回家,看到孩子吃得高兴,玩得开心,家长比捡了金元宝还要高兴。长此以往,孩子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往往变得唯我自尊,不顾别人的感受。从小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群体里,表现为:东西争着吃,玩具抢着玩,我先拿到的,谁也别想拿去;自己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愿与别人分享事物。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幼儿学会分享,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与分享的榜样,萌发分享意识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给幼儿做出榜样,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配合默契,幼儿会看到,会感受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我们有了高兴的事情也会和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如:“小朋友,我今天看到很多架飞机,他们飞得很低,你们看到了没有?”有的孩子说“我看到8架飞机。”另一个孩子说:“我看到上面的五角星了,是军用飞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再次,利用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如:幼儿在玩玩具,我对洋洋说:“让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洋洋很高兴地同意了。我问他:“喜欢和老师
一起玩吗?”“喜欢。”“如果小朋友要和你一起玩,你会怎么做?”“和他一块玩。”我趁机表扬了洋洋。洋洋在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很高兴地说起和老师一起玩玩具的事情。洋洋在和老师、小朋友玩玩具时,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并和别的幼儿一起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了分享的愿望,初步萌发了分享的意识。
二、创造分享的机会,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的行为。晨间活动、加餐、户外活动等,我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提供分享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如:晨间活动时,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筐不同品种的积木,如果每个孩子分几块,根本搭不出成型的东西来,因此,他们之间必须学会协商、合作,共同享用积木来搭建物体,体验合作与分享带来的愉快情感。
在教育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故事《小铃铛》诗歌《大家一起玩》游戏《二人三足》等。故事《小铃铛》中的小花猫,因为自私,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小铃铛,而失去了好朋友,当它遇到危险,好朋友却不计前嫌地帮助它,使它很惭愧,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和朋友快乐地玩在了一起。这个故事很简单,道理很浅显,也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针对这个故事,我用重点提问的方式:
1、小花猫戴着心爱的小铃铛高兴吗?
2、当好朋友要戴一下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
3、当它失足落水后,好朋友是怎样做的?
4、小花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是怎样做的?它高兴吗?而后,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花猫,你有了心爱的东西,你会怎么做?最后,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体验小花猫学会分
享后的愉快心情,强化幼儿对分享行为的体验。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自我会随着角色产生迁移,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加的活动,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是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共同生活,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共处、合作中学会分享。如:《娃娃家》游戏中,客人到娃娃家做客,我趁机启发幼儿将家中的水果、点心之类的和客人一起分享;如果有小朋友去,拿玩具给小朋友玩;如果是老年人,不仅要拿点心水果,还要和老人一起聊天,让老人和我们一起快乐等。结构游戏中,我及时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转化为主动形成的分享行为。
三、组织特殊的分享活动
1、设立“分享日”:幼儿将自己喜爱的图书、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照顾;把爸爸妈妈从外地带回来的特产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品尝;将去外地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和在旅游区拍摄的名胜古迹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欣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其他人展示等。幼儿在展示和讲述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快乐”分享: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
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创设种植“分享角”:我们在幼儿园开辟出了种植园,教师和幼儿一起种植了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一起播种、施肥、浇水、拔草、捉虫等,到了收获的季节,幼儿很兴奋,个个摩拳擦掌,都想把果实快点收回家,当孩子们从地里拔出沉甸甸的花生果、掰下黄澄澄的玉米、摘下一个个大豆角,捧出白白的棉花时,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响成了一片,大家奔走相告,互相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接着,我们将收获的花生、玉米和豆角和孩子们一起洗干净,煮熟,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孩子们那种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
与别人分享成功、分享快乐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另一种情感,即:为同伴分担忧愁。如:乐乐小朋友因为生病没来幼儿园,通过我的讲述,让幼儿体验乐乐小朋友在家一定很难受、很孤独,我们应该帮助他做些什么?幼儿提出:“去他家里和他一起玩,给他带点好吃的,”“给他打个电话”等,最后大家决定选出一个代表给乐乐打电话,“电话”传达了全班小朋友对他的问候,乐乐很高兴,表示身体康复后马上回幼儿园,孩子们听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们为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而感到自豪。
总之,“与人分享”这种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需要我们持续的帮助和指导,也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动。我们会在一日活动中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最终产生自觉的分享行为。
第四篇: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从学科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入手,对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水平进行分析,并对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关键字】 非智力因素 物理教学 非智力水平
【正文】
教 育作为智力开发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教育要面向二十一世纪,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上海,作为教改先锋,在七十年代末就提出了“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育方向;八十年代提出了“提高学生素质”;如今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 个性特长”的培养目标下,造就了一批批跨世纪的接班人。然而,在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经高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是否就等于成才?成才这一美好愿望,吸 引着众多学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一些学生成才的期望值很高,但成才的行为能力较差;或抱负较高,但整体素质较差;抑或是智力水平较高,却因为种种 原因最终无所成。其实,成才是一种行为过程,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成 就人才,既需要良好的智力条件,又需要良好的非智力条件。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具备能力,而且要把能力表现出来,也就是要有外显的智慧行为。智力因素只是一 种潜在的智慧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智慧行为。在这一转化中,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才是一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 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那 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人类的智慧行为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任何一种智力行为活动都有很多种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参与。根据这些心理因素的机理可将 它们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前者是指体现人智慧水平的诸心理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这些因素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智慧 活动的基础。而后者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们在智力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客观事物的认知,但它能积极作用于 智慧活动起到一个动力和调节作用,是人类从事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
