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5篇)

时间:2019-05-12 13: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

第一篇: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

力初探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

新疆福海县幼儿园 芮 霞

【摘 要】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和有力手段,幼儿在美术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主要是运用色彩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向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育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从幼儿对颜色感知和发展的顺序看: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是从辨别颜色开始的,然后才是逐渐地给颜色配对。帮助幼儿指认颜色,掌握各种颜色名称,进行给颜色命名,经过教学实践,我根据幼儿这一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室内外优化幼儿学习活动环境,变更区域中的活动材料,采取多

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大胆参与,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色彩感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色彩;感知能力;培养

一、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手部肌肉及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大部分幼儿不会画画。这时我们教师不要着急让幼儿画什么东西,而是先让幼儿拿起蜡笔在白纸上任意涂画,在纸上涂鸦在涂鸦中,认识画笔和纸的性质,感受到画画的神奇,然后还可以让他们看老师或其它大中班小朋友的作品画,从此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愿望,通过这种有效途径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有了绘画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地投入到作画气氛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其它美术活动。

二、优化环境,丰富想象提高对颜色的观察认识能力

良好教育环境是幼儿视觉产生色

彩美感的基础。根据这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同时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在窗户、墙壁吊挂彩链、灯笼,在教室内布置了“七彩园地”,准备了色彩鲜艳的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各种水草、嫩芽、动物、交通工具等图片,我发现有不少幼儿在欣赏时,被有趣和色彩醒目的图片所吸引,从它们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按类分别粘贴在各活动玩具柜面。通过这样有趣活动,使幼儿不仅观察到了动物、蔬菜、交通工具、水果等物体形状,而且全部乐于多彩的世界里,同时巩固了对颜色的认识,丰富了想象力。

三、通过颜色培养幼儿的色彩兴趣

注重绘画教育的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色彩兴趣,在幼儿玩颜色的过程中因势利导。让幼儿自己动手,充分地玩橡皮泥,在玩中辨别颜色,其程序是找色→玩色→认色。如认识红色,我首先先让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和生活中找哪些东西,物品是红色的,太阳、苹果、衣服、帽子、鞋子、玩具等体会

红色带给自己的感觉。当认识黄色时,利用直观实物出于一些水果、香蕉、梨子、小鸡等图片将已经认识的颜色同新认识的颜色一起对比使用,幼儿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同时又为了加强幼儿感受色彩的美,我还让每位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操作应用,特意制作红、黄、蓝、绿的小彩旗,让幼儿在玩中区分颜色不同。通过观察,把两种不同的彩旗挂在一起,使幼儿一目了然,惊奇发现所产生的不同颜色,更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印象及兴趣。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绘画之前,首先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提高绘画质量创新过程的最终体现。如:有一次,我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幼儿都围了上来,有的摸摸小白兔的毛,有的喂小兔吃青草,还有的只看不动,于是我连忙抓住了这次机会,对孩子说:

你们快看,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小兔子吃的青草又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而兔子吃草时嘴巴是怎样动的“有的说是上下动的,还有的说兔子是三瓣嘴”这个发现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兴趣,都弯着腰,低着头仔细的观察,而且有丰富了幼儿的色彩辨别能力。同时又为他们创造了宽松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五、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原则

1.适应性

适应性体现在选择的内容适应性、材料适应性。选择内容适应性,是指选择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时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只考虑这内容我能操作,我认为效果会不错,这都是错误的。首先要对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孩子的共性和特性,才能选择合适孩子的内容。

2.递进性

幼儿的感知色彩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能直接向幼儿传授色彩知识

和表现方法,要经过感受—兴趣—认知—模仿—尝试—表现这一系列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内容和材料选择也要注意逐步递进,让幼儿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感受色彩的美,用表现自己愉悦的情绪。

3.生动性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引导幼儿感知色彩时也应注意生动性。这生动性包括语言生动性和材料生动性。如可以用水果和喜欢的卡通形象帮助幼儿感知颜色和认识颜色,红色的太阳、黄色的香蕉、绿色的青蛙等,还可以有一种颜色让幼儿联想到其他物体,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色彩

感知。

此外平时我注重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的作品画,让孩子们适量收集一些各种颜色的小食品外包装纸等。使他们清楚观察图案与色彩获得色彩美的感受。通过反复实践和体验,幼儿便对色彩与色彩之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我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因此我们应该致力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操作,让孩子大胆探索、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幼儿对色彩的想象力合创造力不断提高。

第二篇:浅析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说话能力的培养

浅析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说话能力的培养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绘画对培养幼儿说话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绘画活动是说话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说话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绘画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说话能力的实践活动,幼儿绘画活动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说话能力,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呢?

