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024班
姚莉 yaoli_024@163.com
摘要: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但笔者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记录,发现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绘画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孩子由原来的“异想天开”创造性地绘画变成了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
其实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不是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体现想象。
关键词:观察分析、培养、想象力
一、问题的提出: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孩子们依靠观察、记忆,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自己构成画面空间去表现认识,从儿去或得成就感、得到兴趣的满足。儿童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但他们是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传达。然而,笔者在为期四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发现。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老师似乎形成了一种教学模式,先是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是什么?应该画些什么?然后老师示范画,接着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按照老师的范画进行绘画活动。幼儿从不会画到会从画不像到画得像。绘画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
到底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力呢?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笔者通过四个多月的教育实习,结合自己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的观察和记录,从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观察进行分析,并且引发思考: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想象因画笔的表现而更美!案例一:旭旭是一个从小对绘画很感兴趣的孩子,平日里老师拿出纸和笔说要画画的时候,他总显得异常的兴奋,今天同样如此。老师首先以谈话形式导入活动,幼儿交流“暑假我去过哪里”!然后老师有选择地范画,老师画的是东方明珠塔,在简单介绍和范画后,幼儿自己进行绘画活动。旭旭的画面很满,无论是画面和纸的比例还是造型老师都非常满意!但是有一次老师对小朋友们进行了命题画,旭旭的题目是“我们的小区”。老师给了旭旭一幅范画,希望旭旭能按照范画进行绘画,可是旭旭迟迟不画,最后在老师的督促下,他依葫芦画瓢,总算是完成了!但和旭旭以往画画的表现来看,显然是退步了,不仅造型不好,连画面也显得很拘谨。
案例分析:其实旭旭对绘画有着很浓的兴趣,他喜欢自由绘画,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按照范画进行临摹;这时候老师应该给他创造良好的绘画气氛,让他根据以有的经验及独特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活动。
案例二:孜孜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男孩子,老师说的他都会尽力做到最好,绘画也同样如此。绘画活动“堆雪人”中,老师像以往一样都会有范画,绘中天空中飘着雪花,两个小朋友在堆雪人。画面很单调,在自由分组绘画活动时,孜孜按照老师的范画完成了绘画。他的认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绘画缺少了童真、童趣。
案例分析:其实在日常的绘画活动中,老师为了取得绘画的成效,只要孩子画的像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幼儿的绘画显得枯燥,没有一种应有的稚气;绘画内容缺乏想象力。孩子的绘画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案例三:米米是个心思细腻的小女孩,对绘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绘画活动“秋天的水果树”这一主题中,老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平时看到的果树进行绘画,幼儿大多数画了秋天的苹果树和梨树。在涂色这一环节中,我发现米米跟别的幼儿截然不同。其他幼儿都是绿色的叶子红红的苹果,而她把苹果树涂成了红色,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这样涂,她笑着对我说:“因为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苹果熟了的时候都是红彤彤的,所以我涂红的的!”
案例分析: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米米无论是在命题绘画还是自由绘画过程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的绘画有时让人很惊讶。无论是画面内容的设计还是色彩的运用,总会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幼儿绘画活动与幼儿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三名幼儿的观察记录分析,发现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
绘画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通过绘画教学发展幼儿的智力,必须先重视幼儿、指导幼儿观察,使他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尽情想像,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然了,在创造过程中想像力表现得越充分,思维的积极性就越高,情感越丰富,效果就越好。这三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绘画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绘画色彩与幼儿情绪的关系:绘画中的色彩可以代表情绪变化,如红色令人精神亢奋,黄色使人精神愉悦,蓝色使人心胸开阔,灰色代表心情沉闷、忧郁。幼儿在绘画中,大多采用令人喜悦和精神兴奋,感情强烈的红、黄、蓝等明亮的色彩,而较少使用令人沉闷、忧郁的灰暗的、深沉的色彩。这正是幼儿情绪愉快、稳定的表现。
绘画活动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无论是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情绪的关系等等,其中想象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有所创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鲜事物。在对这三个孩子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想象力始终贯穿着整个绘画过程,也直接影响着绘画的效果。那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通过在活动中的观察和自己的活动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
四、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想象。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具有绘画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第一步。因此我对活动室的布置,墙壁的美化都注意了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如我在教幼儿学画鱼时,事先在墙上贴了鱼类的各种图片,在自然角养了各种鱼,把玩具角布置成鱼的世界,让幼儿随时欣赏,激起他们无限的想象。课上我与幼儿一起欣赏“鱼游”的音乐,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对乐曲的理解。幼儿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结果全班小朋友都画出了各种鱼的故事:鲨鱼的一家、小鱼旅行记、海底音乐会„„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各自的独创性。在美术角我提供了一块方便幼儿随意涂抹的白色瓷砖,让幼儿把园内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充分展示在这块园地上,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诱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新。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