学习就是一种复杂的智慧活动。实验证明,人的智力主要由遗传决定,大多数人相差不大,学习成绩好的人其非智力水平也较高,成绩差的人其非智力水平也较低。那 就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起到了始动,维持,定向,引导,调节等一系列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有不可忽视的补偿作用,以弥补智力或能力上的某些缺陷和 不足。“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成功事例也是不胜枚举的。可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任何学习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智力因素相似的情况下,非智力因 素的作用大大影响了智力的发展。而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在后天习得的,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使教育者深深感到,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甚 至超过了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
一、在学科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第一:动力作用,即学习推动力。动 力作用主要分内动力和情动力两大类。所谓内动力是指有机体由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通常又称之为抱负性,指学生具体的生活 目的和奋斗目标。所谓情动力是指伴随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在学习中表现为求知欲。不论哪种动力都驱动学生不断学习,具有始动 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引课这一环节就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促使学生自行推开课堂学习的大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育中去。
第二:定向和影响作用,即学习目标的定位和学习途径的选择。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正确的兴趣和情感指引下,通过师生协调配合,使学生的学定位在教师预期的方向上,并选择合乎常理的学习途径,这样才能顺利实施课堂教学。
第三:维持和调节作用。这里的“维持”是指让学生始终向着已定目标行动,遇到困难,表现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这是非智力因素中意志力的表现。“调节”是指在学习中偏离已定方向的时候,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心理和行为,校正方向,最终达到原定的教学目的。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非智力水平,充分发挥它的积极性,既能激发学习的能动性,又能排除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干扰,那么将会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二、学生非智力水平的现状
在 现实生活中由于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学生的非智力水平不尽如人意。旧的教育思想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往往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一味地追求升学率,采取好差生分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加班补课等措施,其结果挫伤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即使是对成绩好的同学,也会给他们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把他们束缚起来。一些研究显示,由于这些 不正常的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使至少10%~40%的学生在学业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下,就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作出阶段性分析。
1.高一阶段
从 初三升入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密度、习题难度以及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等与初中阶段有较大的区别。对此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另一方面,进入高中后很有一种“强 手如林”的感觉,一时间丧失了原本有的优越感。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物理细胞,进而发展为轻视自己,自惭形秽的自卑心理。高一 第二学期是学生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多发时期。一些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效率降低,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这时候,物理学习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疑 点和困惑,它们会感到头脑不好使,由此滋生了沮丧和消沉的情绪,导致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淡漠。2.高二阶段
高 一一年下来,学生群体在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已经明显地分出层次。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地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 探索欲。他们充满信心,学习已成为自觉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失败,对物理学习的灰心、自卑 甚至害怕已渐渐固化,出现了兴趣转移的偏科倾向。后果是物理成绩进一步下降,自信心和意志力受到冲击。3.高三阶段
学 校采取了文理分班。除了文科成绩较为突出的一部分学生进入文科班,从此告别理化以外,其余大部分学生编入理科班。理化相通。而理化成绩好的同学大多首选物 理,剩下物理成绩并不太理想的学生,面临高考,有着一种摆脱不掉的内心压力,苦恼、烦躁油然而生,促成了这一阶段在性格上的偏差。
高中生活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以及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极易造成学生非智力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同时受到抑制的非智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和智力的发展,这样便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三、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课堂教学目标中应该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标。首 先,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出隐藏在课本知识内的一些非认知部分,经过延伸或提炼,升华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标,将这类目标明确地列入教学目标中。即教学目标应 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标三大类。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够完善,才能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比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一 课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形成历程,而且还要让他们感受科学家们强烈的求知欲、大胆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些都属于非智力范畴。以先辈为榜 样,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培养提高学生上述几方面的非智力水平。将此写入本课的教学目标当中,在设计后面的教学过程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达成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意识,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挖掘上。在计划实施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出教师的这一意图。下面就激发兴趣与动机,培养坚强的意志力两方面提出建议。