在语言活动时,幼儿说的少,经常会出现不敢说、说的不全面和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但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幼儿却可以放开思路大胆的说,动手绘画的时候也是不停的一边画一边说。鉴于这种情况,我尝试着将绘画活动和说话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指出: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艺术活动中同样蕴涵语言教育的价值,“让绘画作品说话”也是培养幼儿说话的重要方式,这也是纲要体现的重要先进理念。在进行绘画活动时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说话表达能力。

一、绘画活动前,引导幼儿多看、多观察,运用说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在绘画活动前我会带领幼儿在生活中多看、多观察,然后引导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用说话表达出来。如在“我爱花儿”活动前,我先带领幼儿在户外活动,仔细观察花园里案的各式各样的花,“菊花是什么颜色”“它花瓣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菊花是怎么生长的呢”“菊花的用途是什么”“菊花和蜜蜂是不是好朋友”。这个时候幼儿会不停的说“菊花的花瓣是白色的,还有黄色的”“菊花可以做药”老师,菊花一般有多少个花瓣” „„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可以用完整的语言说话表述自己所看到的所观察到的和自己的亲身感受。

二、绘画活动中,通过精美的范例,引起幼儿想画想说的兴趣。

大部分绘画活动设计环节中,都会有范画欣赏环节。我会精心准备自己的范画,力求色彩搭配和谐、鲜艳,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用说话表达出来,如在“拔萝卜”活动中,我通过色彩鲜艳的范画,来引导幼儿说“老师画的是什么”“图 画中的萝卜和你平时吃的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的颜色一样吗”“我的图画中还缺少什么水果”“你吃过哪些水果?都是什么颜色的”“你想画什么水果呢” „„“老师,你画的水果真漂亮啊”“老师,你画的果园里没有香蕉,我最喜欢吃香蕉了!”“老师,我想画大大的桃子,我喜欢吃桃子” „„通过我的引导,幼儿用说话表述了自己喜欢什么水果,喜欢的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

三、幼儿动手操作时,鼓励幼儿用说话来讲述自己的绘画过程。

通过观察、范画环节的引导,幼儿已经有了浓厚的自己操作的欲望,在动手操作的时候会忍不住说起来,如在泥工“能干的小刺猬”活动中,幼儿会自己用语言表述:“我捏的小刺猬鼻子尖尖的,它身上背的是小苹果”“我捏的小刺猬身体像小水滴,它还没有找到吃的呢!”“我捏的小刺猬颜色是绿色的,背上的苹果是红色的”“我捏的小刺猬背着大苹果,他要把苹果背回家给生病的妈妈”(幼儿借鉴《小乌鸦爱妈妈》中的语言来讲述的)„„孩子们一边动手一边和旁边的孩子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

达能力。

四、幼儿动手操作时教师通过与单独或少数幼儿谈话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

在幼儿动手操作的时候,我积极和每一个幼儿交流,与他们谈论自己的作品,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如在“线条画大鱼和小鱼”活动中,我和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幼儿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你的小鱼在做什么”,孩子回答:“我画的是小鱼,我用圆点来画小鱼的身体”“我的小鱼在找妈妈。”

五、鼓励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幼儿操作活动后,我会借助投影仪提供给每个孩子互相介绍自己作品的平台。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作品的内容,运用丰富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想象讲述出来。如在组图画:“蚂蚁搬豆”活动中,有的孩子会说:“我的小蚂蚁叫来了它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它们一起把豆子抬回家里,然后把肚子吃的饱饱的”“豆子好吃吗?我也想吃豆子了!”„„除此以外,我还鼓励孩子们带上自己的作品走出班级,到其他班作客,为陌生的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通过运用艺术作品的形式,深入挖掘内在的语言价值,使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提高语言的完整性及连贯性。

六、积极和家长交流,鼓励幼儿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美

术活动中的感受。

美术活动后,我会将幼儿的作品分发给家长,同时和家长交流,在家时叫孩子给你讲一讲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幼儿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你画的是什么?你的作品中都用到了什么颜色?你画的和老师画的一样吗?老师带你到外面去,你都看到了什么?„„因为孩子有了前面活动的经验,有了可以说的内容,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所以在和家长讲述的时候更是会滔滔不绝,孩子知道说什么,有效的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能用普通话连贯地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和现象;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清楚地朗诵和表演;能集中注意力,比较专心地倾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并理解双重指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尝试,将语言活动整合渗透到其

他的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中。

一、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我们老师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如一个 充满爱意的抚摸,一个信赖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等,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赖感,时间长了就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我们也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说话的兴趣。

二、直观的教育方法

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形象的教育方法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幼儿说话时,大量运用直观的图和物。这样,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观察和表达的兴趣,又使他们表达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减少了幼儿表达的困难,使他们有话可说。

三、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幼儿说话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在与孩子玩“我们一起玩”的游戏时,先出示挂图,再问幼儿:“图片上有两个小朋友,男孩子叫东东,女孩子叫小红,我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小红跟东东怎么说,?”孩子说:“东东,请你把皮球给我玩,好吗?”老师继续问:“东东在玩皮球,小红想玩皮球,小红对东东说,“东东,请你把皮球给我玩,好吗”。这样可以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幼儿的说话能力。