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冬天的运动”前,首先老师得启发幼儿交流、讲述自己了解的冬天的运动,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冬季运动项目;其次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引导幼儿观察身体各部位和动作的关系,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结果幼儿绘画出了做各种运动的人的姿势,如拍球时的弯腰、踢足球时脚的位置„„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再如在画“漂亮的围手套”前,首先我准备了许多种类的围巾、手套,幼儿可以三五一群交流,然后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围巾、手套,并手出理由。幼儿通过感知和自由的交流,不仅感受到商品的琳琅满目,而且很感兴趣。为做画做了很好的铺垫。画完后还饶有兴致地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真所谓“见多识广”。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无比的热情,还促进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激起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保护幼儿的想象。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分析、提高的作用,它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多地是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悟出道理,在以后的绘画中加以改进。教师应听取孩子们自己对作品的表达设想,给予每位幼儿展览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从而维护和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学会了跳绳绘画中,有个小朋友在“小朋友”的身后画了一些黑颜色,本来和谐的图画加上了黑色,不觉有点逊色。讲评时我让这位幼儿自己说,原来他认为在太阳下跳绳应该有影子,那黑色正是画的影子,多好的创造想象,我及时表扬了他。当孩子们有了点滴进步,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更激起了想象和创新的积极性。
五、总结 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的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才能有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我们应当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诱发幼儿的想象,通过画笔的表现体现想象的智慧!让我们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愿绘画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第二篇:科研论文: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科研论文: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科研论文: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是想象力,幼儿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绘画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怎样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呢?以逐渐丰富内在储存,启发幼儿的想象力;用启发、开放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想象力;以调动幼儿绘画中非理性心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用丰富的绘画内容和绘画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
[关键词]绘画活动;想象力
未来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许多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共同选择。《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因此,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研究。而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是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有着成人没有的思维和感受力,尊重儿童的想象力是对幼儿创造力的最大保护。同时绘画活动是幼儿时期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表达情感、展现个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怎样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这便是课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的首要问题。
一、逐渐丰富内在储存,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不能凭空去想象,他们的想象是建立在头脑里已有各种事物形象的基础上,必须是从已经感知过的、大量的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思维才能形成的。因此,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是想象力发展的源泉。怎样去丰富呢?
首先,在大自然中获取直接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组织幼儿外出踏青、游览、尽可能接触大自然,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激起他们认识自然界万物的热情;教会他们观察一些事物外形、结构、特征、和色彩的方法;培养他们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能力。这样,幼儿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如:画《春天》一课时,教师带幼儿先到户外的小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指导幼儿去观察刚长出的嫩草,去闻闻那醉人的花香,去听听枝上小鸟清脆的叫声„„当幼儿带着这些经验与想象结合作画时,是那么的轻松自然。有的画面看到了美丽的春姑娘在装扮公园、有的画面看到花儿引来一群群的蜜蜂蝴蝶、有的画面看到枝头上停留了许多小鸟在鸣唱;这些都是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创作的画面。
其次,在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上获取间接经验。当前社会的电影、电视、图片、画册等直观材料内容丰富、色彩缤纷,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作品,让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之余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积累更多想象创造的素材。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后,画出了各种《我想住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聪明的小老鼠”、“最笨的猫”等等。