第 一方面,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多数学生本来对物理学习是感兴趣的,尤其是物理实验中各种颜色、气味、物态、形状的变化,常给他们带来神奇的新鲜感 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但是,物理中也有许多枯燥的知识,抽象的原理、复杂的计算等等。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维持这个兴趣。采取“四多”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 学生的兴趣。(1)教学手段多。以前,上课用挂图、模型、幻灯片。现在.,科技不断进步,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这就提供给教学手段以更多的选择:教学录像、实物投影、电脑或者多媒体。根据需求采用一到两种教学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并维持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2)联系生活多。物理中物质性质的有关教学就应尽可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实物,而一些物理理论还可以同工农业生产实际以及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让他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亲身体验到物理就在你身边。这样,也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3)相 通学科多。学科间都是相通的,没有单独存在的学科领域。在物理中,有些专用名词都是外来语的译音,通过学生的外语知识嫁接过来,不乏是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在某些物理理论和计算中,有相当多的部分都是和生物、物理以及数学有关。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尽量引用学生其它学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和深化。这样做不 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到物理与许多学科相关,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物理的好感,增强求知欲。(4)涉及领域多。作为实用科学,物理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涉及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医药业,航天工业,军事,考古等。随着物理的不断发展,应用的领域将更多更广。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涉及物理的应用领域,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并且认识到物理是一门值得一学,值得学好的学科。
第 二方面,树立自信心,培养意志力。意志是自觉的确定目标,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当我们在思考某一问题,或排除外界干扰完 成某一作业时都有意志的参与。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而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是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下表列出了培 养这四种基本品质的有关事宜:
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 避免、克服与其相反的意志品质
教学中的措施
自觉性: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暗示性: 具有受暗示性的人,只能在得到提示、命令、建议时才表现出积极性,而且很快屈从于别人,对别人的思想、行为会不加批评地接受。经常修正学习目标。首先要确定长远目标,采取生动有趣的实例进行教育,使学生懂得物理对人类的作用,树立为人类作贡献而努力学物理的决心。其次,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短期学习目标,因人而设,一般在其原有水平上增加20%左右,并且经常对其进行修正。
果断性:这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的品质。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前者,思想情感容易分散,没有力量克服矛盾的思想和情感,不能因此引入明确的轨道。后者,由于懒于思考而轻举妄动。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在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及时选取较简单的问题,个别提问或作限时习题,以训练培养学生意志的果断性
坚韧性:指在执行决定时能坚持到底,以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顽强地克服重重困难的品质。
见异思迁,虎头蛇尾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持续性进行监控。预计或尽早发现并排除教学中的主客观干扰因素。在复习课上可选取有一定综合性或适当难度的题目进行讨论。若被提问者答错,不要让他轻易放弃,给出提示或降低难度作层进式提问,以磨练学生的坚韧性意志。
自制力: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和方向的品质 随心所欲 在课堂教学中维护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适度的张弛之后要能有效地收拢回来。有时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增强自制意识。
3.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教 师的自身素质和形象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教师能够满怀激情地投入,那么学生也会被感染,从而投入到教师所指引的学科领域中 去。教师讲课时兴致盎然,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兴趣。同样,教师所流露和表现出来的情感、性格、动机、意志品质等会丝毫不漏地被学生吸取。所以,教师本身应 该具有较好的非智力水平,在进行师生情感交流时渲染鼓舞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不仅如此,学生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也是培养他们良好情感、性格的有效途 径。同学相处遵循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原则。在教学当中,同学之间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往往更容易,更便捷。适当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而 且还能在情感交往中完善人格,促进彼此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4.尝试布置非认知方面的作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在课外也应该有所延伸。比如,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候,要求学生去寻找,收集某一物理方面的材料和信息。这类作业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关,意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带动其他非智力水平的提高。
5.在特殊类型的物理课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特殊课程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实验课 培 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佳时机。不论是边讲边实验还是全堂实验课,难度都不会很大,只要有最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就行了,实验成败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几乎没有 关系。然而,要做好实验,学生必须用一定的非认知因素来调控自我。比如,维持实验兴趣,把握科学的态度,承受实验的失败,与伙伴的合作关系等等。实验课不 仅能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对性格的发展也很有帮助。
选修课
1.活动性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拓展性课程:重点在于明确动机。3.研究性课程:注重良好意志的培养。
四、对特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 生总有个体差异。由于先天或后天的不良因素,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智力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对于一些特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要“因材施教”了。现 在,由于优生优育,原本学生的智力差异很小。在诸多后天的不良环境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由此而产生的性格偏差比较普遍。例如,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孩 子,往往很悲观,心情孤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思想上容易钻“牛角尖”,但也具有坚强果断的一面。在教学中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好的意志品质,在体验成 功的过程中,增强乐观向上的信念。同时对其弱点进行校正。当然,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但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和生活的根本转变,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