四、日常生活的谈话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幼儿口语的重要途径,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发音正确与否,语言清不清晰,表达能力发展的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言,正确发展幼儿的口语,如请幼儿讲讲我心爱的玩具时,我先出示一只可爱的玩具的小狗,指导幼儿观察,说说这一件玩具的名称,颜色,形状,构造和玩法。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玩具,幼儿觉得有话可说,说话的积极性提高了,连一些比较胆小的幼儿也踊跃地向老师和同伴介绍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总之,小班幼儿的说话能力重在培养,激发幼儿的说话兴趣,使他爱说,乐说,逐步提高其说话能力。

说话是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大到汇报工作、自我推销、切磋学问,小到问路、购物、聊天,都离不开说话。语言是幼儿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幼儿早期获得的语言状况不仅是儿童早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及交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

幼儿说话能力如何培养

富源县幼儿园 何锐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一生的其他能力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对幼儿来说,其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都必须借助语言来完成。对教学来讲,无论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还是教幼儿唱歌、绘画、手工也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因此,幼儿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才能听懂老师和同伴的话,从而进行交住、合作,获得新知,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往往不注重幼儿说话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一是普遍偏重语言要素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常常只注重课堂中的学词、学句,而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及说话指导;二是过份强调语气学习的模仿、记忆,而忽视幼儿思维的发展和幼儿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比如:要求幼儿一字不漏地重复教师的范讲或教材中的话语。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意,没有灵气。不仅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而且加大幼儿说话的难度,把大部分幼儿阻拦在自由说话的大门外;三是片面强调学词、学句,忽视了幼儿品德、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导致幼儿只记得很多词汇,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说不出充满稚气的生动的儿童语言。

要克服这几种错误倾向,只有把创造教育渗透到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敢想、敢说、愿说、乐说,才能不断提高说话能力。这不仅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实现语言交往、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每个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课堂说话训练为中心,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其服务的方法,让

幼儿敢说、想说、乐说。

一、为幼儿提供平等的语言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纲要》的语言学习观

首先,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言语素质,能用规范、形象、生动、有趣的语言感染幼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其次,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比如有的幼儿胆小,沉默寡言,有的幼儿口吃,便躲到厕所里聊天,以求不让教师和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自己有口语缺陷。我便有针对性地鼓励幼儿,主动与其“套近乎”,用爱心引导他们下决心克服语言障碍,大胆说话。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安排自由谈话时间,让幼儿畅所欲言。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注意幼儿的整体性提高,发挥每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第三,营造说话训练环境,增强说话训练意识。在中班语言教学中,我以“假如我会飞”为主题,让幼儿畅想,并以“话儿带我飞起来”,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角活动为形式进行。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发挥自由的想象,进行讲述。在区角活动中,我随手拿出一架玩具飞机,提问:“你乘坐过飞机吗?和小朋友们说说在飞机上看到的东西,让小朋友和你一起分享。”之后,再提问题:假如你有一双翅膀可以飞翔,你会看见什么?可以直接讲出来,也可以画出来再讲给小朋友听。

这样,幼儿有了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与同伴或其他人充分交谈的基础上,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增强幼儿说话的信心。

二、上好说

话训练课,提高说话训练效果

要想上好说话训练课,必须课前精心设计、准备,突出形象性、趣味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开展说话训练服务。如:利用录音、优美的画面,形象的教具辅助教学,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练习说话,情绪愉快,学习效果也就自然好了。

在孩子们的头脑里,天空里充满了新奇与有趣;在孩子们的视野里,天空充满了神秘与美丽。我选择“天空里的朋友”这一主题,巧妙构思。选用一首用幼儿的眼睛去描述月夜景色,用幼儿的心灵去体味月亮存在的环境这样一首小诗,利用多种辅助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小鸟在哪里看到月亮?它感觉到什么?为什么树梢挂一个月亮?”、“青蛙在哪里看到月亮?为什么池塘漂一个月亮?”、“宝宝在哪里看到月亮?宝宝心里有什么感觉?脸盆又怎么能„盛一个月亮‟?”这些有趣的问题,打开了幼儿的话匣。幼儿争先恐后的说开了。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仿编的儿歌生动有趣。说话训练的目的及效果都很好。

三、提供丰富的说话素材,强化说话训练

强化说话训练,提高说话能力,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丰富多彩的说话素材。并且,训练前教师要根据情况确定练习目标、重点,并向幼儿讲清练习任务、要求和方法。比如让幼儿进行贴进生活的说话训练。诸如:医生看病、买东西;春、夏、秋、冬的有关话题;节日的话题、玩具的语题;山、石、水、火、风、雨、霜、雪的话题等。练习要逐步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要求。这样,幼儿的说话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语言教学要让幼儿“能听懂和学说普通话”、“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年龄层次,进行说话训练。做到及时反馈,矫正,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并且要克服只重视语言要素训练,而忽视说话能力的提高及 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的弊端。把语言修养与说话能力,把说话能力与主体思维,把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第三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色彩的感知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色彩的感知能力