再次,在生活中获取深刻经验。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源泉。没有获得生活经验,幼儿很难把生活中所见、所闻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更不能在绘画中看到幼儿的奇思妙想。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机会,调动幼儿种种感官去了解周围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回忆帮助幼儿提高内在储存的质量。如:在《逛超市》、《游乐园》等等绘画课中,教师会发现,有了这些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的幼儿作画时很有信心,得心应手的乐在其中,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重组、夸张;而若没这些经验的幼儿作画时就很盲目,很难进行画面的创作。
二、善用启发、开放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绘画教学不断探究、变革,原有的教师示范——讲解——幼儿临摹三步曲教学法已不是主流,幼儿不仅是画形象,更是画想象。因此,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用启发、开放的语言融会贯通、灵活渗透于绘画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心灵的觉醒,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驰骋。要使教师的指导语更具启发性,教师除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正确把握幼儿绘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并适时予以指导外,更要不断充实自已,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捕捉到幼儿绘画过程中随时出现的想象火花,才能通过启发性的指导语使这些火花迸发光芒,让他们自由地运用各种绘画元素宣泄自己心中的想象,从而开发幼儿巨大的创新潜能。如:在画《太阳》一课,教师启发幼儿说说:“当天放晴时和天阴沉时你感受到太阳是怎样的?你觉得用什么合适的颜色去表现呢?”在画《“8”的想象》一课,教师可以问:“横看、竖看8分别象什么?” 在画《公园里的树》一课时,孩子们只停留在绘画树的外部形态,而没有更新的思路时,这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一阵大风吹过,树会怎样?”在欣赏作品时教师也可以说:“你能说说你的画哪里最特别?”等等不同时段、不同特点的启发、开放性语言,留给幼儿一定的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引导幼儿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能更大胆地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自如地去创造和表现。
三、充分调动幼儿绘画中非理性心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绘画反映幼儿的心理,而幼儿的心理往往是无理性的。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感情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其它无生命的东西,都以为是和自己一样的生活。把过去发生的事和现在的事混在一起,把无生命的与有生命的东西随意组合,还把不合逻辑变为合乎规律。因而,教师只要能充分调动幼儿绘画中这种非理性心理,面对理性的现实生活,以及平静的大自然,都会被幼儿非凡的想象力变得无穷的魄力和无限的生机。如:在《花仙子》、《会跳舞的楼房》这些课中,幼儿赋予了他们生命,拟人物化有了可爱的花爸爸、花妈妈和花宝宝;生命再现有了手脚、扭动着腰肢起舞的楼房。根据幼儿非理性心理的特点教师还可设计一些问题,如:地球上没有一滴水,将会怎样?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陆地,只有海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假如我们都有双翅膀,会变成怎样?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根据所提的问题,将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图画表现出来。在《我到太空去》、《海底之家》、《未来城市》这些作品中,幼儿就是用自己童真的眼光去关注着人类的发展,用非理性心理盼望着美好的蓝图,用自己无穷无尽的想象去诠释着一切。
四、以丰富的绘画内容和绘画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当前,有的教师认为:“绘画教学时最难就是不知让幼儿画什么?更别提发挥想象力?”其实,用于幼儿绘画教学的题材很多,它在于教师们该如何去选择和借鉴,哪怕是从最简单的一个点、一条线、一团颜色和生活上的种种用品,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可以成为绘画的内容,成为想象的引子。
1、对点、线、图形的联想激发幼儿想象。
如:在《双线活动》一课,教师让幼儿随意画出两条线条,让幼儿观察画出的双线像什么,并在这基础上进行添加、想象、创作出趣味无穷的作品,有小蛇、有立交桥、有火车铁轨、还有跑道等等。在《圆》一课,教师让幼儿看着圆形,启发他们联想,幼儿能想到车轮、镜子、呼啦圈等等,教师让幼儿再以圆形为思维发散点,然后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幼儿纸上画的圆,有的变成了大西瓜,有的变成了节日气球,有的变成了小动物的头和小娃娃的脸蛋„„。通过这些点、线、图形等小火引,点燃了幼儿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
2、利用大自然、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与物为发散点拓启幼儿想象。
大千世界、万物皆是,从幼儿写的名字、数字,吃的食物,穿的衣物,玩的玩具都可以作为相关元素参考资料,以它们为发散点,更好的打开幼儿思维,发挥幼儿想象,挖掘幼儿创新潜能。如:在《鞋》一课,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鞋的外部特征后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想象,幼儿很快就画出“鞋”状的潜水艇、消防车、战斗机和花瓶„„在《“8”的想象》一课,教师引导幼儿多个角度去观察“8”,横放的“8”象什么?竖看的“8”又象什么?这样幼儿的思维更活跃,画出了小雪人、不倒翁、和飞翔的小鸟。
3、结合故事、音乐、游戏等多种手段交融发展幼儿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于是我们尝试着语言与美术活动、音乐与美术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如:在听故事《房屋上的蘑菇》语言与美术交融一课,教师让幼儿从故事中听到小兔的房屋漏水啦,引出幼儿要想出帮助小兔的方法,有的幼儿在房屋上画上了雨伞、有的画上了云朵、有的画上了小树和小花;在听音乐《水族馆》音乐与美术交融一课,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海底的世界,微波荡漾的海水,徐徐扭动的水草,自由自在的鱼儿,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脑海里构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使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而把绘画活动与游戏交融,以游戏作铺垫,幼儿的想象力能在轻松愉快的绘画中得到无限的奔驰。如:《玩色游戏——扔布团》一课,幼儿拿着布团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尽情的扔在墙上,使颜料在墙上流散开,各种颜色交织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幼儿兴奋的发现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奇特的图案,有的说我看到了漂亮的烟花;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彩带;我看到了火山喷发的岩浆„„
总之,幼儿期是想象力、创造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绘画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每个幼儿都有着巨大的潜能。所以,教师应让幼儿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燃烧起创新潜能的火花。
主要参考文献:
李志雄,王梓微.创意解码.香港:香港新世纪国际金融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三篇:大班幼儿绘画教学想象力培养初探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想象力培养初探 陈小娟 黄晶晶 赵美霞 阮艺清 王培月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更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大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淑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扩,表现了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