【结 束语】古今中外,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和科技创造中有较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们都具有一些共用的特征,它们分别是事业心、责任心、自信心、兴趣、求知欲和追求真 理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他们的成就都有着重要影响和决定意义。所以说,良好的智力因素是成才的基础,但没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难以实 现。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更是如此,只有在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同时,协调发展非智力水平,学生学习才能成功。在此,我们向广大的学科教师们呼吁,人 人都要做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水平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学生都能实现成才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主编:叶奕乾 祝蓓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学》 主编:鲁洁 河海大学出版社
3.《论中学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发展》 作者:张四方
摘自《中学物理教学参考》(99.5)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4.《高中生物理学习中的消极心理及其矫正》
作者:杨敏毅
摘自《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 杭州:1996年第12期
第五篇: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的培养论文
1、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的培养
1.1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培养的可能性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的培养是由非智力因素的存在的必要性与体操教学中的特点、体操教学方法探究、体操教学改革要求的。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的培养的可能性有:体操教学现状改革的要求。重视教学中“授之以渔”,甚至“授之以心”的探究;体操教学方法发展的要求。运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来调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目的性与合作性;体操教学内容单一枯燥。长时间做重复性的技术动作,缺乏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非智力因素与体操教学的相互作用。在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能够丰富体操教学的内容、方法,更好的实现体操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体操教学能够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完善。
1.2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培养的作用在体操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选取,确定了兴趣、动机、情绪、气质、意志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下面非智力因素各要素在体操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体操教学中的培养进行各个要素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调节情绪状态、培养专项气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3“融入非智力因素的体操课堂模式”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的培养,建立“融入非智力因素的体操课堂模式”,强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非智力因素的体操课堂模式”是在体操课堂中,对课堂的内容重置。将一节课的开始部分与结束部分中。使学生参与到体操课堂的设计,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将这个模式分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动阶段、推进阶段、实现阶段、潜藏阶段。其中在发动阶段与潜藏阶段是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自我主动培养,在实现阶段与潜藏阶段则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教师教学中进行的。对于实现阶段与潜藏阶段中,教师的引导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在非智力因素的发动阶段,是由上一节课的结尾开始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下节课内容的引导。是对课堂的延伸,告知学生下节课的主要有几个内容、时间的安排如何、对教学效果实现的评价,建立学生的心理准备。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之外,主动学习下节课的内容、思考课堂中的进展,掌握体操教学中课堂规范、流程。并且,对于课堂中的各种安排进行预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调整情绪,提高大脑的兴奋状态。使学生对于课堂,做到有备而来。长时间的坚持,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律品质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推进阶段,是指在教学中的准备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阶段。在准备部分主要包括热身与讲解本节课内容,关于本节课内容,在发动阶段学生就进行了所需的了解。所以,这阶段是由学生们独立准备的阶段。学生准备好与本节课相关的游戏、比赛、热身操等等形式,作为本节课的值班班长,带领同学们做热身及班级的管理。值班班长是轮流进行,每学期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准备。学生之间的带动,能够激发兴趣,增强动机,培养探究能力。并且,集多位同学的力量能够丰富准备部分的多样性,各种形式对于能够推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提高。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下面的基本部分等做了铺垫,提高了非智力因素相关方面,促使学生更热情、更积极的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对于学生长久的学习来看,使学生超越了体操教学中的低层次的技术性学习、中层次的技能性学习,逐步走向高层次的精神性学习。
2、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进行培养,是一个新的理论的提出,是一个新的挑战。它存在许多的不足要不断地改进、纠错、完善。
2.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效应。只有经历长时间有针对性的实验、追踪、调查、应用才能够实现。由于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较晚、重视程度还不够、相应的培养体系不完善不系统,导致非智力因素要么不为教师、学生所了解;要么短浅的了解后没有继续培养与发展的能力;要么是培养中未能马上看到成效,放弃继续在教学中的培养。
2.2非智力因素没有具体的测试方法与预判改进方案。非智力因素是属于心理认知范畴,一方面对于它的评价标准与进程的测试没有具体的标准。特别是对于兴趣、情感、意志、气质等,具有不稳定性,而且针对于非智力因素的认知,因为对概念的缺乏,在评价中获得的数据有待考究;另一方面,出现的与计划中的结论或预判不符的,需要对非智力因素进行新的未知的探究,与新方案的选择。而新方案对于原计划的方向需要进行调整。
2.3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其他教学因素的冲突。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因素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占有的比重都是固定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加入,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设置、磨合。与教学中的其他因素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面对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任何新的理论的提出、丰富、改进、发展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诸多争论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产生的初期。新事物的产生代表着其本身的不断发展、完善;在非智力培养的问题中,正在寻找解决办法。如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调查量表》,开始标量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与测验。因此,在非智力因素在体操教学中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究。建立相对完善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丰富体操教学,更好的实现体操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