摘 要:色彩感知属于视觉感知的一部分,除了色彩感知,视觉感知的对象还包括形体、结构、造型、空间等等,但是色彩感知在视觉感知里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是与基本功训练并重的一项根本任务。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色彩感知

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世界的美大多表现在丰富的色彩视觉上,在美术教学中,绚烂的色彩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媒介,色彩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心理世界。正确地利用色彩,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多变,而且能帮助学生感知多彩的世界。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是与基本功训练并重的一项根本任务。

一、利用各种感官激发学生感知色彩的魅力

感觉和知觉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小学生是通过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来获取各种信息,感知世界。感官刺激给低龄段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尤为重要,强烈的色彩能激起儿童感知的兴趣,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感受色彩,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1、看――感知色彩的魅力

在教学三年级《橙色的画 》时,我先让学生看各种橙色调的摄影作品,如金色的秋天、丰收的田野、夕阳西下的景色等。再让学生看相关的绘画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高加明的《打菜籽》等。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作品中的色彩,寻找不同的暖色,少许的冷色搭配,橙色的各种变化,体味各种不同色彩的感受。在有过体验之后,再上《色彩的感觉》一课时,引导学生看到青色感到酸,看到粉色感到甜,看到红色感到喜庆热闹,看到蓝色感到寒冷等,从而让学生在看中感受到色彩丰富的内涵和魅力。

2、听――感悟色彩的魅力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蓝色多瑙河 》,指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并让学生观看节奏缓慢、旋律流畅的音乐呈现出的一幅幅色彩协调、对比柔和的画面,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然后欣赏第二段乐曲,如《斗牛曲》,着重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热情、奔放,教师用言语、身体语言促使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动起来,学生体验着乐曲的旋律激扬,热情洋溢,同时展现画面,感受着此时的色彩搭配中所体现的强烈对比,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在听中感悟色彩的魅力。、读――体味色彩的魅力

在上《四季歌》时,我采用读诗的方法引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同学们朗诵《咏柳》这首诗的时候,我在画纸上用彩笔随手画出绿色的柳树。然后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诗句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画面里还需要画些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是春天。画面上还应该画上燕子,画上不同颜色的花,还有绿色的草坪。我边听同学们的发言边把他们说的内容画在纸上,用手中的彩色画笔画出一幅春天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画面。读诗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并让学生体味到色彩的魅力。

4、演――享受色彩的魅力

表演是直接的、视觉的,每个孩子都有表演与展现自我的欲望,通过表演可以传达美术色彩的信息,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学生作品的情感再现。在教学一年级《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时,我让学生用彩纸来装扮自己,让他们认为用什么颜色能代表春天就用什么颜色的彩纸来装扮。学生们兴致高涨,争先恐后的要求让自己表演。于是,分小组推荐人员上台表演;学生们跟随音乐、走着模特步进行表演;而台下的学生当评委给每组表演的学生打分,并评出最佳表演奖,对获奖的学生发贴画进行奖励。通过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色彩就在我们身边,直接享受色彩的魅力。

二、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色彩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色相、明度、纯度对比,三原色和三间色,小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

1、变――从绘画软件中认知色彩

教师讲解色彩知识,一般都是用水粉颜料来演示色彩的调和变化,但是,由于水粉颜料的颜色不纯正,多次调和以后颜色的色相、纯度、饱和度都有所下降,绘制出来的色彩不够准确。比如用红和蓝水粉颜料调合后得到的紫色就变成紫灰色,颜色很暗不纯正。如果采用电脑绘画软件就不一样了,电脑中呈现的色彩非常纯净和漂亮,而且用电脑绘制的色轮图比手工绘制的色轮图更快、更有效。

再如,在讲色彩的明度变化时,教师很难让学生把五彩的颜色想象成明暗效果。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戴墨镜来欣赏彩色图片,结合绘画软件演示,并且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PHOTOSHOP里“去色”效果,把各种颜色转变成黑白灰,寻找规律,如明亮的黄色接近白色、深的紫色接近黑色等,从而培养学生色彩的感知能力。

2、玩――从游戏中感知色彩

在讲解近似色和对比色时,我采用“找朋友”的方法。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再让学生进行辨识,通过对比找出这几种颜色相似之处后,拿出色板,让学生找这几种颜色的相邻伙伴,先让学生在纸片上涂出自己喜欢的―种颜色,根据纸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颜色与红色可以成为“朋友”?把它找出来,贴到红色周围。

依次类推,让学生感知色相接近的颜色组成的类似色画面。而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从而又让学生明白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等是对比色,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色彩。

3、找――从生活中觉知色彩

有一次上课,我看到有些女孩子的衣服色泽鲜艳,色彩和谐,甚是好看。因此,在上课前,我有意识地叫嚷:呀!某某同学的衣服真好看,黄色和蓝色,色彩对比鲜艳又不刺眼,和你的快乐活泼的性格很相配。这个同学的衣服也很美,紫色的条纹里还有星星点点淡紫色、粉红色、白色,和你文静的性格真相配。在我故作声张中,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被吸引来了,都象模象样地欣赏起来,并纷纷去寻找自己和同学衣服上的不同颜色和搭配效果。