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
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4-6)大班幼儿的画面一般很丰富,且与主题有关,能用多种色彩作画。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把前一阶段(3-4岁)时所绘的基本形状有选择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像,企图使涂写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像,企图使涂写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象。
这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大班进行。
《规程》对美育(包括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因此我按照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和实验调出分析的结果,并以《规程》为指示,对大班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并摸索绘画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美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的画成为真正的“儿童画”。
二、研究对象 大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事件取样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了解法等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主要从绘画教法的改革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
第一阶段中,我设计以通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
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 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过对比观察法观察实物(如欣赏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术作品等),用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音乐。诗歌等,让幼儿在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的同时,提高观察和欣赏的能力和兴趣。
第二阶段是设计通过多种绘画教法(如写生画、简笔画、意识画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积极进行创作构思,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启发引导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出来。
第三阶段中,通过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也就是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法来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各种意识。
五、遵循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性在美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主要旨在增强其独创性,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2、积极性原则:
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的态度。使它们热忱投入美术活动,情感与智力各个方面活跃起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萌芽中的兴趣,保持、引导、发展它。并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新的领域,开阔视野,提出新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
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地由低到高呈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它又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能诱导幼儿进人创造的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体会,并表现出来。
①具有主体性:要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和尝试。
②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动手,让幼儿随时去动手实现他们的创造愿望。
5、差异性原则:
针对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美术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此需创造条件,给予不同的指导,使他们得以发挥。
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要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发展自己。
第四篇: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关键词: 绘画 幼儿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维、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是公民素质的教育,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的教育。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绘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因为绘画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蕴育,创造动机、意象的生成等,整个活动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个个可以画画,作品完成后每人都有成就感。的确,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与美术几乎是一体的。有人称幼儿是天才的画家,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孩子来说,只要给他一张纸、一支笔,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和奇奇怪怪梦幻般的想象等在纸上任意画出,其想象,大胆创意,是任何画家难以媲美的,所以说绘画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好形式,通过绘画,孩子运用点、线、面满足不同的愿望,表现出自己头脑中对某些事物的情感,把想象变成现实,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孩子思维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敢想,敢画,任意发挥,让孩子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如以前我们部分教师在组织幼儿画画时,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讲解示范,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等,一切都按老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例如画小鸟,给幼儿示范的是圆形头,椭圆形的身子,三角形的尾巴,同种形状的大小鸟等,要求幼儿必须按教师示范的方式画,不允许超出此范围,只允许在添画内容上有所改变,画得越像老师的越受到鼓励,表扬,而有的幼儿一笔画错了,教师往往就提出批评和责备,“你怎么画成这样”等,之后让他重新换纸再来画,长期下来,孩子的手脚渐渐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不想画了,这样的教学将会导致孩子绘画兴趣减退,天生的一点创作热情和才能也容易消失。作为最能吸引孩子、最能使孩子发挥想象及创造的美术教育活动,怎样挖掘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想必须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大胆下笔,大胆创造,变要我画为我要画。