趁此机会,我设计水粉画《漂亮的衣服》,引导孩子以组画形式,用已学的色彩搭配的知识去表现,如色彩强烈对比的效果和色彩淡雅的效果是如何安排色彩的。同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五彩的颜色,讨论不同性格的人适合哪些颜色,冷色调、暖色调、类似色、对比色可运用在哪些装饰里等等。通过用心设计活动,安排合适的课程,让孩子们认识到了生活中也有色彩,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色彩,并能够用色彩去装扮生活,装扮自己,通过把色彩进行生活化,提高了审美和创造能力。

4、品――从名画欣赏中评知色彩

美术欣赏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经验产生于个体与作品的交互作用,对视觉艺术的知觉不仅有赖于一般知觉能力,而且还需要欣赏艺术形式的技巧。德国教育家斯克沃兹1965年在实验研究后得出结论:学生的艺术品味和创造性受周围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的影响。

名画作品的色彩丰富多样,并且完美。中国画如吴作人的《小金鱼》、韩美林的《熊猫图》、齐白石的《虾》等,色彩灿烂,沉着协调;西洋画如梵高的《向日葵》、蒙德利安的《红黄蓝构图》、毕加索的《照镜子的女人》等,色彩鲜艳,无拘无束。在欣赏名画时,我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色彩知识,品评作品的色彩方向,结合自己的体验,体验和感知色彩美,从名画欣赏中评知色彩。

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增强的关键期,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感受新鲜事物,去发现、体验、感知色彩的美,引导他们多看、多听、多想、多讲、多找、多品、多练,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象山县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第四篇: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024班

姚莉 yaoli_024@163.com

摘要: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但笔者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记录,发现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绘画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孩子由原来的“异想天开”创造性地绘画变成了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

其实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不是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体现想象。

关键词:观察分析、培养、想象力

一、问题的提出: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孩子们依靠观察、记忆,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自己构成画面空间去表现认识,从儿去或得成就感、得到兴趣的满足。儿童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但他们是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传达。然而,笔者在为期四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发现。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老师似乎形成了一种教学模式,先是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是什么?应该画些什么?然后老师示范画,接着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按照老师的范画进行绘画活动。幼儿从不会画到会从画不像到画得像。绘画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

到底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力呢?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笔者通过四个多月的教育实习,结合自己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的观察和记录,从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观察进行分析,并且引发思考: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想象因画笔的表现而更美!案例一:旭旭是一个从小对绘画很感兴趣的孩子,平日里老师拿出纸和笔说要画画的时候,他总显得异常的兴奋,今天同样如此。老师首先以谈话形式导入活动,幼儿交流“暑假我去过哪里”!然后老师有选择地范画,老师画的是东方明珠塔,在简单介绍和范画后,幼儿自己进行绘画活动。旭旭的画面很满,无论是画面和纸的比例还是造型老师都非常满意!但是有一次老师对小朋友们进行了命题画,旭旭的题目是“我们的小区”。老师给了旭旭一幅范画,希望旭旭能按照范画进行绘画,可是旭旭迟迟不画,最后在老师的督促下,他依葫芦画瓢,总算是完成了!但和旭旭以往画画的表现来看,显然是退步了,不仅造型不好,连画面也显得很拘谨。

案例分析:其实旭旭对绘画有着很浓的兴趣,他喜欢自由绘画,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按照范画进行临摹;这时候老师应该给他创造良好的绘画气氛,让他根据以有的经验及独特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活动。

案例二:孜孜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男孩子,老师说的他都会尽力做到最好,绘画也同样如此。绘画活动“堆雪人”中,老师像以往一样都会有范画,绘中天空中飘着雪花,两个小朋友在堆雪人。画面很单调,在自由分组绘画活动时,孜孜按照老师的范画完成了绘画。他的认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绘画缺少了童真、童趣。

案例分析:其实在日常的绘画活动中,老师为了取得绘画的成效,只要孩子画的像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幼儿的绘画显得枯燥,没有一种应有的稚气;绘画内容缺乏想象力。孩子的绘画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案例三:米米是个心思细腻的小女孩,对绘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绘画活动“秋天的水果树”这一主题中,老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平时看到的果树进行绘画,幼儿大多数画了秋天的苹果树和梨树。在涂色这一环节中,我发现米米跟别的幼儿截然不同。其他幼儿都是绿色的叶子红红的苹果,而她把苹果树涂成了红色,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这样涂,她笑着对我说:“因为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苹果熟了的时候都是红彤彤的,所以我涂红的的!”