如同样画鸟,教师可准备不同形状、形态各异、各种鸟的范例,让幼儿先观察,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允许孩子画错,并鼓励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画为荣,这样,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变不仅敢画而且爱画,每个幼儿都画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鸟(见后图一)。幼儿把美术活动看成了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根据儿童画的心理分析,孩子绘画基本形成阶段,圆会更多地出现;美国心理学家罗艾斯经过实验指出:“儿童总愿意从一堆不同形状的物体中挑选出圆的形状,儿童对于圆是偏爱的”。依据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在中班进行绘画活动时,我选择了一节“蛋变戏法”的活动,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如我们班孩子们喜欢看‘复活蛋”的录像,我就把录像的故事内容和绘画活动结合起来,活动开始我出示鸡妈妈,告诉幼儿鸡妈妈生了许多孩子(蛋宝宝),小兔子看见了这些蛋宝宝高兴极了,它把鸡妈妈的蛋宝宝一篮一篮运走,把蛋宝宝变成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之后我把事先画好的蛋形物体展示给孩子,让幼儿观察片刻就拿掉,然后分发给孩子的画纸上有若干方位不同的蛋,让幼儿代替小兔子变魔术,有趣的故事启发了幼儿,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美妙的遐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出来(见后图二),蛋宝宝一下子就变成了许多不同的物体,活动结束时,当鸡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孩子们兴奋地对它说“鸡妈妈,你再也找不到你的蛋宝宝啦!”故事能启发幼儿作画,可以使幼儿毫无拘束地大胆自由构想。再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深受孩子们欢迎,结合故事,我让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之后再让幼儿作画,并在每个孩子的画纸上提供了一只狐狸,让幼儿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构思,开展自由的想象。由于有故事的铺垫,幼儿在画中所反映出的内容有乌鸦停在大树上,张开大嘴巴唱歌,一块肉从嘴里失落掉下来;乌鸦听了狐狸的甜言蜜语,张开翅膀,嘴里咬着肉在树上得意洋洋的样子等,每个画面都生动有趣,孩子们自编自画,整个活动轻松愉快,达到动手动脑,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罗恩菲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提供儿童自我表现机会以促进儿童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所谓自我表现的意思是,在教师所提供的自由而无干涉的条件和环境下,儿童能自在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形式去表达其知觉、感情与思想。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引导和维持儿童自我表现的动机,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罗恩菲德倡导美术教育以创作为内容,“教”的成分要降低,“导”的成分要升高,他主张美术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则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重复,再现,临摹,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画,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思维,而且还会使幼儿形成依附的性格,头脑中永远不会有创新的火花。所以,根据早期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多看、多摸、多闻、多尝、多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地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然后再教幼儿将实物进行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老师的责任是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如看到水中的鸭、鹅,就联想到大海中的船;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就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飞机等,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如,一次我让幼儿在听完故事《小兔乖乖》后作画,一个很淘气,但爱动脑筋的孩子创作了一幅让小兔子插上翅膀,飞起来的作品,我问他为什么要让小兔子飞起来,他说:“兔妈妈非常担心大灰狼来吃掉它的兔宝宝,没办法出门去做事情,我帮兔妈妈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小兔子插上翅膀,在危险关头,它们随时可以起飞,防止大灰狼来吃它们,兔妈妈也可以放心地出远门了。”(注:此作品后获中日美术绘画书法大赛优秀奖)可见孩子的想象是多么丰富,这不是创造精神的体现吗?我及时对孩子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一样能大胆想象,大胆作画,以画出构思独特新颖的画而自豪。由于幼儿作画不是先想好才画,常常是边画边想,再想,再画,画错了,就改变原来的主意。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不受时空、比例、透视、形体、明暗的限制,画出的东西往往超出现实生活,喜欢夸张;如:大而不圆的头,歪嘴巴,手从腰间长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牛头马面,动物拟人化,太阳可以是七彩的等,这些就是孩子们独具的知觉、思维、想象,这些充分显示着儿童内心世界的独特性,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愉快、和谐、自由自在、充满情和爱,没有压抑和限制的宽松环境和氛围中,充分发挥,充分展示,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而听觉和视觉是相连相通的。在绘画活动中如果把音乐和绘画综合起来,那么优美的音乐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路,会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一个无比美妙的童话艺术世界。当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如果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那绘画的效果是和无音乐绘画活动有着天壤之别的。
如在主题画(花园)中,我们把幼儿分成两组,同是一个主题,一组配上相应关于春天的音乐,一组则无音乐,绘画的效果截然不同的,可见,有音乐的一组的幼儿在活动中心情愉快,心态较平静,独立思考的较多,活动室内相对安静,幼儿的作品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富有想象。无音乐一组幼儿处于焦虑状态,心情烦躁,无可奈何。表现在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画面反映的情况是线条断续,苍白无力,图形形象含糊,残缺不全,画面零散不均,偏重一边一角,色彩平淡单薄,内容贫乏单调、无意义。