案例分析: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米米无论是在命题绘画还是自由绘画过程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的绘画有时让人很惊讶。无论是画面内容的设计还是色彩的运用,总会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幼儿绘画活动与幼儿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三名幼儿的观察记录分析,发现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

绘画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通过绘画教学发展幼儿的智力,必须先重视幼儿、指导幼儿观察,使他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尽情想像,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然了,在创造过程中想像力表现得越充分,思维的积极性就越高,情感越丰富,效果就越好。这三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绘画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绘画色彩与幼儿情绪的关系:绘画中的色彩可以代表情绪变化,如红色令人精神亢奋,黄色使人精神愉悦,蓝色使人心胸开阔,灰色代表心情沉闷、忧郁。幼儿在绘画中,大多采用令人喜悦和精神兴奋,感情强烈的红、黄、蓝等明亮的色彩,而较少使用令人沉闷、忧郁的灰暗的、深沉的色彩。这正是幼儿情绪愉快、稳定的表现。

绘画活动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无论是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情绪的关系等等,其中想象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有所创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鲜事物。在对这三个孩子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想象力始终贯穿着整个绘画过程,也直接影响着绘画的效果。那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通过在活动中的观察和自己的活动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

四、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想象。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具有绘画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第一步。因此我对活动室的布置,墙壁的美化都注意了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如我在教幼儿学画鱼时,事先在墙上贴了鱼类的各种图片,在自然角养了各种鱼,把玩具角布置成鱼的世界,让幼儿随时欣赏,激起他们无限的想象。课上我与幼儿一起欣赏“鱼游”的音乐,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对乐曲的理解。幼儿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结果全班小朋友都画出了各种鱼的故事:鲨鱼的一家、小鱼旅行记、海底音乐会„„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各自的独创性。在美术角我提供了一块方便幼儿随意涂抹的白色瓷砖,让幼儿把园内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充分展示在这块园地上,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诱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新。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

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冬天的运动”前,首先老师得启发幼儿交流、讲述自己了解的冬天的运动,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冬季运动项目;其次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引导幼儿观察身体各部位和动作的关系,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结果幼儿绘画出了做各种运动的人的姿势,如拍球时的弯腰、踢足球时脚的位置„„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再如在画“漂亮的围手套”前,首先我准备了许多种类的围巾、手套,幼儿可以三五一群交流,然后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围巾、手套,并手出理由。幼儿通过感知和自由的交流,不仅感受到商品的琳琅满目,而且很感兴趣。为做画做了很好的铺垫。画完后还饶有兴致地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真所谓“见多识广”。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无比的热情,还促进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激起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保护幼儿的想象。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分析、提高的作用,它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多地是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悟出道理,在以后的绘画中加以改进。教师应听取孩子们自己对作品的表达设想,给予每位幼儿展览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从而维护和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学会了跳绳绘画中,有个小朋友在“小朋友”的身后画了一些黑颜色,本来和谐的图画加上了黑色,不觉有点逊色。讲评时我让这位幼儿自己说,原来他认为在太阳下跳绳应该有影子,那黑色正是画的影子,多好的创造想象,我及时表扬了他。当孩子们有了点滴进步,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更激起了想象和创新的积极性。