由此可见,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离不开音乐的,优美的音乐是让幼儿展开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工具。我们不但可让音乐融人美术创造活动,也可把舞蹈等带入绘画活动,以增强幼儿的绘画元素,让幼儿对美术创造灌注极大的热情,从而去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经过研究表明,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环境、儿童自身活动,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幼教实践证明了环境与幼儿成长的密切关系。环境造就人,环境培养人,幼儿园美术环境是向幼儿提供自由欣赏与创造的外部条件,它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术的熏陶。幼儿需生活在一个美化了的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因此,幼儿园的美术环境创设要体现幼儿的特点,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和自由。简洁明快、天真活泼、安全耐用、可塑性强等等是环境创设中不可少的特点。此外,幼儿园因地点场合不同,美术环境必须各有其特点。如室内与室外活动场所的环境创造,室内的环境创造要尽量丰富,不可杂乱,要使平面式的墙壁布置与立体的展台式布置相结合,描绘装饰与实物照片相结合;而室外的环境创造应以自然欣赏物为主,种植四季树木花草、人造物为点缀。总之,环境创造要让幼儿感到舒适、安全、美丽、有创造力,能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视觉空间和想象,使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能画出不同的画来。如:当幼儿已掌握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形时,我们在一所环境优美、富有童趣的幼儿园与一所环境较差的幼儿园里,分别让幼儿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结合起来,因为形与美的教学易于幼儿掌握,它可以使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其结果显示:幼儿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其事物理解也就不同,创造性思维也就明显不一样。在环境优美的园所里,幼儿所作的画画面充实,饱满,想象丰富。而在环境较差的园所里,幼儿所作的画画面平淡,娇小,想象力贫乏。如此证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幼儿绘画中,教师还应创造一个能为幼儿相互交流的场所,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如我们可以把幼儿带到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接龙,启发幼儿根据已知画面分析、想象、续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产生创新意识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但不是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即使自信心很强的幼儿,在碰到困难或遭到失败后,自信心也会减退,甚至转为自卑。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要成为一个机敏的观察者,善于捕捉幼儿瞬间的想象及构思,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感乏味时,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必要时向幼儿示范如何掌握技巧(点、线、面、形,涂色等),切忌不宜代笔或当面指责,“你怎么这样笨,看画成什么”等。这样,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创新意识的萌发与培养。
幼儿幼稚,但好幻想,幼儿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作品;有人说得好,幼儿期正处于人生的拂晓,对周围的一切认知甚少,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难辨真伪,他们常常只能用猜想和揣摩反映世界,所以此时期幼儿所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想象奇特;他们可以物我不分,千变万化的想象,使生活披上神奇的色彩,难怪西方幼儿教育十分重视幼儿的绘画活动,认为绘画最能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所以,日本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发明协会,每年专为少年儿童举行一次“未来科学幻想绘画展览”,画展上可以看到儿童画里的‘未来的房屋”,“整理玩具的机器”等一些富有科学幻想情趣的图画。俗话说,“不敢大胆想,就没有多大造意”。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多想,敢想,甚至异想天开,切忌不能泼冷水,要多赞扬,鼓励,并引导幼儿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要敢于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分解组合,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比如,多鼓励孩子想着画,把天真浪漫的想象付于作品之中,把动物画得会说话,车船有感情,万物有生命,如《乘宇宙飞船到火星去玩》,《猫和老鼠是朋友》,《神奇树上会长出各种水果》、《小猫自己种了一棵树,会长出许多鱼来》、《我们在月亮上荡秋千》等,这些都是孩子创造精神的体现。通过这一幅幅生动有趣,具有想象和创造的画面,会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会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升华到童话境界,会使宇宙生辉,万物生灵,神奇活现。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非就是要让孩子们达到科学或艺术的高峰,对幼儿来说“创造”不应该具有“职业”的意味,而应该只是他们生活的本身。面对二十一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紧迫感,要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要从小保护好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尊重他们的创造,从而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创造的价值,学会关心,学会创造。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辛店镇第一幼儿园
张保红 2010年6月
第五篇:如何激发幼儿的绘画想象力
如何激发幼儿的绘画想象力
【摘要】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在绘画方面的想象力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采取在日常活动中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办法,同时让幼儿在故事情节、音乐舞蹈、游戏活动等方面不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最后在绘画活动和评价活动再次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表现和发挥。
【关键词】 想象力绘画幼儿
【正文】
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乱涂乱画,他们以此作为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诸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以往都是“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创新型的教学理念遵从幼儿身心特点的发展,鼓励幼儿在绘画中敢于写实,富于想象,让幼儿敢于表现他们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注重培养幼儿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对培养幼儿以后的艺术表现力,发展智能有着极大的益处所以,经常让幼儿画一些主题画和意愿画,这样幼儿就能无拘无束地不断构思,创造出新的形象。
既然幼儿喜欢自由作画,是不是就能完全将脑中的记忆都跃然纸上呢?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意愿画的教学时,我们还是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乏想象的主题和情节;纯粹“自由”画,对其作品的主题内容难以自圆其说;思维不够大胆,有局限性,或缺乏思考想象的能力,只会模仿他人,没有自我创新意识。
“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是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如何激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就成了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知道,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有了大胆的创想,科学才不断发展,时代才不断前进。绘画是锻炼、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又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在绘画中更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如何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呢?如何激发幼儿记忆中的印象和生活经验呢?
在十年的绘画教学工作中,我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扩大幼儿视野,丰富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探索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
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它首先是由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然后动手进行表现。我在绘画教学中,注意丰富幼儿的表象知识,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事物,把平时所看到的最感人的印象画出来。因为,只有让孩子的头脑里储存更多的印象和认识,才能在笔底下有美好的、充满热情的表现。
为了当好幼儿想象力的引导者,我以“生活即课程,一日活动即课程”为基本的教学理念,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比如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有一次我带领我班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我问“为什么啊?”“我想吃啊!那是甜甜的棉花糖啊!”还有
一个小朋友也叫起来:“我喜欢那条长长的白云,可以给妈妈做围巾。”我抬头望去,可不,那团团白云蓬松轻柔,多像一块棉花糖!那流云又宛如丝绸飘飘,真美啊!趁此机会,我又引导幼儿继续观察白云,于是小白兔来了,小绵羊来了,连绵的雪山也出现了„„由此,以后在画风景画的时候,我明显地发现,画中的白云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动物,有的随风而动,动感、童趣兼备。
二、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
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不要定格幼儿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幼儿的想象,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天马行空都无可厚非。传统的教育往往很死板,直接告诉幼儿天是蓝的,太阳是圆的,草是绿的。这样不但没有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还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想象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方法很多,我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1)故事接龙,让幼儿续编故事情节,或在幼儿观看趣味的动画片时,有意将画面定格,让幼儿猜一猜、想一想接下来会怎样。如在讲述“七色花”这个童话故事时,我就将故事的结局交给幼儿去完成,让孩子们想想“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会怎么样,然后鼓励他们画下自己故事。幼儿对神奇的“七色花”非常好奇,充分展开想象,画面内容都各有各的特色,有画自己和爸爸妈妈坐火箭上月亮的,有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像鱼一样在海底玩游戏的„„
(2)欣赏音乐和歌曲,在音乐的旋律中展开想象,在优美的歌词中寻找意境。音乐虽然是无形的,但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却可以在音乐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情感宣泄。引导幼儿从音乐中“看到”美好事物,并用画面将“看到”的事物描绘出来,这就需要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旋律,需要老师用表情和语言去引导和帮助幼儿,帮助幼儿在欣赏时“看到”色彩和画面。比如:当我播放一段“蝴蝶找花”的乐曲时,孩子们会很安静,有的说:“老师,春天真美,我好像看见自己变成了个蝴蝶,在花丛中飞啊飞啊,好漂亮啊”。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的情绪或兴奋愉快,或轻松舒缓,想象力也得到尽情的发挥。
(3)舞蹈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手段之一。通过对舞蹈的感受,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然后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表达艺术形象。比如:我在教幼儿画“柳树姑娘”这幅水墨画时,就让幼儿先欣赏这首歌曲,然后用优美的舞蹈帮助幼儿“看到”了柳树的柔美,幼儿在挥毫泼墨时,不光色彩明丽,画出来的柳树枝条柔媚,仿佛飘然欲飞的仙女的长发和衣裙。
(4)游戏和玩具可以推动幼儿的想象,使其处于活跃状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发展游戏情节,展开自己的想象。比如,在“蚂蚁运粮”的游戏中,你瞧,那弓着身子,背着一袋袋“粮食”的小“蚂蚁”是不是在准备过冬的粮食呢!此时,我相信小朋友们已经回忆起大家趴在地上观察蚂蚁的情景了。
玩具是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它容易再现过去的经验,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比如幼儿抱着布娃娃做游戏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妈妈”还会自言自语的说“宝宝不哭,妈妈抱抱,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带你去医院啊„„”这些有趣的游戏,能够活跃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经常开展这样的自主的创新型游戏活动,可把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充分调动起来,在轻轻松松的游戏氛围中,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以后的绘画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内容。