五、总结 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的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才能有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我们应当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诱发幼儿的想象,通过画笔的表现体现想象的智慧!让我们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愿绘画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第五篇: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关键词: 绘画 幼儿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维、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是公民素质的教育,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的教育。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绘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因为绘画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蕴育,创造动机、意象的生成等,整个活动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个个可以画画,作品完成后每人都有成就感。的确,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与美术几乎是一体的。有人称幼儿是天才的画家,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孩子来说,只要给他一张纸、一支笔,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和奇奇怪怪梦幻般的想象等在纸上任意画出,其想象,大胆创意,是任何画家难以媲美的,所以说绘画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好形式,通过绘画,孩子运用点、线、面满足不同的愿望,表现出自己头脑中对某些事物的情感,把想象变成现实,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孩子思维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敢想,敢画,任意发挥,让孩子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如以前我们部分教师在组织幼儿画画时,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讲解示范,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等,一切都按老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例如画小鸟,给幼儿示范的是圆形头,椭圆形的身子,三角形的尾巴,同种形状的大小鸟等,要求幼儿必须按教师示范的方式画,不允许超出此范围,只允许在添画内容上有所改变,画得越像老师的越受到鼓励,表扬,而有的幼儿一笔画错了,教师往往就提出批评和责备,“你怎么画成这样”等,之后让他重新换纸再来画,长期下来,孩子的手脚渐渐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不想画了,这样的教学将会导致孩子绘画兴趣减退,天生的一点创作热情和才能也容易消失。作为最能吸引孩子、最能使孩子发挥想象及创造的美术教育活动,怎样挖掘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想必须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大胆下笔,大胆创造,变要我画为我要画。如同样画鸟,教师可准备不同形状、形态各异、各种鸟的范例,让幼儿先观察,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允许孩子画错,并鼓励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画为荣,这样,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变不仅敢画而且爱画,每个幼儿都画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鸟(见后图一)。幼儿把美术活动看成了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根据儿童画的心理分析,孩子绘画基本形成阶段,圆会更多地出现;美国心理学家罗艾斯经过实验指出:“儿童总愿意从一堆不同形状的物体中挑选出圆的形状,儿童对于圆是偏爱的”。依据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在中班进行绘画活动时,我选择了一节“蛋变戏法”的活动,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如我们班孩子们喜欢看‘复活蛋”的录像,我就把录像的故事内容和绘画活动结合起来,活动开始我出示鸡妈妈,告诉幼儿鸡妈妈生了许多孩子(蛋宝宝),小兔子看见了这些蛋宝宝高兴极了,它把鸡妈妈的蛋宝宝一篮一篮运走,把蛋宝宝变成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之后我把事先画好的蛋形物体展示给孩子,让幼儿观察片刻就拿掉,然后分发给孩子的画纸上有若干方位不同的蛋,让幼儿代替小兔子变魔术,有趣的故事启发了幼儿,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美妙的遐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出来(见后图二),蛋宝宝一下子就变成了许多不同的物体,活动结束时,当鸡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孩子们兴奋地对它说“鸡妈妈,你再也找不到你的蛋宝宝啦!”故事能启发幼儿作画,可以使幼儿毫无拘束地大胆自由构想。再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深受孩子们欢迎,结合故事,我让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之后再让幼儿作画,并在每个孩子的画纸上提供了一只狐狸,让幼儿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构思,开展自由的想象。由于有故事的铺垫,幼儿在画中所反映出的内容有乌鸦停在大树上,张开大嘴巴唱歌,一块肉从嘴里失落掉下来;乌鸦听了狐狸的甜言蜜语,张开翅膀,嘴里咬着肉在树上得意洋洋的样子等,每个画面都生动有趣,孩子们自编自画,整个活动轻松愉快,达到动手动脑,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罗恩菲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提供儿童自我表现机会以促进儿童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所谓自我表现的意思是,在教师所提供的自由而无干涉的条件和环境下,儿童能自在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形式去表达其知觉、感情与思想。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引导和维持儿童自我表现的动机,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罗恩菲德倡导美术教育以创作为内容,“教”的成分要降低,“导”的成分要升高,他主张美术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则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重复,再现,临摹,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画,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思维,而且还会使幼儿形成依附的性格,头脑中永远不会有创新的火花。所以,根据早期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多看、多摸、多闻、多尝、多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地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然后再教幼儿将实物进行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老师的责任是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如看到水中的鸭、鹅,就联想到大海中的船;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就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飞机等,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如,一次我让幼儿在听完故事《小兔乖乖》后作画,一个很淘气,但爱动脑筋的孩子创作了一幅让小兔子插上翅膀,飞起来的作品,我问他为什么要让小兔子飞起来,他说:“兔妈妈非常担心大灰狼来吃掉它的兔宝宝,没办法出门去做事情,我帮兔妈妈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小兔子插上翅膀,在危险关头,它们随时可以起飞,防止大灰狼来吃它们,兔妈妈也可以放心地出远门了。”(注:此作品后获中日美术绘画书法大赛优秀奖)可见孩子的想象是多么丰富,这不是创造精神的体现吗?我及时对孩子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一样能大胆想象,大胆作画,以画出构思独特新颖的画而自豪。由于幼儿作画不是先想好才画,常常是边画边想,再想,再画,画错了,就改变原来的主意。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不受时空、比例、透视、形体、明暗的限制,画出的东西往往超出现实生活,喜欢夸张;如:大而不圆的头,歪嘴巴,手从腰间长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牛头马面,动物拟人化,太阳可以是七彩的等,这些就是孩子们独具的知觉、思维、想象,这些充分显示着儿童内心世界的独特性,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愉快、和谐、自由自在、充满情和爱,没有压抑和限制的宽松环境和氛围中,充分发挥,充分展示,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而听觉和视觉是相连相通的。在绘画活动中如果把音乐和绘画综合起来,那么优美的音乐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路,会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一个无比美妙的童话艺术世界。当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如果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那绘画的效果是和无音乐绘画活动有着天壤之别的。

如在主题画(花园)中,我们把幼儿分成两组,同是一个主题,一组配上相应关于春天的音乐,一组则无音乐,绘画的效果截然不同的,可见,有音乐的一组的幼儿在活动中心情愉快,心态较平静,独立思考的较多,活动室内相对安静,幼儿的作品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富有想象。无音乐一组幼儿处于焦虑状态,心情烦躁,无可奈何。表现在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画面反映的情况是线条断续,苍白无力,图形形象含糊,残缺不全,画面零散不均,偏重一边一角,色彩平淡单薄,内容贫乏单调、无意义。