三、善于引导和唤醒幼儿的思维和情感
美术活动的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全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欲望,能否让幼儿在绘画中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导入过程是关键的一步。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置一定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其能投入到
情境之中,让其思绪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或情境表演而展开思维,让故事、儿歌这些语言和表情在幼儿的脑海里形成线条、色彩、情节„„从模糊杂乱变得清晰,从不知所措转变为兴致盎然。引导他们根据听到的内容设计一个画面,这样不仅对文字有深入的了解,也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如“匹诺曹上学记”,在我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时,我就有意识地将匹诺曹的模样描述得很仔细,尤其是他的木偶特征和奇怪的鼻子,于是,故事讲完后,老师并未做任何示范,只是让幼儿依靠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来想象着作画。结果在给匹诺曹“画像”时,幼儿表现的形象和情节不拘一格,有新意,有特色,别的老师在观赏时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四、允许幼儿的想象力存在差异。
在幼儿绘画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不一样,其实,就算是相同年龄段幼儿的想象也有个别差异。教师在指导幼儿作画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时时关注每个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个性特点。有些幼儿在老师的稍加点拨下就会有令人惊奇的表现;但是有的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描述下才能勉强将想象的图象画出来。比如我在一次命题为“海底世界”的绘画教学时,有的幼儿就画了简单的几条鱼;有些幼儿就画了大鱼带着各种鱼类在珊瑚丛中捉迷藏;还有的幼儿画了小朋友在一条大鱼的肚子里玩„„想象力的发挥各有千秋。
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很多对绘画表现得无知的幼儿,有时在画画时根本是在乱涂乱画,为了使幼儿的思维展开,逐步使其脑中的记忆清晰明朗化。此时,我们可以指着其中的一条说它多么像什么!幼儿受到鼓舞后,就会带着丰富的想象去继续涂画。当幼儿在涂画一条条竖线横线时,我们可以把它比作网,这样就可以把幼儿无意识的涂画引导到有意识的绘画中。
其实,幼儿的想象力不是瞬间迸发的,有时一种题材的画可以变换着方式、场景或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作画,让幼儿进行多次创作,创作要求不断略高,就可以挖掘出记忆深处的经验。这样也不至于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练习多了,不但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尤其是想象力也更趋成熟。比如前段时间我班进行的“秋天的颜色”的绘画,幼儿开始最初创作时,仅仅只会将草地和树叶涂染成黄色,第二次画时就有五彩缤纷的菊花,还有列队的大雁,以及变幻的云彩„„可见,孩子是可以吸取以前创作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再创作的,换言之,幼儿在再创作时更懂得有目的地去观察去寻找记忆的内容了。
五、正确评价幼儿作品,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每当幼儿画完一幅美术作品老师都要评价,正确的评价方式至关重要。以往的评价方式一般采用教师“一言定夺法”,好坏全在老师一句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方式了。要想了解每个幼儿,我觉得幼儿自评和互评才是真正将幼儿的个性发展放在了首位,同时也可以采取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进行展出来评价,让每个幼儿都来讲讲自己的作品。评价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能让幼儿乐于听乐于接受,要恰到好处,只要幼儿敢想敢画,那他们画出来的就是好作品,老师要做到随时发现及时加以鼓励,让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遇到幼儿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还要巧妙地帮助幼儿“发挥”一下,一方面让幼儿的想象得到再次放飞,另方面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一次我们画意愿画“梦”,有个小朋友画上了月亮还有星星,并且画得月亮有个大缺口。说月亮不象月亮,说星星又没有棱角,我就问:“你怎么把月亮画成这样子啊?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小朋友受到鼓励,表达了自己的想象:“我奶奶说,天狗吃月亮,就是从这儿咬了一口”。我恍然大悟,及时表扬了这个幼儿,并利用这个契机将月食的形成过程讲给了孩子们听。
总而言之,我们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情景与条件,一方面不要约束幼儿自由自在的想象力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绘画过程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让画来表现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还需帮助幼儿将大胆的想象完美地得以表现,使作品更具特色,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