由此可见,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离不开音乐的,优美的音乐是让幼儿展开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工具。我们不但可让音乐融人美术创造活动,也可把舞蹈等带入绘画活动,以增强幼儿的绘画元素,让幼儿对美术创造灌注极大的热情,从而去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经过研究表明,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环境、儿童自身活动,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幼教实践证明了环境与幼儿成长的密切关系。环境造就人,环境培养人,幼儿园美术环境是向幼儿提供自由欣赏与创造的外部条件,它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术的熏陶。幼儿需生活在一个美化了的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因此,幼儿园的美术环境创设要体现幼儿的特点,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和自由。简洁明快、天真活泼、安全耐用、可塑性强等等是环境创设中不可少的特点。此外,幼儿园因地点场合不同,美术环境必须各有其特点。如室内与室外活动场所的环境创造,室内的环境创造要尽量丰富,不可杂乱,要使平面式的墙壁布置与立体的展台式布置相结合,描绘装饰与实物照片相结合;而室外的环境创造应以自然欣赏物为主,种植四季树木花草、人造物为点缀。总之,环境创造要让幼儿感到舒适、安全、美丽、有创造力,能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视觉空间和想象,使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能画出不同的画来。如:当幼儿已掌握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形时,我们在一所环境优美、富有童趣的幼儿园与一所环境较差的幼儿园里,分别让幼儿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结合起来,因为形与美的教学易于幼儿掌握,它可以使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其结果显示:幼儿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其事物理解也就不同,创造性思维也就明显不一样。在环境优美的园所里,幼儿所作的画画面充实,饱满,想象丰富。而在环境较差的园所里,幼儿所作的画画面平淡,娇小,想象力贫乏。如此证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幼儿绘画中,教师还应创造一个能为幼儿相互交流的场所,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如我们可以把幼儿带到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接龙,启发幼儿根据已知画面分析、想象、续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产生创新意识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但不是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即使自信心很强的幼儿,在碰到困难或遭到失败后,自信心也会减退,甚至转为自卑。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要成为一个机敏的观察者,善于捕捉幼儿瞬间的想象及构思,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感乏味时,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必要时向幼儿示范如何掌握技巧(点、线、面、形,涂色等),切忌不宜代笔或当面指责,“你怎么这样笨,看画成什么”等。这样,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创新意识的萌发与培养。

幼儿幼稚,但好幻想,幼儿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作品;有人说得好,幼儿期正处于人生的拂晓,对周围的一切认知甚少,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难辨真伪,他们常常只能用猜想和揣摩反映世界,所以此时期幼儿所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想象奇特;他们可以物我不分,千变万化的想象,使生活披上神奇的色彩,难怪西方幼儿教育十分重视幼儿的绘画活动,认为绘画最能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所以,日本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发明协会,每年专为少年儿童举行一次“未来科学幻想绘画展览”,画展上可以看到儿童画里的‘未来的房屋”,“整理玩具的机器”等一些富有科学幻想情趣的图画。俗话说,“不敢大胆想,就没有多大造意”。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多想,敢想,甚至异想天开,切忌不能泼冷水,要多赞扬,鼓励,并引导幼儿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要敢于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分解组合,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比如,多鼓励孩子想着画,把天真浪漫的想象付于作品之中,把动物画得会说话,车船有感情,万物有生命,如《乘宇宙飞船到火星去玩》,《猫和老鼠是朋友》,《神奇树上会长出各种水果》、《小猫自己种了一棵树,会长出许多鱼来》、《我们在月亮上荡秋千》等,这些都是孩子创造精神的体现。通过这一幅幅生动有趣,具有想象和创造的画面,会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会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升华到童话境界,会使宇宙生辉,万物生灵,神奇活现。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非就是要让孩子们达到科学或艺术的高峰,对幼儿来说“创造”不应该具有“职业”的意味,而应该只是他们生活的本身。面对二十一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紧迫感,要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要从小保护好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尊重他们的创造,从而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创造的价值,学会关心,学会创造。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辛店镇第一幼儿园

张保红 2010年6月

下载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能力培养

    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能力培养 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来表达幼儿的喜、怒、哀、乐。在绘画过程中,孩子通过画笔、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可以说......

    在大班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文章摘要: 绘画活动是发展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教师做好绘画活动的指导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

    关于幼儿绘画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精选五篇]

    “关于幼儿绘画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说明 扬州市东花园幼儿园,是一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为特色的现代化幼儿园。美术课题 “关于幼儿绘画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经......

    小班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模版)

    目录 一、小班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 (一)小班幼儿的概念 (二)幼儿绘画的概念 (三)兴趣的概念 二、小班幼儿绘画现状 (一)小班幼儿害怕画画 1.教师教学不符合艺术教学理念 2.教师没有......

    幼儿色彩作画能力的培养

    幼儿色彩作画能力的培养 赛歧中心幼儿园 黄玉容儿童画包括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幼儿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的灵魂。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主席指出......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审美教育初探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马鞍山师专2010届学前教育专业巢湖幼师教学点 窦盛红 【内容摘要】美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美可以给人以情趣,情......

    培养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几点尝试

    培养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几点尝试 色彩是幼儿美术作品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没有了色彩,幼儿就难以将自己眼中的美丽世界表现出来。可以说,色彩的运用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然而......